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率直与婉曲、含蓄蕴藉、委婉曲折、诙谐之趣
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审美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审美赏析我们在分析之前,将韩愈写音乐的名作《听颖师弹琴》和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分别列出。
韩愈的诗歌如下:昵昵儿女语,思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苏轼的词如下: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
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
余深然之。
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
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从苏轼的这首词的小序看,词的写作过程是对韩诗“稍加隐括,使就声律”而来的。
但我对苏轼的词分析后,就可以知道二者的异同,懂得苏轼所说的“隐括”的意义(宋词中有一种奇怪的文体,叫"櫽括体"。
在词作中,就是将其它诗文剪裁改写为词的形式。
它不但丰富了宋词的表现方式,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人的文学观念和文体观念)。
现在分析如下:词人首先写道:“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昵昵”即亲切;亲密。
唐代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中写道:“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意思是说,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似的,他们在切切私语,卿卿我我地谈着、笑着、倾诉着。
而苏轼这两句表面是写在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亲昵地切切私语,卿卿我我的。
实际上是借这样的情景描写琴声的初始,也就是说,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耳鬓厮磨,窃窃私语。
苏轼这样写,就把听觉转换成视觉,既形象生动,也给词作营造了氛围。
古诗词原文鉴赏

古诗词原文鉴赏古诗词原文鉴赏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词原文鉴赏1南歌子〔宋〕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释】(璞如子)①疏雨池塘见──疏雨:零散飘落的细雨。
此句描写:零散飘落的雨点,只有在池塘水中溅出的波纹上才看得到。
笔在细微之处独见功夫。
②微风襟袖知──细微的风丝儿,只有衣襟与袖口能够感知。
此句与上句对仗,依然是在景物细微之处落笔。
③阴阴夏木啭黄鹂──阴阴:浓荫。
夏木:泛指夏天的树木。
啭黄鹂:黄鹂啼啭。
此句静中有动。
④立移时──立:停立。
移时:片刻,一会儿。
⑤扶头──原指入醉后以手掺头之态,又指味浓醇烈的酒。
后来“扶头”二字常被诗人用来说酒。
⑥难逢敌手棋──难以逢遇与自己堪称敌手的人下棋。
⑦日长偏与睡相宜──夏日天长,正好与没事睡觉相适宜。
偏:恰好,正好。
相宜:相适宜。
【赏析】(赵木兰)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是孝惠后的族孙,且娶宗室之女。
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因而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这种秉性,这种身世际遇,使他像许多古代文人一样,建功立业的胸襟之中,常常流走着痛苦、孤寂、无奈的波澜。
这种心绪时时反映在他的词作中,《南歌子》便是一例。
此词以常见的写景起手。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见”,知觉的意思,可与第二句的“知”字互证。
疏雨飘洒,微风轻拂,一派清爽宁静。
这景致并无多少新奇,到是“见”“知”二字颇见功力。
作者不仅以抒情主人公的视角观物,而且让大自然中的池塘观物,池塘感到了疏雨的轻柔缠绵,于是池塘也有了生命力。
便是主人公观物,这里用笔也曲回婉转,不言人觉,而言袖知,普普通通的景物这样一写也显得生动形象,神采飞扬了。
唐诗《金陵酒肆留别》原文翻译及鉴赏

唐诗《金陵酒肆留别》原文翻译及鉴赏唐诗《金陵酒肆留别》原文翻译及鉴赏《金陵酒肆留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即将离开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篇幅虽短,却情意深长。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唐诗《金陵酒肆留别》原文翻译及鉴赏,欢迎大家参考阅读!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解1、金陵:南京。
2、酒肆:酒店。
3、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卖酒女。
4、压酒:酒酿成时,压酒糟取酒。
5、尽觞:干杯。
译文春风吹柳花扬,酒店美酒飘香,吴国美女?酒,殷勤劝客品尝。
金陵年青朋友,都来为我送行,要走的要留的,各人把酒喝干。
敬请诸位朋友,问问东去流水,它比离情别绪,到底谁短谁长?赏析这首小诗描绘了在春光春色中江南水乡的.一家酒肆,诗人满怀别绪酌饮,“当垆姑娘劝酒,金陵少年相送”的一幅令人陶醉的画图。
风吹柳花,离情似水。
走的痛饮,留的尽杯。
情绵绵,意切切,句短情长,吟来多味。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
全诗可见诗人的情怀多么丰采华茂,风流潇洒。
名家点评《苕溪渔隐丛话》:《诗眼》云:好句须要好字。
如李太白诗“吴姬压酒唤客尝”,见新酒初熟,江南风物之美,工在“压”字。
《云簏漫钞》:李太白诗“吴姬压酒唤客尝”,说者以为工在“压”字上,殊不知乃吴人方吉耳。
至今酒家有旋压酒子相待之语。
《诗人玉屑》:山谷言:学者不见古人用意处,似得其皮毛,所以去之更远。
如“风吹柳花满店香”,若人复能为此句,亦未是太白。
至于“吴姬压酒唤客尝”,“压酒”二字他人亦难及。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益不同。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至此乃真太白妙处,当潜心焉。
《唐诗品汇》:刘须溪云:终是太白语别(末二句下)。
《升庵诗话》:李太白诗:“风吹柳花满店香。
”温庭筠《咏柳》诗:“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传奇诗:“莫唱踏春阳,令人离肠结。
高中课外常见古诗赏析

高中课外常见古诗赏析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
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
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写出天然律吕①,扫空眼底蓁②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
洗耳为渠听。
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
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
②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
(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答案:①上片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从琵琶演奏的正面描写,写了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②下片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从琵琶演奏听者方面来描写,写了听者的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三峡吟(宋)徐照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这两首诗都以猿声来写愁。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答案: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抒情,借用《楚辞》中的典故来写行旅中的愁。
②第一首以“那堪”直接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未展芭蕉(唐)钱珝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还未展开状态的植物,均以芳心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第一首:1、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
2、想像: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李商隐诗歌《无题》鉴赏

李商隐诗歌《无题》鉴赏李商隐诗歌《无题》鉴赏《无题》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
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商隐诗歌《无题》鉴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乌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从这里去没有多远,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注释:1.东风:春风。
2.残:凋零。
3.丝方尽:这里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4.蜡炬:蜡烛。
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称烛泪。
5.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
6.镜:照镜,用作动词。
7.但::只。
8.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
9.夜吟:夜晚吟诗10.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
此指想念对象的住处。
11.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为情人传递消息。
12.殷勤:情谊深厚。
13.看:探望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语言特色(原卷版部编版)

2023年备战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语言特色(原卷版)一、知识点讲解梳理所学诗文,归纳语言风格大致类型。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晦涩等类型。
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动静结合,语言清新生动。
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如白居易的诗等。
凝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八句皆为工整对仗,全用实词,意象密集。
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华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还有李商隐、李贺的诗。
质朴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
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如李商隐的一些朦胧诗。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⑶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2.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要注意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武陵春·春晚》原文翻译及赏析

《武陵春·春晚》原文翻译及赏析《武陵春·春晚》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
译文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让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注释⑴此词在《诗词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髓》、《古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名媛玑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
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此阕,不注撰人。
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
”(案明成化本、荆聚本、陈钟秀本、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此首俱无撰人,与至正本同),《古今断肠词选》卷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
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⑶“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
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⑸“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示儿》and 回复《示儿》
•
•
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评:梁启超赞道:“这类文字,真是和那作者的生命分劈不开——至少也是当他作出 这几句话那一秒钟时候,语句和生命是迸合为一。这种生命,是要亲历其境的人自己 创造。所以这一类我认为是情感文中之圣。”(《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所 以此诗才会影响深远。
评:人间天堂的杭州,歌舞不休。“直把杭州作汴州”,真包含无尽 言外之意,蕴涵无比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得含蓄蕴藉之旨,尽显含蓄 蕴藉之长。
《江南逢李龟年》and 《剑门道中遇微雨》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评:孙洙《唐诗三百首》评:“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 凉流落,俱在其中。少陵七绝,此为压卷。”此诗初看浅近明白,似 无深意,实际却意旨深远,含蓄丰富。 •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评:叶燮《原诗· 内篇下》中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 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旨归在可解不可解之间。”
借题发挥:唐· 杜牧《题桃花夫人庙》 and 清· 邓汉仪《题息夫人庙》
• 唐· 杜牧有《题桃花夫人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
评:杜诗首两句似是以同情态度写息夫人的被抢“无言”,但既把息国灭亡 之罪归咎与她,又以晋代豪富石崇家伎绿珠死节来反衬她贪生怕死,实是女 色祸国老调。
唐· 刘禹锡《乌衣巷》vs江阴女子(城墙诗)
• 唐·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评:正如唐汝洵《唐诗解》指出的:“不言王、谢堂为百姓家,而借言于燕,正诗人 托兴玄妙处。”其中蕴藏着历史盛衰、人世沧桑的深沉慨叹,所谓“感慨无穷,用笔 极曲”(施补华《岘佣说诗》),含蓄蕴藉,余韵悠长,历来脍炙人口。 • 课下对照赏析——清· 陈忱《叹燕》: 春归林木古兴嗟,燕语斜阳立浅沙。 休说旧时王与谢,寻常百姓亦无家。 评:刘诗对旧贵族衰微的今昔慨叹,上升到对“寻常百姓”的同情,变吊古为伤今,其中 更饱含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从艺术上说,此诗也不同于刘诗的婉曲含蓄,而是直抒 感慨,直言其情。 • 江阴女子《城墙诗》: 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评:清代大诗人袁枚《随园诗话》引录此诗,极口称赞:“有学士大夫读破万卷,穷老尽 气,而不能得其阃奥(奥秘)者,有妇人女子、村氓浅学,偶有一二句,虽李、杜复 生,必为低首者。”
•
•
刘克庄《端嘉杂诗》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篑愤堂堂。 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评:刘克庄这首《端嘉杂诗》终于能以胜利喜讯告慰写《示儿》的诗人亡灵,但只可 惜这胜利是假象。
•
•
林景熙《书陆放翁诗卷后》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评:虽然是“九州同”了,却已江山易主,国土沦丧,作为渴望“王师北定中原日” 的陆游的子孙,“家祭如何告乃翁”呢?真让人欲哭无泪,叹愤不已!
• 评:张籍不愿投靠攀高,便写此诗婉曲拒绝,实是借男女情事写政治交结, 巧妙非常。
借彼写此:清· 宋凌云《偶成》and 唐· 金昌 绪《春怨》
• 清· 宋凌云《偶成》
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可怜小儿女,夜夜看灯花。 • 评:此诗抒发自己切盼丈夫回家的“可怜”心情,是借写“小 儿女”来写自己,采用的是借人写己的委婉曲折手法。
诗词曲的语言
之含蓄蕴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直,意忌浅,脉忌露
• 中国古代诗歌创作非常讲究含蓄蕴藉。所谓“语忌直,意忌浅,脉忌 露”(严羽《沧浪诗话· 诗法》),“诗贵含蓄忌浅露”(贺裳《载 酒园诗话》),“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吴桥《围炉诗话》)等, 既是从古典诗歌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理论,也是根据诗歌鉴赏 和审美经验提出的要求。 • 含蓄与率直、浅露相反,就是说写诗要写得含而不露,“言近而旨远, 辞浅而意深”(刘知几《史通· 叙事》),意在言外,隐然不露,耐 人寻味,“初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欧阳修《水谷夜行寄子美、 圣俞》)。 • “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沈祥龙《论词 随笔》)。即如苏轼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 (姜夔《白石道人诗说》引) 因为“诗无言外之意,便同嚼蜡” (袁枚《随园诗话》)。
借此写彼:唐· 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
and 张籍《节妇吟》
• 唐· 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评:借此问写彼问,借新妇之问写科考仕途之问,以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 不安,比况科考举子临考前的紧张心情。
• 张籍《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诗词曲的语言
之诙谐之趣 ——调笑色彩与黑色幽默
诙谐之趣
• 诙谐是指一种富于调笑风趣的艺术特色。刘勰《文心雕龙· 谐隐》指 出其特点是“辞浅会俗,皆悦笑也”,即以浅近通俗语言引人发笑。 • 诙谐似乎有点近于讽刺,但讽刺是一种否定性的审美评价,诙谐虽带 嘲讽味,却不一定都是否定的,甚至多是善意的、同情的。 • 讽刺是严正的、批判性的,诙谐则是戏谑、喜剧性的,是微笑着写的, 要做到“善戏谑兮,不为虐(侵害)兮”(《诗径· 淇奥》);讽刺 是一种艺术手法,诙谐则往往体现为一种艺术风格。 • 诙谐常带调笑之趣,但不能流于浅薄庸俗,其美学追求是寓庄于谐, 用戏谑幽默的语言表达严肃认真的思想内容。而且,即是都是具有诙 谐之趣的作品,品赏起来也仍有不同情趣味道,令人获得不同美感享 受。
戏谑的诙谐:明· 无名氏〔桂枝儿〕《送别》 and 元· 白朴〔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 明· 无名氏〔桂枝儿〕《送别》: 送情人直送到丹阳路,你也哭,我也哭,赶脚的也来哭。赶脚的你哭的 因何故?道是:“去的不肯去,哭的只管哭。你两下里调情也,我的驴儿受 了苦!” · 评:“你两下里调情也,我的驴儿受了苦”,却真是神来之笔,诙谐风趣之 至,令听的人哭笑不得,令读的人忍俊不禁,开怀破颜。把情人难舍难分的 悲伤离别揶揄为“调情”,本已让人发笑,而“我的驴儿受了苦”的叫屈更 是匪夷所思,诙谐多趣。冯梦龙批语:“语诙而意讽”,道出了此曲的特点。 • • 元· 白朴〔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耐挥毫李 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评:这种戏谑的诙谐,在富于调笑色彩的散曲中,常常涉及浅俗,但又并非 低级庸俗。这里拿“佳人脸上黑痣”开个小玩笑,戏谑一下,既谈不上意义 也不高雅,但也并非“恶谑”,其审美效果只是引发一笑,即使被戏谑者也 会笑,而不会恼怒。
诗词曲的语言
之率直婉曲 ——一泻直出与反复缠绵
率直婉曲
• 散曲以率直强烈取胜,诗以婉曲含蓄见长,这是散曲 和诗所具有的不同美学风貌。但也不是绝对的,诗中 也有率直强烈之作。 • 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中说:“向 来写情感的,多半是以含蓄蕴借为原则,像那弹琴的 弦外之音,像吃橄榄的那点回甘味儿,是我们中国文 学家所最乐道。但是有一类的情感,是要忽然奔迸一 泻无余的,我们可以给这类文学起一个名,叫做‘奔 迸的表情法’。例如碰着意外的过度的刺激,大叫一 声或大哭一场或大跳一阵,在这种时候,含蓄蕴藉, 是一点用不着。”
《子夜歌》 and《题临安邸》
• 南朝乐府《子夜歌》: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评:这首民歌抒写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最终不能结成良缘的痛苦。不 言悲痛苦恨而悲痛苦恨自现,因含蓄蕴藉而更有回味余韵。
• 宋· 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自嘲的诙谐:宋· 苏轼《纵笔》 and 杨万里《有叹》
• 宋· 苏轼《纵笔》: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赠汪伦》 vs《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评:与第一首相比,后者则如唐汝询《唐诗解》所言:“帆影尽则目 力已极,江水长则离思无涯,怅望之情,俱在言外。”如此含蓄蕴藉, 余味无穷,真正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 引梅尧臣语)。
裴交泰《长门怨》vs元稹《宫词》
• 裴交泰《长门怨》: 自闭长门经几秋,罗衣湿尽泪还流。 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歌管北宫愁。 • 评:裴诗以率直见意 ,全诗终嫌平直少味,不耐咀嚼,所谓“意露 则透快而味短”(张谦宜《茧斋诗谈》)。 • 元稹《宫词》: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评:元诗以含蓄见长。“闲坐说玄宗”句“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 (洪迈《容斋随笔》卷二),虽并未明说什么,但极含蓄不尽之至, 万千感慨,长短曲直,“前朝盛衰,皆在‘说玄宗’三字之中”(俞 陛云《诗境浅说》)。刘永济在《唐人绝句精华》中赞道:“二十字 中,于开元、天宝间由盛而衰之经过,悉含在内矣。此诗可谓《连昌 宫词》之缩写。”
诗词曲的语言
之委婉曲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
委婉曲折
• 在评论文学作品时,人们常常把委婉含蓄连在一起使用,这 是因为委婉与含蓄关系密切。但是,委婉和含蓄实际上是有 区别的。司空图《诗品》列“含蓄”一品,言“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还列“委曲”一品,言“登彼太行,翠绕羊 肠”。 • 杨振纲《诗品解》说:“此即所云文章之妙全在转者”。 “委曲”即是文辞的委婉曲折,和“质直”相对。李东阳 《麓堂诗话》:“独其(苏轼)诗伤于快直,少委曲沉着之 意。” • 一般说,含蓄是指作品思想和情感表现深隐,意未尽露,耐 人寻味;委婉是指艺术表现手法的曲折,有话不直说,而以 间接方式转折表达。含蓄侧重艺术风格说,委婉侧重表现手 法说。含蓄常采用委婉艺术手法达到,但委婉之作并非一定 都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