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名言俗语
古代名医养生名言

古代名医养生名言
1. "养生之道,先养心。
心静则神聚,气顺则病少。
" - 《黄帝
内经》
2. "养生在于无为,安神养心,顺应自然的变化。
" - 王叔和
《道藏·续道记》
3. "勤于调节饮食,适量食用五谷杂粮和新鲜蔬果,以保持体
内的阴阳平衡。
" - 叶天士《千金方》
4. "若欲保持健康,须坚持身体锻炼,注重气血畅通,百病自
然会远离。
" -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5.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有
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6. "养生之道,在于回归自然,遵循天人相应的规律,保持身
心的平衡。
"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 "凡事适可而止,不可过度嗜食嗜酒,也不可过度劳累,以
免伤害身体。
" - 王叔和《御医闲语》
8. "保持心情愉悦,笑口常开,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疾
病入侵。
" - 张介宾《景岳全书》
9. "善于控制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有助于健康长寿。
" - 李时中《孕镜秘诀》
10. "适度戒除不良嗜好,远离烟酒和各种毒品,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 - 叶天士《千金方》。
生活养生谚语俗语

1、药补不如⾷补。
2、要想⾝强疾病少,天天跑步做早操。
3、要想⾝体健,⾷物要新鲜。
4、要想长得好,各种蔬菜不可少。
5、⼀⽇三笑,不⽤吃药。
6、饮⾷贵有节,锻炼贵有恒。
7、饮⾷得当,起居悠闲;⾝⼼愉快,能祛百病。
8、忧愁烦恼,使⼈衰⽼。
9、有病早治,⽆病早防。
10、有病只怕乱投医。
11、预防胜于治疗。
12、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
13、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如风。
14、指甲长,细菌藏,常剪指甲把病防。
15、 “⽩露”⾝不露,“寒露”脚不露。
16、不健康的⽣活不是真正的⼈⽣,⽽是没有⽣命的⼈⽣。
17、不怕天寒地冻,就怕⼿脚不动。
18、常洗⾐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19、春捂秋冻,⽼来⽆病;春不减⾐,秋不加帽。
20、粗⾷吃好⼋分饱,不求医。
21、⼤蒜是个宝,常吃⾝体好。
22、⼑越磨越亮,⼈越练越壮。
23、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24、冬吃萝⼘夏吃姜,不劳医⽣开药⽅。
25、冻冻晒晒⾝体强,捂捂盖盖脸发黄。
26、锻炼是健康的基础,卫⽣是健康的.保证。
27、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28、多喝开⽔,强似吃药。
29、饭后百步⾛,活到九⼗九。
30、饭不熟不吃,⽔不开不喝。
31、饭吃⼋成饱,到⽼肠胃好。
32、饭前⼀⼝汤,不⽤进药房。
33、饭前便后要洗⼿,细菌病毒难⼊⼝。
34、治病不如防病,吃药不如戒烟。
35、⾷多伤胃,忧多损⾝。
36、⾷不多⾔,寝不多语。
37、睡前不要吃东西,饭后漱⼝要牢记。
38、睡得早、起得早,聪明、富裕、⾝体好。
39、睡觉不蒙头,活到九⼗九。
40、太阳是个宝,晒晒⾝体好。
41、贪多嚼不烂,胃病容易犯。
42、⽆病赛过活神仙。
43、洗头洗澡,胜如吃药。
44、⼩病不治,⼤病难医。
45、⼩病不治成⼤病,⼤病不治难保命。
46、笑⼝常开,青春常在。
47、笑⼀笑,⼗年少;愁⼀愁,⽩了头。
48、⼼宽体胖。
49、⼼⾥痛快百病消。
50、⼼平⽓和,五体安宁。
51、⼼胸开朗,⾝体健康。
52、新鲜空⽓是天赐的良药。
中国传统文化养生十大名言

中国传统文化养生十大名言
1.吃得饱、穿得暖、心情好,身体自然健康。
2. 饮食有节、身体有度,健康长寿自然可得。
3. 以和为贵、以和为美,心静自然健康。
4. 休息得当、运动适宜,身体健康才能长久。
5. 以中为主、以和为本,保持身体平衡才是健康之本。
6. 食补为主、药补为辅,自然生长的食物最为滋补。
7. 气功养生、内功修炼,身体自然健康强壮。
8. 德行品格、人格修养,身心健康才能达到完美。
9. 药补不如食补,补身体以自然为基础。
10. 精神养生、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才能健康长久。
- 1 -。
古人养生经典语录_关于养生的唯美句子_养生养心的句子

古人养生经典语录养生先养身,养身先习动;养生先养心,养心先习静。
古人养生有很多好的习惯值得我们去学习,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古人养生经典语录,欢迎大家来参阅。
古人养生经典语录1、心逸则日休也。
2、苦茶久食益意思。
3、食不语,寝不言。
4、养生如病,不得他求。
5、太饥伤脾,太饱伤气。
6、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7、数好十个数,能活大岁数。
8、精神不运则愈,血脉不运则病。
9、智者养生也,必须四时而调寒暑。
10、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11、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
12、风者,百病之始也。
古人避风如避矢石焉。
13、食取称意,衣取适体,即是养生之妙药。
14、合理膳食,脍不厌细,食不厌杂,滋养身体。
15、思想要乐观,性格要开朗。
饮食要清淡,起居要有常。
16、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身体好。
不知保养不算巧。
17、读书益养法;锻炼动养法;膳食滋养法;饮茶润养法。
18、私欲要节制,冷暖要注意。
体检要定期,有病要早医。
19、冬寒犹可近火,火在表也;夏热必纳凉,凉入里也。
20、补药要少用,烟酒要少尝。
骨折要防止,运动要坚持。
21、游山乐养法;对弈智养法;日光熙养法;气功意养法。
22、以虚养生,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事。
23、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24、大凡快意外,即是受病处。
老年人随事预防,当于快意处发猛醒。
25、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已观其窍。
清心又寡欲,乃是长寿道。
26、调节情绪,走出低谷,方法有六,下列陈述:音乐:唱歌曲,听音乐。
27、性情气暴刚烈,或多思焦虑容易衰老;性情缓慢柔和,或少思寡欲常可延年。
28、快走慢跑健身操,治疗疾病是法宝,药疗食疗与神疗,三管其下疗效好。
29、水之生不杂则清。
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
此养神之道也,散步所以养神。
30、三分治病七分养,八分护理十分防。
忙着治病不忙防,没有忙到点子上。
31、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邱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关于健康养生的谚语俗语有哪些

关于健康养生的谚语俗语有哪些
关于健康养生的谚语俗语
1.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2. 肥胖肥胖,身体不壮。
3. 脑不怕用,身怕不动。
4. 出劲长劲,歇着没劲。
5. 跳绳踢毽、病少一半。
6. 早睡早起、没病惹你。
7. 春捂秋冻,少生杂病。
8. 运动运动、减少病痛。
9. 懒惰催人老,勤劳延年。
10. 汗水没有落,莫用冷水浴
11. 人勤病就懒,人懒病就勤。
12. 饮食贵有节、运动贵有恒。
13. 运动劲出来,歇着病出来。
14. 刀越磨越亮、劲越练越长。
15. 要想身体壮、打拳不可忘。
16. 身体锻炼好、八十不服老。
17. 饭前别洗澡,饭后别长跑。
18.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19. 要想身体好、常洗冷水澡。
20. 水停百日生虫,人停百日生病。
21. 常洗手,病少有,常练拳,寿延年。
22. 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
23. 夏游泳、冬长跑、一年四季广播操。
24. 准备活动要做好、整理活动不可少。
25. 常开窗、透阳光、杀细菌、保健康。
26. 仙丹妙药灵芝草,不如天天练长跑。
27. 冬天动一动、少得一场病、冬天懒一懒、汤药喝几碗。
28. 捂捂盖盖脸皮黄,冻冻晒晒身体强,懒懒洋洋好生病,蹦蹦跳跳增健康。
中医养生俗语

中医养生俗语
1. 一日三餐,药膳不离,身体健康不退。
2.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养生保健要紧。
3.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4. 温病寒,寒病温,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5. 早睡早起,身体倍儿棒。
6. 吃得饱睡得好,百病不上门。
7. 病从口入,养生从口出。
8.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9. 心情舒畅,身体健康。
10. 心静自然凉,害怕就生病。
11. 不急不躁,身体自好。
12. 三分药,七分养,病急不如养生长。
13. 调养阴阳,身体不倒伤。
14. 饭量宜少,菜量宜多,保持身体健康好。
15. 善养五脏,健康不忧伤。
16. 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17. 注意情绪,身体倍舒适。
18. 天天喝汤,身体好当当。
19. 爱护身体,人生无悔。
20. 养生有道,长命百岁。
古人养生经典名言

1.心清则神静,神静则身宁,身宁则体健。
2.养生先养心,心平则寿长。
观天下之人,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
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
盖四者皆仁之端也。
3.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4.善养生者: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冬不极温,夏不极凉。
5.养生莫善于习动,并不困疲,日益精壮。
6.养生之道,当于“眠、食”二字悉心体验。
食即平日饭菜,但食之甘美,即
胜于珍药矣。
服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处刻,亦足摄生矣。
7.卧欲侧而曲膝,益气力。
8.适度是健康之母。
9.夫人夜卧,欲自以手摩四肢胸腹十数遍,名曰干沐浴。
10.广庭于步,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11.节饮食,慎言语。
12.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
13.务存节欲,以广养生。
14.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15.势顺则强,气顺则舒。
16.《忱中方》日:怡养之道:勿久行、久坐、久卧、久言,不能强食,亦忘忧
苦愁哀,饥则食,渴乃饮,食止行百步,夜勿水之性不杂则清,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此养神之道也,散步所以养神。
17.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18.不贪最先,不恐独后。
19.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已观其窍。
清心又寡欲,乃是长寿道。
20.安人之本,必资于食。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养生经典名言

养生经典名言1.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 孙思邈2.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 孙思邈3.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 罗天益4.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 郑成功5.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 苏轼6.劳其形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
—— 欧阳修7.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 陈直8.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养生要录》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老子10.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黄帝内经》11.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12.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13.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黄帝内经》14.起居无节,半百而衰皆以斫丧精神,事事违道,故不能如上古之尽其天年也。
—— 李梃15.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
—— 董仲舒16.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形气亦然。
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吕氏春秋》18.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黄帝内经》19.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20.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乱。
——《韩非子》21.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22.衣服厚薄,欲得随时合度。
是以暑月不可全薄,寒时不可极厚。
——《养生要录》23.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
—— 葛洪24.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
—— 蒲虔贯25.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
—— 钱琦26.养生以不伤为本。
—— 葛洪27.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嘉业堂丛书》28.食毕当行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原则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元朱震亨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抱朴子》晋葛洪我命在我,不在天。
―――《仙经》养生以不伤为本。
―――《仙经》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
―――《养生论》三国嵇康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养老奉亲书》宋陈直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
―――《抱朴子》晋葛洪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理虚元鉴》明汪绮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遗篇刺法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惜精养生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
―――《养心要语》明胡文焕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
―――《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纵欲戕生,古今同慨。
―――《退庵随笔》清梁章钜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尊生八笺》明高濂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
―――《食色绅言》明陈继儒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
―――《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摄生三要》明袁坤仪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
―――《广嗣纪要》明万全精神养生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续附·养生要诀》明胡文焕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
―――谚语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老老恒言》清曹廷栋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
―――《退庵随笔》清梁章钜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
―――《退庵随笔》清梁章钜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
―――谚语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谚语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
―――《类修要诀》明胡文焕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淮南子》西汉刘安等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唐张湛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
―――《抱朴子》晋葛洪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尊生八笺》明高濂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医先》明王文禄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养心要语》明胡文焕说说笑笑,通通七窍。
―――谚语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谚语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谚语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
―――《呻吟语》明吕坤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
―――《养生四要》明万全善摄生者,先除欲念。
―――《食色绅言》明陈继儒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
―――《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谚语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
―――《养生四要》明万全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淮南子》西汉刘安等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清朱锡绶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医述》清程杏轩善养生者,先除欲念。
―――《男女绅言》明陈继儒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素问·移精变气》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卫生宝鉴》元罗天益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谚语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
―――谚语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谚语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
―――谚语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
―――谚语常乐常笑,益寿之道。
―――谚语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谚语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
―――谚语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谚语笑口常开,百病不来。
―――谚语治病必先治神,药疗必先心疗。
―――谚语忠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快乐之源。
―――谚语生活上适度,精神上大度。
―――谚语养生必先养德,大德必得其寿。
―――谚语生理卫生强身,心理卫生强心。
―――谚语要享福,常知足。
―――谚语养生诗词养生原则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元朱震亨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抱朴子》晋葛洪我命在我,不在天。
―――《仙经》养生以不伤为本。
―――《仙经》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
―――《养生论》三国嵇康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养老奉亲书》宋陈直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
―――《抱朴子》晋葛洪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养性延命录》南朝梁陶宏景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理虚元鉴》明汪绮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遗篇刺法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惜精养生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
―――《养心要语》明胡文焕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
―――《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纵欲戕生,古今同慨。
―――《退庵随笔》清梁章钜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尊生八笺》明高濂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
―――《食色绅言》明陈继儒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
―――《备急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摄生三要》明袁坤仪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
―――《广嗣纪要》明万全精神养生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
―――《续附·养生要诀》明胡文焕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
―――谚语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
―――《老老恒言》清曹廷栋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
―――《退庵随笔》清梁章钜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
―――《退庵随笔》清梁章钜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
―――谚语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谚语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
―――《类修要诀》明胡文焕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淮南子》西汉刘安等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
―――《养生要集》唐张湛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
―――《抱朴子》晋葛洪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尊生八笺》明高濂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医先》明王文禄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养心要语》明胡文焕说说笑笑,通通七窍。
―――谚语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谚语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谚语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
―――《呻吟语》明吕坤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
―――《养生四要》明万全善摄生者,先除欲念。
―――《食色绅言》明陈继儒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
―――《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谚语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
―――《养生四要》明万全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淮南子》西汉刘安等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清朱锡绶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医述》清程杏轩善养生者,先除欲念。
―――《男女绅言》明陈继儒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素问·移精变气》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卫生宝鉴》元罗天益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寿世保元》明龚廷贤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谚语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
―――谚语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谚语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
―――谚语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
―――谚语常乐常笑,益寿之道。
―――谚语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谚语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
―――谚语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谚语笑口常开,百病不来。
―――谚语治病必先治神,药疗必先心疗。
―――谚语忠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快乐之源。
―――谚语生活上适度,精神上大度。
―――谚语养生必先养德,大德必得其寿。
―――谚语生理卫生强身,心理卫生强心。
―――谚语要享福,常知足。
―――谚语饮食养生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春秋战国孔丘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
―――《续附·养生要诀》明胡文焕一顿吃伤,十顿喝汤。
―――谚语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谚语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等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