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四边形典型中点构造专题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中的最值问题+讲练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如图2,过点O作OM⊥AD于点M,与DE的交点即是
2AP+PD的值最小的点P的位置. 而此时(2AP+PD)的
最小值=2OM,
∵△ADE≌△ODE,AD=2, ∴AD=DO=2.
在Rt△OMD中,∵∠ODA=2∠ADE=60°, ∴∠DOM=30°. ∴DM= 12 DO=1. ∵DM2+OM2=DO2, ∴12+OM2=22. ∴OM= 3 . ∴(2PA+PD)的最小值为2OM=2 3 .
6. 如图,∠MON=90°,长方形ABCD的顶点B,C分别 在边OM,ON上,当点B在边OM上运动时,点C随之 在边ON上运动,若CD=5,BC=24,运动过程中, 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_2_5__.
利用线段转化求最值 7. 如图,以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O为端点,
引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分别与正方形的边交于A,B 两点,求线段AB的最小值.
∴△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 2 OA. ∴当OA最小时,AB最小. ∵OA⊥CD时,OA最小, ∴A为CD的中点,∴OA= 12CD=1. ∴AB= 2 OA= 2 . ∴线段AB的最小值为 2 .
8. 如图1所示,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O位于对角线BD 上,将△ADE,△CBF分别沿DE,BF翻折,使点A、 点C都恰好落在点O处. (1)求证:∠EDO=∠FBO;平行四边形
专题:平行四边形中的最值问题
利用轴对称求最值
1.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E在BC上,且BE =2,点P在对角线BD上,则PE+PC的最小值为 ( B )
2. 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DAB=60°,点E为 BC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则PB+PE 的最小值为__3__.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优秀作业课件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专题训练(七) 与正方形有关的几个常考模型

模型二 正方形中过对角线交点的直角问题 3.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正方形A1B1C1O的边OA1, OC1分别交正方形ABCD的边AB,BC于点E,F. (1)求证:△AOE≌△BOF; (2)如果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为a,求这两个正方形重叠的部分四边形OEBF的 面积.
解 : (1)AE= DF,AE⊥DF,理 由如下: 设 AE与 DF相交于 点 P,∵四 边形 ABCD是正方形,∴AD=DC,∠ADC=∠C=90°.又∵动点E,F分别从D,C两 点 同 时 出 发 , 以 相 同 的 速 度 在 直 线 DC , CB 上 移 动 , ∴ DE = CF , ∴△ADE≌△DCF,∴AE=DF,∠DAE=∠CDF.又∵∠CDF+∠ADF=90°, ∴∠DAE+∠ADF=90°,∴∠APD=90°,∴AE⊥DF
【应用】(1)C△BEF=BE+BF+EF=BE+BF+AE+CF=AB+BC=2+2=4 (2)EF=CF-AE,理由如下:如图,在CB上取一点G,使CG=AE,连接DG, ∵AE=CG,∠DAE=∠C=90°,AD=DC,∴△DAE≌△DCG,∴DE=DG, ∠ EDA = ∠ GDC. 又 ∵ ∠ ADC = 90° , ∴ ∠ EDG = ∠ ADG + ∠ ADE = ∠ ADG + ∠ GDC = 90°. 又 ∵ ∠ EDF = 45° , ∴ ∠ FDG = 45° = ∠ EDF. 又 ∵ DF = DF , ∴△EDF≌△GDF,∴EF=GF=CF-CG=CF-AE
2.(模型运用)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动点E,F分别从D,C两点同时出发, 以相同的速度在直线DC,CB上移动,连接AE,DF.
(1)如图①,当点E,F分别在边DC,CB上移动时,请写出AE与DF的关系,并 说明理由;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ABC 中,//DE BC ,//EF AB ,要判定四边形DBFE 是菱形,可添加的条件是( )A .BD EF =B .AD BD =C .BE AC ⊥D .BE 平分ABC ∠ 2.如图,在ABC ∆中,D 是AB 上一点,,AD AC AE CD =⊥于点E ,点F 是BC 的中点,若10BD =,则EF 的长为( )A .8B .6C .5D .4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CB 的顶点O 在坐标原点,顶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OA =3,OB =4,D 为边OB 的中点,若E 为x 轴上的一个动点,当△CDE 的周长最小时,求点E 的坐标( )A .(一3,0)B .(3,0)C .(0,0)D .(1,0) 4.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是对角线AC 上的两点,给出下列四个条件,其中不能判定四边形DEBF 是平行四边形的有( )A .AE CF =B .DE BF =C .ADE CBF ∠=∠D .ABE CDF ∠=∠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2BD AD =,E ,F ,G 分别是,,OA OB CD 的中点,EG 交FD 于点H .下列结论:①ED CA ⊥;②EF EG =;③12EH EG =;成立的个数有( )A .3个B .2个C .1个D .0个6.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 ∥CD ,AD ∥BC ;②AB CD =,AD BC =;③AO CO =,BO DO =;④AB ∥CD ,AD BC =.其中一定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共有( )A .1组;B .2组;C .3组;D .4组.7.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24,点D 在线段AC 上,点F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且4,BC CF =四边形DCFE 是平行四边形,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6B .8C .3D .48.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DE 平分ADC ∠交AB 于点,60,E BCD ∠=︒12AD AB =,连接OE .下列结论:①ABCD S AD BD =⋅;②DB 平分CDE ∠;③AO DE =;④OE 垂直平分BD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9.矩形ABCD 与ECFG 如图放置,点B ,C ,F 共线,点C ,E ,D 共线,连接AG ,取AG 的中点H ,连接EH .若4AB CF ==,2BC CE ==,则EH =( )A .2B .2C .3D .51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F 是AB 的中点,连接DF 并延长,交CB 的延长线于点E ,连接AE .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EBD 是菱形,这个条件是( )A .BAD BDA ∠=∠B .AB DE =C .DF EF =D .DE 平分ADB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5,0,()1,3--,()2,5-,当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时,点D 的坐标为( )A .()8,2-B .()7,3-C .()8,3-D .()14,0 12.下列结论中,菱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 .对角线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平分 C .对角线互相垂直 D .对边相等且平行 13.如图,在△ABC 中,AB=BC ,∠ABC=90°,BM 是AC 边的中线,点D ,E 分别在边AC 和BC 上,DB=DE ,EF ⊥AC 于点F ,则以下结论;①∠DBM=∠CDE ;②BN=DN ;③AC=2DF ;④S BDE ∆﹤S BMFE 四边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1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DE 平分ADC ∠,6AD =,2BE =,则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 )A .16B .14C .20D .2415.如图,在矩形纸片ABCD 中,BC a =,将矩形纸片翻折,使点C 恰好落在对角线交点O 处,折痕为BE ,点E 在边CD 上,则CE 的长为( )A .12aB .25aC .32aD .33a 二、填空题1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10,AB BAD =∠的平分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与DC 交于点F ,且点F 为边DC 的中点,ADC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M ,交AE 于点N ,连接DE .若6DM =,则DE 的长为_______.1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2AD CD =,F 是AD 的中点,CE AB ⊥,垂足E 在线段AB 上.下列结论①DCF ECF ∠=∠;②EF CF =;③3DFE AEF ∠=∠;④2BEC CEF S S <中,一定成立的是_________.(请填序号)18.如图,在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ABCD 中,动点P 在线段AB 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A 点向B 点运动,同时动点Q 在线段BC 上以1厘米/秒的速度由C 点向B 点运动,当点P 到达点B 时整个运动过程立即停止.设运动时间为1秒,当AQ DP ⊥时,t 的值为______.19.菱形ABCD 有一个内角是60°,它的边长是2,则此菱形的对角线AC 长为_________.20.如图,,E F 分别是ABCD 的边,AD BC 上的点.8,60,EF DEF =∠=︒将EFCD 四边形沿EF 翻折,得到四边形',EFCD ED '交BC 于点,G 则GEF △的周长为________.21.已知梯形的上底长是5cm ,中位线长是7cm ,那么下底长是_____cm .22.如图,在正八边形ABCDEFGH 中,AE 是对角线,则EAB ∠的度数是__________.23.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AC =12,BD =16,点P 为边BC 上一点,且P 不与写B 、C 重合.过P 作PE ⊥AC 于E ,PF ⊥BD 于F ,连结EF ,则EF 的最小值等于__________.24.如图,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已知点F 、G 、H 分别是DE 、BE 、BC 的中点,连接FG 、GH 、FH ,若BD =8,CE =6,∠FGH =90°,则FH 长为____.2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9,9A ,点B 、C 分别在y 轴、x 轴上,AB AC ⊥且AB AC =,若B 点坐标为()0,a ,则OC =______(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26.如图所示,在ABCD 中,AC 与BD 相交于点O ,若DAC EAC ∠=∠,4AE =,3AO =,则AEC S ∆的面积为____.三、解答题27.在Rt ABC 中,90ACB ∠=︒,点D 是AB 的中点,点E 是直线BC 上一点(不与点B ,C 重合),连结CD ,DE .(1)如图①若90CDE ∠=︒,求证:A E ∠=∠.②若BD 平分CDE ∠,且24E ∠=︒,求A ∠的度数.(2)设()45A αα∠=>︒,DEC β∠=,若CD CE =,求β关于α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理由.28.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90,ACB 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点E 是边BC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AE DE 、过点C 作CF DE ⊥于点F ,且DF EF =.(1)求证:AD CE =.(2)若5,6AD AC ==,求BDE ∆的面积.29.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CB =∠ADB =90°,M 为边AB 的中点,连接MC ,MD .(1)求证:MC =MD :(2)若△MCD 是等边三角形,求∠AOB 的度数.30.如图1,创建文明城市期间,路边设立了一块宣传牌,图2为从此场景中抽象出的数学模型,宣传牌(AB )顶端有一根绳子(AC ),自然垂下后,绳子底端离地面还有0.7m (即0.7BC =),工作人员将绳子底端拉到离宣传牌3m 处(即点E 到AB 的距离为3m ),绳子正好拉直,已知工作人员身高(DE )为1.7m ,求宣传牌(AB )的高度.。
人教版初二数学8年级下册 第18章(平行四边形)翻折问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期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翻折问题训练一、选择题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 =4,E 是CD 的中点,将△BCE 沿BE 翻折,得到△BFE ,连接DF ,则DF 的长度是( )A.55 B. 255 C. 355 D. 4552.如图,▱ABCD 中,点E 在边BC 上,以AE 为折痕,将△ABE 向上翻折,点B 正好落在CD 上的点F 处,若△FCE 的周长为7,△FDA 的周长为21,则FD 的长为( )A. 5B. 6C. 7D. 83.如图,在▱ABCD 中,AB =5,AD =6,将▱ABCD 沿AE 翻折后,点B 恰好与点C 重合,则折痕AE 的长为( )A. 3B. 12C. 15D. 44.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E 为AD 边上一点,将矩形沿BE 翻折后,点A 的对应点为A ',延长EA '交BC 于点F ,若∠ABE =35∘,则∠BFE 的大小为( )A. 40∘B. 50∘C. 60∘D. 70∘5.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C=13,AD=5,O是AC的中点,E为AB上任意一点,连接EO,将△AOE沿OE翻折至△A′OE,A的对应点为A′,连接A′C,当A′E⊥AB时,求A′C的长为( )A. 4B. 32C. 732D. 7226.如图,把矩形ABCD沿EF翻折,点B恰好落在AD边B′处,若AE=3,DE=9,∠AEF=120°,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 )A. 36B. 363C. 48D. 483二、填空题7.如图,E为▱ABCD的边AD上一点,将△ABE沿BE翻折,得到△FBE,点F在BD上,且EF=DF.若∠C=54∘,则∠ABE= °.8.如图,将▱ABCD沿对角线AC翻折,点B落在点E处,CE交AD于点F,若∠B=80°,∠ACE=2∠ECD,FC=a,FD=b,则▱ABCD的周长为______ .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在AD上,以BE为折痕,把△ABE向上翻折,点A正好落在CD边的点F处,若△FDE的周长为6,△FCB的周长为20,那么CF 的长为______.10.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张边长为4cm的正方形纸片,E,F分别为AB,CD的中点,沿过点D的折痕将∠A翻折,使得点A落在EF上的点A′处,折痕交AE于点G,则EG=________cm.11.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在边AD上,以BE为折痕,将ΔABE向上翻折,点A正好落在CD上的F处,若△FDE的周长为7,ΔFCB的周长为23,则FC的长为.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45 ∘,AD=2,E,H分别为边AB,CD上一点.将平行四边形ABCD沿EH翻折,使得AD的对应线段FG经过点C,若FG⊥CD,C为FG的中点,则EF的长度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13.如图,在△ABC中,M是AC边上的一点,连接BM,将△ABC沿AC翻折,使点B落在点D处,连接DM.当DM∥AB时,求证:四边形ABMD是菱形.14.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AC翻折,点B落在点E处,EC交AD于F.(1)求证:△FDC≌△FEA(2)若AB=4,BC=6,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15.如图,长方形ABCD中,AB=8,BC=6,P为AD上一点,将△ABP沿BP翻折至△EBP,PE与CD相交于点O,且OE=OD.(1)求证:OP=OF;(2)若设AP=x,试求CF的长(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3)求AP的长.16.已知长方形ABCD中,AD=10cm,AB=6cm,点M在边CD上,由C往D运动,速度为1cm/s,运动时间为t秒,将△ADM沿着AM翻折至△AD´M,点D对应点为D´,AD´所在直线与边BC交于点P.(1)如图1,当t=0时,求证:PA=PC;(2)如图2,当t为何值时,点D´恰好落在边BC上;(3)如图3,当t=3时,求CP的长.17.已知矩形ABCD,把△BCD沿BD翻折,得△BDG,BG,AD所在的直线交于点E,过点D作DF∥BE交BC所在直线于点F.(1)求证:四边形DEBF是菱形;(2)若AB=8,AD=4,求四边形BEDF的面积.18.如图,矩形ABCD中,AB=16,BC=12,P为AD上一点,将▵ABP沿BP翻折至▵EBP,PE与CD相交于点O,且OE=OD,BE与CD交于点G.(1)求证:AP=DG;(2)求线段AP的长.参考答案1.D2.C3.D4.D5.D6.B7.49.58.4a+2b9.710.43−611.8.12.2-213.证明:∵AB∥DM,∴∠BAM=∠AMD,∵△ADC是由△ABC翻折得到,∴∠CAB=∠CAD,AB=AD,BM=DM,∴∠DAM=∠AMD,∴DA=DM=AB=BM,∴四边形ABMD 是菱形.14.解:(1)∵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B =∠D =90°,∵将矩形ABCD 沿对角线AC 翻折,点B 落在点F 处,∴∠E =∠B ,AB =AE ,∴AE =CD ,∠E =∠D ,在△AEF 与△CDF 中,∠E =∠D∠AFE =∠CFD AE =CD ,∴△AEF ≌△CDF (AAS );(2)∵AB =4,BC =6,∴CE =AD =6,AE =CD =AB =4,∵△AEF ≌△CDF ,∴AF =CF ,EF =DF ,∴DF 2+CD 2=CF 2,即DF 2+42=(6-DF )2,∴DF =53,∴阴影部分的面积=S △ACD -S △CDF =12×4×6-12×4×53=263.15.解:(1)∵四边形ABCD 是矩形,∴∠D =∠A =∠C =90°,由翻折的性质可知:∠E =∠A =90°,∴∠E =∠D ,在△ODP 和△OEF 中,∠D =∠EOD =OE ∠DOP =∠EOF,∴△ODP ≌△OEF (ASA ).∴OP =OF .(2)∵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8,∵△ODP ≌△OEF (ASA ),∴OP =OF ,OD =OE .∴DF =EP .∵AP =PE =DF =x ,∴CF =8-x .(3)∵AD =BC =6,PA =PE =DF =x ,∴PD =EF =6-x ,CF =8-x ,BF =BE -EF =8-(6-x )=2+x ,在Rt △FCB 根据勾股定理得:BC 2+CF 2=BF 2,即62+(8-x )2=(x +2)2,解得:x =4.8,∴AP =4.8.16.证明:(1)∵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DAC =∠ACB ,∵折叠∴∠DAC =∠D 'AC∴∠ACB =∠D 'AC∴AP =PC(2)∵折叠∴AD =AD '=10cm ,DM =D 'M ,在Rt △ABD '中,BD '=AD′2−AB 2=8cm ,∴CD '=BC -BD '=10-8=2cm ,在Rt △D 'MC 中,D 'C 2+CM 2=D 'M 2,∴4+CM 2=(6-CM )2,∴CM =83cm∴t =831=83(3)如图,连接MP ,∵t=3,∴CM=3cm,∴DM=CD-CM=3cm,∵折叠∴AD=AD'=10cm,DM=D'M∴D'M=CM,且MP=MP∴Rt△CMP≌Rt△D'MP(HL)∴CP=D'P在Rt△ABP中,AB2+BP2=AP2,∴36+(10-CP)2=(10+CP)2,cm.∴CP=91017.解:(1)证明:∵四边形ABCD为矩形,∴AD∥BC,∴∠EDB=∠DBC,根据题意可知△BCD≌△BDG,∴∠DBG=∠DBC,∴∠EDB=∠EBD,∴DE=BE,∵AD∥BC,DF∥BE,∴四边形BEDF为平行四边形,又∵DE=BE,∴四边形BEDF为菱形;(2)设菱形BEDF的边长为x,则AE=DE-AD=x-4,在Rt△AEB中,BE2=AE2+AB2,即x2=(x-4)2+82,解得x=10,∴菱形BEDF的面积=DE•AB=10×8=80.18.(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D=∠A=∠C=90°,AD=BC=12,CD=AB=16,根据题意得:△ABP≌△EBP,∴EP=AP,∠E=∠A=90°,BE=AB=8,在△ODP和△OEG中,∠D=∠EOD=OE∠DOP=∠EOG,∴△ODP≌△OEG(ASA),∴OP=OG,PD=GE,∴DG=EP,∴AP=DG;(2)解: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矩形,∴∠D=∠A=∠C=90°,AD=BC=12,CD=AB=16,根据题意得:△ABP≌△EBP,∴EP=AP,∠E=∠A=90°,BE=AB=16,在△ODP和△OEG中,∠D=∠EOD=OE∠DOP=∠EOG,∴△ODP≌△OEG(ASA),∴OP=OG,PD=GE,∴DG=EP,设AP=EP=x,则PD=GE=12-x,DG=x,∴CG=16-x,BG=16-(12-x)=4+x,根据勾股定理得:BC2+CG2=BG2,即122+(16-x)2=(x+4)2,解得:x=9.6,∴AP=9.6,第11页,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作业课件 第十八章 解题技巧专题: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定值最值问题

的长度为
37 2
.
4.如图,点 E 是矩形 ABCD 的对角线 BD 上的一点, 且 BE=BC,AB=3,BC=4,点 P 为直线 EC 上的 一点,且 PQ⊥BC 于点 Q,PR⊥BD 于点 R.如图①, 当点 P 为线段 EC 中点时,易证得 PR+PQ=12.
5
(1)如图②,当点 P 为线段 EC 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
(2)如图,矩形 ABCD 中,AB=8,BC=15,P 是边
AD 上的动点,PE⊥AC 于点 E,PF⊥BD 于点 F,
则 PE+PF 的值为
120 17
.
3.如图,矩形 ABCD 中,BC=6,AB=3,R 在 CD
边上,且 CR=2,P 为 BC 上一动点,E、F 分别是
AP、RP 的中点,当 P 从 B 向 C 移动时,线段 EF
AD2+AE2= 12+12= 2, ∴OD 的最大值为 2+1.故选 A.
7.(2021·眉山中考)如图,在菱形 ABCD 中,AB=
AC=10,对角线 AC、BD 相交于点 O,点 M 在线
段 AC 上,且 AM=3,点 P 为线段 BD 上的一个动
点,则 MP+1PB 的最小值是 7 3 .
2
2
提示:分别过点 P、点 M 作 BC 边的垂线.
8.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E 是对角线 AC 上的 动点,以 DE 为边作正方形 DEFG,H 是 CD 的中 点,连接 GH.若 GH 的最小值是 1,则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 2 .
9.如图,已知菱形 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 O,点 E、 F 分别在边 AB、BC 上,且 BE=BF,射线 EO、FO 分别交边 CD、AD 于 G、H. (1)求证:四边形 EFGH 为矩形; 证明:∵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OA=OC,OB=OD, AB∥CD,AD∥BC. ∴∠BAO=∠DCO.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专题练习(附答案)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专题练习专题1平行四边形的证明思路类型1若已知(已证)四边形中边的关系(1)已知一组对边平行,可以证这一组对边相等或另一组对边平行;(2)已知一组对边相等,可以证这一组对边平行或另一组对边相等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B上,过点D作BC的平行线,与AC相交于点E,点F在BC上,EF=EC.求证:四边形DBFE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在▱ABCD中,点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点E是边CD的中点,点F在BC的延长线上,且CF=12BC,求证:四边形OCFE是平行四边形.3.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已知AB∥DE,AC∥DF,BE=CF,连接AD.求证: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4.如图,在▱ABCD中,分别以AD,BC为边向内作等边△ADE和等边△BCF,连接BE,DF.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5.如图,已知点D,E,F分别在△ABC的边BC,AB,AC上,且DE∥AF,DE=AF,将FD延长到点G,使FG=2DF,连接AG,则ED与AG互相平分吗?请说明理由.6.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AF与BE交于点G,CE与DF交于点H,求证: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类型2若已知条件(已证结论)与对角线有关,则可以通过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得到平行四边形7.如图,▱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直线EF经过点O,分别与AB,CD的延长线交于点E,F.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8.如图,在▱ABCD 中,点O 是对角线AC 的中点,EF 过点O,与AD,BC 分别相交于点E,F,GH 过点O,与AB,CD 分别相交于点G,H,连接EG,FG,FH,EH.求证:四边形EGFH 是平行四边形.专题2与正方形有关的四个常考模型模型1正方形中相交垂线段问题——教材P68复习题T8的变式与应用1.如图,ABCD是一个正方形花园,E,F是它的两个门,且DE=CF.要修建两条路BE和AF,这两条路等长吗?它们有什么位置关系?为什么?【探究】若去掉“DE=CF”这一条件,将两个结论中的一个作为条件能推出另一个结论成立吗?(1)若已知BE=AF,则BE⊥AF成立吗?正方形内,分别连接两组对边上任意两点,得到的两条线段(如:图1中的线段AF与BE,图2中的线段AF与EG,图3中的线段HF与EG)满足:若垂直,则相等.模型2正方形中过对角线交点的直角问题2.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O又是正方形A1B1C1O的一个顶点,OA1交AB于点E,OC1交BC于点F.(1)求证:△AOE≌△BOF;(2)如果两个正方形的边长都为a,那么这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多少?为什么?【变式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O在对角线DB上运动(不与点B,D重合),连接OA,作OP⊥OA,交直线BC于点P.判断线段OA,OP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2】如图,将n个边长都为2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1,A2,…,A n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这n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之和是( )A.n B.n-1 C.4(n-1) D.4n正方形ABCD中,O为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点E,F分别在AB,BC上.若∠EOF为直角,OE,OF分别与DA,AB的延长线交于点G,H,则△AOE≌△BOF,△AOG≌△BOH,△OG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S四边形OEBF=14S正方形ABCD.模型3正方形中三垂直全等模型——教材P69复习题T14的变式与应用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点P在对角线BD上,点E是线段AD上或AD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PE⊥PC.(1)如图1,点E在线段AD上,求证:PE=PC;(2)如图2,点E在线段AD的延长线上,请补全图形,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模型4正方形中的半角模型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B上一点,F是AD延长线上一点,且DF=BE.(1)求证:CE=CF;(2)若点G在AD上,且∠GCE=45°,则GE=BE+GD成立吗?为什么?(1)如图,正方形ABCD中,若∠EAF=45°,则:①EF=BE+DF;②△CEF的周长为正方形ABCD边长的2倍;③FA平分∠DFE,EA平分∠BEF.(2)如图,正方形ABCD中,若∠EAF=45°,FA平分∠DFE,则EF=DF-BE.专题3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1.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P是BC边上一点,连接AP,点E,F是AP上的两点,连接DE,BF,使得∠AED=∠ABC,∠ABF=∠BPF.求证:(1)△ABF≌△DAE;(2)DE=BF+EF.2.如图,四边形ABCD,BEFG均为正方形,连接AG,CE.求证:(1)AG=CE;(2)AG⊥CE.3.如图,在菱形ABCD中,AB=2,∠DAB=60°,点E是AD边的中点,点M是AB 边上一点(不与点A重合),延长ME交射线CD于点N,连接MD,AN.(1)求证:四边形AMDN是平行四边形;(2)请求出AM的长为何值时,四边形AMDN是矩形,并说明理由.4.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四条边上的中点分别为E,F,G,H,顺次连接EF,FG,GH,HE,得到四边形EFGH(即四边形ABCD的中点四边形).(1)四边形EFGH的形状是,证明你的结论;(2)当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满足条件时,四边形EFGH是矩形;(3)你学过的哪种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5.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边CD上,将△BCE沿BE折叠,点C落在AD边上的点F处,过点F作FG∥CD交BE于点G,连接CG.(1)求证:四边形CEFG是菱形;(2)若AB=6,AD=10,求四边形CEFG的面积.6.如图所示,在▱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F与DE相交于点G,CE与BF相交于点H.(1)你能说明四边形EHFG是平行四边形吗?(2)当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HFG是一个菱形?(3)四边形EHFG会成为一个正方形吗?专题4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教材P68复习题T13的变式与应用【例】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B=90°,AB=8 cm,AD=12 cm,BC =18 cm,点P从点A出发,以1 cm/s的速度向点D运动;点Q从点C同时出发,以2 cm/s 的速度向点B运动.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 s.(1)CD边的长度为cm,t的取值范围为;(2)从运动开始,当t取何值时,PQ∥CD?(3)从运动开始,当t取何值时,PQ=CD?【拓展变式1】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t值,使得四边形PQCD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拓展变式2】从运动开始,当t取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矩形?【拓展变式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t值,使得四边形PQBA是正方形?若存在,请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拓展变式4】是否存在t,使得△DQ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t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专题5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折叠问题——教材P64“数学活动”的变式与应用【例】如图1,对折矩形纸片ABCD,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EF,把纸片展平;再次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EF上,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M,同时得到线段BN,MN.请你观察图1,猜想∠MBN的度数是多少,并证明你的结论.图1【拓展延伸】再沿MN所在的直线折叠,点B落在AD上的点B′处,得到折痕MG,同时得到线段B′G,展开如图2.探究四边形MBGB′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图2在折叠问题中,原图形与折叠后图形中所隐含的相等线段与相等角常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注意翻折变换的性质的灵活运用,折叠前后,重叠部分是全等形,另外注意勾股定理等知识在求折叠图形的线段中的适当运用.1.如图,将矩形ABCD 折叠,使点C 和点A 重合,折痕为EF ,EF 与AC 交于点O.若AE =5,BF =3,则AO 的长为( )A . 5B .32 5 C .2 5 D .452.如图,将边长为6 cm 的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AB 边中点E 处,点C 落在点Q 处,折痕为FH ,则线段AF 的长是 cm .3.如图,将一张菱形纸片ABCD 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若EF =4,EH =3,则AB = .4.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AD ,把矩形沿对角线AC 所在直线折叠,使点B 落在点E 处,AE 交CD 于点F ,连接DE.求证: (1)△ADE ≌△CED ; (2)△DEF 是等腰三角形.专题6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最值问题【例】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BC上的一点,BE=1,F为AB的中点,P 为AC上一个动点,求PF+PE的最小值.【思路点拨】(1)先确定点P的位置:作点E关于AC的对称点E′,连接FE′,交AC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2)求E′F的长度:将E′F放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的长,即求出了PF+PE的最小值.求线段和最小时,若已知的两点在动点所在直线的同侧,将动点所在直线当作对称轴,作出其中一点的对称点,再将另一点与这个对称点连接,则其与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动点所在位置,再求出所连接的线段长即为所求.1.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DAB=60°,点E为BC边的中点,点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则PB+PE的最小值为.2.如图,在矩形ABCD 的边AD 上找一点P ,使得点P 到B ,C 两点的距离之和最短,则点P 的位置应该在 .3.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8,且∠ABC =60°,M 为对角线BD(不含B 点)上任意一点,则AM +12BM 的最小值为 .4.如图,以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O 为端点,引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分别与正方形的边交于A ,B 两点,求线段AB 的最小值.参考答案:专题1 平行四边形的证明思路1.证明:∵AB =AC ,∴∠B =∠C. ∵EF =EC ,∴∠EFC =∠C. ∴∠B =∠EFC. ∴AB ∥EF. 又∵DE ∥BC ,∴四边形DBFE 是平行四边形.2.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点O 是BD 的中点. 又∵点E 是边CD 的中点, ∴OE 是△BCD 的中位线. ∴OE ∥BC ,且OE =12BC.又∵CF =12BC ,∴OE =CF.又∵点F 在BC 的延长线上, ∴OE ∥CF.∴四边形OCFE 是平行四边形. 3.证明:∵AB ∥DE ,∴∠B =∠DEF. ∵AC ∥DF ,∴∠ACB =∠F.∵BE =CF ,∴BE +CE =CF +CE ,即BC =EF. 在△ABC 和△DEF 中,⎩⎨⎧∠B =∠DEF ,BC =EF ,∠ACB =∠F ,∴△ABC ≌△DEF(ASA ).∴AB =DE. ∵AB ∥DE ,∴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4.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CD =AB ,AD =CB ,∠DAB =∠BCD. 又∵△ADE 和△BCF 都是等边三角形,∴DE =AD =AE ,CF =BF =BC ,∠DAE =∠BCF =60°. ∴BF =DE ,CF =AE.∵∠DCF =∠BCD -∠BCF ,∠BAE =∠DAB -∠DAE , ∴∠DCF =∠BAE. 在△DCF 和△BAE 中,⎩⎨⎧CD =AB ,∠DCF =∠BAE ,CF =AE ,∴△DCF ≌△BAE(SAS ). ∴DF =BE. 又∵BF =DE ,∴四边形BEDF 是平行四边形. 5.解:ED 与AG 互相平分. 理由:连接EG ,AD. ∵DE ∥AF ,DE =AF , ∴四边形AEDF 是平行四边形. ∴AE ∥DF ,AE =DF. 又∵FG =2DF , ∴DG =DF. ∴AE =DG. 又∵AE ∥DG ,∴四边形AEGD 是平行四边形. ∴ED 与AG 互相平分.6.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AD =BC.∵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 ∴AE =12AD ,FC =12BC.∴AE ∥FC ,AE =FC.∴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GF ∥EH.同理可证:ED ∥BF 且ED =BF. ∴四边形BFDE 是平行四边形. ∴GE ∥FH.∴四边形EGFH 是平行四边形.7.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OD =OB ,OA =OC ,AB ∥CD. ∴∠DFO =∠BEO ,∠FDO =∠EBO. 在△FDO 和△EBO 中,⎩⎨⎧∠DFO =∠BEO ,∠FDO =∠EBO ,OD =OB ,∴△FDO ≌△EBO(AAS). ∴OF =OE . 又∵OA =OC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8.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EAO =∠FCO. ∵O 为AC 的中点, ∴OA =OC.在△OAE 和△OCF 中,⎩⎨⎧∠EAO =∠FCO ,OA =OC ,∠AOE =∠COF ,∴△OAE ≌△OCF(ASA ). ∴OE =OF.同理可证:OG =OH.∴四边形EGFH 是平行四边形.专题2 与正方形有关的四个常考模型1.解:BE =AF 且BE ⊥AF ,理由: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AD =CD ,∠BAD =∠D =90°. 又∵DE =CF ,∴AE =DF. ∴△ABE ≌△DAF(SAS ). ∴BE =AF ,∠ABE =∠DAF.∵∠DAF +∠BAF =90°,∴∠ABE +∠BAF =90°. ∴∠AGB =90°,即BE ⊥AF.【探究】解:成立.理由:∵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AD =∠D =90°,AB =AD. 在Rt △ABE 和Rt △DAF 中,⎩⎨⎧AB =DA ,BE =AF ,∴Rt △ABE ≌Rt △DAF(HL ). ∴∠ABE =∠DAF.∵∠DAF +∠BAF =90°,∴∠ABE +∠BAF =90°.∴∠AGB =90°,即BE ⊥AF. (2)若已知BE ⊥AF ,则BE =AF 成立吗? 解:成立.理由:∵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 =AD ,∠BAD =∠D =90°. 又∵BE ⊥AF ,∴∠AGB =90°. ∴∠ABE +∠BAF =90°.∵∠DAF +∠BAF =90°,∴∠ABE =∠DAF. ∴△ABE ≌△DAF(ASA ). ∴BE =AF.2.解:(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AO =BO ,∠AOB =∠A 1OC 1=90°,∠OAB =∠OBC =45°. ∴∠AOE +∠EOB =90°,∠BOF +∠EOB =90°. ∴∠AOE =∠BOF. 在△AOE 和△BOF 中,⎩⎨⎧∠OAE =∠OBF ,OA =OB ,∠AOE =∠BOF ,∴△AOE ≌△BOF(ASA ).(2)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14a 2.理由如下:∵△AOE ≌△BOF ,∴S 四边形OEBF =S △EOB +S △BOF =S △EOB +S △AOE =S △AOB =14S 正方形ABCD =14a 2.【变式1】 解:OA =OP ,理由:过点O 作OG ⊥AB 于点G ,过点O 作OH ⊥BC 于点H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BO =∠CBO ,AB =BC. ∴OG =OH.∵∠OGB =∠GBH =∠BHO =90°, ∴四边形OGBH 是正方形. ∴∠GOH =90°.∵∠AOP =∠GOH =90°,∴∠AOG =∠POH. ∴△AGO ≌△PHO(ASA ). ∴OA =OP. 【变式2】 B3.解:(1)证明:过点P 作FG ∥DC 分别交AD ,BC 于点F ,G. 易得∠PFD =∠CGP =90°. ∵BD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 ∴∠BDF =∠FPD =45°. ∴PF =FD.又∵FG ∥DC ,FD ∥GC ,∠ADC =90°, ∴四边形FGCD 为矩形. ∴DF =CG. ∴PF =CG. ∵PE ⊥PC ,∴∠FPE +∠GPC =90°. ∵∠FEP +∠FPE =90°, ∴∠FEP =∠GPC. ∴在△PFE 和△CGP 中,⎩⎨⎧∠PFE =∠CGP ,∠FEP =∠GPC ,PF =CG ,∴△PFE ≌△CGP(AAS ). ∴PE =CP.(2)成立.理由:过点P 作FG ∥DC 分别交AD ,BC 于点F ,G. 同理可证△PFE ≌△CGP(AAS ). ∴PE =PC.4.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C =CD ,∠B =∠CDF.又∵BE =DF ,∴△CBE ≌△CDF(SAS ).∴CE =CF.(2)GE =BE +GD 成立.理由:由(1)得,△CBE ≌△CDF ,∴∠BCE =∠DCF.∴∠BCE +∠ECD =∠DCF +∠ECD ,即∠BCD =∠ECF =90°.又∵∠GCE =45°,∴∠GCF =∠GCE =45°.∵CE =CF ,∠GCE =∠GCF ,GC =GC ,∴△ECG ≌△FCG(SAS ).∴GE =GF.∴GE =DF +GD =BE +GD.专题3 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1.证明:(1)∵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AD ,AD ∥BC.∴∠BPF =∠DAE.∵∠ABC =∠AED ,∴∠BAF =∠ADE.∵∠ABF =∠BPF ,∴∠ABF =∠DAE.∵AB =DA ,∴△ABF ≌△DAE(ASA ).(2)∵△ABF ≌△DAE ,∴AE =BF ,DE =AF.∵AF =AE +EF =BF +EF ,∴DE =BF +EF.2.证明:(1)∵四边形ABCD ,BEFG 均为正方形,∴AB =CB ,∠ABC =∠GBE =90°,BG =BE.∴∠ABG =∠CBE.在△ABG 和△CBE 中,⎩⎨⎧AB =CB ,∠ABG =∠CBE ,BG =BE ,∴△ABG ≌△CBE(SAS ).∴AG =CE.(2)设AG 交BC 于点M ,交CE 于点N.∵△ABG ≌△CBE ,∴∠BAG =∠BCE.∵∠ABC =90°,∴∠BAG +∠AMB =90°.∵∠AMB =∠CMN ,∴∠BCE +∠CMN =90°.∴∠CNM =90°.∴AG ⊥CE.3.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ND ∥AM.∴∠NDE =∠MAE ,∠DNE =∠AME.又∵点E 是AD 边的中点,∴DE =AE.∴△NDE ≌△MAE(AAS ).∴ND =MA.∴四边形AMDN 是平行四边形.(2)当AM 的长为1时,四边形AMDN 是矩形.理由如下:∵AM =1=12AD =AE ,∠DAB =60°, ∴△AEM 是等边三角形.∴∠AME =∠AEM =60°,EM =AE =ED.∴∠EMD =∠EDM =30°.∴∠AMD =∠AME +∠EMD =90°.∴四边形AMDN 是矩形.4.(1)四边形EFGH 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2)当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满足互相垂直条件时,四边形EFGH 是矩形;(3)你学过的哪种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菱形.证明:连接BD.∵E ,H 分别是AB ,AD 中点,∴EH ∥BD ,EH =12BD. 同理FG ∥BD ,FG =12BD , ∴EH ∥FG ,EH =FG.∴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5.解:(1)证明:由题意得△BCE ≌△BFE ,∴∠BEC =∠BEF ,FE =CE.∵FG ∥CE ,∴∠FGE =∠BEC.∴∠FGE =∠BEF.∴FG =FE.∴FG =EC.∴四边形CEFG 是平行四边形.又∵CE =FE ,∴四边形CEFG 是菱形.(2)∵矩形ABCD 中,AB =6,AD =10,BC =BF ,∴∠BAF =90°,AD =BC =BF =10.∴AF =BF 2-AB 2=8.∴DF =2.设EF =x ,则CE =x ,DE =6-x.∵∠FDE =90°,∴22+(6-x)2=x 2.解得x =103.∴CE =103. ∴S 四边形CEFG =CE·DF =103×2=203. 6.解:(1)能说明四边形EHFG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綊CD.而AE =12AB ,CF =12CD , ∴AE 綊CF.∴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GF ∥EH.同理可得GE ∥HF.∴四边形EHFG 是平行四边形.(2)当四边形ABCD 是矩形时,四边形EHFG 是菱形.由(1)知,四边形EHFG 是平行四边形.连接EF.当四边形ABCD 是矩形时,四边形EBCF 也是矩形,∴EH =FH ,∴四边形EHFG 是菱形.(3)当四边形ABCD 是矩形且AB =2AD 时,四边形EHFG 是正方形.由(2)知,当四边形ABCD 是矩形时,四边形EHFG 是菱形.又由AB =2AD 可知,四边形EBCF 是正方形.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知,EC⊥BF,即∠EHF=90°,∴四边形EHFG是正方形.专题4四边形中的动点问题【例】(1)CD边的长度为10cm,t的取值范围为0≤t≤9;解:(2)设经过t s时,PQ∥CD,此时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则PD=CQ.∵PD=(12-t)cm,CQ=2t cm,∴12-t=2t.∴t=4.∴当t=4时,PQ∥CD.(3)设经过t s时,PQ=CD,分别过点P,D作BC边的垂线PE,DF,垂足分别为E,F.当CF=EQ时,四边形PQCD为梯形(腰相等)或者平行四边形.∵∠B=∠A=∠DFB=90°,∴四边形ABFD是矩形.∴AD=BF.∵AD=12 cm,BC=18 cm,∴CF=BC-BF=6 cm.①当四边形PQCD为梯形(腰相等)时,PD+2(BC-AD)=CQ,∴(12-t)+12=2t.∴t=8.∴当t=8时,PQ=CD;②当四边形PQCD为平行四边形时,由(2)知当t=4 s时,PQ=CD.综上,当t=4或t=8时,PQ=CD.【拓展变式1】解:不存在.理由:要使四边形PQCD是菱形,则四边形PQCD一定是平行四边形.由例知当t=4 s时,四边形PQCD是平行四边形.此时DP=12-t=8≠10,即DP≠DC,所以按已知速度运动,四边形PQCD只能是平行四边形,不可能是菱形.【拓展变式2】解:如图,由题意,得AP =t ,DP =12-t ,CQ =2t ,BQ =18-2t.要使四边形PQBA 是矩形,已有∠B =90°,AD ∥BC ,即AP ∥BQ ,只需满足AP =BQ ,即t =18-2t ,解得t =6.所以当t =6时,四边形PQBA 是矩形.【拓展变式3】 解:不存在.理由:要使四边形PQBA 是正方形,则四边形PQBA 一定是矩形.由变式2知,当t =6时,四边形PQBA 是矩形.此时AP =t =6≠8,即AP ≠AB ,所以按已知速度运动,四边形PQBA 只能是矩形,不可能是正方形.【拓展变式4】 解:△DQC 是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讨论:图1 图2 图3①如图1,当QC =DC 时,即2t =10,∴t =5.②如图2,当DQ =DC 时,过点D 作DH ⊥CQ ,则QH =CH =12CQ =t. 在矩形ABHD 中,BH =AD =12,∴CH =BC -BH =6,∴t =6.③如图3,当QD =QC 时,过点D 作DH ⊥CQ ,DH =8,CH =6,DC =10,CQ =QD =2t ,QH =|2t -6|.在Rt △DQH 中,DH 2+QH 2=DQ 2.∴82+|2t -6|2=(2t)2.解得t =256. 综上,当t =5或6或256时,△DQC 是等腰三角形专题5 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折叠问题【例】 解:∠MBN =30°.证明:连接AN .∵直线E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点N 在EF 上,∴AN =BN .由折叠可知,BN =AB ,∴△ABN 是等边三角形.∴∠ABN =60°.∴∠MBN =∠ABM =12∠ABN =30°. 【拓展延伸】 解:四边形MBGB′是菱形.证明:∵∠ABM =30°,∠A =∠ABC =90°,∴∠MBG =∠AMB =60°.根据折叠的性质,得BM =MB′,BG =B′G ,∠BMN =∠AMB.∴∠BMN =∠MBG =60°.∴△MBG 是等边三角形.∴BM =BG.∴BM =MB′=BG =B′G.∴四边形MBGB′是菱形.1.C2. 94cm . 3.5.4.证明:(1)由折叠相关性质可知,AE =AB ,CE =CB.∵四边形ABCD 是矩形,∴AE =AB =DC ,CE =CB =AD.在△ADE 和△CED 中,⎩⎨⎧AD =CE ,AE =CD ,DE =ED ,∴△ADE ≌△CED(SSS ).(2)由(1)知,△ADE ≌△CED ,∴∠AED =∠CDE.∴△DEF 是等腰三角形.小专题(十) 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最值问题【例】 解:作点E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E′(易知点E′在CD 上),连接E′F ,交AC 于点P.则PE =PE′,CE ′=CE.∴PE +PF =PE′+PF =E′F.∴P 即为所求的使PF +PE 最短的点.∵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BE =1,F 为AB 的中点, ∴BF =2,CE =CB -BE =3.∴CE ′=CE =3.过点F 作FG ⊥CD 于点G ,则∠FGE′=∠FGC =90°.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 =∠BCD =∠FGC =90°.∴四边形FBCG 是矩形.∴CG =BF =2,FG =BC =4.∴E ′G =E′C -CG =1.∴在Rt △E ′FG 中,E ′F =FG 2+E′G 2=42+12=17. ∴PF +PE 的最小值为17.12.AD 的中点.34.解:∵四边形CDEF 是正方形,∴∠OCA =∠ODB =45°,∠COD =90°,OC =OD. ∵AO ⊥OB ,∴∠AOB =90°.∴∠COA +∠AOD =90°,∠AOD +∠DOB =90°. ∴∠COA =∠DOB.在△COA 和△DOB 中,⎩⎨⎧∠OCA =∠ODB ,OC =OD ,∠COA =∠DOB ,∴△COA ≌△DOB(ASA ).∴OA =OB.∵∠AOB =90°,∴△AO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勾股定理,得AB =OA 2+OB 2=2OA ,要使AB 最小,只要OA 取最小值即可,根据垂线段最短,得OA ⊥CD 时,OA 最小,∵四边形CDEF 是正方形,∴OD =OC.又∵OA ⊥CD ,∴CA =DA.∴OA =12CF =1.∴AB = 2.∴AB的最小值为 2.。
中点四边形规律之探究及拓展

中点四边形规律之探究及拓展所谓“中点四边形”,是指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的中点所构成的四边形。
在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完成对三角形中位线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之后,紧接着我们继续学习四边形的有关知识,而“中点四边形”是四边形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一、例题解析例1:在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中有这样一道目:我们把顺次连接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做中点四边形。
(1)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形状?为什么?请证明你的结论,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做这道题时,因为没有给出图形,我就学让生依据已知条件画出图形,再写出已知,求证。
然后量一量、猜一猜,并证一证。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是边AB的中点,点F、G、H分别是边BC、边CD、边AD的中点。
顺次连接点E、F、G、H,新构造成了四边形EFGH,四边形EFGH就是一个中点四边形。
思路点拨:为了说明题目的一般性,在画图形的时候我让孩子们不要把四边形画特殊了。
该题目是探索四边形EFGH的形状,我们可从四边形EFGH的四条边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入手。
由题设知点E,F分别为AB,BC的中点,符合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条件,可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故连接AC,则EF是△BAC的中位线,同理GH是△DAC的中位线。
解:如图,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如下:连接AC,点E,F分别是边AB,BC的中点,所以EF∥AC,EF= AC,同理GH∥AC,GH= AC,所以EF∥GH,EF=GH。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评注:该题也可连接BD,通过证EF∥GH,FG∥EH,或证EF=GH,FG=EH,均可获得结论.这是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判定定理的考查。
解该题的思路是构造三角形及其中位线,这是数学中常用的“建模”思想,把四边形两边的中点转化为三角形两边的中点,又体现出转化思想。
从该题的推理过程我们发现: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是由原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和BD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来确定的,不论原四边形的形状怎样改变,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始终是平行四边形。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必考点解析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必考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正方形ABCO和正方形DEFO的顶点A、E、O在同一直线上,且EF,AB=3,给出下列结论:①∠COD=45°;②AE;③CF=AD;④S△COF+S△EOF=52.期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折叠,若重叠部分为EBD∆,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EBD∆是等腰三角形B.EBA∆和EDC∆全等C.折叠后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D.折叠后ABE∠和CBD∠相等3、如图,矩形ABCD中,AC交BD于点O,且AB=24,BC=10,将A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至CE.连接AE,且F、G分别为AE、EC的中点,则四边形OFGC的面积是()A.100 B.144 C.169 D.225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BC=2,将其折叠,使AB边落在对角线AC上,得到折痕AE,则点E 到点B的距离为()A B C D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平分每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C.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D.一组对边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6,BC=8,点E是BC边上一点,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点F处,连接CF,当△CEF为直角三角形时,则BE的长是()A.4 B.3 C.4或8 D.3或67、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BD折叠,得到△BC′D,C′D与AB交于点E,若∠1=40°,则∠2的度数为()A.25°B.20°C.15°D.10°8、如图,点E是长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将ADE沿着AE对折,点D恰好折叠到边BC上的F 点,若AD=10,AB=8,那么AE长为()A.5 B.12 C.D.1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C.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D.正方形的对角线是正方形的对称轴10、如图,点E是△ABC内一点,∠AEB=90°,D是边AB的中点,延长线段DE交边BC于点F,点F 是边BC的中点.若AB=6,EF=1,则线段AC的长为()A.7 B.152C.8 D.9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45°,AD=8,E、H分别为边AB、CD上一点,将▱ABCD沿EH 翻折,使得AD的对应线段FG经过点C,若FG⊥CD,CG=4,则EF的长度为 _____.2、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6,∠DAC=60°,点F在线段AO上从点A 至点O运动,连接DF,以DF为边作等边三角形DFE,点E和点A分别位于DF两侧,下列结论:①∠BDE=∠EFC;②ED=EC;③∠ADF=∠ECF;④点E运动的路程是_____.3、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OMNP都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点O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正方形OMNP绕点O旋转过程中分别交AB,BC于点E,F,则四边形OEBF的面积为______.4、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B=50°.现将△ADE沿DE折叠点A落在三角形所在平面内的点为A1,则∠BDA1的度数为 _____.5、一个矩形的两条对角线所夹的锐角是60°,这个角所对的边长为10cm,则该矩形的面积为_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E是BD延长线上一点,且△ACE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AED=2∠EAD,AB=a,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Δ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1)、B(4,2)、C(3,5).(1)请画出△ABC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ΔA1B1C1;(2)借助网格,利用无刻度直尺画出线段CD,使CD平分ΔABC的面积.(保留确定点D的痕迹).3、(3)点P 为AC 上一动点,则PE +PF 最小值为.4、如图,在矩形ABCD 中,BD 为对角线.(1)用尺规完成以下作图:在BD 上找一点E ,使AE AB =,连接AE ,作DAE ∠的平分线交BD 于点F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所作的图形中,若68ABD ∠=︒,求DFA ∠的度数.5、如图,将矩形1111D C B A 沿EF 折叠,使1B 点落在11A D 边上的B 点处;再将矩形1111D C B A 沿BG 折叠,使1D 点落在D 点处且BD 过F 点.(1)求证:四边形BEFG 是平行四边形;(2)当1B FE ∠是多少度时,四边形BEFG 为菱形?试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解析】【分析】根据∠COD=180°﹣∠AOC﹣∠DOE得到∠COD=45°,根据已知条件求出OE=2,得到AE=AO+OE=2+3=5,作DH⊥AB于H,作FG⊥CO交CO的延长线于G,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BD三角形面积的关系计算即可;【详解】①∵∠AOC=90°,∠DOE=45°,∴∠COD=180°﹣∠AOC﹣∠DOE=45°,故①正确;②∵EF=∴OE=2,∵AO=AB=3,∴AE=AO+OE=2+3=5,故②错误;③作DH⊥AB于H,作FG⊥CO交CO的延长线于G,则FG =1,CF ==BH =3﹣1=2,DH =3+1=4,BD故③错误;④△COF 的面积S △COF 12=⨯3×132=,△EOF 的面积S △EOF =12)2=1 S △COF +S △EOF =35122+=故④正确;正确的是①④;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2、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可以证明EB =ED ,进而证明△ABE ≌△CDE ;此时可以判断选项A 、B 、D 是成立的,问题即可解决.【详解】解:由题意得:△BCD≌△BFD,∴DC=DF,∠C=∠F=90°;∠CBD=∠FBD,又∵四边形ABCD为矩形,∴∠A=∠F=90°,DE∥BF,AB=DF,∴∠EDB=∠FBD,DC=AB,∴∠EDB=∠CBD,∴EB=ED,△EBD为等腰三角形;在△ABE与△CDE中,∵BE DE AB CD=⎧⎨=⎩,∴△ABE≌△CDE(HL);又∵△EBD为等腰三角形,∴折叠后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综上所述,选项A、B、C成立,∴不能证明D是正确的,故说法错误的是D,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翻折变换的性质,找出图中隐含的等量关系;借助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几何知识来分析、判断、推理或解答.3、C【解析】【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13FG AC FG OC ==,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得四边形OFGC 为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90AC CE ACE =∠=︒,从而可得OC CG =,最后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可得四边形OFGC 为正方形,由此即可得.【详解】 解:四边形ABCD 为矩形,24,10AB AD ==,1126,1322BD OC AC BD ∴====, ,F G 分别为,AE EC 的中点,11//,,22FG AC FG AC CG EC ∴==, FG OC ∴=,∴四边形OFGC 为平行四边形,又A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90AC CE ACE ∴=∠=︒,OC CG ∴=,∴平行四边形OFGC 为正方形,∴四边形OFGC 的面积是2213169OC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点,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4、C【分析】由于AE 是折痕,可得到AB =AF ,BE =EF ,再求解5,51,ACCF 设BE =x ,在Rt △EFC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可得答案.【详解】解: 矩形ABCD ,90,B ∴∠=︒ 设BE =x ,∵AE 为折痕,∴AB =AF=1,BE =EF =x ,∠AFE =∠B =90°,Rt △ABC 中,2222125,ACAB BC ∴Rt △EFC 中,51FC ,EC =2-x , ∴222251x x ,解得:x =则点E 到点B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矩形与折叠问题;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利用对折得到1CF ,再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是解本题的关键.5、D【解析】根据矩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说法正确;B 、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说法正确;C 、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平分每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说法正确;D 、一组对边相等且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原说法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相关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D【解析】【分析】当CEF △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F 落在矩形内部时连接AC ,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10AC =,根据折叠的性质得90AFE B ∠=∠=︒,而当CEF △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90EFC ∠=︒,所以点A 、F 、C 共线,即B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对角线AC 上的点F 处,则EB EF =,6AB AF ==,可计算出CF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②当点F 落在AD 边上时.此时ABEF 为正方形,由此即可得到答案.【详解】 解:当CEF △为直角三角形时,有两种情况:①当点F 落在矩形内部时,如图所示.连接AC ,在Rt ABC 中,6AB =,8BC =,∴10AC =,∵△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点F 处,∴90AFE B ∠=∠=︒,BE =EF ,当CEF △为直角三角形时,只能得到90EFC ∠=︒,∴=180AFE EFC +︒∠∠∴点A 、F 、C 共线,即△ABE 沿AE 折叠,使点B 落在对角线AC 上的点F 处,∴6AB AF ==,∴1064CF =-=,设BE =EF =x ,则EC =BC -BE =8-x ,∵222CE EF CF =+,∴()22284x x -=+,解得3x =,∴BE =3;②当点F 落在AD 边上时,如图所示,由折叠的性质可知AB =AF ,BE =EF ,∠AEF =∠B =90°,∠FEC =90°,∴ABEF 为正方形,∴6BE AB ==,综上所述,BE的长为3或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折叠问题:折叠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本题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避免漏解.7、D【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ABD=40°,∠DBC=50°,根据折叠可得∠DBC′=∠DBC=50°,最后根据∠2=∠DB C′−∠DBA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90°,CD∥AB,∴∠ABD=∠1=40°,∴∠DBC=∠ABC-∠ABD=50°,由折叠可得∠DB C′=∠DBC=50°,∴∠2=∠DB C′−∠DBA=50°−40°=1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形性质,平行线性质,折叠性质,角的有关计算的应用,关键是求出∠DBC ′和∠DBA 的度数.8、C【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10BC AD ==,8CD AB ==,90B C D ∠=∠=∠=︒, ∵将△ADE 沿着AE 对折,点D 恰好折叠到边BC 上的F 点,∴10AF AD ==,90AFE D ∠=∠=︒,∴6BF =,∴4CF =,∵8EF DE CE ==-,∴()22284CE CE -=+,∴3CE =,∴5EF =,∴AE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9、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不一定相等,A错误;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B正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不一定相等,C错误;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正方形的对称轴,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的真假判断,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C【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E,由EF=1,得到DF,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求出线段AC的长.【详解】解:∵∠AEB=90 ,D是边AB的中点,AB=6,AB=3,∴DE=12∵EF=1,∴DF=DE+EF=3+1=4.∵D是边AB的中点,点F是边BC的中点,∴DF是ABC的中位线,∴AC=2DF=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DF的长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8【解析】【分析】延长CF与AB交于点M,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BC长度,GM⊥AB,由折叠性质得GF,∠EFM,进而得FM,再根据△E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便可求得结果.【详解】解:延长CF与AB交于点M,∵FG⊥CD,AB∥CD,∴CM⊥AB,∵∠B=45°,BC=AD=8,∴CM由折叠知GF=AD=8,∵CG=4,∴MF=CM-CF=CM-(GF-CG)-4,∵∠EFC=∠A=180°-∠B=135°,∴∠MFE=45°,∴EF()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2、①②③④【解析】【分析】①根据∠DAC=60°,OD=OA,得出△OAD为等边三角形,再由△DFE为等边三角形,得∠DOA=∠DEF =60°,再利用角的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①正确;②连接OE,利用SAS证明△DAF≌△DOE,再证明△ODE≌△OCE,即可得出结论②正确;③通过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③正确;④延长OE至E',使OE'=OD,连接DE',通过△DAF≌△DOE,∠DOE=60°,可分析得出点F在线段AO上从点A至点O运动时,点E从点O沿线段OE'运动到E',从而得出结论④正确;【详解】解:①设DB与EF的交点为G如图所示:∵∠DAC =60°,OD =OA ,∴△OAD 为等边三角形,∴∠DOA =∠DAO =∠ADO =60°,∵△DFE 为等边三角形,∴∠DEF =60°,∴∠DOA =∠DEF =60°,∴DGF BDE DEF =+∠∠∠,DGF EFC DOA =+∠∠∠ ∴BDE EFC ∠∠=故结论①正确;②如图,连接OE ,在△DAF 和△DOE 中,AD OD ADF ODE DF DE =⎧⎪∠=∠⎨⎪=⎩, ∴△DAF ≌△DOE (SAS ),∴∠DOE =∠DAF =60°,∵∠COD =180°﹣∠AOD =120°,∴∠COE =∠COD ﹣∠DOE =120°﹣60°=60°, ∴∠COE =∠DOE ,在△ODE 和△OCE 中,OD OC DOE COE OE OE =⎧⎪∠=∠⎨⎪=⎩, ∴△ODE ≌△OCE (SAS ),∴ED =EC ,∠OCE =∠ODE ,故结论②正确;③∵∠ODE =∠ADF ,∴∠ADF =∠OCE ,即∠ADF =∠ECF ,故结论③正确;④如图,延长OE 至E ',使OE '=OD ,连接DE ',∵△DAF ≌△DOE ,∠DOE =60°,∴点F 在线段AO 上从点A 至点O 运动时,点E 从点O 沿线段OE '运动到E ',∵90906030BDA ADB =︒-=︒-︒=︒∠∠∴2DB AD =设DA x =,则2DB x =∴在Rt ADB 中,222AD AB DB +=即2226(2)x x +=解得:x=∴OE'=OD=AD=∴点E运动的路程是故结论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综合,其中涉及到了等边三角形判定及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三角函数的比值关系,矩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熟悉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合理做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3、4【解析】【分析】过点O作OG⊥AB,垂足为G,过点O作OH⊥BC,垂足为H,把四边形OEBF的面积转化为正方形OGBH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面积的14.【详解】如图,过点O作OG⊥AB,垂足为G,过点O作OH⊥BC,垂足为H,∵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为O,∴OA=OC,∠ABC=90°,AB=BC,∴OG∥BC,OH∥AB,∴四边形OGBH 是矩形,OG =OH =1122AB CB =,∠GOH =90°, ∴22211==()(4)22OGBH S OG AB =⨯四边形=4,∵∠FOH +∠FOG =90°,∠EOG +∠FOG =90°,∴∠FOH =∠EOG ,∵∠OGE =∠OHF =90°,OG =OH ,∴△OGE ≌△OHF ,∴=OGE OHF S S △△,∴=OGBH OEBF S S 四边形四边形,∴OEBF S 四边形=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全等与性质,补形法计算面积,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灵活运用补形法计算面积是解题的关键.4、80°【解析】【分析】由翻折的性质得∠ADE=∠A1DE,由中位线的性质得DE//BC,由平行线的性质得∠ADE=∠B=50°,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由题意得:∠ADE=∠A1DE;∵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DE//BC,∴∠ADE=∠B=∠A1DE=50°,∴∠A1DA=100°,∴∠BDA1=180°−100°=80°.故答案为:8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及其应用问题;同时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几何知识点.熟练掌握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2【解析】【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得到10cmAO AB==,则20cmAC=,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最后根据矩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OB=60°,10cmAB=,∵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90°,1122OB OA AC BD===,∴10cm AO AB ==,∴20cm AC =,∴BC =,∴2=ABCD S AB BC ⋅=,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三、解答题1、(1)见解析;(2)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2a【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EO ⊥AC ,即BD ⊥AC ,再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即可得出结论;(2)证明菱形ABCD 是正方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O =OC ,∴EO⊥AC(三线合一),即BD⊥AC,∴▱ABCD是菱形;(2)解:∵△ACE是等边三角形,∴∠EAC=60°由(1)知,EO⊥AC,AO=OC∴∠AEO=∠OEC=30°,△AOE是直角三角形,∵∠AED=2∠EAD,∴∠EAD=15°,∴∠DAO=∠EAO﹣∠EAD=45°,∵▱ABCD是菱形,∴∠BAD=2∠DAO=90°,∴菱形ABCD是正方形,∴正方形ABCD的面积=AB2=a2.【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证明四边形ABCD为菱形是解题的关键.2、(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变化作图即可;(2)利用格点特征以及矩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性质取AB中点D从而求解.解:(1)如图所示,ΔA1B1C1即为所求,(2)连接格点MN,交AB于点D,已知MN、AB为矩形ANBM的对角线,连接CD,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点D为线段AB的中点,CD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了网格作图中的轴对称变换和矩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运用相关性质进行求解.3、【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1=∠2,再由矩形的性质,可得∠2=∠3,从而得到∠1=∠3,即可求解;(2)设FD=x,则AF=CF=8-x,再由勾股定理,可得DF=3,从而得到CF=5,即可求解;(3)连接PB,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ECP≌△BCP,从而得到PE=PB,进而得到当点F、P、B三点共线时,PE+PF最小,最小值为BF的长,再由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1)解:△ACF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由折叠可知,∠1=∠2,∵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2=∠3,∴∠1=∠3,∴AF=CF,∴△ACF是等腰三角形;(2)∵四边形ABCD是矩形且AB=8,BC=4,∴AD=BC=4,CD=AB=8,∠D=90°,设FD=x,则AF=CF=8-x,在Rt△AF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D2+DF2=AF2,∴42+x2=(8-x)2,解得x=3 ,即DF=3,∴CF=8-3=5,∴11541022ACFS CF AD=⋅⋅=⨯⨯=;(3)如图,连接PB,根据折叠得:CE=CB,∠ECP=∠BCP,∵CP=CP,∴△ECP≌△BCP,∴PE=PB,∴PE+PF=PE+PB,∴当点F、P、B三点共线时,PE+PF最小,最小值为BF的长,由(2)知:CF=5,∵BC=4,∠BCF=90°,∴BF,即PE+PF.【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与折叠问题,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矩形和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1)图形见解析;(2)135︒【分析】(1)利用尺规根据题意即可完成作图;(2)结合(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定理可得DFA∠的度数.【详解】(1)如图,点E 和点F 即为所求;(2)∵AE AB =,∠ABD =68°,∴∠AEB =∠AEB =68°∴∠EAB =180°-68°-68°=44°,∴∠EAD =90°-44°=46°,∵AF 平分∠DAE ,∴∠FAE =12∠DAE =23°,∴DFA ABD BAF ∠=∠+∠ABD BAE EAF =∠+∠+∠ 684423=︒+︒+︒135=︒【点睛】题考查了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矩形的性质,熟练掌握5种基本作图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5、(1)见解析;(2)当∠B 1FE =60°时,四边形EFGB 为菱形,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题意,1B FE FEB ∠=∠,结合1B FE BFE ∠=∠,得BE BF =,同理可得FG BF =,即BE FG =,结合BE FG ∥,依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四边形BEFG 是平行四边形;(2)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BE EF =,结合(1)中结论得出BEF 为等边三角形,依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1)中结论即可求出角的大小.【详解】证明:(1)∵1111A D B C ∥,∴1B FE FEB ∠=∠.又∵1B FE BFE ∠=∠,∴FEB BFE ∠=∠.∴BE BF =.同理可得:FG BF =.∴BE FG =,又∵BE FG ∥,∴四边形BEFG 是平行四边形;(2)当160B FE ∠=︒时,四边形EFGB 为菱形.理由如下:∵四边形BEFG 是菱形,∴BE EF =,由(1)得:BE BF =,∴BE EF BF ==,∴BEF 为等边三角形,∴60BFE BEF ∠=∠=︒,∴160B FE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矩形的折叠问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特殊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求四边形A5B5C5D5的周长.
【解析】⑴由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可以推知,每得到一次四
边形,它的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四边形
的面积为 ;
⑵根据中位线的性质易知,A5B5= A3B3= × A1B1= × × AB,
B5C5= B3C3= × B1C1= × × BC, = .
∴CF//DA且CF=DA,
CF//BD且CF=BD
∴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
∴DF//BC且DF=BC
又
∴DE//BC,且
【点评】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方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并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下面方法请做参考.
方法一:如图1,过点 作 的平行线交 延长线于点 ,证明 ,再证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例5】已知:在 中, ,点 在直线 上, 与直线 垂直,垂足为 ,且点 为 中点,连接 、 .
⑴如图1,若点 在线段 上,探究线段 与 及 与 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并直接写出你得到的结论;
⑵如图2,若点 在 延长线上,你⑴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
【解析】⑴
⑵结论不变,由题意知 ,∴
⑵取AC中点H连接FH、EH
∴
∵AB=AC、DC=AC
∴AB=CD、EH=FH
∴∠HFE=∠FEH
∵EH∥AB、FH∥CD
∴∠BGE=∠GEH,∠HFE=∠GEB
∴∠BGE=∠BEG
∴∠AGE=∠GEC
∴四边形AGEC是等邻角四边形
⑶存在,如图连接辅助线,同理可证,四边形AGHC为等邻角四边形
思维拓展训练(选讲)
【解析】取 中点 , 中点 ,连接 , , ,
可知 ,又 为梯形 中位线,∴
∴ ∴
训练3.如图,已知: 和 都是直角三角形,且 . ,连接 ,设 为 的中点.求证: ;
1【解析】如图,分别取 的中点 ,连接 ,
由 分别是 的中点,
∴ , ,
∵ 是直角三角形,∴ ,
∴ ,
∵ ,∴ ,∴ ,
由 ,可得 是平行四边形,∴ ,
【探究二】关于凹四边形或折四边形,课本中没有编写相关方面的知识,但我们应该给学生一
个较为完整的认识体系.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由特殊到一般
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巩固学生对刚学习的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认识.
【变式2】O是△ABC所在平面内一动点,连接OB,OC,并将AB,OB,OC,AC的中点D,E,F,G依次连接,如果DEFG能构成四边形:
⑵取AD中点P,连接EP、FP
则EP、FP分别为△ABD和△DAC中位线
即 , ,且EP∥BD,FP∥AC
∵AC⊥BD,∴△PEF为直角三角形,
故
典题精练
思路导航
定义:顺次连接一个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称为中点四边形.
中点四边形题型的思路是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构造三角形中位线进行证明.而探索中点四边形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取决于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是否相等或垂直.
⑴如图,当O点在△ABC内部时,证明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
⑵当O点移动到△ABC外部时,(1)的结论是否还成立?画出
图形并说明理由,
⑶若四边形DEFG为矩形,O点所在位置应满足什么条件?试说明理由.
【解析】⑴如图,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DG∥BC且DG= BC,EF∥BC且EF= BC,
故DG平行且等于EF,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
∴ ,∴ ,∴ .
训练4.在图1至图3中,点 是线段 的中点,点 是线段 的中点.四边形 和 都是正方形. 的中点是 .
⑴如图1,点 在 的延长线上,点 与点 重合时,点 与点 重合,
求证: , ;
⑵将图1中的 绕点 顺时针旋转一个锐角,得到图2,请判断 的形状.(直接写出结论)
⑶将图2中的 缩短到图3的情况, 还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证明你的结论.
题型三: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
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若 为 斜边上的中线,则
相关结论
如上图,⑴ ;
⑵ 为等腰三角形
⑶
相关模型
在由两个直角三角形组成的图中, 为公共边的中点,总有结论:
例题精讲
【引例】 在△ABC中,CD⊥AB交AB于D,BE⊥AC交AC于E,F为BC的中点,连DF、EF、DE,请判定△DEF的形状
【解析】⑴∵四边形 和 都是正方形,又∵点 与点 重合,点 与点 重合,
∴ , .
∴ ,∴ .
∵ ,∴ ,∴ .
⑵等腰直角三角形.
⑶方法一:连接 ,如图,设 与 交于点 .
∵ 分别是 的中点,
∴ ,且 ;
,且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
1【解析】⑴方法一:连接 并延长交 的延长线于 .
∵ , 是 的中点
易证
∴ ,
∴
∵ 是 的中点
∴ 是 的中位线
∴ 且
∴ 且
方法二:过F作 ,交 于 ,交 的延长线于 .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 ,
∵ 是 的中点
∴
易证
∴ ,
∵ 是 的中点∴
∴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 ,
∴ 且
⑵ , .
证明:连接 并延长交 于 .
∵
∴ ,
∵ 是 的中点∴
易证
∴ ,
∴ 是 的中位线
∴ 且
∴ ,
⑶ .
证明:过 作 交 于 , 交 于 .
∵
∴四边形 、 是平行四边形
∴ , , ,
∵
∴
∴
∵ 、 分别是 、 的中点
∴ ,
∴
在 中, ,
∴ ∴
【点评】此题主要是借助梯形,将三角形中的两个重要结论放在一起,让学生灵活运用.
【例2】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AB、CD的中点,求证:
⑶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构成的四边形是菱形;
⑷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构成的四边形是矩形.
例题精讲
【引例】如图,四边形 中, 分别是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
【解析】如图,连接
∵ 分别是 的中点.
∴HG、EF是△DAC和△BCA的中位线
∴ ,
∴可得HG//EF且HG=EF,
④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其面积为原三角形面积的四分之一.
如图: 、 、 是 的三条中位线,则有
①
②
③ ,
例题精讲
【引例】 如图,已知 , 分别是 的中点,求证: 且 .
1【解析】延长DE到点F,使EF=DE,连接FC,DC,AF.
∵AE=EC
∴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典型中点构造
题型一:三角形中位线
思路导航
三角形中位线
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如图:若 为 的中位线,则 ,且
三角形中位线中隐含的重要性质:
①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
②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③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两式相减,得
【例6】 在△ABC中,D为AB的中点,分别延长CA,CB到点E,F,使DE=DF;过E,F分别作CA,CB的垂线,相交于P.M、N是AP、BP的中点,分别连接EM、DM和DN、FN,求证:⑴△DEM≌△FDN; ⑵∠PAE=∠PBF.
2【解析】⑴∵D为AB的中点,M是PA的中点
∴
∵
∴
同理
∴
∴ ,
∵
∴
∴
⑵∵点 、 、 、 分别为 、 、 、 的中点
∴ , ,同理: ,
∴ ,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 , ,
∴
∴平行四边形 是菱形
∵ ,
∴
又∵
∴ ∴ ∴菱形 是正方形.
【探究一】中点四边形的周长等于原四边形对角线之和,面积为原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变式1】如图,四边形ABCD中,AC=6,BD=8且AC⊥BD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1B1C1D1;再顺次连接四边形A1B1C1D1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2B2C2D2……如此进行下去得到四边形AnBnCnDn.
⑴如图2,若点 、 分别在正方形 的边 、 的延长线上,且 ,此时上面的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⑵如图3,在⑴的基础上,连接 中点,试判断四边形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1【解析】⑴∵四边形 是正方形
∴ ,
在 和 中
【分析】此题设计目的是突显这一讲中的经典辅助线,总结梯形中的几个经典几何模型.同时告诉学生梯形中位线可以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来研究.证明不难,记住结论对解答填空选择有帮助,在解答题中最好通过添加辅助线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来解答.⑴⑵可以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⑶可以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重要结论.
① ;②
⑵四边形ABCD中,AC⊥BD,E、F分别为AB、CD的中点,求证: .
【解析】 ⑴①取AD中点M,连接EM、FM
则EM、FM分别为△ABD和△DAC中位线
即 ,
在△MEF中,
故
②取AC中点N,连接EN、FN
则EN、FN分别为△ABC和△ACD中位线
即 ,
在△NEF中,
故
当EF恰好过四边形ABCD对角线AC中点时取等号(如矩形、正方形均为此种情况)
【变式3】在四边形 中, , , 分别是 、 的中点, , 分别是对角线 , 中点,证明: 与 互相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