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翻译有关的

合集下载

影视翻译有关的

影视翻译有关的

中国影视翻译研究十四年发展及现状分析[摘要]我国影视翻译研究比西方国家起步晚,基础薄弱。

本文通过分析学术刊物相关论文数据和国内影视翻译研究的六大方向,探讨中国影视翻译研究十四年(1995~2008)的发展及现状,总结研究的共同点和热点,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有待深入的领域,为开阔视野、肯定影视翻译研究的学术价值、提高其学术地位做出努力。

[关键词]影视翻译;字幕译制;配音;片名翻译翻译研究在最近几十年飞速发展,期间,影视翻译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出现,在1995年最终被确立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其获得认可的标志是1995年的电影百年纪念活动,尤其是期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影视翻译论坛。

因此,1995年对于影视翻译研究来说是关键的一年。

随后影视翻译进一步蓬勃发展,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分支。

(Gambier,2008:12-13)作为翻译研究的一部分,影视翻译理论的发展有助于完善整个翻译理论框架。

翻译研究本身涵盖了文学、科技、新闻、影视、机器翻译等诸多方面,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忽视。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杰里米•芒迪(Jeremy Munday)为其介绍翻译研究领域的著作《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中未包括影视翻译研究而深表遗憾。

在该书的中文版序言中,他承认了影视翻译在翻译研究中的地位:“从2001年本书出版至今,已有5年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翻译学还取得了其他一些重大发展。

其中最显著的包括影视翻译(配音和字幕翻译)、翻译技术……”(Munday,2007)进入21世纪后,西方影视翻译研究已经扩展到更为广阔的视听领域,强调研究的多语种和跨学科性,不仅同翻译研究和文学研究,还与跨文化研究、影视多媒体研究和传媒研究相结合。

为了解中国影视翻译研究14年(1995~2008)的发展及现状,本文分析了学术刊物相关论文数据和国内影视翻译研究的六大方向,旨在总结研究的共同点和热点,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

一、学术刊物相关论文数据分析(一)翻译研究与影视翻译研究学术刊物的论文数量对比国外影视作品的大量引进凸显了影视翻译的重要性,推动了影视翻译实践的发展,而国内对影视翻译进行的研究却受到严重忽视。

影视翻译知识点总结大全

影视翻译知识点总结大全

影视翻译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影视翻译概述影视翻译是指将影视作品中的对话、台词以及其他文字内容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过程。

影视翻译的目的是帮助观众理解并享受外语影视作品,同时保留原作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影视翻译是一种艺术和技术的结合,需要译员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对影视艺术的理解。

二、影视翻译的要求1. 文字处理能力影视翻译人员需要具备优秀的文字处理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编辑能力和排版能力。

翻译稿件需要符合语言规范,遵循文艺规范,保持原作情感。

2. 艺术感知影视翻译人员需要具备艺术感知能力,能够理解原作的情感和表达方式,将其在翻译中予以保留和传达。

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影视艺术背景知识,对于影视作品的特点和语言表达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3. 外语能力影视翻译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能够流利地阅读和理解原作,并将其翻译成目标语言的文字。

他们还需要具备丰富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原作的意思。

4. 文化背景影视翻译人员需要了解原作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能够根据受众的不同,灵活处理文化差异,使翻译作品更加接近观众,并准确传达原作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5. 技术水平影视翻译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能够熟练运用翻译软件和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翻译质量。

他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影视制作技术和流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作的制作背景和要求。

三、影视翻译的难点1. 口语化翻译影视作品中的对话和台词通常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包括俚语、口头禅、方言等。

这些口语化的表达在翻译时往往需要借助于目标语言的口语表达方式,同时保留原作的生动性和个性。

影视作品中常常使用文化隐喻来表达情感和意义,这些隐喻通常依赖于原作所处的特定文化和社会背景。

在翻译时,需要对文化隐喻进行恰当的解释和转换,使其更好地传达给目标语言的受众。

3. 音译和意译影视翻译中常常涉及到音译和意译的问题。

音译是指将原作的音韵转换成目标语言的音韵,意译是指将原作的意思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意思。

影视翻译,不可忽视的“幕后英雄”

影视翻译,不可忽视的“幕后英雄”

影视翻译,不可忽视的“幕后英雄”几个月前,配音艺术家曹雷提出将永嘉路383 号改造成译制片纪念馆的倡议,得到了热切响应。

随后,曹雷与苏秀、童自荣、刘广宁、孙渝烽、狄菲菲等一批艺术家一直在尽力呼吁。

本刊今年第4期上及时刊发了《“译制片纪念馆” ,不止于畅想》的长文报道此事件,引起不小的反响,很多读者通过各种途径表达了对建译制片纪念馆设想的支持。

其中一位读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钱绍昌先生,87 岁高龄的他特意打电话到本刊编辑部找到笔者,表示看到文章后很有感触,也使他回忆起自己从事影视翻译工作的经历。

他还提到如果能够成立译制片纪念馆,希望也能多展示一下影视翻译方面的内容。

对译制片而言,翻译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只是这银幕“幕后英雄背后的英雄”一一影视翻译工作者,更不为大众所熟知。

因此,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一些影视翻译家,以深入了解此领域的特色、现状。

影视翻译要准确,更要“有味” “在国内一讲到译制片,很多人能报出一串有名的配音演员的名字,但是对于译制片的翻译都不太了解。

”朱颜鹤发的钱绍昌向本刊记者如此感慨道,神采奕奕的脸上露出几分无奈。

未退休前,钱绍昌在大学执教英文新闻写作课,带研究生。

课余,他翻译了《投机家》《三代根王》《福尔摩斯在纽约》等书,发表英语语言、新闻理论和翻译方面的论文。

与此同时,他还翻译了《鹰冠庄园》《大饭店》《成长的烦恼》《浮华世家》《迷人的香水》《冷暖人间》《根》《后代》《拿破伦与约瑟芬》《荆棘鸟》等600 余部(集)影视片。

其中《成长的烦恼》《根》《荆棘鸟》等先后获全国电视译制片一等奖。

因其在翻译界的成就,中国翻译协会授予钱绍昌“资深翻译家”的荣誉称号。

在翻译领域浸润了几十年,钱绍昌深切地感受到,虽然译制片受众的数量远远超过翻译文学作品受众的数量,影视翻译对社会的影响也决不在文学翻译之下,但是翻译界对影视翻译的重视却远不如文学翻译。

也许很多观众会认为,影视翻译不就翻译一下角色间的对话,比文学翻译容易,殊不知影视翻译中的很多困难是翻译一般文学作品时遇不到的。

影视字幕翻译的原则

影视字幕翻译的原则

影视字幕翻译的原则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在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中,影视字幕翻译逐渐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

影视字幕翻译不仅可以让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欣赏电影和电视剧,还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然而,影视字幕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观众对作品及其文化背景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在影视字幕翻译中应该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

一、忠实于原文的原则这是影视字幕翻译的最基本原则,字幕翻译应该保持对原文的忠实。

这不仅包括翻译名称、地点、时间等信息,还包括对原文所传达的情感、思想和文化等信息的准确呈现。

翻译家应该在保证语言准确和准确传递意思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原作的文化内涵,不应省略或添加任何信息。

二、语言清晰简明的原则字幕翻译应该遵循使用简单、规范的语言的原则,其目的是清晰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这不仅包括正确的语法和词汇,还包括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和易于理解性。

对于观众来说,影视字幕翻译的关键是清晰地表达核心语义,消除任何歧义和晦涩性。

三、传达情感和语气的原则影视字幕翻译需要传达情感和语气这两个因素,因为真实的人类交流不仅限于语言的普通意义,还包括情感、态度、口音等因素。

在影视字幕翻译中,翻译人员应该尽量保持原作的情感和语气,因为它是原作情感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针对受众的原则影视字幕翻译的主要目标是让观众容易理解和感受作品中传达的情感信息。

因此,字幕翻译需要考虑到受众的聚集程度和语言能力。

对于语言水平较弱的观众或初学者,字幕翻译应该更加简明扼要。

对于资深观众,字幕翻译应该更加准确和完整。

还应注意翻译观众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文化内涵。

五、动态的原则影视字幕翻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基于场景和情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在不同的情景中,对于同一句话,字幕翻译可以有不同的译文。

因此,字幕翻译需要动态地趋于场景和情境的变化,在保持准确性的同时,提供更适合情境的翻译。

六、注重文化传承的原则电影和电视节目作为文化载体,沟通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

影视翻译的特点及方法

影视翻译的特点及方法

影视翻译的特点及方法湖北荆洲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赵娜摘要:作为一门新兴的翻译学科,影视翻译有着自己不同于其他文学翻译的语言特色,在进行影视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语言特色并掌握一定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更加贴切。

本文便以影视翻译的特点及方法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影视翻译,语言及人物特点,制约性,原则性。

一.引言自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放宽了对进口影片的限制,并在上海,北京等地设立了译制片厂,译制片渐渐地发展成了一门有特色的艺术。

中国加入WTO给外国影片涌入中国带来了大好时机,另外,随着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他们对诸如影视类的文化生活有了进一步的追求"国产电影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相当大的一批人,尤其是年轻人,乐意看好莱坞大片"但是,目前影视市场上外来影片的译本繁多,鱼龙混杂,给观众带来了诸多不便"很多译制片看上去非常不自然,有的口型不合,有的声音和画面不配,还有的语音语调根本不符当时的情境。

这当中的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译者对影视语言的翻译的特点及方法了解不够造成的。

影视翻译既是介绍异域文化的一种简洁直观的手段,又是传播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由于影视作品是剧作者根据其社会生活的经历或经验创作而成,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语言对白及其译文具有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影视作品翻译时,应针对其特点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二.影视翻译的特点影视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有与文学翻译的相通之处,遵守着文学翻译的一般准则。

但在更大程度上它还是受制于影视艺术本身的特殊性。

影视剧首先是一门“有形有声,形声结合"的艺术。

其中的画面与声音(人物说话声,音乐等)起着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影视剧的画面与声音都是一闪而过,尤其是声音,没有给观众思考的时间。

因此,影视剧的语言都非常大众化,观众一听就能懂。

论影视字幕翻译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

论影视字幕翻译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

论影视字幕翻译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论影视字幕翻译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影视字幕翻译作为一项重要的语言转换活动,旨在将电影、电视节目或者其他视频内容中的对话和文字转化为目标语言,以便观众在观看中理解和享受。

影视字幕翻译具有自身的语言特点和一系列翻译策略,本文将对其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语言特点1. 语言简洁明确:影视字幕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传递准确的信息。

因此,影视字幕翻译通常采用简洁的语言风格,以确保观众在阅读和理解字幕时能够迅速获得相关信息。

2. 精准表达情感:影视作品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表情传递情感。

对于影视字幕翻译来说,准确地表达原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翻译者需要准确把握人物的心理状态,用恰当的语言传递出来。

3. 包容不同文化:影视作品常常包含各种文化元素,如俚语、成语、习语等。

为了让观众尽可能理解原始文化的内涵,影视字幕翻译需要适当解释这些文化元素,让观众得以准确理解故事情节。

二、翻译策略1. 直译与意译结合:影视字幕翻译中,直译与意译是相辅相成的翻译策略。

直译可以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但有时却不准确或冗长。

而意译则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但有时可能会丧失原文的某些细节。

因此,在字幕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灵活使用这两种策略,以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2. 适当调整语序:中文和英文的语序往往不同。

影视字幕翻译时,为了满足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有时需要对原文进行适当调整。

这样可以使字幕更符合观众的习惯,提高字幕的可读性。

3. 原文与屏幕时间匹配:影视字幕翻译需要将文字与屏幕时间相匹配,以确保字幕的时机准确。

对于语速较慢的台词,可以使用较长的字幕时间,让观众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

而对于快速对话,字幕时间应适当缩短,以保证字幕的时机不落后于音频。

4. 准确传达角色个性:在影视作品中,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个性。

影视字幕翻译需要通过合适的语言选择和表达方式来准确传达角色的个性特点,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角色。

影视译制概论

影视译制概论

影视译制概论一、影视译制的定义与概述影视译制指的是将一种语言的影视作品转化为其他语言的过程,包括对对话、片名、字幕以及配音等部分进行翻译和制作。

作为一门复合性的学科,影视译制涉及语言学、文化学、艺术学等多个领域,旨在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外语影视作品。

二、影视译制的历史发展1. 早期的影视译制•电影诞生的早期阶段,没有译制这一概念,影片往往以无声形式呈现。

•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人们开始尝试为电影制作字幕,使观众能够理解对话内容。

•在字幕翻译方面,匆忙和粗糙常常是主要问题。

2. 配音的出现•配音在早期出现,使观众能够听到电影角色的对话声音。

•这种方式在一些国家得到推广,如法国、俄罗斯等。

3. 字幕和配音的结合•随着技术的进步,字幕和配音逐渐结合。

•一些国家选择保留配音,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字幕。

三、影视译制的重要性1. 文化交流的桥梁•影视作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通过译制可以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观众联系起来。

•通过翻译和配音,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来自其他国家的影视作品。

2. 提升国内影视产业•影视译制的发展可以促进国内影视产业的繁荣。

•将国外优秀的影视作品翻译引进,为国内观众提供更多选择。

•同时,通过对本国影视作品的译制,推广本国文化和艺术。

3. 提高语言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观看外语影视作品的翻译版本可以提高观众的外语能力。

•通过观看不同文化背景的影视作品,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其他文化。

四、影视译制的方法与技巧1. 字幕翻译技巧•字幕翻译需要考虑时间和空间限制,以及观众的阅读速度。

•翻译应简洁明了,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确保观众理解。

2. 配音翻译技巧•配音翻译需要与人物嘴型相符合,声音语调适合角色。

•翻译要符合原意,译员需要在演绎中保持平衡。

3. 音频效果的处理•在配音翻译中,音频效果的处理是必要的。

•背景音乐、配乐、音效等对于观众的体验至关重要。

4. 翻译团队的配合与交流•影视译制需要一个团队的紧密配合。

影视英文句子翻译

影视英文句子翻译

1.There's a kindness in you.你心怀善意,清澈明朗。

2.Out of darkness comes light.穿过黑暗光明自现。

3.The longest journey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There is always hope.希望永存。

5.Do the thing that makes you happy. Life is about feeding your soul.去做能让你开心的事,人生就是要满足自己。

6.Miracles never cease.奇迹永不止息。

7.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万事皆有因。

8.Do everything you can right now, and then decide.全力以赴,历而后择。

9.Sometimes things need to fall apart to make way for better things.破而后立,晓喻新生。

10.When things get hard, we are gonna be the ones who hold each other up.同舟共济,患难与共。

11.Sometimes you gotta get through your fears to see the beauty on the other side.唯有挣脱恐惧的枷锁,方能领略别样的风光。

12.There's an answer for everything.凡事皆有解。

13.True friendship is a rare thing.人生难能遇知己。

14.Don't let emotion cloud your judgment.不要让情绪影响你的判断。

15.With determination and perspiration, you can become an inspiration.坚定信念并为此付出努力,你也可以成为别人的榜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影视翻译研究十四年发展及现状分析[摘要]我国影视翻译研究比西方国家起步晚,基础薄弱。

本文通过分析学术刊物相关论文数据和国内影视翻译研究的六大方向,探讨中国影视翻译研究十四年(1995~2008)的发展及现状,总结研究的共同点和热点,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有待深入的领域,为开阔视野、肯定影视翻译研究的学术价值、提高其学术地位做出努力。

[关键词]影视翻译;字幕译制;配音;片名翻译翻译研究在最近几十年飞速发展,期间,影视翻译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出现,在1995年最终被确立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其获得认可的标志是1995年的电影百年纪念活动,尤其是期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影视翻译论坛。

因此,1995年对于影视翻译研究来说是关键的一年。

随后影视翻译进一步蓬勃发展,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分支。

(Gambier,2008:12-13)作为翻译研究的一部分,影视翻译理论的发展有助于完善整个翻译理论框架。

翻译研究本身涵盖了文学、科技、新闻、影视、机器翻译等诸多方面,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忽视。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杰里米•芒迪(Jeremy Munday)为其介绍翻译研究领域的著作《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中未包括影视翻译研究而深表遗憾。

在该书的中文版序言中,他承认了影视翻译在翻译研究中的地位:“从2001年本书出版至今,已有5年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翻译学还取得了其他一些重大发展。

其中最显著的包括影视翻译(配音和字幕翻译)、翻译技术……”(Munday,2007)进入21世纪后,西方影视翻译研究已经扩展到更为广阔的视听领域,强调研究的多语种和跨学科性,不仅同翻译研究和文学研究,还与跨文化研究、影视多媒体研究和传媒研究相结合。

为了解中国影视翻译研究14年(1995~2008)的发展及现状,本文分析了学术刊物相关论文数据和国内影视翻译研究的六大方向,旨在总结研究的共同点和热点,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

一、学术刊物相关论文数据分析(一)翻译研究与影视翻译研究学术刊物的论文数量对比国外影视作品的大量引进凸显了影视翻译的重要性,推动了影视翻译实践的发展,而国内对影视翻译进行的研究却受到严重忽视。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的数据显示,1995~2008年这14年来国内有关翻译研究的文章达54771篇,而其中影视翻译研究的文章仅442篇,只占1%,其中刊登在电影杂志或评介上的占了一部分,体现了影视翻译与电影研究的紧密关系,但登载在有影响力的尤其是核心的翻译研究学术刊物上的文章严重不足。

由此对影视翻译研究在国内学术界不受重视的程度也可窥一斑。

卡拉密特格罗(Fotios Karamitroglou)曾经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影视翻译一直被认为地位不如(书面的)文学翻译……(Karamitroglou,2000: 10)文学翻译历史悠久,而影视翻译还算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自获得认可不过短短14年,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研究人员的数量以及相关学术论文数量相对较少。

我国著名影视翻译家钱绍昌教授也深刻体会到国内译界对影视翻译的重视远不如文学翻译,“反映在大学里有关课程之开设、学术刊物上有关论文之发表、学术团体中有关组织之建设等方面,均与影视翻译的社会作用不相称。

”(钱绍昌,2000:61)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影视翻译界出现了严重失衡的局面:一方面,影视作品的翻译随着国外影视作品的大量引进而如火如荼,电影翻译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如钱绍昌教授所指出的:“如今译制片受众(观众)的数量远远超过翻译文学作品受众(读者)的数量,影视翻译对社会的影响也决不在文学翻译之下。

”(钱绍昌,2000:61)另一方论文联盟整理面,国内的影视翻译研究却非常滞后,与西方影视翻译研究脱轨。

(二)国内影视翻译研究学术刊物论文数量的年份分布从CNKI上检索到的1995~2008年这14年来国内有关影视翻译的文章总数为442篇,其年份分布如下:1995年4篇(0.9%),1996年7篇(1.6%),1997年8篇(1.8%),1998年12篇(2.7%),1999年9篇(2%),2000年10篇(2.3%),2001年17篇(3.8%),2002年11篇(2.5%),2003年18篇(4.1%),2004年15篇(3.4%),2005年41篇(9.3%),2006年71篇(16.1%),2007年78篇(17.6%),2008年141篇(31.9%)。

从年份分布上,可以看到1995~2004年这10年间,影视翻译研究方面可以算是只言片语,仅占相关文章总数的25.1%。

而2005~2008年这4年,影视翻译研究的文章呈现大幅上升趋势。

达到前10年总和的三倍之多,占到总数的74.9%。

这种变化与国外影视作品的输入量成正比。

以国外电影进口为例,2001年入世之前,我国对国外电影的进口保持配额,每年只有10来部电影的进口,后来增加到20部左右。

根据新华网的一篇报道提供的数字,在2000年至2004年,中国从各个渠道进口的影片4332部,其中在电影院放映的有211部进口影片。

(新华网,2005)然而在这段时间,国内的影视翻译研究仍然处于低迷状态,直到2005年才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文章数量猛增,尤其是2008年一年发表的相关论文占到了14年总数的31.9%,显示影视翻译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三)国内影视翻译研究主题分布在442篇论及影视翻译的文章中,按照主题可粗略地分为三类:片名翻译、配音和字幕译制研究。

电影片名翻译的文章占了很大部分,共210篇,占总数的47.5%。

除片名外的占52.5%,其中单独针对配音或字幕的各占19%和12%,而对影视翻译综合论述的(包括字幕和配音以及其他方面)占2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影视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片名翻译上,这是研究时间最长、研究人员最多的一个方面,文章多围绕片名翻译的标准和技巧来展开讨论。

对字幕和配音的讨论多集中在对译制的作品进行评析或探讨相关翻译原则和技巧上,而在影视翻译对语言政策和社会文化行为可能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方面却缺乏洞见,可见国内研究的深度方面尚有不足。

(四)国内影视译制方式比较论文联盟国内影视译制方式主要是配音和字幕译制。

在学术刊物上单独针对配音或字幕译制的文章各占19%和12%,二者呈逐年上升趋势。

对配音的研究一直领先于对字幕译制的研究,这主要是由我国的译制传统造成的。

我国的影视翻译始于新中国成立后,配音(又称译制片)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译制方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译制片进入辉煌时期,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佳作问世,至今仍使人津津乐道。

这14年来国内对译制片的讨论几乎从未间断过,尤其在2001年,由于第三届中国广电学会电视译制片奖的评选,掀起了研讨译制片的高潮,带动了大量相关文章的发表,体现出配音研究的文章远远多于字幕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原版影片的接触增多,外语水平的增长,观看原声影片的兴趣渐浓,促进了字幕译制方式的蓬勃发展。

作为对这种变化的反映,研究字幕译制的文章从2005年开始大幅上升,到2008年,已远远超过对传统译制片的讨论。

配音与字幕之争虽一直不绝于耳,但两种译制方式各有所长,当前国内的电影翻译呈现配音和字幕并存的局面,观众可选择观看何种译制方式的影片。

二、国内影视翻译研究方向分析对影视翻译进行研究探讨的不仅是从事翻译研究的学者,还包括从事影视艺术研究和影视译制的人员,如电影翻译家、译制导演、配音演员等,也有一些普通的影视译制爱好者和电影迷,其他领域的一些学者也加入其中,参加一些影视翻译的讨论。

这些都反映了影视翻译与翻译研究、电影研究、跨文化研究、传媒研究等相结合的跨学科性质,造成了研究的方向各异,涵盖了影视翻译的各个方面。

下文对国内影视翻译研究分为六大方向进行梳理和分析,以便学界了解国内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论文联盟论文联盟编辑。

(一)对国内外影视翻译研究的综述从宏观来看,国内对影视翻译研究进行综述的文章只有寥寥数篇,分别概括了中西方的研究状况。

概括中国研究状况的主要探讨了研究的尴尬现状,不仅研究本身受到忽视,译界甚至还有否定其翻译本质的倾向。

在对国内影视翻译研究梳理方面缺乏全面、系统、概括性和有影响力的论述。

李国顺(2008)曾经从作品集锦、鉴赏批评、创作随想、理论探索和史料总结这几个方面归纳了中国电影译制片的理论现状,这样的概括比较罕见。

西方尤其是欧洲在影视翻译研究领域起步早,如今更是日趋成熟,在许多方面已成体系。

董海雅(2007)回顾了西方在该领域的进展与现状,介绍了其多元化的研究视角与学术动态。

借鉴西方研究成果对国内研究大有裨益,但国内这方面的文章乏善可陈,更谈不上对二者进行深入系统地比较了。

相对而言,概括国内影视翻译实践的稍多些。

有对中国电影译制发展史进行梳理的,主要是配音(即译制片)的发展史,如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柴梅萍,2006)或分析20世纪前期好莱坞影片的汉译传播。

(张伟,2006)有的则比较关注国内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配音与字幕译制之争、电影译制的质量问题、缺乏理论研究和教学投入等,并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与出路。

(龙千红,2007;柴梅萍,2006)(二)影视翻译原则和技巧的探讨许多学者本身从事影视翻译,经验丰富。

他们从自己的实践出发,总结影视翻译语言特点,并根据其特点,探讨影视翻译原则和技巧。

这方面比较有影响的学者有钱绍昌、张春柏和麻争旗等。

三位学者都在影视翻译实践领域硕果累累:钱绍昌教授自1984年就从事影视剧的翻译,到2000年已翻译了600余部集,张春柏教授约300部(集),麻争旗教授翻译电影、电视单本剧50余部,电视连续剧、系列片600多集。

这些实践工作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们都撰文总结了影视语言的特征。

麻争旗归纳的影视翻译五大特征包括口语化、人物性格化、情感化、口型化、通俗化(麻争旗,1997)。

张春柏总结了影视剧语言的即时性和大众性两大特征,尤其对影视语言的口语性质进行了深入分析(张春柏,1998)。

钱绍昌也指出影视语言不同于书面文学语言的五个特点: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无注性(钱绍昌,2000)。

以此为基础,三位学者以大量的亲身译例分别归纳了影视翻译的一些原则和技巧。

钱绍昌介绍了七条个人经验,并强调在影视翻译时,翻译的“信、达、雅”三项原则中以“达”最为重要。

张春柏以影视翻译与普通的文学翻译的不同之处为指导原则。

另一位领军人物麻争旗认为所论及的影视翻译五大特征相辅相成,是做好影视翻译的基本保证。

麻争旗在2005年出版了影视翻译研究的专著《影视译制概论》,在我国影视译制理论研究、影视译制人才培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从自身影视译制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为中国影视翻译理论的提炼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