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学(2)思考题答案2011版v1.3

合集下载

纺纱学(2)思考题答案2011

纺纱学(2)思考题答案2011

棉纺部分第八章细纱1、细纱工序的作用。

牵伸:将粗纱均匀地抽长拉细到所需要的线密度。

加捻:给牵伸后的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赋予成纱以一定的强度、弹性和光泽等物理机械性能。

卷绕:将细纱按一定要求卷绕成形,便于运输、贮存和后道加工。

★2、画出环锭细纱牵伸、加捻工艺简图,并标出牵伸、加捻工艺参数。

何谓细纱后区两大一小?后隔距工艺参数:(1)总牵伸倍数(2)前牵伸区工艺:①浮游区长度②皮圈钳口隔距(3)后区牵伸工艺(4)罗拉加压两大一小:粗纱捻系数大,细纱后区隔距大,细纱后区牵伸倍数小3、紧密纺纱的原理及纱线特点?在紧密纺纱过程中,由于在牵伸部位和纱线形成部位之间加了一个中间区(即凝聚装置),通过利用气流等对牵伸过的须条进行横向凝聚,这种凝聚工艺的作用使纺纱三角区的纤维结构变成非常狭窄。

在紧密纺纱过程中,纤维的喂入宽度和纺纱三角区宽度相等时,即消除了纺纱三角区,使从前罗拉引出的须条立即受到凝聚气流及相应机构的控制,使纺出的成纱毛羽减少,纱体光滑紧密坚固。

4、V型牵伸的原理?画出其摩擦力界分喂入须条从后罗拉钳口起有一段包围弧,使须条紧贴在罗拉表面,形成从后罗拉钳口向前逐渐减弱的附加摩擦力界,以有效地控制纤维运动,须条受引导力的作用压成扁平带状而不易翻滚和捻度传递,但当脱离CD弧后,由于捻回的重分布,捻度迅速向B处传递集中,从而使牵伸纱条不仅不扩散,反而向中罗拉钳口处逐渐收缩,形成狭长的V字形。

使须条结构紧密,伸直均匀地喂入前区,发挥前区的牵伸能力。

即使较高的牵伸倍数,成纱质量仍较好。

V型牵伸在较小的罗拉中心距条件下具有较大钳口握持距和较短浮游区长度,以提高后区牵伸倍数来增加总牵伸。

5、画出环锭细纱加捻模拟图。

用捻度稳定定理计算各段捻度。

根据捻度稳定定理:BC段:气圈段:n t-T BC V Rλ2=0 T BC=n t/V Rλ2AB段:纺纱段:T AB=n tη2/V Rλ2CD段:卷绕段:T BC V Rλ2-T CD V R=0 T CD=n t/V R6、细纱断头的原因?在纺纱过程中,当纱线某断面处瞬时强力小于作用在该处的张力时,就发生断头,因此断头的根本原因是强力与张力的矛盾。

纺纱学习题及答案(定稿)(2)

纺纱学习题及答案(定稿)(2)

第一章纤维原料初加工与选配一、填空:1、棉的预处理包括(轧棉和对醣份高的含醣棉还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含糖棉预处理方法包括:(喷水给湿法)、(汽蒸法)、(水洗法)、(酶化法)和(防黏助剂法)。

2、毛杂质成分包括:(生理夹杂物,如羊毛脂、羊毛汗);(生活环境夹杂物,如草刺、砂土)。

3、麻纤维的化学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木质素)和(脂蜡质)。

4、绢纺原料的种类:(桑蚕原料)、(柞蚕原料)和(蓖麻蚕原料)等。

精炼工程的工序包括:(精炼前处理)、(精炼)及(精炼后处理)。

5、轧棉机可分为:(皮辊轧棉机)和(锯齿轧棉机),(锯齿轧棉机)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

6、锯齿棉特点:(短绒少,杂质少,比较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多)。

7、轧棉厂出厂的棉包上的标志包括:(轧棉厂名)、(质量标识)、(批号)和(包重)。

8、洗毛的方法主要有(乳化法)和(溶剂法)。

9、炭化工艺流程可分为:(浸酸)、(烘干与烘焙)、(轧炭、打炭)、(中和)和(烘干)。

10、麻纤维脱胶方法有:(微生物脱胶法)和(化学脱胶法)。

11、原料的混合方法包括:(散纤维混合)和(条子混合)。

12、国家标准规定了三丝的量化标准,将三丝含量分成“无、低、中、高”四档,分别用代号“(N)、(L)、(M)、(H)”表示。

二、选择题1、锯齿棉特点:( A )A、短绒少,杂质少,比较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多。

B、短绒少,杂质多,比较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多。

C、短绒多,杂质少,比较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少。

D、短绒多,杂质少,比较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长细纤维易分布在纱的外层,短粗纤维易分布在纱的内层。

B、初始模量大的分布在内层,小的分布在纱的外层。

C、卷曲小的分布在纱的外层,大的分布在纱的内层。

D、长细纤维易分布在纱的外层,初始模量大的分布在内层。

3、配棉中主题原棉成分占(B)A、80%左右B、70%左右C、60%左右 D 90%左右4、不能进行纤维纺纱的原料是( D )A、棉纤维B、苎麻C、TencelD、玻璃纤维5、低于干强的纤维是( C )A、涤纶B、尼纶C、粘胶D、维纶6、造成纤维松散度及色泽差的工序主要有煮练和(B)。

纺纱学第二章思考题

纺纱学第二章思考题

思考题一填空题1。

轧棉方法有:皮辊法、锯齿法两类。

2。

含糖棉预处理的方法有:喷水给湿法,汽蒸法,水洗法,酶化法,防黏助剂法。

3。

苎麻脱胶有:微生物脱胶、化学脱胶两种基本方法。

4。

绢纺原料精练可分为:化学精炼、生化精炼两种基本方法。

5。

原料的混合有方法:散纤维(包)混合、条子混合。

6. 羊毛去草有:机械法、化学法(炭化)两种方法。

二名词解释1。

“三丝”;2。

炭化;3。

乳化洗毛; 4。

229A,L Y233A;答:1、“三丝”是指棉纤维中的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布块等异性纤维杂质。

2、“三丝”给棉纺带来的不利:混入原棉中的“三丝”,容易被打碎成无数纤维小疵点,在纺织加工中难以清除,影响棉纱和布的质量,危害很大。

纺纱时,纤维小疵点容易使棉纱断头,降低生产效率。

织布时,影响布面质量。

染色时,纤维和布料染色不均,影响外观。

3、炭化:是指以较浓的酸液(和助剂)将毛纤维中的草杂炭化脱水而除去的过程。

4、乳化洗毛:5、洗净毛;6、炭化毛;7、精干麻;8、精干绵9、分类排队;10。

临界混纺比分类:就是根据原料的性质和各种纱线的不同的要求,将适合生产某种产品或某一特数和用途的原棉挑选出来划分为一类,可分为若干类。

排队:将某种配棉类别中的原棉按原棉地区、性能、长度、线密度、强力等指标相近的排成一队,共排几队。

三问答题10On P2911ON P2914 ON P29四计算题15,16 on P29。

纺纱学所有习题及答案

纺纱学所有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原料选配1、何为配棉?其目的要求是什么?选配原棉时一般注意哪些原则?答:将几种唛头、地区或批号的原棉,按比例搭配使用的方法,称为配棉。

其目的要求如下:(1)能满足不同纱线的质量要求由于原棉的主要性能如长度、细度、强度、成熟度含杂等随原棉品种、产地、收摘期、批号及轧工等情况的不同而不同,为了解决好不同纱线对原棉性能的不同要使得混合棉的性能基本上满足不同纱线质量要求;(2)能保持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采用多种原棉搭配成混合棉,则混合棉的批量要比单一品种的原棉批量大得多,其性能也不存在单一品种间的较大差异。

采用混合棉既可增加投产批量,又能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原棉性能的稳定,从而可使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保持相对稳定;(3)能节约原棉和降低成本原棉是按质论价的,选用高等级的原棉,成纱质量好但成本高,选用低等级的原棉,成本低但成纱质量得不到保证,通过配棉,可以利用某一种原棉的某些长处来抑制另一种原棉的某些短缺。

选配原棉时一般应注意的原则:挑选原棉时,要按纱线特数和用途挑选,依次为先细特后中、粗特,先高档后一般;要严格控制对与对之间和同一队中批与批之间的原棉质量差异。

2、配棉中的分类排队是什么意思?达到什么目的?答:分类就是把适合纺某种特数和用途纱线的原棉挑选出来归为一类,组成该种线纱的混合棉,这是配棉工作的第一个步骤;排队就是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按地区或质量相近的原棉挑选出来列为一队,准备接批时使用目的:可从进厂时间不同、数量和质量不等的多种批号的原棉中选出若干批号组成一种混合棉,使其既能满足某种特数和用途的纱线质量要求,又能降低成本和保持较长时间的质量稳定。

3、什么叫回花、再用棉和下脚?各自的用途是什么?答:在纺纱过程中,各道工序都会产生一些回花、再用棉和下脚,它们的产生部位不同,质量也不同,如果得当,使用合理能达到保证质量、节约原棉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回花:包括清梳工序的回卷、梳并粗工序的回条、粗细工序的粗纱头和皮辊花。

纺纱学(2)思考题答案2011

纺纱学(2)思考题答案2011

棉纺部分第八章细纱1、细纱工序的作用。

牵伸:将粗纱均匀地抽长拉细到所需要的线密度。

加捻:给牵伸后的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赋予成纱以一定的强度、弹性和光泽等物理机械性能。

卷绕:将细纱按一定要求卷绕成形,便于运输、贮存和后道加工。

★2、画出环锭细纱牵伸、加捻工艺简图,并标出牵伸、加捻工艺参数。

何谓细纱后区两大一小?后隔距工艺参数:(1)总牵伸倍数(2)前牵伸区工艺:①浮游区长度②皮圈钳口隔距(3)后区牵伸工艺(4)罗拉加压两大一小:粗纱捻系数大,细纱后区隔距大,细纱后区牵伸倍数小3、紧密纺纱的原理及纱线特点?在紧密纺纱过程中,由于在牵伸部位和纱线形成部位之间加了一个中间区(即凝聚装置),通过利用气流等对牵伸过的须条进行横向凝聚,这种凝聚工艺的作用使纺纱三角区的纤维结构变成非常狭窄。

在紧密纺纱过程中,纤维的喂入宽度和纺纱三角区宽度相等时,即消除了纺纱三角区,使从前罗拉引出的须条立即受到凝聚气流及相应机构的控制,使纺出的成纱毛羽减少,纱体光滑紧密坚固。

4、V型牵伸的原理?画出其摩擦力界分喂入须条从后罗拉钳口起有一段包围弧,使须条紧贴在罗拉表面,形成从后罗拉钳口向前逐渐减弱的附加摩擦力界,以有效地控制纤维运动,须条受引导力的作用压成扁平带状而不易翻滚和捻度传递,但当脱离CD弧后,由于捻回的重分布,捻度迅速向B处传递集中,从而使牵伸纱条不仅不扩散,反而向中罗拉钳口处逐渐收缩,形成狭长的V字形。

使须条结构紧密,伸直均匀地喂入前区,发挥前区的牵伸能力。

即使较高的牵伸倍数,成纱质量仍较好。

V型牵伸在较小的罗拉中心距条件下具有较大钳口握持距和较短浮游区长度,以提高后区牵伸倍数来增加总牵伸。

5、画出环锭细纱加捻模拟图。

用捻度稳定定理计算各段捻度。

根据捻度稳定定理:BC段:气圈段:n t-T BC V Rλ2=0 T BC=n t/V Rλ2AB段:纺纱段:T AB=n tη2/V Rλ2CD段:卷绕段:T BC V Rλ2-T CD V R=0 T CD=n t/V R6、细纱断头的原因?在纺纱过程中,当纱线某断面处瞬时强力小于作用在该处的张力时,就发生断头,因此断头的根本原因是强力与张力的矛盾。

纺纱学精梳毛纺2

纺纱学精梳毛纺2

③ 剥取作用区隔距的选择
a 剥毛辊与工作辊之间隔距可稍大, 以能顺利剥取为度 b 由后向前各剥毛辊的隔距可以由大逐渐变小,在同一锡 林上也可采用统一大小 c 斩 刀 和 道 夫 之 间 隔 距 , 一 般 在 0.25~0.38mm (10/1000~15/1000英寸)
(2) 梳毛机速比的确定 大锡林的速度是梳毛机的基本速度 , 其他机件 的速度都随之而变.选择工作辊速比(锡林线速 度与工作辊线速度之比)的一般原则为: ① 梳理细羊毛时,采用大速比,加强梳理 梳理粗羊毛时,采用小速比。 ② 梳理化纤时采用小速比, 减少长度损伤。 ③ 当毛条中毛粒数不超过规定时,应尽量采 用小速比 ④ 抱合力差的纤维加大速比,避免工作辊上 有毛网剥落 从后到前速比越来越大
在精梳毛纺工程中,常常把洗净毛加工成为 精梳毛条,用作精梳毛纺的原料。这种把洗净毛 加工成为精梳毛条的工程,称为毛条制造工程。
法式制条加工系统(国内常用)
原料的混合与加油→梳毛→2-3道交叉式针梳→直型精梳 →条筒针梳→复洗(复洗针梳)→末道针梳→精梳毛条
英式制条加工系统
原料的混合与加油→梳毛→开式针梳→复洗→开式针梳 →成球→圆型精梳→条筒针梳→末道针梳→精梳毛条
返回负荷αb:经道夫后锡林单位面积上剩余的纤维量。 抄针负荷αs:锡林上不参与梳理的负荷。 出机负荷α
D :锡林单位面积交给道夫的纤维量——
数值上=αf.
锡林负荷αc=αs+自由纤维量 区域Ⅰ:αb+ αs
区域Ⅱ0-3: αb+ αf+ β+ αs
区域Ⅲ0-3: αb+ αf+ αs 区域Ⅱ0-3与区域Ⅲ2-5反复重复,但αb、β的内容不一样。
第三章 精梳毛纺工艺设计

纺纱学全部试题及答案[1]

纺纱学全部试题及答案[1]
4、化学精炼是如何脱胶去脂的?生物化学精炼的原理及方法?
答:化学精炼是利用化学药剂的作用,促使绢纺原料脱胶去脂。生物化学精炼原理:利用酶使丝胶油脂水解而去除,即:丝胶或油脂+酶→中间络合物→肽、氨基酸或脂肪酸、甘油+酶。方法:根据生物酶的来源分为腐化练和酶制剂练。
5、简述乳化洗毛的原理。简述洗毛工艺过程。
2、毛杂质成分包括:(生理夹杂物,如羊毛脂、羊毛汗);(生活环境夹杂物,如草刺、砂土)。
3、麻纤维的化学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木质素)和(脂蜡质)。
4、绢纺原料的种类:(桑蚕原料)、(柞蚕原料)和(蓖麻蚕原料)等。精炼工程的工序包括:(精炼前处理)、(精炼)及(精炼后处理)。
B、短绒少,杂质多,比较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多。
C、短绒多,杂质少,比较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少。
D、短绒多,杂质少,比较松软,但其棉结索丝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长细纤维易分布在纱的外层,短粗纤维易分布在纱的内层。
B、初始模量大的分布在内层,小的分布在纱的外层。
C、卷曲小的分布在纱的外层,大的分布在纱的内层。
11、什么是混纺比?什么是投料比?两者间有何关系?
答:混纺比指混纺纱中以混纺纤维干重计算的比例;投料比指混纺时以混纺纤维湿重计算的投料比例;若A、B两种成分的投料比为P1、P2,P1’、P2’分别为A、B两种成分的混纺比,W1、W2分别为A、B两种成分纤维的实际回潮率则有:
12、确定化纤混纺比时应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涤/棉混纺比选为65/35是适宜的?
10、原料的混合的目的是什么?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其综合性能是如何表示的?
答:目的:(1)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2)增加品种数量(3)提高可纺性能(4)降低产品成本;选配化纤原料时,产品的最终用途是很重要的依据,其次要依据质量要求选配原料,确定不回德混纺比,再者要依据纱线特数选配原料;其综合性能主要表现在所纺纱线的长度、细度以及纱线机械和物理性质。

纺纱学 习题答案 (2)

纺纱学 习题答案 (2)

《纺纱学》作业第一章原料选配1、何为配棉?其目的要求是什么?选配原棉时一般注意哪些原则?根据成纱质量的要求和原棉的性能特点,将各种不同成分的原棉搭配使用,称为配棉。

配棉的目的P21配棉的原则P222、配棉中的分类排队是什么意思?达到什么目的?P228、涤/粘混纺时的设计干重混比为65/35,若涤纶和粘纤的实际回潮率分别为0.4%和13%,求涤/粘混纺时的湿重混比?P28第二章开清棉10、开松与除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通常如何完成?开清棉工序的任务将原棉或各种短纤维加工成纱需经过一系列纺纱过程,开清棉工序是纺纱工艺过程的第一道工序。

本工序的开清联合机完成下列任务:1、开松将棉包中压紧的块状纤维开松成小棉块或小棉束。

2、除杂清除原料中的大部分尘杂、疵点和部分短绒。

3、混和将各种原料按配棉比例充分混和。

4、成卷制成一定重量、一定长度且均匀的棉卷,供下道工序使用。

当采用清梳联时,则输出棉流到梳棉工序各台梳棉机的储棉箱中。

为完成开松、除杂、混和、均匀成卷四大作用,开清棉联合机由各种作用的单机组合成,按作用特点一般分为四类机械:1、抓棉机械——抓棉机从棉包或化纤包中抓取棉束和棉块喂给前方机械,在抓取的同时也有开松、混和作用。

2、混棉机械——本类机械有自动混棉机、多仓混棉机、双棉箱给棉机等,它们的作用是将输出的原料充分混和,并有开松和除杂作用。

3、开棉机械——此类机械简称开棉机,型式有多种,其主要作用是利用打手进行开松,在原料松解的情况下利用尘棒除杂。

4、清棉机械——此机械通过较细致的打手机件进一步的开松和除杂,并利用均匀成卷机构制成均匀的棉卷。

15、以FA106豪猪开棉机为例,说明开松机的开松、除杂过程及气流的分布规律和作用。

(1)豪猪打手:由打手轴、圆盘和刀片组成。

圆盘:19个,沿轴向均匀分布,间距为54 mm。

刀片:每个圆盘上12个,共计228个。

(2)尘棒:分布在打手的3/4圆周上,共计68根,分四组安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纺部分第八章细纱1、细纱工序的作用。

牵伸:将粗纱均匀地抽长拉细到所需要的线密度。

加捻:给牵伸后的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赋予成纱以一定的强度、弹性和光泽等物理机械性能。

卷绕:将细纱按一定要求卷绕成形,便于运输、贮存和后道加工。

★2、画出环锭细纱牵伸、加捻工艺简图,并标出牵伸、加捻工艺参数。

何谓细纱后区两大一小?工艺参数:(1)总牵伸倍数(2)前牵伸区工艺:①浮游区长度②皮圈钳口隔距(3)后区牵伸工艺(4)罗拉加压两大一小:粗纱捻系数大,细纱后区隔距大,细纱后区牵伸倍数小3、紧密纺纱的原理及纱线特点?在紧密纺纱过程中,由于在牵伸部位和纱线形成部位之间加了一个中间区(即凝聚装置),通过利用气流等对牵伸过的须条进行横向凝聚,这种凝聚工艺的作用使纺纱三角区的纤维结构变成非常狭窄。

在紧密纺纱过程中,纤维的喂入宽度和纺纱三角区宽度相等时,即消除了纺纱三角区,使从前罗拉引出的须条立即受到凝聚气流及相应机构的控制,使纺出的成纱毛羽减少,纱体光滑紧密坚固。

★4、V型牵伸的原理?画出其摩擦力界分布。

V型牵伸是将后罗拉中心抬高到前牵伸区平面,后皮辊后倾,使其中心和后罗拉中心连线和罗拉倾斜面呈25 角。

喂入须条从后罗拉钳口起有一段包围弧,使须条紧贴在罗拉表面,形成从后罗拉钳口向前逐渐减弱的附加摩擦力界,以有效地控制纤维运动,须条受引导力的作用压成扁平带状而不易翻滚和捻度传递,但当脱离CD弧后,由于捻回的重分布,捻度迅速向B处传递集中,从而使牵伸纱条不仅不扩散,反而向中罗拉钳口处逐渐收缩,形成狭长的V字形。

使须条结构紧密,伸直均匀地喂入前区,发挥前区的牵伸能力。

★5、画出环锭细纱加捻模拟图。

用捻度稳定定理计算各段捻度。

BC段:气圈段:n-Tvλ=0T BC=n/vλAB段:纺纱段:T AB=nη/vλCD段:卷绕段:T BC vλ-T CD v=0T CD=n/v6、细纱断头的原因?在纺纱过程中,当纱线某断面处瞬时强力小于作用在该处的张力时,就发生断头,因此断头的根本原因是强力与张力的矛盾。

★7、细纱国标质量检验项目有哪些及定义?国标有六项指标:1)、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度变异系数2)、重量不匀率3)、重量偏差4)、条干均匀度5)、一克纱内棉结杂质数6)、10万米纱疵8、何谓乌斯特公报?乌斯特公报是全世界纱样的质量指标的统计值。

目前大多用乌斯特统计值:有条干CV%,粗节,细节,棉结,强力及CV%,伸长率,各项指标有相应水平指标。

另外,毛羽指标也是重要考核指标。

9、提高纱线强力的措施?①合理配棉②开松梳理工序:提高纤维平行顺直度,防止纤维损伤。

③并条、粗纱工序:应提高纤维平行,提高半制品条干均匀度。

④细纱工序:提高条干均匀度;合理选择细纱捻系数,降低捻度不匀;加强车间温湿度管理。

10、细纱工序如何提高纱线条干?条干不匀主要指短片段不匀,因此细纱上加强控制就更显重要、直接、有效。

设计合理牵伸工艺参数减少牵伸波,保证设备良好减少机械波。

1)采用先进的牵伸型式:四种现代牵伸装置2)喂入纱条特数与成纱条干的关系:α 1 =α0E+X(E-1),牵伸倍数↑附加不匀越大。

如纺出细纱特数不变,喂入纱条特数越大,所需牵伸倍数越大、则附加不匀越大。

3)细纱特数与成纱条干的关系细纱特数小,纱线截面纤维根数少,成纱条干不匀大。

4)细纱后区工艺采用两大两小工艺:粗纱捻系数大,细纱后区隔距大,粗纱牵伸小,细纱后区牵伸小。

5)罗拉握持距R=L P(纤维品质长度)+K(牵伸力系数)在牵伸力与握持力平衡的条件下,R偏小掌握有利于对纤维的控制,罗拉要有适当的加压。

缩短前牵伸区浮游区长度并适当加重前钳口压力,有利于改善成纱条干。

6)机械状态罗拉的偏心,胶辊不圆整,弹性不匀等均会造成握持钳口偏移或速度变化,而使纤维变速不规律,产生机械波。

7)车间温湿度车间温湿度影响纤维摩擦性能,导电性能等8)操作接头、清洁工作第十章后加工1、络筒、并线工序作用?络筒:1)、将管纱接成规定的长度或重量,提高后道劳动生产率2)、通过清纱器,去除纱疵3)、制成均匀的卷装。

并线:1)、保证两根单纱张力一致的并合;2)、去除毛纱上部分外观疵点;3)、制成较大的筒子卷装且成形良好。

2、清纱器的分类及原理?分类:机械式清纱器,电子式清纱器。

机械式清纱器:纱线从薄钢板片段缝隙中通过,纱线的疵点在通过缝隙时受阻而发生断头,进而由人工清除纱疵。

光电式电子清纱器:将纱疵形状的几何量(直径和长度),通过光电系统转换成相应的电脉冲信号来进行检测。

电容式电子清纱器:以电容传感器测定单位长度内纱线质量变化,从而间接反映纱线截面积的变化,进行纱疵检测。

3、何谓无结头纱?在络筒时,纱线断头后用捻接器(空气、机械)替代手工打结或机械打结而生产的纱线为无结头纱。

★4、何谓捻幅?二股纱反向加捻时,股线最好强力、最好光泽时的捻系数与单纱捻系数的关系如何?并作出综合捻幅图。

捻幅:单位长度纱线加捻时,截面任一点在该截面上相对转动的弧长称为捻幅。

股线最好强力:如右上图所示,当P1=2P0时,股线中纤维倾斜度相同,所受应力分布均匀,强力利用系数达到最高,股线强力达到最佳的程度,股线的捻系数为单纱捻系数的2倍。

股线最好光泽:如右下图所示,当P1=P0时,股线最外层纤维都直立平行,捻幅为零。

股线只是内层纤维倾斜,股线表明获得最佳光泽,手感柔软,纵向耐磨。

股线的捻系数为单纱捻系数的2/ 2倍。

★5、用捻度稳定定理求倍捻捻度?如图所示,而将C点扩大成为包括两段纱段AC、BC的空间而进行回转,这时再从定点A与B看加捻点C,加捻器转一转在AC与BC段上各自都获得一个相同捻向的捻回。

纱线输出过程中AC段上的捻回在运动到BC段时,就成为两个捻。

根据捻度稳定定理:AC:n-T AC V=0 ;BC:n+T AC V-T BC V=0 → T BC=2n/V毛纺部分第二章原毛初加工1、原毛中有哪些杂质?一般用什么方法去除?羊毛脂、羊汗、砂土、粪尿、植物性杂质、蛋白质污染层(PCL)。

乳化洗毛、炭化。

★2、乳化洗毛的原理?(1)润湿阶段——洗液渗入弱环,油与纤维之间引力减少(2)油滴卷缩成球(3)油滴脱离羊毛,成乳化状态3、羊毛炭化原理?利用浓酸对草及羊毛作用不同,使纤维素脱水后成碳——变脆易碎而去除。

4、何谓洗净毛、炭净(化)毛?洗净毛:原毛经过洗毛后得到的产品;炭化毛:洗净毛经过炭化后得到的产品。

第三章精梳毛纱的生产1、何谓毛条制造?将洗净毛经过配毛、和毛加油、梳毛、精梳等工序制成毛条的工艺过程。

2、梳条配毛的目的?保证毛条成品符合质量标准;同一批号质量稳定。

3、和毛工序作用?将原料开松、均匀混合★4、加和毛油的目的?其基本组成?目的:增加纤维间的润滑,减少纤维在开松梳理过程中的损伤;减少生产中静电;增加纤维的柔软性、抱合性。

组成:水、油剂、抗静电剂。

第四章梳毛1、梳毛工序作用(1)梳理(2)混合(3)除杂(4)制成毛条★2、锡林、工作辊、剥取辊这个梳理单元的作用?剥取辊、锡林:同向剥取剥取辊、工作辊:反向剥取工作辊、锡林:分梳作用纤维在梳理单元间形成梳理和混合作用★3、从提高梳理效果及防止纤维损伤角度,从机器进口到出口,锡林与工作辊间速比与隔距是如何配置的?从机器进口到出口,锡林与工作辊间速比是逐渐增大的,而隔距是逐渐减小的。

★4、何谓工作辊分配系数?每平方米锡林针面转移给工作辊上的纤维量与每平方米锡林针面参与分梳作用的纤维量的比值,称工作辊分配系数。

第五章针梳工艺设计——理条与整条1、何谓理条?何谓整条?★理条:在精梳工艺之前经2-3道针梳机,使条子均匀度改善,纤维伸直平行,适应精梳机加工要求。

整条:在精梳工艺之后再经2-3道针梳机,使条子均匀度改善,纤维伸直平行,条子达到售条要求。

2、理条工序的作用?一般为几道?作用:使条子均匀度改善,纤维伸直平行,适应精梳机加工要求。

一般为2-3道。

3、画出针梳机牵伸工艺简图?标出相应牵伸工艺参数?画出其摩擦力界图?牵伸工艺参数:①牵伸倍数②隔距③速比④罗拉加压⑤针板号数第六章精梳第一节★1、何谓梳理死区a?拔取隔距R?喂给长度F?纤维头端梳理次数?梳理死区a:当钳板握持纤维须条由锡林进行梳理时其头端未能被锡林梳针梳理的一段长度拔取隔距R:拔取车在最后位置时,拔取罗拉钳口线与钳板钳口线间的距离;(难测)总喂给长度F:一个工作周期(工作循环)中喂入的须从长度。

纤维头端梳理次数:钳板钳口处的纤维被分离前经过多次重复梳理的次数。

2、从理论上分析拔取隔距R,喂给长度F对梳理质量及落纤率的影响?拔取隔距:对除去的短纤维长度和精梳落毛率有直接关系,隔距大,则分界纤维长度长,重复梳理次数大,故精梳落毛多,梳理效果好。

加工长纤时拔取隔距要大,短纤时拔取隔距要小。

喂给长度:喂入长度大,则梳理质量差,产量高,应随原料不同而变化。

粗长毛喂入长度大一些,细短毛含草杂毛粒的小一些。

3、精梳毛条售条主要检测哪些指标?物理指标:细度、细度离散度、长度、长度离散度、30mm以下短纤率。

外观疵点:标准重量、重量公差、重量不匀率、毛粒数、草屑数。

4、写出典型的毛条制造工艺流程?简述各工序作用?选毛→开洗烘→配毛→和毛加油→梳毛→毛条头道针→毛条二针→毛条三针→精梳→毛条四针→毛条末针选毛:将不同品质的羊毛(套毛或散毛)用人工分选成不同的品质,便于以后的合理使用.开洗烘:将羊毛进行开松、洗涤、烘干,制成洗净毛配毛:使毛条或纱线质量达到质量要求;并相当长期稳定;同时降低成本。

和毛加油:就是将羊毛开松除杂混合,加上润滑油、抗静电等以增加纤维可纺性,防止纤维损伤。

梳毛:将羊毛梳理成有一定平行顺直度的单纤维;去除部分杂质;纤维间进行混合;制成一定规格的毛条。

精梳:梳理纤维成平行顺直的单纤维;纤维间混合;去除毛粒、杂质、短绒;制成一定规格的精梳条。

理条:精梳前的针梳,通过条子并合改善条子粗细均匀度;纤维伸直平行;纤维间混合。

整条:精梳后的针梳,通过条子并合改善条子粗细均匀度;纤维伸直平行;纤维间混合。

第二节条染复精梳1、写出条染复精梳机的工艺流程。

简述各工序作用?松球→装筒→条染→脱水→复洗→混条针梳→前纺头针→毛条三针→复精梳→毛条四针→混条→毛条末针松球:将购买来的毛球制成内外松紧一致的毛球。

条染:将条子染色复洗:洗去浮色;加上和毛油抗静电剂;烘干复精梳:同精梳复精梳前的针梳:同理条。

其中可在混条机上实现不同色泽不同成分纤维的混合复精梳后的针梳:同整条★2、毛纺条染产品与匹染产品的特点?条染产品:成纱条干均匀,疵点少,制成品混色均匀、光泽柔和、手感和内在质量都较高,适合加工多色纱或者色光要求严格的产品。

缺点是加工流程长、消耗较大、生产成本较高。

匹染产品:工艺流程短,成本低,效率较高,但由于是成品染色,使染色产生的疵点不易弥补,并且颜色单一,只适合单色产品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