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名称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名单的通知-浙教厅函〔2022〕45号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名单的通知
正文:
----------------------------------------------------------------------------------------------------------------------------------------------------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名单的通知
浙教厅函〔2022〕45号
各设区市教育局,各高职院校: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遴选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通知》(浙教办函〔2021〕299号)精神,经单位推荐、专家遴选、网上公示及省教育厅党委会审议通过,确定浙江药科职业大学药品质量与安全等50个团队为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立项建设团队,现将名单(见附件)予以公布。
请各地各校根据《浙江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要求,加强对团队建设的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确保按建设计划完成各项建设目标和任务。
省教育厅将组织团队建设期中考核、期末验收,期中考核未按进度完成建设任务、达不到绩效考核要求的,取消立项建设资格;期末验收合格的,正式认定为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附件:首批浙江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名单
浙江省教育厅
2022年3月8日
——结束——。
院系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方案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畜牧学一级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方案(2014-2016)一、指导思想(一)学科现状浙江大学畜牧学一级学科涵盖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三个二级学科,其中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为国家重点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为国家重点(培养)学科和省重点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为省重点学科。
在2012年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本学科排名全国第三。
学科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创新团队1个,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7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人。
学科教学科研岗位教师100%具有博士学位,已形成了一支教学和科研力量雄厚、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人才队伍。
学科现有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农业部和浙江省三位一体的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饲料产业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具备了较好的科研支撑平台。
(二)存在问题学科目前人才结构断层现象严重,缺乏青年千人、优青等高层次后备人才;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不足,亟需提升国家层面科研引领与导向的话语权;科研成果层次有待突破,缺乏国家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发明奖等重大科研成果和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三)建设思路结合学校“百人计划”的实施,积极引进培养青年千人、优青等拔尖人才,并以新星计划人员为重点,培养学科后备人才;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拓展资源,力争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进一步梳理、凝练科研成果,努力申报国家奖;以动物分子营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为基础,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冲击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过上述措施,整体提升学科水平。
二、建设目标(与关键指标)(一)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总体目标(2014-2016年,并展望2020年)畜牧学科现有教学科研并重岗教师37名,2014-2016年间,新引进教师5-6名,其中“百人计划”1-2名,到2016年底总人数达到50名;引进或培养长江学者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或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3名;引进国家青年千人1-2名。
浙江大学团委基本情况介绍

社团文化节闭幕式
学生社团工作荣誉
团中央第八届共青团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 文化作品奖——浙江大学学生黑白剧社戏剧《同行》。
《同行》剧照:
2006年度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 团标兵——浙江大学学生“三 农”协会上台领奖
2005年度全国优秀学生 社团——浙江大学学生 跆拳道协会
(六)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学校每年组织上千支实践团 队,上万名大学生在寒暑期奔 赴祖国各地,开展科技推广、 文化扶贫、医疗服务、项目合 作、社区宣讲、挂职锻炼等多 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更 多的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 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参与学生规模大,社会辐射范围广
我校赴龙泉挂职 新农村村主任助 理实践团
社会实践分布图
• 浙江大学学生社团按照社团规模、社团建设 情况及社团活动范围和影响划分为五星、四 星、三星、二星、一星五个星级。 • 每年浙江大学学生社团举办融思想性、学术 性、知识性、竞技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大型 活动在150个左右,直接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 达近5万人次。
何振梁为“浙江大学奔向2008 奥林匹克运动俱乐部”题词
第十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 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浙大参赛团队
浙江大学第十一届“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场问询会
(五)学生社团 —— 海纳百川,百花齐放
• 学生社团分公益实践类、学术科技类、兴趣 爱好类、理论学习类。 • 截至2010年11月,浙江大学各类学生社团目 前已有142个。
教学资源
–– 支撑条件
图书资料丰富
纸本图书文献
中外文电子图书
584.1万册
146.2万册
主持百万册数字图书馆(CADAL) 建设项目,数字化图书资源的数量 与支撑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项目汇总

《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项目汇总》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山东大学和济南市政府承办的第五届“挑战杯”飞利普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于10月15日至17日在山东大学隆重举行。
15日,全国学联主席刘凯,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周长奎,中国科协青少部副部长蒙星,竞赛评委会常务副主任吴世农,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香港青年企业家发展局主席梁刘柔芬,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张光峰,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陈光浩,教育部科技司高新处处长邰忠志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在山东大学参加大学校长论坛的部分大学的校长和党委书记也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并在前排就座。
参赛高校领导,全国部分省级团委的领导、评委,冠名赞助商及其他赞助商代表,内地81所高校、13所港澳台地区大学的领导、指导教师与参赛学生,以及观摩团共约2000人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宏建主持。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尔肯江•吐拉洪在15日的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共青团、学联组织服务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素质教育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他强调,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办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他希望各级共青团、学联组织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一宗旨,强化群众性、发挥导向性、突出实效性,进一步深化以“挑战杯”为龙头的科技创新创业工作。
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本届竞赛评审委员会对来自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22个赛区的129件作品进行了评审,最终,河海大学的“Nature生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30件作品获得全国金奖,南通大学的“通康特种滤棒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80件作品获得全国银奖;来自港澳台的“点心屋有限公司产业计划”等2件作品获得全国金奖,“狮子山酒店管理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等5件作品获得全国银奖。
浙大计算机学院各大实验室介绍

国家优秀教学团队介绍

国家优秀教学团队介绍
国家优秀教学团队是指由全国高校中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组成的团队,旨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以下是国家优秀教学团队的一些介绍:
北京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该团队由10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
该团队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学成果奖。
清华大学“材料力学”教学团队:该团队由8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
该团队注重教材建设,编写了多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材,同时注重实验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复旦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团队:该团队由9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
该团队注重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开发了多种多媒体教学资源,并开展了多项教学改革和课程研究项目。
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导读”教学团队:该团队由7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
该团队注重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编写了多本具有影响力的教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开展了多项教学改革和课程研究项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分析”教学团队:该团队由10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
该团队注重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编写了多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材,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和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这些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浙江大学-2019 年“文科+X”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卓越中心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 项目特点
本项目依托“文科+X”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卓越中心,由社会科学研究院牵头开展相关工作。本项目 以“智慧社会”为总体招生方向(即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交 叉融合而转型发展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充分利用我校学科门类齐全、学科结构层次丰富、交叉学 科平台集聚等学科生态多样化的优势,实施“一人一案”的个性化育人方案,着力构建聚焦智慧社会领域 的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具有文科特色的交叉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体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文科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4. 多学科交叉博士研究生在申请浙江大学学术新星计划项目、赴国(境)外大学或科研 机构开展联合培养或短期学术交流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或优先资助。
七、导师简介及联系方式
所在 主导师
学院Βιβλιοθήκη 联系方式导师简介黄华新
人文 学院
Rw211@
Dong-Hee Shin
传媒与 国际文 化学院
新闻传播学
2
陈积明
国际文
(0503)
韦路
化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新闻 (Computational Journalism)
(1)数据新闻研究 (2)算法推荐研究 (3)谣言治理研究 (4)社会情绪研究
新闻传播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和所有其他相关学科
法学 3
(0301)
李有星* 郑小林 杨小虎 金雪军 贲圣林 赵骏 郑春燕
dshin1030@cau.ac.kr drluwei@
李有星
光华法 eclyx@
学院
浙江大学创新团队一览表

浙江大学创新团队一览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一览表
01 2000 网络视觉计算的基础理论与算法
研究
鲍虎军计算机学院
02 2004 工业过程的控制理论与总线技术
及其应用研究
褚健信息学院教育部创新团队一览表
01 2004 清洁燃烧中的重大基础问题研
究
骆仲泱机能学院
02 2005 农业害虫生物防治冯明光生科学院
03 2005 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系统健康杨肖娥环资学院
04 2006 信息功能材料杨德仁材化学院
05 2006 网络多媒体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庄越挺计算机学院
06 2007 终末期肝病综合治疗研究郑树森医学院
07 2007 非常规超导电性和强关联电子
体系
许祝安理学院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