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

合集下载

平菇栽培技术(4)

平菇栽培技术(4)

消毒时,袋与袋之间可用纸或其他东西
隔开。聚丙烯耐压性能好,可用高压灭菌 法。聚乙烯耐温、耐压性能差,宜用常压 灭菌。常压灭菌时,锅盖要盖好,常压灭 菌100 ℃保持8~10小时。
接种:将灭菌后的塑料袋,出锅冷却至 30℃,在无菌室内进行接菌,接菌时将袋 两头解开,将平菇菌种接入袋内,然后将 袋口系上,不能系紧,系紧空气无法进入 袋内,平菇菌丝无法生长。接菌后将菌袋 放入培养室或出菇棚,墙式码跺培养。培 养温度应控制在10-20℃,湿度控制在60 %以下,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次20分钟。 这样20天左右,菌丝基本长满菌袋。
生料也可箱栽,方法是将培养料消毒后装 箱筐培养。消毒可采用1‰~3‰的高锰酸 钾或1%生石灰。 当菌丝长满整个培养基后,即可除去盖在 箱筐上的塑料薄膜,培养出菇。
也可除去箱筐,将栽培块移到培养室架子 上,进行管 理,促其出菇,一般可收3-4批 菇
2.3塑料袋栽培: 用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 塑料筒,制成23厘米 X 50厘米或 25 厘 米 X 50厘米规格的袋子,装入培养料后, 用橡皮筋扎口。
1.6 酸碱度:它表示每升纯水中氢离子的克数,也 称PH值。平菇喜欢在偏酸性环境中生长;菌丝生 长阶段的最适pH值为5~5.5,当其大于7时,菌 丝生长受阻碍,达到8时停止生长。
配制培养料时,可将其调整在PH6.2~7.0左右, 经高压灭菌后可达最适PH值。生料栽培时,平菇 生长中因其新 陈代谢而产生的有机酸,也会使pH 值下降,所以在培养料调制时应适当调高一些, 才能使平菇在最适条件下生长。一般培养基在干 料中加入1%石灰, 可使PH値到6.5到7左右。
1.2 温度:平菇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温度的 要求是不同的。 平菇孢子形成的温度范围
0℃~30℃,以12℃~20℃为宜。孢子萌发 对温度要求较严格,在13℃~28℃的范围 内都能萌发,但以24℃~28℃时萌发最好。 孢子在水和培养液中容易萌发,经3~4天 就可见菌丝。孢子在2℃~4℃冰箱中生活 力可保持1年以上,若在常温下生活力只能 保持3~4个月。

平菇

平菇

三、生产概况


平菇是世界上四大著名的栽培食用菌之一,广泛分布于 世界各地,主产国有中国、韩国、德国、意大利、日本 和泰国等。 由于平菇栽培料来源广,适应性强,技术容易掌握,生 产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自1972年刘纯业 先生用棉籽壳栽培成功以来发展很快,现已遍及全国广 大城镇乡村。
返回
1. 定植期 在适宜条件下接种后 2 、 3 天, 菌种块周围长出新的白色菌丝,并吃入 培养料。 2. 扩展期 定植后菌丝即以接种点为中心 向四周扩展。 3. 深入期 菌丝布满料面后,同时向培养 料深层发展,直至吃透整个培养料。 4. 密结期 发菌透料后,菌丝体继续生长, 密度增加,充满基质空隙,分解积累营 养,逐步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3、发酵结果
1、好的培养料:松散而有弹性,颜色红褐色,遍布 适量的放线菌菌丝,料有木质清香味,无氨气味, 含水量适中,pH值7.0~8.0。料内没有绿霉,毛 霉,曲霉等杂菌,无各种害虫,不酸、不粘、不 臭等。 2、优质的发酵料有如下特点:一是接种后发菌初 期不及生料快,但定植后,发菌速度明显加快, 且比生料发菌整齐;二是袋栽采用多层接种法, 每层都能正常发菌,而生料的仅两端发菌正常, 中间生长很慢或不能生长;三是基本不再有杂菌 发生为害。
2.玉米芯100千克,麦麸5千克,豆饼粉3 千克,过 磷酸钙2千克,尿素0.4千克,石膏粉2千克,石灰 粉3千克,料水比1∶1.3~1.4。 玉米芯应及时收集晒干,防雨防霉,粉碎成直径 1 ~1.5 厘米的小颗粒,装入编织袋内,在 1% 的石 灰水中浸泡 12 小时左右,使其吸足水分,捞出适 当摊晾,再将过筛的过磷酸钙、石灰粉、麦麸、 豆饼粉、石膏粉拌匀后掺入,尿素用清水溶化后 加入,含水量掌握在65%左右。 如果玉米芯颗粒较大,应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同 时将配方中玉米芯100千克改为80千克,加入20千 克的棉籽壳或杂木屑。

平菇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平菇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平菇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平菇(学名: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广泛被种植和养殖。

它的产量丰富,营养丰富,口感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平菇的养殖过程相对简单,但仍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事项。

下面将一步一步详细介绍平菇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选址和场地准备1.选择产地:平菇的养殖对环境温湿度的要求较高,一般适宜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进行种植。

2.场地选择:选取空气流通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远离污染源和有害气体的来源。

3.土壤要求:平菇喜欢生长在富含有机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对酸性的土壤较为适宜。

可通过掺入腐叶土和腐熟的农家肥来改善土壤质地。

4.场地清洁:对选定的养殖场地进行清洁消毒,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使用石灰水或消毒液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

二、菌种的选择和培养1.菌种选择:选择优质的平菇菌种进行培养,可在当地农技部门或农产品市场购买。

2.培养基质:平菇的培养基质通常采用秸秆、麦麸、玉米芽等有机物制成。

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水分,使其能够提供菌丝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3.培养室设置:搭建菌种培养室,要注意保持一定的温湿度,通风良好,并且对光线进行合理控制,避免直射阳光。

4.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质上,注意接种密度适中,避免过度接种。

三、菌丝生长和整袋过程1.培养袋的选择:选用透气性好、不易破损的养殖袋,如聚乙烯袋,尺寸宜为20x40cm,袋壁上需打孔。

2.菌丝接种:将培养好的菌丝均匀撒在培养基质上,并用铁丝扎紧口部。

3.菌丝生长:将已接种的培养袋放置在温度适宜、湿度适当的养殖室内。

通常在25-30C的环境下,培养2-3周,待菌丝完全覆盖整个基质表面时,即可进行下一步。

4.整袋过程:菌丝生长完全后,将袋子口部剪开,用湿润的细沙或蛭石包裹培养袋,以控制湿度和增加菇体的营养。

四、菇体生长和收获1.菇体生长环境:将整袋的培养基质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栽培。

食用菌——平菇

食用菌——平菇

食用菌———平菇董丽萍一、概述平菇属于担子菌亚门、真菌门,层菌纲。

俗名北风菌、冻菌。

其中较著名的为美味侧耳、金顶侧耳等,普遍栽培的大多数为糙皮侧耳。

平菇的适应性很强,世界分布30多种,绝大部分可食用。

世界四大食用菌之一,列为世界排名第二。

是我国食用菌生产中生产最快的一个菌类。

因为有抗逆性强,栽培容易,原料广泛,生物效率高,生产周期短,出菇快,成本低,收益大等特点。

二、生长发育条件平菇生长发育条件需要六种,分别是营养、温度、水分、空气、光线、酸碱度。

平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等。

1.平菇需要的矿质元素有:钾、钙、硫、镁、磷、铁等,微量元素有钼、锰、锌等,对矿物质细胞渗透压和酶活化有作用。

2.碳源是平菇生长发育最重要的营养源,是组成含碳结构的物质。

3.氮源的作用是平菇蛋白质、酶类等地结构物质。

生产上一般采用各种天然含氮较高的物质,如玉米粉、黄豆粉、豆饼等。

4.对平菇生长和发育有促进作用的刺激因素有维生素B 、维生素C 等。

平菇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适宜温度代谢正常,温度过低生长缓慢或停止,温度过高生长发育受抑制,甚至菌丝体和子实体会烧死。

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发育阶段对温度要求也不一样,糙皮侧耳和紫孢侧耳菌丝最适应温度是24-27℃,子实体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是12—18℃。

姬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是23-25℃,子实体生长发育最适温为13-15℃。

此外,根据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的不同,平菇又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低温型子实体生长发育最适温度10-15℃,中温型品种子实体发育适温在16-24℃,高温型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22-26℃。

平菇是喜湿型菌类,在菌期发育期间,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0%-65%,空气相对湿度60%-70%,出菇阶段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70%,空气相对湿度85%-95%,过于过湿都不利于平菇生长发育。

水分过多菌丝生长呈束状或因缺氧停止生长,空气相对湿度过大时,影响生长可造成腐烂。

平菇

平菇

平菇的食用效果 1.增强免疫力 含有抗肿瘤细胞的多糖体,对肿瘤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免疫特性。

2.调理疾病 可作为体弱病人的营养品,对肝炎、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软骨病、高血压等都有疗效,对降低血胆固醇和防治尿道结石也有一定效果,对妇女更年期的综合征可起调理作用。

3.舒筋活血 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

可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经络不适等症。

4.延年益寿
平菇优于动植物食品。

不愧为是宫庭佳肴的名贵山珍,现今为人们常食,既饱口福,又利健康长寿。

5.促进大脑发育 促进智力发育有独特的作用,对婴儿和老人的健康十分重要。

平菇的食用禁忌
菌类食用过敏者忌食。

平菇的搭配宜忌
∙ 平菇
豆腐
增加蛋白质的吸收
∙ 平菇
西兰花
防癌抗癌
∙ 平菇
冬瓜
利湿 ∙
平菇
驴肉 易引发心绞痛。

平菇2

平菇2

平菇栽培技术平菇,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 (jacd .:fr)kummer,英文名:Oyster mushroom.主要种有两个,分别是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紫孢侧耳(美味侧耳)(pleurotus sapidus)隶属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人工栽培的平菇有糙皮侧耳,它是侧耳属的代表种。

平菇肉肥质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广大群众喜欢的一种菇类。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平菇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子实体由菌盖和菌柄组成,为可食用部分。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白色至灰白色,青灰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菌柄侧生。

糙皮侧耳:子实体大菌盖重叠,呈覆瓦状丛生,极少数单生,菌盖肉质直径4~20厘米,呈贝壳状、扇状或扁球状,菌柄短侧生或偏生。

紫孢侧耳,子实体多丛生,菌盖直径3~16厘米,呈扇形或肾形,菌柄长2~5厘米。

(二)营养特性1、碳源主料以棉籽皮、玉米芯、玉米秸、稻草、麦秸、豆秸等农作物秸秆。

这些秸秆应选择新鲜、洁净、干燥、无虫、无雨淋、无霉变的。

稻草、麦秸截成6厘米的小段,玉米秸、玉米芯、豆秸等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直径15毫米筛孔。

2、氮源辅料以麦麸、玉米面、豆饼粉,要求新鲜、洁净、干燥、不结块、无虫、无异味、不霉变。

3、矿质元素拌料用井水或自来水,在滨海地区及黑龙港流域也可用矿化度不大于13.8‰的浅层地下水。

(三)环境条件1、温度平菇是广温变温结实性食用菌,糙皮侧耳和紫孢侧耳,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4~27℃,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3℃~18℃,风尾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6℃~28℃,子实体形成最适温度为20℃~24℃。

2、湿度平菇为喜湿性真菌,菌丝生长阶段,基料内含水量在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左右,子实体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0%~90%之间。

3、空气平菇是好气性菌类,生长发育阶段都需要新鲜空气,菌丝生长阶段,对空气要求不十分严格,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能促进菌丝生长。

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技术平菇(Auriculariapolytricha),又称黑木耳、多毛木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含蛋白质丰富,具有抗衰老、提升免疫力的功效。

由于其营养丰富,鲜味爽口,现在在世界各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但是由于平菇的生长需要特殊的环境和条件,其种植技术一直令人头疼。

由于近年来在研究上的重视,国内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平菇栽培技术,种植大量的平菇,为我国农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一、平菇栽培种植条件1、气候条件平菇属于寒带菇类,生长期需要温度在10℃到25℃之间,室内环温20-25℃为宜,过低的温度会导致菇类枯萎,而过高的温度会影响菇类的生长。

平菇还要求有较高的湿度,室内要求湿度在70%-80%为宜。

2、土壤条件平菇偏爱高温、湿度适宜的环境,适合在深层的疏松的沙质壤土中生长,壤土中要有足够的有机质,其pH值在6-7之间。

3、营养物质条件平菇对氮素、磷素、钾素等营养元素有一定的需求,可以进行肥料施用,氮钾肥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可以满足平菇种植的需要。

二、平菇栽培种植方法1、平菇菌种繁殖在平菇栽培过程中,平菇菌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需要通过繁殖来取得,一般可以采用繁殖平菇种子的方法。

如采用原种子繁殖的方法,可以把准备好的菌种子撒在经过热处理的沙土中,保湿后装入温度控制通风设备,经过2-3周的培养后,可以获得大量的菌种,供种植使用。

2、平菇种植平菇可以采用室外直接种植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室内种植的方法。

室外种植时,选择土壤周围的气温、湿度稳定的地方,在阴凉有着湿润的环境中撒种,经过一定的培养,可以有效的提高菇类的营养成分,增加菇的产量。

室内种植可以采用温室种植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温度、湿度、光照来控制菇的生长,而且对病虫害等比较容易控制,所以在室内种植得到更丰富的产量。

三、平菇栽培管理1、着色在平菇栽培过程中,应注意着色,如果没有足够的光照,平菇会褐变,口感也会变差,所以要选择足够阳光的地方,为平菇提供充足的光照。

平菇的种类及栽培基本知识

平菇的种类及栽培基本知识

平菇的种类及栽培基本知识平菇是一种常见且容易种植的菌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美味口感。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平菇种类以及栽培它们的基本知识。

1. 白平菇:白平菇是最常见的平菇种类之一,外形呈半球形,白色,口感鲜美,肉质脆嫩。

白平菇适宜在温度为15-20摄氏度、湿度为60-70%的环境中生长,并需要充足的光照。

2. 香菇:香菇是平菇中比较受欢迎的品种之一,香气浓郁,口感鲜美。

香菇的栽培环境要求相对较高,适宜在温度为15-25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湿度应保持在80-85%左右,并需提供一定的光照。

3. 杏鲍菇:杏鲍菇外形独特,呈扁平状,颜色为棕色或浅黄色,质地柔软,有一定的嚼劲。

杏鲍菇适宜在温度为20-25摄氏度、湿度为70-80%的环境中生长,并需要光照。

4. 春孢菇:春孢菇又称黑蘑菇,外形类似杏鲍菇但颜色较深,肉质细腻。

春孢菇适宜在温度为20-25摄氏度、湿度为70-80%的环境中生长,并需要光照。

栽培平菇的基本知识如下:1. 培养基:平菇一般以蘑菇菌丝块为培养母体,培养基可以选择蘑菇渣、木屑、麦秸等有机物质,或者混合这些物质。

培养基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潜在菌种。

2. 接种:将培养好的菌丝块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并轻轻压实,然后覆盖一层保护材料,如湿棉布,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

3. 栽培环境:平菇需要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温度一般保持在15-25摄氏度之间,湿度要控制在60-85%之间。

同时,平菇需要光照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过强的光照会对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可以选择间接光源或者半阴凉的环境。

4. 管理与保护:在平菇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适时喷水增加湿度,并定期翻动培养物以促进菌丝生长。

同时,注意防治害虫和病菌,避免疫病发生。

总的来说,平菇是一种适合在家庭或者小型农场种植的菌类,只需要一些基本的栽培知识和仔细的管理,就能够获得高产而美味的平菇。

平菇是一种常见而受欢迎的菌类,并且其栽培相对简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菇名称及分类地位1.平菇广义是侧耳属可食种类的通称. ( Pleurotus Spp)短柄侧耳金顶侧耳白黄侧耳裂皮侧耳栎平菇阿魏侧耳小白侧耳糙皮侧耳贝形侧耳肺形侧耳粉红褶侧耳漏斗状侧耳美味侧耳灰白侧耳榆干侧耳核耳菇2. 狭义单指糙皮侧耳 ( Pl . ostreatus)3. 分类地位: 伞菌目口蘑科侧耳平菇是当今世界上栽培最多的四大食用菌(蘑菇、香菇、草菇、平菇)之一。

用锯屑瓶栽迄今只有五十多年的历史。

1972年刘纯业用生料棉籽屑培养平菇成功后,河南、湖北、河北等省开始大面积生产.1978年河北晋县利用棉籽屑获得高产后,栽培更为广泛,近年几乎遍及29个省市.1988-1989年总产量800kt 左右,在大城市郊区已成为一种四季供应、人民最喜爱吃的食用菌。

子实体:丛生、叠生或单生菌盖:5-21cm ,颜色从白色至灰白、青、灰色。

初呈扁半球形,后平展,呈扇形。

菌褶白色,延生。

菌柄有或无,肉质至半纤维至。

菌柄侧生(特殊:黄白侧耳即姬菇中生)孢子无色、孢子印白色。

三. 生活条件(一) 营养平菇属木腐菌类。

自身酶分解能力强,能降解大分子物质,各种C、N化合物(如玉米芯,甘蔗渣和粉碎的阔叶树叶)均可利用,培养料的来源广泛。

在自然条件下,一般簇生于杨、柳、榆、栎等多种阔叶树的枯枝或活树朽木上。

人工栽培以木屑、稻草或棉籽壳等为培养料,提供碳素营养,适当增加米糠、麦麸、玉米粉、黄豆粉、尿素、铵盐、硝酸盐、蔗糖、石膏等提供氮素、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可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提早形成。

平菇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以20︰1为宜,生殖生长阶段碳氮比以30~40︰1为宜。

(二) 环境温度平菇的孢子萌发最佳温度为24-28℃。

菌丝在5-32℃均可生长,最适为24~26℃左右.子实体形成因种性不同,不同菌株原基形成对温度要求有差异:一般4~28℃,最好为10~24℃。

低温型(13-17 ℃) : 糙皮侧耳, 叠生中温型(18-24 ℃) : 佛罗里达侧耳(丛生)、凤尾菇(单生)、金顶侧耳(丛生)高温型(25-30 ℃):红平菇、鲍鱼菇(群生或伞生). 水分与空气湿度(RH)平菇菌丝生长时,要求培养料含水量55%~65%,空气相对湿度应在60%~70%。

基质种类与水分含量有关:木屑培养基60%、棉子壳培养基65%、稻草培养基70%子实体生长发育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0%~95%,低于80%子实体生长发育缓慢,若高于95%,菌盖容易变色、翻卷、腐烂。

. O2与CO2平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菌丝体生长阶段耐CO2,缺氧能正常生长。

但在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通气良好。

在缺氧的条件下,就不能形成子实体或产生畸形:柄分枝,鹿角状柄特粗,盖小无盖4. 光照平菇菌丝在黑暗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子实体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强度为10Lx 。

在光线过暗时形成菌柄细长、缺菌盖的畸形菇。

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不易产生子实体。

强光也会妨碍平菇的正常生长。

5. pH值菌丝体生长阶段 5.5-6.5子实体生长阶段 pH< 6菌丝在pH5-9之间能生长繁殖。

在生长过程中,如遇到偏碱的环境,由于代谢作用,能使pH 值下降很快。

pH值越大,下降的幅度也越大,至平菇菌丝长满瓶后,不同处理的pH值逐渐接近,均须在pH6以下时方能形成原基。

随着平菇的多次形成,pH值逐渐降低,即培养料逐渐酸化。

为使平菇生长发育良好和获得高产,在培养料配制时,pH值以偏碱为宜。

理论上讲:木腐菌:平菇、香菇、银耳、金针菇、猴头均可生料栽培实际上:目前可大规模生料栽培的主要是平菇棉籽壳培养料配方(1)棉籽壳97%、石膏1%、石灰1%、过磷酸钙1%。

(2)棉籽壳87%、米糠或麸皮10%、石膏1%、石灰1%、过磷酸钙1%。

(3)棉籽壳96.5%、石膏1%、石灰1%、过磷酸钙1%、尿素0.5%。

(4)棉籽壳97.75%、石膏1%、石灰1%、氮磷钾复合肥0.25%。

2、秸秆培养料配方(1)稻草93.85%、石膏1%、玉米粉5%、尿素0.15%。

(2)稻草55%、棉籽壳42%、石膏1%、石灰1%、过磷酸钙1%。

(3)稻草87%、麸皮10%、棉籽饼或花生饼、豆饼粉2%、石膏0.5%、石灰0.5%(4)麦秸96.5%、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1%、尿素0.5%。

3、其他培养料配方(1)木屑77%、麦麸或米糠20%、糖1%、石膏粉1%、石灰1%。

(2)玉米芯77%、棉籽壳20%、糖1%、石膏粉1%、石灰1%。

(3)玉米秸88%、麦麸10%、石膏粉1%、石灰1%。

(4)玉米渣78%、棉籽壳20%、石膏粉1%、石灰1%。

(5)粉碎的花生壳77%、麦麸20%、糖1%、石膏粉1%、石灰1%。

(6)粉碎的花生壳与秸秆78%、棉籽壳20%、石膏粉1%、石灰1%。

1、熟料袋栽技术(1)培养料的选择不管用什么培养料,要求新鲜、干燥和无霉变。

除主料外,还要加入少量的石膏、石灰、米糠或麸皮、磷肥等。

(2)拌料拌料前应将溶于水的物质如石膏、磷肥等先溶于水;不溶于水的物质如麸皮等与干料先混合均匀后,再按料水比1︰1.3~1.4加入上述水溶液拌料。

拌好的料要含水量适当。

标准是:用手抓一把培养料握紧,指缝中有2~3滴水滴下就为适宜。

(3)装料目前用的塑料袋材料有聚丙烯(适合高压灭菌)和聚乙烯(适合常压灭菌)。

早秋栽培的袋宽22~24㎝,长50~55㎝、厚0.04~0.05㎝;春季栽培的袋宽18~20㎝,长45~50㎝、厚0.04~0.05㎝;装料时要求袋的两端留出8~10㎝的长度不装,利于扎紧。

(4)灭菌料袋在灭菌时以井字行排列为好。

生产上常用常压蒸汽灭菌。

注意点:开始加热升温时,火要旺要猛,从生火到锅内温度达到100℃的时间不要超过4小时,否则会把料蒸酸蒸臭。

当温度到100℃后,用中火维持8~10小时,中间不能降温;最后用旺火猛攻一个小时,再停火焖一夜后出锅。

(5)播种在袋的两头播种。

注意点:①要求严格无菌操作;②料袋温度在28℃左右播种为好;③灭菌出锅的菌袋要在1至2天内及时播种,否则会增加杂菌感染率。

④高温期,接种箱内采用酒精灯火焰杀菌,箱内温度可达40~50℃,极易烫伤或烫死菌种,因此播种要尽量安排在早晚或夜间进行,有条件可以安装空调降低接种室温度,能有效减少杂菌感染;⑤适当加大播种量,使菌丝在一周内迅速封住袋口的料面,阻止杂菌入侵,提高播种成功率。

(6)发菌期管理接种后要注意菌袋的堆放,气温10℃左右一般堆3~4层高;气温18~20℃,堆2层;20℃以上将袋井字形排列或平放在地面,以防袋内培养料温度过高烧死菌丝经过15天左右,袋内料温基本稳定后,再堆放6~7层或更高。

①定植期:播种2~3天后,控制温度是关键,温度要控制在20℃以上,最适温度是24~26℃。

温度适合,1天后就可以长出绒毛状的白色菌丝,就开始遮光培养。

②伸展期:播种后5~10天,袋两端长满菌丝,并向料内部蔓延生长,也叫吃料;生长速度加快,15~20天时,要注意通风换气,每天1~2次,每次10~20分钟。

③巩固期:播种后25~30天,菌丝生长速度加快,代谢、呼吸作用更加旺盛,应增加通风换气次数和时间。

要控制料温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为80%左右;防止阳光直射。

总之,发菌期要注意培养室温度、光照和通风管理。

培养室温度控制在18~20℃,最高不超过22℃。

(7)出菇期管理:当见到袋口有子实体原基出现时就要排袋出菇。

①原基形成期。

播种30天以后,即菌丝长满袋3~5天时,要求通风好,有充足的散射光。

这是关键还要创造一个较大的温差环境,昼夜温差在10℃以上最好②桑葚期。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为好,浇水不能直接浇在菌蕾上,可向空间喷水。

③珊瑚期。

要通风换气;温度控制在7~1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

④成形期。

温度控制在7~1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每天喷水2次以上,以培养料不积水为宜。

⑤成熟期。

当菌盖直径达到8㎝左右,颜色由深变浅时就可采收。

总之,出菇阶段要加强菇场水分、光照和通风管理。

重点是空气相对湿度要控制在85%~95%之间。

培养料含水在65~70之间。

(8)采收一般当菇盖展开度达八成,菌盖边缘没有完全平展时,就要采收。

(9)转潮期管理:转潮期是指从一潮菇采摘结束到下一潮菇子实体原基出现的时间。

通常是一潮菇结束后,经7~10天菌袋表面就会长出再生菌丝,发生下批菇蕾。

管理重点是:要将菌袋口残菇碎片清除干净,除去老根,停止喷水3~4天。

采摘2潮菇后的培养料,水分和营养严重下降,要及时补水和营养液。

营养液的配方有:①100㎏水加糖1㎏、维生素B1100片;② 100㎏水加糖1㎏、过磷酸钙4㎏、尿素0.3㎏;③ 100㎏水加糖1㎏、过磷酸钙4㎏;④淘米水经过多潮,培养料的pH有下降,影响菌丝的恢复能力,可喷1%~2%的石灰水,使培养料呈中性。

通过这样管理,栽培周期3~4个月,可采收4~6潮菇。

平菇大田覆土发菌方法:(1)优点:能方便满足空气相对湿度在80%~95%,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5的要求;能显著提高平菇产量和质量,一般比菇房发菇增产30%。

(2)对覆土的要求:要壤土、菜园土、水稻土、腐植土和改良土。

改良土配制的方法取地表20㎝以下的菜园土过筛后,添加10%稻谷壳、10%草木灰或细煤碴、2%过磷酸钙、0.2%尿素、3%石灰粉、1%食盐,拌匀后喷洒1︰500倍多菌灵和1︰1500倍敌敌畏药液,在用薄膜密封2天,杀死土壤中的杂菌和虫害。

(3)大田畦床覆土:①选择近水源的场地,按宽1.2m开厢整畦,长度不限,畦床深挖20㎝,畦底挖松整碎,撒少量石灰粉,喷敌敌畏、甲醛药液消毒杀虫;②将长满菌丝的菌袋或出过一至二潮菇的菌袋去掉塑料袋,袋与袋之间按间距10㎝摆放好,在用改良土填满菌袋空隙直至高出菌袋面1㎝;③用水或营养液将畦床浇透;④插上竹弓,盖上薄膜、草帘养菌。

菌丝很快就长入覆土中,一周左右就可现蕾出菇。

整个出菇期间的水分管理只要保持土层湿润,表土不发白就行,可大量节省管理用工。

2、半熟料袋栽(1)培养料的堆制发酵发酵的作用:一是发酵过程中堆内温度可升到63℃以上,能杀死培养料内的病菌和虫卵,起到高温杀菌的作用;二是使料内营养成分由原来不能被菌丝吸收状态变为可吸收利用状态;三是发酵后的料,质地松软,保水通气,利于菌丝生长发育。

堆制发酵的步骤:①建堆:一般在栽种前一周进行,,首先要将料切短成20㎝左右。

先在地面放一些玉米秆,一利通气。

堆好后,上要盖塑料膜,以便保温保湿,但3天后要去掉膜,一免通气不好,造成厌氧发酵。

②翻堆。

建堆2-3天内温度可达70-80℃,维持1-2天进行翻堆,经1-2天温度又到达75℃左右,进行第二次翻堆。

一般要进行3次翻堆,且每次间隔都比上次缩短2天。

最后一次翻堆时要调节好水分,pH、加入0.3%的多菌灵或其他杀菌剂将料拌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