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无取向硅钢性能指标检测方法汇编(第一版)汇总

合集下载

冷轧晶粒取向、无取向硅钢钢带标准

冷轧晶粒取向、无取向硅钢钢带标准

冷轧晶粒取向、无取向磁性钢带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晶粒取向、无取向磁性钢带(片)的牌号、磁特性、尺寸、外形、力学性能、工艺特性和检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磁路结构中使用的、带有绝缘涂层的全工艺冷轧取向和无取向磁性钢带(片)。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修订,使用本标准和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28-87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35-88 金属反复弯曲试验方法(厚度等于或小于3mm薄板及带材)GB/T247-87 钢板和钢带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GB/T2522-88 电工钢片(带)层间电阻、涂层附着性、迭装系数测试方法GB/T3076-82 金属薄板(带)拉伸试验方法GB/T3655-92 电工钢片(带)磁、电和物理性能测量方法GB/T6397-86 金属拉伸试验试样GB/T13789-92 单片电工钢片(带)磁性能测量方法3、定义和牌号表示方法3.1定义3.1.1标准比总铁损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其峰值为某一标定值,变化频率为某一标定频率时,单位质量的铁芯在温度20℃时所有消耗的功率定为标准比总铁损(简称标准铁损或铁损),单位为W/kg3.1.2标准磁感应强度温度为20℃,铁芯试样从退磁状态,在标定频率下磁感应强度按正弦规律变化,当交流磁场的峰值达到某一标定值时,铁芯试样磁感的峰值为标准磁感强度(简称磁感应强度或磁感),单位为T3.1.3弯曲次数弯曲次数是用肉眼观察到基体金属上第一次出现裂纹前反复弯曲的次数,它代表了材料的延展性。

3.2牌号表示方法4、分类本标准中的磁性钢带(片)分为取向和无取向两大类,每类按最大铁损和材料的公称厚度分成不同牌号。

5、技术要求5.1磁特性5.1.1磁感取向钢在800A/m交变磁场(峰值),频率为50HZ时,规定的最小磁感值B800(峰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无取向钢在5000A/m交变磁场(峰值),频率为50HZ时,规定的最小磁感值B5000(峰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5.1.2铁损取向钢在磁感为1.7T、频率为50HZ时,规定的最大铁损P1.7应符合表1的规定。

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磁感应强度

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磁感应强度

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磁感应强度冷轧无取向硅钢片是一种常用的电工材料,具有较强的磁感应强度。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的磁感应强度相关内容。

一、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的概述冷轧无取向硅钢片是由高硅冷轧电工钢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一种材料。

它具有低磁滞损耗、高饱和磁感应强度和低铁损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力变压器、电机等领域。

二、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的磁感应强度与材料特性的关系1. 材料成分:冷轧无取向硅钢片中的硅含量对磁感应强度有重要影响。

硅含量越高,磁导率越低,磁感应强度也会相应降低。

2. 冷轧工艺:冷轧是指将热轧钢坯经过冷轧机进行压制加工,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改变其晶粒结构和取向特性。

冷轧工艺可以提高材料的磁导率和磁感应强度。

3. 磁化处理: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经过磁化处理后,可进一步提高其磁导率和磁感应强度。

磁化处理是通过将材料置于强磁场中,使其内部的磁畴重新排列,从而提高磁感应强度。

4. 晶粒取向: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的晶粒取向对磁感应强度也有一定影响。

晶粒取向越均匀,磁感应强度越高。

三、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磁感应强度的测试方法1. 磁化曲线法:磁化曲线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磁感应强度的方法。

通过在外加磁场下测量材料的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可以得到磁化曲线,从而计算出磁感应强度。

2. 磁滞回线法:磁滞回线法是另一种测试磁感应强度的方法。

通过在不同磁场下测量材料的磁感应强度,然后绘制磁滞回线,可以得到磁感应强度的相关参数。

1. 电力变压器:冷轧无取向硅钢片具有低铁损和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特点,可用于制造电力变压器的铁芯,提高变压器的效率。

2. 电机: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的低磁滞损耗和高磁感应强度使其成为制造高效电机的理想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机中。

五、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磁感应强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的磁感应强度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冷轧无取向硅钢片,其磁感应强度更高,磁滞损耗更低,能进一步提高电机和变压器的效率。

无取向硅钢磁性能检测的两种方法对比

无取向硅钢磁性能检测的两种方法对比

第47卷第1期2021年2月包 钢 科 技ScienceandTechnologyofBaotouSteelVol.47,No.1February,2021无取向硅钢磁性能检测的两种方法对比任 浩,李建利(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化检验中心,内蒙古包头 014010)摘 要:文章主要是对重量为1kg(28片)的无取向硅钢试样与重量为0 5kg(16片)的无取向硅钢试样进行对比试验。

经过数据的对比后,可以得到重量为0 5kg试样与重量为1kg试样的检测方法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上是一致的,而且重量为0 5kg的试样在质量管控上更加有效,在时间和材料消耗上都有节省,同时可以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

关键词:无取向硅钢;准确性;质量管控中图分类号:TG142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438(2021)01-0045-05ComparisonofTwoMethodsforDetectingMagneticPerformanceofNon-orientedSiliconSteelRenHao,LiJian-li(ChemicalInspectionCenterofInnerMongoliaBaotouSteelUnionCo.,Ltd.,Baotou014010,InnerMongoliaAutonomousRegion,China) Abstract:Inthispaper,thecomparativeexperimentofnon-orientedsiliconsteelsampleswithweightsof1kg(28pieces)and0.5kg(16pieces)ismainlyintroduced.Itwasfoundthattheaccuracyofthetwomethodswasconsistent,thesampleswithweightof0 5kgweremoreeffectiveinqualitycontrol,timeandmaterialsconsumptionweresavedaswellaslabourintensitycouldbereducedthroughcomparingthedata. Keywords:non-orientedsiliconsteel;accuracy;qualitycontrol 硅钢主要用作变压器和电机的铁芯,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分为取向和无取向两类,而测试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方法主要采用爱泼斯坦方圈法。

《冶金标准》冷轧晶粒取向、无取向硅钢钢带标准

《冶金标准》冷轧晶粒取向、无取向硅钢钢带标准

冷轧晶粒取向、无取向磁性钢带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晶粒取向、无取向磁性钢带(片)的牌号、磁特性、尺寸、外形、力学性能、工艺特性和检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磁路结构中使用的、带有绝缘涂层的全工艺冷轧取向和无取向磁性钢带(片)。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修订,使用本标准和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28-87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35-88 金属反复弯曲试验方法(厚度等于或小于3mm薄板及带材)GB/T247-87 钢板和钢带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GB/T2522-88 电工钢片(带)层间电阻、涂层附着性、迭装系数测试方法GB/T3076-82 金属薄板(带)拉伸试验方法GB/T3655-92 电工钢片(带)磁、电和物理性能测量方法GB/T6397-86 金属拉伸试验试样GB/T13789-92 单片电工钢片(带)磁性能测量方法3、定义和牌号表示方法3.1定义3.1.1标准比总铁损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其峰值为某一标定值,变化频率为某一标定频率时,单位质量的铁芯在温度20℃时所有消耗的功率定为标准比总铁损(简称标准铁损或铁损),单位为W/kg3.1.2标准磁感应强度温度为20℃,铁芯试样从退磁状态,在标定频率下磁感应强度按正弦规律变化,当交流磁场的峰值达到某一标定值时,铁芯试样磁感的峰值为标准磁感强度(简称磁感应强度或磁感),单位为T3.1.3弯曲次数弯曲次数是用肉眼观察到基体金属上第一次出现裂纹前反复弯曲的次数,它代表了材料的延展性。

3.2牌号表示方法4、分类本标准中的磁性钢带(片)分为取向和无取向两大类,每类按最大铁损和材料的公称厚度分成不同牌号。

5、技术要求5.1磁特性5.1.1磁感取向钢在800A/m交变磁场(峰值),频率为50HZ时,规定的最小磁感值B800(峰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无取向钢在5000A/m交变磁场(峰值),频率为50HZ时,规定的最小磁感值B5000(峰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5.1.2铁损取向钢在磁感为1.7T、频率为50HZ时,规定的最大铁损P1.7应符合表1的规定。

硅钢片取向和无取向

硅钢片取向和无取向

电工用硅钢薄板俗称矽钢片或硅钢片。

顾名思义,它是含硅高达0.8%-4.8%的电工硅钢,经热、冷轧制成。

一般厚度在1mm以下,故称薄板。

硅钢片广义讲属板材类,由于它的特殊用途而独立一分支。

电工用硅钢薄板具有优良的电磁性能,是电力、电讯和仪表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磁性材料。

(1)硅钢片的分类A、硅钢片按其含硅量不同可分为低硅和高硅两种。

低硅片含硅2.8%以下,它具有一定机械强度,主要用于制造电机,俗称电机硅钢片;高硅片含硅量为2.8%-4.8%,它具有磁性好,但较脆,主要用于制造变压器铁芯,俗称变压器硅钢片。

两者在实际使用中并无严格界限,常用高硅片制造大型电机。

B、按生产加工工艺可分热轧和冷轧两种,冷轧又可分晶粒无取向和晶粒取向两种。

冷轧片厚度均匀、表面质量好、磁性较高,因此,随着工业发展,热轧片有被冷轧片取代之趋势(我国已经明确要求停止使用热轧硅钢片,也就是前期所说的"以冷代热")。

(2)硅钢片性能指标A、铁损低。

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世界各国都以铁损值划分牌号,铁损越低,牌号越高,质量也高。

B、磁感应强度高。

在相同磁场下能获得较高磁感的硅钢片,用它制造的电机或变压器铁芯的体积和重量较小,相对而言可节省硅钢片、铜线和绝缘材料等。

C、叠装系数高。

硅钢片表面光滑,平整和厚度均匀,制造铁芯的叠装系数提高。

D、冲片性好。

对制造小型、微型电机铁芯,这点更重要。

E、表面对绝缘膜的附着性和焊接性良好。

F、磁时效现象小G、硅钢片须经退火和酸洗后交货。

(一)电工用热轧硅钢薄板(GB5212-85)电工用热轧硅钢薄板以含碳损低的硅铁软磁合金作材质,经热轧成厚度小于1mm的薄板。

电工用热轧硅钢薄板也称热轧硅钢片。

热轧硅钢片按其合硅量可分为低硅(Si≤2.8%)和高硅(Si≤4.8%)两种钢片。

(二)电工用冷轧硅钢薄板(GB2521-88)用含硅0.8%-4.8%的电工硅钢为材质,经冷轧而成。

冷轧硅钢片分晶粒无取向和晶粒取向两种钢带。

为了更好的磁性能———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研究

为了更好的磁性能———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研究

张浩潘世群张光永吕化鹏电工钢亦称硅钢片,其发展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冷轧电工钢包含取向电工钢和无取向电工钢,无取向电工钢主要用作大中型电机、发电机以及家用电机和微电机、镇流器和小型变压器等的铁芯。

无取向电工钢的主要磁性能要求是低比总损耗和高磁极化强度。

低比总损耗可以节约大量电能,延长电机工作运转时间。

高磁极化强度意味着磁化能力强,铁芯的激磁电流降低,比总损耗和铜损都降低。

比总损耗和磁极化强度不仅与化学成分有关,而且与其内部组织有关。

为了深入了解无取向电工钢的特性,以便于更好地指导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笔者根据江苏西城三联控股集团冷轧薄板厂近年来的生产数据,全面研究了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牌号W600、W800、W1300的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后续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生产提供参考。

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成分该厂生产的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板牌号涉及W600、W800、W1300,钢板厚度均为0.5mm。

三者化学成分的统计平均值见表1。

从表1不难看出,3个牌号电工钢均为超低碳无取向电工钢,三者成分的主要差别在于硅和铝含量有所不同。

在无取向电工钢中,硅具有提高电阻率,降低比总损耗的作用,但硅是非磁性元素,硅降低饱和磁化强度,相应降低磁极化强度,对磁性不利。

同时,过高的硅含量会使钢变脆,导致冷加工困难,因此,一般冷轧电工钢硅含量上限控制在3.0%左右。

铝的作用与硅相似,铝能缩小γ相区,粗化晶粒,提高电阻率,减小磁各向异性,降低比总损耗,同时也降低磁极化强度,而对钢的强度和硬度的影响又不像硅那样明显。

硅和铝均通过控制晶粒尺寸或织构来控制无取向电工钢的力学性能和磁性能。

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性能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力学性能与磁性能。

3个牌号的无取向电工钢的组织晶粒度、力学性能、磁性能均值见表2。

根据表2的数据,笔者绘制不同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组织晶粒度、力学性能和磁性能曲线图后发现,牌号W600、W800、W1300无取向电工钢的晶粒度依次增大,即晶粒尺寸依次减小,也即随着(Si+Al)含量的增加,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晶粒尺寸增加,这里也体现了硅、铝对电工钢晶粒组织的粗化作用。

冷轧无取向硅钢性能指标检测方法

冷轧无取向硅钢性能指标检测方法

冷轧无取向硅钢性能指标检测方法冷轧无取向硅钢是一种在冷轧工艺条件下制成的铁硅合金材料,具有低磁滞、低铁损和高饱和磁感应强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机、变压器、发电机等电器设备中。

为了保证冷轧无取向硅钢的质量,需要对其性能指标进行检测。

本文将介绍冷轧无取向硅钢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法。

1.薄片厚度测量:薄片厚度是冷轧无取向硅钢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可使用薄片厚度测量仪对薄片进行测量,测量时将薄片放置在测量仪的夹具中,测量仪会自动测量薄片的厚度,并进行显示和记录。

2.磁滞性能测量:冷轧无取向硅钢的磁滞性能是其优势特点之一,用于评估材料在交变磁场中磁化和去磁化的能力。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椭圆磁滞仪法和霍尔法。

椭圆磁滞仪法是将冷轧无取向硅钢试样放置在椭圆磁滞仪的工作线圈中,通过改变交变磁场的大小和频率,测量试样在不同磁场下的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强度,从而计算出磁滞回线。

霍尔法是将试样放置在恒定磁场中,通过测量试样两端产生的霍尔电压和磁场之间的关系,计算出磁感应强度。

3.铁损测量:冷轧无取向硅钢的铁损是评估材料的损耗能力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铁损测量方法有悬浮法和频率特性法。

悬浮法是将冷轧无取向硅钢试样放置在悬浮损耗仪上进行测量,通过改变交变磁场的大小和频率,测量试样在不同磁场下的铁损,从而计算出磁感应强度和铁损之间的关系。

频率特性法是通过改变交变磁场的频率,测量试样在不同频率下的铁损,从而得到铁损的频率特性曲线。

4.饱和磁感应强度测量:饱和磁感应强度是冷轧无取向硅钢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用于评估材料在饱和磁场中的磁化能力。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恒定电流法和霍尔法。

恒定电流法是将冷轧无取向硅钢试样置于恒定电流的作用下,测量试样在不同磁场下的磁感应强度,从而得到饱和磁感应强度。

霍尔法是将试样放置在恒定磁场中,通过测量试样两端产生的霍尔电压和磁场之间的关系,计算出饱和磁感应强度。

综上所述,冷轧无取向硅钢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法包括薄片厚度测量、磁滞性能测量、铁损测量和饱和磁感应强度测量等。

冷轧产品性能检验参数1

冷轧产品性能检验参数1

冷轧产品性能检验参数
一、彩涂板折弯试验:
1. T弯:
将试样绕自身弯曲180°,观察弯曲面的涂层开裂或脱落情况,确定使涂层不产生开裂或脱落的试样的最小厚度倍数值。

二、冲压级钢板性能试验:
1. r:塑性应变比:
r值是衡量在拉伸变形中抗减薄能力的指标,通常用r表示平均塑性应变比。

当r值小于1时,说明材料厚度方向上容易变形减薄、致裂,冲压性能不好。

当r值大于1时,说明材料冲压成型过程中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容易变形,能抵抗厚度方向上变薄,而厚度减薄是冲压过程中发生断裂的原因,故r值越大越有利于深冲性能。

2. n:加工硬化指数:
n是衡量抗缩颈能力的指标,n值越大均匀变形量越大。

硬化指数n大时,表示冷变形时硬化显著,对后续变形工序不利,有时还必需增加中间退火工序以消除硬化,使后续变形工序得以进行。

但是n值大时也有有利的一面,能使工件有很好的刚性。

三、酸洗板折弯试验:
1.180°弯曲实验:
弯心直径d=0a,1a,3a,4a,中a指带钢厚度。

具体见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轧无取向硅钢性能指标检测方法及性能指标控制管理制度汇编目录第一部分冷轧无取向硅钢性能指标控制管理制度1、冷轧无取向硅钢磁性能指标控制管理制度-----------------------------22、冷轧无取向硅钢叠装系数指标控制管理制度--------------------------103、冷轧无取向硅钢反复弯曲指标控制管理制度--------------------------124、冷轧无取向硅钢力学性能指标控制管理制度--------------------------155、冷轧无取向硅钢硬度指标控制管理制度------------------------------21第二部分附录1、GB/T 228.1-2010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2、GB/T 235-1999 金属材料厚度等于或小于3mm薄板或薄带反复弯曲试验方法3、GB/T 3655-2008 用爱泼斯坦方圈测量电工钢片(带)磁性能的方法4、GB/T 13789-2008 用单片测试仪测量电工钢片(带)磁性能的方法5、GB/T 19289-2003 电工钢片(带)的密度、电阻率和叠装系数的测量方法6、GB/T 230.1-2009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7、GB/T 231.1-2009 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8、GB/T 4340-2009 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冷轧无取向硅钢磁性能指标控制管理制度一、目的磁性是判定所有硅钢产品牌号以及订货和交货的依据。

产品磁性应满足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相应牌号及订货合同中规定的磁性水平。

为了对硅钢片的磁性进行有效监控,现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用爱泼斯坦方圈测量磁性能的标准方法(用于实验料)依据GB/T 3655-2008提供的用爱泼斯坦方圈测量电工钢片(带)磁性能的方法如下: 1、装置25cm 爱泼斯坦方圈由四个线圈组成,它形成一个空载的变压器。

爱泼斯坦方圈应包含一个用于空气磁通补偿的互感线圈。

支撑线圈的绕组骨架由硬的绝缘材料制成,如酚醛树脂纸板。

绕组骨架具有矩形横截面,其内部宽度为32mm ,推荐高度约为10mm 。

线圈安放在一个绝缘的无磁性的底板上,形成一个方框(见图1)。

由样片的内缘形成的正方形边长为图1 标准25cm 爱泼斯坦方圈四个线圈中的每一个都应有2个绕组:初级绕组(外层,磁化绕组)、次级绕组(内层,感应电压绕组)。

mm 22010-此外,还需要整流后平均值测量准确度为±0.2%或更好的平均值电压表、有效值准确度为±0.2%或更好的电压表、峰值测量准确度为±0.2%或更好的电压表、准确度为±0.1%或更好的频率计及在实际功率因数和波形因数下准确度为±0.5%或更好的功率表。

2、试样试样的样片用双搭接接头装成一个方框(如图2),并形成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等的四束。

试样宽度为30mm±0.2mm,长度在280mm~320mm之间,长度公差为±0.5mm。

图2 双搭接方式3、测试①比总损耗(铁损)的测试爱泼斯坦方圈和测量设备应按图1连接。

说明:M—空气磁通补偿的互感线圈图3 功率表法的电路原理图当爱泼斯坦方圈中无试样时,在初级绕组中通一交流电流,使在次级绕组非公共端间测量的电压不大于爱泼斯坦方圈次级绕组本身电压的0.1%。

这样,在串联次级绕组中感应电压整流后的平均值正比于试样中磁极化强度的峰值。

记录初级、次级线圈匝数,使用功率表测定功率,测量次级整流电压的平均值及次级回路仪表的总电阻,称量试样的总质量,根据下式就可计算出试样的比总损耗(铁损):()m i m s ml R U P N N l P ⎥⎥⎥⎦⎤⎢⎢⎢⎣⎡-=2221111.14式中:N 1—初级线圈的匝数;N 2—次级线圈的匝数;P m —功率表测量的功率(W ); 2U —次级整流电压的平均值(V ); R i —次级回路仪表的总电阻(Ω); l —试样的样片长度(m ); m —试样的总质量(kg ); l m —约定的有效磁路长度(m )。

②磁极化强度的测定爱泼斯坦方圈和测量设备应按图4连接。

说明:M —空气磁通补偿的互感线圈;W b —磁通积分器。

图4 不连续记录法的直流测试电路原理图试样应进行退磁,即在不断降低的交流磁场下退磁,或在爱泼斯坦方圈的初级线圈中通一逐渐减小并换向的直流电流进行退磁,换向的频率约为每秒钟两次.退磁电流产生的磁场强度的初始值应比先前测量所用的磁场强度高。

按图4所示,非连续的磁极化强度值可以在相应的磁场强度下测得,或通过一系列非连续值得到磁化曲线。

也可以采用连续测量的方法,如图5所示,将一个校准的四端电阻与爱泼斯坦方圈的磁化线圈串联,电压的接线端与X-Y 记录仪的X 输入端相连,磁通积分器的输出端与X-Y 记录仪的Y 输入端相连,也可以用绘图仪或计算机接口替代X-Y 记录仪。

磁场强度应通过测量爱泼斯坦方圈初级线圈的磁化电流,并用下式计算得到:ml IN H 1=式中:H —磁场强度(A/m );N 1—爱泼斯坦方圈初级绕组的匝数; I —磁化电流(A )l m —规定的有效磁路长度(m )说明:M —空气磁通补偿的互感线圈;W b —磁通积分器。

图5 连续记录法的直流测试电路原理图为了得到非连续的磁极化强度值,磁通积分器应先归零,再增加初级绕组中的电流值,直至磁场强度值达到设定值。

应记录磁化电流和磁通测量值的变化,磁极化强度值应由磁通测量值的变化和磁通积分器的矫正系数用下式计算:AN a K J j j 2=∆式中:△J —测量得到的磁极化强度变化值(T );A —试样的横截面积(m ²); N 2—爱泼斯坦方圈次级绕组的匝数; K j —磁通积分器的校正系数(Vs ); a j —磁通积分器的示值。

三、用单片测试仪测量电工钢片(带)磁性能的标准方法(用于日常生产时的连续测量)依据GB/T 13789-2008提供的用单片测试仪测量电工钢片(带)磁性能的方法如下:1、装置将一块电工钢片试样放入两个线圈内:—外部的初级绕组(磁化绕组)—内部的次级绕组(感应电压绕组)两个相同磁轭是闭合磁路的组成部分,磁轭的横截面积比试样的横截面积大的多。

图6 试验装置示意图2、试样试样的长度不宜小于500mm。

虽然位于磁极面外的试样部分对测量的影响可以忽略,但此部分的长度取决于试样放入和取出是否方便,试样的长度不宜过长。

试样的宽度应尽可能宽,最宽可以等于磁轭的宽度。

为尽量保证测量的准确,试样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磁轭宽度的60%。

剪切好的试样不能有明显的毛刺或机械变形。

试样应平直,在剪切时,以剪切好的试样边缘作为基准方向,基准方向与轧制方向之间的夹角对于无取向硅钢片允许公差为±5°。

无取向硅钢片,应取两个试样,一个平行于轧制方向,而另一个垂直于轧制方向。

若试样是正方形的,则仅需要取一个试样。

3、测试①比总损耗(铁损)的测定带有试样的单片测试仪相当于一个空载变压器,其总损耗用图7所示的电路测量。

说明:V 1—测量平均整流电压;V 2—测量有效值电压; M —互感线圈; T —试样框架。

图7 测定比总损耗的电路原理图比总功率损耗按下式计算:()m i s ml l R U N N P P ⎥⎥⎥⎦⎤⎢⎢⎢⎣⎡⨯-=2221111.1 式中:P s —试样的比总功率损耗(W/kg );P —功率表测量的功率(W ) N 1—初级绕组的匝数; N 2—次级绕组的匝数;R i —次级回路中仪表的总电阻(Ω); 2U —次级整流电压的平均值(V ); m —试样的质量(Kg ); l —试样的长度(m );l m —约定的磁路长度(m ),(l m =0.45m )。

②磁极化强度的测量磁极化强度的值由下式计算:2241U AfN J =∧式中:2U —次级整流电压的平均值(V );A —试样的横截面积(m ²); N 2—次级线圈的匝数; J —磁极化强度的峰值; f —频率(Hz )。

四、班中测量要求按班取样测量,由质检工取样送检,把测量结果进行记录,班中测量不得小于2次。

五、控制要求六、原始记录在收到磁性能测量结果后,在质检台账上做好记录。

七、指标控制要求严格按照工艺标准来控制冷轧无取向硅钢的比总损耗和磁极化强度指标。

若出现产品比总损耗过高或磁极化强度过低,需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并连续测量。

若经过调整,硅钢片的磁性能扔不达要求,要及时反馈给技术员进行处理。

八、考核标准不按以上制度执行的,每次考核200元。

冷轧无取向硅钢叠装系数指标控制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对冷轧无取向硅钢的叠装性能进行有效监控,现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反复弯曲性能的标准测量方法依照GB/T 19289-2003提供的叠装系数测量方法如下(仅需了解): 1、装置一对平整光滑的硬金属夹板、测量装置、施压装置。

2、试样试样的剪切要求剪切整齐、平坦、直角性好,边沿无明显毛刺。

宽度b=30±0.2mm ,长度280mm ≤l ≤320mm ,剪切试样的长轴方向应和轧制方向平行。

3、测试测量需同样尺寸的足够叠装至少6mm 高的试样。

以测量误差不大于0.1%称量试样质量,并以±0.33%或更小的误差测量试样平均长度和宽度,然后叠装试样,长边对齐并放置一对直、光滑的硬金属夹板之间。

夹板尺寸长约215mm ,宽约50mm ,上下夹板的材质和厚度应不至于产生明显变形,其接触试样的平面的表面形状不平度和表面粗糙度不应影响夹板间距的测量准确度;施加(1.00±0.05)Mpa 的压强在叠装的试样上。

在此压强下,以±0.3%或更好的准确度测量夹板之间靠近夹板四角处叠装试样长边附近4个点的高度,取算数平均值为试样叠装高度h 。

叠装系数按下式计算:lb h mf m ⋅⋅⋅=ρ式中:f —叠装系数;l —试样的平均长度(m ); b —试样的平均宽度(m ); ρm —试样密度(kg/m 3); h —试样叠装高度(m ); m —试样质量(Kg )三、班中测量要求按班取样测量,由质检工取样送检,把测量结果进行记录,班中测量不得小于2次。

四、控制要求在收到叠装系数测量结果后,在质检台账上做好记录。

六、指标控制要求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来控制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的叠片性能。

七、考核标准不按以上制度执行的,每次考核100元。

冷轧无取向硅钢反复弯曲指标控制管理制度一、目的弯曲次数是用肉眼观察到基体金属上第一次出现裂纹前反复弯曲的次数,它代表了材料的延展性。

为了对冷轧无取向硅钢的反复弯曲性能进行有效监控,现制定本管理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