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汉阳新区总体的规划共28页
汉阳旧城风貌改造规划

汉阳旧城风貌区总体规划/pc-15509-71-0.html旧城风貌2005-09-09 来源:《楚天都市报》2005.9.8地处鹦鹉洲地区的汉阳旧城风貌区是武汉最古老的城区,也是汉阳建成的起始地,千百年来一直是汉阳府的城邑所在地,周边有古琴台、归元寺、晴川阁等,历史文化景观资源非常丰富,此外,风貌区紧邻城市内环线,交通十分便利,拥有良好的城市区位优势。
汉阳旧城风貌区北起汉阳大道,南至拦江路,东临滨江大道,西沿鹦鹉大道,总用地面积72.45公顷,其主导性质为商业、历史文化步行街和居住。
规划通过充分挖掘该地区老汉阳的历史遗存,延续历史文脉,追寻历史记忆,再现历史风貌,复兴城市文化,打造都市文化旅游品牌,同时通过对本地区的开发建设,改造城市面貌和居住环境,激发城市的经济活力。
规划确立以西大街和显正街为主轴线,规划展现历史风貌的文化步行街和历史街区,西起鹦鹉大道,东至滨江大道,总长度1.3km。
主轴线串连4个主要节点,分别为翠微主入口广场、汉阳树—天主堂中心广场、显正街—共勉街传统古城展示区、朝宗门广场。
其中,主入口以古典牌坊和开场空间为标志,与拟规划的归元文化旅游区入口广场相对应;汉阳树和天主教堂中心广场是主轴线的高潮部分,依托保留的汉阳树和天主教堂,充分展现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显正街-共勉街传统古城展示区则为昔日汉阳古城的核心区域,通过规划恢复主庙、县衙、正街等老汉阳特有的元素体现汉阳悠久的历史人文风貌;朝宗门广场以反映长江码头文化,再现近现代商业文化为主题,设立与入口广场相呼应的古典牌坊,与拟规划的长江汉江江滩共同形成主轴线尾声。
滚动投资30亿重塑历史文化汉阳旧城风貌区年内动工2005-05-23 来源:《长江日报》2005.5.22 杨菁商业步行街效果图汉阳树公园效果图天主堂公园效果图昨日,从武汉新区指挥部获悉,武汉新区重大建设项目之一———汉阳旧城风貌区将在年内动工,预计滚动投资额30亿元。
中海汉阳滨江项目规划方案

中海汉阳滨江项目规划方案项目背景中海汉阳滨江项目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毗邻长江,总用地面积约为180亩。
被视为是华中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性新区,此项目的建设标志着现代化城市的全面崛起。
项目定位该项目依托长江大环境,打造具有超高居住体验的城市生活圈,以“文化+地标”为核心定位,从城市形象、公众空间、便民设施、商业配套、绿化环境等诸多维度创造价值,助推城市可持续发展。
项目方案该项目规划建筑总规模为30万平方米,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开发。
第一阶段:规划用地面积为60亩,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项目规划包括塔楼、花园洋房、商务楼等多种住宅产品。
共设计了两个高层塔楼,建筑尺度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第二阶段:规划用地面积为60亩,总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规划包括花园洋房、别墅等多种住宅产品。
以生态给予居者更接近自然的生活空间。
第三阶段:规划用地面积为60亩,总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米,规划包括商业、写字楼和高级公寓等产品。
商业板块以创建消费新袭地,依托商圈丰富的人口流量和周边的社区资源,为业主提供便捷、高质量的生活和消费场所。
特色1.极佳的景观视角中海汉阳滨江项目非常注重打造视觉效果,周边环境也是配合开发商的规划,植被茂盛,遮阳休闲区坐拥长江夜景,具有绝佳的视觉效果。
2.环境优美的公共空间项目以公共空间为核心,通过连续的绿地节点与联通各区域的道路,打造一个区位中立、具有人文关怀、丰富共享经济、与城市教育紧密联络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3.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项目注重实现城市便民化,包括公园、超市、幼儿园、小学、社区医疗中心等,覆盖面广,为业主提供完善的居住环境与生活体验。
总结中海汉阳滨江项目规划方案充分从部署、公共区域等各方面进行了协调,营造出了一个现代化、多元化体系的居住区,同时兼具便民化和生态化的特性。
其主张以人为本,以社会使命为根本,助推城市空间的可持续性发展。
汉阳市政务中心规划方案

汉阳市政务中心规划方案项目背景汉阳市是一座人口超过500万的大城市,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市政务中心的建设也愈发重要。
为了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必须建设一个先进、高效、便捷的行政办公区。
规划目的本规划旨在将汉阳市现有的政务资源进行整合,集中打造一个集行政办公、接待服务、信息管理、区域统筹等为一体的政务中心,突显汉阳市现代化城市形象。
设计理念本政务中心的设计萃取了汉阳市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精华,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化的形态中。
政务中心所选址于汉阳市中心地带,形成以政务中心为核心,周边商务、旅游、文化等资源互相配套的城市服务中心。
规划内容本政务中心的总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
其中,政务办公区面积为15万平方米,办公区分为三个大模块:政务办公大楼、文件柜楼以及便民服务中心。
政务办公大楼是政务中心的主体建筑,设计充分利用了现代建筑的特点,采用立体百叶幕墙作为外观设计,与汉阳市的历史文化背景相符合。
文件柜楼以专业、安全、环保的原则为主要设计理念建造,旨在为政务人员提供安全、高效的文件归档和管理服务。
便民服务中心则为政务中心提供辅助服务,包括银行、维修等服务。
政务中心还设有商务酒店、娱乐中心、文化传媒等周边设施,以便于为市民和外来人员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绿色环保本政务中心强调绿色环保,政务办公大楼和文件柜楼都将引入现代化的环保技术,积极探索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同时,在政务中心周围建立一定数量的绿化景观和水体,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总结本政务中心建设项目能够有效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现代化、高效率、便捷的行政办公区,同时丰富了汉阳市的文化内涵和城市形象。
本设计方案秉持着绿色环保的理念,充分享有时代特色、自然生态、现代科技的多重价值。
[汉阳]城市综合体规划方案汇报图文并茂95页
![[汉阳]城市综合体规划方案汇报图文并茂95页](https://img.taocdn.com/s3/m/c3e91746647d27284b7351d7.png)
江城 • 城市综合体规划建筑方案
1.3 发展机遇
• 基地东西两侧的地铁站点将为区 域带来客观的人流和商机。
• 交通条件极为便利,位于武汉新区 的门户位置。
• 基地拥有绝佳的湖景优势。 •滨水空间层次丰富。
•资源丰富,南有动物园,北有琴台 文化中心。
江城 • 城市综合体规划建筑方案
江城 • 城市综合体规划建筑方案
根据《江城大道沿线城市设计》,江城大道城市综合体项目位于三大标志性
景观节点之一的汉阳大道商业中心节点,规划将充分发挥轨道站点的辐射作用, 引导高层、超高层建筑聚集,打造汉阳地区的门户景观节点形象。
综合汉阳大道、江城大道两条主要道路的景观分析,规划建议可适度提高本 项目用地的开发强度来满足景观塑造需求。
K3地块转移前的总建筑 量为后的建筑总量为 21.94万平方米,转移 之后的建筑面积9.82万 平方米。
五里墩城中村用地指标转移情况介绍
江城 • 城市综合体规划建筑方案
K4转移17.76万平方米 住宅量到江城大道综合 体核心区B地块。 K4地块转移前的总建筑 量为后的建筑总量为 31.24万平方米,转移 之后的建筑面积13.48 万平方米。并且全部为 公共建筑。 原规划条件中的30%的 建筑密度是基于有17多 万方得住宅,转移后全 部为公建。而规划条件 中还是30%的建筑密度。
五里墩城中村用地指标转移情况介绍
C K2
江城 • 城市综合体规划建筑方案
K2转移2.12万平方米 到江城大道综合体核 心区C地块。K2转移 后的建筑总量为5.22 万平方米,容积率为 3.11。
五里墩城中村用地指标转移情况介绍
A B
D
K 3
江城 • 城市综合体规划建筑方案
武汉汉阳新区总体规划共30页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调整规划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调整规划规划内容介绍(一)概况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汉市汉阳区西南,蔡甸区境内,四周分别为南太子湖、三角湖、后官湖、珠山湖、烂泥湖、西北湖、汤湖、万家湖及长江、东荆河所环绕。
规划范围内总用地面积为90.7平方公里。
距汉阳中心区钟家村约14公里,距汉阳十里铺约8公里,是武汉市西南门户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13年的开发和建设,已基本建成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电子信息、电气机械、造纸印刷包装、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多元产业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工业新区,成为武汉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对外开放的窗口及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先行区,有力的拉动了全市经济的增长。
(二)调整思路1、适当增加开发区建设用地特别是产业用地考虑开发区现状建设用地特别是产业用地不足的现实,对开发区用地进行建设适宜性评价和不影响开发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当调减非建设用地比例,增加建设用地特别是产业用地比例。
2、妥善处理违背规划开发的建设用地对侵占绿化违背规划开发的建设用地,在规划中将根据实际情况甄别处理。
对于根据相关法规已办理清查补办手续的项目用地,在此次规划中将根据项目用地类型进行相应调整。
对于未办理相关手续,对规划用地布局和开发区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项目,此次规划将不作调整。
(三)规划结构本次规划调整综合考虑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都市发展区轴向拓展要求,在空间布局结构上依然遵循原规划“中心主轴线+综合组团”的格局,以开发区主导产业基地和开发区的行政商务中心区为核心,各功能组团沿主要交通轴线向周边展开,组团之间布局绿化带。
(四)主要调整内容本次对用地的调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设用地增量调整,即适当调减生态农田、蔬菜基地等非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二是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调整。
规划调整后,建设用地净增加408.04公顷,主要来源于蔬菜基地和生态农田;其中工业、绿地、教育科研用地分别增加了449.75公顷、48.05公顷、42.51公顷;居住、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用地分别减少了58.17公顷、59.36公顷、15.13公顷。
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虽然“十一五”时期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但仍然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路网结构不完善,区内主干道少,骨架路网未完全贯通,干道间的连通道相对缺乏。水、电、气等市政管网建设滞后,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2﹑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
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不多,产业关联度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弱,科技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技术含量偏低,产业竞争力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均存在规模不大的问题。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宾馆酒店、休闲娱乐、批发零售等传统商贸业缺乏辐射能力。
表1:汉阳区“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
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一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末完成数
绝对额
年均递增%
绝对额
年均递增%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
15
432.11
18
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
16
252.37
20.4
3
全口径财政收入
汉阳铁路新城规划方案-更新版

汉阳铁路新城规划方案背景汉阳铁路新城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是京广铁路和武汉地铁三号线交汇处,也是汉阳的中心商业区之一。
为了更好地促进汉阳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品质,政府部门制定了汉阳铁路新城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总体规划汉阳铁路新城规划面积为约1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商业、住宅、教育、医疗和公共设施等五大区域。
在整个规划中,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商业区商业区是汉阳铁路新城的核心,将建设大型商场、购物中心、酒店和休闲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打造成政务、商业、文化和旅游的集中区域。
住宅区住宅区主要包括高层、中层和别墅等,满足不同阶层居民的需求。
出于生态环保和低碳理念,将优化住宅面积和布局,增加绿化和公共区域,建立社区公园和运动场地,提高住宅区居住体验。
教育区教育区包括中小学和大学,将优化校园布局、增强教育设施,并在校区周边建设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生态、安全、功能齐全的教育区。
医疗区医疗区将有多家医院和门诊部,建设标准化诊疗中心,满足居民日常就医和急诊需求。
公共设施公共设施包括文化设施、社区中心和公共交通等,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和生活便利。
交通为方便居民出行,规划中加强了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新增地铁站和公交线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居民出行体验。
同时,也加强了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建设,提高了居民出行的选择和健康性。
结束语汉阳铁路新城规划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汉阳的发展,打造区域经济中心和城市旅游目的地。
而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以推进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