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南部阿尔梅里亚地区农业概况

西班牙南部阿尔梅里亚地区农业概况
西班牙南部阿尔梅里亚地区农业概况

西班牙阿尔梅里亚地区农业

一、西班牙人用辛劳和高科技创造绿色奇迹

中国蔬菜网时间:2000-9-27 来源:暂无阅读数:94 网友评论:2 在数万公顷的山坡和一望无际的地中海滩涂中点缀着一片片塑料温室,顶棚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穿过星罗棋布的新兴小城镇,路上昼夜奔驰着满载新鲜蔬菜的冷藏集装箱运输车。

这就是被称为“欧洲蔬菜之都”的西班牙东南部阿尔梅里亚省埃尔埃希多地区。谁能相信,这里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不景气的牧场,收获微薄的葡萄园,毫无价值的地中海滩涂,就是当年这里的资产。然而,几十年的时光转瞬即逝,辛勤的人们却在这里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绿色奇迹。目前这里每天平均向欧洲国家运送400个冷藏集装箱的新鲜蔬菜,一年四季都不间断。

如此巨大的变迁不禁令人感叹: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当地省政府官员告诉记者,是国家的扶持政策、当地人的辛劳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才使埃尔埃希多旧貌换新颜。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西班牙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法律法规,建立了鼓励开发荒芜土地的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土地所有权保障和责任制度、以家庭开发为基础的经营机制以及吸引外地农民和外国移民从事土地开发的政策。政府还在农村广大地区积极发展新兴小城镇,在国家投资、国家委托私人开发经营以及面向全国和欧洲市场从事生产方面进行整体立法。在科技兴农方面,政府制定了相应措施,从以色列等国引进滴水灌溉等先进的应用农业技术。

政策如同磁石,吸引了大批外地人和外国人前来拓荒,其中来自非洲、东欧和亚洲的外国人占到了20%,其余大多来自西班牙各地,甚至包括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地区。拓荒者的辛勤汗水改变了这里的面貌,过去的荒凉村落发展成为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综合性城镇,当地的生活水平已明显超过西班牙其他农村地区。快速发展的地区经济使当地劳动力紧缺,这同西班牙许多农村地区田园荒芜、人口大量涌向城市的状况形成鲜明反差。

埃尔埃希多地区的温室农业享誉世界。当地官员对记者说,同其他发达国家的同类农业相比,埃尔埃希多的温室农业有其独特之处。当地科研人员不仅应用将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土壤”的无土栽培法,而且近年来还开发了计算机管理网络和遥控技术,这种技术能使管理人员不必进入温室便能测定温室内植物生长的情况并进行处理。埃尔埃希多的温室科技成果吸引了许多国家的人士前来这里取经和寻求合作。

二、成熟土肥技术催生欧洲“菜篮子”

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安达鲁西亚区,虽然面积仅为8774平方公里,却是西班牙乃至欧洲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地。阿尔梅里亚以设施农业为主,每年生产的蔬菜和西甜瓜产量

达到300万吨,位居西班牙全国第一。同时也是欧洲一些国家冬春季蔬菜瓜果的主要生产地,有欧洲“菜篮子”之称。阿尔梅里亚发达的农业不仅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中海气候,更依赖于全面完善的农业生产体系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那么阿尔梅里亚在土肥技术的应用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呢?

“三明治”土壤调节水肥

阿尔梅里亚土壤母质为沙石地,当地农户利用沙土、有机肥和黏土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明治”结构:下层系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表层为沙土。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可迅速接纳水肥,防止地面径流;中间层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渗水能力,提高土壤缓冲能力,减少养分固定流失,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保水托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三明治”结构的土壤能很好地调节水肥气热,适宜作物生长。

因地制宜用基质

在阿尔梅里亚省,不同地区选择不同的栽培方式,如平原地区基质栽培占到55%;而在山区,土壤栽培所占比重较大,为%。基质原料多为珍珠岩、岩棉、椰子纤维、杏仁壳、贝壳等。袋装基质为脱水长形基质,浇适量水即可膨胀成型,使用方便。散装基质也为成型基质,农户只需按照说明便可使用。

土壤基质消毒常态化

当地农户对土壤、基质的消毒已形成常态化。对土壤消毒多采用日光消毒的方法,在夏季七八月,用塑料薄膜将温室土壤全部覆盖,膜下灌水,闷棚20天,撤膜后10天定植。基质消毒与土壤消毒相似,夏季最热的时期,在基质袋内灌水,用塑料薄膜将基质袋覆盖,闷袋20天。

滴灌施肥更精准

生产中使用的有机肥多为完全腐熟的猪粪、羊粪、鸡粪、牛粪或兔粪。施肥方式为条施。化学肥料均为水溶性无机肥,如硝酸、硝酸铵、尿素、磷酸、硝酸钙等。80%以上的农户配备滴灌施肥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心电脑、储肥罐、酸碱调节罐和滴灌管道,可为4公顷的设施大棚提供灌溉与施肥。

重视农业节水

阿尔梅里亚年降雨量仅为213毫米,水费十分昂贵。为节省成本,西班牙政府在农业生产上采取了一系列节水措施。要求进行设施生产的农户修建积雨池;在温室棚顶修建集雨管道;鼓励农户使用滴灌施肥系统;依靠地理优势,淡化地中海海水;山区开凿水井或水渠等。市土肥站文方芳

三、西班牙阿尔梅里亚设施农业的启发

西班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面积万平方公里。据2010年统计,西班牙全国人口4460万,GDP为1604亿美元,人均GDP为35220美元;耕地面积1260万公顷,农业人口占总

人口的4%,农业增加值为亿美元、占GDP的%。主要农作物有葡萄、玉米、小麦、甘蔗、马铃薯和各类蔬菜。多年以来,橄榄树栽培面积和橄榄油产量位于世界第一,葡萄酒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或第三。

一、阿尔梅里亚省概况

位于西班牙南部的安达卢西亚自治区(Andalucia)是西班牙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心,南临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00万,是西班牙的第二大区。阿尔梅里亚省(Almeria)位于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的东南部,是其所属的八个省之一,面积8774平方公里,人口万人。年平均温度在15℃以上,夏季温度达到40℃;气候干燥,从1976-2003年,平均每年降雨量为300毫米,近年来年降雨量均没有超过400毫米。该省农业包括蔬菜、水果、油料、畜牧和水产业,农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24%,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约60000人,有13000多个种植户,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8000~20000欧元/年。虽然阳光充足,气温较高,但气候干燥,且地貌大部为山区、丘陵和沿海滩涂,蔬菜和西甜瓜只能在温室中生产,设施农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阿尔梅里亚是欧洲其他地方冬、春季蔬菜和瓜果的主要生产基地,因此有欧洲“菜篮子”之称。从1963年到2010年,阿尔梅里亚平均每年设施面积增加约600公顷。目前,该地区设施农业总规模接近万公顷,其中玻璃温室不到100公顷,主要用于育苗和科技展示,其余均为塑料钢架大棚(温室),集中分布在阿尔梅里亚沿海的西部一带,密度居世界第一。阿尔梅里亚蔬菜和西甜瓜年产量约300万吨,是西班牙第一、世界第五生产地(世界前四位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和土耳其)。多年来,阿尔梅里亚的蔬菜产量超过西班牙全国的30%。近年来,西班牙已经成为世界上蔬菜和西甜瓜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排在其后的依次是荷兰、意大利、墨西哥、美国和中国。2007年至今,阿尔梅里亚每年出口130万吨左右新鲜蔬菜和西甜瓜到欧盟、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除西红柿和甜瓜外,阿尔梅里亚的每一种蔬菜和西瓜的出口量都占全国的50%以上。当地的集约化农业衍生出了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涉及包括温室建设和维护、塑料薄膜、种子、种苗、包装品、农业化学投入品、生物农药、无土栽培基质、苗床、农业机械、农业灌溉系统、环境控制系统、质量检测和农药残留检测系统以及废弃物处理、金融服务、农产品物流、农产品贮藏、农产品加工、运输和超市等各类企业250家,其中西部的大面积设施农业带分布约200家企业,吸收劳动力10000多名,他们参与设施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年经济效益40亿欧元。

二、阿尔梅利亚发展设施农业的主要做法

1、开展设施的低成本、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阿尔梅利亚当地政府部门从私人手中购买土地,并经统一规划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后,把温室以成本价(现在约为18万欧元/公顷)卖给或者贷款给农民,每个农户的温室面积约2~3公顷。当地政府和技术部门高度重视温室的规模化建设。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逐步以大面积的温室代替小型温室,集中发展连片温室,提高温室规模,生产用温室的面积从1公顷至20公顷不等,温室分布地带的土地利用率在85%以上。在发展规模化温室的同时,根据当地的光照、温度、水和土地资源条件,温室建设全部实行标准化。

2、大力改良土壤,推广设施农业节水技术。当地绝大多数的温室(70%~80%)土壤为“三明治式”结构,即底层是从外地运来的土壤、中间层是经过发酵的有机肥、上层是沙子,每隔3年更换一次中间层。这种结构不仅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而且减轻了连作障碍。正是通

过这种形式的土壤改良,当地人战胜了自然,创造了人间奇迹。随着有机农业的发展,基质栽培技术逐步得到应用。目前,阿尔梅里亚的基质栽培面积占全部温室面积的20%以上,约是我国基质栽培面积(3000公顷)的2倍。在节水农业方面,当地政府和农业推广部门一方面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水资源,实行海水淡化,另一方面从改善温室结构、土壤改良、节水灌溉等方面着手,推广设施农业节水技术,温室园艺作物每吨水的效益达欧元。阿尔梅里亚的农业节水措施如下:①推广使用喷雾和滴灌系统;②推广温室集雨技术;③发展小型的和以家庭为基础的水利设施。

3、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技术。阿尔梅里亚率先按照良好农业生产(GAP)规范(UNE155001)要求,进行农业生产并做了进一步改进。主要措施如下:杜绝使用PVC和PRFV薄膜;优先使用各种栽培和生物学措施,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手段;使用传感和分析系统,避免能量和资源的浪费;土壤消毒严格禁止使用溴甲烷;在采后和销售前严格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务必保证喷雾和滴灌系统处于良好的状态,避免系统损坏而导致的水资源浪费;完善残留物控制体系;最大可能使用生物天敌代替化学农药;栽培本地原生物种作为温室的隔离带;培育、使用抗病虫新品种,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包装箱。2010年,阿尔梅里亚有机蔬菜实际生产面积约占总生产面积的20%。相对地说,有机农业产量较低,发展有机农业的关键是确保产品的质量。

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阿尔梅利亚每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都有一支农业技术人员队伍,他们负责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和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服务。每年在生产和出口两个环节,控制产品安全方面的投入达1000万欧元。检测蔬菜、水果可能携带的葡萄灰孢霉、晚疫病菌、沙门氏菌以及病毒的次数超过10000次,农药残留检测达到6000次。当地所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都建立和使用农产品追溯系统。每个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的技术人员负责监督农产品质量,不符合质量或者农残超标的农民不仅将无法出售其产品,而且应退出合作社或龙头企业。阿尔梅里亚在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环境卫生和清洁生产。农业生产环境整洁不仅是现代农业特别是观光休闲农业应该具备的,而且极大地减少了环境对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影响。为了推动蔬菜产品质量升级和标准化生产,目前在各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都广泛对果类蔬菜进行机械化、自动化分级。例如,根据西红柿的大小、色素、光滑度等进行分级,通常分为4级。

5、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业。大量蔬菜、瓜果的销售和出口依赖于现代物流业。阿尔梅利亚港运、公路运输发达。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有农超对接以及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竞卖系统把农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与荷兰的花卉竞卖相似,当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普遍使用农产品竞卖系统,每天早晨来自各地的中间商和经销商参加竞卖。这一系统的广泛使用可以保证在12小时之内将当日蔬菜或水果以各方满意的价格运抵欧盟各国。

6、培训新型农民,改善劳动力结构。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培养新型农民,并且免费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培养技术人员,吸引年轻的、具备专业化生产技能的高素质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安达卢西亚自治区政府规定:所有40岁以下、经过注册的农民在岗前都需要进行培训,培训课程包括基础班和提高班,培训总学时要达到270学时。通过培训并获得生产资格证书后,农民可获得政府提供的贴息贷款和其他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培训一是注重实效,如农民可根据自身种养殖情况和所在地区农业区划情况,选择生物防治、动物疫病防治、作物改土、草莓蔬菜栽培、农产品加工、银行信贷与动物福利等课程;二是严格规

范,以农药培训为例,农民只有通过农药培训获得使用资格后,才有资格使用农药,对没有参加农药培训或培训时间达不到相应学时的,可申请有农药使用资格的人帮助使用农药,重点培训农民的自律意识。自治区政府还规定,对40岁以上的农民,不强制参加培训,但限定只能在原有土地生产经营,并不享受贷款和其他政策性支持,直到退休。

7、大力推广使用现代农业科技。阿尔梅里亚设施农业的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农民渴望科学技术并积极接受、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农业生产。许多新的技术诸如土壤改良、植物营养、籽种农业、设施农业、生物防治、农业清洁生产、农业污染防治、农业水资源保护、设施专用农机具以及农产品加工等技术得到迅速推广,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集成化农业生产理念深入人心,其应用和管理水平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阿尔梅里亚大学是当地唯一的承担农业科研、示范和推广的科研教育机构,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和农业企业的技术依托。这所大学的突出特点是紧紧围绕当地设施农业开展多方面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如温室结构与生产功能的关系研究,包括遮阳网的颜色与光照强弱之间、防虫网孔大小与病虫害传播之间、温室的形状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温室地面、地上设施建设等。

8、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西班牙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比较成熟,组织化程度高,管理规范。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升级,而且主要起到了市场和投资的作用。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共有11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规模和管理职能已经形成了多个层次: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合作社联盟等。其中,阿尔梅里亚有5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地60%以上的农户都已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每社约有150个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和西甜瓜生产市场占全部市场的65%~70%。高度发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如农业生产资料、设施工程建设、农产品物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三、阿尔梅利亚发展设施农业对我们的启示

可以说,阿尔梅利亚的设施农业是欧洲最为成功的农业发展模式之一,吸引了多国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场主以及科技人员前往学习和交流。阿尔梅利亚设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的光照、温度等自然条件,然而水和耕地匮乏,农业生产主要以一家一户为基础,其设施成本低、蔬菜单位面积产量也较低。但是,当地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设施农业发展,诸如推行设施低成本、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花大力气改良土壤、推行节水技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物流业以及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阿尔梅利亚发展设施农业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从长远看,需要引导与设施农业相关的产业集群发展。这一产业集群能够就近提供各种生产资料,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减少生产成本和时间以及农业生产的风险,将不断增强设施农业的竞争力。

2、稳步增加设施农业面积,推行温室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温室质量、确保温室能够应对各种自然灾害,融抵御严寒和干旱、强光或弱光、节水、防虫等功能于一体。推广节水农业技术,要从温室地上和地下设施设计、温室周边集雨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3、逐步扩大单栋温室的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温室规模务必考虑到如何控制和保持温室的温度、光照、湿度、CO2浓度等的均衡,这显然需要加强对地区温室结构与生产功

能之间关系的研究,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控制系统、保温系统、光照系统等,在这方面欧洲国家的温室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在耕地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学习阿尔梅里亚的经验,开发土地资源、实行土壤改良,扩大设施农业可利用的土地面积。

4、高度重视设施农业清洁生产。需要尽快制定地区设施农业清洁生产的一些政策,这不仅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所需要的。

5、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培养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能力和水平。以合作社为基础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和完善农产品安全生产,如规范有机农业生产、扩大基质栽培面积、推广集成化生产技术和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体系等。

6、培养现代农民,对参与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民逐步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制度。他们不仅要掌握现代农业技术,而且要具备很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特别是自律意识;对所有45岁以下、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民都要进行岗前培训,获得技能鉴定和资格证书后,可获得政府提供的贴息贷款和其他优惠政策支持。

7、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着力引导农业科技人员开展一系列与设施农业相关的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总之,我们应把设施农业看成是专门的学问,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而且需要系统地、深入地研究,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市设施农业政策,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西班牙温室农业导致荒漠化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4月4日报道】题:温室农业迅猛发展导致西班牙沙漠增多(记者巴里·詹姆斯发自西班牙阿尔梅里亚)

从这里的一处陡峭山脊凝眸远眺平原那边的蓝色地中海,难以相信这块土地在一个世纪前曾经郁郁葱葱。

在下面荒凉的地面上,一排排的温室几乎占据了每一寸土地。这些用杆支撑、覆盖着塑料薄膜的建筑用来种植水果和蔬菜,运往北欧的市场。它们侵占村庄,非法占用干河床,向山顶蔓延,与海滩接壤,甚至还占据了就在阿德拉城外的一处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大部分领地。

这类温室农业的迅猛发展使阿尔梅里亚省成为欧洲最引人注目的经济成功者之一。然而,温室水栽法大量消耗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而使土壤盐分增高以至退化。

这使该省成为土壤荒漠化的一个活生生的例证。土壤荒漠化是一项殃及全世界的环境危害,因全球变暖而加重,并且有把南欧的部分地区变成类似于撒哈拉沙漠那种景观的危险。

据联合国2000年召开的一次会议提供的数字说,西班牙1/5的土地已经受到严重破坏,正在荒漠化。

荒漠化不仅对西班牙来说,而且对欧盟其他3个最南端的国家————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来说,都已构成严重的威胁。欧洲环境保护署两年前在一份名为《回到现实》的报告中警告说,地中海地区的大片土地已经严重退化,“再也不能支持任何盈利栽培,造成土地废弃和居民减少”。

正如在阿尔梅里亚所实施的,水栽农业————在营养液中种植植物,有土无土均可————要使用更多的水,超过环境所能提供的水量,从而使蓄水层逐渐变干。这种栽培法还造成大量废物和污染,尤其是化肥和杀虫剂的化学残余物,它们使土壤进一步退化。

塔吉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一、富足目标 1、健康自由 目前,塔吉克斯坦存在着诸多不安定因素,而且面临外部压力,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在国内,塔吉克斯坦存在诸多不安定因素。首先,民生问题较为严重。塔吉克斯坦是中亚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塔吉克斯坦的基尼系数居高不下,民众生活质量难以提高。 其次,劳动力流失现象较为突出。塔吉克斯坦国内就业环境不佳,失业率较高。 国际上,俄罗斯通过能源杠杆对塔施压。作为塔吉克斯坦重要的能源供给国,俄罗斯为恢复昔日影响,通过能源杠杆对塔施压,迫使拉赫蒙在俄驻塔军事基地延租问题和俄驻塔“艾尼”机场租金问题方面作出让步。 塔吉克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90% 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极端势力活动有所抬头。塔吉克斯坦地处费尔干纳谷地,与阿富汗相邻,长期受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的威胁,一直是中亚地区极端恐怖势力活动的重灾区。 2、就业率 2011年,塔官方公布全国就业人数217.62万,失业人员5.55万,失业率为2.6%。塔就业人口按照部门统计,农业占48.0%,教育18.1%,卫生8.1%,工业6.0%,管理部门3.4%,交通通讯3.0%,建筑2.6%。 3、国家制度 【宪法】1999年9月26日,以全民公决方式通过新宪法,对1994年11月的宪法做了修改。新宪法规定:在塔吉克斯坦建立世俗、民主、法治国家;实行总统制; 【议会】议会称“马吉利西·奥利”(МаджлисиОли),意为最高会议,为两院制议会,是国家最高代表机关和立法机关。 【政府】政府机构包括外交部、国防部、内务部、司法部、经济发展和贸易部、财政部、交通部等等。

【司法机构】包括宪法法院、最高法院、最高经济法院、军事法院、总检察院、军事检察院及各地方法院和检察院。 4、文化生活 塔吉克斯坦是多民族国家,共有86个民族。其中塔吉克族是主体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70.5%。塔吉克人信奉伊斯兰教,多数为逊尼派,少数为什叶派。塔吉克斯坦居民中90%以上是穆斯林,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与其他中亚国家的穆斯林基本相同。农村居民绝大多数以耕作为生,畜牧饲养业也以固定饲养为主,流动放牧很少。塔吉克斯坦有自己的宗教领袖(穆夫提),普通百姓经常去清真寺做礼拜。婚、丧事及男孩子的割礼(5岁前)都要请客聚会。 具体再从穿着、饮食、社交方面介绍。 5、医疗保险养老 塔吉克斯坦现有的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还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是全国最缺少资金的行业。塔吉克斯坦没有医疗保险制度体系,看病要支付少量现金,除少数援助药品由医院和医疗机构无偿发放外,药品一律需要到药店自购。塔吉克斯坦卫生部已得到政府的授权,已制定《塔吉克公民资源医疗保险法》草案。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1年塔吉克斯坦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 5.8%,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120美元。2006-2013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55张。 二、动能指标 1、能源 塔吉克斯坦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主要矿产是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其中铀矿储量居独联体首位。此外还有石油、天然气和多种建筑材料。 2、教育 2011年,塔吉克斯坦实际教育经费为11.51974亿索莫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全国学前教育机构共485所,市立机构339所,村立机构146所,学前儿童人数5.75万。中小学校3817所,其中小学1455所,中学2220所,私立学校135所,补习夜校7所,在校学生共169.1万人,教师9.61万人。

湖北黄冈概况

湖北省黄冈市概况 黄冈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现辖七县(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二市(武穴、麻城),黄州区、龙感湖管理区和黄冈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截至到2018年年末,黄冈市户籍总人口740.64万人。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冈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资本论》中译者王亚南,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革命传统光辉灿烂。黄冈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组建了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武装力量,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为缔造共和国,先后有44万黄冈儿女英勇捐躯,其中5.3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

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林彪、王树声、韩先楚、陈再道、陈锡联、秦基伟等200多名开国将帅,铸就了“紧跟党走、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 区位交通得天独厚。黄冈位于楚头吴尾和鄂豫皖赣四省交界,与省会武汉山水相连,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依傍一条黄金水道(长江),紧邻两座机场(武汉天河机场、九江机场),贯通六条铁路(京九铁路、合九铁路、沪汉蓉快速铁路、武麻铁路、新港江北铁路、武汉城际铁路),飞架六座长江大桥(鄂黄大桥、黄石大桥、九江大桥、鄂东大桥、黄冈长江大桥、九江二桥),纵横八条高速公路(沪渝高速、福银高速、大广高速、武英高速、武麻高速、麻竹高速、黄鄂高速、麻阳高速),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 自然人文交相辉映。黄冈依山带水,风光秀丽。大别山巍峨磅礴、天工巧夺,连绵境内数百里,其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集奇、险、幽于一体,堪与泰山、庐山媲美。龙感湖古称雷池,曾与鄱阳湖相连,现有水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是全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长江流经我市6县(市、区)199公里,长江岸线总长度212.9公里(不含江心洲岸线),长江干支堤防长263.07公里,境内倒、举、巴、浠、蕲、华阳河六水并流,百湖千库星罗棋布。黄冈名贤咸至,胜迹如云。李白、杜牧、王禹偁等历代骚人为此吟咏千古名

缅甸农业概况

缅甸农业概况 一、基本情况 缅甸是一个农业国家,2006-2007财年,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高达36.98%,农作物主要有:稻米、豆类、油料作物、棉花、甘蔗、黄麻、橡胶和油棕等。农产品出口额占国家出口总额的14.5%,农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63%。缅甸农业的十大主要作物为:稻谷、甘蔗、长绒棉、玉米、花生、芝麻、向日葵、黑豆、绿豆和赤豆等。 十大主要农作物的发展计划:每英亩分别为:稻谷产量达100箩(每箩=21.06公斤)、甘蔗产量30吨、长绒棉400缅斤(1缅斤=1.5公斤、玉米80箩(1箩=25.13公斤)、花生50箩(1箩=11.33公斤)、芝麻20箩(1箩=24.69公斤)、葵花50箩(1箩=14.51公斤)、黑豆(Black Gram)20箩(1箩=32.92公斤)、绿豆20箩(1箩=32.92公斤)、赤小豆(Pigeon pea) 25箩(1箩=32.92公斤)。 二、缅甸主要农作物种植生产情况统计表 缅甸稻米种植生产情况统计表 缅甸豆类种植生产情况统计表 缅甸油料作物种植情况统计表(单位:千英亩)

缅甸棉花种植生产情况统计表 缅甸甘蔗种植生产情况统计表 发展中缅农业合作 缅甸的可耕地和闲置地很多,目前缅甸允许外国人租赁土地经营农业,土地租赁期一般为30年,可根据情况协商,适当调整期限。但近期内缅甸吸引的数十亿美元外资中,对农业投入所占比重甚微。缅甸国内公民租赁土地经营种植业发财致富者很多,同样,也有外国投资者获得成功的实例。泰国一个商人与缅甸国营企业合资办了一个农场,双方各投入1亿缅元,主要种植芒果、养鱼。农场租地923公顷,农场内有十多个小塘。泰商除了种水果、养鱼外,还养羊、养鸭、种香料,搞多种经营。缅甸的土质好,雨水充沛,而且人工非常使宜,一般每月6000-8000缅元。估计3 年内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缅甸已同意把中缅边界克钦邦德乃河平原一带方圆100多万英亩的土地出租给中国使用。我国有些省份历来有移民垦荒的传统,特别是我国南方同缅甸气候相同,完全可以派一批农业技术人员到缅甸去租赁土地,发展农业合作项目。 缅甸农业概况 缅甸,与中国山水相连,是中国的友好邻邦。正是凤凰花开的季节,我们来到了这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国家。 一、优良的农业自然条件 缅甸全称“缅甸联邦”,面积676,581平方公里,人口5000多万,位于中南半岛西部。

加拿大农业概况.doc

加拿大国土面积约997.06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1994年人口为2914万,相当于我国湖北省人口的一半。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3人。全国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仅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南部就集中了全国人口的2/5。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使用者分别占人口的67%和28%。首都渥太华,86万人。 加拿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93年为19970美元,是 西方七大工业化国家之一。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都很 发达,资源工业、初级制造业和农业也是经济的重要 支柱。加拿大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大。在8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期,加拿大经济有过一段明显的衰退,后来 有所回升,但增长仍然比较缓慢,失业率也相当高。 国家货币是加拿大元,1995年与美元的汇率大约是1 加元兑换0.73美元。 加拿大幅员辽阔,但是耕地面积只有4600万公顷左右,不足国土面积的5%,这是因为它处于高纬度,很大一部分地区在北极圈里面,气候寒冷。另外,还有永久性的放牧地约2800万公顷。加拿大西、北、东三面分别靠着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海岸线长达24.38万公里。加拿大的淡水和水利资源都十分丰富,马更些河全长4241公里,是北美洲第二长河;五大湖与美国接壤,河流众多,领土的7.5%由淡水覆盖,占世界淡水水面的15%。加拿大的气候、土壤条件及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全国地势呈西高东低状,西部雨量较少而气候较温暖,东部大西洋各省则相反。加拿大的林业资源也居世界前列,森林面积约440万平方公里,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加拿大的农场全部集中在南部,尤其是与美国毗邻的40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位于北纬49-53°之间,类似于我国黑龙江省的北部。加拿大最重要的农业区是通常所说的“大草原地区”,即阿尔伯塔、萨斯喀彻温和曼尼托巴三个省,那里的土壤以肥沃的棕壤和黑土为主,保肥性状良好,是国家的粮仓,不利条件是雨水不够充足。另外一个重要农区是“中部地区”,即安大略和魁北克两省。中部地区是加拿大人口最密集的工业区,农业主要集中在河流盆地,其最南端相当于我国的沈阳市,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主要种植饲料作物。“大西洋沿岸”各省的农业集中在沿岸地区,它的西部地区多山,农耕作业大部分局限于高其地及盆地,主要有养牛业和饲料作物。“太平洋地区”只有一个省,即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大部分是高山和森林,木材蓄积量占全国的2/5,但耕地只占全省面积的2%,农场集中在温哥华岛上。这个省是全国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此外,花卉、园艺等产品也较重要。加拿大的“北部地区”位于北纬55°以北,商业性的农场为数不多,但是该地区发展农业有很大的潜力。据估计,这个地区拥有120万公顷可供开垦的耕地及辽阔的放牧地。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 1、农业劳动生产率高居于世界前列加拿大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第7大 粮食生产国。在农业生产总值中,种植业产值约占62%,畜牧业占38%。 2. 1993年加拿大的粮食产量为5224万吨。若按人口平均,其粮食产量名列世界第二。1994年加拿大农业劳动力只有39.2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7%。90年代初期,每个农业劳动力的生产值高达43000美元。平均来看,一个加拿大的农业劳动力能生产134吨粮食,2.4吨牛肉,3吨多猪肉和近13吨牛奶(表1、2)。 表1 加拿大主农产品的产量和人均占有量 年份1979-1981 1991 1993 人均占有量

最新 浅析塔吉克斯坦三大产业存在问题-精品

浅析塔吉克斯坦三大产业存在问题 塔吉克斯坦服务部门发展基本上停留在传统阶段,现代服务部门,如业、现代物流业、行业等还没有发展起来。以下是小编J.L为大家分享的2017年关于塔吉克斯坦三大产业存在的问题之论文范文。 一、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现状 塔吉克斯坦独立前夕就已经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最不发达的地区。独立以后,苏联时期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内部贸易网络中断以及苏联时期大额转移支付停止供给。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急剧下降,以及随后长达五年 (1992~1997)的内战更是对国家经济社会生活造成巨大的破坏,经济损失总计超过70亿美元。塔吉克斯坦GDP增速急速下滑、通货膨胀率急遽恶化,以致1996年实际GDP产值不到1989年的40%。 内战结束后,塔吉克斯坦政府集中精力一道与国际社会恢复和发展本国经济。2000年10月成功发行国家新币索莫尼,初步建立国家财政和金融系统,开始逐步完善税收、海关政策。自2000年以后,塔国经济进入稳定、快速增长。2000年~2008年期间塔国经济增长率年平均高达8.9%。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下降为3.8%。2010年受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回暖,以及俄罗斯经济开始呈恢复性增长等影响,2010年塔吉克斯坦经济增长上升到 6.5%。2011年~2014年塔吉克斯坦经济继续恢复并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 7.2%。201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 000美元。 尽管2015年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像国际棉花和铝产品价格下跌、俄罗斯经济下滑等不利影响,塔吉克斯坦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为484.016亿索莫尼(约合78.5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6.0%,经济增速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经济下行速度有所加大,其中工业增长11.2%,农业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2%,零售贸易总额增长5.5%。外贸总额为43.26亿美元,同比下降18%。消费价格指数为5.1%,失业率为2.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 662.73索莫尼(925.9美元)。根据塔吉克斯坦统计署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率为6.5%,比去年同期增长0.1个百分点。与前一个季度经济增速持平。根据联合国《2016世界经济状况与前景》预计,2016年塔吉克斯坦经济增长率为5.0%。 二、塔吉克斯坦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自1997年内战结束以后,塔吉克斯坦政府在国际社会的援助下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经济进入稳定、快速发展。特别在2000年~2014年期间经济年均增长率达7.9%。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塔国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一方面,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其比重不断上升。由1991年其增加值占GDP 比重的26.45%增加到2015年的53.5%,成为塔国第一大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一

湖北恩施市概况

湖北恩施市概况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腹地,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市国土面积3972平方公里,总人口79万人(2007年末)。境内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文化厚重,有“中国硒都”、“鄂西林海”、“华中药库”、“烟草王国”、“天然氧吧”等美誉。近年来,恩施市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等优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西部大开发良好机遇,紧紧围绕“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和“四三二”工作重心,以恩施大峡谷、恩施女儿会、恩施玉露茶“三张名片”为抓手,致力打好生态牌、文化牌、旅游牌,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魅力城市200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湖北省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全省农村党的建设先进县(市)”等荣誉。 近年来,恩施市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提出并规划了打造“仙居恩施”的发展蓝图,即结合产业发展打造“三张名片”,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发展建设“八大生态走廊”,让市民像神仙一样生活居住,让客人体验神仙般的恩施生活,实现农民生活城镇化、市民生活乡村化。“仙居恩施”的提出是全市上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是指导恩施市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战略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主要目标是要通过几年的努力,建成八大生态走廊:即恩施大峡谷黄鹤楼生态走廊;“恩施玉露”生态走廊;“清江源”现代

烟草农业生态走廊;梭布垭石林生态走廊;“318”国道生态走廊;“清江画廊”生态走廊;莲花池生态走廊;“小溪”生态走廊。八条生态走廊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突出特色民居改造、产业发展、生态公路建设等重点,将新农村建设与乡村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将重点景区与乡村生态旅游有效融合,成为新农村建设新标向。打造“仙居恩施”,建设“八大生态走廊”,将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融入一体,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理念由基础建设到生态建设的升华,示范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扩张,使“恩施模式”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完善。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清江上游,西北邻重庆市。汉巫县地,三国时吴置沙渠县,元为施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施州卫,清雍正六年(1728)改卫置恩施县,1982年划县城关镇及近郊置恩施市,1983年恩施县并入,恩施市境内为鄂西南山地。主要有煤、铁、硫、水晶石等矿产,农业主产有玉米、水稻、红薯、小麦等,经济作物以桐、茶、漆、麻著名,恩施黑猪为优良品种。珍贵树种有穗花杉、珙桐、水杉等,产党参、当归、天麻等100多种药材。有机械、采煤、电力等工业。土特产品有玉露茶、板桥党参、石窑当归、紫油厚朴、香菌、中华猕猴桃等,是历史古城,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政府曾迁此,名胜古迹有连珠塔、文昌祠、柳州城遗址等。 道地药材 恩施市居“华中药库”的中心,属湖北省乃至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经济 国民经济发展 湖北是经济强省,2012年GDP达22250.16亿元,增速达11.3%,快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九位;人均GDP38878元人民币,折合6158美元,居中国中部省份第一位。 湖北消费水平较高,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9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居全国第六位。城镇实现零售额7795.57亿元,增长16.8%;乡村实现零售额1401.24亿元,增长11.7%。全省城镇居民收入22903.8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全省企业在岗职工工资达到37672元,年均增长18.9%。2012年全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04.17亿元,比上年增长27.6%。产业结构稳步升级,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848.77亿元、11190.45亿元和8210.94亿元,分别增长4.7%、13.2%和10.8%。三大产业结构为12.8:50.3:36.9。 截至2012年12月,湖北省有11个国家级开发区分别是: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东湖高新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即光谷,含东湖综合保税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4月在开发区内设出口加工区。含武汉出口加工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含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孝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 农业 201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848.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粮食种植面积418.0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8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7.29万公顷,减少1.58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45.73万公顷,增加2.77万公顷。粮食总产量2441.81万吨,比上年增产53.28万吨,增长2.2%;棉花总产量53.15万吨,增产0.57万吨,增1.1%;油料产量319.66万吨,增产14.95万吨,增长4.9%。 第二产业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2012年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1230家,比上年净增1312家,增长13.2%。完成工业增加值955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工业产品结构改善,高新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全年完成增加值270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8.3%。工业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全省工业完成销售产值3101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钢铁、汽车、石化、电力、食品、电子信息、纺织、装备制造、建材等重点行业实现销售产值超千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3%。全年全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602.90亿元,增长10.6%;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576.90亿元,下降1.0%。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全省资质以内建筑企业2774家,完成施工产值6865.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实现利润291.18亿元,增长25.8%;

中亚地区的农业有何特点

中亚地区的农业有何特点 一、中亚五国的农业生产条件 农业是中亚五国的传统主导产业。这一特征一方面与其自然资源条件适宜农业生产有关,另一方面,在前苏联时期的地区分工中,中亚国家主要以农业、矿产和石油资源开采加工业为主,形成了较为简单的产业结构。从中亚五国的农业生产条件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1.光热资源丰富。中亚五国与我国新疆一样,位于远离海洋的内陆区域,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冬夏分明,冷热悬殊。夏季白天气温一般都在27度以上,日温差大。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间为2000—3000小时,光热同季,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养分积累,尤其有利于优质粮棉、果品、花卉等的生长。在灌溉条件下农作物基本保收。 2.土地资源丰富。中亚五国面积合计40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41万公顷,相当于我国耕地面积总量的1/4,草地面积2.5亿公顷,相当于我国的62.54%。人口密度14.7人/平方公里,仅为我国的1/10。中亚五国有不少可耕地未被利用,如土地较多的哈萨克斯坦近年来农业用地在1500—1800万公顷,不到其耕地面积的80%。 3.水资源较为短缺。中亚五国的年降水量在160—700毫米,其中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降水较多,五国的降水多集中在冬春两季,而且多在山区。中亚五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均低于8000立方米,虽高于我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水平,但从整体上看属于缺水国家,对种植业形成一定的制约。中亚地区地表水分布极不平衡,地处锡尔河、阿姆河上游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拥有地表水资源分别占43.4%和25.1%,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处于下游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三国农牧业在其国民收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灌溉用水量较大,而这三国的地表水资源的总和才接近1/3。中亚五国水资源在各国间的协调问题是关系中亚五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4.农业劳动力比重较大。五国人口合计近6000万,农村人口约占40%,农业人口约占1/4。每一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5公顷耕地和39公顷草场,土地富余的哈萨克斯坦每一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18公顷耕地和149公顷草场。 5.农业资金投入不足。虽然中亚各国重视农业的程度在逐渐提高,但受经济转型即农业私有化改革和各国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和矿产资源开采等重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造成了农业投入体制的不完善和农业信贷体制的不健全,中亚五国普遍存在农业投入严重不足。1999-2001年,中亚各国农业得到农业外部支持的资金总额相当于各国2003年的GDP比例分别

甘肃农业概况

甘肃以古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地处黄河上游,在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位于东经92°13'—108°46'、北纬32°31'—42°57'之间,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地形呈狭长状,东西跨度1655公里,南北最宽处530公里。土地资源大体是三分山、三分草、两分沙、一分林、一分田。总人口2603.3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890.55万人,占总人口的72.62%。甘肃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有45个少数民族,主要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族等,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全省辖14个市州、87个县市区、1528个乡镇。200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01.06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8.4:46.7:35.9,农业增加值达到236.61亿元,全省粮食总产量789.34万吨,棉花8.66万吨,油料46.04万吨,肉类产量达到74.19万吨,蛋类产量达到13.44万吨,牛奶产量达到22.18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4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73元。 从总体上看,甘肃自然条件比较严酷,基础落后,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比较多,但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的潜力较大。 一是土地辽阔,但可利用面积比较少。甘肃总土地面积居全国第7位,全省耕地面积5112.93万亩,其中旱地70%以上,水地不到三分之一,是典型的山地型高原地区。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3749.19万亩,亩产达到210.54公斤,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甘肃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现有天然草场2.69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9.4%,其中高寒草甸类草场6413万亩,占全省草场面积的24%;草原类草场8593万亩,占32%;荒漠草场9410万亩,占35%。全省可利用草场总面积2.41亿亩。 二是气候类型差异较大。甘肃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总体上是气候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无霜期一般为48-228天。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 三是水资源贫乏,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15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年均降水量只有302毫米,且时空和区域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从东南到西北递减,降水量40-800毫米,年蒸发量1000—3000毫米。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干旱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出现频率高,给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按出现时间划分,影响甘肃省的干旱有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大风和沙尘暴灾害也较重,大风日数每年有3~69天,沙尘暴日数为1~37天,大风和沙尘暴主要危害河西和陇中、陇东北部。此外,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各地每年均有发生。 四是生物资源丰富。甘肃自然条件多样,农业栽培历史悠久,农作物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豆类、谷子、糜子、荞麦、高粱等30多种;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棉花、甜菜、中药材、水果、蔬菜、瓜类、烟叶等。全省共有各类畜禽品种

湖北省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2017

附2 编号 湖北省农业科技园区 总体规划 园区名称 申报单位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编制 年月日

一、主要编写内容 (一)项目提要 对园区建设内容及规划作简要说明 (二)园区概况 1、建设现状: 主要内容包括:园区建设的外部环境条件、内部动力;园区建设现状(园区基本情况、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投资状况、资金来源结构、主要技术开发成果及效益情况、示范带动作用等)。 2、自然资源概况: (1)地理位置及条件 (2)地形、地貌及土壤 (3)气候条件及水资源 (4)物产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作物和畜禽品种资源等) (5)交通状况 (6)其他有关条件 3、社会经济条件 (1)劳动力资源 (2)土地资源(园区土地面积及状况) (3)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 (4)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4、园区建设所具备的条件 列出园区建设已经具备的优势条件,并对存在的不利因素作简要分析。 (三)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从园区建设的意义、对周边地区的带动性等方面分析

2、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规划的指导思想 (2)规划的基本原则 (3)园区发展方向 3、规划目标 (1)园区的建设期限 (2)年度建设目标 (四)园区的布局与功能 1、功能分区现状及评价 主要说明园区目前的功能分区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园区内各功能区的布局 (1)功能分区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2)功能分区方案:包括新建功能区及已建功能区的调整等方案 (3)项目区产业规划 包括园区主要产业的面积、产量、产值、经济效益等。 (五)园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案 1、园区建设内容 详细说明各功能区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方案。 2、园区生产的技术方案 包括园区各产业生产的技术方案、简易流程等。 3、园区建设方案的技术评价 从园区的结构、规模、布局、实施时间安排及技术等方面对园区建设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六)组织领导及运行机制 1、园区组织领导与管理体制 主要包括园区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具体管理形式等内容。 2、项目执行单位与技术依托单位的关系 主要说明项目建设单位与技术依托单位的相互关系及联系。 3、园区的运行机制

塔吉克斯坦农业概况

塔吉克斯坦农业概况 一、塔吉克斯坦概况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简称塔吉克斯坦)是位于中亚东南部的内陆高山国家。东部是帕米尔高原,与我国新疆接壤,南部与阿富汗交界,西部与乌兹别克斯坦毗邻,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相连。面积万平方公里(稍大于我国安徽省)。地处欧亚接合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塔吉克斯坦以"高山之国"而闻名,境内9/10以上的地区为山地,一半以上的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境内共产主义峰7495米,为原苏联的第一高峰。适宜居住的主要是占国土面积1/10的谷地。 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南北温差较大,且垂直变化很大:山谷低地海拔500~1500米,为亚热带气候;海拔1500~3000米的半山区为温带气候;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为寒带气候。南部河谷为亚热带气候,7月平均气温23℃~30℃,1月平均气温-2℃~2℃,年降水量150~700毫米。西南部的低山地及一些地势较高的谷地,年降雨量为350~700毫米。中部山区和西帕米尔山地为温带气候,夏季温和、冬季寒冷,秋、冬、春季节多雨雪。高山区为寒带气候。北部地区7月平均气温0℃以下,1月平均气温为-20℃,夏季极其短暂、冬季漫长,冰雪覆盖;穆尔加布地区最低气温达-63℃。

塔吉克斯坦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首先是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间达2500-3000小时。其次是水资源丰富,水力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居世界前列。境内5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条,100~500公里长的河流有15条。湖泊水面面积和冰川面积共计有1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开发前景十分广阔。邻近我国新疆的喀拉湖为盐湖,海拔3965米,是年境内最大的湖泊。水力资源总蕴藏量在6400万千瓦以上。在瓦赫什河和喷赤河上修建的一系列水电站,构成塔吉克斯坦电力的基础。土壤以灰钙土为主,绝大部分地区的种植业必须依靠灌溉。在灌溉有保证的情况下,各种作物都能获得好收成。一些地区一年可种二三茬农作物。 1999年初,全国人口总数为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3人。其中,城市人口约占27%,农村人口约占73%。农业就业人数约占国民经济就业人数的44%。1998年与1991年相比,1998年在工业和建筑业的就业人数由1991年的万人减少到万人,几乎减少一半。而在农、林、渔业的就业人数则由1991年的万人猛增到115 万人,在服务业领域的就业人数由1991年的万人减少到万人。 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为塔吉克族,主要从事农牧业,1996年,塔族约占总人口的%;乌兹别克族占26%,俄罗斯族占2%,其他民族占7%。塔吉克语为国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俄语为族际交流的语言。塔吉克斯坦有4种主要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和巴哈伊教,派别比较复杂。塔吉克族大都信仰伊斯兰教,多数为逊尼派,

湖北省农业用水量情况3年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湖北省农业用水量情况3年数据洞察报告2019版

引言 本报告针对湖北省农业用水量情况现状,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湖北省农业用水量情况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湖北省农业用水量情况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湖北省农业用水量情况数据洞察报告对关键因素用水总量,农业用水量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 湖北省农业用水量情况数据洞察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湖北省农业用水量情况数据洞察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湖北省农业用水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湖北省用水总量指标分析 (3) 一、湖北省用水总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用水总量现状统计 (3) 三、湖北省用水总量占全国用水总量比重统计 (3) 四、湖北省用水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湖北省用水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用水总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用水总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湖北省用水总量同全国用水总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湖北省农业用水量指标分析 (7) 一、湖北省农业用水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农业用水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湖北省农业用水量占全国农业用水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湖北省农业用水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湖北省农业用水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农业用水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某国家农业概况(doc 15页)

某国家农业概况(doc 15页)

塔吉克斯坦农业概况 一、塔吉克斯坦概况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简称塔吉克斯坦)是位于中亚东南部的内陆高山国家。东部是帕米尔高原,与我国新疆接壤,南部与阿富汗交界,西部与乌兹别克斯坦毗邻,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相连。面积14.31 万平方公里(稍大于我国安徽省)。地处欧亚接合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塔吉克斯坦以"高山之国"而闻名,境内9/10以上的地区为山地,一半以上的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境内共产主义峰7495米,为原苏联的第一高峰。适宜居住的主要是占国土面积1/10的谷地。 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南北温差较大,且垂直变化很大:山谷低地海拔500~1500米,为亚热带气候;海拔1500~3000米的半山区为温带气候;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为寒带气候。南部河谷为亚热带气候,7月平均气温23℃~30℃,1月平均气温-2℃~2℃,年降水量150~700毫米。西南部的低山地及一些地势较高的谷地,年降雨量为350~700毫米。中部山区和西帕米尔山地为温带气候,夏季温和、冬季寒冷,秋、冬、春季节多雨雪。高山区为寒带气候。北部地区7月平均气温0℃以下,1月平均气温为-20℃,夏季极其短暂、冬季漫长,冰雪覆盖;穆尔加布地区最低气温达-63℃。

尼派,少数为什叶派。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有伊斯玛仪教派。居民中还有东正教和天主教徒。首都杜尚别,人口约60万。 塔吉克斯坦独立以来,由于与原苏联其他共和国长期形成的经济联系中断,国民经济遇到了许多料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国家政局不稳,经济处于严重危机之中。1996年,塔吉克斯坦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和推行私有化,但进展缓慢。1997年以来,原材料和能源供应不足,资金缺口大,企业间三角债严重,经济继续滑坡,通货膨胀加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1992年1月价格放开后(包括粮食价格),塔吉克斯坦通货膨胀严重,国家无力控制:1991年为111.6%,1993年曾高达2195%,1995年为635%。失业人数从1992年的7000人增加到1998年的5.4万人,失业率为2.9%。职工平均月工资从1996年的2805塔吉克卢布上升到1998年的8790塔吉克卢布,但是工资拖欠严重,人民生活相当艰苦。塔吉克卢布(简称塔卢布)是塔吉克斯坦政府于1995年5月10日发行新货币,发行时的汇率为1塔吉克卢布=100俄罗斯卢布,为境内流通的唯一合法货币。后来塔卢布逐年大幅度贬值;与美元的年均兑换率从刚发行时的107.59:1贬值到1998年的778.3:1。 1998年,塔吉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为10 252亿塔卢布,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为21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55美元。1997年,国家的外债近10亿美元。对外贸易有所发展,外贸总额从1992年的 3.53亿美元增加到了1998年13.73亿美元。 二、农业发展的特点

湖北省水资源概况

湖北省简介 湖北省,简称“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湖北在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5%,居全国第14位。省会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部地区龙头城市——武汉市。宜昌市、襄阳市为省域副中心城市,黄石市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湖北省的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水力资源居中国第4位,地表水体积占中国第10位。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省。汉江全长的3/4流经省境,与源出边境山地的众多河流,共同汇注长江。省内中小河流共有1193条,总长度达3.5万多公里。湖北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035.9亿立方米,折合深度为557.3毫米。其中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006亿立方米。其水资源总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地表水资源地区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其趋势是由南向北,由东、西向江汉平原腹地、由山区向平原逐渐减少。此外,全省过境容水量约有6338亿立方米,因而有丰富径流量可供调蓄利用。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达3308.1万千瓦。省境淡水湖泊众多,有“千湖省”之称,多分布在江汉平原上,洪湖、梁子湖面积均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省内浅层地下水储藏量丰富,估计为2650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约每年为355.7亿立方米,略等于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的36%。地下水水质清洁,储量稳定。 我们来看看湖北省的降水情况 湖北年平均降水量1180毫米,折合降水量2193亿立方米。由于受水汽来向和地形等因素影响,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这样就导致有的地方发洪水了,有的地方放还是干旱天气。 从河流、湖泊、水库的分布和多少来看湖北的水资源情况。 一.河流 湖北河流众多。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省,并有洞庭湖的湘、资、沅(yuan第二声)、澧(li第三声)四水和汉江汇入干流。省内中小河流密如蛛网,河长10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0条,河长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700多条。境内除长江、汉江干流外,各级河流河长5公里以上的有4228条,河流总长5.92万公里。 二.湖泊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但由于过度围湖填湖,使湖泊面积普遍缩小,不少中小湖泊完全消亡。据统计:目前该区域面积大于0.1平方公里的湖泊为958个,比上世纪50年代的1106个略有减少。但现存的湖泊面积为2438.6平方千米,只有上世纪50年代的34%。湖北全省大于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为217个,比上世纪50年代的522个减少了一大半。 三.水库 据统计:湖北现有各类水库5838座(已减至5825座),总数位居全国第五,是全国的水库大省。其中,大型和中型水库的座数分别为53座和234座位列全国第一和第三。小(一)型水库1084座,小(二)型水库4465座。 全省水库承雨面积5.9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自然面积的32%,总库容260亿立方米。

湖北道地药材生产概况

湖北道地药材生产概况 摘要: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的特点。《本草纲目》所记载的1800多味中草药,武当山有400多种,神农架有1200多种,其中,道地药材资源尤其丰富,占全国道地药材品种总数的﹪。至今为止,本省已形成了多个生产基地,建立了多个道地药材主产区,拥有道地药材生产的极大优势。 关键词:湖北、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中药材 总论:湖北省是拥有中医药自然和人文双重优势的中医药大省,在地理条件上具有环境多样性、气候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特征,适合多种动植物的生长,蕴藏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素有“中华药库”之称。现今,中药材原料生产已经成为很多县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尤以恩施和蕲春两大药材生产基地规模最为巨大和成功。 一、地理环境 湖北省面积万平方公里,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全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秦岭、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大洪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全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区域。 二、气候特征 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全省年平均气温15-17°C,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温度多变,秋季温度下降迅速。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各地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最多,强度最大,是湖北的梅雨期。 三、资源概况 植被具南北过渡特征,既有大量北方种类的落叶阔叶树,也有多种南方种类的常绿阔叶树,同时又处在中国东西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区,便于邻近地区的植物成分侵入,是中国生物资源较丰富省份之一。全省树种有1300余种,其中用材林约占一半。主要有马尾松、栎类、杉木、桦、楠竹等,经济林甚多,有油桐、油茶、乌桕、漆树、核桃、板栗和果树等。此外有野生动物570余种,其中20多种列为国家保护对象,主要为金丝猴、闽中羊、苏门羚、金钱豹、毛冠鹿等;药用植物1300多种,以党参、黄连、天麻、贝母等产量最大,并产名贵药材,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动植物园。 四、人文背景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湖北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取 得了巨大的成效,但也仍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对现状和问题描述的基础上作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湖北农业现状问题 1 湖北农业发展的现状 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表1反映了湖北主要农产品中的棉花、肉类、水产品产量呈增长趋势,特别是肉类与水产品增幅明显;粮油产量则呈下滑趋势。由此可见,随着城乡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初级农产品的需求趋于平稳,而水产品和肉类需求增长较快,在价格杠杆的作用下,农业资源的投入出现了转移,表明市场经济对农业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农业总产值,全面增长 2002年湖北农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亿元,比2000年增加亿元,增长%,平均每年递增%。其中,种植业产值为

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增长%,平均每年递增%;畜牧业产值为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增长%,平均每年递增%;渔业产值为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增长%,平均每年递增%,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种植业和畜牧业。具体比较见图1 。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2002年湖北农牧渔业总产值占农业总 产值的比重为%,比2000年提高了%;图2表明,农牧渔林的产值比重由2000年的∶∶∶调整到2002年的∶∶∶。具体趋向变化一 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产值之比由2000 年的38∶62调整到2002年的∶,表现为粮食作物产值下降,经济作物产值上升;二是水稻、油菜、茶叶、水果、牲猪的优质品率分别为40%、90%、58%、52%和55%,所占比重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32、10、8、7和7个百分点,表现为主要农产品的优质品率逐年提高。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 图3显示,近几年湖北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2002年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