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少年故事
有关曹操的故事

有关曹操的故事
1、谯水击蛟:曹操十岁那年,有一次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
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
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
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
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惧畏缩,曹操大笑,天真地说:“我在龙潭碰到鳄鱼都不怕,你却怕一条蛇,真是可笑!”众人询问,曹操以实相告,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
2、行刺张让:曹操曾私入中常侍张让的府邸试图行刺,张让发觉,派人追捕,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打将出来,张让的卫士无法接近他,曹操且战且退,退到垣墙边时,纵身一跳,逾墙而出。
3、望梅止渴: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
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
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4、劫新娘:小的时候和袁绍等一群伙伴,去抢劫人家的新娘子,后来人家追出来,袁绍不小心掉进一个坑里,怎么也爬不上来,曹操于是大喊一声:贼在这里。
袁绍一挣,就跳了出来。
第 1 页共1 页。
曹操的故事50字

曹操的故事50字
曹操,字孟德,一代枭雄,曹魏的奠基者。
他身世坎坷,少年时丧父,家道中落,但他并没有沉沦,而是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果断决策,最终成为了一方霸主,留下了许多传世佳话。
曹操年轻时机智过人,曾经在桥上与一位老妇人打赌,他说桥上有三只鹤,老妇人不信,曹操便说,“你若不信,可以借我的双眼看看。
”老妇人便借了曹操的眼睛,但曹操却说,“我说的是桥上有三只鹤,而不是你看到的。
”老妇人这才明白,原来曹操是用巧言骗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曹操年轻时就具备了非凡的口才和智慧。
后来,曹操成为一方诸侯,他善于用人,重用贤才,尤其是诸葛亮、荀彧等人才,使得自己的势力不断壮大。
他还在政治上提出了“明察秋毫,不察隅谷”的治国理念,这也成为了后世治国的典范。
然而,曹操也有着另一面,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严酷的手段,对待政敌常常毫不留情,甚至对待自己的家人也是如此。
他曾经因为怀疑自己的儿子曹丕谋反,而下令将其软禁,这种行为也使得他在
后世被人诟病。
在战争方面,曹操更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
他曾经在赤壁之战中败给了周瑜和刘备联军,但后来他却在官渡之战中击败了袁绍,最终统一了北方。
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使得他成为了当时的一方霸主。
曹操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他的故事也一直被后人传颂。
他的聪明才智、果断决策、善于用人、严酷手段、出色军事才能等特点,使得他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历史人物。
他的故事,也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曹操青少年时故事三例

曹操青少年时的故事三例1、装病智斗叔叔曹操小时候就过着纨袴子弟的生活。
父亲曹嵩对他这个儿子的教育,大约是很少过问的。
曹操自己的诗说:“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所谓“三徙”,是说孟子的母亲为了保证儿子有一个好的环境,不受坏的影响,竟三次搬家。
所谓“过庭”,则是说孔子的儿子两次从庭院走过,孔子都叫住他予以教育,一次叫他学诗,一次叫他学礼。
这样的事情,在曹操家里都没有发生过。
所以说曹操小时候,父亲母亲都不怎么管教他。
父母不管教,家境又不错,曹操便成为一个“问题少年”。
曹操年少时,“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
他叔叔实在看不下去,常常提醒曹嵩应该好好管教一下这个儿子。
曹操知道了,便想出一个鬼点子,来对付他那多管闲事的叔叔。
有一天,曹操远远地见叔叔来了,立即作口歪嘴斜状。
叔问其故,则答以突然中风。
叔叔当即又去报告曹嵩。
等曹嵩把曹操叫来一看,什么事都没有。
曹操趁机说,我哪里会中什么风!只因为叔叔不喜欢我,才乱讲我的坏话。
有这么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垫底,自然以后叔叔再说曹操什么,曹嵩都不信了,曹操也就更加胡作非为。
2、游手好闲有急智曹操的哥们袁绍、张邈等人,大约也是同类角色。
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胡闹,事情做得十分出格。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说,有一次,一家人家结婚,曹操和袁绍去看热闹,居然动念要偷人家的新娘。
他俩先是躲在人家的园子里,等到天黑透了,突然放声大叫:有贼!参加婚礼的人纷纷从屋里跑出来,曹操则趁乱钻进洞房抢走了新娘。
匆忙间路没走好,袁绍掉进带刺的灌木丛,动弹不得。
曹操急中生智,又大喊一声:贼在这里!袁绍一急,一下子就蹦了出来。
显然,青少年时代的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公子哥儿,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鬼点子和坏主意层出不穷。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曹操是一个调皮捣蛋、不守规矩的人,也是一个奸诈狡猾、诡计多端的人。
3、杀伐果断惩权贵孙盛的《异同杂语》说他“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有一次行刺宦官张让时,竟能舞短戟全身而退。
曹操名人故事

曹操名人故事
曹操少年时期是一个十分机灵、喜欢四处游荡、行侠仗义的人。
有一次,他和朋友袁绍在街上看到有人结婚,便萌生了抢新娘的想法。
他们拦住结亲队伍,并成功将新娘带走,直到新郎官带着人追来,曹操才将袁绍推出来表明身份,使新郎官无从报复。
曹操在担任洛阳北部尉时,曾因不治行业而被免职。
后来,他参与了镇压黄巾军,并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如奏免贪吏、禁断淫祀。
曹操在《蒿里行》中表达了对战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的深深同情,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统一了北方,并在赤壁之战后,基本确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曹操,原名曹孟德,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
下面是曹操的故事:1. 曹操的家世和早年经历:曹操生于155年,家世显赫。
他的父亲是大族人物曹嵩,母亲是公主。
曹操少年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他十五岁时已经识文断字,懂得音律,通晓礼仪,为人恭敬有礼,受到当时知名人物的赞誉。
2. 曹操的政治生涯:曹操先后为刺史、太守等职,曾领导过许多战役。
他注重军纪,善于组织作战,打败了很多敌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更重要的是,他治理地方的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他勤政爱民,重视人才,开拓生产,平抑物价,改善民生,因此,深受人民喜爱。
3. 曹操的威震天下:曹操迅速拓展势力范围,成为当时江东、荆州、益州等地的统治者。
他有着强烈的征服欲望,为此,他广纳人才并用之。
他任用了徐晃、于禁等能力出众的将领。
他还吸收了荀彧、郭嘉、程昱等文化名士,组成了一批聪明智慧的谋士。
曹操建立了完善的政治制度和组织体系,加强了对地方和疆域的管辖,掌握了全国政权的实际控制。
此时,曹操已经成为了当时的霸主之一。
4. 曹操的最后岁月:曹操在扩张势力时耗费的精力和资源使得他的势力陷入了衰落。
唯一的儿子曹丕意图篡夺其父位,曹操大怒,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镇压。
曹操在内乱和外敌的夹攻中渐渐疲惫不堪,于220年逝世,享年65岁。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塑造成了奸诈、狡猾、残忍、无情的权谋家。
但实际上,曹操的事迹和历史地位需要准确地评估,不能仅凭小说中的描述就对他做出全面的评价。
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

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不仅必要,而且非常具有实用性,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
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1:曹操快刀斩乱麻曹操小名叫阿瞒,在家排行第三,从小就爱好游猎,游荡无度,带着几个小混混,在街上惹事生非因此在乡人眼里曹操就是一个败家子坏孩子,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而他的两个哥哥却勤奋好学,知书达理,人们都称赞他俩有公侯之相曹操却不以为然,说他两个哥哥是书呆子,成不了大器,等着瞧我曹操一定会比他们更有本事父亲虽恨曹操不争气,但却因他是小儿子而格外宠爱他,对他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天,曹父把他们都叫到书房里,想试试自己的三个儿子哪个更有出息他说:孩子们,你们都快长大成人了,我也老了,以后曹家光宗耀祖的重任就压在你们身上了不知你们这些年学的怎么样?今天我出个题考考他们,看你们谁完成得最快最好两个哥哥听了都跃跃欲试,因为四书五经他们都背得滚瓜烂熟,任取其中的哪一篇文章,他们都会脱口而出,考题肯定出不了这个范围的听到此,二人都面露得意之色,唯有曹操在一旁不露声色,非常镇静曹父叫人拿来一团乱糟糟的麻团,对他们说:这就是今天的考题,你们必须在一炷香的时间内把这团乱麻捋直两个哥哥一听都傻了眼,怎么会有这样的怪题?大哥哭丧着脸说:爹,这么一团乱麻就是捋三天三夜也捋不完,何况是在一炷香时间内,你能不能另出道题?诗书礼易春秋随便哪一本都行曹父气得瞪了他一眼,让他住口又叫老二来做,老二皱着眉说:真是捋起来,恐怕我死了,也捋不完曹父失望地摇摇头,骂道:你们都是没有用的东西,遇事不肯动脑子,就会叫苦,枉我养你们这么多年气得他连曹操也不问了,就把那团乱麻扔在一旁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曹操忽然冲出了书房,一溜烟跑得没影了曹父和两个哥哥都吃了一惊,不知他要干什么过了一会儿,曹操跑回来,手里拿着一把菜刀,不等大家回过神,他就对着那团乱麻,嚓嚓一连几刀,把乱麻斩成数段,两个哥哥在旁大喊:阿瞒,你又在这里瞎捣乱,还不快把刀放下曹父见了却十分惊喜:我儿真聪明,快刀斩乱麻,我曹家有望了!于是曹父把曹操叫到身旁,语重心长地说:瞒儿,当今朝廷腐败,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天下必将大乱,汉家必将灭亡乱世出英雄,我儿切记,非常年代宜采取非常手段,尤如快刀斩乱麻,切不可循蹈于常规,拘泥于旧制,如此方能成就大事曹操点头,牢记父言后来,黄巾张角起义,天下大乱,曹操在乱世中迅速崛起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诛吕布,败袁绍,平张鲁,一统中原,与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2:曹操盛葬关羽头孙权擒杀关羽之后,正志得意满,其主要谋士张昭求见。
曹操的故事有哪些

曹操的故事有哪些
曹操,字孟德,一代枭雄,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的一
生经历丰富多彩,留下了许多令人感慨的故事。
首先,曹操年少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决心。
据《三国演义》记载,曹操少
年时代就有着雄才大略,曾经在家乡时就因为一首《短歌行》而声名大噪。
而后,曹操投奔乡绅陶谦,得到陶谦的赏识和提携,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其次,曹操在政治上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手腕。
他在长期的政治斗争中,不
仅能够善于利用他人,还能够制定出一系列有利于自己的政治策略。
比如,他在与袁绍的战争中,曾经采取火烧赤壁的计策,一举击溃了袁绍的大军,成为了当时的霸主。
再次,曹操在军事上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他善于用兵,善于发挥部下的能力,善于制定战略,使得自己的军队屡次获得胜利。
比如,他在对抗袁绍的战争中,曾经采取过多种灵活的战术,最终取得了胜利。
此外,曹操还是一位文学家,他的《短歌行》、《龟虽寿》等诗文作品流传至今,展现了他非凡的文学才华。
总的来说,曹操的故事有很多,他的一生经历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一
部中国历史的精彩篇章。
他的智慧、勇气和才华,不仅影响了当时的局势,更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故事,永远值得我们去回味和思考。
曹操的传奇故事

曹操的传奇故事曹操是我国历史上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体的杰出人物,它传奇的一生你知道多少?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曹操的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曹操的传奇故事:出身阉宦富而不贵东汉末年,有一位颇有德行、深得皇帝宠信的宦官叫曹腾,据史书记载,他先后曾经侍奉过四个皇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历时三十年,未曾有过。
公元147年,因规劝大将军梁冀立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任大长秋(皇后近侍)。
宦官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不会生儿育女,皇帝便下诏:允许他收养义子,继承爵位,于是,他就从夏侯氏家族中选定一位青年,改名曹嵩,这就是曹操的父亲。
所以,后来曹操起兵,夏侯氏中就有夏侯惇、夏侯渊的始终鼎力相助,就是因为他们是堂兄堂弟。
曹嵩在灵帝时官至大司马(负责农时税收),后至太尉,是当时中央政府的“三公”之一,地位很高。
但是,由于宦官常居内宫,处于侍候人的地位,无论地位多高,权势多大,总为世人所耻,以致后来曹操作了大将军,与袁绍大战官渡的前夕,陈琳代袁绍书写讨伐曹操的檄文中还骂曹操是“赘阉遗丑”。
曹操的传奇故事:少年时代“六字”评价少年时代的曹操,胆大机警,而且富有心计。
《三国志·武帝纪》中载: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涡河斗蛟: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刘昭所著《幼童传》载:“太祖幼而智勇,年十岁,常浴于谯水(涡河),有蛟逼之,自水击之,蛟乃潜退。
浴毕而返,弗之言也。
”这么大一件事,对他说若无其事,回家后,连提都不提,以此可以看出少年时代的曹操便智勇非凡。
任侠放荡:《武帝纪》中还载:少年时代的曹操“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裴松之注释《三国志》中讲得比较具体:少年时代的曹操,爱好飞鹰走狗,射箭比武,游荡打猎,目无礼教(不受礼教的约束)。
由于曹操不是出身世代儒家圣族名门,而是出身于虽富豪但不名贵的阉宦之家,自小就不受传统礼教的约束,行为放荡,任侠游猎,据记载他一天之内曾经射死六十多只野鸡。
戏弄叔父:由于曹操的“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曾引起叔父的极大不满,曾几次向曹嵩告状,曹嵩每次听了弟弟的话,总要把儿子训斥一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少年故事
少时,曹操就机警过人,喜欢飞鹰走狗,围猎比武,不拘礼俗,放荡不羁。
他叔父看不惯它的所作所为,经常向他的父亲告状。
曹操受不了父亲的斥责,决定寻找机会对叔父进行报复。
一天曹操看到叔父走过来,就马上到下,口吐白沫,一副中风的样子,他叔父立刻跑去跟他父亲说,等他父亲慌忙跑过来,曹操却安然无恙,于是问他病是不是好了。
曹操说;“我根本就没有病,可能是叔父不喜欢我,所以才诬陷我”。
此后,父亲不再相信兄弟的话了。
曹操借刀杀祢(mí)衡
东汉名士祢衡,有才学,而狂傲不羁,但在当时的文人学者中间很有影响。
连大文学家、孔子的后人孔融也十分尊重他,说:“吾的朋友祢衡,当世奇人。
其才学是我的十倍!”
曹操闻听,很生嫉妒之情,他难能容忍在魏国境内,竟有名声超过他的人!哪怕只在一部分文人范围之内!
于是,曹操便派人把祢衡叫来,想当面侮辱他一回,打下他狂傲的气焰。
然而,在席间狂妄不羁的祢衡却大骂曹操,边击鼓边历数曹操的罪行。
曹操气得七窍生烟,面目青紫,切齿咬牙。
曹操怒视祢衡良久,忽然笑了笑:“我马上派你到刘表处,作为我的专使说他来降。
你有才华,曹某也最重天下人才。
等你完成这个任务回来,我可以让你做公卿,以示我求贤若渴之诚意。
”
众人不解,纷纷问曹操:“他痛骂主公,为什么还委以重任,还预封官爵?!”
曹操笑而不答。
祢衡到了荆州刘表处,仍是一派名士风度,狂妄自大,对刘表也讽讥、责骂,一如既往。
刘表想道:“侮辱曹操,而没遭杀害,是由于曹操怕影响世人的好感,失去自己成就大业的重要支持。
所以想借我之刀杀这狂妄的家伙,让我承担杀贤人、害名士的罪名,而为他出气解恨。
我为什么干这傻事呢?!”于是他就将祢衡派到另一个地方军阀黄祖那里任官。
黄祖粗蛮身负,当祢衡对他稍有冒犯时,就大发雷霆,立刻把祢衡砍了。
曹操听到祢衡终于死在黄祖刀下,轻松又轻蔑地一笑:“这迂腐不堪的书呆子是自已找死,根本用不着脏我的刀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痛打恶霸
曹操二十岁那年,当上了洛阳北部尉(管理京城北部治安的官员)。
他一上任,就叫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左右。
他立下禁令,谁要是犯了禁,不管他豪门大族,都用大棒责打。
那时候,蹇(jiǎn)硕有个叔父,是个出名的恶霸,依仗蹇硕的权势在洛阳横行不法,谁也不敢惹他。
有一次,他在夜里带刀乱闹,触犯了曹操的禁令。
曹操不管他来头多大,把他抓起来,用五色棒一阵痛打。
那个恶霸经受不起,当场就死了。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洛阳。
大家都称赞曹操不怕权势,执法严明。
宦官对他又恨又怕,后来,把他调出洛阳,去当一名县令。
神医之死
曹操带兵驻在洛阳,自从埋葬关羽之后,每天晚上他一合上眼便见到关羽。
有一天,他从梦中惊醒,感觉头疼欲裂。
曹操连忙召神医华佗给自己治病。
华佗诊断后说:“大王头脑疼痛,是因为患了风疾。
痛根在脑袋中。
只有请您先喝麻药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就可以除掉病根。
”曹操一听,勃然大怒,说:“你要杀我吗!”华佗说:“大王没听说我给关羽治病的事吗?关羽中了毒箭,伤在右臂,我为他刮骨疗毒,关羽一点都不害怕。
现在大王只是患了一点小病,为什么多疑呢?”曹操说:“臂疼可以刮骨,脑袋能随便砍吗?你肯定与关羽很熟,想趁此机会报仇。
”于是命令左右把华佗关到监狱中,严加拷打审问。
十天以后,华佗屈死狱中。
后来曹操病情愈来愈重,不久也气绝身亡,死时六十六岁。
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曹瞒传》:有一爱姬陪曹操午睡,曹操枕着爱姬,对她说:“过一小会儿叫醒我。
”她见曹操睡得很熟,便没有叫醒他。
等到曹操醒来,发现自己睡过了头,便怪罪爱姬,把她活活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