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运动系统2
人体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

各椎骨之间借助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等相连 1)椎间盘:椎间盘是相邻二椎体间的纤维软骨板,盘周围
为纤维环。起弹性垫作用,还可增加脊柱运动的幅度。
• 2)椎骨间的韧 带
• 椎骨间有坚强的 韧带,把相邻的 椎骨连在一起。 在椎体的前方及 后方,有纵贯脊 柱全长的前、后 纵韧带。在了相 邻的椎弓之间、 横突之间和棘突 之间都有韧带。
颅的前面
• 1)眶 • 容眼球及其附属
装置。有视神经 孔通颅腔;眶口 向前,眶上壁为 颅前窝底;眶内 侧壁邻接鼻腔的 筛窦,眶下壁主 要是上颌骨,邻 接上颌。
• 骨性鼻腔
• 位于两眶及左右之间。鼻腔被鼻中隔骨部分为左右二,左右鼻 腔都有上壁、下壁、内侧壁及外侧壁。
• 鼻腔上壁主要由筛骨(筛板)和蝶骨体下面构成。下壁由硬腭 构成,内侧壁即鼻中隔骨部,由筛骨(垂直板)和犁骨构成。 外侧壁可见三个骨性突起,自上而下分别为上、中、下鼻道。
3.上肢主要关节的构造和运动
• 1)肩关节 • 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
成。 • 结构特点: • (1)属球窝关节,关节头大,关节
201502现代基础医学概论(第二章 运动系统)

二、全身骨骼肌的配布概况 (一)头肌:分表情肌和咀嚼肌。 (二)颈肌:分颈浅肌群(颈阔肌, 胸锁乳突肌)、舌骨上下肌群和颈深 肌群。
(三)躯干肌 1.背肌: 浅群:斜方肌和背阔肌; 深群:骶棘肌等 2.胸肌: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内外肌 3.膈肌: 4.腹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四)四肢肌 1.上肢肌 (1)上肢带肌:三角肌 (2)上臂肌 前群:肱二头肌、肱肌; 后群:肱三头肌 (3)前臂肌:分前后两群 (4)手肌:位于手掌侧
美女——美到骨子里的女人
髂结节
髂后上棘
髂嵴
髂前上棘
弓状线
耻骨梳 髋臼 耻骨结节
坐骨大切迹 坐骨棘
坐骨结节
闭孔 耻骨联合面
坐骨小切迹
男女骨盆的区别
大转子
(二)自由
下肢骨
股骨头 股骨颈 小转子 臀肌粗隆
1.股骨
为大腿骨, 是人体最长、 最结实的长 骨,约为 1/4 身 高 , 分一体两端。
粗线
跟骨
距骨
骰骨 足舟骨 楔骨 跖骨
趾骨
美丽的大脚
足弓
第二节 骨骼肌
一、概述 (一)肌的形状与构造 形状:长肌、短肌、阔肌、轮匝肌。 构造:包括肌腹(由骨骼肌纤维构成) 和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我俩最浪漫的事
骨 骼 肌 肌 腹
肌 腱
肌细胞 神经 结缔组织膜 血管
肌腱
(二)肌的起止点、配布和作用 骨路肌一般附着于邻近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面上,中间 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收缩时使两骨彼此位置移动而产生关 节的运动。 肌在运动中比较固定的一端称起点,活动较大的一端称 止点。 全身骨胳肌大都跨过关节配布在骨骼周围,配布方式与 关节运动轴有关,即在一个运动轴的相对侧配布有两组作用 相反的肌,这两组作用相反的肌互称为拮抗肌,如运动时关 节的肌有两组,一组在肘关节前方为屈肌组;另一组在肘关 节的后方为伸肌组。这两组肌的作用互相对抗又互相依存, 在神经系统支配调节下,彼此协调,相辅相成完这样准确的 动作。
第二章运动系统

• 2.胸肌: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肋间肌。 • 位于胸廓前上部浅层的胸大肌和深层的胸小肌 使上臂内收,内旋,协助深吸气。位于肋骨之间 的肋间肌是呼吸肌;肋间外肌的作用是提肋(吸 气)。肋间内肌的作用是降肋(呼气)。 • 3.膈肌:为向上膨隆的圆顶形阔肌,位于胸腔、 腹腔之间。膈肌收缩时膨隆的圆顶下降,扩大胸 腔,助吸气;松弛时圆顶复位,胸腔缩小,助呼 气。膈肌与腹肌同时收缩,能增加腹压,协助排 便、呕吐及分娩等活动。膈上有三个裂孔,分别 为食管、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等器官通过。
• 二、骨连接 • 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连 接的结构称骨连结,分直接连结和间接连接两大 类。 • 直接连结是骨与骨之间由致密结缔组织膜(如 颅顶骨之间的缝)或软骨(如椎骨之间的椎间盘) 直接连结,其间无间隙,特点是活动幅度小或不 能活动。 • 间接连结又称关节。由相邻的骨之间借结缔组 织构成的囊相连。相对的骨面(关节面)之间有 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特点是活动幅度较大。 关节是人体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在运动中,关节 如同枢纽,作成杠杆装置的支点,骨骼以关节为 轴心,在肌肉牵动下产生运动。
• (一)骨的形态 • 骨的形态不一,一般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 及不规则骨四类。 • 1.长骨:长骨呈长管状,中部细长称骨干,两端 膨大称骺。主要分布在四肢,如肱骨、股骨等。 在肢体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 2.短骨:短骨呈立方形,位于连结牢固、 • 运动较复杂的部位。主要分布在手和足,如腕骨 和跗等。 • 3.扁骨:扁骨较宽呈板状,它主要构成容纳重要 器官的腔壁,对腔内器官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如 头颅的顶骨和骨盆的髋骨等。 • 4.不规则骨: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脊柱上的 椎骨等。
• 4.腹肌 • 腹肌位于上胸廓下缘与骨盆上缘之间,构成腹壁。 腹前壁正中线两侧有一对纵行的腹直肌,其两侧 是三层阔肌,即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其作用是可使躯干前屈侧屈或左右回旋。腹肌围 成腹腔,收缩时增加复压维持腹部脏器的位置, 并协助呼吸、排便、呕吐、分娩、咳嗽等。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二章运动系统一、名词解释1.关节2.胸骨角3.翼点4.椎间孔5.界线6.腹股沟韧带7.腹股沟管二.填空题1.运动系统由、和三部分组成。
2.根据形态可将骨分为、、和。
3.骨的构造由、和构成。
4.骨髓分为和。
临床需检查骨髓时常用的穿刺部位是和等处。
5.骨连结的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6.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和,关节的辅助结构有和。
7.关节囊的外层称___________,内层称___________,能分泌滑液的是_________。
8.关节的运动形式有、、和。
9.躯干骨包括、和,它们借骨连结构成________ 和。
10.椎骨由前方的和后方的构成。
11.由椎弓板上发出7个突起,向后的是,向两侧的是,向上的是,向下的是。
12.胸骨自上而下由、和三部分构成。
13.两侧肋弓在中线构成向下开放的角,叫________角,角内夹有____________。
14.椎骨间借、和等连结。
15.连结椎骨的韧带分长、短两类,长韧带有、和,短韧带有和。
16.脊柱侧面观有4个生理弯曲,其中和突向前,和突向后。
17.胸廓上口由、和围成。
18.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称为。
19.吸气时,胸廓各径,胸廓容积。
20.既参与颅盖构成,还参与构成颅底的骨有、和。
21.颅可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前者由___________块颅骨构成。
22.颅顶面可见3条缝,额骨与两顶骨之间的缝是,左右顶骨只间的缝是,两顶骨和枕骨之间的缝是。
23.新生儿颅囱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4.颅底内面观,在蝶骨体外侧有3对孔,由前向后依次是、和25.鼻腔周围颅骨内含气的空腔称,包括、、和。
26.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与颞骨的和构成。
27.肩胛骨有三个角,外侧角膨大称,上角与对应,小角与对应。
28.全身运动幅度最大.最灵活的关节是__________。
29.肩关节由和构成。
30.肩关节的特点是:大,小而浅,薄而松弛。
《人体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

本章将介绍人体解剖学中引人注目的一章,运动系统。我们将深入探讨骨骼 系统、肌肉系统、关节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骨骼系统
骨骼结构
骨骼由骨头和关节组成,形成了人体的骨架。
骨骼的功能
骨骼提供了身体的支撑和保护内部器官的功能。
骨骼系பைடு நூலகம்的分区和分类
骨骼系统根据不同部位进行分区和分类,如颅骨、胸骨和骨盆等。
3 关节炎
关节炎是关节的炎症,会 导致关节疼痛和运动受限。
总结
运动系统是人体解剖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 系统。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实现人体运动的各种功能。
3
关节系统的分类
关节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如滑囊关节、球窝关节和齿状关节等。
运动系统的相互作用
骨骼系统 肌肉系统 关节系统
提供支撑和保护 提供动力和控制运动 允许骨头之间的运动和保持稳定
运动系统的疾病与异常
1 骨折
骨头的断裂,通常由外力 造成。
2 肌肉损伤
肌肉拉伤或损伤,可能导 致疼痛和功能障碍。
肌肉系统
肌肉结构
肌肉由肌纤维和肌腱组成,是人 体生运动的动力来源。
肌肉的功能
肌肉通过收缩与舒张完成运动, 并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肌肉系统的分类
肌肉按照位置和功能的不同进行 分类,如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关节系统
1
关节的结构
关节是骨头之间的连接点,由关节头、关节腔和关节囊组成。
2
关节的功能
关节允许骨头之间的运动,并提供稳定性和支持。
运动系统-2

在颈部,棘上韧带宽而富有弹性,称为项韧带,可分 为索状部和板状部。
牛
马
4.躯干骨的连接
(2)肋与胸椎的连接
肋与椎骨的连结包括:
肋体关节 肋横关节
4.躯干骨的连接
肋与胸骨的连结
躯干骨连接形成的结构
脊柱 椎管 椎间孔
躯干骨连接形成的结构
横突管:颈椎的横突基 部有横突孔,当椎骨借 骨连结形成脊柱时,横 突孔借结缔组织形成横 突管,供椎动脉通过。 胸廓:脊柱的胸段、肋 和胸骨通过骨连结构成 的前窄后阔的骨性笼形 结构,内容纳胸腔脏器, 并对这些脏器起保护作 用,胸廓的运动形成胸 式呼吸。
(4)荐椎
幼龄家畜的荐椎数目因家畜种而不同, 但在成年后均愈合为一块荐骨。
(5)尾椎
尾椎的数目变化较大。前几个尾椎仍具有椎弓、棘突、和 横突,但向后逐渐退化,仅保留椎体并渐细。
2.肋
肋骨:弓形,胸廓侧壁, 成对,与胸椎数目相同。
肋软骨:肋骨下端,真 肋、假肋、肋弓
★肋弓:假肋依次附于前 位肋软骨所形成的骨性胸 廓下口的弓状缘。
牛的腕骨、掌骨和指骨
马的掌骨和指骨
关节籽骨
•在经常摩擦的某些肌腱或 韧带内,形成一些扁园形体 积甚小的结节状小骨块,称 为籽骨,这类小骨块在运动 中能使肌腱灵活地活动于骨 面,有利于减少摩擦,改变 骨骼肌的抵止角、肌拉力方 向,增大肌力臂等的作用。
6. 前肢骨的连接
前肢的肩胛骨与躯干骨之间不形成关节, 而是仅借肩带部的肌肉连结于躯干。
(二)躯干骨
椎骨:脊柱
躯干骨包括脊柱、肋、胸骨三部分。其中椎骨借骨 连结构成脊柱,脊柱胸段、肋和胸骨构成骨性胸廓, 脊柱荐段与后肢带骨构成骨盆.
第二章运动系统(骨)

寰椎: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 枢椎:有齿突。
齿突
寰椎
前弓 侧块
后弓
枢椎
颈椎小结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 ①椎体较小。 ②横突有孔称横突孔。 ③棘突末端分叉。 ④特化颈椎有: 第一颈椎,无椎体和棘突,
呈环形,又称寰椎。 第二颈椎,有齿突,又称
枢椎。 第七颈椎,棘突特长又称
记忆口诀 颅顶借缝连结紧 三缝名为冠矢人 婴颅骨化未完成 缝间膜闭叫颅囟
前
额骨
顶骨
顶骨
后
(2)颅底内面观
1)颅前窝:筛板 2)颅中窝: 垂体窝、蝶鞍、视神经管 圆孔、卵圆孔、棘孔 3)颅后窝: 枕骨大孔、枕内隆凸
视神经管 破裂孔 颈静脉孔 枕骨大孔
筛孔 筛板 圆孔 卵圆孔 棘孔 内耳门 舌下神经管
记忆口诀 脊柱韧带,三长两短 腰椎穿刺,棘上棘间 再透黄韧,进入椎管
(三)躯干骨的连结
(1)脊柱侧面观 可见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 腰曲、骶曲。这些弯曲增大了脊柱 的弹性,对人体的重心稳定和减轻 震荡有重要意义。其中,颈腰二曲 凸向前,胸骶二曲凸向后。
记忆口诀
脊柱的整体观 上细下粗尾部尖 承受压力密相关 后观棘突一条线 颈短胸斜腰平扁 侧观生理四个弯 胸骶弯曲凸向后 颈腰二曲凸向前
末端有肋头,
内面下缘处有肋沟. (2)肋的连结 1)肋的后端连结于胸椎 2)肋的前端连结不尽相同 ①第一肋借肋软骨连于胸骨柄
②第二肋借肋软骨连于胸骨角
记忆口诀 一肋连于胸骨柄
二肋对角标志明 三至七肋与体连 八至十肋成肋弓
③第3~7肋借肋软骨与胸骨体相 十一十二称浮肋
枕内隆凸
颅前窝骨折 常累及额骨眶板和筛骨,引起的出血经前鼻孔流出;或 流进眶内,眶周皮下及球结合膜下形成瘀血斑,称之"熊猫"眼征
(正常人体结构学)第二章 运动系统-骨学

隆椎:棘突长, 末端不分叉, 体表易触及, 计数椎骨的标 志
2、胸椎 特征:
肋凹:与肋头、肋 结节相关节
棘突较长,伸向 后下方,相邻棘 突呈叠瓦状排列
关节面几乎呈冠 状位
肋凹
3、腰椎特征: 椎体大
棘突短,板状,水平后伸,相邻 棘突间隙较宽,临床常在腰椎间 行椎管穿刺术
关节面几乎呈矢状位
(一)颅的分部及组成
鼻骨
成对: 顶骨、颞骨 泪骨
脑颅
筛骨
(8)不成对:额蝶骨骨、、筛枕骨骨
面(颅15)成对:下颧鼻鼻骨骨甲、、、腭泪上骨骨颌骨
不成对:犁骨、舌骨 下颌骨
额
蝶 颧 上颌
下颌
下鼻甲
顶
颞
枕
(二)部分颅骨的形态
1、下颌骨 分一体两支。 体:有颏隆凸、颏孔和下牙槽弓。 下颌支:有下颌角。冠突、 髁突,下颌头、下颌切迹等
构; 5. 触摸躯干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颅骨--课时目标
会描述颅的组成和分部
能解释翼点;说明鼻旁窦的名称、位 置及开口部位;颅囟的名称及位置
能简述颅的整体观
二、颅骨
成人颅骨由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分组 成,除舌骨和下颌骨外,都借软骨或缝 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彼此间不能活动
面颅骨:15块,位于前下部。 脑颅骨: 8块,位于后上部。
课时目标
1、会描述骨的分类及构造
第二章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对人体起运动、支持、保护等作用。
骨————杠杆作用 关节———枢纽作用 骨骼肌——动力作用 骨骼——全身的骨与骨连结共同组成,构成人 体的支架,具有支撑作用。
第一节 骨 学
总论
一、骨的分类 二、骨的构造 三、骨的理化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层 小腿三头肌(内、 外侧腓肠肌和比目 鱼肌):屈踝关节 (跖屈),屈膝关 节;
后群
深层
趾长屈肌:屈踝 关节,屈2~5趾; 胫骨后肌:屈踝 关节,使足内翻; 拇长屈肌:屈踝 关节,屈拇趾。
足肌
足背肌
足底肌
三、肌肉的收缩
(一)肌肉的收缩特性 1.物理特性: 1)伸展性。 2)弹性。
头 肌
颞 肌
翼外肌
翼内肌
胸锁乳突肌
单侧收缩使 头向同侧屈, 脸转向对侧; 双侧收缩使头 后仰;
上肢肌
上肢带肌 上臂肌 前臂肌 手肌
肩肌
三角肌: 上肢外展
上臂肌
肱二头肌
(前群)屈肘、 屈肩。 肱三头肌
(后群)伸肘、
伸肩。
前臂肌
前群:屈肘, 屈腕,屈指, 使前臂旋前。 后群:伸肘, 伸腕,伸指, 使前臂旋后。
手肌
外侧群(大鱼际): 运动拇指。 内侧群(小鱼际): 运动小指。 中间群:
下肢肌
髋肌 大腿肌 前群 小腿肌 前群 足肌 后群 外侧群 内侧群 后群
髋肌
•髂腰肌(髂肌和腰大肌)---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 •臀小肌和臀中肌:外展髋 关节;
•梨状肌:使大腿旋外,将 坐骨大孔分为梨状肌上、下 孔; •臀大肌:伸髋,使髋旋外; 外上象限为肌肉注射部位。
(四)肌肉收缩的疲劳
1.收缩性疲劳:能量消耗或代谢产物的堆积 2.传递性疲劳:神经肌肉接点
3.中枢性疲劳:神经中枢
本章主要内容
1.试述骨和骨骼肌的形态分类。
2.试述全身206块骨的分布。
3.简述男女骨盆的差异。
4.举出全身15块重要骨骼肌的名称及其作用。
5.试述人类运动系统适于直立行走的特点。
6.试述肌肉收缩的形式。
斜方肌 背阔肌 竖脊肌
2、胸肌
胸上肢肌:胸大肌 胸固有肌:肋间肌 3、膈 4、腹肌
背肌
斜方肌 背阔肌 竖脊肌Fra bibliotek胸肌胸 大 肌
胸小肌
肋间内肌
肋间外肌
胸 小 肌 与 肋 间 肌
胸骨
中心腱
膈
位置 作用 三个裂孔 腔静脉孔 食管裂孔(食管
+迷走神经
主动脉裂孔
(降主动脉+胸导 管)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续)
第二节
(一) 形态
骨骼肌
一、 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
(二)结构
肌腹:收缩 肌腱:无收缩能力
形态: 长肌 短肌 阔肌 轮匝肌 构造: 肌腹 肌腱
肌 的 形 态 和 构 造
二、全身骨骼肌的分布状况
(一)躯干肌
1、背肌
腹肌
前外侧群
腹直肌 腹外斜肌 腹股沟韧带
腹内斜肌
腹横肌
腹直肌
腹 外 斜 肌
腹 内 斜 肌 和 腹 直 肌
腹横肌
腹部横切
男性:精索 女性:子宫圆韧带
腹股沟管
头颈肌
头肌
咀嚼肌
表情肌
颈肌
胸锁乳突肌
头肌
面肌 枕额肌 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咀嚼肌 咬肌 颞肌 翼内肌 翼外肌
3)粘滞性
2.生理特性:
1)兴奋性。
2)传导性。
3)收缩性
(二)肌肉的收缩形式
1.按张力变化: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等长收缩 (isometric contraction) 2. 按刺激特点: 单收缩(single twitch) 强直收缩(tetanus) 不完全强直收缩(incomplete tetanus)
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 tetanus)
单收缩曲线
不 完 全 强 直 收 缩 和 完 全 强 直 收 缩
(三)骨骼肌的能量代谢
1. 无氧代谢和需氧代谢 肌肉在无氧代谢条件下也能进行收缩,但只有 在需氧代谢条件下才能解除疲劳。
2. 直接能源和最终能源
骨骼肌收缩的直接能源来自肌肉内的ATP; 最终能源则分别来自糖类的无氧酵解和营养物质 的彻底氧化。
大腿肌
前群
缝匠肌
屈髋,屈膝。
股四头肌
伸膝,屈髋。
后群
股二头肌 半腱肌 半膜肌 三者的共同作用: 伸髋,屈膝。
内侧群
共5块肌: 耻骨肌;长收 肌;股薄肌;短 收肌;大收肌
使大腿内收, 又叫内收肌群。
小腿
前群、外侧群
前群 拇长伸肌:伸踝节, 伸拇趾; 胫骨前肌:伸踝节, 使足内翻; 趾长伸肌:伸踝关 节,伸2~5趾。 外侧群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外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