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章 伦理道德与人文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与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与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与道德规范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和道德规范。

这些道德准则贯穿于中国人民的生活中,不仅指导着个人行为,也塑造了社会风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伦理与道德规范的价值观体系、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特点。

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伦理与道德规范是以人为本的。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倡导和谐共处、仁爱互助的价值观。

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应该具备的品质与道德准则。

例如,儒家道德伦理提倡“仁”,即发扬博爱精神,关心他人的利益,尊重长辈,服务社会。

同时,还强调“义”,即言行要符合社会的公义和道德规范,要追求公平、正义。

这种以人为本的道德准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与道德规范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被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伦理被重视并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充分体现了家人之间的亲情、互助和孝道观念。

儿女应尊敬父母,孝顺父母是应尽的责任;父母则应该关心孩子的成长与教育。

此外,社会伦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人之间应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例如,中国古代有“邻里如兄弟”的说法,强调邻里关系的亲密和协作。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与道德规范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修养被视为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诸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德治国”等思想都反映了道德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道德规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坚持道德规范有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例如,传统的尊长敬老、守纪律、讲究礼貌等规范都对个人行为起到了规范作用。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与道德规范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它们以人为本、注重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同时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道德)

今人把这些伦理道德的历史实践精华概括为 十大传统美德: 十大传统美德:
◎ ◎ ◎ ◎ ◎
仁爱孝悌 诚信知报 克己奉公 见利思义 笃实宽厚
◎ ◎ ◎ ◎ ◎
谦和好礼 精忠爱国 修己慎独 勤俭廉正 勇毅力行
第二节 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
一,传统伦理道德产生形成的 基础 主要由农业 宗法 主要由农业---宗法社会养育出一个以 农业 宗法社会养育出一个以 伦理意识为中心的文化系统. 伦理意识为中心的文化系统.
智 信 诚 信 格 言
明善恶,知是非, 明善恶,知是非,辨美丑的能力 诚实守信
言不信者,行不果 言不信者, 信不 诚者, 诚者, 诚者, 诚者,
—— 墨子 —— —— 子 子
广义的忠,即原初意义的忠, 广义的忠 即原初意义的忠, 即原初意义的忠 指的是"发自内心" 指的是"发自内心","尽心" 尽心" 这一抽象的道德原则. 这一抽象的道德原则.
影片主人公桐哥,是中共"特 影片主人公桐哥 是中共" 桐哥, 人员, 周恩来, 科"人员,在周恩来,李克农 的领导下, 特殊环境下冒着 的领导下,在特殊环境下冒着 生命危险搜集情报,查处叛徒, 生命危险搜集情报,查处叛徒, 用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贞不渝 与对妻女的深情挚爱, 与对妻女的深情挚爱,展现出 一位志向高远, 一位志向高远,有血有肉的共 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一)使中国文化系统避免了全社会的 宗教化 伦理道德曾经长期充当了维系社会秩序 的精神支柱
(二)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 重要作用
1,维持社会秩序 , 2,改善社会风尚 , 3,协调人际关系 , 4,增强国家凝聚力 ,

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

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

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伦理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却常常被贬低甚至被人所忽视。

然而,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是历经千年沉淀而来的,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时代意义。

本文将对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进行探讨。

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的概念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它是以尊重人格、注重道德约束、推崇高尚品质为基础的道德体系。

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具有丰富的内涵,包含了孝道、仁爱、忠诚、廉洁、童心、诚信等价值观念。

二、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的意义1. 增强人的社会责任感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注重教育人的社会责任感。

孝道、仁爱、忠诚等价值观念强调人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并将其视为人生的基本准则。

培养人们具有社会责任感,让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更好的发展作出贡献。

2. 促进个人道德修养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要求人们以道德约束为前提,对自己进行道德修养和精神涵养。

人们通过信仰、修行等方式,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使自己更加高尚和完美,同时也能优雅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冲突。

3.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以诚信、廉洁、勤俭节约、自律自制等价值观念为核心,要求人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强调了社会底层的正能量和精神力量,从而为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三、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与当代社会1. 孝道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伦理道德。

在现代社会,孝道依然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随着社会的变革,孝道的象征物和表达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表达,孝心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中可以激活家庭关系的共性,也能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2. 仁爱仁爱是人与人之间最普遍的情感,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强调“以仁爱为纲”。

在当代社会,友爱、互帮互助、尊重和关爱等行为,将仁爱的品格升华为当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道德实践。

在以利益为中心的当代社会中,仁爱的力量仍然是重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章伦理道德与人文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章伦理道德与人文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章伦理道德与人文文化一、伦理道德的重要性伦理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遵循的规范和价值观。

伦理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被视为社会和谐的基石,它通过限制个体行为,维护社会秩序,构建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伦理道德不仅对个人的行为有着指导作用,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的运行。

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价值观1.仁爱:仁爱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关怀他人,尊重他人的生活和尊严,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共融。

2.和谐:和谐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理念。

它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追求社会稳定与和平。

3.忠诚:忠诚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要求个体遵守诺言,忠于自己的职责与责任,为人民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4.谦逊:谦逊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要求个体不骄傲自满,不自命不凡,与他人和平相处,虚怀若谷。

三、人文文化在伦理道德中的地位人文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伦理道德的理论基础。

人文文化注重人的自我完善、精神追求和智慧开拓,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尊严。

只有通过人文文化的熏陶,人们才能在伦理道德中发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标准。

四、伦理道德与现代社会的挑战伦理道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面临着现代社会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一些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

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逐渐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亲情关系受到了侵蚀。

因此,我们需要在保持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上,适时地进行和创新,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五、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建设在现代社会中,伦理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推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培养,我们可以增强人们的道德意识,提高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六、结语伦理道德与人文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与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之第三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之第三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之第三章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理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社会习惯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伦理道德、道家伦理道德和佛教伦理道德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儒家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种伦理道德观念。

儒家伦理道德以仁为核心,强调仁爱、和谐和道德的修养。

在儒家伦理道德中,个人应该追求道德的完善,亲和善良地对待他人,尊敬父母、长者和师长,克己奉公为人民服务。

儒家伦理道德强调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的和谐,提倡和睦相处、尊重他人以及追求公共利益。

这种伦理道德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人民亲和友善、团结和谐的价值观念。

道家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种重要伦理观念。

道家伦理道德强调放弃个人欲望,追求道的自然和谐。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心安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伦理道德提倡个人修行修养,追求自我完善,摒弃功利主义和欲望烦扰,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谦虚。

道家伦理道德观念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心态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国人追求内心宁静和身心健康的价值取向。

佛教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教伦理道德的重要表现形式。

佛教伦理道德强调慈悲、智慧和善行。

佛教伦理道德鼓励个人修行,通过自我觉醒和超越欲望来追求解脱和智慧。

佛教伦理道德倡导放下执着和敬畏生命,关注他人的苦难和需要,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人和回报社会。

佛教伦理道德观念对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塑造了中国人关爱他人、善行积累的文化氛围。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通过儒家伦理道德、道家伦理道德和佛教伦理道德三个方面的观念和理念,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社会习惯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伦理道德观念强调仁爱亲和、道之自然和谐以及慈悲智慧善行,塑造了中国人民亲和友善、追求内心宁静和关爱他人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还涵盖了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

伦理道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的基础。

下面将从五常道德、孝道、礼仪、忠诚、廉洁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强调五常道德。

五常道德即仁、义、礼、智、信。

仁即以仁爱为本,追求公正、和谐、关爱他人;义即遵循社会规范、尊重他人权益;礼即遵循礼仪,注重人际交往的礼貌和尊重;智即追求智慧和知识,弘扬文化传统,增强自身修养;信即坚守诚信,讲究信用和守信。

这五常道德体现了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人们的思想行为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其次,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孝道即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和侍奉。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孝道被赋予了很高的价值。

孝道不仅体现在子女向父母表达感恩和尊敬,还体现在尊敬长辈、关心弱势群体、奉公守法等方面。

孝道可以说是伦理道德的核心之一,它代表了家庭价值观和社会关系的基础,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至关重要。

再次,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礼仪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体现了中国人对他人的尊重和自我约束的追求。

礼仪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了社会秩序、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

中国人讲究礼仪,从小就接受父母的教导,习得尊敬长辈、尊重他人和崇尚公共秩序的行为习惯。

礼仪不仅能够促进人际交往的和谐,还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

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伦理道德观念之一此外,忠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看作是一种美德。

忠诚即对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忠诚。

中国人讲究“忠诚”二字,强调对祖国和事业的忠诚,对朋友和家人的忠诚。

忠诚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对于道德的坚守。

忠诚能够培养人们高尚的品质和责任意识,是一种重要的伦理道德观念。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廉洁的重要性。

第三章 伦理道德与人文文化

第三章 伦理道德与人文文化
第三章 伦理道德与人文文化
• 在文化系统中,伦理道德是对社会生活秩 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规范。中国传统 伦理思想,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最能反映民族心理 特征。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而称 著于世,道德理想、道德观念一直占据着 优先的地位,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道 德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不断的主题, 中国几千年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与对道德 精神的追求是分不开的。崇尚道德是中华 民族精神重要物质之一。
五伦
• 从本质上看五伦的含义 • 五伦观念包含如下要义: • 第一,特别注重人和人与人的关系,就此产生道德,进而 形成偏重道德生活的礼教 • 第二,五伦是五常之义。这种学说把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 为社会伦理的原理和国家政治的原理,建构起身、家、国、 天四位一体的伦理体系,形成以“孝悌”为本的道德价值 取向。它反对人脱离家庭、社会、国家的生活,反对人出 世。这是中国传统伦理学的重要特征。 • 第三,就实践五伦观念而言,要以等差之爱为准,有亲疏 贵践,要能推己及人,发展了三纲说(“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在礼教中最具权威、 是五伦的观念的核心。
宋明理学使伦理思想典型化、凝固 化
• 二程:封建伦理纲常是“天理”,要“存 天理,灭人欲”,把儒家理论上升到宇宙 本体的高度。 • 朱熹:继承二程观点,把“仁、义、礼、 智”说成是自然界固有规律,人伦五常皆 成天子 • 1、“仁”的主要内容:爱人、忠恕和谐; • “仁”的道德规范:“恭、宽、信、敏、惠”“温、 良、恭、俭、让” • 2、义利观 • 3、人生价值观 • 仁爱孝悌、宽容和谐、修己慎独、诚信知报、民族气节、 尊师敬老、移风易俗、救济孤残 • 构建“大同”理想世界
五伦
• 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 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 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孟子认为: 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 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 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 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 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 理和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道德积淀和精神财富。

伦理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核心是“仁爱”、“诚信”、“忠诚”、“孝顺”、“礼仪”、“廉洁”等,这些道德准则贯穿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中国人民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核心之一,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仁爱是指对人类的爱和关怀,是一种人道主义的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是一种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对他人有爱心、关怀和同情心,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不伤害他人的利益和感情。

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核心,它是中国人民的道德信仰和行为准则。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另一个核心,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诚信是指言行一致,言出必行,不欺骗他人,不做虚假宣传,不违背承诺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一种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在交往中保持真诚、诚实和守信,不欺骗他人,不做虚假宣传,不违背承诺。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核心,它是中国人民的道德信仰和行为准则。

“忠诚”是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另一个核心,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忠诚是指对国家、家庭、朋友和事业的忠诚和信仰,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是一种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对国家、家庭、朋友和事业保持忠诚和信仰,不背叛、不叛变、不投降。

忠诚是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核心,它是中国人民的道德信仰和行为准则。

“孝顺”是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另一个核心,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顺是指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和照顾,是一种传统的家庭美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是一种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对父母尊敬、关爱和照顾,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和要求。

孝顺是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核心,它是中国人民的道德信仰和行为准则。

“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另一个核心,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诗心 The soul of poem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 农夫犹饿死!
一花两花春信回 ,南枝北枝风日 催。烂漫却愁零 落近,叮咛且莫 十分开。
30
诗眼 The discerning eyes of a poet
这里所说的诗眼,并非指古典诗论中所说的,作为诗句 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字眼,而是指诗人独具的慧眼。诗人需 要从现象透视本质的眼睛,而且这对眼睛还要求准确的掌握 该事物的一切特征和细节。
18
中国史学的特色 The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Science of History
19
Taking history as a mirror or a lesson, this thought and consciousness in the teachings on how to conduct oneself and how to rule a state in ancient China has constituted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humanistic ethos in Chinese history books and documents.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这样的生死观逐渐 被熔铸成中华民族志士仁人的共同信念,是民 族得以不断前进和发展的精神动力。
14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 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 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史学家和思想家使古代史学 关 于历史演变的认识有所深化。
21
《史记》赞扬那些与自然 界恶劣环境和那些与社会 恶势力作斗争的历史人物。
《史记》还探讨了政治道德。
《资治通鉴》一书也有 对道德人文精神的探求。
22
When people have sufficient food and clothing, they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honor and disgrace.
中国古代史学极为推重史学家的忠、 信品德,认为史家不论遇到何种强暴,也 不能对历史事实进行歪曲。
24
1 23 4
25
纪传体和编年体
中国古代史学著作有多种体例,其中最有影响的 是纪传体biographical style, 和编年体annalistic style。
按照纪传表志的体例去描述历史。使后人有个楷 模,容易遵行,但写出来的历史却不一定能够把历史各 项重要内容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而编年体能够把历史 事实按年代先后排列下来,又未必能够叙述反映历史丰 富多彩的具体情况。
凡是能被诗人的仁民、爱物、忧世、 嫉时的一颗与世想通的红心所喷出的炽 热感点得燃的题材,都是诗材。这得要 诗人如炬的慧眼去摄取罢了。
32
诗情 The poetic emotions
33
诗才 The poetic talents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34
中国戏曲到 13世纪初的南宋 时期才形成完整 的形态。
Ethics and the Humanities
伦理道德与人文文化
传统美德 Traditional Virtues
2
China has always been known as an ancient civilization, and a land of propriety and righteousness. It abounds in historical heritage, including ethical and moral theories advanced in various stages of history and myriad of moral codes and rules.
16
It demonstrated the ancient people’s opposition to the exploitation society in which they lived, and their longing for a good and ideal world.
这表现了古代人对当时剥削社会的 抗议,向往一个美好的世界。
26
古典文学的人文精神与艺术魅力 The Humanistic Spirit and Artistic Charm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27
China is rich in literary works which artistically depict the lives and feelings of their subjects and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我国有丰富的文学作品,他们艺术地 表现了社会生活和人类感情,成为中国传 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8
12
诗心 The soul of poem 诗眼 The discerning eyes of a poet 诗情 The poetic emotions
34
诗才 The poetic talents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11
Over the long evolution of history, this outlook on life and death has gradually fashioned a common belief cherished by all the Chinese heroes and men of morality, which has become a spiritual motive force of the ongoing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当然,诗歌同样可用于说理和叙事,甚至议论。不过与 科学和一般文学作品有所不同罢了。诗才的特殊性不在题材 的特殊性,除了它本身可挖掘的内容质量外,还在于它可供 单纯的逻辑思维。
31
We can see that whatever can be used by the poet to express his love, worry and hatred can become materials for writing poems. But it requires keener vision and observation of a poet.
他虽然自称“好古”,但并不是食古不 化,而是善于将商、周的文化遗产加以消化 吸收,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6
恭:谦恭—courteous 俭:俭朴—temperate
9
If a man in the morning hears the right way, he may die in the evening without regret.
Hale Waihona Puke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足而知礼节。 ——司马迁
23
A historian’s honesty and faithfulness were considered to be enormously important. The historian must never distort historical facts, even when subjected to violence and persecution.
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有 丰富的历史遗产,其中包括不同历史时期关 于伦理道德学说的理论,以及种种道德规范。
3
Although he declared himself as a man “interested in ancient learning,” he was not a man who swallowed ancient learning without digesting it, but one capable of advancing new theoretical ideas on the basis of assimilat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past.
公元前2至1世 纪初就有了萌芽, 以南宋的温州杂剧 为代表,才标志着 戏曲艺术的正式诞 生。
中国戏曲最具 特色的,就是戏曲 语言。一般的戏曲 语言虽然要求具有 诗意,但在格律上 不一定要求是诗体。
戏曲作者,除 了需要掌握戏剧语 言的一般规律以外 ,还要了解对戏曲 语言的特殊要求。
35
THANK
YOU!
中国古代这种以历史为鉴戒,教人 做人和治国的思想意识,成为中国史书 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标志。
20
战国至两汉是中国古代史 学的定型期
西汉的《史记》和东汉的《汉 书》标志着中国史学的成型。
魏晋南北朝至明末是中国 古代史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明末清初至鸦片战争前期 是总结和转化时期。
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是我 国第一部史学评论巨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