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自然的奇观》说课稿
六年级美术下册《探访自然的奇观》优秀教学案例

1.结合课本内容,讲解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如地质变迁、气候影响等,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奇观的背景知识。
2.讲解绘画自然奇观的基本技巧,如透视、光影、色彩搭配等,让学生掌握表现自然奇观美感的方法。
3.展示课本中的优秀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为学生提供创作灵感。
4.演示绘画自然奇观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学会如何将自然奇观的美感表现在画纸上。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绘画自然奇观时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优化。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技能、创意、情感等多方面给予肯定和鼓励。
3.组织学生开展互评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评价水平。
4.定期举办美术作品展览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奇观主题,进行资料搜集和讨论。
2.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表现自然奇观的美感,达成共识。
3.各小组进行绘画创作,相互交流心得,共同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教师巡回指导,针对每个小组的绘画过程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四)总结归纳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奇观的基本知识,如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等方面,使他们在绘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现自然奇观的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术语,如色彩、线条、形状、空间等,描述和分析自然奇观的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学会运用课本中所学的绘画技巧,如透视、光影、肌理等,创作出具有自然奇观特色的美术作品。
3.在学生绘画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绘画技巧。
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探访自然的奇观》教案

3.创作以自然奇观为主题的美术作品,鼓励学பைடு நூலகம்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评价与欣赏: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观察与欣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自然之美,提高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欣赏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爱护之情。
2.知识与技能:掌握描绘自然奇观的美术技法,如线条、明暗、色彩搭配等,能运用所学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
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探访自然的奇观》教案
一、教学内容
《探访自然的奇观》:本章节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自然景观的欣赏与描绘,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奇观现象,如山川、湖泊、云彩、岩石等,并运用美术技法表达自己对自然奇观的理解和感受。具体内容包括:
1.分析自然奇观的特点,如形状、色彩、纹理等;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自然奇观的基本概念。自然奇观是大自然中独特的景观,如山川、湖泊、云彩等。它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是美术创作的丰富素材。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自然奇观的图片,分析它们的特点和美术表现手法。这些案例将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将自然奇观描绘得生动形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线条、明暗、色彩搭配等技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操作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将个人对自然奇观的理解和感受融入作品中,突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2.教学难点
-技法运用:学生在技法运用上可能存在难度,如如何将所学的线条、明暗、色彩等技法灵活运用于实际创作中。例如,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将山川、湖泊等自然景观描绘得生动形象。
-创新思维: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能难以突破传统思维,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自然奇观,尝试运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下《2.探访自然的奇观》说课稿2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下《2.探访自然的奇观》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探访自然的奇观》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六下册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以我国著名的自然景观为例,介绍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绘画素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欣赏各种自然景观,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绘画基础,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大自然的神奇之处认识不足,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图片展示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们的绘画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各种自然景观,学会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自然之美。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自然景观的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抓住自然景观的特点,运用合适的绘画技法表现自己的感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生动的自然景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一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2.新课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讲解自然景观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3.示范教学:教师示范一幅自然景观作品,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学生实践: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动手绘画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
六年级下美术说课稿探访自然的奇观_人美版

第二课探访自然的奇观教材分析:本课位于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学期课本第二课,本课是“世界遗产”系列课程的第二课,以世界自然遗产为专题进行欣赏和陆地活动。
在我们美术教材中出现这些自然景物的欣赏,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壮美,体会自然界的崇高之美。
因此教材中呈献的图片注重了审美元素的体现。
无论从构图还是色彩上都能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状况分析:地处农村,这里靠海边,学校网络资源丰富,学生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较强。
但学生见识不多,毕竟地处农村。
但学生自主学习有力较强,喜欢探求,喜欢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道什么是自然遗产,能说出7处以上世界自然遗产。
(2)、能对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有正确的认识。
(3)、能独立搜集有关自然遗产的资料,初步认识、了解感兴趣的自然遗产。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资料搜集、课内外交流等途径,认识七处以上世界自然遗产。
(2)、能向另人较详细在介绍两处以上自然遗产,并发表自已对世界自然遗产。
(3)、树立保护自然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课前我和学生做了充分准备:学生人人搜集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观资料,制作成资料卡片,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走进世界自然景观,为课堂上的体验活动架设桥梁。
教师制作所需课件,如《自然景观》的短片,世界一级保护自然景观的图片等。
力争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创设体验的情境。
四、教学设计课堂上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1、精心布置,录像导入。
课前,我将教室做了精心布置。
黑板上粘贴着各种各样自然景观图片,课桌椅以小组合作式摆放,每组桌上摆放着孩子们孩子自已搜集的世界自然景观图片。
一上课,老师亲切的问大家:同学们,你们喜欢自然景观吗?简洁的话语将学生直接带入本节课的活动主题,然后播放世界自然景观短片,师生一起走进壮丽的自然景观世界。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
因此,上课一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情感色彩的审美化的教学情境,教师以语言创设情境,以图片展示情境,以现代化的手段展开情境,唤起儿童的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那此色彩纷呈的大自然奇观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地情感体验,对大自然景观的欣赏、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探访自然的奇观》教案

《探访自然的奇观》教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方式来了解外国的一些宝贵的自然遗产。
技能目标:能够以语言交流的方式来说说自己对自然奇观的感想。
情感目标:为大自然的神奇而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珍视、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外国的一些自然奇观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能从审美角度去评价自然遗产。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图片、资料。
学生:搜集世界自然遗产的图片、资料,画笔,大白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教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神奇的自然景观以它们多姿多彩的风貌装点着我们的世界。
它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面,我们来一起领略世界上最为奇特的自然奇观。
2、出示课题:探访自然的奇观。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并引发其内心对世界自然遗产的思考。
二、讲授新课。
(一)、媒体出示世界十大奇观照片及资料让学生欣赏。
1、闪电奇观 6月12日早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市上空出现的闪电奇观。
2、拉萨日晕 7月9日下午3时左右,拉萨出现日晕奇观:一个内红外紫的光环环绕着太阳,在万里晴空下显得格外夺目。
据西藏气象局的专家介绍,这一现象称为“日晕”,因为天空中出现了由冰晶构成的卷层云,阳光透过这些云层产生折射后,便分解成红、黄、绿、紫等多种颜色。
这是一种正常的光学现象。
3、海天一线 9月3日,一道闪电划过美国加州索诺玛郡的亚历山大谷上方的天空,远处沿海的地方水雾迷蒙。
4、火山喷发 11月22日,距离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70公里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出烟尘。
此火山当天喷发了三次。
5、美丽极光由于“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在芬兰南部的海文卡城出现了清晰可见的美丽极光。
6、大堡珊瑚 12月3日,澳大利亚政府公布计划,使大堡礁海域为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保护区,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也是澳大利亚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天然景观。
又称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
第2课《探访自然的奇观》(教学设计)

在本次《探访自然的奇观》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自然奇观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认真聆听、积极发言,课堂氛围非常活跃。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几点反思: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我觉得将自然奇观的分类、形成原因和特点作为重点,有助于学生们系统地掌握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形式,使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自然奇观的形成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们在学习自然科学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奇观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成原因和特点。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自然奇观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珍惜我们的大自然。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通过展示环境破坏对自然奇观的影响,如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同时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做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探访自然的奇观》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或者听说过一些非常壮观的自然现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自然奇观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自然奇观的分类、形成原因和特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片、视频和模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具体的自然奇观,分析其形成原因和特点。
六年级下美术说课稿探访自然的奇观_人美版-word

第二课探访自然的奇观教材分析:本课位于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学期课本第二课,本课是“世界遗产”系列课程的第二课,以世界自然遗产为专题进行欣赏和陆地活动。
在我们美术教材中出现这些自然景物的欣赏,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壮美,体会自然界的崇高之美。
因此教材中呈献的图片注重了审美元素的体现。
无论从构图还是色彩上都能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状况分析:地处农村,这里靠海边,学校网络资源丰富,学生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较强。
但学生见识不多,毕竟地处农村。
但学生自主学习有力较强,喜欢探求,喜欢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道什么是自然遗产,能说出7处以上世界自然遗产。
(2)、能对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有正确的认识。
(3)、能独立搜集有关自然遗产的资料,初步认识、了解感兴趣的自然遗产。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资料搜集、课内外交流等途径,认识七处以上世界自然遗产。
(2)、能向另人较详细在介绍两处以上自然遗产,并发表自已对世界自然遗产。
(3)、树立保护自然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课前我和学生做了充分准备:学生人人搜集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观资料,制作成资料卡片,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走进世界自然景观,为课堂上的体验活动架设桥梁。
教师制作所需课件,如《自然景观》的短片,世界一级保护自然景观的图片等。
力争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创设体验的情境。
四、教学设计课堂上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1、精心布置,录像导入。
课前,我将教室做了精心布置。
黑板上粘贴着各种各样自然景观图片,课桌椅以小组合作式摆放,每组桌上摆放着孩子们孩子自已搜集的世界自然景观图片。
一上课,老师亲切的问大家:同学们,你们喜欢自然景观吗?简洁的话语将学生直接带入本节课的活动主题,然后播放世界自然景观短片,师生一起走进壮丽的自然景观世界。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
因此,上课一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情感色彩的审美化的教学情境,教师以语言创设情境,以图片展示情境,以现代化的手段展开情境,唤起儿童的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那此色彩纷呈的大自然奇观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地情感体验,对大自然景观的欣赏、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探访自然的奇观》参考教案

《探访自然的奇观》参考教案一、教材分析(一)编辑指导思想本课是“世界遗产”系列课程的第2课,以世界自然遗产为专题进行欣赏评述活动。
自然遗产指的是自然界景观和陆地及海洋的生物和植物,或者是包括地貌在内的森林和山峰等。
在我们美术教材中出现这些自然景物的欣赏,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壮美,体会自然界的崇高之美。
因此教材中呈现的图片注重了审美元素的体现,无论从构图还是色彩上都能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当然,这还需要我们教师有计划地积极引导,方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自然遗产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珍宝。
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共生共荣的观念。
人类、动物、植物、山川、河流……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凸显了任何一方,带来的将是灭亡的灾难。
而作为高智能的人类,正在以自身不断的壮大凸显其统领的地位,这就是当今人类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如何对待人类的发展?如何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何面对大自然?因此,在学习本课时,除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我们还要引发学生的思考,思考人类对大自然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大自然给予我们生存的资源,给予我们无尽的美丽,给予我们神秘的奇观,我们又能给大自然哪些回报?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当然也是我们本课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课涉及资料较广,建议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凝聚集体的力量,对世界自然遗产进行探索、思考。
在作业展示上,则可采取合作或自主等多种方法,有个性地展示学生对自然遗产的认识。
(二)教材版面分析本课为两页,共展示了五个大洲11处世界自然遗产。
第4页中主要介绍了大洋洲的大堡礁和欧洲的“巨人之路”海岸。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由约350种珊瑚构成。
这些珊瑚层从15 000年前开始形成,最宽处有240千米,厚150米,长达2 012千米,面积和日本岛差不多。
珊瑚要想长得好,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1.水温要在20℃以上;2.水深要浅于40米;3.海水透明度要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访自然的奇观》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2课《探访自然的奇观》。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世界遗产”系列课程的第二课,以世界自然遗产为专题进行欣赏和陆地活动。
在我们美术教材中出现这些自然景物的欣赏,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壮美,体会自然界的崇高之美。
因此教材中呈献的图片注重了审美元素的体现。
无论从构图还是色彩上都能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喜欢探求,喜欢思考,但学生见识不多,学校网络资源丰富,这节课要加强学生上网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方式来了解外国的一些宝贵的自然遗产。
技能目标:能够以语言交流的方式来说说自己对自然奇观的感想。
情感目标:为大自然的神奇而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珍视、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资料搜集、课内外交流等途径,认识七处以上世界自然遗产。
难点: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能从审美角度去评价自然遗产。
五、说教学准备
课前我和学生做了充分准备:
学生人人搜集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观资料,制作成资料卡片,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走进世界自然景观,为课堂上的体验活动架设桥梁。
教师制作所需课件,如《自然景观》的短片,世界一级保护自然景观的图片等。
力争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创设体验的情境。
六、说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上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精心布置,录像导入。
课前,我将教室做了精心布置。
黑板上粘贴着各种各样自然景观图片,课桌椅以小组合作式摆放,每组桌上摆放着孩子们孩子自已搜集的世界自然景观图片。
一上课,老师亲切的问大家:同学们,你们喜欢自然景观吗?简洁的话语将学生直接带入本节课的活动主题,然后播放世界自然景观短片,师生一起走进壮丽的自然景观世界。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
因此,上课一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有情感色彩的审美化的教学情境,教师以语言创设情境,以图片展示情境,以现代化的手段展开情境,唤起儿童的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那此色彩纷呈的大自然奇观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地情感体验,对大自然景观的欣赏、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2、介绍景观,了解知识。
学生分别展示了自己最喜欢的世界自然景观,有的介绍自己和自然景观拍摄的照片,有的介绍书中的资料,有的介绍网络中的资料,还有的讲解电视中吸收的内容。
在学生讲述过程中教师不断的鼓励和激励学生,并适时帮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的相关知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多角度的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深化他们对自然景观的体验。
3、具体欣赏几处重点自然景观,了解其特色。
以书中的图片为例选择几个有特色的,如巨人之路、维多利亚大瀑布、大堡礁等学生最感兴趣地进行配乐解说,引领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想象,让美的情绪在学生的脸上回荡。
在这个环节中,在优美舒缓的音乐声中,同学们自由飞扬着自己的想象。
美自然流进学生心田。
接下的环节是引导学生学会爱护些景观,说出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些景观。
让学生不仅要学会喜爱景观,更要学会让景观永存的方法,那就是爱护与保护。
4、制作手册,提升认知。
在小组合作将学生亲手制作的景观资料卡片装订成全班同学共享的大的资料册,教师对学生作品的欣赏与认可,使学生人人体验到学习成功者的快乐说课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使我深刻感受到将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化、艺术化、生活化、活动化是培养、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不受干扰又丰富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习"转变为"我爱学习",并能主动参与活动,尽情地表现自己,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更加热爱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愉悦,在愉悦中形成美的道德。
七、说板书设计:
第二课:探访自然的奇观
色彩奇美形态壮美
令人惊叹生态优美
以上是我对《探访自然的奇观》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