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式分解教学案
因式分解课程设计方案

因式分解课程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运用因式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因式分解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掌握提公因式、公式法、分组分解等常用的因式分解方法。
(3)掌握因式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提公因式、公式法、分组分解等方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2)能够运用因式分解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课时: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提公因式法。
2.第二课时:公式法及应用。
3.第三课时:分组分解法及综合应用。
4.第四课时:因式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因式分解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归纳总结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因式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人教版或其他版本初中数学教材。
2.参考书:教师自编或选购的与因式分解相关的辅导书籍。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例题。
4.实验设备: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实验设备,如计算器、白板等。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
2.作业: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重点关注学生对因式分解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高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

高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教学内容:因式分解教学目标:1. 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2.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因式分解计算。
3. 能够灵活运用因式分解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2. 利用因式分解简化复杂的代数式。
教学难点:1. 理解因式分解的思想和方法。
2. 灵活应用因式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向学生介绍因式分解的概念,并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因式分解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因式分解,以及为什么要进行因式分解。
二、讲解1. 老师讲解因式分解的基本规则和方法,包括提取公因式、分解整数、分解二次三角形式等。
2. 老师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演示因式分解的过程和步骤。
三、练习1. 学生完成一些基础的因式分解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灵活运用因式分解方法解决复杂的代数式。
四、作业1. 布置一些因式分解的作业,让学生在家继续练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2. 提醒学生将因式分解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能。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因式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建议,以便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2. 学生对因式分解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如何?3. 学生在课后作业和实际问题解决中表现如何?4. 下节课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教学反馈:1.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2.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建议,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3.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等基本的因式分解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等进行因式分解。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找出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以及如何确定提公因式后的另外一个因式。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复习多项式乘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从而引出因式分解的概念。
2. 探索新知:(1) 提公因式法: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多项式的乘积,找出它们之间的公因式,并将公因式提出来。
例如,分解因式:x^2 - 4x + 4,我们可以先提出公因式x,得到x(x - 4),然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进一步分解。
(2) 公式法:引导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两个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例如,分解因式:x^2 - 9,我们可以利用平方差公式a^2 - b^2 = (a + b)(a - b)进行分解,得到(x + 3)(x - 3)。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因式分解方法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因式分解方法,强调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以及正确找出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和确定提公因式后的另外一个因式的方法。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后的相关练习题。
2. 总结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写一篇关于因式分解的心得体会。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式分解教案6篇

因式分解教案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因式分解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因式分解教案篇1知识点:因式分解定义,提取公因式、应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十字相乘法、求根)、因式分解一般步骤。
教学目标: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等因式分解方法,掌握利用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分解二次二项式的方法,能把简单多项式分解因式。
考查重难点与常见题型:考查因式分解能力,在中考试题中,因式分解出现的频率很高。
重点考查的分式提取公因式、应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及它们的综合运用。
习题类型以填空题为多,也有选择题和解答题。
教学过程:因式分解知识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
分解因式要进行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分解因式的常用方法有:(1)提公因式法如多项式其中m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m既可以是一个单项式,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
(2)运用公式法,即用写出结果。
(3)十字相乘法对于二次项系数为l的二次三项式寻找满足ab=q,a+b=p的a,b,如有,则对于一般的二次三项式寻找满足a1a2=a,c1c2=c,a1c2+a2c1=b的a1,a2,c1,c2,如有,则(4)分组分解法:把各项适当分组,先使分解因式能分组进行,再使分解因式在各组之间进行。
分组时要用到添括号: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5)求根公式法:如果有两个根X1,X2,那么2、教学实例:学案示例3、课堂练习:学案作业4、课堂:5、板书:6、课堂作业:学案作业7、教学反思:因式分解教案篇2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整式的乘法”是整式的加减的后续学习从幂的运算到各种整式的乘法,整章教材都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依据原有的知识基础,或运用乘法的各种运算规律,或借助直观而又形象的图形面积,得到各种运算的基本法则、两个主要的乘法公式及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学生自己对知识内容的探索、认识与体验,完全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利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时,注意把握多项式的特点,对比乘法公式乘积结果的形式,选择正确的分解方法。
因式分解教案(优秀4篇)

因式分解教案(优秀4篇)初二数学因式分解教案篇一1、lie动词,意为“躺”,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分别为lay和lain,现在分词为lying。
I found he was lying on the ground.我发现他躺在地上。
【拓展】(1)lie有“位于”的意思。
A temple lies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一座寺庙位于山顶之上。
(2)lie作动词时,也可意为“撒谎”,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是规则的,均为lied。
lie也可用作名词,意为“谎言”。
Don’t lie to me.不要向我撒谎。
The boy told a lie to me.这个男孩向我撒了谎。
(3)英语中,部分以-ie结尾的动词的-ing形式必须改ie为y再加-ing。
die → dying tie → tying lie → lying2、hopehope意为“希望”,用于表示有可能实现的愿望,其后可接不定式或宾语从句,但表达“希望别人做某事”时,则需用hope that从句。
I hope you can pass the exam.我希望你能通过考试。
【拓展】hope与wish的辨析:so hope+ to do sth.注意:没有hope sb. to do sth.的用法that从句表示很有可能实现的主观愿望for sth.sb. to do sth.能接sb.的复合结构wish+ sb. sth.能接双宾语to do sth.可与hope互换that从句用虚拟语气表示不太可能实现的愿望My mother wishes/hopes to find her lost watch swh..我妈妈希望在什么地方找到她丢失的手表。
I wish you to finish the work in time.我希望你及时完成这项工作。
3、adviceadvice是不可数名词,意为“意见、建议、劝告、忠告”,不能与不定冠词a连用。
因式分解教案模板(10篇)

因式分解教案模板(10篇)因式分解教案 1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因式分解的概念;2、巩固因式分解常用的三种方法3、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4、应用因式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因式分解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恰当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拓展练习2、3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若a=101,b=99,求a2-b2的值利用因式分解往往能将一些复杂的运算简单化,那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因式分解和怎样来因式分解。
二、知识回顾1、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因式分解?(让学生先思考,教师提问讲解,让学生明确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与乘法的关系)(1)._2-4y2=(_+2y)(_-2y)因式分解(2).2_(_-3y)=2_2-6_y整式乘法(3).(5a-1)2=25a2-10a+1整式乘法(4)._2+4_+4=(_+2)2因式分解(5).(a-3)(a+3)=a2-9整式乘法(6).m2-4=(m+4)(m-4)因式分解(7).2πR+2πr=2π(R+r)因式分解2、规律总结(教师讲解):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互逆过程.分解因式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解的对象必须是多项式.(2).分解的结果一定是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3).要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3、因式分解的方法提取公因式法:-6_2+6_y+3_=-3_(2_-2y-1)公因式的概念;公因式的求法公式法:平方差公式:a2-b2=(a+b)(a-b)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4、强化训练教学引入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动画演示: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
因式分解教案4篇

因式分解教案4篇因式分解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以及它与整式乘法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分解因数到分解因式的类比过程,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感受因式分解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因式分解的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培养积极的进取意识,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含义与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感受其作用.2.难点: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关系.3.关键:通过分解因数引入到分解因式,并进行类比,加深理解.教学方法采用“激趣导学”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请同学们探究下面的2个问题:问题1:720能被哪些数整除?谈谈你的想法.问题2:当a=102,b=98时,求a2-b2的值.二、丰富联想,展示思维探索:你会做下面的填空吗?1.ma+mb+mc=()();2.2-4=()();3.2-2y+y2=()2.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分解因式.三、小组活动,共同探究(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否为因式分解:①(+1)(-1)=2-1;②a2-1+b2=(a+1)(a-1)+b2;③7-7=7(-1).(2)在下列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项,使等式成立.①92(______)+y2=(3+y)(_______);②2-4y+(_______)=(-_______)2.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练习.计算:993-99能被100整除吗?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教师提出如下纲目:1.什么叫因式分解?2.因式分解与整式运算有何区别?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选用补充作业.板书设计15.4.1 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例:练习:15.4.2 提公因式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会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多项式各项公因式的过程,依据数学化归思想方法进行因式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类比以及化归的思想,增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主动积极地积累确定公因式的初步经验,体会其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掌握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2.难点:正确地确定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3.关键:提公因式法关键是如何找公因式.方法是:一看系数、二看字母.•公因式的系数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字母取各项相同的字母,并且各字母的指数取最低次幂.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知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否是因式分解,为什么?(1)22+4=2(2+2);(2)2t2-3t+1= (2t3-3t2+t);(3)2+4y-y2=(+4y)-y2;(4)m(+y)=m+my;(5)2-2y+y2=(-y)2.问题:1.多项式mn+mb中各项含有相同因式吗?2.多项式42-和y2-yz-y呢?请将上述多项式分别写成两个因式的乘积的形式,并说明理由.我们把多项式中各项都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公因式,如在mn+mb中的公因式式是m,在42-中的公因式是,在y2-yz-y中的公因式是y.概念: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多项式42-86,16a3b2-4a3b2-8ab4各项的公因式是什么?提公因式的方法是先确定各项的公因式再将多项式除以这个公因式得到另一个因式,找公因式一看系数、二看字母,公因式的系数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字母取各项相同的字母,并且各字母的指数取最低次幂.三、范例学习,应用所学把-42yz-12y2z+4yz分解因式.解:-42yz-12y2z+4yz=-(42yz+12y2z-4yz)=-4yz(+3y-1)分解因式,3a2(-y)3-4b2(y-)2观察所给多项式可以找出公因式(y-)2或(-y)2,于是有两种变形,(-y)3=-(y-)3和(-y)2=(y-)2,从而得到下面两种分解方法.解法1:3a2(-y)3-4b2(y-)2=-3a2(y-)3-4b2(y-)2=-[(y-)23a2(y-)+4b2(y-)2]=-(y-)2 [3a2(y-)+4b2]=-(y-)2(3a2y-3a2+4b2)解法2:3a2(-y)3-4b2(y-)2=(-y)23a2(-y)-4b2(-y)2=(-y)2 [3a2(-y)-4b2]=(-y)2(3a2-3a2y-4b2)用简便的方法计算:0.84×12+12×0.6-0.44×12.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怎样计算更为简便.解:0.84×12+12×0.6-0.44×12=12×(0.84+0.6-0.44)=12×1=12.在学生完全例3之后,指出例3是因式分解在计算中的应用,提出比较例1,例2,例3的公因式有什么不同?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67练习第1、2、3题.利用提公因式法计算:0.582×8.69+1.236×8.69+2.478×8.69+5.704×8.69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1.利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关键是找准最大公因式.•在找最大公因式时应注意:(1)系数要找最大公约数;(2)字母要找各项都有的;(3)指数要找最低次幂.2.因式分解应注意分解彻底,也就是说,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170习题15.4第1、4(1)、6题.板书设计15.4.2 提公因式法1、提公因式法例:练习:15.4.3 公式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发展学生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感受数学知识的完整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动交流的习惯,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2.难点:领会因式分解的解题步骤和分解因式的彻底性.3.关键:应用逆向思维的方向,演绎出平方差公式,•对公式的应用首先要注意其特征,其次要做好式的变形,把问题转化成能够应用公式的方面上来.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推进自己的思维.教学过程一、观察探讨,体验新知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式.(1)(a+5)(a-5);(2)(4m+3n)(4m-3n).动笔计算出上面的两道题,并踊跃上台板演.(1)(a+5)(a-5)=a2-52=a2-25;(2)(4m+3n)(4m-3n)=(4m)2-(3n)2=16m2-9n2.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两道题目,并运用数学“互逆”的思想,寻找因式分解的规律.1.分解因式:a2-25; 2.分解因式16m2-9n.从逆向思维入手,很快得到下面答案:(1)a2-25=a2-52=(a+5)(a-5).(2)16m2-9n2=(4m)2-(3n)2=(4m+3n)(4m-3n).引导学生完成a2-b2=(a+b)(a-b)的同时,导出课题: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a2-b2=(a+b)(a-b).评析: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a、b,教学中还要强调一下,可以表示数、含字母的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投影显示或板书)(1)2-9y2;(2)164-y4;(3)12a22-27b2y2;(4)(+2y)2-(-3y)2;(5)m2(16-y)+n2(y-16).在观察中发现1~5题均满足平方差公式的特征,可以使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启发学生从平方差公式的角度进行因式分解,请5位学生上讲台板演.分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解:(1)2-9y2=(+3y)(-3y);(2)164-y4=(42+y2)(42-y2)=(42+y2)(2+y)(2-y);(3)12a22-27b2y2=3(4a22-9b2y2)=3(2a+3by)(2a-3by);(4)(+2y)2-(-3y)2=[(+2y)+(-3y)][(+2y)-(-3y)] =5y (2-y);(5)m2(16-y)+n2(y-16)=(16-y)(m2-n2)=(16-y)(m+n)(m-n).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68练习第1、2题.1.求证:当n是正整数时,n3-n的值一定是6的倍数.2.试证两个连续偶数的平方差能被一个奇数整除.连续偶数的平方差能被一个奇数整除.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首先应注意每个公式的特征.分析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然后再确定公式.如果多项式是二项式,通常考虑应用平方差公式;如果多项式中有公因式可提,应先提取公因式,而且还要“提”得彻底,最后应注意两点:一是每个因式要化简,二是分解因式时,每个因式都要分解彻底.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171习题15.4第2、4(2)、11题.板书设计15.4.3 公式法(一)1、平方差公式:例:a2-b2=(a+b)(a-b)练习:15.4.3 公式法(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领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感受逆向思维的意义,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步骤.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推理能力,体会“化归”与“换元”的思想方法,形成灵活的应用能力.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并学会应用.2.难点:灵活地应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3.关键:应用“化归”、“换元”的思想方法,把问题进行形式上的转化,•达到能应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目的.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方法,在教师适当指导下完成本节课内容.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导入新知1.分解因式:(1)-92+4y2;(2)(+3y)2-(-3y)2;(3) 2-0.01y2.因式分解教案篇2学习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能用代数式和文字正确地表述,并会熟练地进行计算。
高中的数学因式分解教案

高中的数学因式分解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及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列举和分解的方法将一个多项式化简成最简形式。
3. 学生能够应用因式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或投影仪。
2. 教师准备因式分解的例题和练习题。
3. 学生准备笔和笔记本。
教学步骤:
一、导入 (5分钟)
1. 教师向学生介绍因式分解的概念及重要性。
2. 教师通过一个示例让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作用。
二、讲解 (15分钟)
1. 教师向学生介绍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进行因式分解。
3. 教师解释因式分解的意义和应用。
三、练习 (20分钟)
1. 学生在教师发放的练习题上尝试进行因式分解。
2. 教师巡视课堂,辅导学生解决问题。
四、讲评 (10分钟)
1. 教师找学生上台解答因式分解的题目。
2.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价和讲解。
3. 学生互相讨论,共同找出解题的巧妙方法。
五、作业布置 (5分钟)
1. 教师布置相关的因式分解作业。
2. 提醒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复习今天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因式分解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相关的方法和技巧。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因式分解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题详解:
考点一 提公因式法
把ma mb mc ++,分解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其中一个因式是各项的公因式m ,另一个因式()a b c ++是ma mb mc ++除以m 所得的商,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用式子表求如下:
()ma mb mc m a b c ++=++
注: 多项式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的构成:①系数: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②字母: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字母;
③指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
例1、因式分解 ⑴y x y x y x 3234268-+-; ⑵23()2()x x y y x ---
练习 分解因式
(1)y x y x y x 3
234268-+-; (2)m m m 126323+--; (3)323)(24)(18)(6x y x y y x ---+--
(4) (x -y )n -(x -y )n -2 (5)(2x +1)y 2+(2x +1)2y
.
考点二 公式法
把乘法公式反过用,可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ⅰ)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注意:①条件:两个二次幂的差的形式;
②平方差公式中的a 、b 可以表示一个数、一个单项式或一个多项式;
③在用公式前,应将要分解的多项式表示成22b a -的形式,并弄清a 、b 分别表示什么.
ⅱ)完全平方公式 2222222(),2()a ab b a b a ab b a b ++=+-+=-
注意:①是关于某个字母(或式子)的二次三项式;
②其首尾两项是两个符号相同的平方形式;
③中间项恰是这两数乘积的2倍(或乘积2倍的相反数);
④使用前应根据题目结构特点,按“先两头,后中间”的步骤,把二次三项式整
理成222)(2b a b ab a ±=+±公式原型,弄清a 、b 分别表示的量.
补充:常见的两个二项式幂的变号规律:
①22()()n n a b b a -=-; ②2121()()n n a b b a ---=--.(n 为正整数)
例1、因式分解 ⑴22364a b -; ⑵22122
x y -
(1)164+-a ; (2)a a 43- (3)221694b a -; (4)22)(4)(n m n m --+
(5)2633x x
- (6)22)2(4)2(25x y y x ---
例2、因式分解 ⑴2244x y xy --+; ⑵543351881a b a b a b ++
练习(1)1224+-x x (2)222221y xy x +- (3)2
1222++x x
(4)811824+-x x
(5)234168++++-m m m a a a
考点三 十字相乘法
借助十字叉线分解系数,从而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对于二次
项系数为l 的二次三项式,2q px x ++ 寻找满足,ab q a b p =+=的a b 、,则有22()()();x px q x a b x ab x a x b ++=+++=++
方法的特征是“拆常数项,凑一次项”
注意6:观察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把q 分解成两个整数a 、b 之间的符号关系为:
1)若q >0,则a 、b 同号.
当p >0时a 、b 同为正,当p <0时a 、b 同为负
2)若q <0,则a 、b 异号.
当p >0时a 、b 中的正数绝对值较大,当p <0时a 、b 中的负数绝对值较大。
例1、因式分解 x 2+ 5x+6 x 2+ 5x-6 x 2-5x+6 x 2-5x-6
练习(1)x 2-3x +2; (2)x 2+4x -12; (3)()=++-a x a x 12;
(4)=+-18112x x (5)234352x x x --
考点四 分组分解法
定义:分组分解法,适用于四项以上的多项式,例如22a b a b -+-没有公因式,又不能
直接利用分式法分解,但是如果将前两项和后两项分别结合,把原多项式分成两组。
再提公因式,即可达到分解因式的目的。
例如:
22a b a b -+-=22()()()()()()(1)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分组分解法.
原则:用分组分解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关键是分组后能出现公因式或可运用公式. 例1、因式分解 (1)22244z y xy x -+-; (2)b a b a a 2322-+-
练习 分解因式:
(1)x xy y x 21372-+-; (2)22441y xy x -+-; (3)315523+--x x x ;
(4)x 5-2x 4-3x 3+x 2-2x-3. (5)22414y xy x +-- (6)a 2+2ab +b 2
-6a -6b +5
考点五 常见因式分解考题
1、已知,0136422=+-++y y x x 则.___________________,==y x
2、当n 为大于1的自然数时,证明n 4-n 2能被12整除
3、已知3
12=-y x ,2=xy ,求 43342y x y x -的值。
4、若x 、y 互为相反数,且4)1()2(22=+-+y x ,求x 、y 的值
5、已知2=+b a ,求
)(8)(22222b a b a +--的值
课堂练习
因式分解
(1)2254
1b -; (2)21001m +-; (3)24)(9c b a --;
(4)229)(a b a -+; (5)22)()(z y x z y x ---++
(6)100202++a a ; (7)2269y xy x +-; (8) ab b a 102522-+
(9)229
1ab ax -; (10)22)2()2(b a b a --+; (11)(x +3)2-(x +3);
(12)a(x -y)-b(y -x)+c(x -y); (13)-3m 2-2m +4;
二、课堂小结
三、家庭作业:
期末真题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