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文化ppt

合集下载

秦汉时期-PPT课件

秦汉时期-PPT课件

A.பைடு நூலகம்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 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它不 仅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是世界古代政治文 明的标志之一。 (张传玺)
(二)巩固统一的经济文化措施
1.统一货币、度量衡,制作标准器发行全国
2.建设交通,修筑驰道、直道等
秦统一六国图等 意义 :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发展;
统一与历史潮流等
人东西六琅 迹有涉合邪 所东流之台 至海沙内刻 ,,,,石 无北南皇 不过尽帝 臣大北之 者夏户土 。,,,


② ③


2.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1)皇帝制度(至高无上的皇权):称号、沿袭、集权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史记 ·秦始皇本纪 》
秦始皇二十八年峄山刻辞:“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 争理”,“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大一统帝制之创建
《史记 ·秦始皇本纪》:“平定天下,海内 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 五帝所不及。”
皇权的加强和神化,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体现专制皇权的官僚机构和各种制度的建 立,法律的完备和统一,皇帝对军队控制 的加强等等,这些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个空前广袤的帝国,面积大约三百万平方公里。嬴
政大帝摆脱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分封制度,把帝国划
分为四十一个郡。郡是地方行政单位,直属中央政府,郡下再
划分为若干县,县下再划分为若干乡。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ppt课件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ppt课件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课标: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 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 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自主研习
造纸术的发明 1. 发明: 西汉 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 改进:东汉时期,宦官 蔡伦 改进造纸工艺。 3. 意义: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3. [2024年1月三明期末]东汉末年爆发了大瘟疫。张仲景四 处行走,观察各个地方的流行疫病,一边走一边想办法防
御和破解。经过多年的研究,张仲景终于发明了治疗瘟疫
的方法。这体现了张仲景( C )
A. 吸取前人的经验
B. 聪慧的个人天资
C. 积极地临床实践
D. 刻苦的闭门研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科技篇】 (1)右图造纸术的传播,对世界文明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
近代化进程起到巨大的促 进作用。
【史学篇】 (2)《史记》是在司马迁在狱中遭受酷刑的情况下写的,他在
命运的灾难面前写出这本历史巨著,从他身上我们能学习 到什么精神品质? 答案:面对艰难挫折和身心摧残,毫 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 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等。(言之有理 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2024年1月福州期末]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 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
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
(C)
A. 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C. 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B. 纸的应用禁锢思想 D. 纸张促进文化交流

历史课件 秦汉时期的文化

历史课件 秦汉时期的文化

4.农学的发展—农学已成为一种专门的学科
《氾胜之书》,中国古代最早最著名的农 学专著。原书已佚,石声汉先生在前人基 础上辑得3 500余字,分101条。氾胜之,汉
成帝时任议郎,是一位有经验的农学家,他根据 关中地区的自然条件,细致地探索了精耕细作的 生产方法。他的最大贡献是总结出了著名的区种 法。
2、东汉前期王充:《论衡》
唯物思想。
他认为:
1、万物由“元气”构成,元气是一 种客观的物质 2、三反对: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 鬼;反对厚葬 “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
秦汉思想 特点: 儒学神秘化、官方化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 写了《论衡》一书,指出天是一种自 然的存在,根本不可能有喜怒哀乐, 也不会通过灾祸来警告人。他还认为, 日食、月食、打雷、下雨,都是自然 现象,并非天降灾祸。王充批判迷信 鬼神的思想说,人死了,形体腐朽, 血脉枯竭,骨肉化为灰土,精神也随 着消亡,不会变成鬼。世界上根本没 有鬼神存在。 在鬼神迷信思想泛滥的时代,王 充根据科学知识,有利地提出无神论 的观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主要内容
一、科学技术 二、哲学和宗教
三、史学和文学艺术
四、社会生活与风俗 五、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秦汉文化的原因和特点
繁 荣 原 因 特 点



1 秦汉大一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2 国内各民族之间联系加强 3 中外交流活跃 4 先秦文化的基础
1 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2 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3 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 4 气度不凡,气势宏伟,充满自信
在园艺生产方面,秦汉时期创造了蔬 菜瓜果的温室栽培技术,发明了瓜果 套作法、嫁接法、移植法等,特别是 东汉时期的双季稻栽培技术,更是水 稻栽培技术上的一项突出进步。

《东汉的兴衰》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PPT课件

《东汉的兴衰》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PPT课件
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学习任务一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边看边思考: 西汉被谁建立的什么政权代替了?这个篡位者所进行 的改革是否取得了成功?他又被谁推翻了?
学习任务一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至涕泣于市道。 ——《汉书·王莽传》
新政的实施不仅没有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加 剧了社会动荡。
学习目标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新课导入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时主题
顺应潮流,大秦统一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西汉初建,重归统一 汉武大帝,强盛一统 东汉新生,延续统一 驼铃古道,东西动脉 秦汉成就,文化科技
课时标题
秦统一中国 秦末农民大起义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材料五 东汉政府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迁,把鲜卑内迁。此后,内 迁各族的生活习俗逐渐跟汉人趋同,有些民族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语言, 军队成为维持地方治安的武装。
(3)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学习任务一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
学习任务一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如果你是光武帝刘秀,面对混乱的东汉社会,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材 料 三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解决了战乱之后土地荒
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他 还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省减
刑罚。
(1)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材料四 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精简到 十分之一)”。另外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学习任务二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25张PPT)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25张PPT)

◎内容十分丰富
◎注重实际应用
◎与生产、生活 紧密相连
秦简九九表
新课学习
活动 6 以《氾胜之书》为例,说明秦汉时期农学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类别
时代
医学
东汉
数学 农学
天文 历法
地震学
东汉 西汉 秦朝 两汉 东汉
科技成就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 《氾胜之书》总结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
作者:司马迁
记述内容:帝王将相、下层人物
体裁:纪传体通史 价值:
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的综合性史书体裁。 通史:通贯古今的史书。
开创了正史的撰写体例
《史记·平准书》书影
本纪 世家 列传


新课学习
活动 3 结合教材,评价《史记》的价值。
书籍名片
书名:《史记》 记述时间:黄帝到汉武帝
作者:司马迁
记述内容:帝王将相、下层人物
天文 历法
地震学
东汉 西汉 秦朝 两汉 东汉
西汉经穴漆人
新课学习
活动 2 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体现了张仲景怎样的精神。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 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伤寒论·序》
发展 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总结 多种疾病的症候 提出 辨证分析病情,对症下药 提倡 “治未病”、预防疾病
颁布统一历法,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
历法更加精确,使用漏壶、日晷测定时间 张衡发明浑天仪,演示日月星辰的运行
张衡制作了候风地动仪,用以测验地震方位
秦汉时期,我国科技文化发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ppt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ppt
材料一 “蔡侯纸”平滑光洁,适宜书写,而且原料廉价,降低了造纸 的成本,适合大规模推广造纸的技术。3至4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简牍 绢帛,成为中国唯一的书写材料。 纸的使用日益普遍,
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材料二 (东晋)当时不但用纸抄写经史子集书及公私文件,佛教、道 教的兴起也耗去大量纸张。
纸的使用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史记·陈涉世家》
三、史学展——司马迁与《史记》
2.阅读材料思考:司马迁的《史记》有何特点
《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 实录、信史”。司马迁揭露夏桀、商纣、秦 始皇的残暴行径;颂扬了陈胜、吴广起义的 作用;还大胆抨击当代最高统治者的丑恶行 为,“不虚美,不隐恶”,如揭露了汉武帝 晚年搜刮人民的情况,抨击他迷信、梦想会 仙人的荒唐事。
史学价值:公正记事,秉笔直书,记录保 存了大量史料和史事,对中国史学发展产 生深远影响。
朴素凝练、浑然天成、滴 水 不漏,增一字不容,减一字不 能。 —— 柳宗元
文学价值:文笔优美,所记人 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 崇高地位。
三、史学展——司马迁与《史记》
3.根据材料,思考:司马迁身上有一种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代表:河南洛阳的__白__马__寺_
丰富了中国文化
四、宗教展
下列词语跟哪个宗教有关?
√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无事不登三宝殿
忏悔
√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五体投地
大千世界
因果
军事
思想
民族关系
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
经济
对外关系 国家的统一,经济发展,各民族和
政治
秦 汉
文化 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中外 交流增多;秦汉时期科学家的刻苦 钻研。

秦汉时期PPT课件

秦汉时期PPT课件
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 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 、形成
⑴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⑵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①生产工具因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生产关系因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
④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12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课时2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与文化科技
[考纲要求]
1.秦汉时期的农耕技术; 2.秦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与“丝绸之路“; 3.秦汉时期的商业发展; 4.秦朝“焚书坑儒”; 5.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汉代造纸术;小篆和隶书;汉赋
13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第二单元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
时间 秦朝:前221----前207年
西汉:前202----公元23年 东汉:25----220年
【阶段特征】
总特征: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 封建国家建立和初步发展。 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成立和巩固;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 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文化上: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 思想,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1
官员职权 拥有政、财、军大权
___地__方__行__政___机构
与中央关 承认权威,承担义务; 听命于__中__央_____,随

具有较强__独_立_性。
时调换
弊端
随时间推移,容易形成 (空间)缺乏稳固的统治
___割__据____势力
基础
目的上, 都是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初中历史课件: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

《初中历史课件: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
秦汉时期是中国华夏文明的发展与传承阶段,包括了语言文字、哲学思想、 礼仪制度等方面的重要进步。
秦汉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变化
1 土地制度改革
2 对外贸易
3 铁路和水利工程
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 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 发展。
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拓 展了经济交流和文化影 响。
兴建了铁路和水利工程, 加强了交通运输和水利 建设。
秦始皇帝制的实行
集权统治
秦始皇集中了国家的权力,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修建巨大工程
兴修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等巨大工程,展示秦朝 的伟大。
秦汉政治制度的变化
郡县制 官员选拔 法律体系
废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 推行考试选拔制度,增加选拔官员的公正性。 开创了法律体系,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华夏文明的发展和传承
文化教育的制度性变革
1
碑刻和纸张
推广碑刻和纸张的使用,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2
官方学校
设立官方学校,加强了对教育的统一管理。
3
历史编纂
开始编纂历史著作,保存和传承历史文化。
艺术和文学的繁荣
秦汉时期是中国艺术和文学的繁荣时期,产生了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和文学 作品。
秦汉医药学和科技的进步
针灸医药
发展了针灸医药,为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铁制品生产
秦汉时期铁制品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的 发展。
历史人物与事件
刘邦
出身农民,建立了汉朝,成为中国历史上 重要的君王。
张骞
作为使者奉命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司马迁
著名的史学家,编纂了《史记》,对历史研究有重要贡献。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与考古价 值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让人们惊叹不已。这些宏伟的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艺术和 军事技术的杰作,对考古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 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
概述: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文明
【时空框架】 第一阶段:秦朝(公元前221年--207年,即公元前3世纪),都城咸
阳(今陕西西安) 第二阶段:汉朝(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刘邦建立,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新朝:公元9年-公元25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东汉:公元25--220年,刘秀建立东汉,都城洛阳。
【课本内容】 必修1 专题一 第二课全部 、第三课(刺史制度、察举制) 必修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相关内容) 必修3 专题一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必修3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相关内容) 选修4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阶段特征和知识梳理】
政治方面: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创立与巩固。 秦创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皇权至上,三公九卿制,郡 县制),成为中国2000多年的基本政治制度。汉巩固并发展 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度,刺史制度等)。
一、秦汉政治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1)含义
君主专制是指决策的方式,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 国家大事由其人独断。
中央集权是指一种政治体制,指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 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地方长官只能在允 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皇帝





中央权力 义

集 中


地方权力 权
特点: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秦朝这 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
经济方面:小农经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精耕细作技术 逐渐成熟。秦朝法律肯定土地私有,汉初修养生息,重农抑 商政策,农业技术改进(犁耕法,耧车,代田法等)推动了小 农经济的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冶金,陶瓷,丝织等技术 世界领先。商业继续发展,货币统一,长安,洛阳繁荣,对 外贸易(丝绸之路)兴盛。
思想文化方面:儒家思想成主流思想。秦焚书坑儒;汉 形成了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体系,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文学(汉赋),艺 术(秦小篆,汉隶,帛画等),科技(造纸术)领先世界。
不同点:
分封制
郡县制
时代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与中央政府 被分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

的关系 独立性,封位世袭
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影 响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了国 家的统一
划分标准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按地
关系为基础
域划分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 本性变革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容
①皇帝制度的建立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皇权至上
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
和权力中心。
②中央官制的建立——三公九卿制
皇帝 百官之首
• 太尉 全国政务
• 丞相
副丞相
军务 (虚有其位)
• 奉常 • 郎中令 • 卫尉 • 太仆 • 廷尉 • 典客
②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③官职分工明确,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
B、作用:
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是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公天下的 开端),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拓展: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 宗正
• 治粟内史
• 少府
• 御史大夫
三公 诸卿
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别把持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作用:①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皇权独揽
②减少决策失误
拓展: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评价
1、特点: 1)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 分 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最终大权操纵在皇 帝之手。加强皇权统治的同时又能防止皇帝决策的失误 。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 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3)比较完备。
一、秦朝时期(前221——前207)
(一)秦朝政治
1、秦朝的统一
(1)秦朝的统一原因
A、必然性: ① 经济:封建经济发展,各地区各民族联系加强。 ②政治:兼并战争实现局部统一,出现统一趋势;分封制
崩溃中央集权制兴起,为统一提供制度条件; ③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形成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民族共同体; ④人心:长期割据混战,人民渴望统一;
B、可能性: ⑤商鞅变法增强秦国实力,国力跃居诸侯之首。 ⑥嬴政雄才大略。
一、秦朝时期
1、秦朝的统一 (2)秦朝的统一过程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十年 的时间,秦王嬴政先后灭了韩、 赵、魏、楚、燕、齐等东方六 国。结束长期的分裂,建立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 集权的封建王朝,定都咸阳(今 陕西咸阳)。
2、评价:秦朝创立的中央行政制度,分工合作,由皇帝直 接任免,提高了行政效率。但是国家事务与皇族私人事 务没有分开,到两晋后逐步被三省六部制替代。
③地方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 皇帝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
郡 郡守、郡丞、郡尉、
县 县令、县丞、县尉
乡 三老、啬夫、游徼
里 里典
A、郡县制的特点
①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 取代贵族政治。
之后,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 区,并修筑长城;南伐百越, 置以桂林、南海、象郡以及闽 中郡。进一步扩大了统治疆域。
一、秦汉政治
1、秦朝的统一 (3)秦朝的统一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交往,有利于形成强 大的封建王朝,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 ③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统一成为历史的主流,为中华 民族形成奠定基础。
核心:皇权的至高无上
(2)形成原因:
①经济条件: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和脆弱性需要中央集权制度; ②政治条件:新地主阶级维护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 ③理论基础:法家思想的产生发展特别是韩非子的集权和法 治思想; ④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混战带来严重破坏人民渴望统一。
(3)发展演变
战国形成、秦朝确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 元朝发展、明清强化并渐趋衰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