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2020

九年级上册化学作业本答案人教版20201化学九年级上人教版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D2.D3.D4.B5.D6.D7.C8.A9.B10.C11.(1)②(2)③(3)① (4)④ 12.(1)②⑤(2)④⑥⑧(3)③⑦(4)① 13.(1)对环境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2)对可降解塑料的开发(3)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4.(1)能够节约金属资源(2)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B2.A3.B4.D5.B6.D7.C8.A9.B10.C11.C12.(1)化学变化(2)物理变化13.(1)电灯在通电时发光是物理变化(2)电灯在通电时发热是物理变化(或者电熨斗在通电时发热等)(3)用涂料刷墙属于物理变化(4)干冰升华产生气体属于物理变化(5)食盐水蒸发有固体产生属于物理变化14.(1)①②③(2)④⑦(3)⑦ 15.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看一下身边的化学:(1)衣:化学纤维(人造纤维或者合成纤维)、聚丙烯无纺布、塑料、橡胶的生产等,改变了人们的衣着,提升了生活的质量。
(2)食:化肥、农药的研制,使粮食、蔬菜、水果等生产大丰收,不但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还改变了饮食结构,使人们的饮食朝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
(3)住:钢铁、铝、水泥、塑钢门窗等建材的大量生产,带动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4)行:石油加工、高速公路的建设、合成橡胶的生产、汽车的制造以及轿车进入家庭等,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5)医: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器材的研究、医院设备的更新、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们的健康状况有很大的改观。
(6)用:人们日常所用的计算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手机、各种黏合剂、不粘锅、铅笔、尺子等等,无不体现化学带给我们的种种改变。
2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C2.C3.D。
高中化学选修三作业本答案浙教版有机化学基础

高中化学选修三作业本答案浙教版有机化学基础1. 下列有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原子核外电子都是先排内层后排外层B.Fe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1C.15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3pD.同一原子中,1s、2s、3s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相同(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由构造原理可知,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排布存在能级交错,例如,E(3d)>E(4s),先排4s能级后排3d能级。
Fe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形成Fe2+时,先失去最外层4s能级上的2个电子,故Fe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6。
根据洪特规则可知,p能级上有3个电子时,应分占三个轨道,则15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p3p。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通常,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ⅦA族的元素最大B.在同一主族中,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正确答案)C.第ⅠA、Ⅱ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第一电离能越大D.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数都和它的族序数相等答案解析:通常,同周期元素中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零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同一主族中,从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简单阴离子,其化合价不等于族序数,如Cl-中Cl显-1价。
3. 甲、乙两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都是其他层电子总数的2倍。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甲与乙位于同一周期B.甲与乙位于同一主族C.甲与乙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D.甲与乙的原子序数之和为偶数(正确答案)答案解析:甲和乙的电子层排布可能为1s22s22p2和1s22s22p63s2,即为碳和镁元素,它们位于不同的周期、不同的主族、不同的区域。
4. 下列元素相关粒子的电子排布式中,前者一定是金属元素,后者一定是非金属元素的是() [单选题] *A.[Ne]3s1[Ne]3s2B.[Ar]4s1[Ne]3s23p4(正确答案)C.[Ne]3s2[Ar]4s2D.[He]2s22p4[Ne]3s23p5答案解析:A项,两种元素分别为Na、Mg,均为金属;B项,两种元素分别为K、S,符合题意;C项,两种元素分别为Mg、Ca,均为金属;D项,两种元素分别为O、Cl,均为非金属。
化学练习册答案(1-118页)

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CAACADBADC12.(1)C+O 2点燃CO 2 化合反应(2)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分解反应 13.Fe+CuSO 4=Cu+FeSO 4 置换反应(1)Mg 比Zn 金属活动性强 (2)温度 (3)反应物浓度 (4)2H 2O 22MnO 2H 2O+O 2↑二、14.B15.(1)①上述反应均为分解反应②上述反应均生成二氧化碳2KMnO 4 △K 2MnO 4+MnO 2+O 2↑(2)①H 2CO 3=H 2O+CO 2↑ ②CO 2+Ca(OH)2=CaCO 3↓+H 2O③3CO+Fe 2O 3高温2Fe+3CO 2 ④CO 2+2NaOH=Na 2CO 3+H 2O(3)锥形瓶;排水法;MnO 2比红砖粉催化H 2O 2分解快;质量,化学性质;假设与反应温度有关,方案:取两支试管,分别放入相同体积6%H 2O 2溶液,其中一支加热,与另一支进行对比。
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二)一、 1 2 3 4 5 6 7 8 ABDBBCBC9.(1)有机物 开窗通风 +4 (2)隔绝氧气和水与金属接触 (3)CaO+H 2O=Ca(OH)2(4)CH 4+2O 2点燃CO 2+2H 2O10.(1)化学能(2)Mg (OH )2,质量守恒定律(3)置换反应 11.(1)混合物 有机物 (2)CO 2和H 2O (3)污染少 二、12.B 13.D 14.C15.(1)热 4Al+3O 2点燃2Al 2O 3(2)2H 2+O 2点燃2H 2O 产物为水,无污染(3)①二氧化氯 +4 ②Cl 2+2NaClO 2=2ClO 2+2NaCl 15.(1)分解反应(2)+1价(3)A ,C ,D 16.H 2O+Cl 2=HCl+HClO17.(1)3H 2+N 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 3 (2)5 4 1 2 3(3)CO 2+H 2O=H 2CO 3 2CO+2NO 催化剂N 2+2CO 218.(1)物理 太阳光、核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 (2)中子 相似 (3)12(4)+5 置换反应 盐酸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三)一、1 2 3 4 5 6 7 8C CD B C C D A9.(1)2H2+O2催化剂2H2O(2)2HCl+CaCO3=CaCl2+H2O+CO2↑(3)3CO+Fe2O3高温2Fe+3CO2将尾气点燃(2)Fe2O3黄10.1个硫原子和3个氧原子2SO2+O2催化剂、加热2SO3 化合反应11.(1)2(2)氢、氧(3)分解反应(4)H2二、12.D 13.D 14.A 15(1)H2CO3=H2O+CO2↑(2)2H2+O2点燃2H2O (3)NaOH+HCl= H2O+ NaCl11.CH4+2O2点燃CO2+2H2O16.(1)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2)2NaHCO3△Na2CO3+H2O+CO2↑(3)分解反应三、17.(1)Cu+2AgNO3=2Ag+Cu(NO3)2(2)①Cl2>Br2>I2>S ②B18.(1)2H2S+SO2=3S↓+2H2O -2、+4(2)气压降低(3)SO2二、物质组成的多样性(一)一、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A D D C CB B A AC C C13.物质名称氧气氢氧化铝碳酸钙碳酸五氧化二磷化学式O2Al(OH)3CaCO3H2CO3P2O5类别单质碱盐酸氧化物14.(1)混合物(2)CO2+Ca(OH)2=CaCO3↓+H2O15.(1)三(2)有机物(3)1:816.(1)A (2)12.01 硫二、17.D 18.B 19.C 20.B 21.A 22.C 23.HCl Cl2NaCl21.(1)四96 (2)氮气化学性质稳定(3)④(4)4Fe+3O2+6H2O=4Fe(OH)30.6g二、物质组成的多样性(二)一、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A A C D D C A D A D DB B D D16.①④;②⑥⑦⑨⑩;③⑤⑧;②⑨⑩17.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O Al18.竖着看O 2H 2Al3+ Cl 2Na+ 4Fe +2Mg2O25P2O5 4H2O 2SO42-6OH-2CO32-2Fe2+19.(1)D(2)B(3)C(4)A(5)E20.碳,氧;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①金属铁②铁元素③1个Fe原子二、21.C 22.A 23.B 24.C 25.D 26.D 27.C 28.C 29.C二、物质组成的多样性(三)一、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C C B B B B 均正确 A AD D A A C15.(1)CO2(2)CH4(3)Na2CO3(4)3NO2(5)2P16.名称钠离子氯分子2个铁原子钙元素1个氧分子氢氧根硫酸根符号Na+Cl22Fe Ca O2OH-SO42-注意:硫酸根下面应该为空降2CO32-删去17.(1)71 (2)36:16 (3)7.04%二、18.C 19.C 20.C 21.A 22.D 23.B24.(1)Al(2)硫原子(3)Mg(OH)2(4)K Ca Na Mg Al25.举例物质混合物空气纯净物有机化合物CH4单质金属Fe非金属 C无机化合物氧化物CO2酸HCl碱NaOH盐NaCl26.(1)C元素(2)152(3)C5H12O5三、微粒构成物质(一)一、1 2 3 4 5 6 7A C D D CB D8.(1)①③(2)容器内压强(3)分子不断运动9.(1)无,红(2)氨分子不断运动,遇酚酞使之变红10.(1)①,O,负极,2H2O 电解2H2↑+O2↑(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二、11.C 12.C 13.C 14. C 15.A 16.D 17.C 18.C 19.11,② 20.(1)分子;原子;离子(2)分子运动可被控制(3)看到水分子,看到氧原子(2)(1)氨水遇酚酞溶液变红(2)B中酚酞溶液变红,氨分子不断运动(3)无,在II 中酚酞溶液及氨水中均有水的存在。
化学作业本第五章答案

二、核心纲要 1、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理解:
2. ( 2013• 雅 安 ) 蜡 烛 ( 足 量 ) 在 如 图 1 密 闭 装 置 内 燃 烧 至 熄 灭 , 用 仪 器 测 出 这 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 2 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蜡 烛 燃 烧 前 装 置 内 只 有 氧 气 B. 氧 气 浓 度 小 于 一 定 值 时 , 蜡 烛 无 法 燃 烧 C. 过 程 中 装 置 内 物 质 总 质 量 不 断 减 少 D. 蜡 烛 熄 灭 后 瓶 内 只 剩 二 氧 化 碳 气 体
江老师作业本
3 、( 2013• 潍 坊 ) 现 有 10gA 和 足 量 的 B 混 合 加 热 , A 与 B 发 生 化 学 反 应 , 10gA 完 全 反 应 后 生 成 8gC 和 4gD , 则 参 加 反 应 的 A 与 B 的 质 量 比 是 ( A. 5: 1 B. 4: 1 C. 2: 1 D. 1: 1 )
)
4.在化学反应 2XY2+Y2=2Z 中 Z 的化学式为( A.X2Y3 答案:1、D B.XY3 2、 B 3、 A C.X2Y6 4、 B
江老师作业本
(二)能力提升 1.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克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质量为16克 C.一切化学反应都遵从质量守恒定律 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2. 下列说法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增加了 B.木炭燃烧后,留下的炭灰的质量比木炭的质量减少了 C.2 g氢气与 8 g氧气反应生成了 10 g水 D.8g氢气与8g氧气反应生成了9 g水 3、 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 在化学反应 aA+bB = cC+dD 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计量数 a 与 b 之和一定等于 c 与 d 之和 B.若取 xg A 和 xg B 反应,生成 C 和 D 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 2xg C.反应物 A 和 B 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 C 和 D 的质量比 D.反应过程中 A、B 的分子总数等于 C、D 的分子总数 4、A、B、C 三种物质各 15g,当它们相互反应完成时,生成 30g 新物质 D。若再增加 10gC, 它们又继续反应到完成时,A 与 C 恰好消耗完毕。则参加反应的 A 与 B 的质量比是 A.2∶3 B.2∶1 C.3∶2 D.1∶1 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甲 54 10 乙 17 0 丙 20 2 丁 0 X
高一化学必修一作业本及答案

一、选择题1.对下列物质分类全部正确的是()①纯碱②食盐水③石灰水④NaOH⑤液态氧⑥KClO3A.碱——①④B.纯净物——③④⑤C.盐——①⑥D.混合物——②⑤2.下列物质中均为化合物的一组是()A.金刚石、干冰、SO2B.KCl、盐酸、NaOHC.CuSO4·5H2O、冰、乙醇D.臭氧、CaCO3、铝合金3.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A.碳酸钠中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物B.硫酸铜溶液中插入铁片,铁片上出现红色沉淀物C.石灰石溶于盐酸并产生气泡D.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反应火星四射4.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和Y之间不可能是()A.盐和盐的反应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C.酸与碱的反应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5.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A.石灰水B.豆浆C.泥水D.蔗糖水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鉴别Al(OH)3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B.鉴别白糖水和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D.鉴别NaCl与CuSO4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7.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B.标准状况下,0.3mol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3NAC.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0.3NAD.常温下,1L0.1mol/LMgCl2溶液中含Mg数为0.2NA8.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A.*钠、氢氧化钠B.氧化铜、二氧化锰C.氯化钾、二氧化锰D.硫酸铜、氢氧化钙9.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分馏的方法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和煤油B.利用分液的方法将水和酒精分离开来C.利用结晶的方法除去*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钾D.利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泥沙10.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③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蒸馏、萃取B.萃取、蒸发、分液C.分液、萃取、蒸馏D.蒸馏、萃取、分液11.下列操作能证明溶液中有SO42-存在的是()A.加入*酸化的Fe(NO3)3,产生白色沉淀B.加入BaCl2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含有SO42-C.先加入HCl溶液,如果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有SO42-D.向溶液中加盐酸酸化的BaCl2,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一定有SO42-12.氯仿可作全身麻醉剂,但在光照下易被氧化成剧毒的光气:2CHCl3+O2光照(=====)2COCl2+2HCl,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使用前要检验是否变质,你认为检验使用的试剂是()A.溴水B.烧碱溶液C.*银溶液D.碘化钾淀粉试纸13.以下是对某水溶液进行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先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足量的HNO3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
级上册化学作业本答案

级上册化学作业本答案1.2走进化学实验室(一)1~5 B C D D AD6.溶液变红色溶液有红色变无色7.蓝蓝沉淀蓝色沉淀消失8.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9. BD10.颜色变化热量变化气体生成沉淀的生成和溶解11.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小结实验步骤现象实验结论(二)1.(1)试管烧杯铁架台圆底烧瓶漏斗量筒(2)a b d b d2. C3. AB4.(1)灯芯上的酒精挥发后不易点燃且浪费酒精(2)液体会溢出(3)放出的大量热会使量筒底部爆炸5.(a)(1)瓶塞正放在桌上瓶塞应倒放在桌上(2)标签朝下放标签应朝上握于手心(b)(1)加热时试管没倾斜加热时试管应倾斜(2)试管内液体超过1/3 试管内液体应低于试管1/3处6. D 7.略1.3 物质的提纯1~8 C BC AD C C BD AC9.引流使液体受热均匀加速溶解沾取少量液体10.略11.(1)体积读数产生误差(2)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的缝隙中流出(3)蒸干后的固体容易溅出12. A 13 .BD1.4 世界上通用的化学语言1. (2)H (4)Na (5)Cu (6)Al2. CD3.4. AC5. BD6. AD8.(1)钙(2)铁(3)硫(4)磷9. D10.(1)Mg O2 MgO (2)CO2 H2O11.(1)氯化钠水(2)NaOH(3)Cu(OH)2 CuSO4 H2O (4)CaO H2O本章测试1~5 C C D C A 6~10 B D C A B 11.13.略14.②③④⑤⑥15.(1)炭+氧气点燃二氧化碳C+O2 点燃CO2(2)二氧化碳+炭高温一氧化碳CO2+C 高温CO16.(1)取少量水让滤纸贴紧漏斗内壁且滤纸应低于漏斗边缘(2)先预热再集中加热17.试管没有垂直滴加手势不对会导致液体滴出管外试管内的体积超过试管口1/3处,加热液体时会溢出18.取等质量的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都只有一种产物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则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单质19.略2.浩瀚的大气2.1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一)1.10*1.76㎡*5g=88g2. D3. ABF CDE4.不一致。
有机化学作业本答案(全)

H2C CH
H
3.
CC
H
CH3
H
4.
C
H3C
H C
C H
H C
CH3
5. 3-甲基-2-乙基-4-溴-1-丁烯 6、3,3-二甲基-1-丁炔银
二.完成下列反应
1. CH3CHCHBr CH3
2. CF3CH2CH2Cl
CH3 3. CH3CCH2CH3
Br
4. CH3COOH
5. CH3CCH2CH3 O
CHCH3 Br
2. A.
O CH3
B. CH3CH CH3
CHCH3 OH
C. H3CC CHCH3 CH3
B.
OH
C. CH3I
6. H2C CHCH2C CH Br Br
7. CH3CCH 3
O
OHC CH 2CH 2CHO
HCHO
8.
HOOC(CH 2)4COOH
9. CH3CH2COOH
CH3CCH 2COOH
CO 2
O
三. 判断正误
1.
2.
3.
4.
5.
6.
7.
8.
9、
四.选择题
1、C 2、A 3、A 4、A
五. 推断结构
1、 A. H2C CH CH2Br B. H2C CH CH2 CH2 CH CH2
C. HOOC CH2 CH2 COOH
D. H3C CH CH2 CH2 CH CH3
Br
Br
2. A. CH3CH2CH2CH2Br or CH3CHCH2Br
CH3
CH3
B. CH3CCH3 C. CH3CHCH2CH3
高一化学作业本答案

高一化学作业本答案高一化学作业本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2. 答案:A3. 答案:C4. 答案:D5. 答案:C6. 答案:B7. 答案:A8. 答案:D9. 答案:C10. 答案:B二、填空题1. 答案:质子和中子2. 答案:氧气3. 答案:硝酸4. 答案:氧化5. 答案:酸性三、简答题1. 答案:碳元素具有四个价电子,所以能形成四个共价键。
例如:CH4: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相互共享电子,形成共价键。
CO2: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相互共享电子,形成共价键。
C6H12O6:六个碳原子、十二个氢原子和六个氧原子相互共享电子,形成共价键。
2. 答案:化学反应速率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a. 温度:温度升高会加速化学反应速率,因为温度上升会增加分子的热运动速度,使碰撞频率增加。
b. 浓度: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因为高浓度会使碰撞频率增加。
c. 催化剂: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
d. 表面积: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为更多的反应物暴露在溶液中,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
四、解答题1. 答案:a. 化学式:H2Ob. 分子式:H2Oc. 分子量:18 g/mold. 分子数:6.022 × 10^23 分子e. 摩尔质量:18 g/molf. 分子量和质量之间的拉丁数:1 mol 的 H2O 中含有 18g 的 H2O。
2. 答案:核反应是指原子核的变化,而化学反应是指原子间的电子重新组合。
核反应通常伴随着高能放射,而化学反应通常是以热量的形式释放或吸收能量。
核反应通常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而化学反应通常涉及到共价或离子键。
核反应发生在原子核层次,而化学反应发生在电子层次。
以上是高一化学作业本的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