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6肥沃的土壤教案(新版)苏教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教案(共4课)(2019新版).docx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教案(共4课)(2019新版).docx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4 土壤的成分【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研究土壤的基本成分。

土壤由水分、空气、沙、黏土和枯树叶等构成。

通过采集、观察和研究土壤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形成有关土壤的认知结构。

本课教材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在大人的陪同下去不同的地方寻找、采集土壤,通过观察新鲜的土壤引导学生思考土壤里究竟有什么。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采集来的土壤,学生借助工具观察发现土壤里有沙砾、枯树叶、小虫等。

第三部分,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将土壤用纸包住使劲握一握以及土壤沉积实验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壤中既有肉眼看得见的物质,也有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如水和空气等。

最终通过学习知道土壤是沙、黏土、枯树叶、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学情分析】学生熟悉土壤,但对土壤中的物质是比较陌生的,他们缺乏对土壤的深刻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对土壤进行直观的观察认识,再经过进一步的实验探讨,有利于让学生知道土壤的组成。

本节课涉及较多的实验,在教学中全面开放式的自主设计验证土壤中有水和空气方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不仅要注重实验的效果,更要从实验的设计、实验的规范操作以及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教学目标】知道土壤中有沙、黏土、枯树叶、水、空气等;学习采集土样,经历实验研究土壤成分的探究过程;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愿意亲近土壤,意识到动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土壤。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难点]学习用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土壤中的成分。

【教学准备】[野外]金属取土器、透明塑料瓶、放大镜每小组各一;[课堂]学生采集的土壤、玻璃杯、放大镜、水、盘子、勺子、木棒、吸水纸等每小组各一;[教师]土壤的图片和视频、课件等。

【教学过程】◎什么是土壤?(一)图片导入,认识土壤。

1.师出示自然风光图片,学生交流感受。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2.3 肥沃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2.3 肥沃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
蚯蚓的作用:
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
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①蚯蚓在土中钻洞,有利于土壤通气排水,起到了松土的作用。
②蚯蚓吃土及枯草,分解生物残体,排出粪便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延伸活动:管理肥料袋
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
探究的恒心和毅力。
学生分小组活动。
思考、实验、讨论、总结
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观察肥沃土壤的因为。
小组活动,交流观察的发现和结果。
通过制作了解腐殖质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讨。
作业布置
查找资料,了解一下我国土壤分类和分布。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腐殖质是最肥沃的,掌握了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总结课堂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
板书
2.6肥沃的土壤
腐殖质 改良土壤 制作肥料袋
课堂练习
一、判断。
1.蚯蚓在成肥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应保护蚯蚓。( )
2.在制作肥料袋的过程中,应选择一些蔬菜叶或塑料玩具,因为它们最终都会变成腐殖质。( )
二、选择。
将落叶拖入土壤中的动物是( )。
A.小鸟B.蚯蚓C.青蛙D.细菌
课堂巩固练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练习习惯,不断巩固所学。
1.往透明塑料袋中装土、果皮、菜叶等。
2.往塑料袋中均匀地洒一点水,扎好袋口。
3. 往塑料袋中均匀地洒一点水,扎好袋口。注意事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6.肥沃的土壤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6.肥沃的土壤 教案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6.肥沃的土壤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会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一些小动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3.阅读资料,知道土壤有肥沃和贫瘠之分,了解土壤贫瘠的原因和常用的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

4.能够在做肥料袋的过程中,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腐殖质,了解土壤贫瘠的原因,知道如何改良土壤的肥力。

教学难点:知道如何改良土壤的肥力,并试着做一个肥料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袋、蚯蚓、土壤、果皮、菜叶、水等等制作肥料袋的材料。

预习要求: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壤表层和下层,看一看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可以根据土壤中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是哪三类呢?指生回答: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出示上节课同学们总结归纳得出的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不同特点的活动报告单。

引导学生再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教师引导:不同的土壤,适宜种植不同的植物,不过影响植物生长状态的不仅仅是土壤的类型,还有土壤的肥力。

一般来说,肥沃的土壤更适宜植物的生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6课——肥沃的土壤。

板书课题。

二、比较土壤的表层和下层的不同之处教师引导:我们脚下的土壤,它的表层和下层是不是一样呢?出示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又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全班交流: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是不一样的,在土壤的表层,有很多的腐殖质。

板书:腐殖质出示关于腐殖质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了解腐殖质的知识:什么是腐殖质: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腐殖质有什么作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那么腐殖质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出示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师小结:腐殖质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腐殖质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2. 6.肥沃的土壤 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2. 6.肥沃的土壤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科教案单元:第二单元《研究土壤》课题6.《肥沃的土壤》课时1一、教材分析对植物而言,腐殖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

对学生而言,腐殖质如何形成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本课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

土壤里面能够长出的植物,在他们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3.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科学探究:1.能够制作肥料袋。

2.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并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科学态度:1.通过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

2.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形成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知道土壤的肥力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

2.会利用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改良土壤肥力。

四、教学重点重点: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难点:制作肥料袋并连续5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学生分组材料:做肥料袋的材料(透明塑料袋、香蕉皮、菜叶、草根、土壤)六、教学过程1.教师拿出一盆期生长在贫瘠土壤中的植物,让学生观察,说出植物生长状况,猜测原因2.学生猜测,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肥沃的土壤》二、自主探究活动一观察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比较不同之处,知道土壤中有腐殖质1.学生自己观察不同颜色的土样和落叶下的土壤的特点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同颜色的土样和落叶下的土壤的颜色,各是什么颜色?各有什么不同?3.学生户外活动,捡些树叶回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科学 学案 6.肥沃的土壤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科学 学案 6.肥沃的土壤

肥沃的土壤【学习目标】1.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2.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3.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培养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

【学习重点】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学习难点】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

【学习准备】材料准备:塑料袋、水杯、土、果皮、菜叶等。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一)思考引学。

为什么有的土壤寸草不生?有的土壤生机勃勃,郁郁葱葱?(二)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_______。

2.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_____,越_______。

3.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_______。

4.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二、问题探究(一)观察土壤1.土壤的结构是什么?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有什么不同?2.腐殖质的定义是什么?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二)改良土壤阅读教材,说说教材中采取了哪几种方法来改良土壤?(三)动手制作试着简述一下制作肥料袋的基本流程。

三、拓展延伸在管理、观察和记录肥料袋沤肥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试着简单阐述一下。

【学习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腐殖质是最肥沃的,掌握了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

【精炼反馈】一、填空1.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______。

2.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腐殖质______多,土壤颜色______,越______。

3.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______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______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4.土壤中生活着许多______,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______。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肥沃的土壤》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肥沃的土壤》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肥沃的土壤》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6课《肥沃的土壤》,主要介绍了土壤的组成和肥沃的土壤的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土壤的重要性,掌握肥沃土壤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土壤的组成,掌握肥沃土壤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 能力目标:观察和描述肥沃土壤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壤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肥沃土壤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肥沃土壤的特征。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土壤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肥沃土壤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可能了解较少。

学生喜欢观察和发现,但在描述能力上有待提高。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打开投影仪,展示一张描绘丰收农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样的丰收农田是怎么来的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

2. 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家花园的土壤特点。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倾听和提问,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1. 教师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土壤的组成。

教师解释矿物质是土壤中的石头、砾石等颗粒状物质,有机质是指植物和动物的残体、排泄物等,水分和空气是土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矿物质和有机质样本,并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它们的特点。

- 教师使用实物示意图,展示土壤内水分和空气的存在方式,并解释它们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教师以具体的例子说明肥沃土壤的特点:颜色深,有肥料的味道,有虫子和植物根等。

- 教师展示不同颜色的土壤样本,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 教师使用香料等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让学生嗅闻,引发对肥料味的讨论。

- 教师展示显微镜下的土壤样本,让学生观察其中的虫子和植物根。

3. 教师讲解肥沃土壤的形成过程,包括植物的死亡和腐烂,动物的排泄物等。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研究土壤》教学设计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研究土壤》教学设计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研究土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研究土壤》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土壤,通过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掌握土壤的基本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自然环境充满了好奇。

但是,对于土壤的性质和特点,他们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土壤的基本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土壤的性质和特点,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技巧,对土壤性质和特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发现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2.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实验方法,了解土壤的性质。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铁铲、杯子、滤纸等),多媒体设备。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杯子,用于收集土壤样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土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土壤?土壤有什么特点?”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并向学生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例如:“今天我们要用这些器材来研究土壤,请大家注意安全,跟着老师的步骤进行实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例如:学生用铁铲挖取土壤样品,放入杯子中,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等。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_《肥沃的土壤》精品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_《肥沃的土壤》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第三课肥沃的土壤一、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肥沃的土壤》。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土壤的成分和类型。

本节课设置了一个观察活动,两个阅读活动和一个实验活动。

通过观察土壤的表层和下层,阅读腐殖质的形成原因,帮助学生认知腐殖质的形成使得土壤具有肥力。

通过阅读土壤贫瘠的原因和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知道土壤贫瘠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最后通过制作肥料袋,更加直观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学生分析: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

土壤里面能够长出的植物,在他们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阅读,能够说出腐殖质的形成原因及作用。

2.通过阅读和教师讲解,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3.通过制作肥料袋,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三、学习重点:1.通过观察和阅读,能够说出腐殖质的形成原因及作用。

2.通过阅读和教师讲解,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3.通过制作肥料袋,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四、学习难点:1.通过观察和阅读,能够说出腐殖质的形成原因及作用。

2.通过阅读和教师讲解,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3.通过制作肥料袋,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每组实验材料包(每组整块土壤、放大镜、小铲子、透明可密封塑料袋、果皮菜叶、土、蚯蚓)、观察记录单、实验记录单等。

六、学习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肥沃的土壤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3.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4.能够制作肥料袋。

5.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并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6.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形成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制作肥料袋并连续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我们每天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面上课,放学回家就可以享受香喷喷的饭菜,有时还有美味的零食点心。

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却很遥远。

在我国西部贫困山区,有些小孩子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

出示西部儿童图片:为什么西部大山里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呢?(土壤贫瘠)引出课题:是啊,肥沃土壤里的植物长势良好,粮食产量自然高,而贫瘠的土壤植物枯黄,很难茁壮成长。

我们今天就来帮当地的农民伯伯研究一下如何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我们一起来研究《肥沃的土壤》。

二、讲授新课
1.了解土壤
在校园里采集一些肥沃的土壤并带回教室进行观察。

你观察到土壤里有什么?肥沃的土壤里有很多动植物的遗体,还有蚯蚓和很多小虫子。

2.了解腐殖质
仔细观察土壤的表层和下层,你发现了什么?
表层土的颜色较深。

什么是腐殖质?
腐殖质: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出示教材图片: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3.了解土壤的分层
为什么表层土壤中腐殖质比较多呢?
小结: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

4.了解增加肥力的方法
回归初始问题:可惜并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

西部山区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有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你能不能帮当地的农民伯伯想想,怎么给贫瘠的土壤增肥呢?
交流讨论:
(1)种植绿肥,覆盖农田:像农田那边堆了好多落叶,这些落叶也是用来沤肥的。

当绿肥翻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形成腐殖质,从而使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力强,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2)多施农家肥:在农村生活过的同学会知道,家里会养羊、养猪等,它们的粪便可以用来沤肥增加土壤的肥力。

(3)收集落叶和果蔬垃圾做堆肥:落叶和生活中的果蔬等厨余垃圾收集起来不仅环保,还可以做堆肥改良土壤的肥力。

5.实践活动:做一个肥料袋
过渡:大家帮助西部山区的孩子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真是太厉害了。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来帮忙看一看。

出示小葱图片:这里有一盆小葱,可是长得不大好,怎样给小葱增加营养的呢?介绍制作肥料袋的步骤:
(1)在装有土壤的塑料袋里放入果皮、菜叶等。

(2)往袋中均匀地洒一点儿的水。

(3)封紧袋口,翻动一下。

(4)把肥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

(5)经常翻动,每隔几天要进行观察记录:看看放入土壤中的蚯蚓和香蕉皮、菜叶有什么变化,还要观察土壤的颜色、松软程度等有什么变化。

(建议播放视频:【教学实验】制作肥料袋,【科学博览】做个堆肥箱)
三、课堂反馈
1.下列方法不能增加土壤肥力的是(D)
A.种植绿肥B.粪便沤肥C.收集落叶D.种树
2.土壤层次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C)
A.表层土下层土B.表层土岩石层
C.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D.表层土岩石层下层土
四、课堂小结
腐殖质: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种植绿肥,覆盖农田;多施农家肥;收集果蔬垃圾,做堆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