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概论题目
史学概论题库(试题汇总)

《史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1、历史宏观研究:从宏观上认识历史,就是要从总体上、联系上、多侧面、全方位和发展的角度去对历史进行考察,而后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和人类历史现象的统一性。
2、历史微观研究:从微观上认识历史,则主要是限制于考察人类历史的局部或个别现象,而且常常是孤立地、静止地对历史进行考察。
它所要认识的往往只是历史发展的偶然因素和历史现象的多样性方面3、历史中观研究:一是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的结合,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典章制度的研究,事实上都是属于这种中观认识的范畴。
二是中观考察历史也被看做是人们认识历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与步骤。
4、《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书加以删编而成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鲁国鲁隐公至鲁哀公时期的历史。
记述内容丰富。
《春秋》在史学意识上的突出反映之一是“属辞比事”。
“比事”,就是在编写史书的时候要编年纪事,按年、时、月、日的顺序排比史事。
“属辞”,则是指在表述史事时讲求遣词造句,注重文辞的锤炼。
后人对其史实加以补充和评论,先后有《春秋公羊传》、《左传》等。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史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的理论著作。
该书着重阐述了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辑、表述要求和撰史原则,以及史学功用等;还论述了史官制度、史著得失;并阐述了作者对于历史的见解。
《史通》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
5、维科《新科学》:意大利哲学家维科(1668-1744)1725年发表的《新科学》(《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则》)一书,是西方史学发展史上第一部历史哲学著作。
该书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书中,维科强调人类的历史是由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的动力是人的共同意志;他将人类历史划分为“神权时代”、“英雄时代”、“人权时代”三个阶段,各民族历史都是有规律的按照这三个阶段向前发展;他认为历史的进步,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迂回前进的,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互相衔接,周而复始。
史学概论题目

课程习题第一编什么是历史客观存在的历史1为什么说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都是错误的?2.为什么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克服了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的偏颇?3.为什么说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表明了历史学既具有与其他科学同样的科学品格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科学的独特性?4.因为历史学的认识对象是一次性的.一去不复返的历史过程,就否认第一节历史真相的可知性和历史学成为科学的可能性,为什么是错误的?5.为什么说从"人体解剖"推知"猴体解剖"的以今推古方法,与由历史遗迹推知历史原貌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主体化的历史1.为什么说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之间存在着既吻合又背离的关系?怎样才能尽可能增大吻合度.消减背离度?第三章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1.什么是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2.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关系?3.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4.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5.为什么天命—神学史观在古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人性—理性史观在近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6.为什么人性—理性史观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孔德.密尔为例)7.为什么说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史观都只看到真理的一个侧面,都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兰克学派和年鉴学派为例)8.怎样克服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偏颇,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方向?9.为什么说后现代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本质上是不可取的?第四章什么是历史发展规律1.经验规律和科学规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只有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坚持科学的因果必然性的决定论,避免陷入多元折中论和非决定论的困境?2.为什么说孔德.密尔说的"共存规律"和"相继规律"都是经验规律?3.为什么说因果必然性的普遍规律的抽象形式可以表述为"任何物质实体,由于自身内在特性决定,在受到不同的外部因素制约的条件下,必然出现相应的不同反应,从而必然产生出相应的不同结果"?4.为什么说坚持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避免陷入机械决定论. 非决定论和多元折中论的困境?5.怎样辨识社会历史现象中的经验规律和普遍规律?6.怎样理解马克思在不同论著中对社会历史阶段所作的不同的归纳的含义?7.怎样理解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8.唯物史观怎样超越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对立而成为科学的社会历史观?9.怎样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0.怎样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第五章历史发展规律中的客观限定性和主观能动性1.为什么说历史发展过程中客观限定性的限度随着主体能动性的增长而减退?2.为什么说可跨越性和不可跨越性之间的分界限,自然环境对人的活动的制约强度和广度,都随着人的能力的发展程度而变化?3.为什么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是有规律的,因而都应该是可以预见的;实践中能否做出何种准确程度的预见,取决于对客观规律和相关的初始条件的把握程度?第六章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1.为什么说唯物史观阐释中的偏颇主要表现为"见物不见人"的倾向?2.波普尔否定唯物史观的五条理由能否成立?3.韦伯认为唯物史观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因果关系的诘难能否成立?4.怎样理解唯物史观的"现实的人"的三层含义及其与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抽象的人"的根本区别?5.怎样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理解它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含义?第七章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动力1.历史动力探讨中出现过哪些困惑?怎样才能摆脱那些困惑?2.怎样理解第二节"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3.怎样辨析促成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第二节"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4.什么是促成先进变落后和落后变先进的根本动因?5.用什么标准衡量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是促进性的还是促退性的?6.为什么说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生的生产力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最后动力"?第二编历史认识过程和历史学的社会功能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及其结构1.怎样理解历史认识产生和形成的规律?2.为什么说历史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现实?3.为什么说每一项完整的历史认识都包含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这样三个层次?4.怎样理解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相互关系?第二章历史认识的经验和历史真理的求索1.为什么对历史认识的是非得失的检验要分为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分别地进行?2.怎样检验历史认识中的成因判断的是非得失?3.怎样检验历史认识中的价值判断的是非得失?4.通过实践的检验是能够促使历史认识不断地向更广阔.更深层的真理目标推进的,然而对真理的求索又是永无止境的?第三章历史学的社会功能1.我们是如何认识历史规律的?2.历史学的认识功能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3.历史学的借鉴功能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4.历史学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5.历史和现实有何联系?6.如何全面理解历史学的功用?第三编怎样学习和研究历史史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及研究实践1.史学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2.怎样确定研究课题和写作大纲?3.怎样积累和整理史料?4.怎样写读史札记和论文?第二章历史研究方法1.为什么说科学研究必须完成确定事实和解释事实两类任务,由此决定研究者必须运用确定事实的技术性方法和解释事实的导向性方法?2.为什么说归纳和演绎逻辑存在着依靠或然性前提去寻求必然性结论的矛盾?怎样才能克服这个矛盾?3.为什么说导向性方法实际上就是由一定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的理论指导原则?4.怎样评价运用经验规律做解释.运用精神和文化因素做解释.运用"多种因素随机组合"做解释和运用因果必然性规律做解释这四种解释方式的是非得失?第三章新史学方法1. 什么是比较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比较史学方法?2. 什么是计量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计量史学方法?3. 什么是心理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心理史学方法?4. 什么是口述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口述史学方法?课程试题第一编什么是历史第一章客观存在的历史第一节1.为什么说历史客观主义是错误的?2.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合理和错误的表现在哪里?3.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如何克服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的偏颇?第二节1.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异同2.名词解释:历时性方法、共时性方法3.历史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异同4.名词解释:原本客体、中介客体和原本延伸客体第二章主体化的历史1.为什么说一切历史著述都是主体化的历史?2.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为什么存在着既相吻合又相背离的关系?第三章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1.历史学本体论、历史学方法论、历史学认识论2.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多元折中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3.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的古代史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其形成原因何在?4.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的古代史学转变为人性—理性史观主导下的近代史学的客观原因,及其表现。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题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
1. “许多史学书就是‘把散乱无章的史实,集中在一起,再加上整理、推理归纳,共以完备形式表示出来’” ,这是谁的说法?
A.司马迁
B.司马光
C.蒲松龄
D.司马眺
2. 史学要素中,“研究哪些时期、地域、事件”,属于:
A.时空要素
B.历史变迁规律
C.历史研究主题
D.历史发展趋势
3.哪种派别的历史思想认为“历史的根本所在不在上帝的旨意,而在于人对改变环境的努力”?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唯社会史观
D.唯劳动史观
4.20世纪初期,最为突出的历史学流派是:
A.马克思派
B.凯勒史学
C.实用史学
D.文化史学
5. 极具本土性特色的活跃学者朱元璋的历史编写属于:
A.官方史
B.新史官派
C.民间史官派
D.民间编年派
答案:1.A 2.A 3.A 4.B 5.C
二、主观题:
1.史学方法论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史学方法论的基本特点有:(1)重视实证研究和客观评价;(2)研究要求以实证史学的客观科学方法来挖掘历史;(3)重视历史过程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发展大潮;(4)重视史料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归纳和思想概括功能;(5)力求研究观点客观中立,避免偏执左右。
史学概论考试答案参考[1]
![史学概论考试答案参考[1]](https://img.taocdn.com/s3/m/2a148b8ed0d233d4b14e6983.png)
一、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面哪些选项具有同一种社会历史观?(A、C、E)A、人本主义B、社会发展具有普遍规律C、年鉴学派D、人命天定E、存在的都是“文本”2.下面那些选项具有因果必然性?(A、C)A、饥渴难耐B、猫抓老鼠C、在一个小农经济社会,现代政治文明不可能发达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演进序列,有个三大阶段的表述,主要是(A、B、C)。
A、人的依赖关系阶段B、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C、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D、现代社会阶段4.下面哪些说法比较科学?(C、E)A、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人们的物质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E、各种因素的合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5.下面哪些人是人本主义者?(C、D)A、孔德B、密尔C、马克思.韦伯D、兰克E、波普尔6.下面哪些人是科学主义者?(D、E)A、文德尔班B、李凯尔特C、兰克D、孔德E、波普尔7.下面哪些人是机械唯物论和教条主义者?(A、B、C、D)A、梅林B、普列汉诺夫C、拉法格D、斯大林E、毛泽东8.“历史”主要有哪几层含义?(B、C、D)A、“大爆炸”以来的宇宙B、人类过去的经历C、指述说过去生活的历史书D、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的历史学9.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D)A、“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B、历史归根到底不过是人们“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
C、主体能动性每前进一步,就促使客观限定性后退一步。
D、客观限定性和主体能动性是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
10.关于偶然性和必然性、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你同意下面哪些说法?(A、C、D)A、豌豆荚中的豌豆的粒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结果。
B、能够预测说明事件是必然的,不能预测说明是偶然的。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1、有关历史运动的历史观点有: 、2、有关历史动力的历史观点有: 、 、3、有关史学功能的历史观点有: 、4、历史文献学包含有 、 辨伪学等。
5、历史学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 、 等。
6、《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7、意大利史学家 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8、史的初意是9、孟子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这里的 10、历史的基本属性是 11、 史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德。
12、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 13、历史学是 14、历史是 15 、 历 史 学 的 学 科 结 构 可 分支学科和 版本指 、印本也兼及写本。
刻本按刊刻者又可分为殿本书、 我国古代的正统史观有 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是以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指的是以 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 史”是 的科学。
规律论等。
地理环境论等。
、经世史观等。
、训诂学、辨伪学的意思。
的基础。
的过程。
分为以客观 的分支学科。
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16、 17、18、 19、20、 21、22、23、 24、25、 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 现在知道的最早的刻本书是公元 陈垣的《古教四考》是 陈垣在元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 、 、私家自刻。
、圣人史观。
写的《新史学》为标志的。
补正 、 三个部分。
和。
年中国唐朝刊刻的《 》卷子。
、 和《摩尼教入中国考》 。
、 和《元秘史意 音用字考》。
26、顾颉刚在《》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27、公元五世纪 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他也因此获得了西方 “史学之 父”的殊荣。
28、西方古典的世俗的历史学特点是 29、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它由 分组成。
两部 30、古罗马最杰出的史学家是 和 ,而 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 31、中世纪的史观主要是 32、神学家奥古斯丁的《 》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神学历史思想基础。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收集历史资料B. 编纂历史书籍C. 揭示历史规律D. 预测未来趋势2. 史学研究中,哪个阶段被称为“史料学”?A. 史料收集B. 史料整理C. 史料分析D. 史料解释3. 史学研究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D. 所有选项都是4. 以下哪个不是历史学研究的分支?A. 古代史B. 近代史C. 世界史D. 地理学5. 史学研究中,什么是“历史解释”?A. 对历史事件的描述B. 对历史事件的分析C. 对历史事件的主观评价D. 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区别和联系。
2. 解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 描述史学研究中的“史料批判”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历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分析历史学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其对历史学发展的影响。
史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D4. D5. D...(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简答题1. 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区别在于,历史学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来研究历史,而考古学则侧重于通过挖掘遗址、遗物等物质文化来复原历史。
它们的联系在于,两者都是研究人类历史的学科,相互补充,共同推进对历史的认识。
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3. “史料批判”是指在史学研究中,对史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三、论述题1. 历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过去,为现实提供借鉴;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史学概论试卷

一、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面哪些选项具有同一种社会历史观?()A、人本主义B、社会发展具有普遍规律C、年鉴学派D、人命天定E、存在的都是“文本”2.下面那些选项具有因果必然性?()A、饥渴难耐B、猫抓老鼠C、在一个小农经济社会,现代政治文明不可能发达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演进序列,有个三大阶段的表述,主要是()。
A、人的依赖关系阶段B、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C、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D、现代社会阶段4.下面哪些说法比较科学?()A、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C、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人们的物质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E、各种因素的合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5.下面哪些人是人本主义者?()A、孔德B、密尔C、马克思.韦伯D、兰克E、波普尔6.下面哪些人是科学主义者?()A、文德尔班B、李凯尔特C、兰克D、孔德E、波普尔7.下面哪些人是机械唯物论和教条主义者?()A、梅林B、普列汉诺夫C、拉法格D、斯大林E、毛泽东8.“历史”主要有哪几层含义?()A、“大爆炸”以来的宇宙B、人类过去的经历C、指述说过去生活的历史书D、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的历史学9.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B、历史归根到底不过是人们“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
C、主体能动性每前进一步,就促使客观限定性后退一步。
D、客观限定性和主体能动性是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
10.关于偶然性和必然性、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你同意下面哪些说法?()A、豌豆荚中的豌豆的粒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结果。
B、能够预测说明事件是必然的,不能预测说明是偶然的。
C、只要把握了“初始条件”,就能够对未来进行预测。
D、知识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可以预见的。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一、填空题:1、有关历史运动的历史观点有:、规律论等。
2、有关历史动力的历史观点有:、、地理环境论等。
3、有关史学功能的历史观点有:、、经世史观等。
4、历史文献学包含有、辨伪学等。
5、历史学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训诂学、辨伪学等。
6、《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
7、意大利史学家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8、史的初意是9、孟子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这里的“史”是的意思。
10、历史的基本属性是11、史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德。
12、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的基础。
13、历史学是的科学。
14、历史是的过程。
15、历史学的学科结构可分为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分支学科和的分支学科。
16、版本指、印本也兼及写本。
17、刻本按刊刻者又可分为殿本书、、、私家自刻。
18、我国古代的正统史观有、、圣人史观。
19、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是以写的《新史学》为标志的。
20、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指的是以补正21、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三个部分。
22、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和。
23、现在知道的最早的刻本书是公元年中国唐朝刊刻的《》卷子。
24、陈垣的《古教四考》是、、和《摩尼教入中国考》。
25、陈垣在元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和《元秘史意音用字考》。
26、顾颉刚在《》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27、公元五世纪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他也因此获得了西方“史学之父”的殊荣。
28、西方古典的世俗的历史学特点是29、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它由和两部分组成。
30、古罗马最杰出的史学家是和,而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31、中世纪的史观主要是32、神学家奥古斯丁的《》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神学历史思想基础。
33、14-16世纪文艺复兴中产生了人文主义史学以与为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习题
第一编什么是历史
客观存在的历史
1为什么说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都是错误的?
2.为什么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克服了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的偏颇?
3.为什么说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表明了历史学既具有与其他科学同样的科学品格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科学的独特性?
4.因为历史学的认识对象是一次性的.一去不复返的历史过程,就否认第一节历史真相的可知性和历史学成为科学的可能性,为什么是错误的?
5.为什么说从"人体解剖"推知"猴体解剖"的以今推古方法,与由历史遗迹推知历史原貌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
主体化的历史
1.为什么说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之间存在着既吻合又背离的关系?怎样才能尽可能增大吻合度.消减背离度?
第三章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
1.什么是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
2.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关系?
3.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
4.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
5.为什么天命—神学史观在古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人性—理性史观在近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
6.为什么人性—理性史观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孔德.密尔为例)
7.为什么说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史观都只看到真理的一个侧面,都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兰克学派和年鉴学派为例)
8.怎样克服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偏颇,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方向?
9.为什么说后现代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本质上是不可取的?
第四章什么是历史发展规律
1.经验规律和科学规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只有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坚持科学的因果必然性的决定论,避免陷入多元折中论和非决定论的困境?
2.为什么说孔德.密尔说的"共存规律"和"相继规律"都是经验规律?
3.为什么说因果必然性的普遍规律的抽象形式可以表述为"任何物质实体,由于自身内在特性决定,在受到不同的外部因素制约的条件下,必然出现相应的不同反应,从而必然产生出相应的不同结果"?
4.为什么说坚持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避免陷入机械决定论. 非决定论和多元折中论的困境?
5.怎样辨识社会历史现象中的经验规律和普遍规律?
6.怎样理解马克思在不同论著中对社会历史阶段所作的不同的归纳的含义?
7.怎样理解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8.唯物史观怎样超越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对立而成为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9.怎样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0.怎样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五章历史发展规律中的客观限定性和主观能动性
1.为什么说历史发展过程中客观限定性的限度随着主体能动性的增长而减退?
2.为什么说可跨越性和不可跨越性之间的分界限,自然环境对人的活动的制约强度和广度,都随着人的能力的发展程度而变化?
3.为什么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是有规律的,因而都应该是可以预见的;实践中能否做出何种准确程度的预见,取决于对客观规律和相关的初始条件的把握程度?
第六章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1.为什么说唯物史观阐释中的偏颇主要表现为"见物不见人"的倾向?
2.波普尔否定唯物史观的五条理由能否成立?
3.韦伯认为唯物史观颠倒了物质与精神的因果关系的诘难能否成立?
4.怎样理解唯物史观的"现实的人"的三层含义及其与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抽象的人"的根本区别?
5.怎样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理解它作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的含义?
第七章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1.历史动力探讨中出现过哪些困惑?怎样才能摆脱那些困惑?
2.怎样理解第二节"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怎样辨析促成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第二节"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
4.什么是促成先进变落后和落后变先进的根本动因?
5.用什么标准衡量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是促进性的还是促退性的?
6.为什么说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生的生产力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最后动力"?
第二编历史认识过程和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及其结构
1.怎样理解历史认识产生和形成的规律?
2.为什么说历史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现实?
3.为什么说每一项完整的历史认识都包含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这样三个层次?
4.怎样理解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历史认识的经验和历史真理的求索
1.为什么对历史认识的是非得失的检验要分为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分别地进行?
2.怎样检验历史认识中的成因判断的是非得失?
3.怎样检验历史认识中的价值判断的是非得失?
4.通过实践的检验是能够促使历史认识不断地向更广阔.更深层的真理目标推进的,然而对真理的求索又是永无止境的?
第三章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1.我们是如何认识历史规律的?
2.历史学的认识功能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3.历史学的借鉴功能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4.历史学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5.历史和现实有何联系?
6.如何全面理解历史学的功用?
第三编怎样学习和研究历史
史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及研究实践
1.史学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2.怎样确定研究课题和写作大纲?
3.怎样积累和整理史料?
4.怎样写读史札记和论文?
第二章历史研究方法
1.为什么说科学研究必须完成确定事实和解释事实两类任务,由此决定研究者必须运用确定事实的技术性方法和解释事实的导向性方法?
2.为什么说归纳和演绎逻辑存在着依靠或然性前提去寻求必然性结论的矛盾?怎样才能克服这个矛盾?
3.为什么说导向性方法实际上就是由一定的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转化而来的理论指导原则?
4.怎样评价运用经验规律做解释.运用精神和文化因素做解释.运用"多种因素随机组合"做解释和运用因果必然性规律做解释这四种解释方式的是非得失?
第三章新史学方法
1. 什么是比较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比较史学方法?
2. 什么是计量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计量史学方法?
3. 什么是心理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心理史学方法?
4. 什么是口述史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口述史学方法?
课程试题
第一编什么是历史
第一章客观存在的历史
第一节1.为什么说历史客观主义是错误的?
2.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合理和错误的表现在哪里?
3.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如何克服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的偏颇?第二节1.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异同
2.名词解释:历时性方法、共时性方法
3.历史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异同
4.名词解释:原本客体、中介客体和原本延伸客体
第二章主体化的历史
1.为什么说一切历史著述都是主体化的历史?
2.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为什么存在着既相吻合又相背离的关系?
第三章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
1.历史学本体论、历史学方法论、历史学认识论
2.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多元折中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
3.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的古代史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其形成原因何在?
4.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的古代史学转变为人性—理性史观主导下的近代史学的客观原因,及其表现。
第四章什么是历史发展规律
1.经验规律和科学规律
2.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3.唯物史观如何超越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对立而成为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4.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五章历史发展规律中的客观限定性和主观能动性
1.历史发展规律中的主体能动性与客观限定性的关系?
2.自然界对人类的制约程度的变化和人类能动地调控自然界的能力的发展的关系。
3.历史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的关系。
第六章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为什么说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第七章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怎样理解“最后动力”、“直接动力”和“合力”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编历史认识过程和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第一章历史认识的形成过程及其结构
历史认识中的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章历史认识的经验和历史真理的求索
怎样检验历史认识中的事实判断、成因判断和价值判断?
第三章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1.历史学的认识功能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2.历史学的借鉴功能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3.历史学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4.如何全面理解历史学的功用?
第三编怎样学习和研究历史
第一章史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及研究实践
1.史学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2.历史认识成果表述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历史研究方法
技术性方法和导向性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新史学方法
1.运用比较史学方法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范?
2.计量史学方法的运用价值?
3.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口述史学方法发展迅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