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纺纱学思考题期末复习资料Word版

合集下载

纺纱学复习整理资料

纺纱学复习整理资料

5、从前进给棉、后退给棉两个方面分析分离隔距、喂给系数、给棉长度对棉精梳梳理效果的影响?(1)、分离隔距B 的影响:B ↑两种给棉方式进入棉网和落下到的纤维分界长度都增长,落纤量↑.(2)、喂给系数K 的影响:前进给棉:K ↑,L3↓,落棉率↓. 后退给棉:K ' ↑,L3 ' ↑,落棉率↑.当K =K '=0.5, 两种方式L3相等,效果相同.当K =K ‘ <0.5, 前进给棉落棉大于后退给棉.当K =K ‘ >0.5,后退给棉落棉大于前进给棉.(3)、给棉长度A:前进给棉:K>0.5, A ↑,L3↓, 落棉率↓.K<0.5, A ↑,L3 ↑,落棉率↑.后退给棉:K ’>0.5, A ↑,L3 ↑, 落棉率↑.K ’ <0.5, A ↑,L3↓, 落棉率↓.8、分析棉精梳机的工作周期及运动配合?(1)锡林梳理阶段:开始:第一排针接触棉丛;结束:末排针脱离棉丛主要机件的运动:钳板:钳口闭合,钳板先后摆再前摆, 梳理速度由快到慢变化;锡林:梳理棉丛;给棉罗拉:停止给棉;顶梳:先后摆再前摆(未参与梳理);分离罗拉:处于基本静止状态。

(2) 分离前的准备阶段:开始:锡林梳理结束;结束:棉丛到达分离钳口。

主要机件的运动:钳板:继续前摆,钳口逐渐开启;锡林:空转;给棉罗拉:给棉(前进给棉);顶梳:继续前摆,仍未参与梳理;分离罗拉:倒转,将棉网倒入机内,准备与钳板送来的纤维丛结合。

(3) 分离接合阶段:开始:棉丛到达分离钳口;结束:钳板到达最前位置主要机件的运动:锡林:空转;钳板:继续前摆,须丛前端先后到达分离罗拉钳口,且钳板逐渐开启至最大。

;给棉罗拉:继续给棉(前进给棉工艺);顶梳:前摆,因位置降低而刺入须丛。

;分离罗拉:顺转,将钳板送来的纤维牵引出来,叠合在原来的棉网尾端上。

(4) 锡林梳理前准备阶段:开始:钳板开始后退;结束:第一排针开始接触棉丛主要机件的运动;钳板:后摆,钳口逐渐闭合;锡林:空转,第一排针靠近棉丛;给棉罗拉:给棉停止(前进给棉工艺);顶梳:后摆,因钳板的闭口将须丛下压使其脱离顶梳。

纺纱学第二章思考题

纺纱学第二章思考题

思考题一填空题1。

轧棉方法有:皮辊法、锯齿法两类。

2。

含糖棉预处理的方法有:喷水给湿法,汽蒸法,水洗法,酶化法,防黏助剂法。

3。

苎麻脱胶有:微生物脱胶、化学脱胶两种基本方法。

4。

绢纺原料精练可分为:化学精炼、生化精炼两种基本方法。

5。

原料的混合有方法:散纤维(包)混合、条子混合。

6. 羊毛去草有:机械法、化学法(炭化)两种方法。

二名词解释1。

“三丝”;2。

炭化;3。

乳化洗毛; 4。

229A,L Y233A;答:1、“三丝”是指棉纤维中的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异性纤维杂质。

2、“三丝”给棉纺带来的不利:混入原棉中的“三丝”,容易被打碎成无数纤维小疵点,在纺织加工中难以清除,影响棉纱和布的质量,危害很大。

纺纱时,纤维小疵点容易使棉纱断头,降低生产效率。

织布时,影响布面质量。

染色时,纤维和布料染色不均,影响外观。

3、炭化:是指以较浓的酸液(和助剂)将毛纤维中的草杂炭化脱水而除去的过程。

4、乳化洗毛:5、洗净毛;6、炭化毛;7、精干麻;8、精干绵9、分类排队;10。

临界混纺比分类:就是根据原料的性质和各种纱线的不同的要求,将适合生产某种产品或某一特数和用途的原棉挑选出来划分为一类,可分为若干类。

排队:将某种配棉类别中的原棉按原棉地区、性能、长度、线密度、强力等指标相近的排成一队,共排几队。

三问答题10On P2911ON P2914 ON P29四计算题15,16 on P29。

毛纺思考题(一)

毛纺思考题(一)

毛纺思考题(一)绪论思考题1、根据毛纺织产品用途和需要的不同,毛纺织工业使用不同的原料,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可以分成哪几个纺纱系统?2、粗梳毛纺系统的产品有哪几类?粗纺纱线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粗纺呢绒主要有哪几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粗纺毛织品使用的化纤规格是多少。

5、粗梳毛纺的工序少,工艺流程短,写出其工艺过程。

6、精梳毛纺系统的产品有哪些?7、精纺毛织品具有哪些特点?8、简述绒线的特点。

9、简述精梳毛纺的工艺流程。

可以分为几大部分?第一章毛纺原料思考题1、按羊毛的组织结构分,羊毛可以分为哪几类?2、按纤维类型分,羊毛可以分为哪几类?3、什么是同质毛、异质毛?4、什么是细毛?半细毛?粗长毛?5、外毛主要哪些?6、简述羊毛的形态结构。

7、羊毛皮质层的类型与作用。

8、什么是品质支数9、羊毛的长度有哪几种?用于什么场合?10、什么是羊毛的卷曲度?11、什么是羊毛吸湿性?可以用哪些指标表示?羊毛湿度如何影响羊毛的机械性能?12、什么是羊毛纤维的缩绒性?该性能有什么用处?13、简述羊毛的耐酸碱性能。

14、除了羊毛外,还有哪些动物纤维?15、化学纤维有哪些类型?第二章羊毛初步加工1、简述羊毛初步加工的任务2、写出羊毛初加工的工序3、什么叫套毛4、简述洗毛的意义5、洗毛有哪些方法?什么是乳化洗毛法?什么是溶剂洗毛法?6、洗毛机的基本组成有哪些?7、简述开毛机的作用。

8、分析洗毛的工艺9、简述五槽洗毛机中各槽的作用。

10、阐述洗毛工艺中温度的选择。

11、洗涤剂的类型有哪些?洗毛中常用哪几类?12、什么是表面活性剂?洗剂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是什么?13、简述羊毛的洗涤过程。

14、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有什么意义?15、什么是洗液的浓度?什么是浴比?16、简述影响洗净毛质量的因素17、简述烘毛的作用18、洗毛烘干有哪些主要类型?各有什么特点?19、什么是炭化?炭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0、简述散毛炭化的工艺过程。

纺纱学复习题及答案

纺纱学复习题及答案

《纺纱学》复习资料1、纺织纤维、纱线的概念。

纺织纤维:纤维长度达数十mm以上。

具有一定强度、可绕性,互相纠缠抱合及其他服用性能,可生产纺织制品的纤维。

纱线:由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长丝聚集而成的,具有一定强力,能制成纺织品的细长体2、纺纱原理和实质。

纺纱原理:就是把纤维中原有的局部横向联系彻底破除,并牢固建立首尾衔接的纵向联系。

实质:使纤维由杂乱无章的状态变为按纵向有序排列的加工过程。

3、新型纺纱优点。

优点:1.产量高2、卷装大3、流程短4、改善了生产环境5、纱条质量高6、条干均匀7、纱疵少8、毛羽少4、纱线细度换算英制支数Ne=纱线长度码数/(840*纱线重量磅数)公制支数Nm=纤维或纱线长度米数/重量克数特克斯Ntex=(1000*纤维或纱线重量克数)/长度米数Nden=(9000*纤维或纱线重量克数)/长度米数换算关系:Nm=9000/Nden Ntex=1000/Nm Ntex=Nden/9 Ntex=587.6/Ne(棉型材料);Ntex=590.5/Ne(化纤)5、苎麻脱胶概念和原理。

苎麻脱胶概念:用生物、化学方法将胶杂质从韧皮中去除,并使麻的单纤维分离的过程——脱胶。

原理:化学——利用原麻中纤维素和胶杂质对酸、碱和氧化剂作用的稳定性不同,去除胶杂质,保留纤维素。

微生物——利用微生物来分解胶质,微生物利用胶质为原料,分泌出酶来分解胶质,或直接利用酶分解胶质。

6、棉纺废棉原料加工处理方法。

回花:碎棉卷、碎棉网、碎棉条、粗纱头、皮辊花、风筒花——本支回用,棉包混合再用棉:统破籽、斩刀花、抄针花、精梳落棉、品质可用的地脚花——经除杂和去除短绒后,降支回用(品质好的可本支回用)不可纺棉:回丝、下脚——废品处理7、麻纺废棉原料加工处理方法回花类:与棉相似——分类—除杂—延展—(精梳或并条本支或降支回用)落麻类:精梳落麻、圆梳落麻——用于与其他短纤维混纺8、粗梳棉纺系统的具体工艺流程。

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棉型纱或线9、洗毛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的作用。

纺纱学思考题.

纺纱学思考题.

纺纱学思考题.1、何谓纱线?何谓纺纱?答:纱线:有⼀定长度的短纤维或长丝纱集聚⽽成具有⼀定强⼒,能制成纺织品的细长体。

纺纱:实质上是使纤维由杂乱⽆章的状态变为按纵向有序排列的加⼯过程。

2、纺纱的四⼤基本原理是什么?答:开松、梳理、牵伸、加捻。

3、写出精梳棉纱、普梳棉纱⽣产⼯艺流程,写出各⼯序作⽤?答:普梳棉纱: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后加⼯、棉型纱或线清梳棉精梳棉纱: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准备、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纱或线清梳棉4、棉纺⽣产的特点(与⽑纺⽣产⽐)?答:与⽑型纺相⽐,⼯艺流程短,速度⾼,设备完善,对纤维适应性⼴,加⼯成本低。

5、⽪辊棉、锯齿棉的特点?答:⽪辊棉:棉结、索丝等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

锯齿棉:棉结、索丝等疵点多,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整齐度好,松散。

6、唛头中各字符代表的含义?答:(1)类型代号:“Y”表⽰黄棉,“G”表⽰灰棉,“L”表⽰长绒棉,细绒⽩棉不做标志。

(2)品级代号:⽤“1”…“7”表⽰⼀⾄七级,分级是依据棉花成熟度、⾊泽特征和轧⼯质量确定的,⼀般纺纱⽤棉为⼀级⾄五级,五级以下⽤作絮棉或作为废纺纱原料。

(3)长度代号:25~33mm⽤“25”…“33”表⽰,以1mm为级距,25mm包括25.9及以上;26mm包括26.0~26.9mm;以此类推,32mm包括32mm及以上。

(4)马克隆值代号:分别⽤A、B、C表⽰,六、七级棉花不标注马克隆值。

(5)⽪辊棉下划横线。

7、含糖棉的处理⽅式有哪⼏种?答:1、喷⽔给湿法:利⽤给湿将原棉中的糖分⽔解,给湿后堆放24⼩时,室温20~25℃,含⽔10%。

特点:简便,适合含糖低、含⽔少的原棉。

2、汽蒸法:⽤烘房或蒸馏,利⽤热蒸汽使糖分分解。

特点:占地⼤,能耗⼤,棉易泛黄,纤维强⼒下降。

3、⽔洗法:池漂,洗涤去糖。

特点:去糖彻底,但费⼒、耗⽔、耗能,易产⽣棉结杂质。

4、酶化法:糖化酶+鲜酵母使分解,室温30~40℃,堆放3~4天,含⽔10%,定时翻动。

纺纱学复习题及答案

纺纱学复习题及答案

纺纱学复习题及答案纺纱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篇纺纱原理第一章绪论1、.简述纺纱的基本原理。

答:初加工:在纺纱加工前对纤维原料进行初步加工,使其符合纺纱加工的要求。

原料选配与混合:合理使用原料,稳定成纱质量。

开清:大团到小块、小束,同时除杂的过程。

梳理:横向联系基本消除成单纤维状但有弯钩,除杂混合。

精梳:进一步梳理去除短纤维和细小杂质。

牵伸:抽长拉细条子,纤维伸直、去弯钩。

并和:多根条子混合,改善均匀度。

加捻:回转,使纤维间的纵向联系固定下来,给予一定物理机械性能。

卷绕:半制品在各工序过渡的形式,保证纺纱连续性。

2、纺纱的系统主要有哪些?答:根据纺纱加工的对象(纤维原料)的不同,纺纱系统有:棉纺、毛纺、麻纺和绢纺等。

3、写出棉纺(精梳)系统纺纱工艺流程。

答:(原棉)配棉――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精梳――并条――粗纱――细纱――后加工。

第二章初加工1、什么是纤维原料的初加工?各有什么类型的初加工?答:纤维原料的初加工就是对纺纱前的纤维原料进行初步的加工,以尽量去除原料中的非纤维性物质,以有利于纺纱加工。

目前,初加工主要有:轧棉、洗毛、(麻)脱胶、(绢)精练等。

2、棉的预处理是什么?答:包括轧棉和对醣份高的含醣棉还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3、有哪两类轧棉方法,各有何特点?答:皮辊轧花:特点:转速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绵结、索丝、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

锯齿轧花:特点: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棉松散。

4、指出唛头(329)各符号代表什么含义?答:(329)――手扯长度为29mm的3级皮辊黄棉。

5、含糖棉处理有哪些方法?其特点如何?常用的方法?答:(1)喷水给湿法特点:简便,适合含糖低,含水少的原棉。

(2)汽蒸法特点:占地大,能耗大,棉易泛黄,纤维强力下降。

(3)水洗法特点:去糖彻底,但费力、耗水、耗能,易产生棉结杂质。

(4)酶化法特点:费时、费工,去糖效果较好。

纺纱学复习资料

纺纱学复习资料

纺纱学复习资料纺纱学复习资料1、普梳系统2、精梳系统3、化纤与棉混纺系统(1)精梳系统(2)普梳系统开清棉梳棉(或)清梳联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生条半熟条熟条粗纱细纱棉卷开清棉梳棉(或)清梳联头道并条二道并条粗纱细纱生条半熟条熟条粗纱细纱棉卷精梳准备小卷精梳条精梳原棉清梳联精梳准备精梳涤纶清梳联预并条头道并条二道并条三道并条粗纱细纱原棉涤纶清梳联预并条头道并条二道并条三道并条粗纱细纱清梳联预并条4、原料选配(1)定义原料选配是在原料投入生产之前,按照不同品种、等级、性能和价格进行选择,并按一定的比例搭配或混和,以满足最终产品的要求。

(2)目的(一)保持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相对稳定(二)合理使用原料(三)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四)增加花色品种(3)原则(一)根据产品用途选配原料(二)满足工艺要求、稳定生产5、配棉棉纺厂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

6、分类分类就是把适合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类,组成该种纱线的混合棉,这是配棉工作的第一个步骤。

7、排队配棉工作的第二个步骤是原棉排队,排队就是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或质量相近的原棉挑选出来列为一队,准备接批时使用。

8、现代配棉方法现代配棉方法系指采用现代计算工具——电子计算机进行配棉,运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模拟人工配棉的整个过程,可以克服计算工作量大和因人而异的经验误差等弊病;实现配棉过程的科学化管理。

计算机配棉是一个以自动配棉为核心的综合管理系统,由主控制模块组成,称为配棉管理系统,它包括由三个分控制模块组成相应的原棉库存管理、成纱质量分析和自动配棉三个子系统。

9、排队原则突出主体;队数要适当;交叉抵补;勤调少调10、原料混合方法直放横取法混合;横铺直取法混合;多仓铺放法混合;(称量式混合)11、开松目的:设法使大块开松成小块或棉束,以便排除附夹在原料中的杂质,并可提高原料的混合效果和产品密度的均匀性。

要求:既做到充分开松,又保证少损伤纤维和少破碎杂质。

本学期纺纱思考题 期末复习资料

本学期纺纱思考题 期末复习资料

纺纱学2思考题棉纺1、细纱工序的作用。

(1)牵伸:将粗纱均匀地抽长拉细到所需要的线密度;(2)加捻:给牵伸后的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赋予成纱一定的强度、弹性和光泽等物理机械性能;(3)卷绕成形:将细纱按一定要求卷绕成形,便于运输储存和后加工。

2、画出环锭细纱牵伸工艺简图,并标出牵伸工艺参数。

何谓细纱后区两大一小? 浮游区P 前P 中P 后皮圈钳口滑溜槽前隔距后隔距主牵伸后区牵伸 两大一小:两大:粗纱捻系数、细纱后区中心距;一小:细纱后区牵伸倍数。

(粗纱牵伸倍数小)3、紧密纺纱的原理及纱线特点?在紧密纺纱过程中,由于在牵伸部位和纱线形成部位之间加了一个中间区(即凝聚装置),通过利用气流等对牵伸过的须条进行横向凝聚,这种凝聚工艺的作用使纺纱三角区的纤维结构变得非常狭窄。

在紧密纺纱过程中,纤维的喂入宽度和纺纱三角区宽度相等时,即消除了纺纱三角区,使从前罗拉引出的须条立即受到凝聚气流以及相应机构的控制,使纺出的成纱毛羽减少,纱体光滑紧密坚固。

4、V 型牵伸的原理?V 型牵伸是将后罗拉中心抬高到前牵伸区平面,后皮辊后倾,使其中心和后罗拉中心连线和罗拉倾斜面成25°角,喂入须条从后罗拉钳口起有一段包围弧,使须条紧贴在罗拉表面,形成从后罗拉钳口向前逐渐减弱的附加摩擦力界,以有效地控制纤维的运动,使得后区原来的直线牵伸变为曲线牵伸,这样使得后部摩擦力界得到拓宽和加强,使得纤维变速点得到前移和集中,牵伸附加不匀因而减少,后牵伸倍数可以增大。

但当脱离CD 弧线后,由于捻回的重分布捻度向中罗拉钳口传递,须条不仅不扩散,反而向中罗拉钳口处逐渐收缩,形成狭长的V 字形,使须条结构紧密,伸直均匀地喂入前区,改善了前区牵伸条件。

提高了条干均匀度还可增大牵伸倍数。

5、细纱国标质量检验项目有哪些及定义?国标有六项指标:1)、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度变异系数2)、重量不匀率3)、重量偏差4)、条干均匀度5)、一克纱内棉结杂质数6)、10万米纱疵4、何谓乌斯特公报?【乌斯特公报也称乌斯特统计值,其起源可追溯至1949年,瑞士蔡尔维格乌斯特公司对从世界各地几十个主要纺纱厂按集的棉、毛、化纤纯纺及混纺纱样品,在标准试验室内,用乌斯特先进的测试仪器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得出某种纱线百分比所对应的质量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纱学2思考题棉纺1、细纱工序的作用。

(1)牵伸:将粗纱均匀地抽长拉细到所需要的线密度;(2)加捻:给牵伸后的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赋予成纱一定的强度、弹性和光泽等物理机械性能;(3)卷绕成形:将细纱按一定要求卷绕成形,便于运输储存和后加工。

2、画出环锭细纱牵伸工艺简图,并标出牵伸工艺参数。

何谓细纱后区两大一小? 浮游区P 前P 中P 后皮圈钳口滑溜槽前隔距后隔距主牵伸后区牵伸 两大一小:两大:粗纱捻系数、细纱后区中心距;一小:细纱后区牵伸倍数。

(粗纱牵伸倍数小) 3、紧密纺纱的原理及纱线特点?在紧密纺纱过程中,由于在牵伸部位和纱线形成部位之间加了一个中间区(即凝聚装置),通过利用气流等对牵伸过的须条进行横向凝聚,这种凝聚工艺的作用使纺纱三角区的纤维结构变得非常狭窄。

在紧密纺纱过程中,纤维的喂入宽度和纺纱三角区宽度相等时,即消除了纺纱三角区,使从前罗拉引出的须条立即受到凝聚气流以及相应机构的控制,使纺出的成纱毛羽减少,纱体光滑紧密坚固。

4、V 型牵伸的原理?V 型牵伸是将后罗拉中心抬高到前牵伸区平面,后皮辊后倾,使其中心和后罗拉中心连线和罗拉倾斜面成25°角,喂入须条从后罗拉钳口起有一段包围弧,使须条紧贴在罗拉表面,形成从后罗拉钳口向前逐渐减弱的附加摩擦力界,以有效地控制纤维的运动,使得后区原来的直线牵伸变为曲线牵伸,这样使得后部摩擦力界得到拓宽和加强,使得纤维变速点得到前移和集中,牵伸附加不匀因而减少,后牵伸倍数可以增大。

但当脱离CD 弧线后,由于捻回的重分布捻度向中罗拉钳口传递,须条不仅不扩散,反而向中罗拉钳口处逐渐收缩,形成狭长的V 字形,使须条结构紧密,伸直均匀地喂入前区,改善了前区牵伸条件。

提高了条干均匀度还可增大牵伸倍数。

5、细纱国标质量检验项目有哪些及定义?国标有六项指标:1)、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度变异系数2)、重量不匀率3)、重量偏差4)、条干均匀度5)、一克纱内棉结杂质数6)、10万米纱疵4、何谓乌斯特公报?【乌斯特公报也称乌斯特统计值,其起源可追溯至1949年,瑞士蔡尔维格乌斯特公司对从世界各地几十个主要纺纱厂按集的棉、毛、化纤纯纺及混纺纱样品,在标准试验室内,用乌斯特先进的测试仪器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得出某种纱线百分比所对应的质量水平。

】→乌斯特公报是全世界纱样的质量指标的统计值。

目前大多用乌斯特统计值:有条干CV %,粗节,细节,棉结,强力及CV%,伸长率,各项指标有相应水平指标;毛羽指标也是重要考核指标。

5、提高纱线强力的措施?(1)合理配棉;(2)合理设置工艺,充分开松,减少短纤维与结杂;(3)提高粗纱均匀度;(4)提高细纱条干均匀度,改善须条结构;(5)合理选择细纱捻系数,降低捻度不匀;(6)加强车间温湿度管理。

6、细纱工序如何提高纱线条干?1)加强对原料的管理及性能的试验分析工作。

2)合理进行工艺设计,充分发挥各牵伸机件对纤维运动的控制能力,使纤维在牵伸过程中有规律的运动,以减小“牵伸波”。

3)提高半成品的质量,严防半成品中的周期波及潜在不匀的存在。

4)提高机械设备的设计合理性及制造精密度,特别是牵伸部件的精密度。

工艺参数:(1)总牵伸倍数: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应尽可能多负担E ,以减轻前道工序负担。

一般中特纱20-30倍,细特纱30-35倍。

特细纱可45倍以上。

(2)前牵伸区工艺:采用紧隔距,小钳口,强控制,重加压原则。

① 浮游区长度(前区罗拉中心距)在机器不出硬头下,以小为好,该参数一般不调。

②皮圈钳口隔距:隔距小,对纤维控制强,但牵伸力大,易牵不开。

一般根据纺纱特数高。

(3)后区牵伸工艺:总牵伸倍数=前区牵伸倍数☓后区牵伸倍数。

前区牵伸控制强,牵伸倍数设置可大。

后区牵伸的主要作用是为前区作准备,以充分发挥皮圈控制纤维运动的作用,达到既能提高前区牵伸,又能保证成纱质量的目的。

提高细纱机的总牵伸倍数,有两类工艺路线选择。

第一类工艺路线是保持后区较小的牵伸倍数,主要是提高前区牵伸倍数。

第二类工艺路线是增大后区牵伸倍数。

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第一类牵伸工艺路线。

(4)罗拉加压:握持力略大于牵伸力,一般前、中、后加压比2:1:1.47、络筒、并线工序作用?络筒:1)、将管纱接成规定的长度或重量,提高后道劳动生产率2)、通过清纱器,去除纱疵3)、制成均匀的卷装。

并线:1)、保证两根单纱张力一致的并合;2)、去除毛纱上部分外观疵点;3)、制成较大的筒子卷装且成形良好。

8、何谓无结头纱?在络筒时,纱线断头后用捻接器(空气、机械)替代手工打结或机械打结而生产的纱线为无结头纱9、何谓捻幅?二股纱反向加捻时,股线最好强力、最好光泽时的捻系数与单纱捻系数的关系如何?并作出综合捻幅图。

捻幅:单位长度纱线加捻时,截面任一点在该截面上相对转动的弧长。

● 股线最好强力。

当P 1=2P 0时,股线中纤维倾斜度相同,所受应力分布均匀,强力利用系数达到最高,股线强力达到最佳的程度。

因为:P=tanβ=2πrT 所以:2π r 1T 1= 2×2π r 0T 0 → r 1T 1= 2r 0T 0股线的捻系数为单纱捻系数的2倍时,双股线的强力最大。

● 股线最好光泽。

当P 1=P 0时,股线最外层纤维都直立平行,捻幅为零。

股线只是内层纤维倾斜,股线表明获得最佳光泽,手感柔软,纵向耐磨。

因为:P=tanβ=2πrT 所以:2π r 1T 1= 2π r 0T 0 → r 1T 1= r 0T 0股线的捻系数为单纱捻系数的2/2倍时,双股线的光泽最好。

10、用捻度稳定定理求倍捻捻度?如图所示,而将C 点扩大成为包括两段纱段AC 、BC 的空间而进行回转,这时再从定点A 与B看加捻点C ,加捻器转一转在AC 与BC 段上各自都获得一个相同捻向的捻回。

纱线输出过程中AC 段上的捻回在运动到BC 段时,就成为两个捻。

捻度稳定定理:AC :n -T AC V =0 ;BC : n +T AC V - T BC V =0 → T BC =2n/V毛纺1. 乳化洗毛的原理?羊汗可以溶于水,并且可以与较易皂化的脂肪酸起皂化作用形成皂钾溶液溶于水中,利用溶剂加物理和机械的作用,可以使得溶剂与油脂起化学变化形成溶于水的物质去除;溶剂亦可使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使得油污稳定地悬浮在洗液中,增加不溶物在洗液中的溶解度,使污物易洗去。

附:第一阶段是润湿羊毛,是洗液渗透到污垢与羊毛联系较弱的地方,降低他们之间的结合力,称为引力松脱阶段;第二阶段为污垢与羊毛表面脱离并转移到洗液中去,主要是由于洗剂的存在以及机械作用的结果。

第三阶段为转移到洗液中的油脂土杂稳定地悬浮在洗液中而不再回到羊毛上去,防止羊毛再污染。

这就要求洗涤液必须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增溶、起泡等作用。

最后再经清水洗涤,即得洗净毛。

流程包括:开松、除杂、洗涤、烘干。

2. 羊毛炭化原理?利用羊毛和纤维素对酸的抵抗力不同,使纤维素脱水后成炭,变脆易损而清除草杂。

3. 何谓洗净毛、炭净(化)毛?原毛经洗毛工序,去除或基本去除羊毛脂、羊汗、沙土、等污垢后得到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毛纤维称为洗净毛。

羊毛经过酸和助剂的炭化作用,除去纤维中的草杂后的羊毛称为炭净毛。

4. 写出条染复精梳毛纱生产工艺流程及各工序作用?工艺流程:松球→装筒→条染→脱水→复洗→混条针梳→前纺头针→毛条三针→复精梳→毛条四针→混条→毛条末针1)、松球:退绕,定量,蓬松,确保染色均匀,2,2,0101t t t N N r r N T ===α 又010100001122,,2αααα=∴==P P N r N r t t 0101012,2,2,ααα=∴===t t t N N r r N T 又01010000111122,,2,2αααπαπ=∴===P P N r P N r P t t 000010222t t N r N r αα=2)、毛条染色工艺:给纤维染色符合要求的颜色。

①染前准备—清缸、装筒、打浆化料、加料运转。

②染色处方——质量好坏关键③染色升温曲线——规定了染色时温度的高低与时间的关系。

④后处理——包括染色后出缸前的机内处理(固色、剥色、去除浮色、上柔软剂、脱水)3)、复洗工艺:洗去浮色并加入一些助剂和油剂。

4)、混条针梳→毛条三针:使条子均匀度改善,纤维伸直平行,符合复精梳的加工工序。

5)、复精梳工艺:再次精梳,使纤维色泽混合,去毛粒、短毛、草屑。

6)、混条:将各种颜色的毛条充分混合。

5. 加和毛油的目的?目的:增加纤维间的润滑,减少纤维在开松梳理过程中的损伤;减少生产中的静电,增加纤维的柔软性抱合性。

组成:油剂&抗静电剂6. 画出锡林、工作辊、剥取辊这个梳理单元,标出针向、转向及相关机件间的作用?分梳、剥取、混合。

锡林&工作辊针向平行配置:分梳纤维;剥取辊&工作辊针向交叉配置:剥取纤维;剥取辊将剥取的纤维转移到锡林上混合。

7. 从提高梳理效果及防止纤维损伤角度,从机器进口到出口,锡林与工作辊间速比与隔距是如何配置的?1)速比选择原则:①梳理细短纤羊毛时,采用大速比,加强梳理;梳理粗、长羊毛时,采用小速比防止纤维损伤。

②梳理化纤时,采用小速比,减少纤维长度受损。

③当毛条中毛粒数不超过规定时,应尽量采用小速比。

④抱合力差的纤维加大速比,避免工作辊上毛网剥落。

→从进口到出口,速比越来越大。

2)隔距选择原则:a 考虑原料种类和性质,如细而卷曲的羊毛用小隔距,加强梳理,纤维长及纤维强力低时隔距应放大;b 根据两针面间作用性质,分梳作用为重点;c 按照羊毛在梳毛机内的位置,从后到前逐渐变小,逐步加强梳理减小纤维损伤。

→ 锡林与工作辊间隔距,应与混料的松解程度相适应(由后到前渐小)8. 何谓工作辊分配系数?罗拉梳理机上,锡林单位面积针面交给工作辊针面的纤维重量与锡林单位面积针面上参与梳理纤维的重量之比。

9. 画出针梳机牵伸工艺简图?标出相应牵伸工艺参数?画出其摩擦力界图?参数:①牵伸倍数:从头针到三针是逐渐增大的;②隔距:针梳机的隔距分为总隔距和前隔距两种。

总隔距应大于最长纤维的长度,前隔距T(最前一块针板与钳口间的距离)在加工长纤维时可以以大些,而加工短纤维时,前隔距小些。

前隔距太大,无控制区就大,纤维易扩散,影响条干均匀度;前隔距太小,容易损伤纤维。

精梳前小,精梳后大。

③速比:④罗拉加压:前罗拉压力大小与原料种类和牵伸倍数有关,加工羊毛压力可小些,加工化纤压力应增大。

⑤针板号数:沿着加工流程的10.精梳毛条售条主要检测哪些指标?物理指标:细度、细度离散度、长度、长度离散度、30mm 以下短纤率。

外观疵点:标准重量、重量公差、重量不匀率、毛粒数、草屑数。

11.毛纺条染产品与匹染产品的特点?条染:成纱条干均匀,疵点少,制成品混色均匀,光泽柔和,手感和内在质量都较高,适合加工多色纱或者色光要求较严的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