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心理活动描写课《礼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礼物》教学设计教案二十

《礼物》教学设计教案二十

《礼物》教学设计教案二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礼物》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1.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2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价值观。

3.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作者情感。

1.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1.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2.2深入挖掘课文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2学生分享自己收到礼物时的感受,引出课文主题。

2.阅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3.分析课文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3.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4.课堂活动4.1学生表演课文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2学生写作练习,以《礼物》为题,写一篇短文。

5.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学习。

四、教学步骤1.第一步:导入新课1.1教师通过谈话、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1.2学生分享自己收到礼物时的感受,引出课文主题。

2.第二步:阅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3.第三步:分析课文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3.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4.第四步:课堂活动4.1学生表演课文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2学生写作练习,以《礼物》为题,写一篇短文。

5.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学习。

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礼物》写一篇读后感。

《礼物》教案设计

《礼物》教案设计

《礼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出现的关键词汇。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礼物的意义和价值。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讨论等互动活动,提高交际能力。

情感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礼物的珍惜和感恩之心。

二、教学内容:故事情节: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小明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辆自行车。

他非常开心,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去上学。

一天,小明看到一个小女孩在雪地里走路,她的鞋子已经破烂不堪。

小明心生怜悯,决定将自己的自行车送给小女孩。

小女孩收到礼物后,感激不已,她骑着自行车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关键词汇:礼物、开心、感激、怜悯、道德品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出现的关键词汇。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礼物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讨论等互动活动,提高交际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交际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3.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具体任务,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展示一份精美的礼物,引导学生思考礼物的意义和价值。

2. 读故事: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并模仿语音语调。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5.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完成一项任务,例如:设计一份特别的礼物,并说明选择这份礼物的理由。

6. 分享与交流: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自己最珍贵的礼物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角色扮演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礼物》教学设计教案

《礼物》教学设计教案

《礼物》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背景与目标1.1 教学背景本节课以礼物为主题,通过探讨礼物的意义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理解礼物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物质本身,更在于背后的心意和情感。

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挑选和赠送礼物,培养他们的关爱他人、感恩他人的意识。

1.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礼物的定义、意义及文化背景;(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挑选、赠送礼物的技巧;第二章:教学内容与过程2.1 教学内容(1)礼物的定义与意义;(2)礼物的文化背景;(3)挑选礼物的技巧;(4)赠送礼物的礼仪;(5)关爱他人、感恩他人的重要性。

2.2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礼物的定义与意义;(2)新课导入:介绍礼物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对礼物的看法;(3)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挑选礼物的技巧;(4)案例分析:讲解赠送礼物的礼仪,让学生学会在实际场景中运用;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礼物的定义、意义及文化背景;(2)互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挑选礼物的技巧;(3)案例分析法:讲解赠送礼物的礼仪;(4)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懂得关爱他人、感恩他人。

3.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实物道具:展示不同类型的礼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互动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进行评价。

4.2 教学反馈课后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准备5.1 教学资源(1)教材:《礼物》相关章节;(2)多媒体课件;(3)实物道具;(4)教学案例。

5.2 教学准备(1)提前准备相关教学资源;(2)布置教室,摆放实物道具;(3)设计好教学课件;(4)准备好教学案例。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任务6.1 教学活动(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礼物的定义与意义;(2)新课导入:介绍礼物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对礼物的看法;(3)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挑选礼物的技巧;(4)案例分析:讲解赠送礼物的礼仪,让学生学会在实际场景中运用;6.2 教学任务(1)让学生了解礼物的定义与意义;(2)培养学生学会挑选、赠送礼物的技巧;第七章:教学实践与操作7.1 教学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赠送礼物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赠送礼物的礼仪。

《礼物》教学设计教案

《礼物》教学设计教案

《礼物》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懂得感恩。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礼物》2. 关键词汇:礼物、友谊、感恩、分享3. 句型结构:介绍礼物、表达感谢、分享感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词汇的掌握,句型的运用。

2. 难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文化背景的渗透。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学习英语。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培养感恩之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礼物,导入新课。

2. 朗读故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3. 讲解词汇:讲解故事中的关键词汇,让学生掌握并运用。

4.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5. 小组讨论:讨论故事中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6. 小组分享: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7. 总结:教师总结故事主题,强调感恩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礼物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

2. 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和个人的感悟。

七、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包含故事文本、图片、词汇等。

2. 角色卡片: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3. 作业模板:用于学生写关于礼物的短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朗读故事、讲解词汇、角色扮演。

2. 第二课时:小组讨论、小组分享、总结、作业布置。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情感波动,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

小学五年级语文《礼物》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2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礼物》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2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礼物》教学设计教案(精选12篇)小学五年级语文《礼物》教案篇1教学要求:1.会认1个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

使学生学会用礼物表达自己的心意。

4.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设想:讲这篇课文不能进行简单的分析,而是要让学生从朗读中去体会文章的内容。

课前先让学生把自己心爱的礼物带来,给大家介绍这个礼物是什么时候,谁送的。

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文章内容。

最后再让学生仿写。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礼物。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带来了什么心爱的礼物,谁来说说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时候,谁送给你的?2.有位小朋友她的宝贝可多了,你想不想看看是些什么?就让我们大家把课文打开,看看都有什么二、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教师抽查自学情况(1)认读生字卡片礼物发芽懂得一套书精彩寄托果断滋润(2)理解词语渐渐指针精美期盼幼小博大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同桌互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短句的停顿。

教师重点指导第三节。

3.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4.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描述的画面、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重点指导:我收到了哪些礼物?我从一粒种子生根发芽,读懂了哪些自然?(种子在春天会生根发芽,生长时需要阳光,水。

植物给大地带来了绿色,可以吸收有害气体,释放出氧气)看到小鸡渐渐长大,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小鸡是那么可爱,只要对它们好,它们也会对你友好。

它们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

生命是可贵的,动物长大是多么不容易呀,我们要保护动物。

)看着手表的指针不停的跳动,我懂得了什么(时间就这样不停歇,当你玩的时候,它就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了。

《礼物》课文教案设计

《礼物》课文教案设计

《礼物》课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句子仿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懂得感恩的心。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付出与回报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礼物图片或实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礼物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礼物的认识。

(2)板书课题《礼物》,让学生齐读课题。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

5. 小结与布置作业:(2)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找一件自己喜欢的礼物,写一篇关于这件礼物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刻,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的参与度如何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礼物》教学教案设计

《礼物》教学教案设计

《礼物》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交流。

2. 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和珍惜身边人的爱。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学会欣赏和珍惜身边人的爱。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中的情感交流。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代表扮演故事角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收到过最珍贵的礼物是什么?它代表了什么意义?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困难。

3. 分组讨论:a. 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感到困扰?b. 主人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c. 你们认为这个礼物代表了什么?4. 汇报交流:各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情感交流。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故事的主题,强调珍惜身边人的爱。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6.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故事内容,并讨论故事中的情感交流。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态度,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关注学生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家庭作业,评价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态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增强他们对故事情感的理解。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讨论故事中的家庭情感交流,促进家校合作。

八、教学资源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代表扮演故事角色。

3. 与家庭教育相关的视频或文章,用于拓展教学内容。

九、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感交流,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感。

《礼物》教学设计(15篇)

《礼物》教学设计(15篇)

《礼物》教学设计(15篇)《礼物》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礼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礼物》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弟弟用实际行动改正缺点的精神。

2.读准字音,理解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句子写通顺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作者运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内容的方法。

2.理解“她是用美好的心灵,在做着送给老师的礼物哇!”与“弟弟送给老师的算不上什么礼物,其实是最好的礼物——一颗真诚的心!”这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指名看拼音,读词语,检查自学。

(三)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纠正读音。

“商量”的“量”在课文中应读轻声“liang”,“粘补”的“粘”在课文里应读“zh1n”。

(四)质疑、设疑、解疑。

1.读题质疑。

(1)谁送给谁的新年礼物?(2)要送一件什么样的新年礼物?(3)为什么要送这样的新年礼物?2.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思考练习设疑,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指名回答问题,解疑。

教师可出示填空练习的方法,检查读书情况。

________送给________的新年礼物。

弟弟把________做为新年礼物送给老师。

这礼物代表了弟弟送给老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借助课后思考练习读懂课文内容。

1.“弟弟”他们小队商量要送给老师什么样的礼物?(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让学生思考后分点回答。

他们小队经过商量,准备送给老师一件有意义的礼物。

怎样有意义呢?一是要好,比去年的好;二是要自己动脑筋做;三是不能花钱买。

(3)“弟弟”要送给老师的礼物是什么?——一个认真书写的作业本。

让学生读第5自然段,从文中标画出有关句子。

(4)指名读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心理活动描写课《礼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礼物》为主题,以心理活动描写为单元重点训练项目。

教材在“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中写道:每一份礼物都代表一份祝福,有的礼物可能有动人的故事。

自拟题目,写一写:自己接受的特别的礼物,接受礼物的过程和心情。

自己设计和准备的礼物,送给别人的过程和心情。

”细读分析,这里的关键词是“动人”特别”“过程”心情”,三个要求是:(1)写清自己接受(送出)了什么特别的礼物,其特别表现在哪里。

(2)写明接受(送出)礼物的过程。

写出接受(送出)礼物时的心情。

在教参中指出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过程要写清楚,特别强调要注意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情分析】心理活动的描写一直是学生习作中的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心理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事过境迁,学生无法重新获得当时的感受,下笔自然不容易。

即使当初的心理感受还依稀可辨,鉴于学生关注自身情感的能力不强,一般难以细细描摹心理。

加上一般情况下,学生不会有相同的心理体验,教师在习作指导时也就无法集中指导心理活动描写。

因而,心理活动的描写也就成为习作中难以落到实处的难题。

节习作指导课40 分钟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习作训练点都要往里装,要力求“一课一得” 重点解决一个共性的问题。

对于本节课,我想重点解决心理活动的描写,同时在设计中应有写作知识学习的侧重,把思想情感引导与技法指导紧密结合,以实现作文指导的方法价值、思想价值、情感价值。

一节一得”,突出习作的主要训练点,最好集中火力”教学目标】1.关注心理活动。

2.初步感悟心理描写最常用的一两种方法,试着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当堂片段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试着把自己的心理活动较为真实具体地描写出来。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巧送礼物,抒写心理活动,感悟习得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课前谈话师:今天的天气真好,今天见到你们心里非常高兴,心里充满了期待。

你们见到张老师,心里是怎么想的?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一说,,师:其实这些想法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心理活动。

如果我们在作文中把这些真实的想法呈现出来,就叫心理活动描写。

心理活动描写可以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文章生动又奇妙。

二、出示礼物,初写内心活动,激起学生想象和强烈的好奇心师:今天初次见红牌楼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孩子们,我不能空手来呀!该送什么礼物给你们呢?我是左思右想,颇费了一番心思。

我怕你们不喜欢,怕你们不珍惜,怕你们失望,我心里是忐忑不安。

后来我想:无论礼物贵贱,都代表着我我不再担心了。

我仿佛看到你们一双双亮晶晶如饥似渴的眼睛望着我,仿佛看到你们争先恐后、踊跃表达的样子,仿佛看到你们用颤抖的手接过礼物时爱不释手、激动的神态。

的一片心意,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于是,师:睁大你的眼睛,看看我这份与众不同的特殊礼物。

出示一个装饰得很漂亮的方形锦盒,做出很神秘、很沉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放在讲台醒目的位置。

)师: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想不想让这个礼物成为自己的?生:想!)师:有多想?(课件出示:说说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真想 板书:猜测 想 好奇 急切) 、猜测礼物,范文引路,感悟习得心理活动的描写方师: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写“我很想、我真想” ,那太逊色了。

想不想学几招啊?师:在“礼物”这个主题单元里有非常精彩的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心理活动细节描写,让我们一起来发现。

请大家 快速读读这句。

(课件出示:她怕见前来欢迎的人们,怕记者问什么,怕姐姐和姐夫来迎接她,甚至怕见到机场那个热 束花》)师:怎么写的?用了什么?有什么用? 巧妙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四个怕字,生动形象地直接写出了她失败而归时那沮丧和愧疚的心理活动,让人子就触到其内心深处。

)师:这种修辞手法对描写心理活动这么好,我们就试着 拿过来模仿借鉴,把刚才的好奇、急切写得更具体。

你怎么 借鉴呢?师:有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个片段,快速看看,你最欣 赏哪句,她用了哪招。

(请一个组的四个学生轮读,每读 句,就点评强调方法。

)。

)情的女服务员 ,, 有什么脸见人,大败而归!献你课件出示:我太好奇了,迫不及待想跑上去看个究竟。

那礼物仿佛是磁石,又仿佛是火焰,仿佛是星星,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燃起了我的希望。

(比喻、排比修辞手法)我多想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或者是高科技的透视眼,把答案看个水落石出。

我多希望礼物是我的呀,我暗暗祈祷,愿幸运之神降临在我的头上。

内心独白)】师:像这样用修辞手法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在我们五年级的教材当中还有。

(出示课件,学生读,并说出所用的修辞手法和作用。

)1)“没妈的孩子真可怜。

听到邻里这样议论,他心里就像被针扎着一样疼。

礼物》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写心理)2)怎么?花,理应呈送给凯旋的英雄,难道也要献给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一一《献你一束花》用反问写心理)3)海娃着急了。

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

鸡毛信》(用设问来写心理活动)师:语文课本上不仅用修辞手法描写心理活动,还用内心独白来直接描写。

(出示课件)1)缅伯高对鹅自言自语说:“鹅老爷,鹅大人,你千万保重,我的身家性命全在你身上啊!千里送鹅毛》内心独白)2)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

”他不住地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送不出去啊!,,”——《鸡毛信》内心独白)师:(小结)用内心独白来直接心理描写,常有“我想”自言自语”师:你看,这些用内心独白和修辞手法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文章生动又奇妙。

师:同学们赶快试一试吧。

(课件出示:我太预设)生1 :我太想知道这份礼物是什么了,巴不得有孙悟空变,变成一只蚊子进去看看;巴不得有一面魔镜能照出里面是什么;巴不得变成隐身人进去看看。

生2 :是书?是玩具?是文具?我想不出来,急得抓耳挠腮,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急得心都快跳出来了,,生3 :我太好奇了,好奇得瞪大了眼,张开了嘴;好奇得想变成隐身人进去看看;好奇得仿佛看见礼物在向我招手。

师小结:你瞧,我们刚才的这些精彩语句脱胎于课文中的句子,又不完全一样。

它们像双胞胎,又像模仿秀。

我们就要这样向教材学,活学活用。

、揭示礼物,运用学到的方法迁移,再写猜测和见到礼物时的心理活动师:想不想做幸运者最先来看到?(注意把握机会不急于往下做,而是让学生交流此时的心情。

)师:(手中高高扬起装有全班学生名字的透明盒子)大家的名字都在这里,都有机会。

可只有两位幸运者,此时此刻你怎么想?师: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请出你们德高望重的班主任来抽出两位幸运者。

抽出两个写有同学名字的卡片,做幸运礼物开奖人。

(注意要让学生的情绪高涨到极点)师:你被抽中了,现在心情怎样?发表一下幸运感言。

(心花怒放,人都飘起来了。

)师: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最后盒子被打开了。

示“心里描写三句半”)心理描写锦囊妙计要想作文写得好,心理描写不可少,我来为你支个招,听好喽!心理描写有诀窍,内心独白常用到,巧用修辞真是妙,记住哦!师:哈哈,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感受?老师送给你的礼物与你想象中的一样吗?当你看到这份礼物时的心情怎样?老师为什么要送这样的礼物给你?板书:打开想惊异醒悟)师:看来大家都想说,并且相信每个同学的想法都不样,大家赶快动笔写吧。

课件出示:1.哎,到底是什么呢?大家说了些什么?动作、表情怎样?可能会想些什么?) 2.哇,礼物终于打开了。

】生在作业单上写)第二部分:点评、深化,再唤激情,回味无穷现场抽取三个学生的心理活动描写片段投影,重点针对真情实感、内心独白、修辞手法描写心理活动进行点评。

师:份礼物,一份感动。

它让我们永远铭记在心,时刻不忘。

师:此时此刻,在这张微不足道的作业单上,也留下了你们进步的足迹。

这也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

所以,情感的深浅不在于礼物的贵贱,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师:今天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练笔没有结束。

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笔下生花”的要求。

(课件出示教材在语文天地” 的“笔下生花”中的要求,让学生圈画关键词。

)希望大家下来将今天这节课写的完善成一篇完整的习作,与你们的语文老师进行交流,也可以与我交流。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彼此的情意会更加浓厚。

师:最后,老师有个不情之请,大家能将你们写过的这张纸同样当作礼物送给我,好吗?相信,这份珍贵的礼物将会带给我一生的回忆!附:学生练写作业单作业单见下)词语超市,任你选用:1.心里高兴的:愉悦愉快畅快快慰欣喜快活喜洋洋喜滋滋兴冲冲乐融融乐陶陶乐呵呵乐悠悠甜滋滋兴高采烈兴致勃勃兴趣盎然欢呼雀跃手舞足蹈欢天喜地称心如意心满意足心花怒放欢欣鼓舞喜出望外喜眉梢喜笑颜开喜不自胜喜形于色大喜过望眉飞色舞乐不可支乐以忘忧心旷神怡欣喜若狂满面春风自得其乐百感交集感慨万端2.心里舍不得、向往的:念念不忘依依不舍刻骨铭心心驰神往3.心里忧愁的:忧虑焦虑忧伤郁闷顾虑重重满腹疑虑坐立不安惴惴不安忧心八口八口心事重重心烦意乱愁眉不展愁眉苦脸满面愁容心乱如麻心神不定4.心里着急的:翘首以盼心急如焚心急火燎急不可耐迫不及待左顾右盼急得抓耳挠腮(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分校)(责任编辑郝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