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结构详解
斗拱结构详解

C
斗 拱
。
作用
榫卯结合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
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不承重。“墙倒 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
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
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 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 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 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木材逐渐短缺,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 柱上,致使斗拱结构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C
斗 拱
作用
免受雨水侵蚀破坏。
C
斗 拱
作用
斗拱结构 构造精巧,造 形美观,如盆 景,似花兰, 又是很好的装 饰性构件。
C
斗 拱
性。
作用
多层斗拱就
就像一个减震器, 可增强建筑物的
抗震性能。经过
造型加工和描金 油饰美化后的斗 拱,极富有装饰
C
斗 拱
中介。
作用
榫卯(sǔn mǎo)结合是抗震的关键。这种结构和现代梁柱框架
C
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
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 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
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
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 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 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 门楣石刻《说法图》上还可看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斗拱(四)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斗拱(四)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斗拱(四)六铺作构件汇总我们先从受力着手,结合前两天的铺垫,试着拆分一下斗拱。
受力构件:斗拱是以木材为主,木材是典型的各向异性的材料,顺纹理方向材料完整的情况下抗拉强度很高。
结合受力分析,斗拱类似梁的受力模型,上部受拉,下部受压。
从拱的最终加工形态可以看出,凡事上部完整的都是受力构件。
因此我们可以筛选出的受力构件就是:华拱,昂,耍头。
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用来出挑的构件。
而在开间方向则根据不同的需要各有不同,在记心造这类需要承托横拱的部分是存在上部完整的横拱的。
辅助构件:我们之前提到,除了承托出檐的荷载之外,斗拱还起着缩短水平杆件跨度的作用,横拱就是起到这个作用。
而横拱的名称由两个条件决定,一个是尺寸大小,一个是所处的位置。
首先说尺寸的大小,横拱有两道固定的尺寸,小一点的叫瓜子拱,大一点的叫慢拱。
其实也很好理解,瓜子当然是很小的,慢拱就有种慢慢长长的意味在里面。
其次就是横拱的位置,其中正当间的一道横拱,也即当横拱与开间方向的轴线一致时我们称之为:正心横拱,结合在一起,当慢拱在正中间的时候可以叫正心慢拱,实际上瓜子拱也可以叫正心瓜拱(清代的叫法)但是宋代有特殊的称谓:我们称正心的瓜子拱为泥道拱。
结合在一起实际只需要记忆泥道拱这一个特殊名词就可以了。
——————————————————斗:斗在斗拱中的出现量特别大,其用处也非常简单,就是缓冲用的垫块,如果我们放到一个比较中观的尺度来看,整个斗拱相对于屋檐的荷载而言也就是一个缓冲用的垫块。
斗的叫法也很好记,掌握规律即可。
除了最下方的栌斗之外,斗根据其是否用于出挑分为:交互斗,齐心斗和散斗。
交互斗是指出挑构件下的斗可以一字开口也可十字。
除此之外,横拱分别在中间和两头可以放置斗,在正中间与拱心相齐一字开口的就是齐心斗了,而在拱的两头,散落在两侧的就是散斗。
齐心斗和交互斗:这两种斗都有一字开口,感觉不好记忆,我们可以控制变量只把齐心斗位置记住——和横拱中心相齐,而横拱两侧的叫散斗,其余的倒退就是交互斗了。
斗拱结构详解PPT课件

一块像挽起的弓
方形木块叫斗
弓形短木叫拱
斗 + 拱 .= 斗拱
9
斗拱的组合 一点也不复杂
斗上置拱, 拱上置斗, 斗上又置拱…… 重复交叠, 千篇一律, 却千变万化。
简单的斗拱 一旦开始结合 可以如此复杂
.
10
C斗 拱
概述
只有非常重要或带仪典性的建筑 物,才有斗拱的安置。斗拱使人产生 一种神秘和莫测其高的感觉。在美学 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典雅、高贵的 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 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 筑的精神和气质。
.
11
.
12
.
13
C斗 拱
概述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的漏斗形大红色展馆,不论 从色彩、形状、结构都能够完美的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馆从古代建筑的斗拱中获得灵感和精神内涵,层层叠 叠,紧紧相扣,给人一种稳定感,仿佛可以承载万钧之重! 是一种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除了构 思的巧妙和制式的缜密外,它的装饰美和形式美可称为是 中国古建筑的精髓。在我国的很多著名的古典建筑中,相 当大一部分都有斗拱结构。
.
38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明、清建筑
斗拱变小,只有柱高几分之一;数 量多,柱间多达4—8朵。
屋顶出檐较短,大约一米。
色彩繁复华丽,风格富丽堂皇。
.
39
明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
40
斗拱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
井干状的柱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
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
处的加强节点。
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
中国古建筑斗拱是什么样的?斗、拱、翘、昂、升5种基本拱件详解

中国古建筑斗拱是什么样的?斗、拱、翘、昂、升5种基本拱件详解斗拱是中国古建筑的独有构件,是连接屋顶与墙面之间的构件,更具体地说斗拱位于立柱与横梁之间。
斗拱是由“斗、拱、翘、昂、升”5种基本拱件和相关附件构成,斗拱的产生可追溯到周代末年,直到秦代还是只有零星记载,到了汉代才广泛应用。
明朝以前斗拱主要作为结构构件,是很重要的承重构件,同时起到一定装饰的作用。
明代后,斗拱的承重作用开始向装饰性作用转变,直到清代,斗拱基本只剩装饰作用了。
斗拱斗拱的种类因朝代、部位等种类形制非常非常多,下面先讲讲基本的“斗、拱、翘、昂、升”5种基本拱件,然后再看看组合在一起后是什么样的。
(1)斗,“斗”件的名称来自于古代量米容器—斗,斗是组成斗拱最基础构件,它的中部刻凿有十字形槽口,以便承托第二层拱件。
量米容器及拱件“斗”(2)拱,“拱”是嵌入座斗上的第二层承托拱件,他的摆放平行于建筑长边,形如弓形,中间开凿槽口。
拱件“拱”(3)翘,“翘”,宋朝称为“华拱”,清朝称为“翘”,吴称为“丁字拱或十字拱”,他是与“拱”垂直的构件,形式基本与拱相同,只不过“拱”是平行于建筑长边,“翘”则是垂直于长边。
清“翘”(4)昂,“昂”是唐宋时期演化而来的一个构建,当时利用杠杆作用,起到对屋顶支撑作用的斜置构件,后因它的安全度受到挑战,到明清则是不起力学作用的装饰构件了。
拱件“昂”(5)升,“升”是比座斗小的斗形,因古代量米容器中,大的叫斗,小的叫升,故而称为升。
宋《营造法式》中称为“枓dǒu”,升是承接上层拱的基座。
拱件“升”斗拱还有其他的附件,这些构件主要是填补拱件之间的空隙,如耍头、撑头木、盖斗板等,这些不影响我们对斗拱有个大体的认识,那么“斗、拱、翘、昂、升”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效果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斗拱斗拱,中国古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构件,斗拱因为对于中国古建筑如此之重要,所以北宋李诫编撰《营造法式》,介绍大木作,第一个介绍的即是斗拱。
斗拱的组成构件及斗拱的类型

斗拱的组成构件及斗拱的类型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拱形结构,它由多个构件组成。
本文将介绍斗拱的组成构件以及斗拱的类型。
斗拱的组成构件主要包括:拱脚、拱肩、拱心和拱顶。
拱脚是斗拱的支撑部分,通常是两根竖直的石柱或墩石。
拱肩是连接拱脚和拱心的部分,它位于拱脚的上方,起到承载和传递荷载的作用。
拱心是斗拱的主体部分,是拱形结构的曲线形成的空间,也是承受外部荷载的主要部分。
拱顶是斗拱的上部,位于拱心的顶部,用于加固和稳定斗拱的整体结构。
根据斗拱的形状和结构特点,可以将斗拱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斗拱类型有:圆形斗拱、半圆形斗拱、扁拱、高拱、平拱和方拱等。
圆形斗拱是最常见的一种斗拱类型,它的轮廓形状呈圆形。
圆形斗拱具有稳定性好、结构简单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古代建筑中。
半圆形斗拱是圆形斗拱的一种变体,它的轮廓形状呈半圆形,也是一种常见的斗拱类型。
半圆形斗拱在古代建筑中常用于大型的门洞和穹顶结构。
扁拱是一种形状较扁平的斗拱,它的轮廓形状呈椭圆形或近似椭圆形。
扁拱适用于宽度较大的建筑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荷载,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高拱是一种形状较高的斗拱,它的轮廓形状呈椭圆形或近似椭圆形。
高拱常用于古代建筑中的塔楼、亭阁等结构,能够增加建筑的垂直视觉效果。
平拱是一种形状较扁平且开口较宽的斗拱,它的轮廓形状呈平行四边形或近似平行四边形。
平拱在古代建筑中常用于大型的门洞和桥梁结构,能够有效地分散荷载,增强结构的稳定性。
方拱是一种形状呈正方形或近似正方形的斗拱,它的轮廓形状呈直角。
方拱在古代建筑中常用于柱廊、庭院等结构,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斗拱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构件,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技艺。
通过对斗拱的组成构件和类型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斗拱结构。
斗拱的精美形态和巧妙设计,为中国古代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斗拱结构详解》

《斗拱结构详解》斗拱结构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它以斗拱为主要承重构件,具有较好的承重性能和空间美观性。
本文将从斗拱结构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斗拱结构是指由多个斗拱组合而成的结构形式。
斗拱是指由拱圈和拱柱两部分组成的承重构件,拱圈承担压力力的传递,而拱柱则起到支撑和排列的作用。
通过将拱圈与拱柱相互组合,可以形成具有较好承重性能的结构体系。
斗拱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承重性能好:斗拱结构的拱圈承负压力力,分散到拱柱上,并通过拱柱传递到地基上,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体系。
由于斗拱的特殊形状,使得力的传递路径更加合理,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2.空间美观:斗拱结构能够形成独特的空间形态,给人以美感和舒适感。
斗拱的形状多样化,可以根据建筑的需要进行设计,创建出各种曲线和几何形状的空间,增强了建筑的审美价值。
3.施工便利:斗拱结构由拱圈和拱柱组成,构件较少,且构件形状简单,易于制作和安装。
施工过程中只需组合拱圈和拱柱,不需要大量的模板和支撑,施工速度较快,成本较低。
4.抗震性能好:斗拱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由于拱圈和拱柱的相互作用,使得结构具有一定的柔性,能够在地震等外力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位移,减小震动对结构的破坏。
斗拱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中,特别是一些大跨度的建筑。
例如大型展馆、体育馆、剧院等。
这些建筑通常需要较大的开放空间,斗拱结构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并且能够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效果,使建筑更加美观。
此外,斗拱结构也常见于一些历史建筑中。
因为斗拱结构具有较好的承重性能和抗震性能,能够在没有现代屋架和钢筋混凝土的情况下支撑建筑的重量,所以在一些历史时期,人们常常采用斗拱结构构建大型建筑,如古代的宫殿、寺庙等。
综上所述,斗拱结构是一种具有较好承重性能和空间美观性的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它有着独特的形态和特点,能够在建筑中创造出各种独特的空间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斗拱结构在设计和施工上也在不断提高,为现代建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斗拱结构详解(共61张PPT)

C斗 拱
概述
2021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的漏斗形大红色展馆,不管从 色彩、形状、结构都能够完美的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馆从古代建筑的斗拱中获得灵感和精神内涵,层层叠叠, 紧紧相扣,给人一种稳定感,仿佛可以承载万钧之重!是一种 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除了构思的巧妙和 制式的缜密外,它的装饰美和形式美可称为是中国古建筑的精 髓。在我国的很多著名的古典建筑中,相当大一局部都有斗拱 结构。
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即在额枋上立 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门楣石刻?说法图?上还可看 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 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 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侧两面的梁交 织成一个分为假设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
C斗 拱
概述
斗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用于柱顶、 额枋〔fāng〕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 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
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 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
一块像盛米的斗
起源与发展
唐、宋、元建筑
斗拱体积硕大,接近柱高一半;数量少, 柱间一般1、2朵。
屋顶出檐深远,达三四米。
色彩简洁明快,风格庄重朴实。
唐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斗拱
翼角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斗拱
唐宋、明清斗拱结构图示及专有名词释义

唐宋、明清斗拱结构图示及专有名词释义唐宋和明清斗拱图示唐宋:斗拱巨硕,与柱高比可达到1:2,加上直昂的作用,常使出檐达三四米,铺间一般1、2朵。
〖华栱〗:在斗栱上向内、外挑出的栱,称“华栱”。
〖计心造与偷心造〗:在斗栱(华栱、昂)的跳头上有与之垂直的横栱和枋为“计心造”,没有的是“偷心造”。
〖令栱〗:与华栱垂直的栱称横栱,最外一挑华栱(或昂)头上的横栱称“令栱”。
〖抄〗:华栱出挑称“抄”;有“单抄”、“双抄”的说法。
〖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是杠杆作用的斜挑梁。
分类:依其具体位置分别称作:柱头铺作(位于平柱的柱头上)、转角铺作(位于转角柱头上)、补间铺作(位于両柱间的枋上)。
各部名称:斗拱名称:“X抄X下昂”是度量铺作单位之一在宋《营造法式》的“总铺作次序”条中规定:“出一跳为之四铺作,出两跳为之五铺作,出三跳为之六铺作,出四跳为之七铺作,出五跳为之八铺作”;一朵最小的斗栱应挑出四层、一跳的四层是固定的层,即栌斗、栱、耍头、衬方头。
斗拱的计数单位是“铺作”,如一朵单抄(或单昂)斗栱有:一的栌斗,一个华拱(或昂),一个耍头,一个衬方头,计四铺作。
每增加一个构件,即加一铺作,以此类推。
双抄双下昂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为八铺作,等等。
单杪四铺作(一:栌斗、二:栱、三:耍头、四:衬方头):单杪单昂五铺作:单抄双下昂六铺作里转五铺作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六铺作独乐寺上层柱头(双抄双下昂七铺作)、补间佛光寺转角铺作(双抄三下昂八铺作):明清:昂变为装饰作用的假昂,斗拱变小,与柱高比1:8(?)以上,出檐变短,大约一米,斗拱变密,平身科多达4--8朵,明次稍间不同。
〖翘〗(宋称“华栱”):略似弓形,与建筑物立面垂直;〖昂〗:翘之向外端加长,并下斜。
〖耍头〗:昂之上,切与昂平行大小相近的直木;(或挑尖梁头)分类:因其所在建筑物部位的不同:〖柱头科〗在柱顶上;〖平身科〗在柱间额枋上;〖转角科〗在屋角柱头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除上述功能外,还成
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明清以后,斗
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
饰作用的构件。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 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 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 依据。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C斗 拱
概述
斗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 构件。用于柱顶、额枋(fāng)和屋檐或构架 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部《工 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
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 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 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目前对斗拱的起源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由井干结
构的交叉出头处变化而成;一种认为由穿出柱外的挑梁
变化而成;一种认为由擎檐柱演化为托挑梁的斜撑,再
演化成斗拱。
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
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
斗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拱 结构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斗
概述
拱
结
构
发展
作用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什么是斗 拱?
+ =
斗 拱
斗 拱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斗
拱
第五章 第三节
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 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这个水平框架现在称为 “铺作层”,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对保持木构架 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C斗 拱
概述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的漏斗形大 红色展馆,不论从色彩、形状、结构都能 够完美的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馆从古代建筑的斗拱中获得灵感和精 神内涵,层层叠叠,紧紧相扣,给人一种 稳定感,仿佛可以承载万钧之重!是一种集 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 除了构思的巧妙和制式的缜密外,它的装 饰美和形式美可称为是中国古建筑的精髓。 在我国的很多著名的古典建筑中,相当大 第五章 第三节
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 为人字拱的斗拱,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上置一斗, 承托檐檩。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门楣石刻《第说五章法图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 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 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方 (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 的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 架,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第五章 第三节
பைடு நூலகம்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什么是斗拱的 “跳”?
斗拱中拱或昂每挑 出一层为一跳。
斗拱跳数越多, 说明等级越高。
右图中 跳数:一跳 外跳:一跳 里跳:一跳
第五章 第三节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C斗 拱
概述
只有非常重要或带仪 典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 的安置。斗拱使人产生一 种神秘和莫测其高的感觉。 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 一种典雅、高贵的风格。 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 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 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的精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第五章 第三节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一块像盛米的斗 像挽起的弓
方形木块叫斗斗+ 拱 = 斗
一块
弓形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斗拱的组合 一点也不复杂
斗上置拱, 拱上置斗, 斗上又置拱…… 重复交叠, 千篇一律, 却千变万化。
简单的斗拱 一旦开始结合 可以如此复杂
斗拱之组织与比例大小,历代不同,每可借其结构
演变之序,以鉴定建筑物之年代,故对于斗拱之认识,
实为研究中国建筑者所必具之基础知识。
——梁思成
《中国建筑史》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 大斗的形象,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 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 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 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檩、 梁或楼层地面枋,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 间互不相连。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该图中 外跳:二 跳 里跳:二 跳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该图中 外跳: 四跳 里跳: 三跳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第五章 第三节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教版 ·化学
C斗 拱
概述
斗拱,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 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 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也作枓拱、枓栱。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和形制,是较大建 筑物的柱与屋顶之间过渡部份。由方形的斗、升、拱、 翘、昂组成。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 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 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第。五章中国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