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学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学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学案例分析

国美案例分析

黄光裕的倒下

引子2008年11月28日,中国证监会证实“首富”黄光裕涉嫌在上市公司重组、资产置换等重大事项过程中违规。证监会表示:2008年3月28日和4月28日,证监会对三联商社(6.90,-0.17,-2.40%)(SH 600898)、中关村(6.00,-0.06,-0.99%)(SZ 000931)股票异常交易立案侦查,调查发现在涉及上市公司重组、资产置换等重大事项过程中,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有重大违法违规嫌疑,涉及金额巨大,证监会已经将有关证据资料移送到公安机关。北京鹏润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黄光裕,黄光裕所涉嫌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

1、操纵股价,也就是操控其兄黄俊钦控股的*ST金泰(4.07,-0.03,-0.73%):2007年下半年,*ST金泰连续拉了42个涨停板,被称为中国股市第一“妖股”。它创下了A股市场个股连续涨停数量的历史之最。

2、黄光裕为让国美实现在香港上市,通过行贿前商务部官员郭京毅等要员而绕开商务部的相关审核规定。

3、早年黄光裕兄弟初创阶段曾出现违规贷款13亿元。

过程2008年11月24日23点,北京鹏润大厦18层的国美电器总部仍然灯火通明。国美总监级以上管理人员各司其位,静待一场紧急会议的结果。黄光裕掌控的国美帝国经历了22年来最为漫长难捱的一天,而黄本人却缺席了。2008年11月25日清晨,国美总部的例行晨会上,黄不惜违反香港证监会规定,提前公布“第三季度盈利5亿元”以安抚员工紧张的情绪。2008年11月25日下午的情况要好些:海尔集团副总裁周云杰率队拜访国美总部,并奉上2009年第一笔23亿元的供货大单。但几乎同时,更多的供货商开始盘点与国美的未结算货款,一家银行下令紧急核查国美及黄光裕关联企业的贷款情况。2008年11月25日,国美电器首席执行官陈晓在晚上主持国美全国紧急视频会议,暂时缓解了正在国美蔓延的慌乱。国美留守内阁统一了对供货商以及普通员工的安抚策略,并根据会议内容将制定《致国美全体同仁书》,即日下发至遍布全国的1300多家门店。

紧急会议的第二天,国美迅速展开自我救赎:上海国美开始约供应商恰谈货款结算的相关事宜。国美将在内部流程上缩短结款审批周期,同时在供应商还款方面也会有一些新的政策。消息人数指出:维护好供应商的利益,是国美生死存亡的关键,即使是国内最强势的家电厂家也承认,每与国美谈判一次就“如同被扒了一层皮”,现在无疑是国美的老对手苏宁提升市场话语权的绝佳机会:黄光裕一事曝光当天,苏宁即连夜在其总部南京召开全国视频会议商讨黄光裕拘查的影响和对策。

进一步看:到2010年5月,国美需进行46亿元可转债的赎回,其年利润只有20亿元左右,资金压力可想而知,苏宁截止到2008年6月30日持有现金125亿元,是国美的4倍,并非没有可能在必要时刻接盘国美

黄光裕男,1969年5月出生,属鸡,广东汕头人,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一分院(1988年7月~1992年7月)2008年10月7日,《2008胡润百富榜》在上海揭晓,39岁的黄光裕以财富430亿元,第三次当上中国首富。在此以前:他曾在2004年以财富105亿元;2005年以财富140 亿元分别两次蝉联2004~2005年首富,2007年以财富450亿元2007年胡润“中国富豪榜”排名第4;2008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则计算黄光裕的财富为183.60亿美元,位居第三。黄光裕拥有香港上市公司35.55%的股份,市值140亿元;零售非上市公司100%的权益,市值约100亿元;历年套现135亿元,部分投资到房地产领域。

锻造一把国美屠刀,不仅是对他经营策略的总结,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他那种敢冒险、能执行的性格的一种描述。他性格中的血腥的一面成就了他的今天。在很多媒体记者的感官中,难以挥去的是黄光裕的草莽气息。曾经有一段时间,关于黄光裕及其国美帝国太过于霸道的报道屡见报端,类似于“教父”、“价格屠夫”之类的称号被加在了他的头上,甚至有的媒体开始指责国美是“黑社会老大式的企业文化”。黄光裕对某些媒体的咄咄逼人难以遮掩自己的年轻气盛:“我觉得很奇怪,他们这种故事从哪里编出来的?真这样,国家‘打黑’我就要首当其冲了。我黑在哪里?我怎么黑了?

这是国美的一场高层人才招聘面试会,主考官是由黄光裕亲自带队的十几位总监及总经理们,被试者是由猎头从同行企业推荐过来的候选人。这位在行业中有着一定知名度的候选人事后感慨说:走南闯北几十年,我也和不少大老板直接共过事,但是黄是最不可捉摸的人。一位国美的中层经理诚恳地对记者说:你不必问我黄老板的事情,外面对他的了解也许比我们企业内部员工对他的了解更多,每天他藏在他那深如宫殿的办公室里,除了5大中心的总监能和他直接讲话,下面的人很少能见到他。

黄光裕不相信任何一个人,他不能容忍经理们建立起自己的地方势力,这种调整在内部人员看来,变革的实质不是为了强化管理流程,似乎更是为了进行人事斗争。和价格杀手的称号类似,国美人事变动之频繁同样闻名于业界:在国美,机构调整几乎每半年就要来一次,国美的中高层是一个黄可以随时任免的位置。黄自己透露:不光二级公司,各三级公司的总经理,也均由其亲自任免,对于每一个我看重的人,我都会调他到我的身边工作一段时间,可以互相熟悉。这句话的另一面是:对于每一个我不再看重的人,我就会把他雪藏,或者将他赶尽杀绝。个别高管人员的变动也许不足为奇,但整个管理层被撤换的事情在国美也是时常有之:2003年6月,哈尔滨分公司因为分公司经理有不听从黄的指令的嫌疑,整个分公司从总经理到副总经理等十多人都被悉数拿下,全部换血。这种情况早在深圳分公司也上演过,2002年下半年,为了让采购与销售更专业化,国美实行采购与销售脱钩制:但后来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造成了采购与销售互相对立、互相推卸责任的弊病。坚持到2004年8月,采、销中心又最终合并。2003年黄光裕亲自操刀,将全国销售区域分为南北两个大区,本来是想通过内部竞争而扩张,但事实是人为地把国美的规模优势一分为二了,5个月之后,不得不重新恢复成原来的格局。2004年底2005年初,黄再次调整国美高层,将国美分成东北、华中、华北一、华北二、华东、西南、华南七个大区,同时将总经理人选进行了一次八大军区司令大对调。黄光裕对于变革持肯定态度: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有不同的管理方案,只要有必要,就会马上调整,找出最佳方案。但是在他的下属们看来,这种变化过于随意。每一次变阵之前都没有经过充分论证,没有岗位责任的重新设置,更没有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每一次变动都会带来很长时间的混乱,这种随意的人事调整不考虑你个人意愿的做法,作为一个有尊严要求的人,你会觉得自己毫无尊严可言,这是难以忍受的。在这种频繁的组织调整中,很多员工离开了国美,包括原总经理何炬这样的高层。

关于国美电器集团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集团成立。国美是中国最大的以及消费电子产品零售为主的全国性连锁企业。国美电器集团在全国近300个大中型城市拥有直营门店1300多家。旗下拥有国美、永乐、大中、黑天鹅等全国性和区域性家电零售品牌,年销售能力1000亿元。2003年、2006年,国美电器相继在香港、澳门开业,迈出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国际化第一步;2004年国美电器在香港成功上市;2006年7月国美电器与中国第三大电器零售企业永乐电器合并,将永乐180家门店纳入旗下,使得其在江浙一带的网络布局更加完善。2007年,国美与贝尔斯登银行启动私募基金;2007年12月,国美全面托管大中电器,将大中约80家门店收入麾下,确立了其在京津地区的霸主地位。国美收购陕西蜂星通讯店,并购涉及通讯行业,收购大通北方共5家店面,并购进驻二三级市场。2008年2月国美高价通过第三方控股三联商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连锁零售企业。截止2009年11月底,国美、永乐、大中三品牌在国

内共拥有1114家门店,仍然是门店数量最多的家电连锁企业。国美集团拥有员工(含门店促销员)近30万人,在内地近300个大中型城市拥有直营门店达1300多家,在香港、澳门两地已拥有15家门店,年销售额达1000亿元的家电零售企业,每年为国家上缴税收达15亿元以上。对上游制造商的影响是巨大的。2009年6月23日,停牌逾七个月的国美电器在香港复牌,数据显示:黄光裕家族至今仍持有国美36%的股份,即使不参与增发,仍将持有至少29%的股份,其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国美电器(0493 HK)的2008年中期业绩:截至2008年6月30日,国美电器(上市公司部分)的营业收入达到约248.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17.57%国美电器权益所有者应占净利润为1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14%。

国美电器集团坚持“薄利多销,服务当先”的经营理念,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国美品牌得到中国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本着“商者无域、相融共生”的企业发展理念,国美电器与全球知名家电制造企业保持紧密、友好、互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众多知名家电厂家在中国的最大的经销商。2008年3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07年中国连锁百强”经营业绩,国美电器以1023.5亿元位列首位;国美电器集团是中国企业500强之一,被中央台授予“CCTV 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特别贡献奖”;睿富全球最有价值品牌中国榜评定国美电器品牌价值为490亿元,成为中国家电连锁零售第一品牌;、中国保护消费者协会连续多年授予国美电器“维护消费者权益诚信满意单位”。荣膺:福布斯2008亚太地区最佳上市公司50强,美国《商业周刊》“2008亚洲50家最佳表现公司”,美国《财富》杂志“2008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等多项赞誉,在世界品牌实验(WBL)颁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国美电器以品牌价值301.25亿元成为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的家电零售第一品牌。

国美发展史上三个关键点首先:创立品牌:1993年将北京的几家门店国豪、亚华、恒基等,统一为国美,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此举为国美今后的扩张奠定了基础,黄光裕可谓是国内企业家中最早有品牌意识者之一。第二次:产品结构转型:营销产品结构由进口电器改为国产电器转型:在1996年下半年,以长虹、海尔等为首的国内家电企业崛起,国产家电品牌发展势头势不可挡。黄光裕感受到中国家电制造业所具备的特有优势以及所带来的巨大潜力他迅速地将产品结构由先前单纯经营进口商品转向经营国内品牌,几乎在一夜之间,所有国产品牌都稳稳地站在了国美的展示台上。现在,国产、合资品牌已占国美所售商品的90% 第三次,经营空间的扩充:1999年,国美走出京城,开始全国性的跨地域经营。从天津开始,上海、成都……一路攻城掠地,迄今国美在全国300多家城市有了自己的势力。2000年,黄光裕将目光转向了香港,同时他认识了有“金牌壳王”之称的同乡詹培忠。这是黄光裕财富之旅中的最关键一环,正是与詹的合作,使黄光裕学到了资本运作技巧,最终超越了詹培忠,成就了国美家电连锁的霸业。2000年6月,与詹培忠有密切关系的上市公司德智发展(HK 0070)设立了一家BVI公司Jumbo Profit以“独立的机构短期投资者”名义,以1920万港元现金收购了京华自动化(HK 0493)原大股东的一小部分股份。2000年7月,詹培忠自己控制的BVI公司Golden Mount以5600万港元现金购得京华自动化原大股东的绝大部分股份,从而控制了这家上市公司。最明显的疑点就是对于有“壳王”之称的詹来说,二级市场炒作才是其最终目的,实际想控制上市公司很可能幕后另有其人。2000年9月通过向大股东供股,詹培忠进一步加大了对京华自动化的控制力度。直到2000年12月6日京华自动化发布公告:将用现金加股权的方式向第三方购买资产以发展物业租赁业务,而卖方正是黄光裕名下的BVI公司。此次运作完成后,黄光裕以持股3600万股(16.1%),成为京华自动化的第二大股东。仅次于詹培忠(22.3%)2002年2月5日京华自动化发布公告:增发13.5亿股新股,每股0.1元,全部由黄光裕名下的BVI公司Shining Crown现金认购,公司将全力发展地产业务。在此消息刺激下,京华自动化的股价在短时间内涨了4倍。此交易完成后,黄光裕将合计持有京华自动化85.6%的股份,终于取代詹培忠,走向前台。2002年4月26日黄光裕向外转让了11.1%的股份,将其个人的持股比例降低到74.5%,从而回避了全面要约收

购。2002年7月京华自动化发布公告正式更名为“中国鹏润”而中国鹏润的主要业务便是向黄光裕收购的位于北京朝阳区西坝河北里7号院的物业项目。值得注意的是:在买壳过程中,黄光裕不仅获得了对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还通过上市公司的现金支付以及股权转让实现了部分套现而詹培忠则在二级市场上获利颇丰。这种操作方式无疑对黄光裕的资本运作思路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财富积累黄光裕最熟练的就是“左手倒右手”的资本游戏。2003年初黄光裕重组国美电器:将北京、天津、济南、广州、重庆等地共18家子公司94家门店置入由其全资公司北京鹏润亿福持有国美电器65%的股份,黄个人直接持有剩余35%的股份。2004年4月鹏润亿福又把所持国美电器股权全部出售给了BVI公司Ocean Town:由黄光裕通过 Gome Hodings全资持有,国美电器转眼间变成了中外合资企业。两个月后,又一场大戏开演:这一次,黄光裕直接首发出演:2004年6月7日中国鹏润发布公告:其于6月3日通过全资控股子公司购买了Ocean Town100%的权益,其惟一资产便是国美电器65%的股权。此次交易完成后,中国鹏润的主营业务将转向零售业。在这场价值88亿元的交易中,并未涉及现金:其中:24.35亿港元由中国鹏润发行4410万股新股支付,余下80.58亿港元将通过发行两批可转换债券支付。交易完成后黄光裕对中国鹏润的持股量由66.9%增至74.9%,恰好在全面收购之底限。而如果可换股债券到期全部转股后,其持股量则会增至97.2%。2006年11月20日,37岁的黄光裕开始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滋味。来自国内外的家此业巨头、媒体、投资界一起为国美成功并购永乐举杯相庆。此前四个月,国美电器(0493.HK)宣布收购第三大家电零售商永乐电器(0503.HK)黄光裕启动了一起完全改写行业格局、涉及资金高达52.68亿港元的大并购。这起收购将国美送到了让众多对手难以比肩的行业老大的位置上。在收购永乐的同时黄光裕闪电控股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关村科技(000931.SZ)开始在制造领域攻城掠地,传出试图染指汕头爱多及广东高路华的消息又曝出与南方高科、香港东强电子密议股权收购控股中关村:2006下半年A股IPO大门被关闭,黄光裕放弃直接上市,选择中关村(6.00,-0.06,-0.99%)作为“壳”公司,打算沿袭国美电器“自买自卖”的道路上市2006年7月黄光裕控制的鹏泰投资从北京住总集团受让中关村27.51%股权,合计持有中关村29.58%股份,成为中关村的第一大股东。随后,鹏泰投资表示将旗下房地产资产有条件注入上市公司。在黄光裕入住“中关村”前,股票开始大幅上涨。2008年5月中关村发布定向增发方案:中关村将以每股14.67元的价格,向鹏润地产、鹏润科技和黄秀虹(黄光裕的妹妹)定向增发12.27亿股,用于购买鹏润系地产资产。交易完成后,中关村的总股本将不超过19.21亿股。按计划,鹏润控股注资完成后中关村成为一家以住宅项目为主的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企业,从而实现黄光裕地产资产上市的目的。鹏润注入的资产主要包括:鹏润蓝海项目、原铁路局文化活动中心项目、金樽大厦、国泰广场项目、大康国际鞋城、无锡电瓶厂等二级开发项目,以及鹏润建国酒店。黄光裕将这些要注入的资产评估为180亿元,黄光裕的借壳方案推出后,在资本市场引起了极大震动:按照公告,鹏润地产2007年的总资产为34.8亿元,净资产为21.4亿元,用收益法评估竟然高达180亿元,而且大部分是可售的住宅。资产评估过程中2008年的预计市盈率超过40倍,全部资产包的市净率高达9倍。由于市场无法满足黄光裕的胃口2008年8月29日中关村发布公告决定放弃鹏润地产注入的180亿元地产资产。这离黄光裕宣布将鹏润地产180亿元地产资产注入中关村仅3个月,黄光裕的“地产借壳梦”宣告破灭。黄光裕介入中关村两年多这只股票价格大起大落,为二级市场的套利提供了大量机会,这终于引发了中国证监会的关注与调查。

国美在中国内地电器零售商中所处的地位可谓强势,这使国美与供货商交易时的议价能力处于主动。通常情况下,国美可以延期6个月之久支付上游供货商货款,这样的拖欠行为令其账面上长期存有大量浮存现金,这就是所谓大型零售业令人着迷的“沉淀”资金。尽管卖电器的利润不高(2001、2002年国美还出现了连续亏损)但是巨大的“沉淀资金”帮助国美完成了迅速扩张,同时使黄光裕进入了利润更高的房地产开发。黄光裕借此进入了很多只有他自己才说得清的其他

投资领域和交易项目。2006年10月商务部曾针对此出台《零售商与供应商进货交易管理办法》:将零售商的货款支付期限明确规定在60天以内,并对各种名义的进场费予以规制。但在家电领域由于国美、苏宁两大巨头的“不买账”,该《办法》实际执行的效果差强人意。

在房地产领域,黄光裕认为要以“投资家”的身份来看待房地产市场。黄光裕是个老地产了,他的第一个项目在1996年就动工了。他的房地产业务迈的步子一直都不大,当大家都认为房地产很赚钱的时候,黄光裕却放着大好时机不赚钱。1998年到2003年是房地产开发的黄金时代:在那之后,房地产开发成本急剧提高,最容易赚钱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而黄光裕却选择在2005年大举扩张自己的房地产业务。黄光裕不断强调:他选择进入地产行业,更看重的不是市场环境,而是集团业务结构的调整。他说:“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企业的持续发展和风险控制问题,利润多少不是最重要的。我们进军房地产,看中的是互补效应,不是以‘房地产很挣钱’作为决策依据,这一点可以说是企业的根本。”黄光裕认为他做房地产和其他人做房地产不同:“从想做房地产和想在这个行业里做成什么样,包括选地、设计的构思和宣传的思路,我们都不一样。我做地产是投资,我希望选择我们房子的人也是投资,我不会当投机者。” 在房地产方面,黄光裕一直都不贪心:他的期望是把地产作为第二个行业。为了打响品牌,黄光裕把国美的“薄利多销”模式也运用到地产项目上。鹏润家园是黄光裕所做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鹏润家园开盘后,推出五折六折特价房有奖销售,黄光裕这种典型的“薄利多销”理念开辟了一个市场“鹏润家园”是黄光裕投入四五年精力打造的第一个大型住宅项目,中途却两次停售,每次一停七八个月。人们对其中的原因甚为不解,黄光裕的解释是:“不卖,就是想使小区有更好的形象,使消费者买起来放心。” 要想在房地产做出好品牌,更是要做出好口碑,这是黄光裕的痛处。黄光裕的做法的确不同于许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的房地产开发商,他认为:卖图纸、预售,还没开始动工就开始卖,我们基本上不太用这种方法。我们跟他们的性质还是不太相同:一是我们房子比较好,二是我们不急于回笼资金,三是我们大部分卖的是现房,期房卖得不多,我们对期房有所控制。

国美巨变

2008年12月23日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拘留调查。2009年1月16日黄光裕辞去董事职务,并终止董事会主席的身份,陈晓接任董事会主席的职务,并兼任行政总裁,国美电器正式进入陈晓时代。

2008年11月28 日陈晓出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代理主席2008年12月10日方巍接替周亚飞出任国美电器代理CFO。2008年12月24 日:黄光裕暂停国美电器行政职务,杜鹃辞去国美电器所有职务,王俊洲出任执行董事,可代黄光裕“签字”。2009年1月18 日黄光裕辞去国美电器所有职务,陈晓出任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兼总裁。2009年2月18日黄秀虹受命担任国美集团母公司鹏润投资董事长与总裁,毫无争议地正式成为国美决策委员会成员。2010年8月30日上午备受关注的国美黄光裕案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进行了二审宣判:黄光裕三罪并罚被判十四年以及罚没8亿元人民币的判决维持不变;其妻子杜鹃被改判缓刑,即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期三年执行,并当庭释放。许钟民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亿元的判决维持不变。据悉,杜鹃已全部缴清罚款2亿元,黄光裕也已上缴部分罚金。在此以前2010年2月12日,黄光裕案经过三次退回补充侦查后,被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和单位行贿罪公诉至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此后的4月14日和15日法庭针对本案进行了为期一天半的庭前示证。当月22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庭审至当日21时许结束。5月1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以黄光裕犯非法经营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八年,并处没收个人部分财产人民币2亿元;以犯内幕交易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亿元;以犯单位行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亿元,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2亿元。对于同案被诉的其他被告人及被告单位:1、法院以内幕交易罪判处黄光裕妻子杜鹃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亿元。2、以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判

处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许钟民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亿元;3、以单位行贿罪判处许钟民有期徒刑一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亿元。4、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公司)、北京鹏润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鹏房公司)单位行贿罪分别被判处罚金人民币500万元、120万元。宣判后黄光裕认为自己不构成内幕交易罪和非法经营罪以及罚金过重,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一同提出上诉的还有杜娟和许钟民:杜娟上诉认为一审量刑过重,其参与内幕交易的程度不严重,且系从犯,请求法庭对其判处缓刑;许钟民则认为其所获刑期和罚金均过重

国美的事件的进展

黄光裕、陈晓的控制权之争

2009年6月22日美国私募基金巨头贝恩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注资32.3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8亿元)获得了国美集团董事会11个席位中的3个非执行董事席位,成为第二大股东。 2009年7月13日国美集团在香港发行以融资为目的的22.96亿股新股,每股0.672港元。2009年7月20日贝恩公司发现,黄光裕所持有的国美集团股份,突然间从27.2%增加到了34%,其第一大股东的位置更加牢固。2010年5月11日国美集团在香港举行股东大会。会上作为第一大股东的黄光裕家族,多次投出反对票,否决贝恩公司的3名代表成为非执行董事的议案。其意图非常明显——避免黄光裕及家人在董事会的决策权被削弱。当晚召开的董事会,一致同意让贝恩公司的3名代表进入董事会:原来,根据当初国美集团与贝恩公司达成的投资协议:如果贝恩在国美董事会中失去了这3个董事席位,国美集团将被视为违约,必须支付约24亿港元的赔偿款。其他董事自然不愿承担这一损失。2010年9月28日下午香港铜锣湾富豪酒店,国美特别股东大会在大股东黄光裕发起的5项提案中,包括重组董事会在内的4项诉求都未获通过。超过半数股东支持了黄光裕提出的取消董事会增发授权的动议。

2010年9月28日出现了结果:原先被市场认为胜券在握的黄光裕家族在香港举行的特别股东大会上落败,陈晓一方保持了对公司的控制权。从表面上看,黄光裕夫妇握有国美公司32.47%的股份。陈晓父女只有1.67%的股份,双方悬殊巨大,陈晓似乎败局已定。 2010年11月10日20时国美电器(0493,HK)大股东Shinning Crown的执行董事黄秀虹在一份薄薄的《谅解备忘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身在香港的另一位执行董事伍建华也用电子签名签了名。几分钟后,这份文件被送到B座18层的国美电器总部,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陈晓很快在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随着这份文件上3个名字的签署,已经持续了近半年的国美电器控制权大战走向落幕。在这份《谅解备忘录》中,双方约定:一,董事会将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将董事会名额由11位增至13位;二,如果特别股东大会获批,增选邹晓春和黄燕虹两位来自大股东的代理人进入董事会。2010年11月11日国美高层会议表示:黄光裕陈晓百日大战之后首度和解:国美上市门店与非上市门店将不会分离,不抛弃,不离去,之前闹的沸沸扬扬的国美股权之争,终于告一段落。2010年11月16日傍晚,羊城晚报记者接到国美电器方面发来的即期书面公告称:国美将于12月17日在香港召开股东特别大会拟批准将董事会从11人扩大至13人,并委任黄光裕代表邹晓春及黄燕虹加入国美董事会。

国美事件的分析

第一,关于潜规则、贪婪

正如黄光裕自己所言:“任何时候,人,都是被自己打败”。黄光裕没有败在对手的阵前,却崩溃于自己的内心,以“潜规则”起家,又毁于“潜规则”:在许多企业起步的早期阶段:当政策界限不够清晰,法制不健全、不完善的时候有人打“擦边球”,有人“闯红灯”,这种一时的侥幸,不能意味着“成功”,更不能视为经验,黄光裕却屡试不爽:国美本来就不是正常市场经济

发展的产物,而是一个在法律边缘地带游走的怪胎。黄光裕最终还是毁于贪字。资本具有天然的扩张冲动,人本来是资本的所有者,但资本作为一股社会性力量,反过来控制了人。黄光裕从银行及股市大量套现的有着冲天的豪气有着强烈的操纵欲及征服欲,而无论是企业的失败,还是人的失败,又多半是起于贪婪。物欲是一种贪欲,价值观是一种禁欲:贪欲是无固定目标性的,只有价值观的导向才可以将所有人的内心力量动员起来、集中起来,创造卓越禁欲不是禁止欲望,欲不可禁,而是佛家所说的“转移欲望”,将欲望转移到指向性的价值观上来。贪欲是一种盲目的欲望,而禁欲是一种目的性的欲望。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曾说:做企业最难的事情一是不贪,二是明白自己的方向。《心经》的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这实在是太难了。

第二,关于企业管理的科学决策:

偏好从直觉出发、而非依赖更深入而周密的战略性思考,曾成为黄光裕的经验之谈。黄光裕自己承认:我是要求速度的,尽快实施,我不会花3个月来谋划,把这个规划书的标点符号都给它改清楚了,再去实施。我是边做边修正。一件事只要有三分把握,我就去做。并不是没想清楚、没看明白就去做。大意就是想、调整和做基本上同步进行,不要多谋少决。在黄光裕看来,三分就是一种感觉:某些事情,市场已经给你机会了,就要立即拿出行动,狭路相逢勇者胜。实际上,做事和择业是不同的:择业肯定要更小心但做事情不能每天停留在研究、讨论、调研和犹豫不决上。很长时期内,黄光裕的行走就像手拿两块板砖涉水:脚下一块,手中一块,要不断地放下手中那一块以便落下另一只脚。但同时要拿起脚下的那一块,并且腾挪的速度还不能慢,因为人家在后面撵得紧。企业家似乎忘了,瞬间的爆发或许只需要企业家自身的一块长板,长久的成功却往往取决于企业家自身的一块短板。企业家赖以成功的长板往往又在企业的发展中成为短板,看不到这一点,失败也就会在眼前了。

第三,关于企业家精神与行为方式

黄光裕成为焦点人物从辉煌的财富领袖,到犯罪嫌疑人如此命运转变,令人错愕。1、公众和舆论的责任:其实公众需要理性看待个人与企业的关系:如果企业建立了规范的现代公司管理体制,其运营和生存就不因管理层个人的际遇而发生决定性逆转。让个人与实体适当分离,让企业在一套制度下自行规范运转,正是30年来中国企业管理方面改革的一个目标,突发事件是检验这个目标有无达成的契机。舆论要给予企业必要的包容,保护与黄光裕相关企业的权利。2、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现有经济体制是从计划体制时代延续下来的,虽然已经变革了三十年,但政府一些部门仍然掌握着重要的资源,对经济活动享有巨大支配权,而由于缺乏有效监督,一些管员利用这些权力寻租,在众多知名企业家落马之后,要考虑对不合理的管制、监管制度进行变革:行政部门恐怕应当约束自己的权力,必要的监管也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至于立法部门,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时候,也应当想更多办法限制行政部门的权力。3、社会的责任:个别企业家的心灵和行为方式之所以如此扭曲,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必要的道德约束、伦理自觉,也因此,对于接二连三的企业家悲剧,社会同样要承担某种责任。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在出现某种道德真空的环境下开始的:此后经历了文化、社会的冲洗,一些人的道德信念、伦理意识都十分淡薄,企业家也不例外。那些精神荒芜的企业家每天又与钱财打交道,其行为自然会变得缺乏节制。4、企业家的责任,就企业家群体而言:毫无疑问,过去三十年间,中国已经成长出一个相当庞大的企业家群体,他们也正是中国奇迹的创造者。如同这一经济增长同时伴随着严重问题一样,企业家群体的精神状态、行为方式同样存在严重缺陷:正是这种缺陷导致中国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企业家的高犯罪率。过去二三十年间,问题富豪层出不穷,一位又一位财富英雄身败名裂。不光是私人企业家,国有企业管理层犯罪也不能幸免虽然不合理的制度有责任,但企业家自己也要承担责任:一些企业家逐步发现,通过贿赂官员可以很方便地获取超常规的利润,便主动地在官员身上加大投资,为自己购买某种特权。特权会腐蚀人的心灵:这些非常具有野心的企业家通过金钱收买官员之后,其心态、行为模式必然发生某种微妙的变化。他们会强横地对待交易伙伴、第三者,他们会肆无忌惮地操纵市场。在自大心理驱动下,他们会谋求企

业超常规的扩张,盲目追求全国第一、世界第一。这种狂妄、放纵、肆无忌惮,最终给他们招来灾祸。政治、社会、精神等领域的变化,只能从个体的道德自觉开始:尤其是企业家的道德自觉,因为企业家在社会结构中居于重要位置,对社会各个领域具有关键影响。企业家负有推动社会良性演进的道义与历史责任。如果此类事件能够促使中国的企业家深思反省,逐渐改变精神与行为模式,那将是企业家之福,更是整个社会之福。

第四,黄光裕个案的制度纠错含义更重要

中国“首富”黄光裕及其兄黄俊钦因涉嫌操纵股市被警方带走调查。两任公安部长对此案做出批示,要求将黄案办成证监市场之铁案。相关案件的合作调查机构更是横跨公安部、证监会及最高检等。不难将国美事件的这些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所谓一些企业“原罪”:一些民营企业在创业伊始,由于受传统体制制约而不得不通过“打法律擦边球”的方法,实现原始资本积累。另外一类则是在公司经营事业有所成就之后,试图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更为爆发式的规模扩张,因而出现了违规违法问题。对于前者目前学界和公众都尚存一丝“怜悯”心态,毕竟在体制转轨阶段中“规则”自身可能也存在问题,单方面追究那些民营企业家的责任并不妥,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后者的法规监管态度和立场。“首富”一案的要害在于:产业资本在实现初步做大做强后,往往会觊觎资本市场的财富,并因此铤而走险。如何在事前界定管制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界限,及如何在事后惩治肆意越界行为,这才是中国新兴富有阶层必须要明确的法律问题。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企业家凭借敏锐把握市场发轫的空白,一举完成了个人财富的积累与产业基本形态的塑造。当产业壮大之后,很容易遇到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竞争加剧会摊薄企业利润率,企业摊子过大让管理能力不堪重负。应当能确定的是:无论实体产业运作得如何成功,所带来的收益也很难保证持续增长,而资本市场的一夜暴富则更具吸引力。事实上:近年来黄光裕正是通过买入资产、买入上市公司壳资源、将资产包装后注入壳资源、增值后套现这样一轮一轮循环,赚得盆满钵满。其中:最令其得意的是国美电器几经周转,最终借壳京华自动化在香港成功上市:2004年,借壳上市后的国美电器市盈率一度高达50倍,此举让黄光裕的个人资产实现了几何式增长:最初投入的7.5亿元资产为他带来了80余亿元的上市公司市值和25亿元现金。而A股市场的股价操纵与香港国美涉嫌违规上市两件事情,正是黄光裕案件的核心要害。主流产业的企业沉迷于资本市场的暴富,这对中国的实体产业发展绝不是好事。更值得反思的是: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一些漏洞才让资本的诱惑宛若伊甸园的苹果一样不可抗拒。 A股市场中的个股操纵行为从来都不乏见通过壳公司的形式曲线实现海外上市,也可以轻松逃过境内监管,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并似乎已成“惯例”。黄光裕案最终能否侦办成为“铁案”,其所带来的体制纠错含义要远远大于此个案本身。

第五,制度起于青萍之末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设股票市场以来,就伴随着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活动,并购重组本身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备,随着内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的日趋活跃,并购重组所伴生的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也屡见不鲜,针对这一问题:2008年5月18日证监会在2007年9月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正式施行《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明确强化“防范和惩治内幕交易”的立法意图,严禁利用职务便利从事股票内幕交易。2008年5月20日发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申报工作指引》使得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制度进一步“阳光化”。但是,徒法不能自行,有了法律法规只是迈出了走向规范的第一步:制度必须依靠严格的执行,必须一个案子一个案子地严格查、处理下去,才能建立威信、警戒后来者。拘查2008年10月刚刚新鲜出炉的“首富”黄光裕,成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及其申报工作指引出台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走向有法必依、脚踏实地行动起来的明确信号。

公司治理学习题

第三章独立董事 一、单选题 1.独立董事又称为()。 A.执行董事 B.独立非执行董事 C.独立执行董事 D.非独立非执行董事 2.亚当·斯密曾经谈到:“由于本身不是所有者,难以想象自利的经理们会象照顾自己的财产那样小心、妥善地管理公司的财产,结果可想而知。”然而,出乎这位大经济学家所料,公司制不但生存下来了,而且还被发扬光大,成为了当今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究其原因,是由于产生了以下哪个部门?()。 A.董事会 B.监事会 C.股东会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3.甲、乙、丙、丁拟任A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根据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影响当事人担任独立董事的情形是()。 A.甲之妻半年前卸任A上市公司之附属企业B公司总经理之职 B.乙于1年前卸任C公司副董事长之职,C公司持有A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7% C.丙正在担任B公司的法律顾问 D.丁是持有A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2%的自然人股东 二、多选题 1.以下各项,哪项属于独立董事的职责?()。 A.忠实 B.勤勉 C.竞业禁止 D.保密谨慎 2.引入独立董事,可以()。 A.将外部的、客观的观点引入董事会 B.挑战公司内部的一致性思维。 C.为公司带来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D.驾御公司渡过困难或敏感的时期 3.非执行董事是指在执行层不担任职务的董事,主要是()。 A.社会各界专家 B.公司经理 C.公司监事 D.机构投资者的代表 E.其他公司的执行人员

三、辨析题 1.独立董事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只是一个花瓶。 四、案例分析题: 1.乐山电力独立董事案例 在对乐山电力2003年财务状况出具独立董事意见时,两位独立董事程厚博与刘文波对公司的担保行为、关联交易行为以及负债情况产生质疑,便于2月12日聘请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对乐山电力相关财务状况进行专项调查审计。担任过深圳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程厚博说:“这只是履行一个独立董事的职责,我们需要对自己出具的证明负责人” 但独立董事的调查行动遭到了上市公司的拒绝。据报道,乐山电力方面拒绝的理由是,独立董事要求专项审计属重大事项,须报乐山市政府批准。而两位独立董事无法接受这样的理由,他们认为,聘请中介审查账目时独立董事的权利,与当地政府无关。由此,证券市场的首例独立董事调查行动陷入僵局,已经在2月16日赶到乐山电力的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并没能踏进乐山电力的大门。于此同时,公司2003年度报告也遭到董事会否决,已经预告业绩大增的年报被暂时推迟。 该事件发生后,很多人都将“独立董事”称为“光环笼罩下的‘弱势群体’” 问题:1.乐山电力的独立董事有上述特权吗? 2.为什么将“独立董事”称为“光环笼罩下的‘弱势群体’”? 2.独立董事都忙什么去了? 由于成为了农凯集团的资本道具,海鸟发展于20日举行的股东年会特受关注。遗憾的是,海鸟发展的这次股东大会,从头到尾只有一名董事到场。董事长没有露面,两名独立董事也不见人影。 见识了这个只有一名董事到场的上市公司股东年会,中小投资者不禁要问:独立董事忙什么去了?资料显示,海鸟发展的两位独立董事,分别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国兴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芮明杰。根据海鸟发展2001年股东大会的决议,公司独立董事津贴标准为年薪3万元(含税),但不包括差旅费。值得一提的是,芮明杰教授同时还担任了另外5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分别是烽火通讯、中科合臣、友谊股份、第一食品、龙头股份,所获年津贴则分别为3万元、3万元、万元、5万元及4万元。据此,有市场人士把芮明杰称作“独董专业户”。可惜,即便是如此富有经验的“独董专业户”,在海鸟发展如此敏感的股东年会上竟然“缺席”。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与对策 雷士照明案例分析

从雷士照明管理控制权之争反思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一、案例背景 中国最大照明品牌之一的雷士照明,再次陷入了内斗的狗血剧。 8月8日,雷士发布公告称ceo吴长江因为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被董事会罢免,公司董事长兼大股东德豪润达负责人王冬雷任临时ceo;同时下课的还有其他3名吴系高管。 当天下午,王冬雷带领数十人员到吴长江办公室发生打斗事件。8月11日下午,吴长江和王冬雷分别坐镇重庆和北京,分别召开“雷士照明媒体见面会”,隔空叫阵,相互指责。 这一系列风波将雷士内乱再次曝光。对雷士而言,这不是吴长江与资本方的第一次争斗。事实上,自引入资本以来,如何处理股东之间、创始人之间、创始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之争,一直困扰着雷士,它亦因此堪称近年来少有的公司治理典型教案。 二、影响与评析 雷士风波,表面上看是一场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内部之争,其本质是公司治理结构求取平衡,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职业经理人角色错位 在公司治理中, 股东与职业经理人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但职业

经理人和股东之间本身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利益和目标,由于信息不对称, 使委托人无法掌握代理人的所有行动, 职业经理人就可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股东利益,从而与大股东产生严重分歧和矛盾。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委托代理关系上移现象 2、权力制衡机制不足 从王冬雷反映吴长江被罢免CEO主要原因是在未告知董事会成员情况下,将雷士照明品牌权利私自授予给了另外三家与吴长江有深度关联企业一案来看,内部的制衡机制形同虚设。 三、启发与思考 反思雷士照明的公司治理问题,对完善中国的公司治理有益。 1、创始人地位是否承认? 要承认创始企业家的独特地位。在建立企业的过程中,创始人留下了自己的深刻烙印,联想、华为等优秀企业莫不如此。吴长江最大的筹码,如同当年娃哈哈的宗庆后,是公司独立而庞大的经销商网络。 2、董事会究竟应该如何监控管理层? 1)每年要对CEO进行正式的评估。2)要有CEO的继任计划。3)对于管理层自身发展的问题,每年CEO都应向董事会递交一份关于公司管理层发展项目的报告。 四、解决方案

公司治理学案例教材

MBA/EMBA《公司治理学》 案 例 教 材 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一个新的学科领域

新学科“公司治理学”的确立不仅需要填补在公司治理理论和公司治理实务方面的不足,也迫切需要建立起不同层次的教材体系,以满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需要。李维安教师主持编写的研究生教材《公司治理教程》在国家教育部的推荐下得到广泛使用 【案例1】 三井财阀源远流长的基石:分家不分业 【案例2】 可口可乐的真实故事 【案例3】 东北高速资金蒸发——股东结构的缺陷 【案例4】 江苏阳光被攫取途径——金字塔股权结构 【案例5】 新任董事长的问题 【案例6】 公司安然:神话的破灭 【案例7】 郑百文:独立董事在做什么? 【案例8】 科龙电器:独董集体辞职 【案例9】 GE公司选拔CEO接班人 【案例10】 TCL:董事会的洋务运动 【案例11】 大午集团:放大了权限的监事会 【案例12】 三九集团的监事会缘何失效:赵新先获刑留下的问号 【案例13】 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监事会运作 【案例14】 万科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设计 【案例15】 储时健与“59岁现象”引起的余波 【案例16】 东风:尊重投资者 回报投资者 【案例17】 青岛啤酒百年老店的IR管理 【案例18】 新浪反击盛大:毒丸战略案例 【案例19】 丽珠股份控制权争夺:代理权征集案例 【案例20】 万科的公司治理溢价:好的公司治理带来的投资收益

【案例1-1】三井财阀源远流长的基石:分家不分业 (1)三井财阀的创业及形成 三井的创业可以追溯到日本元和年间(1615-1623),当时越后的地方官三井高安之子三井高俊,在伊势松坂地方开设当铺,并兼营酒以及酱类商品,标志着三井家族作为商人起家的初步。1622年三井财阀、三井集团的始祖三井八郎兵卫高利在伊势松坂诞生了。高利十四岁时就开始在父亲的安排下,来打理江户的店铺,并于1673年与曾经在后次的店帮忙的长子高平、次子高富、三子高治一起在江户本町一丁目开设了“越后屋吴服(和服)店”,同时在京都开设了吴服的采购店。之后由于采取了被称为“越后屋商法”的独特的销售、贩卖与采购技巧,到1683年,不仅营业额在十年间增长了五倍之多,而且开设了分店和扩大了采购店的规模。后来将吴服总店转移到了骏河町,并开设了 “三井银两兑换店”。1686年鉴于江户汇兑店的顺利运行,高利从松坂移居到了京都,并开设了京都汇兑店,用来作为管理江户汇兑店和吴服店资金的本部。不过,此时的汇兑业务只是作为吴服业务的辅助机构。 三井家族在高利的带领下,事业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到1688年已经在江户、京都、大阪以及松坂等地拥有了11家店铺,成为名副其实的横跨三都的富商。此后在三井高平、三井高公等历代开明的总领家领导下,经过组织的不断创新,规模与业务领域逐渐扩大,20世纪初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财阀组织。 (2)高利遗言与分家不分业:代际传承中的所有权控制 1693年,72岁高龄的高利出现了衰老的征兆,卧病在床的他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如何实现事业和家产的永续,成为病榻上的他最为惦念的事情。于是,高利召集了子女们协议遗产继承问题,并作成了遗书。在遗书中,高利将涉及总额七万二千余两的遗产总额扣除给妻子的部分(银100贯目,其中包括了嫁做人妇的女儿的份额)约七万两的总有资产分成70份,分别让给七个儿子、长女夫妻以及已被送做养子的五子及其女儿十人持有,各个子女持有的份额见表2-2-2-3。在诸子女当中,长子高平所持有的份额最多,达到41.4%,远远多于高富、高治和高伴,三人所持有部分之和也仅超过高平0.8%。在高利遗书作成的同时,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 《公司治理》 案例分析 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信计1202班~ 姓名杜帅 学号 0226 成绩

[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一、前言 近几年,被称为“年报补丁”的财务重述现象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许多学者认为财务重述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存在缺陷,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把财务重述作为一种盈余管理,甚至是操纵利润的手段。有鉴于此,本文以华锐风电自曝会计差错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分析华锐风电的财务重述问题,深入研究了影响财务重述发生的公司内部治理缺陷,以期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加强政府机构监管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华锐风电财务重述案例 华锐风电公司是风电领域著名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06年成立,2011 年1月成功上市。以90元超高价发行的华锐风电一上市就被二级市场投资者抛弃,开盘即跌破发行价,随后一直下跌。当年的风电行业冠军,如今却迅速衰落、面临退市风险。2013 年3月6日,华锐风电发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经自查发现,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的有关账务处理存在会计差错,涵盖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以及净利润等四个方面。从披露的差异比例来看,净利润差异比例已经达到了%,也就是说,由于“会计差错”,该公司 2011 年年报披露的净利润数据虚增了亿元。而对于此次会计差错,公司将其归咎于 2011 年度确认收入的项目中部分项目设备未到项目现场完成吊装,导致 2011 年度的销售收入及成本结转存在差错,应调减公司 2011 年度合并口径营业收入 929 026 元、营业成本657 113 元及净利润 176 923 元,同时对公司 2011 年度其他相关财务数据进行调整。 2013 年 5 月 29 日,华锐风电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根据公司自查和媒体曝光,华锐公司主要存在虚报收入、虚增利润的问题。华锐风电的收入确认需要同时满足签订销售合同、签署设备验收手续、完成吊装并取得双方认可这三个条件。相比前两个确认条件,完成吊装是完成难度最低的条件。而事

公司治理案例

公司治理案例 试分析A公司在内控方面存在的缺陷。 答案要点: A公司在内控方面存在的缺陷要紧有: (1)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未分离,违反货币资金的收付和操纵货币资金的专用印章不得由一人兼管、出纳人员应与货币资金的稽核人员相分离的要求。 (2)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未分离或内控失效,违反开具发票与发票审核岗位应当分离,编制销售发票通知单与开具销售发票分离的要求。 A公司仓库保管员负责登记存货明细帐,以便对仓库中的所有存货项目的收、发、存进行永续记录。当收到验收部门送交的存货和验收单后,按照验收单登记存货领料单。平常,各车间或其他部门如果需要领取原材料,都能够填写领料单,仓库保管员按照领料单发出原材料。公司辅助材料的用量专门少,因此领取辅助材料时,没有要求使用领料单。各车间经常有辅助材料剩余(按照每天特定工作购买而未消耗掉,但事实上还可再为其他工作所用的),这些材料由车间自行保管,无须通知仓库。如果仓库保管员有时刻,偶然也会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 按照上述描述,回答以下咨询题: (1)你认为上述描述的内部操纵有什么弱点?并简要讲明该缺陷可能导致的错弊。 (2)针对该公司存货循环上的弱点,提出改进建设。 答案要点: 存在的弱点和可能导致弊端。 (1)存货的保管和记账职责未分离。将可能导致存货保管人员监守自盗,并通过篡改存货明细账来掩饰舞弊行为,存货可能被高估。

(2)仓库保管员收到存货时不填制入库通知单,而是以验收单作为记账依据。将可能导致一旦存货数量或质量上发生咨询题,无法明确是验收部门依旧仓库保管人员的责任。 (3)领取原材料未进行审批操纵。将可能导致原材料的领用失控,造成原材料的白费或被贪污,以及生产成本的虚增。 (4)领取辅助材料时未使用领料单和进行审批操纵、对剩余的辅助材料缺乏操纵。将可能导致辅助材料的领用失控,造成辅助材料的白费或被贪污,以及生产成本的虚增。 (5)未实行定期盘点制度。将可能导致存货显现帐实不符现象,且不能及时发觉,及计价不准确。 2.存货循环内部操纵的改进建议: (1)建立永续盘存制,仓库保管人员设置存货明细账,按存货的名称分别登记存货收、发、存的数量;财务部门设置存货明细账,按存货的名称分别登记存货收、发、存的数量、单价和金额。 (2)仓库保管员在收到验收部门送交的存货和验收单后,按照入库情形填制入库通知单,并据以登记存货实物收、发、存明细账。入库通知单应事先连续编号,并由交接各方签字后留存。 (3)对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等各种存货的领用实行审批操纵。即各车间按照生产打算编制领料单,经授权人员批准签字,仓库保管员经检查手续齐备后,办理领用。 (4)对剩余的辅助材料实施假退库操纵。 (5)实行存货的定期盘存制。 A公司股东大会批准董事会的投资权限为1亿元以下。董事会决定由总经理负责实施。总经理决定由证券部负责总额在1亿元以下的股票买卖。A 公司规定:公司划入营业部的款项由证券部申请,由会计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划转入公司在营业部开立的资金账户。经总经理批准,证券部直截了当

IBM公司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案例研讨个人分析报告 工商管理(本)____________ 第_2______组 学生姓名学号 本次案例题目:美国IBM公司的兴衰 本人承担的具体学习研讨主题:问题四:请从五个方面来探讨公司治理机制如何在IBM公司运营中发挥作用?问题五:对我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何启发? 案例概要: 美国IBM公司从1984年左右开始由兴到衰,由年盈利66亿美元到1992年亏损达49.7亿美元。在此8年期间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埃克斯被迫下台。新上任的格斯特纳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更换2/3的高层经理人员,将公司原来的分权管理改为强调各部门资源、技能和思想的更大程度的共享。公司开始出现转机,并由亏损到1996年盈利约60亿美元。 问题四:请从五个方面来探讨公司治理机制如何在IBM公司运营中发挥作用? 1.公司董事会的监督与被监督角色。董事会是由董事组成的、对内掌管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IBM公司前任董事长的罢免和新董事长的产生,主要靠的就是董事会约束这股力量。董事会行使的职权主要包括:执行股东大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召集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审查、批准公司的发展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年度财务决算,盈利分配方案;选举、监督和罢公司正、副总经理(经理)等公司的高级职员;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这些职责能否得到有效行使,自然与董事会的组成是否合理有关。在IBM公司,其原来的董事会中3/4成员基本上只起装饰作用,董事会议已沦为形式,董事会只能依靠其常设的执行委员会来行使职责。然而公司执行委员也没有行使好执行董事的有力监督权。 2.资本市场约束。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经营者的行为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约束作用。尤其是股票上市的公众公司,随时都在对公司经营者发挥一种鞭策和牵制的力量。在股票市场上,股价的涨跌与企业的金利能力和资产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司经营状况看好,股价就会上涨,经营状况不良时股价就会下跌。这种关系在IBM公司“三起两落”发展历程中得到了鲜明的反映。公司的股票投资者正是从切

公司治理学案例分析

国美案例分析 黄光裕的倒下 引子2008年11月28日,中国证监会证实“首富”黄光裕涉嫌在上市公司重组、资产置换等重大事项过程中违规。证监会表示:2008年3月28日和4月28日,证监会对三联商社(6.90,-0.17,-2.40%)(SH 600898)、中关村(6.00,-0.06,-0.99%)(SZ 000931)股票异常交易立案侦查,调查发现在涉及上市公司重组、资产置换等重大事项过程中,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有重大违法违规嫌疑,涉及金额巨大,证监会已经将有关证据资料移送到公安机关。北京鹏润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黄光裕,黄光裕所涉嫌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 1、操纵股价,也就是操控其兄黄俊钦控股的*ST金泰(4.07,-0.03,-0.73%):2007年下半年,*ST金泰连续拉了42个涨停板,被称为中国股市第一“妖股”。它创下了A股市场个股连续涨停数量的历史之最。 2、黄光裕为让国美实现在香港上市,通过行贿前商务部官员郭京毅等要员而绕开商务部的相关审核规定。 3、早年黄光裕兄弟初创阶段曾出现违规贷款13亿元。 过程2008年11月24日23点,北京鹏润大厦18层的国美电器总部仍然灯火通明。国美总监级以上管理人员各司其位,静待一场紧急会议的结果。黄光裕掌控的国美帝国经历了22年来最为漫长难捱的一天,而黄本人却缺席了。2008年11月25日清晨,国美总部的例行晨会上,黄不惜违反香港证监会规定,提前公布“第三季度盈利5亿元”以安抚员工紧张的情绪。2008年11月25日下午的情况要好些:海尔集团副总裁周云杰率队拜访国美总部,并奉上2009年第一笔23亿元的供货大单。但几乎同时,更多的供货商开始盘点与国美的未结算货款,一家银行下令紧急核查国美及黄光裕关联企业的贷款情况。2008年11月25日,国美电器首席执行官陈晓在晚上主持国美全国紧急视频会议,暂时缓解了正在国美蔓延的慌乱。国美留守内阁统一了对供货商以及普通员工的安抚策略,并根据会议内容将制定《致国美全体同仁书》,即日下发至遍布全国的1300多家门店。 紧急会议的第二天,国美迅速展开自我救赎:上海国美开始约供应商恰谈货款结算的相关事宜。国美将在内部流程上缩短结款审批周期,同时在供应商还款方面也会有一些新的政策。消息人数指出:维护好供应商的利益,是国美生死存亡的关键,即使是国内最强势的家电厂家也承认,每与国美谈判一次就“如同被扒了一层皮”,现在无疑是国美的老对手苏宁提升市场话语权的绝佳机会:黄光裕一事曝光当天,苏宁即连夜在其总部南京召开全国视频会议商讨黄光裕拘查的影响和对策。 进一步看:到2010年5月,国美需进行46亿元可转债的赎回,其年利润只有20亿元左右,资金压力可想而知,苏宁截止到2008年6月30日持有现金125亿元,是国美的4倍,并非没有可能在必要时刻接盘国美 黄光裕男,1969年5月出生,属鸡,广东汕头人,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一分院(1988年7月~1992年7月)2008年10月7日,《2008胡润百富榜》在上海揭晓,39岁的黄光裕以财富430亿元,第三次当上中国首富。在此以前:他曾在2004年以财富105亿元;2005年以财富140 亿元分别两次蝉联2004~2005年首富,2007年以财富450亿元2007年胡润“中国富豪榜”排名第4;2008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则计算黄光裕的财富为183.60亿美元,位居第三。黄光裕拥有香港上市公司35.55%的股份,市值140亿元;零售非上市公司100%的权益,市值约100亿元;历年套现135亿元,部分投资到房地产领域。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1-2

2006404030 丁纲意 2006404031 邱达超 2006404032 陈明春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一:安然事件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几点启示 安然事件使我们看到,不论多么有实力的公司,一旦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最终将葬送企业的发展前程,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安然公司破产并非偶然,其公司治理外部和内部机制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暴露出美国在公司制度建设,注册会计师的监管模式以及会计准则制订效率和模式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 一、安然事件暴露出美国公司治理中的缺陷 公司造假不仅危害投资者利益,还严重是投资者信心。安然事件反映的问题有制度方面因素,但更多的是执行方面因素,暴露了美国公司治理缺陷为: 1. 独立董事不“独立”、不“懂事”。美国的公司治理秉承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这一基本模式,实行单一董事制,把执行经营职能的董事和执行监督职能的董事组合在一个董事会中,不设监事会。为了防止股东大会成了“鼓掌大会”,美国十分注重独立董事制,并要求独立董事主导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的工作。然而安然事件却表明,独立董事行同虚设! 安然公司17 名董事会成员中,有15 名为独立董事,并且都是社会各界的知名人物,就是这些德高望众的人,要么正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赢利性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孰视无睹,根本没有为安然公司的股东把好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关。 2. 股票期权计划并不完美。股票期权指公司根据股票期权计划的规定,授予

其高层管理人员在某一规定的期限内,按约定的价格购买本企业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可将公司经理人员的个人利益同公司股东的长远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鼓励经理人员更多地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而不是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短期财务指标上,从而有助于克服以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为主的传统薪酬制度下经理人员的行为短期化倾向,使经理人员从公司股东的长远利益出发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最终使公司经营效率和利润获得大幅度提高。90 年代,这一计划得到很大发展,美国现在以股票期权为主体的报酬制度已取代了传统报酬制度。但安然事件表明,这一计划并不完美,安然公司不断利用重组、资产置换、财务制度作出较好的业绩,以维持其过高的股价,而股票期权制就像免费的午餐一样,使经理人员可以大胆加以利用而无须担心支付任何的“利息”,成了单纯性的奖赏。经理人员的报酬与公司业绩严重脱节,导致股票期权激励作用弱化。 3. 金融中介机构参与公司治理力度不够。金融中介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属于市场导向型,银行被禁止持有公司股票,使银行难以真正参与公司治理。另外,美国公司股权非常分散,企业的大股东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等) ,但根据美国和1934 年通过的《证券交易法》规定,机构投资者不能对被持股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造成内部约束机制不强。虽然美国的资本市场非常成熟,但在对股东和董事的监管上仍显出其脆弱的一面。在安然破产案中,J . P 摩根集团、花旗集团和不少退休基金都损失惨重,最终落得“财”、“誉”两空。 二、安然事件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几点启示 不可否认,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仍是比较先进的,对我国公司治理改革方面

公司治理学习题

第一章公司治理概述 一、单选题 1.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公司的所有者是全体()。 A.股东 B.董事 C.监事 D.经理 2.经营者的权利受()委托围的限制。 A.股东会 B.董事会 C.监事会 D.经理机构 3.在现代企业中,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A.承包经营关系 B.信任委托关系 C.委托代理关系 D.地位相同关系 4.最适合集中巨额资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企业制度是()。 A.合伙制企业 B.公司制企业 C.业主制企业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5.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董事会 B.监事会 C.股东大会 D.经理班子 二、多选题 1.公司制企业包括()。 A.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有限责任公司 D.股份 2.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的共同点有()。 A.对外均承担有限责任 B.股权证明形式相同 C.都必须向社会公布财务状况 D.股东的财产与公司的财产是分离的 3.公司制企业的股权分散化导致()。 A.股东无法在集体行动上达成一致,造成治理成本提高 B.股东对经营者的监督弱化,特别是小股东 C.股东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处于被机会主义行为损害、掠夺的风险之下 D.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出现分歧 4.股东利益至上理论的局限性包括()。 A.企业价值增值的来源不仅仅是股东最初投入的物质资本要素 B.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资源,企业职工也与股东一样承担了与企业经营效益相关的风险

C.股权的分散和流动降低了股东承担的风险,其关注企业的积极性减弱 D.经营环境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群体的利益受到企业业绩的影响,企业越来越演变为“社会的企业”。 5.下列哪个组合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 A.某公司为某设备投保,保险公司在与客户签订保单时,保险公司要求该公司采取必要防盗措施。 B.选民选举人大代表,要求其真正代表选民的利益。 C.原告聘请律师,要求其努力办案 D.住户要求房东履行好房屋修缮义务 三、判断题 1.出资者依法对公司注入资本金后,出资者不再直接支配这部分财产,也不得从企业中抽还。() 2.在公司制企业中,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权益,公司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公司的资本额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3.股东大会与董事会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 4.公司治理也就是公司的经营管理。() 5.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四、问答题 1.公司制企业较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有什么优越性? 2.公司治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五、案例分析题 1.甲某与乙某两个自然人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命名为“天地有限责任公司”,在某地购地100亩,开发A房地产项目,并成立了地产部和建筑部,由丙某向该公司提供建材。现货款到期,而公司无力支付,丙某是否可以拍卖该公司土地以取得货款?能否要求甲或乙偿还?如甲、乙两人成立两家公司:天地和土木,前者拥有地产等财产,后者负责建筑事务,自然建材款由其承担。除此之外,两家公司股东、地址、人员均相同。如货款到期,土木无力支付,丙某是否可以拍卖天地的土地得到货款? 2.某股份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2008年5月10日,公司董事长某召集并主持召开董事会会议,出席会议的共有8名董事,另有3名董事因事请假。董

公司治理学李维安公司治理资料整理.docx

第一章公司治理概论 1、企业的发展 从法律角度看,企业制度是企业经济形态的法律范畴,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通常指的是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1)业主制企 业: (2)合伙制企业 (3)公司制企业 2、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企业(知识了解) (1)公司在古罗马和中世纪的萌生:康枚达(Commenda)、索塞特(SOCietaS) (2)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特许公司,如1600年,特许的、专营海外贸易的东印度公司被认为是第一个典型的股份公司。 (3)19世纪中期公司制的确立。 (4)公司在19世纪末的普遍发展。 3、国内公司治理的研究主题(一般了解) 第一个主题:治理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经营者腐败问题。(监督经营者)经理人员腐败的表现形式 1、在职消费膨胀; 2、侵占和转移企业资产; 3、信息披露不规范,报喜不报忧,对重大经营活动不做出应有的解释; 4、经营行为围绕着个人眼前的成绩、地位和利益展开; 5、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工资、奖金、集体福利等收入增长过快,侵占企业利润; 6、财务关系透明度低,甚至搞“黑箱操作"? 7、置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于不顾,搞不分红或少分红,大量拖欠债务; 8、抵制兼并重组。 第二个主题: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化改造。 政策层面: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研究关注的重点: 随着研究的深化,学者们的研究集中在两个焦点问题上。 一是国有企业公司化后,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权力如何分配与制衡; 二是国有企业公司化后如何处理新老“三会”的关系。 4、公司治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一般了解)公司治理学是一门通过对公司治理的综合性硏究,探讨公司治理实践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原理、运作规范和方法的科学。 第二章公司治理基本框架 1、说明责任和问责制(一般了解)委托代理安排的实施,要求代理人在行使权限、履行职责时要将其行为的结果向委托人报告, 以示其行为的正当性。 说明责任和问责制,是指由于代理人利用了委托人的资源并以此获得收益,因此代理人有将自己行为的结果向委托人进行说明报告的义务。

2017年公司治理案例分析解决方案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目录 一、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1) 1、定义 (1) 2、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2) 3、公司治理新内涵 (4) 4、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 (6) 二、公司治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9) 1、股权结构不合理 (9) 2、董事会和监事会权责不清或不对称 (10) 3、国有企业自身的劣根性 (11) 三. 公司改善治理的途径方式分析 (12) 1、构建合理的股权结构 (12) 2、明晰权责关系 (13) 3、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的一般路径 (14) 四、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势 (15) 1、多样化理论与趋同论 (15) 2、影响公司治理模式演进与趋同的因素 (17) 3、当前公司治理的新趋势 (19) 五、心得体会 (20)

工商案例分析报告 第一章一、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1.1 1、定义 公司治理理论是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公司治理以现代公司为主要对象,以监督与激励为核心内容”:“公司治理不仅仅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中对经营者的监督与制衡作用,也强调如何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来保证公司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维护公司多方面利害相关者的利益”。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又译为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 狭义上,公司治理主要是指公司的股东,董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 广义上,公司治理还包括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及有关法律、法规等。 公司治理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是一个很新的概念。90年代以来,公司治理在发达国家成为一个引起人们持续关注的政策问题。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公司治理改革成为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热门话题和首要任务。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投资者要求各国改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 案例分析 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班级信计1202班 姓名杜帅 学号201253100226 成绩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一、前言 近几年,被称为“年报补丁”的财务重述现象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许多学者认为财务重述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公司部治理机制存在缺陷,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把财务重述作为一种盈余管理,甚至是操纵利润的手段。有鉴于此,本文以华锐风电自曝会计差错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分析华锐风电的财务重述问题,深入研究了影响财务重述发生的公司部治理缺陷,以期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加强政府机构监管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华锐风电财务重述案例 华锐风电公司是风电领域著名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06年成立,2011 年1月成功上市。以90元超高价发行的华锐风电一上市就被二级市场投资者抛弃,开盘即跌破发行价,随后一直下跌。当年的风电行业冠军,如今却迅速衰落、面临退市风险。2013 年3月6日,华锐风电发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经自查发现,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的有关账务处理存在会计差错,涵盖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以及净利润等四个方面。从披露的差异比例来看,净利润差异比例已经达到了-21.70%,也就是说,由于“会计差错”,该公司2011 年年报披露的净利润数据虚增了1.68 亿元。而对于此次会计差错,公司将其归咎于2011 年度确认收入的项目中部分项目设备未到项目现场完成吊装,导致2011 年度的销售收入及成本结转存在差错,应调减公司2011 年度合并口径营业收入929 026 312.10 元、营业成本657 113

(完整word版)娃哈哈事件看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从“娃哈哈达能事件”引起对公司治理思考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2010年,全国民企500强排名第8位。现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饮料企业。近期出现达能强购哇哈哈事件,达能公司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引发娃哈哈集团员工的强烈反对,并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事件的背景和起因: 事件发生在1996年,娃哈哈与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5家公司,后续发展至39家合资公司。浙江行首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9%,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百富勤将股权卖给达能,达能亚洲跃升到51%的控股地位。尽管达能持有合资公司51%股权,但整个娃哈哈集团经营、生产的决定权都集中在宗庆后手里。 在与达能合作近10年的时间里,宗庆后凭借自身在娃哈哈多年累计的威望、强硬的工作作风,一直牢牢地掌控着娃哈哈的控制权。达能曾派驻研发经理和市

场总监,但都被宗庆后赶走。 据悉,在与达能合作之初,宗庆后与达能的“约法四章”就是宗庆后强硬作风的最好体现: 第一,品牌不变; 第二,董事长的位置不变; 第三,退休职工待遇不变; 第四,45岁以上职工不许辞退。 2007年4月8日,宗庆后披露达能强购娃哈哈事件内幕。娃哈哈和达能之间的矛盾大白于天下。 公司控制权之争之“股东战争”模式,系公司股东间矛盾激化,相关各方以道德资源、法律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等为基础,进行激烈对抗,其形式包括诉讼、仲裁、谈判、舆论造势、刑事追究甚至仇杀引发刑事案件等等,典型案例如“达娃之争” 1.针对“达娃之争”引起的思考 通过“达娃之争”中看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一份不明确的《合资合同》而导致的,从其不明确的合同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大问题: 第一,对于其他股东所持股份的优先受让权缺乏适当的约定。 第二,对于达能缺乏足够的“非竞争”要求。 第三,对于“娃哈哈”商标的使用权规定不够严格。 根据合同法上的规定与约束,在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只要双方在没有胁迫的情况下自愿签订的,那么它就应该具备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力。而合

公司治理学考试要点.doc

第一章新兴学科的诞生 1.企业制度演进的脉络:古典企业制度(业主制合伙制)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 2.公司治理内涵: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 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3.公司智力学在管理学科中的地位(与其他专业管理学的区别): ①、导向:战略导向“公司向何处去”vs 任务导向“使公司怎样到达那儿” ②、侧重点:对是否恰当决策与经营管理进行监督控制vs 业务经营管理 ③、主要作用:保证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的正当有效性vs 如何使专业经营管理更有效率 效力 4. 公司治理的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 5. 公司治理学的特点: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文化性、演化性 6. 公司治理学的研究方法:①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②制度分析方法③比较分析法④实验研究方法 第二章理论框架与基本问题 1.公司治理的当事人:①债权人、经营者、雇员;②供应商、客户和社区、政府 2.公司边界:①财产边界;②组织边界;③法人边界 3.公司治理边界:指公司当事人在公司中专用性资产的维度和半径所形成的范围 公司治理边界的内容包括:①主要当事人组成的组织结构,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 ②董事与董事会作为股东代表在相互博弈以及与其他当事人的博弈均衡 ③接管威胁、代理权争夺、财务结构等博弈形态 4.母公司治理边界>子公司治理边界 公司治理边界主要类型:①有限责任与集团子公司的治理边界②集团母公司的治理边界③网络经济中的公司治理边界 5.公司治理机制设计的主要原则:①激励相容原则②资产专用性原则③等级分解原则④效用最大化的动机和信息不对称假设的原则 第三章股东权益:谁是治理主体 1.股东权益:是股东基于其对公司投资的那部分财产而享有的权益 2.普通股的权利:剩余收益请求权和剩余财产清偿权;监督决策权;优先认股权;股票转 让权 3.优先股的权利:利润分配权;剩余财产清偿权;管理权 4.股东权益与债权人权益的比较: ①在公司经营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参与权益vs不参与权益 ②承担的风险不同 ③偿还期限不同 5.股东会议的形式:普通股东会议(每年一次)和非常股东会议(非定期临时) 6. 股东会议的表决制度: ①举手表决(一人一票) ②投票表决(法定表决制累加表决制) ③代理投票制 7. 中小股东维护机制: ①累计投票权制度;

好想你枣业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 结课作业 作业名称好想你枣业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学员姓名李月 学员学号66 联系电话 提交时间 2015 年 12 月 8 日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好想你枣业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工业区,总占地260余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经营范围为红枣的干鲜果品加工,公司拥有沧州好想你枣业有限公司、新疆若羌好想你枣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好想你创新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三个全资子公司,以及陕西大荔县好想你枣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新郑农村合作银行两个参股公司,遍及全国278个城市1300家红枣专卖店,是一家集红枣种植、红枣加工、冷藏保鲜、科技研发、贸易出口、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是目前国内红枣行业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种类最多,销售网络覆盖最全的企业。 好想你枣业公司的前身是河南省新郑奥星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1997年成立;2008年9月,与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郑州百瑞创新资本、北京秉原创投合作;2009年8月18日更名为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5月20日好想你枣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好想你成为中国红枣行业第一股。 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以“赢者就是变者,变者就是胜者,持之以恒”的理念为指引,不断进行全面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现已发展成为拥有5家全资子公司和2家非控股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产业链延伸至红枣加工、销售、红枣种植、种苗培育、特色旅游等与红枣相关的广泛领域。 今年上半年,内地及台湾地区发生了多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食品

安全事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加关注,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但从长期来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诉求为食品行业中有规模、有品牌、管理规范的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公司“好想你”商标被国家商标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都充分彰显了好想你枣业在全国红枣行业的地位。 二、公司架构 公司下设13个直属部门:采购中心,生产中心,销售中心,财务中心,行政中心,包装设计中心,董事会办公室,人力资源部,信息部,研发中心,质检部,科技示范园,孟庄冷库。 采购中心设副总1名,采购经理及主管12名,主要负责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辅料的采购和供应及公司的基础建设工作,采购基地除了新郑本地以外,已经辐射全国如河北沧州、新疆、陕西、山东等地。 生产中心目前有10大车间,下设15个生产部门。生产中心设副总1名,负责公司生产全局工作,各生产部设部长1名,副部长1名,全面负责本部门的生产管理工作。十大车间分布情况如下:一车间是蜂产品和焦枣、枣饮生产线,二车间是成品配送中心,三车间是蜜饯系列,四车间是健康情系列生产线,五车间是包装库,六车间是枣干系列和精品系列,七车间是枣片系列,八车间是木本粮生产线,九车间、十车间正在装修中,即将装备新的生产线。 销售中心设副总1名,统领公司的销售队伍。下设郑州销售部、省内销售部、省外销售部以及销售综合部。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与对策雷士照明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与对策雷士照明案例分 析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从雷士照明管理控制权之争反思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一、案例背景 中国最大照明品牌之一的雷士照明,再次陷入了内斗的狗血剧。 8月8日,雷士发布公告称ceo吴长江因为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被董事会罢免,公司董事长兼大股东德豪润达负责人王冬雷任临时ceo;同时下课的还有其他3名吴系高管。 当天下午,王冬雷带领数十人员到吴长江办公室发生打斗事件。8月11日下午,吴长江和王冬雷分别坐镇重庆和北京,分别召开“雷士照明媒体见面会”,隔空叫阵,相互指责。 这一系列风波将雷士内乱再次曝光。对雷士而言,这不是吴长江与资本方的第一次争斗。事实上,自引入资本以来,如何处理股东之间、创始人之间、创始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之争,一直困扰着雷士,它亦因此堪称近年来少有的公司治理典型教案。 二、影响与评析 雷士风波,表面上看是一场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内部之争,其本质是公司治理结构求取平衡,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职业经理人角色错位 在公司治理中, 股东与职业经理人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但职业经理人和股东之间本身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利益和目标,由于信息不对称, 使委托人无法掌握代理人的所有行动, 职业经理人就可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股东利益,从而与大股东产生严重分歧和矛盾。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委托代理关系上移现象 2、权力制衡机制不足 从王冬雷反映吴长江被罢免CEO主要原因是在未告知董事会成员情况下,将雷士照明品牌权利私自授予给了另外三家与吴长江有深度关联企业一案来看,内部的制衡机制形同虚设。 三、启发与思考 反思雷士照明的公司治理问题,对完善中国的公司治理有益。 1、创始人地位是否承认 要承认创始企业家的独特地位。在建立企业的过程中,创始人留下了自己的深刻烙印,联想、华为等优秀企业莫不如此。吴长江最大的筹码,如同当年娃哈哈的宗庆后,是公司独立而庞大的经销商网络。 2、董事会究竟应该如何监控管理层 1)每年要对CEO进行正式的评估。2)要有CEO的继任计划。3)对于管理层自身发展的问题,每年CEO都应向董事会递交一份关于公司管理层发展项目的报告。

[实用参考]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信计1202班 姓名杜帅 学号20RR53100226 成绩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一、前言 近几年,被称为“年报补丁”的财务重述现象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许多学者认为财务重述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存在缺陷,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把财务重述作为一种盈余管理,甚至是操纵利润的手段。有鉴于此,本文以华锐风电自曝会计差错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分析华锐风电的财务重述问题,深入研究了影响财务重述发生的公司内部治理缺陷,以期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加强政府机构监管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华锐风电财务重述案例 华锐风电公司是风电领域著名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RR年成立,20RR年1月成功上市。以90元超高价发行的华锐风电一上市就被二级市场投资者抛弃,开盘即跌破发行价,随后一直下跌。当年的风电行业冠军,如今却迅速衰落、面临退市风险。20RR年3月6日,华锐风电发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经自查发现,公司20RR年度财务报表的有关账务处理存在会计差错,涵盖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以及净利润等四个方面。从披露的

差异比例来看,净利润差异比例已经达到了-21.70%,也就是说,由于“会计差错”,该公司20RR年年报披露的净利润数据虚增了1.68亿元。而对于此次会计差错,公司将其归咎于20RR年度确认收入的项目中部分项目设备未到项目现场完成吊装,导致20RR年度的销售收入及成本结转存在差错,应调减公司20RR 年度合并口径营业收入929026312.10元、营业成本657113039.56元及净利润176923453.26元,同时对公司20RR年度其他相关财务数据进行调整。20RR年5月29日,华锐风电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根据公司自查和媒体曝光,华锐公司主要存在虚报收入、虚增利润的问题。华锐风电的收入确认需要同时满足签订销售合同、签署设备验收手续、完成吊装并取得双方认可这三个条件。相比前两个确认条件,完成吊装是完成难度最低的条件。而事实上,华锐风电的部分生产人员进行了虚假的出库、入库操作,部分客服人员提供了虚假的吊装报告,部分财务人员依据虚假报告进行了账务处理,使得部分项目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确认了收入。 三、基于公司治理角度的华锐风电财务重述的分析 1.治理结构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公司核心,对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由于董事会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导致董事会的监督职能流于形式,使得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陷,内部控制出现问题,最终造成财务重述的产生。华锐风电于20RR 年成立,韩俊良任董事长兼总裁。公司20RR-20RR年净利润分别为6.3亿元、18.9亿元和28.5亿元。随着企业迅速做大,极度自信的韩俊良在公司专权,甚至被称为搞专制的铁血君王。韩俊良不但主导了公司的重大决策,也一手操控了公司的管理高层。韩俊良是华锐风电的创始人,曾经担任大连重工起重设计院院长的职务。华锐风电的高管多为韩俊良旧部,副总经理刘征奇、副总裁金宝年都出自大连重工起重设计院,副总裁于建军来自大连成套,并且大多数部门经理也都来自于大连重工。韩俊良的强势,使得其个人意志能够迅速在整个公司贯彻,个人意志成为整个公司的意志,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华锐风电的决策程序。孰料20RR年风电行业产能过剩、效益下降,而韩俊良仍然执迷于数量和规模的扩张。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使得韩俊良的错误决策没能及时得到纠正,华锐风电仍旧继续扩大员工、基地规模,大力投入海上风电和海外市场,从而加剧了公司本就过高的存货和应付账款。没有及时遏制这种盲目扩张最终给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