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多重性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第一篇: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试究中国古诗词英译中的常用技巧—以《发如雪》为例On the Differences in Table Manners between Westerners and Chinese The Comparis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India 浅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孤单主题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活动的错误分析中英称谓语的差异论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有效沟通从接受美学视角看中式菜肴的英译《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分析小学英语单词情趣教学初探汉英谚语中关于文化价值观的比较会话含义理论在法庭话语中的运用The Darkness in Oscar Wilde’s Fairy Tales 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初中英语阅读技能教学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Analysis of The sound and the Fury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nglish & 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An Analysis of Survival of Orphans in Oliver Twist 以《哈利波特与消失的密室》为例探讨哥特式风格在哈利波特小说系列中的应用中西方寒暄语简要对比研究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论《达芬奇密码》中的基督教元素《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个人主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行业的影响—以CR法案为例浅析《墓园挽歌》中意象的变化A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论广告与文化对外新闻的导语编译研究On Mark Twain's Contributions to Realism 乔治.奥威尔小说《动物农场》和《》社会对比研究从《远大前程》看狄更斯的家庭理想黑人性的遗失与保存从黑人文化传统看《日用家当》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及对策英汉禁忌语异同之分析与比较Discourse, Immigrants and Identity in In the Skin of a Lion Analysis of Love Tragedy in The Apple Tree in Light of Realism 《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亨利.弗莱明心路历程探析探析英语新闻报道中的委婉语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目的论下英语广告仿拟格的汉译适者生存—对《飘》中生存意识的探究论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象征主义视角下《致海伦》中的意象美《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乐时代的新潮女郎英语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英语演讲语篇中的parallelism及其汉译策略—以奥巴马就职演说稿为例《小妇人》--家庭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影响说谎的语用顺应性分析从《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布雷克耐尔夫人看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女性特点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比较《我,机器人》中苏珊.卡尔文的女性角色分析浅析《紫色》中西丽的成长历程《福尔摩斯历险》所折射的英国侦探小说的要素《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从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中美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浅析王尔德《快乐王子》中基督教救赎的表现形式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现代人对超人的需求--超人形象演变综述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的词汇差异英汉数字之间的文化对比研究从华裔少女的自传《此时,彼地》看中美两国校园文化差异An Analysis of Trademark Transl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论小说《德库拉》中的哥特元素《园会》中男性人物性格作用分析尼斯湖和西湖—中西方旅游性格差异研究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亨利.詹姆斯的《金碗》中的婚姻观An Interpretation to The Characters in Nella Larsen’s Novel—Passing The Influences of Religion On the American Society论《紫色》的叙事现代性分析从电影《吸血鬼日记》分析现代西方人们新的价值取向Roberta’s Role in An American Tragedy从《热爱生命》和《马丁.伊登》中透视杰克.伦敦心中对生命的执爱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看中西文化差异浅析《伟大的盖茨比》中的爱情观中式菜谱英译策略研究《红楼梦》委婉语翻译探究英汉被动句语义特征对比分析中国现代散文风格精彩再现——评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对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浅析《儿子与情人》的人物刻画的技巧 88 ESA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美国梦”的幻灭——论《人与鼠》的社会悲剧90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 91 论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On Metapho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rom CulturalPerspective 93 试析新课程标准下词汇教学策略的改变 94 《白鲸》主人公亚哈的悲剧性格分析福克纳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士兵的报酬》为例 96 汉语习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97 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语用失误研究从《麦琪的礼物》和《爱的牺牲》分析欧.亨利的写作特色99 中国春节与美国圣诞节的文化比较100 新加坡英语和英国英语比较研究101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103 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界定及其语用功能矛盾的女性意识: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婚恋观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106 浅谈中西文化中的思维差异从中美文化差异看中国人创新能力的缺失与培养108 身势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论双性同体理论下的《达洛卫夫人》110 “红”的中英对比及其翻译A Comparison between Emily Dickinson’s and Walt Whitman’s Poems on Their Modernity 112 《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杨译本和霍译本)诗词翻译对比赏析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 114 北京奥运会与中国品牌发展从关联理论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减译116 一位坚强独立的女性——简爱117 “土生子”叛逆精神探源 118 《洛丽塔》悲剧结局因素探析《红楼梦》两英译本文化不可译性之管窥从里奇的礼貌原则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121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的婚姻观122 分析《雾都孤儿》中的讽刺手法The Comparison of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Western Countries 124 异化的美国梦:小说《教父》的主题解读125 浅析英语委婉语的应用领域论《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印第安情结从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猫和老鼠》对比中美儿童教育的差异 128 中英文化差异对成语翻译的影响论《推销员之死》基于传统希腊悲剧的发展130 试论《简爱》的叙事策略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哈姆雷特》与《夜宴》中人物塑造的比较研究On the Differences of Jocasta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and Jin Suo Ji 133 从电影名的翻译看直译与意译On the Ways to Develop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Autonomous Ability 135 由英汉亲属称谓语看中英文化差异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开题报告+论)137 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路》中的象征艺术手法138 论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对生活的反思 139 论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从文本类型角度看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141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社会语言学视角 142 中美礼貌用语的跨文化对比分析从女主人公蓓基的人物塑造看《名利场》的社会意义144 中国旅游指南的中译英研究(开题报告+论)145 《天边外》的悲剧分析浅析英文爱情诗的特点与翻译方法147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 148 《土生子》里的象征艺术对比分析嘉莉妹妹与简爱的女性形象150 在关联理论观照下电影名称翻译探析151 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象征意蕴和影响 152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 153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婚姻观154 从《大象的眼泪》看人与动物的关系 155 《阿Q正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156 《哈利波特》的原型——亚瑟王传奇157 探索在小说《道雷格林画像》中奥斯卡王尔德的自我画像158 从“联想”看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战略选择 159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几种婚姻模式160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电影名字的翻译 161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逃离与守望 162 论中西方交际方式的差异163 交际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64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Approach to Teaching Listen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165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166 中式菜谱的翻译167 广告英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168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两个概念的区别研究:以公示语为例 169 浅析英语歧义句的成因及消除170 《小妇人》与《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爱情观对比研究 171 中美文化差异对外贸谈判的影响172 “到十九号房间”的悲剧成因 173 流行语的翻译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174 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商务合同文体分析及翻译 175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态语应用 176 中西戏剧发展快慢对比及其原因 177 中餐菜单英译的归化与异化 178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调查179 从约翰邓恩的“奇思妙喻”中透视他矛盾的情感观 180 关于战争对英语习语的影响的研究181 辩证论视域下神似与形似的相互关系研究182 从消费文化角度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183 合作原则与关联理论比较184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185 D.H 劳伦斯《盲人》中的人文主义研究 186 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主题分析 187 从加菲猫看美国新个人主义价值观188 A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between Works by Byron and Shelley 189 An Analysis of the Divided Human Nature in O.Henry’s Major Works 190 On Aestheticism in Oscar Wilde's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91 初中生英语学习内在动机的激发192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远离尘嚣》的生态悖论193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194 浅析舒肤佳品牌的翻译195 英文电影名称翻译中文化顺应的影响196 A Study of Humor in Films and TV Series Subtitles and Its Translation 197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幽默语言的翻译 198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199 从“龙”一词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200 A Tentative Comparison Bet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Romanticism第二篇: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藻海无边》中边缘女性的生存与救赎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主义归化和异化在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从婚礼仪式浅谈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交融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学习策略调查解读《嘉莉妹妹》中几位男性对嘉莉妹妹的人生影响《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英语汽车商标的翻译策略从跨文化角度看中美商务谈判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新词的翻译论现实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体现A Study on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Memory Efficiency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对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简爱的女性主义分析A Study of Children Images in Huck Finn and Tom Sawyer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论电影《傲慢与偏见》对小说的二次创作天才的悲剧人生——论杰克伦敦的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从动物习语分析、比较中美文化O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特点研究反思女性主义作家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研究华尔华兹《我似一朵流云独自漂浮》中的自然观质本洁来还洁去——解读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情人生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新词英译研究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中英谚语差异Symbolic Meanings of Babel in The Dogs of Babel 动物习语中文化意象的比较与翻译《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相似的母爱,不同的表达——对比研究《黑孩子》和《宠儿》中的母亲形象从电影《姐姐的守护者》分析人的自私性乌托邦和老子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谈归化与异化翻译的融合--以谚语翻译为例反讽艺术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应用王尔德唯美主义对现代消费文化的启示--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究论美国梦破灭的社会因素—盖茨比和威力罗曼的比较从“动态对等”看品牌名的翻译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简爱》与《谢利》中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研究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新解以《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为例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语”现象中美企业招聘广告文化对比分析The Principles and Approaches of Brand Name Translation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A Glimpse of Intercultural Marriage between China andWestern Countries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看不见的人》主题分析试从大卫•科波菲尔分析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What to Love and Hate ----o 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中英征婚广告对比分析研究吸血鬼传说对英国文化的影响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分析英语广告的批评性话语分析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从《金银岛》看英国人的冒险精神中美两国家庭文化差异从苔丝和曼桢的角色分析中西文化下女性的抗争 A Cultural Analysis of Love in The Joy Luck Club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论《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的显现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看《梦》及其英译本中主语的确定理智胜于情感关于中美大学生消费观异同的文化分析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性格的形成(开题报告+论)The Self-image of Charles Dickens in David Copperfield 浅析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认知隐喻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对《推销员之死》的价值探讨论英语广告语中的双关应用及翻译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谈英语隐喻的汉译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s and the Commercial Effect 论《西游记》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以詹纳尔和余国藩的英译本为例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凯瑟琳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式人物塑造 Scarlett的人物形象分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英汉关于“愤怒”隐喻的分析简析比喻在《围城》中的运用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英汉标点符号比较从《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看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冲突89 Metaphors in the Themes of Of Mice and Men 90 旅游文本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91 浅析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意识《美国悲剧》中的对比手法运用研究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简•爱》两种中文译本的比较94 比较《百万英镑》和《阿Q正传》95 从释意派理论看英语习语的翻译策略 96 关于中国文化教学的文献综述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 98 从跨文化角度对商标名称的研究目的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功夫熊猫》为例 100 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爱与孤独的互生——舍伍德安德森《曾经沧海》与戴维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对比研究The Struggle of Women—On the Image of Mary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03 中美时间观念的跨文化研究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 105 A Study on Cultural Shock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06 浅析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特征107 《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 108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信用证英语的翻译 109 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习语的翻译xx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视听学习调查 111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关于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运用情况的调查113 《威尼斯商人》中宗教和法律的冲突 114 剖析《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意识英汉习语的差异及其翻译——对杨、霍译《红楼梦》中习语翻译的研究 116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新解读Improving the College Students’Writing Skill through Cohesive Devices 119 论证北美独立战争的合法性—重读托马斯.潘恩的《常识》 120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宗教思想影响 121 商务英语中含蓄否定句的研究 122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124 英汉死亡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及其分类对比 125 互联网媒体对汉语纯度影响的研究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127 小说《蓝色城堡》中的意象和象征主义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论中国饮食文化资料的英译129 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翻译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历史与个人叙事:拉什迪《午夜之子》的后殖民解读Hawthorne’s Religious Notion: an Analysis of The Scarlet Letter 132 从任务型教学模式谈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预防策略133 《欢乐之家》孤独灵魂的自我发现134 浅析《苔丝》中的象征主义135 On Human Nature in Frankenstein 136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的对比研究英语新词特点研究——词汇学习和了解文化的有效途径 138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139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成语翻译初探140 美国俚语的文化及特征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 142 外语词汇磨蚀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143 《野草在歌唱》中野草的象征寓意解读144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 145 《小妇人》的女性意识解读从原型批评理论观点看《红字》的圣经原型147 古典诗歌中典故的翻译《倾城之恋》和《飘》的女性主义解读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150 On Symbolism in Hemingway's Cat in the Rain 151 从商业性角度论电影名称的翻译 152 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研究153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空间隐喻认知分析——以前后为例 154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意象传递研究 155 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156 浅析俚语在美国亚文化群中的使用及其成因157(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食品比喻表现的中日对照研究 158 浅析《双城记》中狄更斯的浪漫现实主义159 《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情节 160 浅析《紫色》中西丽的成长历程 161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幽默的比较 162 《远大前程》中乔的人道主义精神163 理想自我的追求——爱伦•坡与《莫格街血案》164 中西饮食文化的对比165 《支那崽》的后殖民主义解读166 从语域角度分析《瓶中信》中书信的语言特色167 Investigati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 in English-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from Rhetoric Perspective 168 爱米丽与祥林嫂悲剧的比较研究 169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170 金融英语术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171 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 172 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173 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 174 中美时间观的文化差异 175 林肯话语中幽默特征的分析176 Self-improving English Proficiency by Reading English Classics 177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分析178 On Critical Realism in Oliver Twist 179 福克纳小说中的圣经意象180 从《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看女性的社会地位181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 182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xx中学为例183 从艾米莉•狄金森与李清照的诗歌看女性文化差异184 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汉语动物习语的英译 185 论《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原因186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rom a Germ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 187 简奥斯汀作品中的讽刺和说教主义 188 《时时刻刻》中女性自我构建的研究189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lassrooms 190 The Contrast between Carrie’s “Fall” and “Rise”191 从中美非语言差异看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其对策 192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应用的调查19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性格分析194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野草在歌唱》中的女性角色195 女性意识在《红字》中的表现196 从礼貌原则看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和社会功能 197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198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O.Henry’s Short Stories 199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200 Culture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第三篇: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汉英道歉语回应之比较英汉日常礼貌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差异从《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文化差异英汉文化中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研究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 论《金色笔记》中的象征手法修辞学角度下的女性商品广告的语言分析形名组合Deep+Noun之认知研究中西方语言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女性主义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柯林斯《蝴蝶梦》中女主角吕蓓卡的人物形象分析论商标名称汉英翻译中的合作原则人际会话中英语委婉语的功能与应用美剧《欲望都市》中女性语言的语用分析中西方在养老孝道方面的差异关于王尔德童话的研究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从文化差异角度谈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对《红字》中完美人性的求索--浅析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思想较量与精神升华《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形象浅析“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简析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特征身势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呼啸山庄》中的爱与复仇A Tragedy ofAmbition on Macbeth 透过《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对超人哲学的矛盾心态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美剧字幕中的译者主体性——以美剧Gossip Girl第一季为例 A Survey of the Manifestations of “Babel” in the Movie Babel 象征在女性主义小说《占有》中的作用英汉习语的差异及其翻译——对杨、霍译《红楼梦》中习语翻译的研究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瓦尔登湖》与陶渊明作品中的自然观简析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中世纪的典雅爱情:本质、渊源和影响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在《远大前程》中的反映论《等待戈多》中的荒诞与象征初中生英语学习内在动机的激发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例从归化的角度分析《飘》的中译本习语及习语的汉英翻译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从翻译角度浅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 The Application of Symbolism in The Great Gatsby Research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Speaker’s Inten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onversation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Human Nature and Redemption——Thoughts on Reading The Kite Runner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性格残酷的现实与审美愉悦——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崇高美极权主义下人性的扭曲——用福柯的空间理论解读乔治·奥威尔的《》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解读罗伯特•彭斯的爱情观——以《一朵红红的玫瑰》和《约翰•安德生,我的爱人》为“词块”理论及应用前景探微浅议中西方礼物文化的差异《马丁伊登》中马丁伊登美国梦的分析从“老人与海”译本比较研究看理解在翻译中的重要性以姚木兰和斯嘉丽为例看东西方女性意识差异从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看美国对中国意识观念的转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从目的论角度研究中式菜名英译(开题报告+论文)英汉称呼语的对比研究语用学理论在经贸英语口译中的应用家乐福定价策略研究《道连葛雷的画像》。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形象分析

文学WEN XUE2017.03《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沉寂多年后呕心沥血完成的杰作,内涵丰富,层次多样,其对主人公圣地亚哥的成功塑造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圣地亚哥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代表,他用自己独特的经历在向世人阐释了一个振聋发聩的道理——一个人生来不是为了失败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
在海明威笔下,圣地亚哥的命运带有苍凉而浓重的悲剧感,而正是这种反复渲染的宿命感烘托出了主人公生命强大的韧性和伟大的精神品质。
本文将就圣地亚哥丰富而深刻的人物形象展开分析,阐述其精神于今时今世的借鉴意义。
一、永不言弃的完美硬汉形象圣地亚哥是当地一个技艺高超的捕鱼者,但由于运气不好,连续84天都没有捕到鱼。
于是在第85天,圣地亚哥到了更远的地方去捕大鱼,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如愿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
这条鱼实在太大了,圣地亚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鱼捕获。
小说对捕鱼的过程以及该过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当大马林鱼朝着深海游去时,圣地亚哥完全可以放弃,毕竟在未知的海域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危险,但他没有放弃,即使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也依然和大马林鱼周旋,终于在两天后将大马林鱼杀死。
这段过程描写堪称经典,将圣地亚哥永不言弃的硬汉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老人与海》中另一个充分诠释圣地亚哥永不言败硬汉形象的地方是他与鲨鱼搏斗的过程。
圣地亚哥一次次举起鱼叉向鲨鱼刺去,一条条鲨鱼闻着血腥味而来,圣地亚哥系住帆脚索,将舵柄牢牢卡住,举起绑着刀子的桨,眼神专注地观察着鲨鱼——一个不屈的斗士形象跃然纸上。
在困难及危险面前永不低头、永不屈服、永不言败,与鲨鱼搏斗的精彩过程将主人公的硬汉形象烘托到极致。
二、孤独而悲凉的老人形象圣地亚哥虽是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永不言败的硬汉,但他同时也是悲凉与孤独的。
在连续84天没能捕到鱼后,不仅没有换来人们的鼓励与支持,反而招来了他人的冷嘲热讽,即便是一直相伴左右的小伙伴马诺林也离他而去。
读书心得——从积极人格特质角度探析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特征

读书心得——从积极人格特质角度探析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特征一、引言《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是一个出海多年的普通老渔民,但他同时也是一位在困难面前乐观执着、坚持不懈、拼搏奋斗的英雄。
在海明威的笔下,他敢于面对挫折,挑战挫折,战胜挫折,为自己坚持的梦想奋勇拼搏。
积极人格特质是出色完成任何事情的基本因素。
积极人格特质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困境中展现出不畏艰险、乐观进取、百折不挠的态度,朝着目标有方法地奋勇前进。
就目前大量的研究来看,积极人格特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主观满意感(Subject Well-Being)、积极心理防御(Positive Psychological Defense)、乐观(Optimism)。
文学即“人学”,文学作品中的“人”也是现实生活中活脱脱的人,每个人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因此,本文从这三种主要的积极人格特质分析圣地亚哥这一“失败的英雄”,阐述其积极人格特质于今时今世的借鉴作用。
二、积极人格特质概述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人格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积极人格理论是塞利格曼(Seligman)结合了他所提出的“乐观性解释风格”(Optimistic Explanatory Style,即个体认为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仅限于此时此地,且归因于外部条件)和“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概念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主要通过他们自身满意且愉悦的活动,保持乐观的心态,以积极的价值观为导向。
其中,积极人格特质为此过程供给持续的内在动力。
自2004年彼得森(Peterson)和塞利格曼(Seligman)在《人格力量与美德手册》(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CSV)中对积极人格特质进行了分类,并归纳出二十四种积极人格特质(即创造力、正直、善良、公平、宽容、感恩等)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开始对积极人格特质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多重性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多重性作者:刘安宁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02期美国著名的作家海明威主要习惯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在人物描写上很容易突出其自身的个性化,更喜爱描述人鲜活的形象。
他的小说《老人与海》就开始成功的使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深入挖掘主人公的性格潜质,使用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的刻画模式让圣地亚哥的生活历经风霜和年迈。
一、《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形象海明威是一战结束后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代表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战争刚刚结束,人们经历战争洗礼以后对生活充满着迷茫,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今后的生活,所以也对生活极度失望。
其实海明威是一个经受过战争的硬汉,他热爱生活,痛恨战争,一直在战胜自己。
通过史料我们了解海明威是一个高度近视的人,但他一直坚持不佩戴眼镜,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海明威是一个不轻易和生活妥协的人,他在经历所有苦难的时候,都选择坚持和战胜困难,最后在生命将要结束的时候,不忍被病魔侵蚀,要让自己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样,所以用猎枪结束自己的生活。
其实老人与海里面的人物性格就是海明威的缩写,他面对苦难从不畏惧,敢于面对困难和直面困难。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晚年的作品,在此作品中也体现出海明威一贯的写作风格,具有高度的艺术与文学价值,最后这部作品获得当时的普利策文学奖。
二、分析圣地亚哥的多重性格(一)与大自然——融入自然、永不言败圣地亚哥在与自然抗争中,从来不放弃也不轻易的言败。
在捕鱼的时候圣地亚哥可以通过星星判断天气变化,通过洋流判断船舶的走向,所有的一切他都十分熟悉,甚至熟悉的如同自己家的后花园,所以他完全的融入到自然之中。
此刻的圣地亚哥与自然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圣地亚哥在出海84天都没有收获的前提下,还在坚持,他始终坚信好运会来。
从小说中的多处细节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圣地亚哥身上的硬汉形象,他在钓到大鱼以后,开始回忆自己曾经在卡萨布兰卡酒店里面与大力士比赛获得冠军的过往,鼓励自己曾经取得辉煌。
以文学典型理论分析《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形象

一个人的孤独与强大——以文学典型理论分析《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形象所谓文学典型,主要是指叙事作品中塑造的显出性格特征的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
每一个文学典型都具有特征性,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
这种突出的个性特征表现为人物的神态、行为以及心理等等。
“硬汉”便是贯穿圣地哥亚全部活动的主要特征,无论是84天捕鱼毫无收获,在第85天仍然出海的坚持不懈,还是冒着巨大风险与前所未有的大马林鱼、与鲨鱼群进行搏斗的敢于拼搏、顽强不屈,都与其“硬汉”的主特征息息相关。
连续很久毫无收获却不轻言放弃,这是许多普通渔民做不到的,正如圣地亚哥原本的伙伴登上了另外的船一样。
海明威利用每个富有特征性的细节与事件,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值得尊敬的坚强不屈、敢于拼搏、永不放弃、自信乐观而又悲壮的“硬汉”形象。
文学典型具有着生命的斑斓色彩。
所有人都是一个矛盾体,谁都无法逃脱矛盾,圣地哥亚自然也不例外。
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除了“硬汉”这个特征之外,他还拥有着许多复杂的性格。
他既是一位拥有意志坚强、积极乐观、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的硬汉,又是一位熟谙捕鱼技巧、熟悉天文水文的能工巧匠,但同时也是一位性格古怪、没有什么亲近之人的孤独者。
正是这种丰富却也富含许多矛盾的性格,使圣地哥亚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变得更加有血有肉、丰富多彩,更加富有艺术魅力,真实生动,跃然纸上。
优秀的文学典型具有灵魂的深度。
圣地哥亚的“灵魂的深度”,便体现在孤独绝望与坚强抗争的矛盾之中。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可以被打败。
”这便是圣地亚哥“灵魂的深度”的真实写照。
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海之中,他是孤独的,一直陪伴着他的只有那艘在海上游荡的孤舟,过于寂寞之时他甚至与海鸟聊起了天。
但他坚决不向现实低头,同强大的鲨鱼与大马林鱼孤军奋战,虽然最终那条被他抓捕的大马林鱼只剩下了硕大的鱼骨,但他也成功了,他战胜了孤独、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
海明威将圣地哥亚掷于坚持与放弃的极端冲突之中,以冷峻的笔触向我们描绘着老渔夫圣地哥亚忍受寂寞与疼痛,痛苦不堪的内心,却也向我们展示了另一个生命维度的真实与深刻。
试浅析《老人与海》中老人圣地亚哥形象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试浅析《老人与海》中老人圣地亚哥形象陈春霞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老人与海》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这篇小说不仅使海明威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同时还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堪称他的巅峰巨著。
也无可争议地奠定了其文学大师的地位。
瑞典文学院院士霍尔斯陶穆曾评价:《老人与海》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
整篇小说文字简单,全部加起来仅有两万七千个单词,但一个有血有肉,顽强拼搏,自信乐观,个性鲜明的硬汉形象却跃然纸上,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关键词:老人圣地亚哥;硬汉形象;乐观自信[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125-01一、《老人与海》的内容简介古巴老渔民圣地亚哥在海上打鱼整整八十四天而一无所获,终于在第八十五天时,出远海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在经过两天两夜与大马林鱼缠斗后把对方杀死,但在返航的途中又遭遇了异常凶猛的鲨鱼的袭击,缺乏帮手和工具的老人虽然杀了几条鲨鱼,但大马林鱼却被其他鲨鱼吃光了,等他进港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骨头。
就是这部简单的小说,出版后却引起了极大轰动。
评论界也异口同声地赞赏《老人与海》,认为海明威的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从小说的内容看,老人圣地亚哥主要给人留下了以下形象。
二、苍老,贫穷的孤寡老人形象在小说的开头,对老人圣地亚哥的外貌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如瘦骨嶙峋,后颈上是深深的皱纹,双手有深深的伤痕,头显得非常苍老,因为他的眼睛紧闭着,脸上没有生气,他浑身显得很老。
简单的几句话,将一个苍老且历经沧桑的老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同时对他所穿衣物的描述如:他的衬衫缝补了很多次,像那片帆船,那些补丁被太阳晒得褪色,颜色深浅不等。
他的住所也只是一间茅屋,里面放着一些简陋的家具: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饭菜有时也是靠男孩和善良的老板马丁赠送。
名著导读之《老人与海》2

名著导读之《老人与海》(二)一、《老人与海》人物形象分析《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是海明威“硬汉”形象的代表人物,他虽然是一个普通的渔民,但他在失败和挫折面前所表现出的勇敢、坚定、不妥协、不放弃的精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1.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的“硬汉”形象圣地亚哥是一个很好的捕鱼者,可是他却“很倒霉”,独自在湾流中连续捕鱼84天,没逮上一条鱼。
其他人都嘲笑他,把他看作一个失败者。
连他唯一的伙伴,小男孩马诺林也在父母的威逼下不再上他的船了。
面对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窘境,老人决心在第85天驶向远方去钓大鱼,这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人类要征服自身懦弱的表现,更是坚持不懈、永不服输的精神的体现。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第85天捉到一条前所未有的大马林鱼,老人异常高兴。
但这条鱼实在太大了,拖着小船向相反的方向游向未知的海域。
面对茫茫大海,凶险随时都会发生。
这时老人为了自身安全,完全可以放弃。
但他毅然选择了抗争,与大鱼搏斗,他的干粮和水,早已用完,但他凭借着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不顾连日的疲劳,在茫茫的大海之上与那条比他的小船还长的大马林鱼周旋了两天两夜,终于拖死了比他强壮得多的大马林鱼。
此时的老人已经筋疲力尽,“弹尽粮绝”,但他必须再次面对新的敌人——成群的鲨鱼。
面对着实力相差悬殊的较量以及持续的坏运气,他仍然不服输,不遗余力去抗争,这是一场明知失败却依旧不屈不挠的战斗。
老人用尽一切个人手段来反击,拿起鱼叉、刀子、船桨、棍棒、舵把、帆杠等,拼尽全身的力气,与血腥贪吃的鲨鱼作殊死的搏斗。
四五条硕大的鲨鱼一条一条地被打死,然而嗜血如命的鲨鱼却一次次进攻,越聚越多,而老人则越战越勇。
老人不断地驱赶着鲨鱼,直到大马林鱼最终成为一具骨架。
在与命运、大海、大鱼及鲨鱼的不断较量中逐步突现出来的这些品质,都生动而深刻地刻画和描写了老人身上所特有的那种“硬汉”的魅力——勇敢、坚强、百折不挠、永不服输。
这就是圣地亚哥的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硬汉形象。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是一位硬汉形象。
他勇敢、坚韧、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塑造了深刻的硬汉形象。
本文将从桑提亚哥的性格特点、处世态度以及对待困难的方式等方面来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
桑提亚哥是一位极具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硬汉。
在小说中,桑提亚哥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渔夫,他独自一人驾驶着小船出海捕鱼,展现了一种敢于面对风浪、不畏艰险的刚毅勇气。
尽管他已经年老体衰,身体状况并不好,但他仍然坚持每天出海捕鱼,力图捕到大鱼。
这种勇气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让他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这正是硬汉形象的典型特征。
桑提亚哥的处世态度也体现了硬汉的坚毅决心。
无论是在渔船上与大鱼的搏斗,还是在面对异乡渔夫的嘲讽和不解时,桑提亚哥都表现出了极其坚定的态度和毅力。
他不会向命运低头,也不会因为别人的嘲笑而动摇自己的信念。
他对自己的追求和信念坚定不移,这种一往无前的坚强意志使他展现了硬汉的不屈精神。
桑提亚哥在面对困难时的应对方式也展现了硬汉的形象。
在小说中,桑提亚哥与大鱼进行了长达数天的激烈搏斗,最终虽然没有捕到大鱼,但他并没有气馁。
相反,他仍然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运气,继续出海捕鱼。
这种乐观、坚韧的态度正是硬汉形象的具体体现,他不仅不畏艰难,更能在失败面前不屈不挠,且一直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
《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是一位极具硬汉形象的主人公。
他的勇气、坚韧和乐观的性格特点,使他成为了一位备受读者喜爱和敬重的硬汉形象。
通过对桑提亚哥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硬汉形象所代表的精神力量和价值观念,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和追求的。
希望读者在阅读《老人与海》的过程中,能够从中感受到这种精神的魅力,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和借鉴桑提亚哥的坚韧不拔和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2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多重性
作者:李润世
来源:《祖国》2016年第14期
摘要:《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品之一,核心内容是体现出小说中主人公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但是海明威在进行刻画的时候不是单一的进行形象刻画,而运用刚柔并济的刻画模式,不仅体现出老人的坚韧更描述出老人的孤独,所以人物形象更为丰满,让人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老英雄,并且这部作品是海明威的巅峰代表作,因而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老人与海圣地亚哥性格多重性
海明威作为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擅长运用各类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以及心理特征,并在表现中让主人公鲜明的人物特色跃然于纸上。
老人与海则表现出海明威的写作功底,主要是描述一个性格刚毅并且不畏艰难的孤独的英雄人物。
一、《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形象
海明威作为一战后的代表性作家,写作方面主要体现出“迷惘一代”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究其原因是由于海明威的一生处于坎坷与痛苦中,并且受到两次大战的背景影响,整个世界都笼罩在迷茫的环境内,故而造成人性的极度失望,海明威也在此环境中,故难免在作品中体现出这种“迷惘”。
但海明威自身的性格又比较刚毅,并且对现实有不屈服的精神,这种性格在海明威的小说创作中充分的体现出来。
所以海明威小说中的人物多以“硬汉”的形象呈现到世人面前,更多体现面对困难的不畏惧和敢于挑战困难的决心。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晚年的作品,在作品中体现出海明威一贯的写作风格,并且该写作模式更具艺术性和文学价值。
海明威在小说开头就详细的描写小说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并将其设定为一个骨瘦如柴的小老头形象,面对生计不得不继续劳作,并且岁月在他的皮肤上面留下深深的痕迹,脖子上面的皱纹以及手上的老年斑都预示着这个小老头生活的艰辛以及不易。
但是老人的眼睛却有如大海一般,倔强并且深邃,并由此能够看出来圣地亚哥拥有坚强的灵魂,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愿认输或者不想认输,尽管圣地亚哥的身体不够强壮,甚至会略显瘦弱,但是却有着如同伟人般坚强不屈精神。
二、分析圣地亚哥的多重性格
(一)永不言败
《老人与海》深刻的描述出圣地亚哥这个永不言败的“硬汉”形象,并且在很多方面都深刻的体现出圣地亚哥这方面性格,特别是在文章中有着明确的描述,即你可以杀死我,但却不能打败我。
圣地亚哥年事已高,并且生活的困难在他身上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然他在面对呼啸的海风和颠簸的船只的时候,从不曾退却,这样倔强的精神让他瘦弱的身躯变得更伟岸。
圣
地亚哥在84天出海后依旧一无所获后,圣地亚哥不曾退却,反而是行驶到大海的深处,应用在哪里有希望捕捉到更大的鱼,由此可见老人面对现实永不言败的精神,尽管生活充满艰辛,但是还要坚持,永不放弃。
在85天以后,圣地亚哥终于看见一条大鱼,此刻老人身心俱疲,经过多天的颠簸,身体大不如前,但是老人还是与大鱼激烈的斗争了三天,最终将其捕获。
并在返还途中,遭遇鲨鱼,但老人还是不曾放弃,和鲨鱼斗争,尽管斗争中各类困难接踵而来,然没到最后一刻老人永不曾放弃。
很多场景甚至能描绘出斗争的艰辛,鲨鱼的数量逐步增多,老人手上锋利的工具随着鲨鱼的增多反而逐步减少,但老人在任何艰难的时候都不能退却,寻找一切能够对抗鲨鱼的工具,一直坚持不懈的与鲨鱼争斗。
通过以上场景能够看到生活中及时充满了诸多的不顺或者不如意,人生也必然经历苦难,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可战胜的困难,但是在困难面前,我们应用何种态度来应对,圣地亚哥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即只要坚持不放弃,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打败我们的精神,即使会一无所获,但是抗争到底永不言败的精神是不能丢失的。
(二)沉着从容的性格
圣地亚哥一直在顽强的与命运作斗争,但是却没有失去他自身优雅的风度,面对一切困难圣地亚哥体现出的从容不迫让人更敬畏。
圣地亚哥作为一个技艺娴熟的渔夫,在84天的捕鱼经历中哪怕是一条小鱼都不曾捕获这让圣地亚哥备受嘲笑,但是他还不曾放弃。
特别是在40天不曾捕获到鱼以后,一直跟随者圣地亚哥的小男孩玛诺林也离开了老人,并在离开会得到收获,由此可见圣地亚哥的运气是多么的差,但是在压力下,圣地亚哥还是不卑不亢,做好自己没有失去风度,自暴自弃或者自怨自艾,从容的应对一切困难,并真心为小男孩捕捉到鱼而感到高兴。
在圣地亚哥捕捉到大鱼的时候,将这条大鱼视为自己的兄弟,在高度赞扬大马林鱼的身姿矫健,甚至会因为大鱼无食物而悲哀,老人将其视为对手,又尊重对手,并给予对手尊重,这是最难能可贵的,老人在斗争中能够保持自信和从容。
后来大鱼被鲨鱼吃掉以后,老人也不曾恼羞成怒,更多的是对搏斗产生的不屈或者坚强。
虽然老人多天的努力都最后化为乌有,但是还能用平常心对待就尤为难能可贵,老人在经历一切会回家安心睡觉,可以看出圣地亚哥的这份从容与淡薄,斗争时高度的重视对手,在历经磨难以后能够做到奋起反抗,一无所获后还能从容应对,不因得失而失去平常心,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优雅的老英雄,他的身上也有中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
(三)内心孤独和寂寞的人
小说中曾交代圣地亚哥的妻子很早去世,虽然没曾对老人的这段精力做详细的描述,但是从老人与马若琳的交往中,能看到老人的孤独和寂寞。
尤其是老人在捕鱼的过程中,曾多次的提到玛诺林,希望玛诺林在自己的身边见证自己的壮举。
每当在困境的时候,老人都会提到玛诺林由此可以看出老人尽管有着倔强和坚强的灵魂,但内心深处依旧渴望人陪伴,老人在航行
途中于飞鸟聊天或者一人自言自语时,也是一种孤独的表现。
但是尽管如此,圣地亚哥在困难面前的这种坚韧和不惧危险,从另外一方面体现出老人的内心十分强大。
三、结语
《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是一个敢于与命运向抗争的人物,在不断的拼搏中,从不言放弃。
他也代表一种生活的方式和生活的态度,面对任何的艰难困苦都不曾妥协,也不曾退缩。
这种精神无论是在什么时代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都值得人学习。
参考文献:
[1]梁彩群,尹丽云.“柔情似水”的铁汉——《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形象新解[J].柳州师专学报,2014,(01).
[2]覃承华,何宏伟.从“硬汉子”圣地亚哥透析海明威的性格特征[J].中国农村教育,2014,(04).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