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4课时蚯蚓的选择教科版
蚯蚓的选择说课稿

蚯蚓的选择说课稿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蚯蚓的选择》,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这堂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蚯蚓的选择》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的内容,学生在三、四年级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已经对生物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察、认识和研究,本课是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们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建立起初步的动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在这节课,学生将通过对比实验,了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
学生将经历两个对比试验。
第一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入半边明半边暗的纸盒里,观察蚯蚓往哪边爬,第二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在干土与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学生会发现蚯蚓需要黑暗、潮湿的环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五年级是学生从中段进入高段的一个开始,学生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如观察、假设、简单实验、合作、记录等。
因而在进入高段的科学学习中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等,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探究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事物表面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探究中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第4课 蚯蚓的选择 教科版

(提示:讨论2分钟)
如果你猜测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提供下列实验材料,你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呢?
1. 蚯蚓若干条
2. 带盖盒子一个
3. 干土和湿土若干
(提示:画出实验设计图)
“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环境”实验设计方案一
“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环境”实验设计方案一
这样的设计不合理。
蚯蚓才一条,很容易因为蚯蚓本身的一些因素而影响实验结果。
“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环境”实验设计方案二
这样设计可以避免蚯蚓本身的影响,符合对比实验要求,而且实验结果可测。
你能根据“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环境”的实验记录作出解释吗?
实验次数 待在潮湿土壤里的蚯蚓数
待在盒子中间的蚯蚓数
待在干燥土壤里的蚯蚓数
我们的解释 1 4 1 0 ??
2 5 0 0 3
3
1
1
你能根据下面的记录表分析出“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环境”吗?
实验次数待在黑暗
一端的蚯
蚓数
待在盒子
中间的蚯
蚓数
待在光亮
一端的蚯
蚓数
我们的解
释
1 4 1 0
??
2 5 0 0
骆驼为了适应沙漠生活,长出了驼峰和厚厚的脚蹼,并且在40摄氏度以下的环境骆驼不会流汗。
啄木鸟为了能吃到树干里的虫子,长有细长、伸缩自如,且能分泌粘液的舌头,头部还有防震装置。
我们再来回顾下“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环境”的实验过程。
教科版蚯蚓的选择优秀教案3

4.蚯蚓的选择【教材简析】通过前面3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
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对比实验,了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
第一部分:蚯蚓与环境。
学生先要谈谈自己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做出自己的猜测,然后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学生将经历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入半边明半边暗的纸盒里,观察蚯蚓往哪边爬。
在这个实验中,盒子里的温度、湿度条件都一样,只有光的条件不一样。
学生分组记录实验结果。
第二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之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
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土的干湿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学生分组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学生可以发现蚯蚓需要黑暗、潮湿的环境。
第二部分:其他动物与环境。
教材呈现了5张图片:雪地中的企鹅、湖中的天鹅、冬眠的青蛙、南飞的大雁、雪地里的狼。
这个部分是让学生具体分析一些动物的生活需要,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有观察蚯蚓的经验,知道蚯蚓生活在土壤里,大部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地方,但是不是真的如此,学生不能完全确定。
通过前面3课的学习,学生知道对比实验的设计关键是控制变量,但还不够熟练,本课将继续训练。
对于常见的动物,大部分学生知道它们的身体特征和一些特殊的生存活动,但有的学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地方。
2.知道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自己对蚯蚓的已有知识,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能根据材料设计单一变量的对比实验,研究蚯蚓喜欢生活的环境。
3.能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从实验数据中发现蚯蚓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动物对环境的需求现象表现出研究兴趣。
2.尊重实验证据,当实验结果与他人不一致时,能分析原因,并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动物依赖于环境,树立保护好环境的意识。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4、蚯蚓的选择》教案(2).doc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蚯蚓的选择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三、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纸巾、蚯蚓5条、干土、湿土。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幸运抢答1.同学们,看过幸运52吗?里面有一个环节叫“幸运抢答”,请大家在我的描述中抢答,这是哪种动物?它就是这节课的主人公!(1)它可以做药材,具有解毒、降血压等功效,消肿片、舒筋活络丸里面就有它。
(2)它可以做食品,我国的彝族、苗族,历来有用它招待客人的风俗。
日本人喜欢用它做馅饼,把它油炸,就成了南非人的风味小吃。
(3)它是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腐败有机物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
(4)它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在淡水钓鱼中适应面广,各种水域、鱼类、气候都较适宜的钓饵(5)很多国家成立了专门的养殖场,它们每天可处理垃圾150吨,它们被称为“净化环境”的小卫士。
2.出示实物蚯蚓,关于蚯蚓你想了解哪些知识?3.你们想不想摸摸它?什么感觉?(请多位同学来摸一摸)4.那你觉得这样一条蚯蚓它要生存下来离不开哪些条件呢?1(二)活动一:我们来研究蚯蚓的生活环境。
1.猜想蚯蚓可能适合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师:刚才你们看到的蚯蚓是老师从干窑找来的,我想让他们在我们学校里安家落户,你们说蚯蚓可能适合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呢?生:可能喜欢潮湿的环境生:可能喜欢黑暗的环境……随机板书:潮湿--干燥阴暗—明亮师:刚才只是我们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到的,能不能设计一些实验来现场验证这些猜想呢?(给潮湿黑暗打上问号)师:我们怎么来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呢?(教师出示材料:盒子、纸巾、剪刀、蚯蚓)生:……师:我们可以不可以设计两个相反的环境让蚯蚓自己来选择呢?与潮湿相反的环境是?与阴暗相反的环境是?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蚯蚓是否喜欢潮湿的环境,你打算怎么来做这个实验呢?你觉得在实验中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小组内赶快计划一下。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含教材目录)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2、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8、维护生态平衡光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教学目标】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蜡烛在水面下燃烧的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学生:师:我们学习科学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大家对什么活动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
师:真没想到,大家对科学这么有兴趣。
那么,在两个多月的暑假里,大家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哪些是跟科学有关的呢?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写下来,这就是很好的科学小论文,到时候老师会组织大家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比赛。
2、了解教材,明确任务: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一起探索科学奥秘了。
那么,五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组织学生看封面:一个孩子正在观察生态瓶,特别突出的一点是这个孩子正在记录,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求真、记录的重要性。
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代表着本册的四个单元,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4蚯蚓的选择》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4蚯蚓的选择》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蚯蚓的选择》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对蚯蚓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探索蚯蚓的生活习性,进而理解蚯蚓对环境的选择。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蚯蚓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对保护动物的意识还不够强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学会观察和记录蚯蚓的行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蚯蚓的喜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学会观察和记录蚯蚓的行为。
2.难点:理解蚯蚓对环境的选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蚯蚓的行为,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2.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蚯蚓对环境的选择。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蚯蚓、土壤、观察箱等。
2.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蚯蚓,激发学生对蚯蚓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了解蚯蚓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蚯蚓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行为,记录蚯蚓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观察蚯蚓的心得,帮助学生理解蚯蚓对环境的选择。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蚯蚓和蚯蚓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提醒学生保护蚯蚓和环境。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教案一. 教材分析《蚯蚓的选择》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课文通过描述蚯蚓的生活环境、食物来源以及它们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引导学生了解蚯蚓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蚯蚓这种常见的生物,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蚯蚓的特点,并培养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会观察和描述蚯蚓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难点:蚯蚓的特点和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蚯蚓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运动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蚯蚓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蚯蚓的生活习性。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蚯蚓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蚯蚓的基本知识,准备好观察和实验的心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蚯蚓这种生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运动等特征,并简要介绍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蚯蚓观察实验,亲身体验蚯蚓的生活习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蚯蚓的收获,总结蚯蚓的特点和价值。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蚯蚓的选择》教案

五年级教科版科学《蚯蚓的选择》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蚯蚓对环境的选择。
学会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对动物生存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蚯蚓对光、湿度等环境因素的选择。
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
2.难点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
理解动物生存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蚯蚓的图片或实物,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蚯蚓吗?它生活在哪里呢?引出课题:蚯蚓的选择。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学生提出各种假设,如喜欢黑暗的地方、潮湿的地方等。
3.设计实验选择光和湿度两个因素进行实验探究。
以蚯蚓对光的选择为例,设计对比实验: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盒子,一端用黑布遮住,营造黑暗环境,另一端保持明亮。
在盒子中间放入几条蚯蚓。
观察并记录蚯蚓在不同光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同理,设计蚯蚓对湿度的选择实验:在盒子的两端分别放置干燥的泥土和湿润的泥土,观察蚯蚓的分布。
4.进行实验分发实验材料,如盒子、蚯蚓、泥土、黑布等。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和规范操作。
5.观察记录让学生每隔一段时间观察蚯蚓的位置,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记录内容包括蚯蚓的数量、分布位置等。
6.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比较蚯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分布情况,分析蚯蚓对光和湿度的选择。
例如,大部分蚯蚓会聚集在黑暗潮湿的一端。
7.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让学生得出科学结论。
结论: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8.拓展延伸提问:除了光和湿度,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蚯蚓的生存呢?引导学生思考土壤质地、温度、食物等因素对蚯蚓的影响。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实验探究,拓展对蚯蚓生存环境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4课时蚯蚓的选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
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