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中学生的流行语-2019年文档资料
中学生校园流行语的特点与引导

中学生校园流行语的特点与引导长乐高级中学吴燕玉当今,思想活跃、尚奇好新、崇尚另类的中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充满创造的勇气和努力追求新格调、新思路的激情,他们所创造或使用的流行语以蓬勃之势在校园流行着,形成中学校园奇特的语言文化景观。
一、中学生流行语的特点中学生流行语也与校外社会青年流行语有共同的时代特征,即具有时尚性、流行性和时间性,但中学生流行语体现了中学生社群整体的文化风尚和审美情趣,文化含量较高,俚俗性较低,其中不少属于中学校园生活的独有的词语。
中学生流行语具有以下自身的个性特点:(一)知识性中学校园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为流行语的产生提供肥厚的土壤。
中学生流行语大多数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常常表现出他们对所学到的各科知识的一种崇拜、活用与卖弄,借以显示自己特殊的社会身份。
如:“她是个‘多音字’,人缘好着呢”(“多音字”指那些遇到什么人说什么话的人);“今天阅览室的人N多”(“N”是数学符号术语,表示不定数,学生用它来表示无限大、数量非常多的意思),“根号2”(根号2的数值约等于1.414,讥笑一些男生个子太矮);“Hi,大家好!”、“哦,my god(上帝)!”、“你今天穿得好in(时髦、新潮)哟!”(这些是英汉夹杂的流行语);“内存不够,硬盘太小”(指某人知识水平低、笨拙);“柴可夫”(柴可夫斯基的隐略,特指放学后经常用单车送女同学回家的司机(斯基)们)。
(二)谐趣性中学生流行语比较富于情趣和幽默感,可以娱人娱已,给人际交往加入一些润滑剂。
比如不说别人长相不好,而说“长得很有创意”;不说自己长得丑,而说“长得很安全”、“长得很困难”;不说某人被老师叫去单独挨批,而说“被老师请去喝茶”。
这些语言幽默中闪烁着机智的灵光。
(三)独创性中学生语言喜欢追新求异,不落窠臼。
比如把质量很差、穿几天就坏的鞋称为“礼拜鞋”;把一年级新生称为“新鲜人”;把听音乐称为“洗耳朵”;把听到良言或看到好书誉为“喝上心灵鸡汤”;把荒谬可笑到极点的事情讥为“蟹也会笑”;把“择校费”改称为“择校税”,一字之变,尽显缴费的无奈。
如何应对中学生的流行语

如何应对中学生的流行语作者:郭劲东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第07期【摘要】时代飞速发展,社会不停进步,中学生的思想能在平时的口语中表现出来。
校园流行语的出现,反映了当今中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以及当今社会对中学生的影响。
但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他们对于外在的影响还缺乏客观、全面的判断能力。
针对流行语的种种特点,要引导好中学生以健康心态吸收周围文化的营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兼收并蓄精神阅读如今的中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尤其在流行语方面,现在中学生的流行语,无不展示了他们青春的气息。
关于当代中学生中风靡的流行语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这个问题,曾有过激烈的讨论,赞成者认为中学生流行语是粗糙、简陋的,是有强大生命力的,是一种毛胚的通俗语言。
它是一种想到的、自然的情感流露,是一种创造力的展示。
教师没必要去封杀,而应顺其自然,稍加引导,就能促成向良性方向发展;反对者认为学生使用流行语本身就是缺乏教养的表现,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结果,在学校里要封杀流行语,以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如何正确去看待这一问题呢?中学生流行语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的丰富多彩迎合了中学生好奇、追求创新的心理。
当代中学生喜欢张扬个性,他们凡事都不喜欢落入俗套,喜欢追求与众不同。
在口头流行语方面,他们也不满足于仅仅跟随着他人,或许在“灵感”的推动下,他们创造了许多新的、富有个性色彩的口头流行语,并且在日常的交流和谈论中不时地挂在嘴边,来增加自己语言的色彩和感染力。
这些流行语反映了当今一些中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并从某个角度折射出了当代中学生在生活、学习压力下的无奈和自嘲心理,体现了张扬个性的一面。
其实,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叛逆期的他们尽量不让别人进入他们的隐秘的世界,流行语是他们“小世界” 的特殊语言,里面肯定要有一些代表着超出字面的意思的,多角度折射出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特定语言,这些语言带给他们快乐和伴随他们成长,是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成长不可缺少的的一个部分。
如何对待网络流行语_高三话题作文

如何对待网络流行语本文是关于高三话题作文的如何对待网络流行语,感谢您的阅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日渐普及,网络语言的流行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网络语言的流行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现象,网络语言的流行对经济、社会生活、教育等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在汉语言规范等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危害。
因此,对待网络语言流行这一文化现象,我们应当理性处理,趋利避害。
网络流行语是语言系统对社会现实最敏感的反映,它不仅是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还是一个深刻的文化现象。
网络流行语是网友在现实舆论压抑情况下转而在虚拟空间发起的一场语言“狂欢”,客观上起到了“民主助推器”和“社会泄压阀”的作用;流行语的含义约定俗成,甚至成为集体认同的标识,这无疑为它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条件。
网络流行语富含创新、生动、形象、简洁、幽默等因子,让它在网络迅速传播走红。
也是因为简洁明了、易记易传,标新立异,反讽隐喻,结构灵活,词义泛化等原因,让网络流行语风靡全世界。
但我们却需要理性、睿智的看待这个问题。
因为网络流行语的低俗、随意而且时间短暂,这些都会带给人们不良文化的冲击,让人们对文化有不正确的认识,从而对我们的文化产生错误的见解。
现实生活中人们生活压力过大,难免需要在网络中发泄一下。
网络流行语的盛行一方面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让我们的生活富有乐趣。
但同时我们的语言也不再规范,因为语言失去了它骨架,而同时不规范的语言对于下一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利的影响显然这些是不利于我们文化的传承的。
所以对于网络流行语我们应该抱着积极欢迎、宽容理解的态度,客观公正的去看待。
因为网络流行语是网络上流行的语言,具有生动风趣、新鲜活泼等特点,所以当将其运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在生活中有一些有意义的网络用语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特别的调味剂。
但由于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造成其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它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也同样需要我们深思。
如何应对中学生的流行语

后 ,再 结合 高中教材 的教学 内容 ,确 立带领学 生复 习初 中 地理知识 的起点 和重点。
参考 文献 :
j 乞 霉衽
E { Rl j U W : 琏 { , M E 嚣 RC { l SA }
尊~ 圣 擎童 鐾 謦 蠢 童 鸯羹
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 郭劲东
【 要】 摘 时代飞速发展 ,社会不停进 步 ,中学生的思想能在平 时的 口语 中表现 出来 。校 园流行语的 出现 ,反映 了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育 部. 日制 普 通高 级 中学 地理 教 学 大纲【】 京: 民 1 教 全 s. 北 人 教育 出版社,0 2 20. 【】 育 部. 通高 中地理 课程 标 准 ( 验稿 ) s. : 民 2 教 普 实 【】 北京 人 教育 出版社,0 3 20. 【J 育 部. 教 育地 理 课程 标 准 ( 验稿 ) s. 京: 民 3 教 义务 实 【】 北 人 教 育 出版社,0 3 20.
界 ” 的特殊语 言 ,里面 肯定要有一些 代表着超 出字面 的意 思 的 ,多 角度折射 出他们 复杂 的内心世界 特定语 言 ,这些 语 言带给他 们快乐 和伴 随他们成 长 ,是他 们在 现代社会 中 成 长不可缺 少 的的一个部 分 。这些 语言是 他们特 定年龄 阶 段个性 的语言 ,谁也无法抗拒 的。 中学 生流行语 中不可 否认确有 一些 消极的东 西 ,但它 展示 了学生 们的智 慧 ,体 现了学生们 的创 造模仿 能力 ,丰 富了多采 的校园文化 ,全 盘否定是 不可取 的。 当代 中学生
当代初中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用语作文

当代初中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用语作文
《当代初中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用语》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现在的网络世界可热闹啦,有好多好多新奇有趣的网络用语。
可是呀,作为初中生,要学会正确使用它们哦。
比如说,有的网络用语很幽默,像“奥利给”,能让人充满力量。
但如果在写正式的作文里用,就不太合适啦。
还有“yyds”,虽然能表达对人的称赞,可要是和长辈交流时一直说,他们可能就听不懂啦。
我们班有个同学,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说了句“我太难了”,老师当时都懵了,不知道他在说啥。
所以呀,在不同的场合,得选合适的话来说。
在和同学玩耍时,可以用一些有趣的网络用语,大家会觉得很开心。
但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者和老师、家长说话,还是要用规范、有礼貌的语言。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正确使用网络用语,可别乱用哟!
《当代初中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用语》
小朋友们,今天姐姐来和你们说一说初中生怎么正确用网络用语。
网络用语可有意思啦,像“绝绝子”,能表达特别棒的意思。
但是呢,不能啥时候都用。
比如考试的时候,可不能在试卷上写“绝绝子”。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有个初中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写了好多网络用语,老师看了都头疼,给他的分数可低啦。
小朋友们,记住了吗?要正确使用网络用语哟!。
中学语文教学要常态化应对网络热词来袭

中学语文教学要常态化应对网络热词来袭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热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
网络热词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迅速走红,成为广大年轻人的时尚潮流。
面对网络热词的冲击,中学语文教育应常态化应对,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热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要了解网络热词的背景和含义。
网络热词大多源自网络上的流行语,反映了当下社会、文化和时尚的热点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积极关注网络热词的动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热词。
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热词的能力。
网络热词作为时尚的代表,具有新颖、有趣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网络热词,让学生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热词的能力。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辨网络热词的优劣,避免盲目模仿和跟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
中学语文教学要加强对网络热词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网络热词有时会流行一时,但也有可能迅速过时,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中学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从深层次、宏观的角度去思考网络热词的背后,分析其涵义、价值和影响,培养学生对网络热词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只有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网络热词的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要加强对网络热词的规范引导。
网络热词的使用方式千变万化,有的言辞激烈、不雅,有的追求短期效果,缺乏深度思考。
中学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热词,避免沉迷导致语文能力的下降。
教师还要告诉学生,网络热词只是语文的一部分,不能代替真正的语文学习和提高。
只有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要常态化应对网络热词来袭

中学语文教学要常态化应对网络热词来袭【摘要】网络热词的流行对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善于融入网络热词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具时代感的学习体验。
开展网络热词的解读和讨论活动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利用网络热词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
加强学生对网络热词的意识培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的语言环境。
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常态化应对网络热词的挑战,加强网络热词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热词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在于,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跟上网络热词的节奏,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网络热词、常态化、应对、流行、挑战、融入、教学内容、解读、讨论活动、拓展、学生意识、培养、应用、启示、节奏。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热词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中学生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代,对网络热词的了解程度也在逐渐增加。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很少涉及网络热词的学习和应用。
这就需要我们重视中学语文教学中网络热词的应用,使之成为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
网络热词作为当下社会的文化符号,不仅反映了当下的时尚潮流和社会热点,还承载着年轻人的思想和情感。
中学语文教学要常态化应对网络热词来袭,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当下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引入网络热词,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生活,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如何将网络热词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正文2.1 网络热词的流行对语文教学的挑战网络热词的快速传播和流行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网络热词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很多新兴词汇和流行语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而教材编写和教学内容更新的周期相对较长,导致教师们很难及时跟上网络热词的发展趋势,造成课堂教学内容滞后于时代潮流的问题。
对中学生习作中网络用语的应对办法

对中学生习作中网络用语的应对办法
1、家长应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用语
近年来,网络用语在中学生中越来越流行。
因此,学校也开展了以网络用语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学生对网络用语的认知。
但是事实上,有些中学生使用网络用语有不正当的现象,这时就需要家长来说服引导学生,让学生正确运用网络用语。
首先,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了解网络用语的定义及对比生活语言的原则。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做到语言方面的完美,而不是在乎网络语言的使用量。
此外,家长也要教会孩子该如何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在话题上有一定的礼仪意识。
2、课堂中加强网络用语的教学
教师在课堂中应加强对网络用语的教学,让学生对网络用语有一定的认识,正确地使用它们。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比喻教学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记住。
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真实的案例,以便学生能体会到网络用语的格外重要性。
3、课外活动中关注学生的网络用语
课外的活动也可以有效地调整学生对网络用语的使用方式。
举办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分辩网络用语的意思,以便他们更好地了解网络用语的用法和要点,并且不要把它们当作一种装饰,而是落实于日常用语中。
4、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用语环境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正确地使用网络用语,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使用网络用语的督导工作,对某些不合规范的网络用语做严格把关。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纠正,不能放任不管,以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成长。
综上所述,网络用语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交工具,也是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的话题。
但是,家长、老师和学校都要认真管理学生使用网络用语的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网络用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观念及正确的语言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今的中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 , 尤其在
流行语方 面, 现在中学生的流行语 ,无不展示了他们青春的气息。
关于当代 中学生中风靡的流行语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这个问题 , 曾有过激 烈的讨论 ,赞成者认为中学生流行语是粗糙、 简陋的 ,是有强大生
命力的 , 是一种毛胚的通俗语言。
它是一种想到的、自然的情感
流露,是一种创造力的展示。
教师没必要去封杀 , 而应顺其自然 ,
稍加引导 ,就能促成向良性方向发展 ; 反对者认为学生使用流行 语本身就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结果 , 在 学校里要封杀流行语 ,以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 如何正确
去看待这一问题呢 ?
中学生好奇、追求创新的心理。
当代中学生喜欢张扬个性 凡事都不喜欢落入俗套 , 喜欢追求与众不同。
在口头流行语方面 ,
他们也不满足于仅仅跟随着他人 ,或许在“灵感”的推动下 , 他 们创造了许多新的、富有个性色彩的口头流行语 , 并且在日常的 交流和谈论中不时地挂在嘴边 , 来增加自己语言的色彩和感染 力。
这些流行语反映了当今一些中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 并从某个角度折射出了当代中学生在生活、 学习压力下的无奈和 自嘲心理 , 体现了张扬个性的一面。
如何应对中 学生的流行语
中学生流行语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 , 它的丰富多彩迎合了
, 他们
其实,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 叛逆期的他们尽量不让别
人进入他们的隐秘的世界 , 流行语是他们“小世界” 的特殊语 言, 里面肯定要有一些代表着超出字面的意思的 , 多角度折射出 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特定语言 , 这些语言带给他们快乐和伴随他 们成长 , 是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成长不可缺少的的一个部分。
这些
语言是他们特定年龄阶段个性的语言 , 谁也无法抗拒的。
学生们的智慧 ,体现了学生们的创造模仿能力 , 丰富了多采的校 园文化 , 全盘否定是不可取的。
当代中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 不能很好地判断事物的对错 , 而且, 对自己言行的控制力也较差 , 因此,作为教师要把握好尺度 , 引导学生避免庸俗的模仿、 杜绝粗 鲁的脏话 ;引导学生注重自身文化内涵和能力素养的提高 ; 引导 学生展现中学生的个性特色和青春风采。
与其高高在上的排斥、 封杀 ,不如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体恤“生”情。
面, 笔者着重从教师的角度探讨如何应对中学生的流行 语:
1. 应对中学生流行语的常规方法。
针对中学生流行语的种种
特点,为了让中学生以健康心态吸收周围文化的营养 , 促进中学 生健康成长 , 可采取引导、堵截等策略 :
通过提供中学生“推荐书目”、“推荐影视” , 引导学生读 经典著作 ,看健康节目和电视剧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对不健康的流行语进行拦截 , 以相关 的制度拒之校门之外。
中学生流行语中不可否认确有一些消极的东西 , 但它展示了
如对一些不文明的语言, 给同学起难听的
绰号等言行, 应坚决予以抵制。
通过各项活动, 让学生在探讨中明确流行语的“利”、“害” ,培养学生
的自我反思能力, 提高学生的认识。
2.教师要兼收并蓄, 拒绝代沟, 公正、客观、发
展地看待流行语。
教师不应该拒绝时尚和潮流, 而应
以敏锐的感觉去触摸火热的社会生活, 把握时代发展
的最新信息, 与时俱进, 摆脱传统的
老土”形象。
(1)禁止不如疏导。
当教师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后, 应以开放的心态, 乐于和学生探讨各种问题,
不必把流行语视做洪水猛兽,
加以排斥。
与其让学生背着老师讨论得如火如荼, 不如引导师生
共同公开探讨。
语文教学与流行语有着天然的、广泛的
联系,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是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的。
只要教师善于循循诱导, 语文课堂将会是另一番天地, 语文学习也会在愉悦的情境中得以进行。
(2)扬长兼而避短。
流行语的一些内容生动鲜活,可以为我所
用, 使语文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但它的负面影响
也不容忽视。
当教师以一种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一分为二地看待流行语。
自由的、宽容的心态有技巧地对待流行语时 , 学生就会自然地接 受语文教学。
当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审美鉴赏能力有所提高后 ,
他们对流行语扬长避短的取舍能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提高网络文
明素养 , 成为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 , 语文教师更
化中的流行语 ,培养中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 , 使他们真正具有 进出虚拟世界的驾驭能力而终生受益。
(3) 将流行文化的积极方面吸进课本 , 自然流行语也被带进 了课本。
加强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语文由于其强烈的思想性、情感性、 形象性等特征 ,对学生各方面的影响较为深远 , 在课程改革中更 应该体现广博的包容性及与日常生活的贴近性。
有些包涵流行语 的优秀的流行文化文本能使学生热爱生活 , 感悟并珍惜日常生活 ,
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积极的内涵 , 理应进入语文课程内容。
课 程内容的决策者应该敞开胸怀 , 使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开放性 和包容性 , 从而使学生更乐意学习语文。
(4) 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带进流行语。
学生成长的时代背景与 教师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应及时调整心态和审美态度 , 不要老是 用一些政治性过强、陈旧过时、毫无新意的名言警句来启发学生。
是责无旁贷。
在日常教学中 , 语文教师要一分为二的看待网络文
教师如能从学生感到亲切的流行语中去挖掘和体验“善良”、
正义”、“真诚”等美德和对人生的一切感悟和体验, 相信学生会心悦诚服、乐于学习, 而教师也将在“快乐着学生的快乐” 中成功实现教学目的。
(5)改变语文科考试的传统命题方式。
浓缩了丰富生活的语文, 其考试应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开放。
如可以设置这样的开放题: “在你平时所熟悉并参与的流行语中, 有没有对你语文学习特有帮助的, 请你谈谈你的体会。
”
3.精神阅读,实现精神与智慧的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
过: “真正地读书――这是一个吸引智慧与心灵的过程, 一个形成年轻人心灵的最细腻的过程。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营造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读书文化, 把“好学”、“博学” 当作学校崇尚的精神气质, 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
这样, 一种精神阅读的文化就会在校园弥散。
(1) 培养阅读的兴趣。
要让学生自由地阅读, 少布置摘抄词句、写读后感之类的作业, 让孩子轻松读书。
只要他们能融入到书中,觉得书中的主人公就在身边,从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自然会有所得益。
(2) 引导学生多看有益的书籍。
考虑学生读书的喜好, 并不等于迁就学生的读书口味。
和相对厚重难读的名著相比, 轻松、幽默的卡通书似乎更受学生的欢迎。
但经典著作的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文学类的经典书籍, 对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人格, 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语言能
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能让学生感到读书实实在在的好处。
长此以往, 学生自然对流行语会有自己的思考,不需要教师再去操心了。
流行语已经成为这个社会当中最主流的、最强有力的文化建构力量。
语文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时不能远离生活和时代, 语文教师就像一名餐饮大师,要善于运用添加流行语的各种原料, 精心烹饪, 做出一道道色、香、味俱佳、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学科营养大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