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细则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三甲中医院评审)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总体说明:一、本细则所有指标均为必查指标,适用于所有三级中医医院。
二、本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以★标示),具备单项否决的作用。
三、本细则各指标评分只在指标分数范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650 分)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40 分)说明:1.重点专科包括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医院确定的重点专科。
评审指标评审方法评审细则分值1.1 依据功能与任务,确定医院发展战略,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发挥中医查阅相关资料,并抽查 2 项具医院未确定发展战略或未制定中长期发药特色优势的医院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重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 4 体措施的落实情况。
展规划,或发展规划未体现以中医为主分)方向,不得分;不能提供原始资料,扣 24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未落实,每项扣 2 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最少每项扣 0.5 分)。
1.2 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 1.2.1 医院年度工作计划能够体现医院发展战查阅评审前 3 年相关资料。
医院未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或工作计划中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有发挥中医无具体措施,不得分;不能提供原始资 4 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
料,扣 2 分。
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年 1.2.2 有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和加强中医药查阅评审前 3 年相关资料。
无具体措施,每项扣 1 分;无资金投入,度进行定期评价。
( 16 分)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和明确的资金投入。
每项扣 1 分,措施未落实,每项扣 1 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最少每项扣40.3 分)。
1.2.3 医院对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查阅评审前 3 年相关资料,并未定期开展调研分析或无针对性措施,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有系统的调研分析抽查 2 项具体措施的落实情不得分;措施未落实,每项扣 2 分,部 4(至少每年一次),并制订针对性措施。
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细则

5
2.制定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加以落实
查阅医院近五年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总结等相关资料。无相关资料,不得分;缺一项,扣2分
10
3.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符合《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能反映有关中医医疗信息,为医院保持中医药特色的决策提供依据
查阅培训证明及本年度人事档案。每低于标准5个百分点,扣1分
5
8.在职人员培训经费占年业务收入的2‰以上
查阅上年度财务预算与支付凭证。每低于标准20%,扣1分
5
9.制定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并加以落实
查阅近三年相关资料。未开展,无记录,不得分;无计划,扣3分;未落实,扣1~3分
5
10.制医人员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继续教育计划并加以落实
查阅近三年相关资料,发表经验总结论文或经验专著不少于1篇/年。未开展,不得分;每少一篇,扣2分
10
3.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培养
查阅近三年相关资料。未开展,不得分;不能保证跟师出诊1次/周,无随诊笔记,扣3分,无学习心得总结,扣3分
10
(四)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科室,开设有中医特色的专病门诊和病房,对科室进行综合目标考核(40分)
10
2.中医药课题占研究总课题比例不少于80%
查阅近三年科研课题目录等相关资料。低于50%,不得分;每低于标准10个百分点,扣1分
10
3.近三年,获省部级或以上中医临床科研成果奖不少于2项。
查阅科研成果证书。无相关成果,不得分;缺一项,扣5分
10
(七)临床教学(30分)
1.具有承担中医大学本科以上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力
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细则试行

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细则试行一、背景说明中医药特色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为了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对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二、评价指标体系1.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参考疗效评价指标,对中医药特色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疗效明显、康复速度、治疗周期、疾病复发率等指标。
2.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通过患者满意度和服务质量评价表对中医药特色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医患沟通、医疗环境、服务态度、服务效率等指标。
3.中医药学术水平评价指标:-通过中医药学术论文、项目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等评价指标,对中医药特色的学术水平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中医药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发表质量、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等指标。
4.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评价指标:-通过中医药师资培养、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中医药继续教育等评价指标,对中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中医药师资数量、师资培养质量、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等指标。
5.传承保护评价指标:-通过传统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中医药典籍保护、名中医传承等评价指标,对中医药特色的传承保护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传统中医药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数量、保护成果质量、名中医传承人数量和成果等指标。
三、评价细则1.临床疗效评价细则:-根据疾病种类,分别评价中医药特色的疗效明显程度,包括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等指标。
2.服务满意度评价细则:-通过患者满意度和服务质量评价表,对中医药特色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医患沟通满意度、病房环境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等指标。
3.中医药学术水平评价细则:-根据中医药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和质量,对中医药特色的学术水平进行评价,包括核心期刊发表数量、SCI检索数量、影响因子等指标。
4.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评价细则:-根据中医药师资的数量和培养质量,对中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评价,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数量、博士后流动站数量等指标。
《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

《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引言概述: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了规范中医药的发展和提高中医药的质量水平,制定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
一、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的制定1.1 理论体系评价:评估中医药理论是否符合中医药的整体思维方式,是否能够解释中医药的临床实践。
1.2 临床经验评价:评估中医药医师的临床经验是否丰富,是否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药的诊疗方法。
1.3 疗效评价:评估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效果,包括疾病的缓解、康复情况等。
二、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的内容2.1 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创新:评价中医药理论是否传承了经典,同时是否有创新性的发展。
2.2 临床实践的规范与规范:评价中医药临床实践是否符合规范,是否能够保证患者的安全。
2.3 疾病治疗的效果与效率:评价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效果和效率,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三、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的实施细则3.1 制定评价指标:明确中医药特色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包括理论体系、临床经验和疗效等方面。
3.2 开展评价活动:组织专家对中医药机构和医师进行评价,评估其在中医药特色方面的水平。
3.3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中医药机构和医师提升中医药特色的水平。
四、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的意义4.1 促进中医药的发展:通过评价标准,可以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高中医药的整体水平。
4.2 提高中医药的知名度:通过评价标准,可以提高中医药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增加中医药的影响力。
4.3 保障患者权益:通过评价标准,可以保障患者的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
五、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的展望5.1 完善评价标准:不断完善中医药特色评价标准,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5.2 推动中医药国际化:通过评价标准,推动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和推广。
5.3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通过评价标准,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高中医药人才的整体水平。
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细则

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细则一、导言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三级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服务的重要平台,其中医药特色是评价医院综合实力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
为了全面评价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二、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1. 传统中医医疗技术指标- 中医诊疗能力:包括脉诊、舌诊等传统诊断技能的应用;- 中医治疗疾病疗效:中医药治疗各类疾病的效果和安全性;- 中医药预防保健能力: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中的作用。
2. 传统中医科研创新指标- 中医临床研究水平:医院开展中医临床研究的数量和质量;- 中医基础研究水平:医院在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科技结合方面的创新能力;- 中医药发展成果转化:医院的科研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3. 中医药服务体系指标- 中医门诊服务态度:医院中医门诊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 中药房运营管理水平:医院中药房管理情况和中药品质量保障;- 中医药科室设置和发展:中医科室数量、专业化程度及发展规划。
4. 中医药文化传承指标- 中医文化宣传推广:医院中医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中医传统技艺传承:医院中医药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中医药教育培训推广:医院中医药教育培训项目的开展和效果。
三、评价细则1. 中医诊疗能力评价- 门诊医生的中医诊断准确率及规范化程度;- 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评价;- 门急诊中医医生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平评价。
2. 中医科研创新评价- 医院承担的国家级中医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 发表的相关中医领域科研论文数量及影响力;- 参与的中医药领域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情况。
3. 中医药服务体系评价- 中药材采购及存储质量管理;- 中药房开药准确率和药品配比准确度;- 中医药科室门诊手术等服务的专业水平和流程管理。
4. 中医药文化传承评价- 中医药典籍和药物材料的收藏和整理情况;- 中医药传统技艺传授和培养情况;- 中医药文化活动开展及效果评价。
三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细则

应得分
实得分
扣分缘故
(一续)能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进行诊断与鉴不诊断,以中医为主进行治疗,如必须采纳中西医结合或用西医方法治疗应指征明确、用药合理。以手术为主进行治疗时,手术适应症明确(75分)
4.手术病例的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情形
抽查近一年手术病历10份,对比科室诊疗常规,围手术期应用中医干预而未用的,每个病例扣2分(非手术科室改查收治前三位病种或科室确定的三种重点研究病种病历10份)
5
3.中医诊疗技术在急诊应用≥5项
现场检查。没有不得分;每少1项扣1分
5
评判考核要点
要紧内容
检查评判方法
应得分
实得分
扣分理由
(一续)能够提供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医疗服务,并能主动运用中药制剂和中医综合治疗手段(40分)
4.能确保提供24小时×7天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服务
10
7.医院内部中药制剂达到50种以上
提供内部制剂清单。每减少5种扣2分
10
评判考核要点
要紧内容
检查评判方法
应得分
实得分
扣分理由
(六)临床科研(30分)
1.医院应有支持中医临床科研的具体措施;重点学科、专科的课题应与特色病种相结合
查阅近三年院、科的科研规划。无规划及具体措施,不得分;课题与特色结合不紧密,扣2~5分
10
2.主治医师及主任医师中医查房水平
抽查近一年病历10份,查房记录未体现对下级医师中医诊治的指导作用,每份病历扣1分
10
3.收治前三位病种或科室确定的三种重点研究病种中医药治疗情形
检查统计资料,抽查近一年病历10份,主病主症未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使用中医药治疗的,每份扣2分
中医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一、处方点评的目的与原则
1.1处方点评的目的
(1)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加强处方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
(3)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风险。
1.2处方点评的原则
(1)科学性:依据中医药理论、临床实践和药物学知识进行点评。
(2)公正性:客观、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医师及其处方。
6.2定期发布处方点评报告
定期对处方点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发布处方点评报告,提高全院合理用药水平。
6.3开展合理用药培训
针对处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组织相关医师进行合理用药培训,提高医师用药知识水平。
6.4完善处方管理制度
根据处方点评结果,不断完善处方管理制度,规范医师处方行为。
七、处方点评的监督与考核
19.2国际规范与标准
参考国际医药管理规范和标准,提升处方点评工作的国际化水平。
二十、处方点评的长期规划与展望
20.1长期规划
制定处方点评的长期规划,包括年度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以实现持续改进。
20.2展望未来
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在处方点评中的应用,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为未来处方点评工作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制定处方点评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合理用药率、处方合格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15.2定期评估与改进
定期对处方点评成效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处方点评策略,持续优化处方管理流程。
十六、处方点评的资源配置与优化
16.1人力资源配置
合理配置处方点评人员,确保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处方点评流程
4.1处方抽取
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门诊、住院处方进行点评。
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细则

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细则一、中医药传统文化1.中医药理论阐述清晰:中医医院所提供的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够明确解释中医理论的基本观念和原则,包括阴阳、五行、气血、精气、脏腑等概念。
2.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医院积极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加强与中医药相关的文化传统活动,提高对中医药经典著作的研究和理解。
3.中医治疗方法多样性:中医医院所提供的中医治疗方法完整且多样化,包括针灸、推拿、中草药、艾灸等,能够针对不同个体和不同病症给予恰当的治疗方法。
二、中医药专业技术1.医师专业能力:中医医院的中医医师应具备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中医诊断方法和中医药治疗技术,能够提供准确的中医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中医药治疗疗效评价:中医医院能够使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定期评估中医药治疗的疗效,并确保治疗效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先进的中医设备:中医医院应配备现代化的中医医疗设备,包括针灸仪器、推拿床、中草药炮制设备等,能够提高中医药治疗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三、中医药服务标准1.完善的中医辅助检查:中医医院应提供一系列的中医辅助检查手段,如脉诊、舌诊、面诊等,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2.中医药处方合理性:中医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合理配伍中药,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3.中医药服务质量保障:中医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规范的操作流程、标准化的服务流程等,确保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四、中医药医疗环境1.中医院内环境优美:中医医院应提供整洁、舒适的医疗环境,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卫生设施等,使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能够感受到舒适和安心。
2.中医医院服务态度:中医医生和医护人员应具备亲和力和责任心,积极与患者沟通,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
3.中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医医院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包括病历管理、医疗资源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等,提高中医药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
五、中医药研究与创新1.中医药科研力量:中医医院应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拥有一支具备较高科研水平的中医药研究团队,推动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中药饮片处方数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0%
查阅上年度统计资料。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
10
5.中药(饮片、中成药、内部制剂)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达到50%以上
查阅上年度财务报表。每低于标准5个百分点,扣2分
10
6.饮片收入占药品收入比例达到20%以上
查阅上年度财务报表。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
中医药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细则
一、管理部分:300分
评价考核要点
主要内容
检查评价方法
应得分
实得分
扣分理由
(一)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中医药政策,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制定保持和发挥中医特色工作规划,在年度计划中加以落实(25分)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中医药方针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及地方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情况
查阅近三年人事档案。未开展,无记录,不得分;未落实,扣1~3分
5
评价考核要点
主要内容
检查评价方法
应得分
实得分
扣分理由
(三)积极开展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工作(30分)
1.落实专项经费和配套措施
查阅上年度财务预算与支付凭证。无专项经费支出,不得分;无配套措施,扣5分;措施不到位,扣3分
10
2.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
5
2.医院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应全面了解中医医院业务及管理知识,全面掌握本部门的管理知识与技能,上岗前或上岗后一年内经过中医医院管理专业培训(重点检查医务处、护理部、药学部、科研处、教育处)
查阅接受培训的证明文件。无培训证明,不得分;未在规定时间内接受培训,扣2分
5
评价考核要点
主要内容
检查评价方法
应得分
实得分
扣分理由
(二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和中医药学术梯队建设(60分)
3.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全院执业医师比例达到60%以上
查阅本年度人事档案。比例低于50%,不得分;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
10
4.系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的护理人员占护理人员比例达到70%以上
查阅学分记录档案及本年度人事档案。比例低于50%,不得分;每低于标准5个百分点,扣1分
10
7.医院内部中药制剂达到50种以上
提供内部制剂清单。每减少5种扣2分
10
评价考核要点
主要内容
检查评价方法
应得分
实得分
扣分理由
(六)临床科研(30分)
1.医院应有支持中医临床科研的具体措施;重点学科、专科的课题应与特色病种相结合
查阅近三年院、科的科研规划。无规划及具体措施,不得分;课题与特色结合不紧密,扣2~5分
10
2.中医药课题占研究总课题比例不少于80%
查阅近三年科研课题目录等相关资料。低于50%,不得分;每低于标准10个百分点,扣1分
10
3.近三年,获省部级或以上中医临床科研成果奖不少于2项。
查阅科研成果证书。无相关成果,不得分;缺一项,扣5分
10
(七)临床教学(30分)
1.具有承担中医大学本科以上的临床教学和实习能力
10
4.中医重点专科人均门诊人次、人均出院人次、人均负担住院床日数、床位使用率等指标优于同类科室平均水平
查阅上年度相关统计资料。未达到要求,每一科室扣2分
10
评价考核要点
主要内容
检查评价方法
应得分
实得分
扣分理由
(五)充分、合理应用中医诊疗技术和中药(65分)
1.开展中医诊疗技术达到22种以上
提供本年度诊疗项目清单(项目名称以各省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确定的项目为准)。低于10项不得分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不低于10%
查阅上年度医院针灸科、推拿按摩科、理疗科等以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为主的科室的门诊人次,其门诊人次总和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1分
10
3.中药处方数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查阅上年度统计资料。每低于标准5个百分点,扣2分
查阅上年度医疗信息分析资料或报表。无相关数据,不得分;数据不全面,扣2~5分
10
(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和中医药学术梯队建设(60分)
1.院领导应全面掌握中医医院业务及管理知识,上岗前或上岗后一年内经过中医医院管理专业培训
查阅接受培训的证明文件。无培训证明,不得分;未在规定时间内接受培训,扣2分
查阅近三年的相关文件和传达、执行记录。无相关记录,不得分;记录不完全,扣2分
5
2.制定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加以落实
查阅医院近五年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总结等相关资料。无相关资料,不得分;缺一项,扣2分
10
3.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符合《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能反映有关中医医疗信息,为医院保持中医药特色的决策提供依据
查阅培训证明及本年度人事档案。每低于标准5个百分点,扣1分
5
8.在职人员培训经费占年业务收入的2‰以上
查阅上年度财务预算与支付凭证。每低于标准20%,扣1分
5
9.制定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并加以落实
查阅近三年相关资料。未开展,无记录,不得分;无计划,扣3分;未落实,扣1~3分
5
10.制定西医人员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继续教育计划并加以落实
5
5.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70%以上
查阅本年度人事档案。比例低于50%,不得分;每低于标准5个百分点,扣2分
5
6.一级中医科室和重点二级中医科室的学科带头人应为主任中医师或中西医结合医师
查阅本年度人事档案。每一科室不符合要求,扣2分
10
7.临床科室主任中,中医院校毕业或系统接受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比例应达到60%以上
查阅近三年相关资料,发表经验总结论文或经验专著不少于1篇/年。未开展,不得分;每少一篇,扣2分
10
3.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培养
查阅近三年相关资料。未开展,不得分;不能保证跟师出诊1次/周,无随诊笔记,扣3分,无学习心得总结,扣3分
10
(四)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科室,开设有中医特色的专病门诊和病房,对科室进行综合目标考核(40分)
1.省级以上临床重点中医科室或专科不少于3个
没有不得分;每少一个,扣3分
10
2.中医特色专病门诊不少于30个
查阅本年度相关资料。低于10个,不得分;每少1个,扣0.5分
10
3.综合考核目标中应有中医药质量与特色评价内容(如辨证论治优良率、中医治疗率等)
查阅上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办法及原始记录、奖金分配方案和实施细则。无相关内容,不得分;未落实,扣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