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感 精品

合集下载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抒发离别之情的诗歌。

诗中描绘了大草原上的草木,抒发了诗人对亲友的离别之情。

读完这首诗,我深受感动,产生了许多共鸣和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的古原草木景象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白居易用生动的形容词描绘了古原上的草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使我仿佛能够看到眼前这片绿茵茵的大草原。

诗中的“一岁一枯荣”告诉我们,大自然的变化是规律的,季节更迭,万物生长,这是大自然永恒的魅力之一。

通过读这首诗,我不禁让自己沉浸在大自然的美丽与宏伟当中,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和不可思议。

其次,诗中表达的离别之情令我回想起自己的亲友离别经历,让我感到思乡之情。

白居易在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离离”和“再别康桥”的“多情”的字眼传达出了深深的离愁别绪,让我无端地感到了与亲人的离别,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离别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它带给人们伤感和思考,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拥有的人和事。

这首诗中的离别情感与现实生活中的离别情景相呼应,使我对离别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每当我离开家乡或离开亲友,都会感受到这种别离的痛苦和不舍。

生活中的离别常常伴随着思念和渴望,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表达出了分别后的思念和期待,告诉我们即使分别,我们的感情依然会生生不息。

通过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我对离别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离别并不仅仅是单纯地离开,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思考。

离别是生活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更加懂得了解别离给人们带来的心情和情感。

最后,这首诗的读后感让我思考到了大自然的伟力和人生的无常。

诗中所描绘的草木的变化和存续与人生的往来和离别有着密切的联系。

大自然的规律告诉我们,万物都有生灭和更替的过程。

而人生也是如此,我们会遇到离别,也会有重逢,这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读《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更加懂得了生命的有限和珍贵,让我更加明白应该怎样珍惜眼前的一切。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离别之情对往事的追忆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离别之情对往事的追忆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离别之情对往事的追忆《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离别诗,诗中以草原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思索和对往事的追忆。

读完这首诗,我不禁感叹诗人的细腻感情和才华横溢。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读后感以及对离别之情和往事的追忆的一些思考。

这首诗的开篇便给人一种宏大壮丽的画面感,草原广阔辽远,似乎没有尽头。

这一景象给人一种短暂人生的无限延续,暗示着离别和往事的长久纪念。

诗中的“古原草”更是具有历史感,使人联想到古老的岁月和繁华的过往。

这种古老的历史氛围与离别之情和往事的追忆相互交织,使诗中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写到:“离别家园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这是对离别之情的真实感受。

离别的时间长久,对于家园的思念也随之增加,岁月的流转抹去了一切美好,使得离别的痛苦更加深刻。

这种情感的描写使人不由自主地感到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孤独。

同时,这也唤起了我对离别的思考。

离别,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它可以是身体上的分离,也可以是感情上的离散。

无论是离别的原因如何,都会带来一种不舍和沉重的情感。

正如诗中所言,“古原草送别”,这种方式既显得庄重又意味深长。

它在时间上将人们的离别拉长,给予了更多的思考和回忆的机会。

离别并不完全是坏事,它也是对人生中美好时光的回味和珍视。

回忆,是对往事的重温和追忆。

在离别之后,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与离别相关的人和事。

这些回忆或许带给我们欢乐,又或许令我们心痛。

正如诗中所描述,“往事杳杳向谁伸,悠悠生死别经纶”。

往事如同流水般流转,我们无法抓住或停留,只能在心中默默回忆,并将其铭记在心中。

对往事的追忆,并不是要停留在过去,而是要从中得到启示和成长。

离别只是人生中的一段经历,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人和事,也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强和成熟。

离别和往事的经历,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洗礼和历练。

正如诗中所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离别并不是追求远方,而是回归内心,重新审视和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古诗的读后感350字左右(范文5篇)

古诗的读后感350字左右(范文5篇)

古诗的读后感350字左右(范文5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的读后感350字左右(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的读后感350字左右(范文5篇)》。

第一篇:古诗词读后感这个假期我读了《唐诗三百首》,读完后,我觉得里面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是伟大的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和诗魔之称。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的意思是:多么茂盛的原山草啊,春天茂盛,秋天枯萎,岁岁循环不已,野火虽将那大片枯草烧的精光,一旦春分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速的`长势重新覆盖大地。

虽然古道成慌,但青草滋生是它恢复青春,行路人看见齐齐芳草而想起了离愁别苦,似乎着每一片草叶都包含别情。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如果我家下有一株小草,一次,我在窗前画画,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我通过窗户,看到了一株抬头挺胸的小草,它正在跟风雨战斗,风嗷嗷地说:“哈哈,小草你是抵挡不了的,我比你强多了,哈哈哈!”小草轻轻的发出声音,坚强地说:“我不怕,我一定会战胜你的。

”“小草,你就别做白日梦了吧!”风洋洋得意地说,风呼呼吹着不一会儿小草断掉了。

这时,我还以为小草就这样完了,第二天早上,我起了一个大早,吃完饭后,飞快的跑到楼下,我很惊讶,小草活了,这时我情不自禁的吟诵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以,我们也要像小草一样不向困难低头。

第二篇:古诗读后感从开学到现在,我又读了不少的经典诗文,比如杜牧的《清明》、李白的《赠江伦》等。

这些古诗不但让我领略了经典诗文的美妙,而且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制度不合理。

我读着这首诗,眼前仿佛出现了烈日当空,农民伯伯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地锄草、耕地,汗珠一串串地滴下来,滴进了泥土里的情境。

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感 (2)

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感 (2)

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感 (2)
手拈来,这一片古原草,仿佛一个背负着由衷的惆怅的人,向不可避免的告别唱着最后的曲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萦绕心地歌唱着我们被送往远方,离开了故乡,离开了家人,只余下孤寂的心,无尽的懊悔和痛苦。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是那么令人衷情伤神,既把勉强坚持到最后的曾经,把那份离别带来的痛楚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把留恋把回忆深埋其中,天衣无缝的表达了感情的苦涩的反复变迁,无法抑制的别离的哀伤。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此时,我心里的情绪竟然变化得有些无法把握,带着满满的忧伤,临别之际,仿佛听到了这被离别旋律覆盖的空气里,传来的凄凉的呻吟。

“大江茫茫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国神游外,多少江湖愁。

”异乡的寂寞与孤独,离别的痛楚,总是穿越时空,流传不绝,令人心碎,离不开。

读了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别离,心中的痛楚太深,太痛苦。

曾经,曾经有一段美好的时光陪伴我,一段心灵相连的日子,天真而美丽,可是转眼之间,它
就这样消失了,而我只能把它铭刻在心中,随着时光深处,我找不到那份温柔至此。

离别总是让人难以接受,总让人放不下,面对离别,我只有一颗心,一颗想要把所有相爱的人留在身边的心,但它最终还是难以抗拒命运的安排。

别的时候,别后的一片空白,心中的寂寞太过真实,只有文字更能够表达出我这份难以抑制的痛楚。

这一片古原草,对我来说太有意义,也安慰着我,让我知道,离别终会迎来重逢,此刻的痛楚,终会过去,让我相信,只有相思,永不分离。

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首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首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二首读后感赋得古原草是一首由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创作的诗歌作品,它以古老的原野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本文将就《赋得古原草》这首诗进行解读和赏析。

诗歌的前两句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简单的描述了原野上的草木,以及它们因季节更替而经历的枯荣。

这里的“离离”一词给人以悲凉之感,暗示了离别之情。

而草木的生命与季节的更替相对应,折射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这种以自然景物来抒发人情的手法,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岁月的流转与生命的脆弱。

接下来的两句写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以野火和春风作为比喻,抒发了生命的延续和复苏之意。

野火的烧尽无法摧毁草木的生命本质,而春风的吹拂又能使它们重新生长。

这种坚韧和生命力的象征,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草木的韧性,给人一种无法言喻的力量和希望。

接下来几句写道:“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这里描述了草木的繁茂和自然环境的美丽。

诗人通过描绘“远芳侵古道”和“晴翠接荒城”,使读者仿佛感受到了芳草萋萋和青山绿水的美景。

这种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使整首诗不再局限于个人感受和情感抒发,而成为一首具有普遍意义的作品。

最后两句写道:“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是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所在,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离别之情。

诗中的“王孙”指代身份高贵的亲友,他们即将离去,让诗人感到无尽的别离之苦。

而生命的延续和季节的更替,则象征着人生的轮回与不断离别。

整篇诗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诗人个人的离别之情与人生的悲欢聚散相结合,表达了对岁月流转和人事无常的思考。

诗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读者在品读之余不禁产生共鸣和思考人生的意义。

总结来说,《赋得古原草》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离别的感悟,使诗歌具备了普遍的艺术价值。

读者在阅读时,不仅仅是欣赏了一首美妙的诗歌作品,更进一步思考了生命的无常和离别的意义。

赋得古原草送别 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 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
以下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读后感:
读完《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我被诗人白居易对生命的深刻洞察和对友情的珍视所感动。

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绘了古原上野草的生长和枯萎,展示了生命的循环和无常。

这种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瞬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则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尽管野草在冬季被野火烧尽,但在春风的吹拂下,它们又会重新生长。

这种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生命力量的肯定,让我对生命充满了敬畏之情。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句诗描绘了野草在古道和荒城中蔓延的景象,展示了生命的无处不在和永恒存在。

这种对生命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力量。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送别友人的时刻,诗人看到野草萋萋,心中充满了离别的悲伤。

这种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让我感受到了友情的
珍贵和离别的无奈。

这首诗让我对生命和友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和每一个人。

它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同时,它也让我明白了友情的珍贵和重要,让我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朋友和亲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我的内心。

它让我对生命和友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珍惜和感恩。

希望我们都能像诗人一样,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用爱去呵护友情的温暖。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离别之痛情感的挥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离别之痛情感的挥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离别之痛情感的挥别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赋得古原草,这是一首由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诗,通过对草地上的离别场景的描写,表达出人们在离别时所感受到的痛苦和情感的挥别。

读完这首诗后,我深深地被其中的离别之痛所触动,感受到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他对生命的深思。

一开始,诗中的“故人离别意”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每个人都有过离别的经历,不论是亲人、朋友还是恋人,当他们和你分别的那一刻,你内心会感受到一种无尽的痛苦。

白居易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他当时的心情。

他描述了“离别知多少,应为双溪道”这样的句子,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离别之痛的刻骨铭心。

诗中的草地也给人一种独特而悲伤的氛围。

草地是生命的象征,而诗人把离别的场景设置在草地上,就意味着生命的离别。

作者通过描绘“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来表达对生命短暂和易逝的深深思考。

草的离别,象征着离别的痛苦,也启示人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因为一切都是暂时的。

此外,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也让人感到离别的沧桑。

这句诗句意味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消逝。

白天的短暂结束,黄河的入海,都暗示着再见的时刻即将到来。

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让我们意识到离别是不可避免的,时间会不停地流转,一切都会随之改变。

这种无可抗拒的离别之感让我心生惋惜和感慨。

最后,诗中情感的挥别也是我深感触动的地方。

作者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思念,对友情、爱情的留恋之情。

他说:“乐游原上沽酒,离别家乡岁月。

”这句古诗凝结了无尽的离愁别绪,让人不禁为诗人的离别而感到伤感和痛心。

每个人都曾有过留恋的时刻,离别并不仅仅意味着脱离,更是一种心灵的挥别,一种对过去的追忆和怀念。

总的来说,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写以及对生命的深思,将离别之痛和情感的挥别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唤起了我内心深处对离别的共鸣和思考。

读完这首诗后,我更加懂得珍惜眼前的每一刻,对离别时刻的痛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视与亲人、朋友、爱人相聚的时光。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感赋得古原草,这首描写草原别离的古体诗,通过作者郭沫若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抒发了自己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读完这首诗,我仿佛置身于古原之上,感受到了那份苍凉与壮美。

诗中作者以一种凄婉而又豪放的笔触,抒发了边塞诗人别离故国的悲伤。

他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离离原上草”揭示了岁月更迭之中人们的离别之情,而“一岁一枯荣”则给人以生命流转的感慨。

草原上的野火,虽然会将一些生命化为灰烬,但春风吹过时,又会带来新的生机。

这种寄托在自然景物之中的别离之情,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

正如那片草原,每一年的枯萎与更新都是一种变化,一种蜕变。

而在人的一生中,也会有离别、相聚、欢笑和泪水。

我们常常面临各种离别,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离开朋友。

这些别离都如同草原上的野火,将以前的一切燃烧殆尽。

但是,正如春风吹又生的景象,我们会在别离之后,迎来崭新的生活,获得新的成长和收获。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我对自然界的恢弘与伟大有了更深的感悟。

作者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人类渺小与大自然壮丽相对的情感。

诗中以“远目楚天望,极思故乡情”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恋之情。

草原辽阔而空旷,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纷扰,让人感受到一种真实与自由。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忧愁与烦扰都显得微不足道。

读完这首诗,我对自然的伟大、恢弘与美妙充满了敬畏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我感受到了岁月的更迭,以及逝去岁月的无情。

人的一生如同草原一样,在岁月的翻涌中不断变化。

正如诗句所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岁月的变迁不仅带走了曾经的美好,也给予了新的希望。

读诗之时,我不禁反思自己的一生,是否用心经营,是否珍惜眼前的一切。

在瞬息万变的时光中,我们应该懂得把握当下,珍惜眼前的一草一木,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感恩之心。

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后,我对生命与时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感
读《赋得古原草送别》有感
392蔡祯
相传白居易16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着诗文去拜见当时名士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物贵,居大不易。

但当顾况翻开白居易递上来的诗文,读到白居易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中的首联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顾况连说不错,不错!又接着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顾况不禁欣赏道有诗如此,居亦何难?
读到此处,我不得不佩服16岁的白居易,年纪虽小,但写诗却有惊人的造诣。

且不说白居易的横溢才华,就是这一首诗,它也是给了我颇多的启发。

这首诗里的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管烈火如何无情地焚烧,如何肆虐,小草都顽强地生存,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执着地爬满了山野。

有一首歌也这样赞美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这首歌中的小草,其实是越战中赞美那些平凡的战士,他们在越军激烈地枪林弹雨,甚至在炮火焚烧当中,也如白居易笔下的野草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打不垮,压不倒,顽强地战斗着,不退后一步,更不让出国土一寸,抒写新时代的精神。

文花枝就是一位有新时代小草精神的人。

文花枝,她是一位青春年华的女孩,她也是一位导游,在一次旅途中出了车祸,大巴车剧烈的在火中燃烧,游客们伤的伤,死的死。

而她的腿也被压在了座位下,血肉模糊,疼痛难忍,车内更是一片混乱,在紧急时刻,她却没有哭,而是给游客们打气挺住,加油,让受伤,受到惊吓的游客们都振作了起来,给了大家活下去的勇气,当救员人员走向她时,她却说我没事,请先救游客们。

她在救援的时间里,她多次的昏迷,但她还是顽强地坚持了下来,一醒来,就继续地鼓励大家,她成了最后一个被救出来的人,她把生的希望先留给了他人,把死亡的威胁推给了自己,无私无畏,面对大火的焚烧,没有被吓倒,所以耽误了更多救治的时间,医生给她做了截肢手术。

一个青春年华的好姑娘,在出事之后,她没有哭,而是鼓励大家,用笑容去面对一切,她有小草一样顽强的生命和无私无畏的精神。

这种精神一直振奋着我,感动着我。

在学习或生活中,每当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小草的精神,它会让我不畏艰险,无私无畏。

也会使我想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含哲理的诗句,它激我奋发,它励我进举,它振我精神,一想到这,就会使我的心中感到无比的温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