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学院2014大学语文专升本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14专接本考试大纲

2014专接本考试大纲

2014专接本考试大纲2014年专接本考试大纲主要针对的是专科生升本科的考试,它涵盖了考试的科目、内容、形式和要求等方面。

以下是2014年专接本考试大纲的详细内容:一、考试科目2014年专接本考试的科目一般包括:1. 语文: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 数学:分为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两部分,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英语:考查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包括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

4. 专业课: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考查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1. 语文:包括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等部分。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文言文阅读则考查学生对古文的翻译和理解能力;写作部分则考查学生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2. 数学:高等数学部分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内容;线性代数部分则主要考查矩阵运算、向量空间等基础知识。

3. 英语:包括听力、阅读、完形填空、翻译和写作等部分。

听力部分考查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阅读部分考查学生的快速阅读和信息提取能力;完形填空考查学生的语境分析和词汇运用能力;翻译部分考查学生的英汉互译能力;写作部分考查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4. 专业课:根据专业不同,考试内容也有所不同。

一般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案例分析等。

三、考试形式1. 笔试:大部分科目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题。

2. 口试:部分科目如英语口语,可能采用口试的形式进行,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实践操作:对于某些专业课程,可能需要进行实践操作考试,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考试要求1. 掌握基础知识:考生需要对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2. 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应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考试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 注重实践应用:考生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专升本“大学语文”入学考试大纲

专升本“大学语文”入学考试大纲

专升本“大学语文”入学考试大纲点击次数:9798发布人:发布时间:2003-05-07 15:30:00.0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大学语文课是网络教育专升本的共同基础课,在检验应试者综合文化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应试者的语文水平,以适应深入学习和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进学习所选古今论说文、记叙文和诗词曲赋,领会、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识记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对古今一般难度的文章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较准确的把握其要旨、内容及艺术特点;掌握论说文、记叙文及说明文的写作知识和技巧,在所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符合基本要求的文章。

II、考试内容及考核目标本课程的考试内容,分语文知识、课文阅读分析和写作知识三部分。

一、语文知识语文知识的考核内容包括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三个方面。

(一) 作家作品知识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作家作品介绍为依据。

1、识记课文作者(或篇章)所处的时代。

2、识记所学课文中主要作家(或篇章)的风格特点、地位及其影响。

(二) 语言知识语言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论说文、记叙文和诗词曲赋为依据。

1、解释教材文言文中常见实词,主要解释其中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

2、解释教材文言文中“之”、“其”、“以”、“于”、“而”、“则”、“乃”等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或作用。

3、理解教材文言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以及被动、倒序句式。

(三) 文体知识1、议论文议论文是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一篇议论文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论点要鲜明,支持论点的论据要坚实。

论据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使用论据要注意确凿、典型以论据与观点的统一。

论证在于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分立论与驳论。

论证方法主要有归纳法、演绎法和比较法(分对比法和类比法)。

驳论可以反驳论点,反驳论据,亦可以反驳论证。

2、记叙文记叙文是指记人、记事、写景、状物之类的文章。

九江学院语文考试大纲

九江学院语文考试大纲

2015年《大学语文》考试大纲《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旨在使学生在高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如下:一、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可分为文学作品和写作两大类,其中文学作品部分又包括对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能力等的考核。

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一)语言知识部分语言知识,主要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

对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辨识、说明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现代文体中疑难词语的意义。

1、文言实词考核。

主要是辨识常见的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解释常用的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

应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文言虚词考核。

主要是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含义或用法,辨识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或作用,掌握其一般规律和特殊用法或含义。

应重点掌握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者、所、以、于、而、焉、乃、则、诸。

3、文言句式考核。

主要了解文言文中那些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动用、名词作状语,以及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和倒装句式等。

要求在古文今译时,能把这些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和句式正确转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

(二)文学知识部分文学知识,主要是指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

对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要求认识课文作者的字号、所属朝代和国别,主要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和风格、所属文学流派或团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最基础的知识点)、作品集名称;认识课文所属专书的编著朝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对文体知识的考核,要求认识课文所涉及的各种文体及其主要特征;认识我国古代诗文的特殊文体分类(如散文中的语录体、纪传体、书信体、史论体、游记体、寓言体,古体诗中的楚辞、乐府、歌行,格律诗中的律诗、绝句以及词和散曲等)及其主要特征。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及解读江西省大学井冈山大学专升本必考必看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及解读江西省大学井冈山大学专升本必考必看
《心灵的灰烬》
1.傅雷与《傅雷家书》
2.《心灵的灰烬》的艺术特色
《论快乐》
1.钱钟书与《围城》
2.试析钱钟书散文的学者风范
3.“随笔”的特色
《金错刀行》
1.这首诗托物寄兴、抒发怀抱的特点
这是一首托物寄兴之作,在结构上具有由物及人、层层拓展的特点。全诗分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到“提刀独立顾八荒”,从赋咏金错刀人手,引出提刀人渴望杀敌立功的形象。
《再别康桥》
1.诗歌的艺术特色
2.文章首尾呼具有怎样的效果
3.徐志摩飘逸清丽的艺术风格
《蒹葭》
1.了解《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2.分析诗中景象的时空变化及其表现力。
3.认识《蒹葭》中心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长恨歌》
1.白居易及其诗歌主张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二、指导思想
《大学语文》课的开设,旨在使学生通过古今中外名家名作的学习,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优美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分析思辨、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能熟练地完成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写作,畅达通顺,合乎规范。据此,本科目考试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考生的能力水平进行难易不同的考查,具体范围以指定阅读课文(精读、泛读的)为准:
乐、民贵君轻等思想。
《唐且不辱使命》
1.关于《战国策》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2.这篇散文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点
唐且不辱使命这篇散文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点
本文在写法上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采用反衬手法刻画人物。
本文篇幅虽短,却生动传神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唐雎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谋士。他不卑不亢,针锋相对地与秦王抗争。秦王的骄横、狂妄、狡诈和前倨后恭、外强中干的形象反衬出唐睢的沉着、镇定、坚强、无畏的精神。

九江学院2012年(1)

九江学院2012年(1)

九江学院2012年“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试卷A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论语》主要记载()及其弟子的言论。

A、庄子B、孟子C、孔子D、老子2、《大学》是()经典论著。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3、朱熹是程朱()的代表人物。

A、法学B、佛学C、理学D、科学4、中国古代有四大书院,位于江西省的()A、嵩阳书院B、应天书院C、岳麓书院D、白鹿洞书院5、《左传》是我国第一部()体史书著作。

A、编年B、纪传C、纪事D、学案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A、《诗经》B、《周易》C、《尚书》D、《春秋》7、《春江花月夜》以()为线索来展开抒情描写。

A、日光B、月光C、江水D、江花8、欲正其心,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知,致知在()A、及物B、格物C、抛物D、知物9、余光中是以()诗人出名。

A、田园B、山水C、乡愁D、闺愁10、《冰山理论及其它》的作者是()。

A、莎士比亚B、海明威C、托尔斯泰D、赛珍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上善若水,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3、博学之,审之问,慎思之,4、谁家今夜扁舟子?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7、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8、春蚕到死丝方尽,9、《当你老了》是叶芝献给恋人的诗。

B部分三、解释句中带点的词语(每小题一分,共10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斯已矣。

5、采薇采薇,薇已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6、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7、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8、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9、薄雾农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10、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四、简单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醉花阴》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大学语文(专升本)》精华考点6页纸

《大学语文(专升本)》精华考点6页纸

精华考点6页纸大学语文专科起点升本科第一部分 议论文单元考点1 议论文知识1.议论文概述议论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依据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阐发某种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和反对什么。

一篇议论文,包含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2.论点3.论点是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阅读一篇议论文,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寻找、提取、理解作者所表达的论点。

作者提出的论点往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对有关事物的本质意义的看法;第二,对有关事物的价值、评价的看法;第三,对有关事物的结果的看法;第四,对把握有关事物本质要害的策略问题的看法。

论据论据就是证明论点的依据。

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既可以是史实,也可以是具体事例。

理论论据既可以是前贤今人经过实践证明的至理名言,也可以是科学上的公理与规律或者作者推理所得的道理。

所提出的论据必须是确凿的、典型的,与主题有紧密关系,这样才能说服人。

4.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

论证一般可分为立论与驳论两大类。

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自己论点正确的论证方式;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

立论与驳论都是一种证明,不过立论是正面的证明,驳论是反面的证明。

由于立论与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所以它们可以使用许多共同的论证方法。

这些基本的论证方法有: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

考点2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1.作品及作家概述本文选自《论语•季氏》。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包括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中国后代思想、文化、学术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约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拥护封建制度,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他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在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江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二篇】【导语】金榜题名!名落孙山!都只是短暂的。

朋友只要你努力了,得失不要看得太重,失败是成功之母!努力吧努力!成功属于努力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西省专升本《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二篇】》希望对大家考试有帮助。

一、填空题(12分)(一)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1.《》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名《》或《》。

2.《》是儒家学说经典,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3.李白诗歌充满浪漫色彩,诗歌风格豪放飘逸,被誉为。

4.《垓下之围》节选自,作者是。

5.戴望舒的《雨巷》一诗中的丁香姑娘,运用了手法。

(二)名句、诗词填空(每空1分)1.人生代代无穷已,。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3.春风桃李花开日,。

(白居易《长恨歌》)4.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二、解释下列带“”的词语(每词1分,共10分)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5.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6.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三、简析题(38分)(一)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本段描写了哪两种景象?(2分)二者的关系是什么?(4分)2.从这段话来看,《秋水》这篇文章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讲道理的?(4分)3.这段话中,包含并演化出的两个成语是什么?(4分)(二)阅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下片,然后回答问题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2014年九江学院专升本高等数学Ⅰ考试大纲

2014年九江学院专升本高等数学Ⅰ考试大纲

2014年九江学院专升本高等数学Ⅰ考试大纲第一部分:总要求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了解或理解“高等数学”中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学会、掌握或熟练掌握上述各部分的基本方法。

应注意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应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正确地推理证明,准确地计算;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复习考试内容函数、极限与连续(一)函数1.知识范围(1)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法、分段函数、隐函数。

(2)函数的简单性质: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周期性。

(3)反函数:反函数的定义,反函数的图象。

(4)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

(5)基本初等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

(6)初等函数2. 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表达式及函数值。

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

(2)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

(3)了解函数y=ƒ(x)与其反函数y=ƒ-1(x)之间的关系(定义域、值域、图象),会求单调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和掌握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

(5)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简单性质及其图象。

(6)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7)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

(二)极限1.知识范围(1)数列极限的概念:数列,数列的极限。

(2)数列极限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四则运算定理,夹逼定理,单调有界数列的极限存在定理。

(3)函数极限的概念:函数在一点处极限的定义,左、右极限及其与极限的关系,x趋于无穷(x→∞,x→+∞,x→-∞)时函数的极限。

(4)函数极限的定理:唯一性定理,夹逼定理,四则运算定理。

(5)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定义,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性质,两个无穷小量阶的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及考核的基本要求《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旨在使学生在高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如下:(一)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四)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可分为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四个部分。

这四个部分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一)语言知识部分语言知识,主要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

对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辨识、说明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现代文体中疑难词语的意义。

1、文言虚词考核。

主要是辨识常见的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解释常用的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

应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文言虚词考核。

主要是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含义或用法,辨识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或作用,掌握其一般规律和特殊用法或含义。

应重点掌握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者、所、以、于、而、焉、乃、则、诸。

3、文言句式考核。

主要了解文言文中那些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动用、名词作状语,以及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和倒装句式等。

要求在古文今译时,能把这些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和句式正确转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

4、现代文的词语考核。

掌握现代语体中的疑难词语(不包括科技专门语)。

(二)文学知识部分文学知识,主要是指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

对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要求认识课文作者的字号、所属朝代和国别,主要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和风格、所属文学流派或团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最基础的知识点)、作品集名称;认识课文所属专书的编著、编著朝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对文体知识的考核,要求认识课文所涉及的各种文体及其主要特征;认识我国古代诗文的特殊文体分类(如散文中的语录体、纪传体、书信体、史论体、游记体、寓言体、古体诗中的楚辞、乐府、歌行,格律诗中的律诗、绝句以及词和散曲等)及其主要特征。

(三)课文阅读分析部分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目标是:识记每篇课文的作者及所属时代或国别;识记每篇课文所属文体类别,课文基本内容和基本表现方法,了解其主要文体特征;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旨,认识其思想意义;把握课文的结构特点;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创作特色,对各种文体常用的文学表现方法和技巧,如对比、烘托、铺垫、暗示、比兴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等,能联系课文作简要分析。

识别并理解课文中常见的修辞格,如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等,并能联系课文说明其修辞作用。

揭示课文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

附:重点课文的考核目标:1、《白鹿洞书院揭示》(1)识记朱熹的基本知识。

(2)了解白鹿洞书院的历史及古代“四大书院”的知识。

(3)理解本《揭示》的内容:古代教育的目标、内容、为学程序以及修身、处事和接物。

在此基础上体认其积极意义。

(4)识记字、词、句的意思。

(5)理解“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内涵及其对大学生读书做人的启发意义。

(6)能以书院为话题作文。

2、《采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3)分析本诗以“采薇”起兴的艺术技巧。

(4)理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的表达效果。

(5)熟读本诗。

3、《秦晋殽之战》(1)了解本文的出处,《左传》的基本信息(作者、主要思想内容、在古代散文写作中的地位和影响)(2)古今翻译顺畅,概括秦穆公、蹇叔、弦高、先轸、孟明、晋襄公的性格特征,理解课文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3)分析文章描写战争的特点。

(4)体会文中外交辞令(如弦高的话、皇武子的话和孟明的话)意在言外的特点。

4、《摸鱼儿》(1)识记作者的有关知识(2)理解本词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情感。

(3)分析本词的比兴手法。

(4)理解典故在词中的表达作用。

(5)背诵本词。

5、《醉花阴》(1)识记李清照的基本情况。

(2)理解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3)概括这首词的主题。

(4)理解这首词的艺术风格。

(5)分析“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艺术效果。

(6)背诵本词。

6、《老子》(节选)(1)了解道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2)能够准确翻译字词句。

(3)理解“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4)能就文中具有启示意义的语句写文章。

(5)背诵或熟读本文。

7、《论语·学而第一》(1)识记《论语》的基本知识(编写、作者、思想及在文化中的意义等)。

(2)概括“学而第一”的主要思想观点。

(3)能就文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语录根据现实写作文。

8、《大学之道》(1)识记《大学》的基本知识。

(2)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涵义。

(3)理解注重修身在儒家伦理道德中的意义。

9、《定风波》(1)识记苏轼的生平、文学成就、创作风格及与庐山的关系。

(2)识记重点字词的意思。

(3)理解本词的主题、艺术风格及抒情模式。

(4)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等句的含义。

(5)理解本词所体现的人生态度。

10、《无题二首》(1)识记作者的有关知识。

(2)分析前诗中比兴句子在表达情感上的效果。

(3)以两首诗为例概括李商隐“无题”诗的特点。

(4)理解以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诗特色。

(5)背诵两诗。

11、《当你老了》(1)识记叶芝的生平及创作成就。

(2)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点:对作者爱情观的评价、艺术特色、与其他爱情诗的比较等方面。

(3)背诵本诗。

12、《饮酒》(其五)(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及其代表作品。

(2)概括诗歌主题。

(3)分析本诗前四句是陈述“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强调归隐在心志不在形迹;后六句道出隐居乐趣,重在表达彻悟人生真谛的愉悦。

(4)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理解王国维所谓“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

(5)背诵本诗。

13、《垓下之围》(1)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有关情况,理解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含义。

(2)分析主人公项羽的形象,体会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进步史观。

(3)翻译课文第四段,理解作者既肯定项羽重大历史功绩,同时又批评他缺乏政治远见的基本倾向。

通过查阅资料,结合“太史公”的评价,能对项羽作出自己的评价。

(4)分析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所选择的三个事件——垓下绝唱、东城快战、乌江自刎,理解这三个事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5)体会文章在叙事中充满情感,从而增强文章感染力的写法。

14、《留侯论》(1)熟读文章,正确翻译全文。

(2)分析这篇史论文为古人翻案的写法。

(3)概括本文的论点,并说明作者在论证时是如何曲尽文笔变化之妙的。

(4)能对文章的中心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忍不能忍”是否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成功?15、《春江花月夜》(1)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2)分析本诗“哀而不伤”的特色。

(3)分析本诗是如何以“月”为线索贯穿全诗的?(4)背诵本诗。

16、《听听那冷雨》(1)识记作者的情况。

(2)结合课文分析其语言艺术特色、修辞手法(象征、夸张、拟人和通感等)。

(3)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4)分析作者抒写乡愁的独特视角。

17、《髻》(1)理解《髻》文中“髻”的象征意义.(2)分析本文中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8、《人间词话》(节选)(1)比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异同。

(2)如何理解王国维的“三境界说”?(3)如何理解王国维境界说中的“出入”内涵。

19、《十五从军征》(1)识记汉乐府的有关知识。

(2)识记重点字词的意思。

(3)理解本诗的主题。

(4)背诵本诗。

20、《庐山游记》(1)识记胡适的基本知识;(2)理解胡适“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的内涵及其在庐山文化史上的意义。

(3)分析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治学方法在本文写作中的体现。

21、《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1)识记陈寅恪的基本知识;(2)识记王国维的基本知识;(3)能够准确翻译字词句;(4)掌握铭文写作的三大特征;(5)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写作部分写作是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核,也是对学生思想修养、语文水平、知识积累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全面测试。

考核要求:能够根据某个话题或给出的材料写作文,要求思想内容正确,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文字通顺,标点正确,书写工整。

三、参考教材《大学语文读本》(修订本),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甘筱青主编,2010年7月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