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故事
有关曹操的故事

有关曹操的故事
1、谯水击蛟:曹操十岁那年,有一次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
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
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
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
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惧畏缩,曹操大笑,天真地说:“我在龙潭碰到鳄鱼都不怕,你却怕一条蛇,真是可笑!”众人询问,曹操以实相告,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
2、行刺张让:曹操曾私入中常侍张让的府邸试图行刺,张让发觉,派人追捕,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打将出来,张让的卫士无法接近他,曹操且战且退,退到垣墙边时,纵身一跳,逾墙而出。
3、望梅止渴: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
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
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4、劫新娘:小的时候和袁绍等一群伙伴,去抢劫人家的新娘子,后来人家追出来,袁绍不小心掉进一个坑里,怎么也爬不上来,曹操于是大喊一声:贼在这里。
袁绍一挣,就跳了出来。
第 1 页共1 页。
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

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不仅必要,而且非常具有实用性,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
三国演义中曹操故事1:曹操快刀斩乱麻曹操小名叫阿瞒,在家排行第三,从小就爱好游猎,游荡无度,带着几个小混混,在街上惹事生非因此在乡人眼里曹操就是一个败家子坏孩子,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而他的两个哥哥却勤奋好学,知书达理,人们都称赞他俩有公侯之相曹操却不以为然,说他两个哥哥是书呆子,成不了大器,等着瞧我曹操一定会比他们更有本事父亲虽恨曹操不争气,但却因他是小儿子而格外宠爱他,对他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天,曹父把他们都叫到书房里,想试试自己的三个儿子哪个更有出息他说:孩子们,你们都快长大成人了,我也老了,以后曹家光宗耀祖的重任就压在你们身上了不知你们这些年学的怎么样?今天我出个题考考他们,看你们谁完成得最快最好两个哥哥听了都跃跃欲试,因为四书五经他们都背得滚瓜烂熟,任取其中的哪一篇文章,他们都会脱口而出,考题肯定出不了这个范围的听到此,二人都面露得意之色,唯有曹操在一旁不露声色,非常镇静曹父叫人拿来一团乱糟糟的麻团,对他们说:这就是今天的考题,你们必须在一炷香的时间内把这团乱麻捋直两个哥哥一听都傻了眼,怎么会有这样的怪题?大哥哭丧着脸说:爹,这么一团乱麻就是捋三天三夜也捋不完,何况是在一炷香时间内,你能不能另出道题?诗书礼易春秋随便哪一本都行曹父气得瞪了他一眼,让他住口又叫老二来做,老二皱着眉说:真是捋起来,恐怕我死了,也捋不完曹父失望地摇摇头,骂道:你们都是没有用的东西,遇事不肯动脑子,就会叫苦,枉我养你们这么多年气得他连曹操也不问了,就把那团乱麻扔在一旁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曹操忽然冲出了书房,一溜烟跑得没影了曹父和两个哥哥都吃了一惊,不知他要干什么过了一会儿,曹操跑回来,手里拿着一把菜刀,不等大家回过神,他就对着那团乱麻,嚓嚓一连几刀,把乱麻斩成数段,两个哥哥在旁大喊:阿瞒,你又在这里瞎捣乱,还不快把刀放下曹父见了却十分惊喜:我儿真聪明,快刀斩乱麻,我曹家有望了!于是曹父把曹操叫到身旁,语重心长地说:瞒儿,当今朝廷腐败,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天下必将大乱,汉家必将灭亡乱世出英雄,我儿切记,非常年代宜采取非常手段,尤如快刀斩乱麻,切不可循蹈于常规,拘泥于旧制,如此方能成就大事曹操点头,牢记父言后来,黄巾张角起义,天下大乱,曹操在乱世中迅速崛起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诛吕布,败袁绍,平张鲁,一统中原,与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孙权擒杀关羽之后,正志得意满,其主要谋士张昭求见。
曹操的故事

曹操的故事1、曹操误杀吕伯奢——将错就错当年曹操刺杀董卓未遂,逃出京城。
董卓派人追捕,并四处张贴告示,到处设下捉拿曹操的罗网,情势十分险恶。
曹操与救他脱险的陈宫逃到曹操父亲的老友吕伯奢家。
吕伯奢热情款待,因家中无酒,便急忙出去买酒。
曹操坐在前堂,忽然听见后面有磨刀声,顿时起了疑心。
悄悄走到后院,听里面说:“绑起来,杀吧!”立即大惊失色,没等再认真观察,就决定先下手。
于是提剑闯入内宅,见一人杀一人,老少八口全倒在血泊之中,杀到厨房,看见一只猪刚刚被困上司蹄待宰。
这才明白是因为误会而错杀了真诚待客的主人一家。
曹操与陈宫时又匆匆逃离吕家。
但是在半路上又与兴冲冲、喜滋滋买酒而归的老翁吕伯奢碰上了!陈宫满面愧疚,抬不起头。
曹操却在两马相错之机,一挥剑,又把慈祥的老翁杀死了!陈宫大惊:“前面杀人,是由于误会,现在明知是恩人,却还要杀害,太不像话了!” 曹操道:“吕伯奢到家,一见被杀之人,必定告官,追杀我们!” “你这样做,也太不仁义了!”陈宫道。
曹操冷笑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2.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话说曹洪中了西凉战将马超的计,丢了军事要地潼关,曹操大怒,曹操带领三寨大小将校,向潼关杀来,正巧遇上西凉兵马。
两边都布下阵势。
曹操部将于禁、张郃、李通先后迎战马超,均败下阵来。
马超把枪往后一招,西凉兵一齐冲杀过来。
曹军大败。
西凉兵来势凶猛,曹军将士都抵挡不住,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
又听得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惊慌,拿着佩刀马上割了胡子。
军中有人把曹操割胡子的事,告诉了马超。
马超又叫人大喊:“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听见喊声,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
后人有诗说: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仓惶脱锦袍;剑割髭(zī)髯(rán)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3.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区讨伐张秀,天气热的出奇。
到了中午,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附近有没有水源曹操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关于曹操的故事-曹操割须弃袍

关于曹操的故事-曹操割须弃袍曹操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大家都听过很多关于曹操的故事吧,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曹操的历史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曹操割须弃袍钟繇退守潼关,急忙送信给曹操。
曹操知道丢失了长安,心中十分焦急,便叫来曹洪、徐晃,说:你二人先带一万人马,代替钟繇守住潼关。
如10日内失掉了潼关,就按军法杀了你们;10日之外,与你二人没有关系。
我统帅大军随后便到。
二人领了将令,星夜急行。
曹仁提醒曹操说:曹洪性情暴躁,恐怕会耽误大事。
曹操说:你给我押送粮草,便随后接应。
曹洪、徐晃到了潼关,代替钟繇坚守关隘,并不出战。
马超领兵来到关下,痛骂曹操三代人。
曹洪大怒,要领兵下关厮杀。
徐晃阻挡说:这是马超要激怒将军厮杀,切不可出战。
等丞相大军到来,必定会有办法。
马超军队日夜轮流来骂。
曹洪总是要下关打仗。
徐晃苦口婆心地劝他。
到了第9日,在关上看时,西凉军都放开战马,稀稀拉拉地在草地上坐着;许多困乏的军士,在地上睡懒觉。
看到这种情景,曹洪便叫备马,带领3千兵杀下关来,西凉兵弃马抛戈逃跑了。
曹洪奋勇追赶,很是得意。
这时,徐晃正在关上查点粮草,听说曹洪下关厮杀,大吃一惊,急忙率军随后赶来,大叫曹洪收兵。
忽然背后喊声震天,马岱领兵杀来,曹洪、徐晃急回走时,只听鼓声阵阵,山背后又有两支军队挡住去路,左是马超,右是庞德,混杀了一阵。
曹洪抵挡不住,损失一大半军队,才冲出重围,奔到关上。
西凉军随后追来,曹洪等弃关逃走。
庞德一直追过潼关,碰见曹仁兵马,救了曹洪等。
马超接应庞德上了潼关。
曹洪丢失了潼关,奔来拜见曹操。
曹操说:给你十日期限,为什么九日就丢了潼关? 曹洪说:西凉军士,百般辱骂,实在令人难以忍受。
后来又看见西凉军懈怠,便乘机袭击,不想中了奸计。
曹操说:曹洪年幼,性格暴躁,你徐晃应该劝说他才好。
徐晃说:我屡次劝说他,他却不愿意听。
那天我在关上查点粮草,等我知道时,小将军已领兵下关了。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有哪些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有哪些曹操作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下面由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故事,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曹操的故事:爱惜人才的曹操曹操非常爱惜人才,为了留住人才甚至可以受辱。
1有一次陈琳写文章把曹操给骂了,而且骂得很难听,基本上祖宗三代全给囊括了。
后来曹操抓住了陈琳,审讯时,曹操问道:“你为什么骂我的祖宗?”陈琳嘿嘿的笑道:“我当时写文章,文思泉涌,骂你骂的起兴,就控制不住把你祖宗也给带上了。
”曹操素知陈琳是个人才,听罢他的话后哈哈大笑,竟然宽恕了他,并把他留在身边视为好友。
曹操的故事:月亮和外国,谁远谁近曹植有数个兄弟,曹操为了从几个儿子中挑选最满意的继承人。
经常出题考他们。
曹植自小就聪明多思,善于应变,每次都给曹操留下深刻的印象。
曹操对他很满意。
曹植7岁那年中秋节,曹操带着妻子儿女在后花园饮酒赏月。
众人在清雅的音乐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曹操的故事有哪些

曹操的故事有哪些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字德操,小名阿瞒,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之一。
他是东汉末年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之一。
曹操治国有方,才华出众,被誉为“宰相之才,将相之器”。
以下是曹操的几个重要故事。
一、问鼎天下曹操年轻时曾担任琅琊太守,当时整个中国正处于东汉末年的混乱时期,各地势力纷争,形势十分复杂。
曹操深知乱世英雄辈出,决心问鼎天下。
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聚集了大量的兵力,欲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的联军。
然而,赤壁之战曹军遭遇了失败,曹操无奈撤军回返。
这次失败让曹操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从而更加努力地准备下一次挑战。
二、宴请名士曹操善于运用文化和智慧,深得文人学士的拥护。
他曾宴请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物,努力塑造自己的形象。
鸿门宴是其中一次著名的宴会,曹操邀请刘备共进晚餐,并设置了一个陷阱。
然而,曹操却因刘备值得尊敬的品德和才华而改变了原先的计划,重新考虑与刘备合作的可能性。
这次鸿门宴成为历史上著名的“黄粱美梦”。
三、《观沧海》曹操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他创作了很多优美动人的诗歌。
其中最著名的是《观沧海》,这首诗表达了曹操对时代动荡的思考和自省。
曹操在诗中写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表达了自己追求力量和统一天下的决心。
这首诗也成为了曹操一生的写照,他立志要扭转乱世局势,成为一代英雄。
四、三顾茅庐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卧龙诸葛亮有过多次交锋,但也对他的才华和智慧赞赏有加。
相传曹操为了能够请到诸葛亮,曾三次前往其家乡茅庐求贤若渴。
第一次时,诸葛亮没有正式拜会曹操;第二次时,他表示有要事在身不能前往;第三次,终于答应跟随曹操出山并贡献自己的才智。
这个故事展示了曹操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并且也突显了诸葛亮的高才华。
以上是曹操的几个重要故事。
作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曹操以其出色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事迹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斗争和人性状况,也为后世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借鉴。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简介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简介1、错杀吕伯奢曹操因刺杀董卓不成而逃离洛阳,途中被陈宫所救,共同来到吕伯奢家,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二人,自己前往西村买酒;但曹操却误以为家人的磨刀声是要杀死自己,于是尽杀吕氏家人。
离开吕家后遇见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因担心吕伯奢将告发自己,于是挥剑砍死吕伯奢;2、割发代首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曹操命令官兵不准践踏麦地,否则要杀头。
于是官兵们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蹬过麦田,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
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
他要执法官为自己定罪,被执法官拒绝。
曹操要举刀自杀,被众人劝住。
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3、望梅止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途中没有水,带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们渴得要命,纷纷停下乘凉,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没发现水源,曹操急中生智,传令下去说前边有一梅林,时下正是产梅子的季节可以用梅子解渴,士气大振而快速前进。
4、割须弃袍曹操攻打潼关的时候,西凉兵来势凶猛,曹军将士都抵挡不住,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
又听得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惊慌,拿着佩刀马上割了胡子。
军中有人把曹操割胡子的事,告诉了马超。
马超又叫人大喊:“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听见喊声,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
5、梦中杀人曹操惟恐别人会趁自己睡觉的时候加害自己,常常吩咐左右道:“我梦中喜欢杀人,我睡着的时候大家不要靠近。
”一天白天,曹操在帐中睡觉,被子掉在地上,一个侍卫过来帮曹操把被子盖好。
曹操跳起来,拔剑杀了侍卫,又上床继续睡觉。
醒来之后,曹操故意惊问道:“是谁杀了侍卫?”左右把实情告诉了他,曹操痛哭,命令厚葬侍卫。
从此大家都相信曹操会在梦中杀人。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

1.误杀吕伯奢:最为民间所不满意的是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所以一个人宁肯自己对不起普天下的人,也不能让天下的人对不起自己,这个人就太坏了,所以老百姓讨厌曹操。
那么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个事情是事实,还是不是事实;如果不是事实,那岂不是一桩冤案吗;如果是冤案的话,我们岂不是就该给曹操平反吗。
那么这个事情史书上的记载是矛盾的,大体上是这样一个故事:就是曹操因为董卓要迫害他,曹操从京城里逃出来,路过了他一个老朋友家,这个老朋友的名字叫吕伯奢,曹操到吕伯奢家里的时候吕伯奢本人不在,于是就发生了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惨案。
2.许攸献计:曹操的奸诈,最能体现曹操这个人奸诈的例子,是在他和袁绍战争中发生的一件事。
我们知道三国时期有三大战役,第一次战役就是曹袁官渡之战,第二战役是曹孙赤壁之战,第三大战役是孙刘彝陵之战。
曹操就是在官渡之战以后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这场战争打得非常地艰苦,非常地艰巨。
当时两军对峙相持不下,而曹军军粮已经不多了,我们知道打仗拼什么?除了拼勇敢、拼武器、拼实力以外,很重要的是拼粮饷,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食这个仗是打不下去的,曹操这个时候实际上是快要断粮了,一筹莫展。
这个时候袁绍阵营里面有一个谋士叫做许攸的突然来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大喜过望,“跣足而出”。
什么叫跣足呢?就是光着脚,那么曹操这个时候跣足而出迎接许攸是什么原因,什么意思,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叫做来不及穿鞋,可能在洗脚在干什么,一听说许攸来了光着脚就往外跑,大喜过望;第二种可能是表示尊敬,因为古礼光脚是尊敬。
我们知道曹操后来地位很高了以后,汉献帝给了曹操一个特殊待遇,叫做带剑鞋履上殿,叫“剑履上殿”,剑就是带剑,你可以佩着剑去见皇帝,履就是穿鞋,这说明一般的人是不能穿鞋见皇帝的。
能不能穿袜子呢,看地位,地位高的人可以“袜而登席”,穿着袜子走到席位上,地位再低一点一定要光脚。
所以光脚可能是表示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的故事孟德献刀、捉放曹、望梅止渴、煮酒论英雄、华荣道、割须弃袍等曹操少年故事少时,曹操就机警过人,喜欢飞鹰走狗,围猎比武,不拘礼俗,放荡不羁。
他叔父看不惯它的所作所为,经常向他的父亲告状。
曹操受不了父亲的斥责,决定寻找机会对叔父进行报复。
一天曹操看到叔父走过来,就马上到下,口吐白沫,一副中风的样子,他叔父立刻跑去跟他父亲说,等他父亲慌忙跑过来,曹操却安然无恙,于是问他病是不是好了。
曹操说;“我根本就没有病,可能是叔父不喜欢我,所以才诬陷我”。
此后,父亲不再相信兄弟的话了。
曹操借刀杀祢(mí)衡东汉名士祢衡,有才学,而狂傲不羁,但在当时的文人学者中间很有影响。
连大文学家、孔子的后人孔融也十分尊重他,说:“吾的朋友祢衡,当世奇人。
其才学是我的十倍!”曹操闻听,很生嫉妒之情,他难能容忍在魏国境内,竟有名声超过他的人!哪怕只在一部分文人范围之内!于是,曹操便派人把祢衡叫来,想当面侮辱他一回,打下他狂傲的气焰。
然而,在席间狂妄不羁的祢衡却大骂曹操,边击鼓边历数曹操的罪行。
曹操气得七窍生烟,面目青紫,切齿咬牙。
曹操怒视祢衡良久,忽然笑了笑:“我马上派你到刘表处,作为我的专使说他来降。
你有才华,曹某也最重天下人才。
等你完成这个任务回来,我可以让你做公卿,以示我求贤若渴之诚意。
”众人不解,纷纷问曹操:“他痛骂主公,为什么还委以重任,还预封官爵?!”曹操笑而不答。
祢衡到了荆州刘表处,仍是一派名士风度,狂妄自大,对刘表也讽讥、责骂,一如既往。
刘表想道:“侮辱曹操,而没遭杀害,是由于曹操怕影响世人的好感,失去自己成就大业的重要支持。
所以想借我之刀杀这狂妄的家伙,让我承担杀贤人、害名士的罪名,而为他出气解恨。
我为什么干这傻事呢?!”于是他就将祢衡派到另一个地方军阀黄祖那里任官。
黄祖粗蛮身负,当祢衡对他稍有冒犯时,就大发雷霆,立刻把祢衡砍了。
曹操听到祢衡终于死在黄祖刀下,轻松又轻蔑地一笑:“这迂腐不堪的书呆子是自已找死,根本用不着脏我的刀望梅止渴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痛打恶霸曹操二十岁那年,当上了洛阳北部尉(管理京城北部治安的官员)。
他一上任,就叫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左右。
他立下禁令,谁要是犯了禁,不管他豪门大族,都用大棒责打。
那时候,蹇(jiǎn)硕有个叔父,是个出名的恶霸,依仗蹇硕的权势在洛阳横行不法,谁也不敢惹他。
有一次,他在夜里带刀乱闹,触犯了曹操的禁令。
曹操不管他来头多大,把他抓起来,用五色棒一阵痛打。
那个恶霸经受不起,当场就死了。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洛阳。
大家都称赞曹操不怕权势,执法严明。
宦官对他又恨又怕,后来,把他调出洛阳,去当一名县令。
神医之死曹操带兵驻在洛阳,自从埋葬关羽之后,每天晚上他一合上眼便见到关羽。
有一天,他从梦中惊醒,感觉头疼欲裂。
曹操连忙召神医华佗给自己治病。
华佗诊断后说:“大王头脑疼痛,是因为患了风疾。
痛根在脑袋中。
只有请您先喝麻药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就可以除掉病根。
”曹操一听,勃然大怒,说:“你要杀我吗!”华佗说:“大王没听说我给关羽治病的事吗?关羽中了毒箭,伤在右臂,我为他刮骨疗毒,关羽一点都不害怕。
现在大王只是患了一点小病,为什么多疑呢?”曹操说:“臂疼可以刮骨,脑袋能随便砍吗?你肯定与关羽很熟,想趁此机会报仇。
”于是命令左右把华佗关到监狱中,严加拷打审问。
十天以后,华佗屈死狱中。
后来曹操病情愈来愈重,不久也气绝身亡,死时六十六岁。
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曹瞒传》:有一爱姬陪曹操午睡,曹操枕着爱姬,对她说:“过一小会儿叫醒我。
”她见曹操睡得很熟,便没有叫醒他。
等到曹操醒来,发现自己睡过了头,便怪罪爱姬,把她活活打死了。
孟德传【宋】苏辙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
少而好山林。
既为兵,不获如志。
嘉佑中,戍秦州。
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
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
”惟山之深者往焉。
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
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
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
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
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
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
”德具道本末。
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
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
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
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
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
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
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选自《栾城集》,有删改)译文:孟德传【宋】苏辙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
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
宋仁宗嘉佑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
孟德休掉妻子,把他的儿子也给了人,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
自己想:“我是禁军的一员,如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
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呀!”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食。
一天病十次愈十次,呕吐、下痢、腹胀、胸满,全都出现了。
数月以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
因此进山二年不饿,然而多次遇到猛兽,也总是没死。
孟德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
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
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
过一会,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贴耳地走了。
再试之其它猛兽,前后都一样。
”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
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像有道之人。
”孟德全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
张安道恰巧作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得以复员为民。
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其它奇异的本事。
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
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畏惧;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旁人一望而知。
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
如今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
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书《孟德传》后【宋】苏轼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
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
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译文:子由写的《孟德传》寄来了,我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对此感到讶异,认为老虎畏惧不害怕自己的人,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
但是世上还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就这样说这事有或没有,始终没有办法试验这件事。
但我又听说忠、万、云安地方上有很多老虎。
有个妇人白天把二个小孩放在沙上而(自己)在溪水中洗衣服,老虎从山上奔来,妇人很慌张地沉进水里躲避它,二个小孩子在沙上戏耍,神态依然如故。
老虎细看了很久,去用头触碰(他们),希望其中一个能害怕,而小孩天真,竟然不知道惊怪,老虎也终于离去了。
意料老虎吃人,必定先使他遭受威吓,而(对此)不感到害怕的人,(老虎的)威吓不就没有可以施加的地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