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元素在植物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钙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分析

钙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分析

钙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分析钙是一种微量元素,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对植物的健康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钙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一、钙在植物中的分布和吸收钙在植物体内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主要分布在细胞壁、胞间隙以及细胞质中。

钙是由植物根系通过通透性的细胞膜主动吸收的,其吸收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中钙的含量、土壤pH值、土壤水分状况等。

当土壤中的钙含量丰富时,植物可以更容易地吸收到足够的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二、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 细胞壁的稳定性:钙是维持植物细胞壁稳定性的重要元素之一。

细胞壁中的钙可以与多种有机物形成稳定的交联结构,加强细胞壁的机械强度,有利于细胞的稳定和保护。

2. 细胞间隙的调节:钙在植物体内还可以调节细胞间隙的大小,影响植物水分的运输和分布。

适量的钙可以保持细胞间隙的适当大小,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传输。

3. 酶活性的调节:钙是多种酶活性的必需元素,可以影响多种酶的活性和功能。

其中一些酶是与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钙对这些酶的活性调节对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4. 生长发育的调控:钙还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包括花芽分化、果实膨大、种子发育等过程。

适量的钙可以促进这些过程的进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如果土壤中缺乏钙元素,或者植物体内不能有效吸收和运输钙元素,会导致植物出现钙缺乏症状。

一般来说,钙缺乏会表现为植物叶片边缘褐色枯焦、叶片变形、果实软化等症状。

在果树中,钙缺乏也会导致果实裂纹、果实变形等问题。

钙缺乏会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造成减产和死亡。

四、提高植物钙元素的吸收利用避免土壤中的钙盐积累是提高植物钙元素吸收利用的重要途径。

盐分胁迫条件下,植物对钙的吸收能力会下降,此外土壤中Na+、K+等阳离子竞争外,不利于植物对钙元素的吸收。

适度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保水持水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植物对钙元素的吸收利用效率。

钙元素对作物的作用

钙元素对作物的作用

钙元素对作物的作用钙的元素符号是Ca。

按目前的分类方式,它是中量元素。

钙是植物构造组分元素。

一、植物对钙的吸收和转运植物以二价钙离子的形式吸收钙。

虽然钙在土壤中含量可能很大,有时比钾大10倍,但钙的吸收量却远远小于钾,因为只有幼嫩根尖能吸收钙。

大多数植物所需的大量钙通过质流运到根外表。

在富含钙的土壤中,根系周围可能积累大量钙,出现比植物生长所需更高浓度的钙时一般不影响植物吸收钙。

钙在植物体内随着蒸腾水流从根部上升到叶片。

二价钙离子被根尖吸收,是依托细胞内外的浓度梯度和电势梯度的物理化学动力,以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钙被吸收入根后,根本上是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

钙向上移动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蒸腾强度的影响。

蒸腾速度大的老叶运输的钙就多。

钙离子可被靠近集流的细胞所吸收,也为细胞壁中非扩散阴离子所吸附。

植物新生的嫩枝顶端虽然蒸腾速度低,但由于能合成生长素〔吲哚乙酸〕,可刺激质子泵增加新的阳离子互换点的形成,促使钙向这里移动,使生长点成为钙的积累中心。

钙很难在韧皮部运输,所以很难向下转移。

因此所有由韧皮部汁液供给的器官,如种子和果实,钙含量都较低。

二、钙的重要生理功能钙的生理功能与细胞壁组分有关。

钙是植物构造组分元素。

主要组功效胶酸钙、钙调素蛋白、肌醇六磷酸钙镁等,在液泡中有大量的有机酸钙,如草酸钙、柠檬酸钙、苹果酸钙等。

大局部钙与果胶酸结合生功效胶酸钙固定在新生组织的细胞壁中,加固植物构造。

钙大局部位于细胞壁中。

细胞壁中有两个区域含钙较多。

一个是相邻两细胞细胞壁之间的胞间区,一个是细胞壁靠近质膜的交壤处。

在这两个区域钙与果胶质形功效胶酸钙,稳定细胞壁的构造。

它对细胞和细胞壁的这些作用使其能够调节碳水化合物的转运。

细胞壁果胶酸钙的多少与真菌侵染组织的敏感性和果实成熟早晚有关,这对果品在储藏期间降低病害感染也有明显的作用。

钙是细胞伸长所必需。

钙离子能降低原生胶体的分散度,调节原生质的胶体状态,使细胞充水度、粘滞性、弹性和渗透性等适合于正常作物生长。

钙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钙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钙对植物生长的作用钙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重要元素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钙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钙是构建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之一。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外部结构,起到维持细胞形态和提供机械支撑的作用。

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然后在细胞壁中形成钙胞壁复合物,使细胞壁变得更加坚固和稳定。

如果植物缺乏钙元素,细胞壁会变得脆弱,导致植物易受外界环境的伤害,如风吹、病菌侵袭等。

钙对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增过程起着重要调节作用。

细胞分裂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植物形态发育的基础。

钙离子参与调节细胞分裂期间的细胞质骨架组装和维持,使细胞能够正常进行分裂。

同时,钙还能够促进细胞扩增,即细胞体积的增加,从而推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钙还参与调节植物内外环境的适应性反应。

钙离子可以作为第二信使参与植物体内的信号传导过程。

在植物受到外界逆境胁迫(如干旱、盐碱、低温等)时,钙离子会迅速进入细胞内,触发一系列的信号传导反应,进而激活一些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抵抗能力。

钙还对植物的营养吸收和运输起着重要作用。

钙离子可以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进行运输。

在植物根系吸收过程中,钙离子通过根毛吸收器进入植物体内。

一旦植物体内钙离子的浓度过高,就会通过特殊的细胞通道从根部转运到其他部位,如茎、叶等。

在植物体内,钙离子还可以与其他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盐类,从而降低植物体内其他离子的毒性。

钙还能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

钙离子是调节植物叶绿体内光合色素和光合酶活性的重要因子之一。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钙离子参与调节光合色素的合成和光合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效率。

同时,钙还能够调节植物的呼吸过程,影响植物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能量释放。

钙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它参与构建细胞壁、调节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增、适应环境胁迫、调节营养吸收和运输、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等多个方面。

钙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分析

钙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分析

钙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分析【摘要】钙在植物营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需要钙来维持细胞壁的结构和稳定性,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钙还参与调节植物的抗逆性,帮助植物应对各种逆境环境。

合理补充植物所需的钙质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同时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钙是植物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其作用不仅仅是构建植物细胞结构,还涉及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

钙在植物营养生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钙, 植物营养, 细胞壁, 生长发育, 抗逆性, 作物产量, 作物质量,钙质1. 引言1.1 钙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分析钙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在植物营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钙的功能多样,不仅参与构建植物细胞壁的形成,还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对钙的需求量较大,缺乏钙将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异常,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合理补充植物所需的钙质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植物对钙的需求植物对钙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钙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关键元素之一。

钙在植物体内扮演着多种重要角色,包括参与细胞壁的形成、调节细胞膜通透性、促进根尖细胞的分化和伸长、调节植物的新陈代谢等。

植物对钙的需求量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所不同,但钙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大部分植物来说,土壤中的钙是它们获得钙的主要来源。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游离态钙离子,并将其运输到各个部位。

在土壤中,钙的有效性和可利用性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土壤pH值、土壤结构、土壤中其他离子的含量等。

合理调节土壤中的钙含量和确保植物根系充分吸收钙是提高植物钙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植物需要足够的钙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缺乏钙会导致植物细胞壁组成不完整、细胞膜通透性失调、新陈代谢受阻等问题,进而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

合理补充植物所需的钙质是确保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

钙元素在作物中的作用

钙元素在作物中的作用

钙元素在作物中的作用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它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钙元素在作物中的作用。

钙元素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体内大约有0.1%的干重是由钙元素组成的,这个数量虽然很小,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钙元素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参与了细胞壁的形成和维持。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保护细胞,还能提供机械支撑。

钙元素的存在能够增强细胞壁的稳定性,使植物更加抵抗外部环境的压力,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钙元素在植物的营养吸收和传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植物根系通过吸收土壤中的钙离子来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

钙元素的吸收是通过植物根系表面的根毛来完成的,根毛对钙元素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能够有效地将土壤中的钙元素吸收并转运到植物的地上部分。

在植物体内,钙元素主要通过韧皮部向上运输,沿着植物体的导管系统传输到各个部位,满足植物各个组织和器官的需求。

钙元素还参与了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

钙元素在植物体内能够调节多种酶的活性,参与能量代谢和物质转化过程。

例如,钙元素能够激活一些酶的活性,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进行,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和能量转化效率。

钙元素还能够参与植物的信号传导过程,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钙元素能够与其他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参与细胞分裂、花芽分化、开花等重要生理过程的调节。

钙元素对植物的果实质量和农产品的品质也有重要影响。

钙元素能够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增加果实的硬度和保持力。

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钙元素能够与果实内的果胶结合,增加果肉的黏性和口感。

此外,钙元素还能够影响农产品的贮藏和加工过程,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钙元素在作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植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参与了植物的营养吸收和传输、生理代谢过程以及果实质量的形成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科学合理地利用钙元素,能够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钙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分析

钙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分析

钙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分析【摘要】钙在植物营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在细胞壁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保证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稳定性。

钙还能够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帮助植物有效抵抗病害。

在植物的营养平衡中,钙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

钙缺乏会对植物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生长受阻,影响产量和品质。

研究钙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集中在探索更多钙在植物中的作用机制,并提出针对性的钙肥使用建议,以帮助植物更好地吸收和利用钙元素,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产量。

【关键词】钙、植物营养、生长发育、细胞壁形成、抗病防治、营养平衡、钙缺乏、重要性、研究方向、钙肥、合理使用建议。

1. 引言1.1 钙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分析钙在植物营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显著影响。

钙是植物体内的重要元素之一,其在细胞壁形成、植物抗病防治、营养平衡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壁是植物体内的一个重要结构,钙可以促进细胞壁的形成和稳定,使植物细胞更加坚固和抗压力。

在植物抗病防治中,钙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钙还参与了植物的营养平衡调节,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钙缺乏会导致植物发育受阻、叶片变黄、生长缓慢等现象,甚至影响植物的病害抵抗能力和产量。

钙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讨钙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钙肥的合理使用方法,以促进植物健康生长。

2. 正文2.1 钙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钙是植物生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具有多种重要作用。

钙是维持细胞壁结构的重要成分,可以增强细胞壁的稳定性和强度,有利于细胞的伸展和分裂,促进植物的生长。

钙在植物体内还参与许多生物代谢过程,如细胞分裂、细胞间信号传导等,对植物生长发育起到调节作用。

钙还参与调节植物体内的pH 值,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性,有助于植物对逆境的适应能力。

钙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分析

钙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分析

钙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分析钙是植物生长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之一,它的作用涉及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叶片的养分供给、细胞壁的形成及植物的抗病能力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钙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钙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其对细胞壁的形成和细胞膜的稳定功能。

钙离子在细胞壁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与多种细胞壁成分结合,使细胞壁材料变得坚硬,从而保证了植物细胞的正常形态和机械强度。

钙还能够促进细胞膜的稳定,调节细胞膜通透性,保护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性,确保植物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

钙还对植物叶片的养分供给有着重要的作用。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器官,它们需要大量的养分来维持生长所需的能量和物质。

而钙元素正是维持叶片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钙的作用下,植物叶片细胞的渗透压得以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保证了细胞对水和养分的正常吸收和运输。

钙的供应对于叶片的正常生长和养分的吸收有着重要的作用。

钙还与植物的抗病能力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高钙处理能够提高植物对病原菌和病毒的抵抗力,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这是因为钙元素能够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统,增强植物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合理的钙供应对于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钙元素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细胞壁的形成、细胞膜的稳定、叶片的养分供给以及植物的抗病能力等方面。

科学合理地补充和管理钙元素的供应对于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植物的品种和生长期特点,结合土壤的肥力及植物对钙元素的需求量,科学施用钙肥并加强土壤管理,以确保植物对钙元素的充分利用,从而实现增产增效、提高植物的质量和抗逆能力。

希望本文能够为钙元素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钙元素对植物的作用和机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钙元素对植物的作用和机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钙元素对植物的作用和机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钙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

它在植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等方面。

过去的研究表明,钙元素对于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调节酶活性以及合成信号分子等多种生理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了解钙元素对植物的作用机理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围绕钙元素对植物的作用和机理展开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文章进行简单的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安排。

接下来,在“钙元素对植物的作用”部分,将详细探讨钙元素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抗逆性以及调控代谢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然后,在“钙元素对植物的作用机理”部分,将介绍钙离子信号传导路径、基因表达调控以及蛋白质修改与活化等钙元素作用的机制。

在“实验验证和应用研究”部分,将列举一些相关的实验验证方法和应用案例,探讨钙元素在植物壮苗剂和土壤改良中的应用。

最后,在“结论和展望”部分,对钙元素作用机理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钙元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研究现有文献,全面了解钙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和代谢调控的作用及其机理。

通过对实验验证和应用研究的探讨,揭示钙元素在农业生产中的潜在价值,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展望。

2. 钙元素对植物的作用2.1 生长发育调节钙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首先,钙元素参与了植物细胞壁形成和结构稳定化过程,使得细胞壁具备韧性和适当的强度,促进了细胞扩张、细胞分裂和组织伸展。

其次,钙还能够促进根系和茎叶组织的分化和发育,增加植株的体积和生物量。

此外,在花粉萌发、授粉、受精以及花瓣开放等生殖过程中,钙元素也扮演着关键角色。

2.2 抗逆性提高钙元素对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有着显著的影响。

研究表明,通过加强细胞膜功能和离子平衡调控等机制,钙元素可以增强植物对干旱、高温、低温、盐碱等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性土壤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种类有:棕壤、褐土、娄土、灰褐土、灌淤土等。

碱性土壤多分布于北方地区,种类有:碱土、黄绵土、黑垆土、棕钙土、栗钙土等。

土壤的主要类型:1.棕壤: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主要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中,如秦岭北坡、吕梁山、中条山、六盘山等高山与洮河流域的密茂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林下。

在褐土分布区之上。

具有深达1.5-2m发育良好的剖面,有枯枝落叶层、腐殖质聚积层,粘化过渡层,疏松的母质层等。

表土层厚约15-20cm,质地多为中壤。

其下则为粘化紧实的心土层,粘粒聚合作用明显,厚约30-40,富含胶体物质和粘粒,有明显的核状或棱块状结构,在结构体表面有明显的铁锰胶膜复被。

再下逐渐过渡至轻度粘化的底土层。

K、Ca、Mg、Mn在表层腐殖质中有明显聚积。

土壤胶体吸收性较强,土壤代换总量约5—25当量/100g土,土壤吸收性复合体大部分为盐基所饱和,盐基饱和度达80%以上。

土壤呈微酸性反应,PH值6.5左右。

发育在酸性基岩母质上的棕壤,PH值可达5.5-6,盐基饱和度也较低,约在60—70%。

棕壤土养分释放迅速,因土壤质地粘重,结构和通透性差,水分不易入渗,在地势较高的山坡地,易受干旱威胁,在地势低洼地带,又易形成内涝。

2.褐土:褐土分布区为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的山地和丘陵地区,在水平分布上处于棕壤以西的半湿润地区,在垂直分布上,位于棕壤带以下,在黄土高原地区主要分布于秦岭北坡、陇山、吕梁山、伏牛山、中条山等地形起伏平缓、高度变化不大的山地丘陵和山前平原以与河谷阶地平原。

褐土多发育在各种碳酸盐母质上,其成土过程,主要是粘化过程和碳酸钙的淋溶淀积过程。

典型的褐土剖面包括暗灰色的腐殖质层(A层)、鲜褐土的粘化层(B层)、碳酸钙积聚的钙积层(BCa)和母质层(C层)。

土体中的粘化现象明显,粘化层紧实而具有核状或块状结构,物理性粘粒含量一般在30—50%。

钙积层碳酸钙含量20—30%。

土壤上层呈中性或微酸性反应,下层呈中性或微碱性。

土壤代换量较高,可达20—40mg当量/100g土,代换性盐基以钙、镁为主,粘粒矿物以水云母和蛭石为主。

具有良好的渗水保水性能,但水分的季节性变化明显,表现为春旱明显。

土壤胶体吸收能力强,盐基饱和度高。

在自然植被下,有机质含量为1—3%,但由于褐土适于耕作,大部分已辟为农地,致使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一般为1%左右),氮磷贮量少。

褐土肥效反应快,但稳肥性差。

由于粘化现象明显,土壤易板结,耕性较差。

3.碱土:分布面积很小,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西大滩一带的洼地。

其主要特征是土壤胶体复合体吸收了大量的交换性钠,土壤呈碱性,PH值大于9,农作物和高等植物均无法生长。

4.娄土:主要分布在潼关以西、宝鸡以东的关中平原地区,在山西的南部,河南的西部也有一定面积的分布。

娄土是褐土经人为长期耕种熟化、施肥覆盖所形成的优良农业土壤。

其剖面构型大体可分上下两部分。

上部分为娄化土层,由耕作层、犁底层和老熟化层所组成,质地中壤,颜色灰棕色,呈粒状结构或团粒结构。

下部为自然褐土剖面,由古耕作层、粘化层、钙积层和母质组成。

粘化层一般呈枝柱状结构,棕褐色,质地粘重。

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左右。

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土层深厚,适种性广。

5.黄绵土:黄绵土是黄土高原最主要的土壤类型,广泛分布于黄河中游六省区的黄土丘陵土壤侵蚀强烈地区,以陕北分布最多,陇东、陇中和晋西北次之。

常和黑垆土交错分布。

黄绵土发育于黄土母质,是以耕种熟化为主的成土过程与以侵蚀为主的地质过程共同作用的产物,成土作用微弱,其性状与母质相似。

同时,由于分布区干旱少雨,有机质的积累和淋溶作用弱,自然剖面不明显,只有耕层和底土层,缺乏明显的犁底层和淀积层。

土壤质地一般为粉砂质轻壤土。

耕层为粒状或不稳定的团粒结构,荒地呈团粒结构,底土层为发育良好的柱状结构,表现为黄土的直立性强。

全剖面呈强石灰弱碱性反应,底土即有石灰沉积,呈假菌丝状或粉霜状。

土质疏松多孔,具有良好的通气透水性,但结构性弱,水稳性差,抗蚀力低,易受侵蚀。

化学成份也与母质相似,化学成分以SiO2和AL2O3 为主,含量超过60%,还含有3—6%的Fe2O3,盐基代换量低。

富含矿质养分,全磷0.1—0.2%,全钾1.8—2.6%,碳酸钙达10%以上,全氮量较低,不与0.1%。

有机质分解较快,一般有机质含量0.5%左右。

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很少发生分解破坏。

通过控制侵蚀和培肥,黄锦土即可培育为上层疏松、下层稍紧实、通气透水、保土保肥、高产稳产的海绵土。

在发育较好的黄绵土上,心土层略有粘化现象。

整个土体土层深厚,质地以粉砂为主,质地均匀,色泽淡黄,近浅灰黄色,结构性弱,水稳性差,易受侵蚀,整个土体表现疏松,是一种通气透水性良好的土壤。

6.盐土: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河套平原、晋中盆地与渭河下游的低洼地、湖泊边缘与河滩地。

盐土指土体含盐量超过1%,作物不能生长,并有盐生植被的土壤。

其主要特征是具有积盐层,盐分组成中,阴离子以硫酸根为主,氯离子次之;阳离子以钠为主,镁次之。

盐土目前主要为荒地。

7.黑垆土:黑垆土是暖温带的古老耕种土壤,广泛分布于陕北、晋西北、陇东、陇中与内蒙古、宁夏南部的黄土高原,分布的地形部位主要为侵蚀较轻的黄土高原塬面,在梁峁顶部或分水鞍部有残存,此外,在丘间盆地、河谷沿岸的川台地也可见到。

成土母质为第四纪黄土,土壤剖面可分为耕作熟化层、腐殖质层、碳酸盐淀积层和黄土母质层。

耕作层又可分为耕作层和犁底层。

耕作层厚20—30cm,呈灰褐色,轻壤质,PH7.5—9,显强石灰反应,团粒--团块状结构,疏松绵软。

犁底层暗灰棕色,质地较粘,一般为中壤土,较紧实。

腐殖质层厚约100—120cm,呈暗灰带褐色,粘粒含量稍高,质地较粘,多为重壤土或粘土,显棱块状结构,在孔壁、裂隙面上有假菌丝状或霜粉状的碳酸盐淀积。

碳酸盐淀积层一般在150cm以下,厚约1m,其下过渡不明显。

本层无粘化特征,有少量瘤状或豆状石灰结核和假菌丝状、霜粉状碳酸盐的淀积。

土壤自表层开始就有强烈的面对碳酸盐反应。

土壤腐殖质含量一般为1—0.5%,全氮量约为0.03—0.1%,全磷量为0.15—0.17%,全钾量1.6—2.0%,代换量9—14mg当量/100g土。

土壤通透性好,具较强的养分释放性能和较大的蓄水保墒保肥能力。

8.灰褐土:灰褐土亦称灰褐色森林土,它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地森林垂直带森林土壤,主要分布在六盘山、吕梁山、大青山、乌拉山、贺兰山等地的海拔1200—2600m,即栗钙土或棕钙土之上,亚高山草甸之下。

在黄河上游的大通河、洮河等主要支流也有分布。

灰褐土成土母质多样,土壤剖面层次分化明显,由残落物层、腐殖质层、粘化层、钙积层和母质层组成。

土壤有机质分布深且含量高,表土一般为6—13%,钙积层出现部位有高有低,钙积层碳酸钙含量一般是10—16%。

土壤酸碱性变化较大,表土微酸一酸性,粘化层中性一碱性,钙积层为碱性。

土壤胶体全部为盐基所饱和,代换性阳离子以钙为主,土壤代换量很高,一般是20—50当量/100g土,甚至更高。

9.灰钙土:灰钙土为荒漠草原地带土壤,分布在甘肃、宁夏境内黄河以南,甘肃华家岭以北的黄土丘陵、缓坡平原、平坦台地、高原盆地边缘、山麓平原、河谷阶地。

如兰州、榆中、定西、靖远、会宁、临夏、永靖、海原、同心等。

发育于黄土母质,成土过程有腐殖质的积累过程和碳酸盐的淋溶过程,但与栗钙土和黑垆土比较有明显的减弱,土壤剖面分化不太明显。

土壤有机质含量通常在0.7—1.5%,分布在50cm 之上,全剖面的碳酸钙含量都较高(平均为9%),在30cm以下积聚较多,可达20%左右,呈眼状与假菌丝状。

剖面底部含大量盐类,主要是CaSO4和MgSO4,剖面上中部(10—20cm)有明显的粘化现象,粘粒含量变于10—20%之间。

在局部地区有盐化和碱化特征。

盐基代换量低,约为14mg当量/100g土。

土壤结构性差,相应透水透气性差;含氮量低,但富含钾素和其它矿质养料,硅、铁铝率在5—10%之间,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土体呈碱性反应,PH值在8.0—9.5之间。

10.棕钙土:棕钙土为干旱草原向荒漠过渡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中西部。

棕钙土的成土母质有洪积-冲积的砂质、砂壤质和砾质,也有黄土状沉积物和各种结晶岩与沉积岩的残积母质。

土壤剖面的表层具有结皮和片状结构,腐殖质比较明显,表层有机质含量在0.6—2.0%之间,颜色呈棕色。

碳酸钙已接近表层,多在15—40cm深度处积聚,一般含量10—12%,多的可达20%。

土壤上部酸碱度中性,下部呈碱性反应(PH8.5左右)。

盐基代换量小于10mg当量/100g土。

腐殖质层的结构性较差,土层较紧实。

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次为蒙脱石,并有铁的氧化物出现。

11.栗钙土:栗钙土为干旱草原地带性的土壤,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高原的东部和青海海东浅山地区。

成土母质主要为沙黄土和砂砾质洪积物,通过腐殖质积累过程和碳酸钙积累过程形成了栗钙土,与黑钙土比较,腐殖质积累过程已渐减弱,而钙化过程相对较强,形成土层较薄,一般120cm。

剖面形态分化比较明显,表层20—30cm为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通常在2—5%,土壤颜色呈栗色,腐殖质层的下部紧实度大,妨碍根的发育。

剖面中下部(一般在30—70cm 之间)有明显的钙积层,碳酸钙含量可达50%以上。

钙积层除了有大量的碳酸钙外,还有碳酸镁的盐层。

再下是碱金属(K、Na)的重碳酸盐,同时也含有碱土金属(Ca、Mg)的重碳酸盐,最下层是碱金属的硫酸盐和氯化物盐层,有时有数量不等的石膏聚积。

栗钙土吸收性复合体的代换性阳离子总量一般为15—30mg当量/100g土。

土壤一般中上层呈中性到弱碱性反应,下层呈碱性反应,土壤结构性差,团粒不稳定。

12.风沙土:风沙土是风成沙母质上发育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以与风蚀沙化严重的长城以北风沙区。

风沙土的剖面发育微弱。

流动风沙土,除干沙层(厚约5—10cm)和温沙层界限明显外,无分化特征,土壤质地分选良好,细沙(0.25—0.05mm)占90%以上,有机质含量低,在0.012—0.233%之间。

半固定风沙土,地面有结皮或稍覆浅沙,结持较紧,剖面有分化,有机质染色层明显,有机质含量0.2—0.8%。

按碳酸盐和易溶盐含量可再分为半固定风沙土、碳酸盐半固定风沙土和盐化风沙土三类。

固定风沙土,粘粒增多,有机质含量可达1.0%左右,土壤保水保肥性进一步改善,肥力提高。

13.灌淤土:灌淤土是长期利用富含泥沙的河水灌溉,在淤积和耕作施肥交替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农业土壤,多分布在河套平原、银川平原与沿黄河的一些地方。

灌淤土由灌溉熟化层和底土或埋藏土层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