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分蘖期管理

合集下载

369-教学课件-南方水稻分蘖期肥水管理(精)

369-教学课件-南方水稻分蘖期肥水管理(精)

早稻基肥与分蘖肥施肥时间和施肥量
表1中介绍了早稻大致的施肥时间和施肥量范围,做到测苗 施肥,即叶色深(叶色卡读数4.0以上)适当少施,叶色淡 (叶色卡读数3.5 以下)适当多施。由于目前还没有养分 缓慢释放的复合肥,生产上应当提倡复合肥既作为基肥施 用,又作为追肥施用,以提高肥料养分的利用率。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根据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计算公式为:
肥料的利用率 氮肥40%~45%、磷肥约24%、钾肥45%~50% 肥料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尿素(46%N) 碳铵(17%N) 过磷酸钙( 12%~17% P2O5) 氯化钾(52% K2O)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例如:某地早稻目标产量为550千克/亩,地力产量为300千克/亩, 即目标产量比地力产量增加250千克/亩。 每亩纯氮(N)用量约为(550-300)/100×1.7/0.4=10.6千克, 折合成尿素为10.6/0.46=23千克,折合成碳酸氢铵为10.6/0.17= 62.5千克。 每亩五氧化二磷(P2O5)用量约为(550-300) /100×0.625/0.24=6.5千克,折合成过磷酸钙为6.5/0.13=50千克。 每亩钾(K2O)用量约为(550-300)/100×1.9/0.48=9.9千克, 折合成氯化钾为9.9/0.52=19千克。
4-19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2、浅水分蘖
“浅水灌溉如上粪,深水淹苗如害病”。秧苗返青后,要浅 水薄灌。深水常沤易形成僵苗不发,影响分蘖。水稻田土壤 持水量为70-80%时,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促进分蘖。 浅水勤灌,可以提高早、中稻田泥温,增加土壤氧气,促进 养分分解,根系活力强,吸收养分快,使分蘖早发、快发, 分蘖健壮。具体方法是田间灌水1次后保持3~5天浅水层,自 然落干,待田面无明水、土壤湿润时再灌水1次,如此周而 复始。南方雨水多而集中,尤其是中稻分蘖期处于梅雨季节, 一旦遇大雨要迅速排水。

水稻分蘖期田间管理PPT课件

水稻分蘖期田间管理PPT课件
伸长,在幼穗分化的第三期以前复水后实行浅水勤灌,促花保花。抽穗期遇35℃以上高温时,水源方便的田 块可日灌夜排,降低地温。
知识点精讲
水稻分蘖
(多选题)下列属于无效分蘖的有
A. 结实10粒以下的分蘖 C. 结实5粒以下的分蘖
B. 结实5粒以上的分蘖 D. 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
【答案】CD 【解析】不能抽穗结实或结实不到5粒的分蘖称为无效分蘖。
知识准备
三、水稻分蘖期田间管理 2. 稻田施肥 (3) 追肥用量:追肥用量应以“二黑二黄”为标准。水稻在有效分蘖终止期和抽
穗前后叶色浓绿为“二黑”,在开始拔节和抽穗前5~10天的孕穗期“二黄”。在“二 黑”阶段如果叶色不变浓绿,说明稻株脱肥,应增大追肥用量;在“二黄”阶段如果 叶色不落黄,说明稻株体内氮素过多,有贪青现象,应减少追肥用量。 四、杂交水稻分蘖期大田管理
完成抛秧,按要求施足了基肥、分蘖肥。到水稻进入拔节期时,李叔发现其中的0.5公顷的田块排
水不畅,他也没在意,直到其他禾苗都已抽穗,这0.5公顷的田块才彻底排干水,经验不足的李叔
照样按要求待田边开小坼后才复水,最后计算产量时,李叔发现那0.5公顷田块的单产比其他田的
单产少了很多。请分析减产原因,并提出水稻拔节孕穗期正确的水分管理办法。
一、 水稻分蘖 3. 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 有效分蘖是指能够抽穗结实且每穗结实5粒以上的分蘖。无效分蘖则指不能抽
穗结实或结实不到5粒的分蘖。一般低位低次分蘖多为有效分蘖,高位高次分蘖多 为无效分蘖。 二、分蘖期的生育特点及主攻目标
1. 生育特点
知识准备
二、分蘖期的生育特点及主攻目标 2. 主攻目标 水稻分蘖期的主攻目标是缩短返青期,争取早分蘖,促使叶色变深,争取有
知识点精讲

水稻分蘖过多解决措施

水稻分蘖过多解决措施

案例四:气候异常对分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05
结论与展望
Chapter
调整播种时间
总结解决水稻分蘖过多的方法
控制施肥量
适度晒田
喷施调节剂
深入研究水稻分蘖的生理机制
进一步深入研究水稻分蘖的生理机制,可以为解决分蘖过多问题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解决方法。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开发新型水稻品种
通过选育新型的水稻品种,可以有效地避免分蘖过多的问题。在选育过程中,应注重选择分蘖适中、产量高、抗逆性强的品种。
合理肥水管理
选择适宜的品种
选择适宜的品种:不同品种的水稻分蘖能力和适应性不同,因此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质地选择适宜的品种。对于分蘖能力较强的品种,可以适当增加播种密度,提高产量;对于分蘖能力较弱的品种,可以适当减少播种密度,保证产量和品质。
使用化学调控剂:化学调控剂可以调节水稻的生长和发育,控制分蘖的数量和分布。常用的化学调控剂包括多效唑、烯效唑等。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量和用法,避免对水稻产生不良影响。
案例一:播种密度过大导致分蘖过多
案例二:氮肥施用过量导致分蘖过多
过量施用氮肥也是导致水稻分蘖过多的重要原因。施用过多氮肥会使水稻植株过度生长,刺激更多的分蘖产生。
总结词
在施肥管理上,应合理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并注意有机肥和磷、钾肥的配合使用,以使水稻植株得到均衡的营养供应,减少分蘖的产生。同时,对于已经出现的过量分蘖,应及时进行修剪或拔除,以保持稻田的通风透光性。
此外,分蘖过多还会增加收获难度和成本。
02
水稻分蘖过多的原因
Chapter
不同品种的水稻分蘖能力存在差异,一些品种的分蘖能力较强,容易造成分蘖过多。
品种特性

4 水稻返青分蘖期管理

4   水稻返青分蘖期管理

返青分蘖期管理商丘商贸学校种植专业一、返青分蘖期生长发育(一)生长发育特点一般春稻50--60天,麦茬稻20--30天。

此期主要进行营养生长。

(1)根系迅速扩大,形成健壮根群。

(2)叶片不断长出。

(3)分蘖发生,是决定水稻有效穗数的关键时期。

此期也是水稻一生中氮素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水稻分蘖的发生与成穗规律分蘖自主茎节上自下而上发生。

一般主茎长出第四片叶时,在主茎基部开始长出第一个一级分蘖,以后每长一叶,便增加一个分蘖,即分蘖的出现总是和主茎相差3片叶,即符合n-3规律,分蘖上也同时增加1叶,当分蘖长到3叶1心时,也按主茎方式发生分蘖,这种现象称为叶蘖同伸规律。

蘖位越低,分蘖发生越早,分蘖上叶片越多,结实成穗的可能性越大,称有效分蘖。

分蘖发生越晚的,则大多不能结实,称为无效分蘖。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温度分蘖生长最适温度30--32℃,16℃以下分蘖停止发育,低于20℃和高于37℃对分蘖生长不利。

光照自然光照下,水稻返青后3天开始分蘖;自然光照的50%时,返青后13天开始分蘖;光强降至自然光照的5%时,分蘖不发生。

营养秧苗营养充足,低位蘖多,成穗率高。

水分分蘖发生需要充足的水分,缺水或水分不足,分蘖会干枯死亡。

(三)分蘖期苗情诊断壮苗返青后叶色由浅到深(一黑),最高分蘖后又由深变浅(一黄)。

春稻在插秧后20--30天内,麦茬稻在插秧后10--20天内,叶色明显变黑,叶片颜色明显深于叶鞘,之后叶色逐渐变淡;从长势上看,根系发达,白根多,出叶快,分蘖早。

弱苗叶色转绿缓慢,且不明显。

叶片短小,不发棵。

徒长苗叶色油亮发黑;出叶,分蘖过快、过多;叶鞘细长,也细长而柔软。

叶色“一路黑”分蘖末期不落黄。

总茎数过多,分蘖末期封行。

主攻目标促进水稻发根好,返青快,分蘖早,提高分蘖成穗率,形成足够壮蘖,防止僵苗。

任务实施一、查苗补苗,保证全苗水稻栽秧后一般会出现浮秧和缺苗现象,栽秧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苗全苗匀。

水稻返青分蘖期早管理粮油,栽培技术

水稻返青分蘖期早管理粮油,栽培技术

水稻返青分蘖期早管理粮油,栽培技术目前,各地正准备水稻移栽或者正在移栽,部分地方插秧已结束,稻田逐步将进入返青分蘖期,这一时期主要田管是:返青成活,防僵苗,促进早发快发;形成更多的低位有效分蘖,为提高成穗率、争取为穗大粒重打下基础,目前应抓好以下几个要点。

1、早施重施分蘖肥,促早发由于受干旱等影响而推迟插秧,今年水稻的有效分蘖期较短,为此,要在插(抛)后7日内抓紧追施分蘖肥,促进早生快发,对冷浸田除追施速效氮肥外,还应增施磷钾肥,采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防止僵苗。

2、早诊断、早转化坐苗田出现坐苗田的应及时请农技人员进行田间诊断。

对由于烂泥田引起的坐苗,要进行排渍调温,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增施磷钾肥;对粘瘦田引起的坐苗,应增施腐熟有机肥,补施磷钾肥和微肥。

对于因除草剂使用不当引起的坐苗,应排除田水后重新灌水,水层保持3-5cm深,同时用磷酸二氯钾进行根外追肥。

3、科学灌溉在秧苗抛插结束后要及时灌水护苗,水层保持在苗高的1/2左右。

若遇晴好天气应灌深水护苗,水层在苗高的2/3左右,阴雨天只要有薄水层;插后3-4天进入薄水层管理,切忌长时间深水,造成根系、秧心缺氧,形成水僵苗,甚至烂苗。

水稻返青后即进入分蘖期,这时应实行浅水勤灌,灌水以水深3cm左右为宜,待自然落干后再上水,达到以水调肥,以气促根,水气协调的目的,促进分蘖早生快发,植株健壮,根系发达。

当田间总苗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时开始进行排水搁田,最高茎蘖数控制在预定穗数的1.2-1.3倍,一般常规稻亩有效分蘖20-25万苗,杂交稻20万苗开始排水搁田,控制无效分蘖的生长。

4、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该时段水稻主要病害有纹枯病、叶瘟、病毒病,都应及时用药防控病害;虫害重点注意螟虫的预防。

5、及时进行除草在抛插秧后7天后,结合追施分蘖肥使用除草剂。

第1页共1页。

水稻各时期的科学管理

水稻各时期的科学管理

水稻各时期的科学管理一、秧苗期1、田间管理育秧的目标是培育壮秧,基本的标准就是根旺、茎粗、叶绿、抗逆性强。

①种子处理:晒种、精种和消毒处理,以保证所用种子纯净、饱满、无病和生活力强。

②浸种催芽:关键是温度,其原则大致可概括为:保湿催白(破胸)、适温催根、保湿催芽、摊凉锻炼。

确定好播种量就是要根据秧苗生育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促使秧苗健壮生长。

首先要调节好水气关系促进根系生长,并要搞好炼苗、提高抗逆能力。

二要施好两肥,即“断奶肥”和“送嫁肥”。

“断奶肥”一般在二叶一心前施用,“送嫁肥”在移栽前3~5 天施用。

2、病虫防治①防治烂秧和死苗,方法有:(1)喷药杀菌;(2)及时供水防治青枯死苗;(3)芽期遭雨水冲洗,种芽裸露,可补覆盖物或用稀泥浆匀洒厢面,均可提高出苗率;(4)适当延长秧龄,培育分蘖壮秧。

②秧苗期是防治稻飞虱、有效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时期,又是预防苗期稻瘟病、白叶枯病及防治一代二化螟、稻蓟马等害虫的有效时期,应本着治秧田保大田,治虫与致病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秧田病虫防治二、移栽期1、田间管理移栽是为返青分蘖打基础的关键时期。

①合理密植原则:⑴ 依品种特性:生育期长、分蘖强、叶片宽、株型散的宜稀,反之宜密;⑵ 依茬口安排:早茬口,本田营养生长期长的宜稀,迟茬则宜密;⑶ 依土壤质地和肥力条件:松疏、肥力高、通透性好的田宜稀,粘重、瘠薄、通透性差的冷烂田宜密,即通常所讲“肥田靠发、瘦田靠插”;⑷ 依据插秧期气候情况:温度高、光照足、宜稀,反之宜密。

总之,插后有利于分蘖的情况下宜稀,否则便应密一些。

②适龄插栽,提高插秧质量,适时早插有利于充分利用季节,延长本田营养生长期,不但有利本季早发早熟高产,而且还为后季高产创造条件。

插秧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反青快慢和分蘖的迟早。

要防止栽插过深,出现“二段根”,影响低位分蘖;现拔现插不隔夜,插植、插匀、插稳,减少缺株少穴。

2、病虫防治秧苗在移栽时应带药下田,大田重点抓好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蓟马、飞虱等病虫害防治。

水稻分蘖期

水稻分蘖期
LOGO
水稻的分蘖期管理
骚年的奇葩
什么是分蘖
LOGO
从移植到幼穗分化为分蘖期, 这个过程约经30天左右(因品 种、植期和育秧方式不同,而 有变化)。
LOGO
分蘖期又可分为回青期(移植的)、有 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
回青期:移植的秧苗,由于在拔秧、运 秧和插秧过程中受到损伤,叫做植伤。 因此,在插秧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复 原转青而长出新根,这段时间就称为回 青期。
2、适时插秧:不可过早插秧,尤其离 越冬场所近的稻田更不宜过早插秧, 以避免稻田过早受害。
药剂防治
LOGO
(1)90%晶体敌百虫,每公顷15002250克,加水喷雾;
(2)2.5%敌杀死乳油,每公顷300450毫升,加水喷雾;
分蘖期除草
LOGO
插秧后10-20天,根据苗情、草情进 行第二次灭草,选择安全性高的杀稗 剂,稗草叶龄在1.5叶期以前用酰胺类 除草剂;稗草叶龄在2.1叶期以前用有 机磷类除草剂,如50%瑞飞特等,与 防治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如太阳星等混 配,采用毒土法或喷雾器甩喷,不提 倡毒肥法,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
分蘖期水层管理
LOGO
在水稻返青后,立即撤浅水层,保持3 -5厘米浅水层,以利增加水温和泥温, 加快土壤还原进程,提高磷、钾和微 量元素的溶解度和可吸收数量,加快 水稻生长速度,促进水稻分蘖发生。
LOGO
谢谢
注意防治负泥虫。
水稻负泥虫的防治
LOGO
在黑龙江省是水稻常发性害虫。
负泥虫以幼虫和成虫危害水稻,沿叶 脉取食叶肉,造成白色纵痕,重者造 成全叶变白,以致破裂、腐烂,造成 缺苗。即保存活也将造成水稻迟熟, 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
LOGO

豫南地区水稻返青分蘖期田间管理技术

豫南地区水稻返青分蘖期田间管理技术

河南农业2020年第8期(上)苗的表现。

2.弱苗。

弱苗主要表现为叶片含氮量低于2%,叶色转绿缓慢且需时间长,叶片窄而短,不发裸,整穴秧苗抱扭在一起,分蘖少,不能形成壮苗。

其原因主要是缺微量元素锌或播种后受阴雨天气的影响,秧苗在低温环境下不易吸收微量元素锌。

3.徒长苗。

当秧田氮肥施用过多时,易引起秧苗徒长。

当叶片含氮量超过5%时,叶色油黑发亮;新叶、分蘖生长较快,生长和分蘖的较多;叶鞘和叶细长、柔软,田间杂乱;叶色自始至终是黑的,到分蘖末期仍不变黄色;总茎数过多,不到分蘖末期就已封行。

(二)分类管理措施针对以上出现的秧田现象,结合豫南地区秧田的实际情况,应进行以下分类管理措施。

3~5 cm,返青抑制无效分蘖。

但是,为了促进尽早分蘖,肥量应占总追肥量的般每667 m 2施硫酸铵667 m 2施1~2 kg。

插秧后根据苗情2次分25%;隔5~7 d,施入剩下25%的2总穗数低于5万穗,1/4。

有效穗数后,用耙在子在秧田穿梭觅食,踩踏田间杂草。

使用化学除草一般在插秧后7 d,每667 m 2施用杀虫单0.4 kg 或草胺0.15 kg,可随分蘖肥一块施入。

在使用化学除草的时候,水层要保持3 cm,切不可淹住秧心。

5.注意病虫害防治。

在分蘖期害虫有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叶蝉、蓟马等,病害有叶瘟病、白叶枯病等。

对于上述病虫害,当地植保部门一要严密监测,准确预报。

市县两级严格汇报制度,实行周报,及时反馈信息,随时掌握病虫发生情况。

二要强化培训,普及技术。

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现场会、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群众开展防控技术宣传培训。

三要采取措施,科学防控。

LIANGZHONG LIANGFA良种良法河南农业2020年第8期(上)YANGZHI TIANDI养殖天地667 m 2定苗10 000株左右。

(三)适时摘心直播辣椒在与小麦共生期间,地上部分生长比较缓慢,与育苗移栽的辣椒苗相比,节间较短,株高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分蘖期管理
日期:2015-07-15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作者:张浩国
水稻分蘖期是确定有效分蘖的关键时期,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管理技术的重点是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土质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全苗、壮苗。

前期以“促”为主,促进前期有效分蘖增多;分蘖后期以“控”为主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确保穗多粒大。

科学管水
移栽成活期应保持田水3~4厘米,使田间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保温、保湿环境,促进新根发生、迅速返青活棵。

返青后,秧苗进入分蘖期,应进行浅水灌溉,一般保持2~3厘米水层。

当水稻分蘖达到预计产量要求的分蘖数量时,要排水晒田。

晒田对土壤养分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

对控制水稻群体、促进水稻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培育大穗多粒有较好的作用。

晒田一般掌握胶泥田、低洼田、过肥田重晒。

砂质田、瘦田轻晒。

一般晒到田面开小裂,脚踏不下陷,叶色褪淡,叶片直立为止。

这样可控制无效分蘖的产生,增强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

早施分蘖肥
水稻返青后需肥量逐渐增加。

此时,根系多分布于表层土中,养分供应不足,应及时施用分蘖肥。

一般亩施尿素4~5公斤,均匀撒施,保持浅水层。

施肥应掌握肥田少施,瘦田多施。

施肥方法:一是要早施分蘖肥。

一般返青后立即施用。

二是要看苗施肥。

长势好的地方少施,长势差的地方多施。

这样全田长势能达到基本一致。

施肥后,田间要保有水层,不能排水,自然落干后灌水。

病虫害防治
主要的病害有叶瘟和纹枯病。

叶瘟的防治。

在叶瘟初发期,亩用75%三环唑30克或40%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加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

纹枯病的防治。

在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以上时每亩用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5克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加水40~50公斤喷雾,重点喷水稻的中下部叶片。

主要虫害有水稻螟虫、稻飞虱。

水稻螟虫的防治。

防治适期是分蘖盛期,从害率达1%以上时用药防治。

防治方法:每亩可选用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或90%晶体敌百虫200克、25%杀虫双水剂200毫升、80%杀虫剂50克,加水40~50公斤喷雾。

稻飞虱的防治。

当10丛虫口达50头以上时及时用药防治,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克或80%敌敌畏100毫升、25%扑虱灵20克加水40~50公斤喷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