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分蘖规律
水稻分蘖消长规律

水稻分蘖消长规律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分蘖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了解水稻分蘖消长规律对于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1. 分蘖初期水稻种子发芽后,第一叶片伸长,初级分蘖开始生长。
随着植株的发育,水稻初期生长迅速,主茎上的分蘖也同时开始生长。
一般来说,水稻一株可分蘖4-6个左右。
当水稻生长到2-3叶期时,次生分蘖就开始发展。
一般情况下,每个主茎上会长出2-3个次生分蘖,而每个次生分蘖会生长出1-2个三级分蘖。
在这个时期,由于种植条件和品种的不同,有些水稻可能会分蘖更多。
在水稻分蘖后期,新分蘖的生长受到限制,同时还会出现早期分蘖断裂的现象。
此时,水稻开始抽穗,而新产生的分蘖则会逐渐停止生长。
分蘖逐渐达到稳定状态,数量也不会再增加。
二、分蘖高产的栽培技术1. 适当的密植适当密植可以有效促进分蘖,提高水稻产量。
在不同的地区和种植条件下,在确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可以利用不同的密度来提高水稻的株密度。
一般来说,适宜的栽植密度是:早熟品种20,000-25,000株/亩、中晚熟品种17,000-20,000株/亩。
2. 合理的施肥充足的营养可以有效地促进水稻分蘖,并且对生长和发育有重要影响。
应定期施肥,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来选择不同的肥料类型。
在生长快速的时期,应该给予综合营养肥,而在成熟期应使用钾肥、有机肥等营养元素。
3. 确定适宜的种植时间适宜的种植时间对于促进水稻分蘖、成熟和高产有关键作用。
在不同的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选择不同的时间和适宜的品种种植。
一般情况下,早季水稻应在4-5月份种植,晚季水稻应在7-8月份种植。
4. 控制灌水量灌水是控制水稻分蘖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遵循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不能盲目使用水资源。
在灌溉过程中,应根据土壤墒情、水源和气象条件控制灌水量,避免出现过度灌溉或缺水现象。
总之,水稻分蘖消长规律对于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只有合理地利用以上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保证水稻分蘖的巨大潜力被充分挖掘,实现高产稳产的目标。
水稻分蘖规律图

A
主茎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0 A
主茎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1 0 A
主茎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2 1 0 A
主茎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3 2 1 0 A
主茎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4 3 2 1 0 A
主茎
1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0/1
0/1 -6 0/1 -4 0/1 -2
4 2 8 1 3 5 3 1 6 2 1 4 2 12 1 3 2 5 1 3 1 7 2 4 3 1 7 2 4 2 2 5 1 3 1 10 2 1 4 6 1 3 2 1 3 1 1 2 6 4 2 9 1 3 5 1 2 1 5 3 1 8 2 4 1 4 2 7 1 3 3 2 1 1 6 5 4 3 2 1 0 A 2 1
6 5 4 3 2 1
4 2 9 1 3 3 1 8 2 2 1 7 1 6 5 4 3 2 1
5 4 3 2 1
按叶蘖同伸规律,主茎12叶时应有30个分蘖,其中一级分蘖9个,二级 12叶时应有30个分蘖 按叶蘖同伸规律,主茎12叶时应有30个分蘖,其中一级分蘖9 分蘖21 21个 分蘖21个。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叶蘖同伸过程如下:
4 2 8 1 3 5 3 1 6 2 1 4 2 12 1 3 2 5 1 3 1 7 2 4 3 1 7 2 4 2 2 5 1 3 1 10 2 1 4 6 1 3 2 1 3 1 1 2 6 4 2 9 1 3 5 1 2 1 5 3 1 8 2 4 1 4 2 7 1 3 3 2 1 1 6 5 4 3 2 1 0 A 主茎 2 1 6 5 4 3 2 1 4 2 9 1 3 3 1 8 2 2 1 7 1 6 5 4 3 2 1 5 4 3 2 1
水稻分蘖示意图-湖南生安赛特

07:51:09 45
第二节 高产的必要条件(肥量足)
2、合理施肥,保证高产所需的肥量:
07:合增产措施,全年系统性的防治 各种病虫害
4、结合增产措施,全年系统性的防治各种病虫害:
A、防:狠治1代二化螟,适时防治稻纵,持续预防稻飞虱和纹枯病,稻瘟 病疫区或感病品种关键时候预防穗颈瘟;
B、补:在水稻返青、分蘖、孕穗、灌浆等关键时候喷施功能性叶面肥(或 撒施颗粒返青肥),促进水稻孕大穗、灌足浆。
穗颖花数决定时期
• 每穗颖花数=一次、二次枝梗数与每条枝梗上颖花数的乘 积。
• 一般而言,同一品种一次枝梗数较为稳定,二次枝梗 数和每条枝梗上颖花数受环境影响极大。
• 按叶——穗同伸关系,二次枝梗和颖花分化在叶龄余数 2.5-1.5期间,为促大穗关键时期。
• 按叶——穗同伸关系,花粉母细胞发育在叶龄余数0.8-0 期间,为减少枝梗、颖花退化关键时期。
07:51:09 46
第三节 健身栽培,高产夺丰收
3、健身栽培,分蘖期壮苗控旺防病措施:
A、促苗:早追肥,促低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 移栽后3-5天亩用立旺青(颗粒锌肥)200克/亩拌追肥撒施,促进水稻 早返青分蘖;再结合第一次病虫害防治喷施粮法(壮苗促花素); B、控旺:分蘖期亩用显艳(30%苯甲·丙环唑)40毫升左右控苗防病, 以后每次打药用20毫升/亩。显艳(丰苗)既能控制水稻旺长,促进水 稻茎杆粗壮抗倒伏,又彻底预防纹枯病。
粮法2号
养叶灌浆粒粒满
揭秘水稻与数字“3”的相关性——稻三规律

科技纵横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7期揭秘水稻与数字“3”的相关性——稻三规律赵志龙(鸡东县明德乡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站,黑龙江鸡东 158227)摘要:通过对水稻基础理论知识、栽培技术模式及发展趋势等的全面掌握及深入了解,揭示水稻与数字“3”的密切关系,创新性地总结“稻三规律”,探索研究水稻种植的新思路,加深了人们对水稻的认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水稻;数字3;稻三规律1 “稻三规律”研究背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作为主要口粮作物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所有粮食作物中水稻种植的科技含量相对更为密集,每个生产环节都需要精准操作。
探寻简便、易懂、易操作、高产、优质、高效的技术模式成为科研攻关的发展趋势,同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生产实际是最终目的。
黑龙江省鸡东县明德朝鲜族乡水稻种植面积近 3 333.33 hm2,约占总耕地面积的80%,水稻产业已发展成为该乡农业农村经济的主导优势产业,种植水稻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笔者在水稻种植理论学习与指导实践中发现水稻与数字“3”有着不解之缘。
水稻在基本特性、杂交育种、育苗、植物保护、水肥管理以及高产注意事项等方面都与数字“3”密不可分。
这一现象可以总结为“稻三规律”或“稻三理论”,“稻三规律”的提出将有助于农技、科研人员及水稻种植主体更加直观快速地了解水稻,进而熟练地掌握水稻的基本理论及技术模式,为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2 “稻三规律”的基本内容2.1 水稻基本特性中的“3”2.1.1 水稻三系在水稻遗传育种中有“三系”,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
水稻雄性不育保持系与雄性不育系结合所产水稻种植后仍为不能结实的雄性不育系,水稻雄性不育恢复系与雄性不育系结合所产水稻种植后为可自花授粉结实的水稻,水稻三系解决了水稻杂交育种中大量的技术难题。
2.1.2 水稻三性在水稻生长发育上对光温条件的感知有“三性”,即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习性。
水稻分蘖规律

水稻分蘖规律一、引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分蘖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巨大。
深入研究水稻分蘖规律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什么是分蘖?分蘖是指主茎在生长过程中侧枝的形成和发育。
在生长初期,主茎会逐渐伸长,并且侧枝也会随之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侧枝会逐渐发育成为新的茎干,并且继续向外伸展。
三、水稻分蘖规律1. 生理基础水稻分蘖是由植物激素调控的。
其中,赤霉素和玉米素是两种最为关键的激素。
赤霉素可以促进主茎生长和抑制侧枝生长,而玉米素则可以促进侧枝生长。
2. 影响因素(1)光照条件:充足的光照条件可以促进主茎生长,抑制侧枝生长。
(2)温度条件: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利于水稻分蘖。
一般来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稻分蘖。
(3)植株密度:植株密度越大,水稻分蘖就越少;植株密度越小,水稻分蘖就越多。
(4)土壤养分:充足的土壤养分可以促进水稻分蘖。
3. 分蘖类型(1)单行穗型:主茎上只有一个穗子,没有侧枝。
(2)低分蘖型:主茎上只有一个穗子,并且有少量的侧枝。
(3)中等分蘖型:主茎上有一个穗子,并且有较多的侧枝。
(4)高分蘖型:主茎上有一个或者多个穗子,并且有很多的侧枝。
四、水稻分蘖调控技术1. 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赤霉素和玉米素等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调控水稻的分蘖。
通过喷洒叶面肥或者浸种处理来实现对水稻的调控。
2. 适宜的种植密度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促进水稻分蘖。
一般来说,每亩种植量在90-120kg之间比较合适。
3. 适宜的施肥量充足的土壤养分可以促进水稻分蘖。
在施肥时需要注意不要过度施肥,以免影响水稻分蘖。
4. 光照控制通过遮荫或者增加光照等方式来控制光照条件,以达到调节水稻分蘖的目的。
五、结论水稻分蘖是由植物激素调控的。
在生长过程中,光照条件、温度条件、植株密度和土壤养分等因素都会影响水稻分蘖。
通过使用生长调节剂、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以及控制光照等方式可以有效地调控水稻分蘖。
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生长发育————————————————————————————————作者:————————————————————————————————日期: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0%,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一半。
水稻的生长发育一、水稻的一生(一)水稻的生育过程水稻一生,可以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
自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生长根、茎、叶,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到抽穗,这一时期幼穗茎叶同时生长,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以后开花授粉和子粒灌浆、结实,称为生殖生长期;不同生育时期之间有着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原则之一。
1.水稻的生育期水稻从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阶段(l)感温性水稻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发育;需要一个最低的总热量,进行生长点发生质变所必须的生化反应和植株的生长。
这种总热量以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和总积温来表示。
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积温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当稳定。
不同品种要求积温不同,但生殖生长期要求的积温在品种间并无多大差异,主要是营养生长期要求的积温不同。
晚熟品种,完成营养生长要求的积温多。
水稻各生育时期要求的积温是稳定的,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短,生育期缩短;当温度降低,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长,生育期延长。
这便是水稻的感温性,也称感温阶段。
(2)感光性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对开花起诱导作用主要是长暗期的作用,必须超过某一临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长点的质变,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
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
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
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称感光阶段。
不同品种感光性不同,早熟种天数少,晚熟种天数多。
(二)水稻产量的形成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
水稻复习思考题

叶蘖同伸规律:水稻主茎叶和分糵存在同伸规律,即n对n-3的同伸关系。
分蘖: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生长形成的分枝。
幼苗期;从稻种萌动开始到3叶期称幼苗期。
返青期: 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一个地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的过程,约需5d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称返青期。
分蘖期 :从4叶出生开始萌发分蘖直到拔节为止为分蘖期。
分蘖节: 水稻在拔节之前,基部节间并不伸长而聚集在一起,分蘖着生在基部群集的节上,统称为分蘖节。
拔节期;水稻基部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株高开始迅速增加的现象。
抽穗:穗顶即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
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上承载的绿色叶面积,是一个比值。
粒叶比:用最大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的总颖花数,总实粒数和总粒重来进行的比较。
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蒸腾作用和无光合作用是水稻生理耗水的两大主要形式。
生态需水:水稻和生态需水主要是指用于用调节空气湿度,养料,抑制杂草等生态因子,创造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环境所需的水分,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无公害栽培:指按照无公害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无公害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叶龄余数 : 为稻单茎待出的叶数。
最高茎蘖数期:分蘖增加到拔节后不再发生分蘖的时期。
高效叶面积:指有效茎上部三张叶片的面积。
有效叶面积:指有效茎蘖的叶面积.高效叶面积率:高效叶在群体叶面积中所占的比例称高效叶面积率。
有效叶面积率:有效叶面积在总叶面积中的比例,称有效叶面积率。
晒田: 是指水稻分蘖期后到油穗分化前的排水晒田的措施。
结实率:饱满谷粒占总粒数的比例。
加工品质:它反映稻米对加工的适应性,又称碾磨品质。
营养品质: 指精米中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等养分的含量与组成,以及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等。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指标:能不断优化群体结构,实现优质高产的各项形态,生理指标。
超高产栽培: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以具超高产潜力品种的利用为前提,充分发挥生产区自然资源优势,综合运用各地栽培措施的叠加效应,努力塑造水稻理想的株型与结构,全面提高水稻群体的动态质量,从而获得超高产的目的。
什么是水稻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

什么是水稻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水稻种子萌发进程分蘖,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植物产生的分枝,一般有多少分蘖,是从接近地面的数量来算的。
分蘖也有级别之分,比如一级分蘖、二级分蘖,如果生长条件好的话,一些植物会出现第三分蘖、第四分蘖。
以种植水稻来说,在分蘖上面,大家讨论得最多的不是分蘖的多少问题,而是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的问题。
那到底什么是无效分蘖?什么是有效分蘖呢?肥料湘军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下。
水稻分蘖的发生与生长1、水稻分蘖的发生规律水稻的主茎般有11-18个节,基部每个节都能长出一张叶,每一片叶的叶腋间都有一个分蘖芽。
以后随着主茎叶片数的增加,新的分蘖不断产生。
同时,当每个分蘖本身长出第3片叶时,就在分蘖芽鞘上长出分蘖芽鞘分蘖。
凡是由主茎上直接出生的分蘖,称为一次分蘖,由一次分蘖上出生的分蘖称为二次分蘖,依次类推。
2、水稻叶蘖同伸规律当某一叶开始出生时,其下位第三叶的叶位节上的分蘖与此同时生长。
如某叶以N表示,则N-3的叶位节开始出现分蘖。
例如,当主茎第5叶出生时,在第二叶位节上的分蘖芽开始长成分蘖。
分蘖再产生次一级分蘖,其发生规律也完全相同。
所以,只要条件适宜,某一主茎叶出现,必有若干分蘖与它同期出现,这些分蘖叫做该主茎叶片的同伸分蘖。
例如当主茎第9叶出生时,第6叶节上长出一个一次分蘖,在第3叶节位上长出一个二次分蘖。
由于这两个分蘖同时伸出,所以叫分蘖的同伸关系。
叶蘖以及分蘖之间的同伸关系,都是分蘖发生的内在规律,但是这个规律能否实现,与肥水、密度、气候、土质等外界条件关系密切,如果某个分蘖发生时,环境条件不适宜,这个节位的分蘖就不再发生。
因此,生产上要掌握好时期及时促进。
另外,根据主茎新出叶的叶位,可以推测分蘖发生的早迟和节位高低,作为预测分集是否有效和分蘖穗大小以及制种上的花期早期预测参考等。
3、影响分蘖发生的内外因素水稻分蘖发生早迟与多少,除与品种的分蘖特性有关外,还受到内部因素与外界条件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分蘖规律
(1)分蘖发生的节位:无论主茎或分蘖茎,都有很多节,每个节上都有一个腋芽。
茎基部的腋芽长成分蘖。
分蘖发生的节位,叫分蘖位。
在低节位上长出的分蘖,叫低位蘖,反之则叫高位蘖。
(2)凡是由主茎上直接发生的分蘖叫一次分蘖,从一次分蘖上再发生的分蘖叫二次分蘖。
依次类推……。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一次分蘖最多,大多数有效;二次分蘖较少,部分有效;三次分蘖极少,大都无效。
(3)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
凡能抽穗结实5粒以上的,称为有效分蘖,否则就是无效分蘖。
生产上为了准确掌握分蘖期,合理利用分蘖,必须掌握成穗规律。
水稻生长在3叶期以前,养分由主茎供给,称异养阶段。
水稻生长在4叶时,具有独立的根系,称自养阶段。
拔节以后对小分蘖的营养供应不足,就称为无效分蘖。
分蘖是水稻的一种重要特性,是个体正常生长的表现,一般带分蘖植株的穗部性状比不带分蘖的要好。
但是分蘖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分蘖过多,使个体和群体的矛盾激化,无效分蘖增多,很难高产。
如果分蘖过少,基本苗不足,有效稻穗数减少,产量降低。
生产实践证明:促发低位蘖,控制高位蘖和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是合理利用分蘖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