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详细

合集下载

西咸国际文化教育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西咸国际文化教育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西咸国际文化教育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引言西咸国际文化教育园片区位于中国陕西西咸新区,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教育发展地区。

为了进一步促进该片区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对于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详细描述西咸国际文化教育园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建筑设计、基础设施规划等内容。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2.1 土地类型划分根据西咸国际文化教育园片区的发展需求,将土地划分为以下几类:文化教育用地、办公用地、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地和道路交通用地。

每类土地的具体面积和分布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确定。

2.2 土地利用强度控制为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对土地利用强度进行严格控制。

根据不同土地类型的特点和功能需求,确定相应的容积率、建筑密度以及绿地率要求。

同时,对于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遗址周边的土地,将采取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限制建设活动。

第三章建筑设计规划3.1 建筑高度控制为了确保城市的整体美观和建筑的视觉效果,本规划将对建筑的高度进行限制。

根据片区的用地功能和规划目标,确定不同区域的建筑高度限制。

同时,对于重要文化教育设施和标志性建筑,将根据其功能和重要性进行特殊的高度规划。

3.2 建筑风格要求为了保持西咸国际文化教育园片区的整体风格和文化氛围,本规划将对建筑风格进行要求。

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环境条件,追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同时,鼓励创新,使建筑设计具有现代感和艺术价值。

第四章基础设施规划4.1 交通规划为了保证片区内交通的高效和便捷,本规划将对交通网络进行规划。

确定主干道路和次干道路的走向和布局,合理连接不同功能区域。

同时,将科学规划停车设施,提供足够的停车位供人们使用。

4.2 环境设施规划为了提高片区的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本规划将对环境设施进行规划。

包括供水、供电、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

确保各项设施的供给充足,并且兼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原则。

西安渭河生态景观带总体规划方案

西安渭河生态景观带总体规划方案

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展示编者按:8月10日至11日,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方案评审会在西安举办。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分别汇报了精心为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制定的规划方案。

来自权威部门的13名专家对这4家单位的规划方案进行研究评审。

最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胜出。

其它3家设计单位的方案同样受到专家的肯定。

西咸新区规划控制范围8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渭河、泾河、沣河3条河流流经此地。

其中,渭河连接西安、咸阳两大城市,秦阿房宫等17处周、秦、汉、唐历史遗迹密布周边,在建设西咸新区的进程中,渭河将作为大都市的核心区带。

此次评审会期间,嘉宾们围绕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规划进行深入研讨,以期为渭河寻找一个符合西咸新区“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理念的建设蓝图。

这里,我们将四家单位的设计方案进行集中展示,与读者一起分享他们为西咸新区渭河生态景观带设计的美丽蓝图。

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方案渭水贯都以象天汉“一核、两翼、四心、群星”共同组成了渭河生态景观带一期工程的空间结构。

其中,“一核”指的是即将竣工的横桥,包括集中酒吧、茶座等休闲设施的天汉广场,绿化景观横桥南渡,以及带有秦汉古风的园林建筑群;横桥东西“两翼”以休闲、旅游、居住和高科技产业为主,景观设计突出生态育护;“四心”即为动感咸阳、泾渭横桥、接天莲叶、渭水金滩,规划城市运动公园、荷塘湿地与滩涂沙地等景点,日后必将成为市民游客度假休闲的首选;“群星”喻义16公里长的渭河生态景观带沿岸各具特色的景观点灿若繁星,大色块、大乔木等绿色植被点缀其间,与宽阔的渭河胜景相呼应,如同渭河生态景观带上镶嵌的璀璨星辰,为整个生态景观带增添了几抹亮色。

本规划借鉴“渭水贯都、以象天汉”作为设计的基本理念,以渭河作为今日西咸城市跨河发展的主脉,以自然生态作为渭河滨河地带景观建设的基调,嵌缀城市功能空间组团,构成今日西咸城市跨河发展的思路。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目录第一章新区概况 (1)一、地理位置及区位关系 (1)二、行政区划 (1)三、自然地理 (1)四、社会经济 (2)第二章规划背景 (4)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 (4)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启动建设 (4)三、西咸一体化深入推进 (5)四、相关规划为新区规划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5)第三章规划总则 (12)一、规划目的 (12)二、指导思想 (12)三、规划原则 (12)四、规划依据 (12)五、规划范围和期限 (13)六、规划理念 (14)第四章定位与目标 (15)一、优势研判 (15)二、新区定位 (17)三、发展目标 (18)四、发展战略 (21)第五章发展规模 (22)一、人口规模 (22)二、用地规模 (23)第六章总体布局规划 (25)一、规划构思 (25)二、新区空间区划与管制 (26)三、空间格局 (28)四、空间结构 (29)五、总体布局 (30)六、“四线”管制 (32)第七章用地规划 (36)一、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36)二、居住用地规划 (36)三、工业用地规划 (37)四、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37)第八章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彰显 (40)一、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40)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40)三、遗址分布及保护要求 (41)四、历史文化传承与发扬 (45)第九章城乡统筹规划 (49)一、城乡统筹现状 (49)二、城乡统筹目标 (49)三、城乡统筹思路 (49)四、城乡统筹的空间布局 (50)五、分区实施对策 (53)第十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56)一、产业发展现状 (56)二、产业发展动力 (58)三、产业发展思路与定位 (60)四、产业体系规划 (63)第十一章生态体系及绿地系统规划 (69)一、生态体系规划 (69)二、城市水脉营造 (71)三、绿地系统布局 (71)第十二章城市设计和景观风貌规划 (77)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77)二、规划目标和理念 (77)三、总体景观风貌控制 (78)四、城市景观结构体系 (79)五、渭河生态景观带景观风貌规划 (82)六、泾河和沣河生态景观带景观风貌规划 (86)第十三章综合交通规划 (88)一、综合交通规划目标与战略 (88)二、对外交通规划 (88)三、城市路网规划 (90)四、公共交通规划 (93)五、交通服务设施布局规划 (95)第十四章市政专项规划 (96)一、给水工程规划 (96)二、排水工程规划 (97)三、电力工程规划 (99)四、电信工程规划 (100)六、供热工程规划 (104)七、环卫工程规划 (107)八、综合防灾规划 (108)九、管线综合敷设 (109)第十五章环境保护规划 (110)一、规划目标 (110)二、环境功能区划分及执行标准 (110)第十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112)一、规划原则 (112)二、建设发展目标 (112)三、年限、人口与用地规模 (112)四、近期建设用地布局 (112)五、近期建设规划重点内容及建设时序 (113)六、近期重点建设项目 (114)第十七章保障措施 (119)一、创新体制机制 (119)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19)三、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120)四、建设用地实行直通车制度 (120)五、优先布局重大产业项目 (120)第一章新区概况一、地理位置及区位关系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接合部,东临高陵县和未央区,北接三原、泾阳县,西邻户县和兴平市,总面积882平方公里。

西咸新区概况

西咸新区概况
2011年,陕西省省长赵正永在陕西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西咸新区作为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一部分,要发挥独特的优势,以体现西安作为内陆型城市对外开放战略高地的意义。
生态蓝图:以水为脉,贯通城市绿色廊道,打造都市绿心。以河流为依托建设湿地公园、水景公园,将水系引入建设用地,形成水脉渗透、绿水相融的城市灵动空间。形成具有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绿化体系。2015年规划区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m2,2020年达到12.35m2。
交通蓝图:航空港,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建设成为西部门户机场和全国性枢纽机场,成为贯通欧亚、连通世界“空中丝绸之路”的新起点。铁路,规划建设西安-成都客运专线,关中北环线等3条城际铁路,新建三个铁路客运站,改建五个铁路货运站。公路,通过以六条高速、两条国道、两条省道为交通主动脉的新区“622”(6条高速、2条国道、2条省道)构建新区的对外公路网络。规划设置18个高速公路城市出入口。新区内部道路由快速路和主干共同形成“五横五纵”骨架路网。规划5条城市快速路及21条城市主干路。延伸西安地铁1号线和5号线到新区,新区内新建5条地铁线。
西咸新区最早的发轫是由来已久的西咸一体化。
聚合两个城市的力量打组合拳,通过资源的有效分配组合放大发展优势,从而迅速提升综合实力。这种一体化发展范例在上世纪的发达国家已不鲜见,比如纽约和新泽西、东京和横滨、大阪和神户。
近年我国多个地区也看到了双城或多城一体化发展的巨大潜力,纷纷开启了横向联合、合作开发的思路,比如深莞一体化、郑汴一体化、津滨一体化。正如省政府政研室副主任张仁华所说:“城市越聚集效应越大,优势越明显。聚集之后市场规模扩大,从而分工更细、效率更高,同时城市的生活成本更低。”
在《西咸新区总体规划》中,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30.84%,河流、保护区、生态区、基本农田等其他用地面积约610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69.16%。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160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人均115.2平方米。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公路,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公路,总规划面积为882平方公里,涉及西安、咸阳两市根据《规划》,西咸新区将形成“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空间结构。

西咸新区

西咸新区

西咸新区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陕西省政府决定设立西咸新区,确定范围为西安和咸阳两市接合部,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东至泾渭交汇口,东西横贯50公里、南北扩展5~10公里的整体板块。

基本简介西咸新区规划面积882平方千米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新区区域定位为门户新区即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发展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国际性空港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西部地区国际经济交流的平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的增长极和助推器。

功能定位为科技新区即根据国家赋予西安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试验基地的要求,利用陕西科研资源的优势,建设成为西部乃至中国一流的技术研发基地和科技成果孵化中心,西北内陆地区以外向型高端知识创新职能为特征的产业新区。

行政区划沣渭新区沣渭新区位于渭河以南,老西宝公路以北,东接西安市西三环,西接规划中的西咸绕城新线位,规划总面积195平方公里。

该区域是西咸两市中心城区距离最近的接合部,也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向西拓展的重点区块,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重点打造城市特色功能区和生物产业聚集区两大功能区,建设西咸都市圈人居环境最为适宜优美的新型都市商务中心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及环保产业基地。

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

●城市特色功能区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集聚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智能电器、微电子制造等高技术产业和总部经济、物流配送、住宅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沣河“大水大绿”生态景观,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

●生物和环保产业聚集区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环保节能和精细化工产业,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和环保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

泾渭新区泾渭新区位于渭河以北,西咸北环线以南,西到老咸宋公路,东至西咸分界线,规划总面积305平方公里。

沣东新城丰产路扩建规划

沣东新城丰产路扩建规划

沣东新城丰产路扩建规划沣东新城丰产路(通远路—玉祥路)位于沣东新城中部,是连接沣东新城南北方向的重要通道,是目前通远路、玉祥路向南延伸段。

本次规划新建道路为丰产路拓宽工程(丰产路—玉祥路段),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50 km/h,为双向六车道。

项目总投资约4.8亿元。

本次扩建工程由沣东新城交通运输局牵头组织实施,相关设计单位参与现场踏勘。

丰产路(通远路—玉祥路)拓宽改造工程是沣东新城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也是西咸新区唯一一条新建城市主干路,总投资约4.8亿元。

丰产路(通远段)位于沣东新城东北部地区,为城市主干道和城市次干渠,周边区域已形成片区的路网结构及道路规模,并随着片区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设计方案已不能满足区域发展需求。

•一、规划概况丰产路位于西安市沣东新城中部,东起三官庙大街,西至东风路,道路全长约2.1 km。

其中:快速路段长约370 m;支路段长约700 m;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50 km/h;城市次干渠(马颊河—玉祥路)长约420 m,规划宽度约60 m;道路红线宽度30 m;桥梁4座宽24.5 m,为双向6车道;交通主路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50 km/h,道路标高为道路基准高程-2.8 m。

在保证正常通行的前提下,根据沿线区域用地规模及路网结构等因素可进一步优化调整。

总体上交通流线清晰合理。

道路红线宽度分别为50 m、60 m。

主交通方式为:机动车道(不含人行)4×6+2×3 m (3段);非机动车2×2 (含)=2×50米(机动车道4×3 m+非机动车道+人行步道);人行道:设置在机动车道下端;辅道两侧各设置1.5 m (人行道)作为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使用。

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功能定位为城市主干道和城市次干渠的主干道路,主要承担该区域交通疏解功能和景观功能。

本方案道路全长约1070 m,路幅宽度50 m不含道路用地面积67.85亩,设计时速50 km/h。

西咸新区最新规划

西咸新区最新规划

1、西咸新区简介2014年2月19日,经国务院原则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陕西西咸新区总体方案》西咸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建成区之间,区域范围涉及西安、咸阳两市所辖7县(区)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规划控制面积882平方公里。

西咸新区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教育科技人才汇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实力。

2、西咸新区规划1、建设背景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复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2010年1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咸新区建设。

2011年5月31日,陕西省政府设立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2011年6月13日,省政府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西咸新区总体规划》。

2012年2月21日,国务院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将西咸新区列入全国五个西部地区重点城市新区,明确提出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和现代田园城市。

(西咸新区建设背景图)2、区位范围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总面积882平方公里。

新区行政区划涉及西安、咸阳两市的7个县(区),23个乡镇(街办),现有人口近90万,城镇化水平23%。

3、规划理念核心理念—建设现代田园城市以大遗址保护带、河流生态廊道及都市农业生态田园形成开敞疏朗的“大开”格局及城市绿色基底;在“大开”的绿色格局中,构建核心板块、田园城区、优美小镇的市镇体系,形成“紧凑的城镇,开敞的田园”,实现人口增长与土地集约的“合二为一”。

规划理念—理念1: 核心板块支撑在大面积田园绿地和生态廊道间,以各新城中心功能区为核心,高强度集约开发的城市综合功能建设区。

西咸新区规划发展

西咸新区规划发展

战略定位、产业布局
战略定位: 根据《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确定将泾河新城建设为西安北部中心(由中央商务区、 行政中心、生产流通服务中心构成),西北消费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城乡统筹 田园示范园区。 产业布局: ϗ 泾河新城以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北部中心为功能定位,以生产流通综合性服务和能源总部中央商务为 核心;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地理信息等产业。 ϗ 在泾河新城北部,包茂高速复线西侧规划为“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包茂高速复线东侧、大地原点周 边规划为“原点产业园”; ϗ 在秦汉大道以东,县东路以西,高泾大道以南,高泾南路以北区域范围内规划为“现代都市农业示范 区”; ϗ 在泾河新城的东北部,包茂高速两侧范围内规划为“现代物流产业园”; ϗ 在泾河新城西北部,规划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 ϗ 在原点西路以东,包茂高速复线以西,规划路以南,高泾南路以北范围及周边区域规划为“金融商贸中 心”; ϗ 在泾河南岸,自西向东依次规划有“旅游服务区”、“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家居产业园”等。
秦汉新城规划
秦汉新城概况
秦汉新城是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重新规划成立的西 咸新区管委会五个组团之一,总面积291平方公里,包括渭城区的正阳、窑店全镇以及渭城、周陵镇的部 分区域,秦都区的双照镇,兴平市南位镇,泾阳县高庄镇的部分区域。规划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遗址 保护区面积104平方公里。 新区位于西咸新区五个组团核心区域,地理区位优越,南跨渭河与西安相望,随着西安主城区的北 拓以及咸阳城区东扩,两座古都将在这里对接融合,西安、咸阳两市的科教、信息、产业等资源将在这 里聚合裂变。生态优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及其最大支流泾河绕城而过,内有滩头湿地多处,生态环境 良好,建设滨河城市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北临西北最大航空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南临亚洲最大内 陆客运站西安城北客运站,西铜铁路、福银高速、机场高速、312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四通八达。文化资 源丰富,周秦汉唐遗迹遍布,大秦帝国都城遗址和被誉为“中国金字塔”的西汉帝陵廊道绵延雄陈于新 区中部,其中最以汉帝刘邦长陵、刘彻茂陵、刘启阳陵久负盛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省政府决定设立西咸新区,确定范围为西安和咸阳两市接合部,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东至泾渭交汇口,东西横贯50公里、南北扩展5—10公里的整体板块。

一、建设西咸新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建设西咸新区是适应重点区域重点突破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湖北武汉新区、河南郑汴新区以及重庆两江新区等城市扩展板块快速崛起,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当前,关中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陕北、陕南丰富的后续加工产品也迫切需要延伸链条、提升转化的生产和科技支撑基地。

西咸两市结合部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大,通过高起点规划建设西咸新区,有条件发展成为一个现代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新兴产业聚集的城市板块,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增长极和加快城市化新的支撑点。

第二,建设西咸新区是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大举措。

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是经济区规划的主旨。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是整个经济区的核心,关系经济区的建设全局与功能提升。

当前应抓住有利时机,突破体制障碍,尽快设立西咸新区,并予以实质性推动,这样做既是实施《规划》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又能为经济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实现扩内需保增长构建重要的平台和载体。

第三,建设西咸新区是推进西咸一体化的有力抓手。

西咸一体化涉及交通、信息、市场、产业、人才、技术、金融、科技、文化、旅游等各个领域,覆盖西安和咸阳两市所有县区,范围大、领域广,在全面推进一体化战略的同时,必须选择重点区块,示范推进,核心突破。

通过设立西咸新区,将渭河两岸、西咸结合部的几个园区连接为一个整体板块,统筹规划,联动建设,既可以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空间支持,又可以有效整合这一区域资源,促进产业同步、资源同享,推动西咸一体化向更深层次迈进。

第四,建设西咸新区是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支撑。

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到2020年都市区人口将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内。

高起点打造西咸新区,使其成为大西安的都市核心区,渭河成为大西安的中心水带,可以加快两市同城化发展,促进城市重心北移,构建西咸两市新的产业集聚区和人口集中区,进而形成南融北跨、东拓西接、山水城塬一体、渭河横贯城中的西安大都市发展新格局。

第五,建设西咸新区条件具备、时机成熟。

西咸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两市按照“八同”(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发展思路,咸阳主动融入西安,西安充分接纳咸阳,西咸接合部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产业融合步伐加快,合作开发建设机制初具规模,西咸一体化已由“打基础”转入“求突破”的新阶段,迫切需要在区域发展上谋划新亮点,取得新成效。

目前,该区已形成一定的发展基础,泾渭工业园、空港产业园、沣渭新区等几个共建板块发展势头较好;区域内发展空间较为广阔,拥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干道,环境容量较大,宜于打造二、西咸新区规划范围(一)关于新区区位的选择。

1.以构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主旨。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规划总面积为9036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965万人,到2020年总人口1280万人。

其主城区范围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总面积128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850平方公里。

西咸新区将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支撑区,把西咸两市联接为有机的整体。

目前,西安主城区东边和南边发展速度较快、聚集程度较高,而西边、北边区位重要、发展条件较好,但开发程度相对较低,人口密度相对较小,迫切需要通过设立开发区或新区来加快这一区域建设,实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东西南北均衡发展。

2.以渭河为中轴线。

从构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大视野来看,渭河将是未来西安的城中河和中心绿带。

这一区域建设空间和发展潜力较大,但由于长期以来没有纳入两市开发建设的重点,目前发展相对滞后。

通过设立新区,高起点规划建设,可以改变当前低水平、低层次的开发现状,将这一区域打造成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中心高地和亮点区。

3.以西咸结合部为主体。

西咸新区区位选择主要以西咸结合地带为主,重点包括沣渭新区、泾渭新区和渭河生态景观带三个区块。

考虑到西安的泾渭工业园已交给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开发,不再纳入西咸新区范围。

(二)关于新区范围的确定。

西咸新区规划范围为: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设,开发区模式运作,力争经过5—10年的开发建设,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西安大都市圈之中渭河百里生态景观长廊横贯东西、秦汉历史文化景区一脉相连、现代制造和生物产业集群化发展、人居环境适宜优美的城市特色功能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开发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按照打造国内一流新区的目标,高起点一次性规划控制。

以园区产业发展、渭河生态景观建设、历史遗址保护为重点,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带动新区整体发展。

——坚持科学定位、科学布局、科学推进。

着眼新区的长远发展,科学确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

创新体制机制,建立适应现代园区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新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生态化、城市化、产业化发展。

按照生态城市新区的模式,加强生态建设,抓好环境整治;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增强人口集聚能力;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聚集区。

——坚持开放合作,协调发展,互利共赢。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内外区域分工与合作,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参与新区的开发建设,拓宽合作领域,寻求合作机遇,在合作中谋求发展(三)发展目标。

2009年为起步阶段。

确定区域范围,建立组织机构,着手开展“详规”工作,委托或公开招标选择设计单位,拿出初步规划方案2010—2015年为启动实施阶段。

重点推进核心功能区建设,构建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增强对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体系,“两区一带”基本建成,实现生产总值比2009年翻两番,达到600亿元左右。

2016—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

开发建设重心由核心功能区逐步向其他区域延伸,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产业优势突出、环境优美宜人的西咸都市圈最佳人居区和重要经济增长极,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的生物产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集中区,实现生产总值比2015年再翻一番,达到1500亿元左右。

四、西咸新区功能划分和产业发展依据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总体规划,结合区内现有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着力构建科学合理、效应积聚、城镇与功能区相配套、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空间布局,形成南有沣渭新区、北有泾渭新区、渭河百里生态景观长廊相连接的“两区一带”开发建设格局。

(一)沣渭新区。

位于渭河以南,老西宝公路(G310)以北,东接西安市西三环,西接规划中的西咸绕城新线位,规划总面积195平方公里,其中,西安用地面积125平方公里,咸阳用地面积70平方公里。

该区域是西咸两市中心城区距离最近的结合部,也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向西拓展的重点区块,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重点打造城市特色功能区和生物产业聚集区两大功能区,建设西咸都市圈人居环境最为适宜优美的新型都市商务中心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及环保产业基地。

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城市特色功能区。

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集聚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智能电器、微电子制造等高技术产业和总部经济、物流配送、住宅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沣河“大水大绿”生态景观,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

——生物和环保产业聚集区。

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环保节能和精细化工产业,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和环保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

(二)泾渭新区。

位于渭河以北,西咸北环线以南,西到老咸宋公路,东至西咸分界线,规划总面积305平方公里,全部为咸阳用地。

该区中间地带为五陵塬保护区,四周有较大的开发建设空间。

重点按照空港产业园、历史文化聚集区、现代产业聚集区三大功能区进行打造,建成西部最大的临空产业园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秦汉历史文化集聚区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

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70亿元。

——咸阳空港产业园。

该区是西北最大的航空货运集散地,是我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物流园区之一。

以临空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航空物流、大型飞机改装及维修、航空服务和运输等产业,到2020年生产总值将达到100亿元,人口达到20万人,建成西部最大的临空产业园区和国际知名的航空产业城。

——五陵塬历史文化聚集区。

坚持保护优先,着力打造精品景点景区,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生态田园观光等产业,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秦汉历史文化集聚区和生态宜居新区。

力争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70亿元。

——现代产业集聚区。

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积极发展机械加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现代制造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加工等生态产业,适度发展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等新兴产业。

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

(三)渭河生态景观带。

以渭河为轴线,西起涝渭交汇口,东至泾渭交汇口,南北两岸延伸800—1000米,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扣除与泾渭、沣渭新区交叉部分约为60平方公里。

该区是西咸都市圈重要的生态景观带。

要以河堤建设、河道治理、生态绿化、景观打造为重点,积极开发渭河沿岸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构建横贯东西的百里滨河生态长廊。

五、西咸新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强化基础、提升功能的要求,加快道路、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供热、供气、通信、绿化等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为打造国内一流的城市新区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加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西咸新区外围大通道和干线运输公路,规划建设西咸环线,新建西咸北环线高等级公路。

进一步加强两市路网对接,加快咸阳沣滨东路与西安尚稷路,咸阳镐京一路、镐京中路和镐京二路东向延伸工程等一批重点道路的对接。

加快西安地铁一号线向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地铁二号向泾渭工业园延伸。

(二)提升新区配套设施水平。

加快完善黑河金盆水库及石头河水库配套与引石过渭工程,建设区域性供水水厂,实现新区供水连网对接。

进一步完善供电网络,提升区内供电配套服务能力。

积极采用光纤接入技术,加快新区数字化建设,同步完善供气、供热等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