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原理
就是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
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秉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是搞清楚“实事”,就是介绍实际、掌控实情,这就是
展开一切科学决策所所需的也就是唯一可信的前提和基础。
具体的做法
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秉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课堂教学,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规律客观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
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反对误导意识无声促进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特别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
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启程,从中找到其固有的规律性,
做为我们行动的凡塘。
(2)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不符合实际的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
新问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3)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彰显时代性、把握住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4)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成语或典故

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成语或典故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务空名、足履实地、下马看花。
一、脚踏实地 [ jiǎo tà shí dì ]【解释】: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
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出自】:宋·邵雍《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译文】:你曾经问邵康节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说:‘您是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的人了。
’二、实事求是 [ shí shì qiú shì ]【解释】: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译文】:学习古人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本质。
三、不务空名 [ bù wù kōng míng ]【解释】:务:追求。
切实地工作,不追求虚名。
【出自】:近代毛泽东《〈中国工人〉发刊词》:“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他们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不务空名会干实事。
”四、足履实地 [ zú lǚ shí dì ]【解释】:履:踩踏。
脚踏实地。
比喻实事求是,平实而不虚浮。
【出自】:元末脱脱、阿鲁图等《宋史·刘甲传》:“生平常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
”【译文】:平时常说:我没有别的长处,只有能够脚踏实地做事情。
五、下马看花 [ xià mǎ kàn huā ]【解释】:比喻停下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
【出自】:近代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俗话说:“走马看花不如驻马看花,驻马看花不如下马看花。
”我希望你们都要下马看花。
”。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实践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工 作中,要坚持实践标准,以实践结 果来检验工作的成效和正确性。
勇于担当负责
在工作中,要勇于担当负责,敢于 直面问题,不回避矛盾,以实事求 是的态度解决问题。
工作中实事求是的挑战与应对
01
信息不对称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信息传递的失真或不对称,可能导致对实际情况的
02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解实际
实际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
01
实际是指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
及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实际是多方面的
02
实际包括各种不同的方面,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等,每个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实际是不断变化的
03
实际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实
动。
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 索、总结经验,并以此为依 据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实事求是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
实事求是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义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 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我们党在长期革 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和作风。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 要法宝。
05 结论
总结主题观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和方 法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和调查研究,做 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成语

表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成语总结
以下是20个表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成语及解释:
1.脚踏实地: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
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2.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认识事物的本质。
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3.真抓实干:形容工作认真,踏实肯干。
4.朴实无华:形容作风质朴,不浮华。
5.返璞归真:指去掉外在的装饰,回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6.身体力行:形容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7.深入浅出:形容对问题或事物认识深刻,处理得当。
8.名副其实:指名声或称谓与实际一致、相符合。
9.有口皆碑:形容人人称赞。
10.言之有物:指言论或文章有实际内容。
11.持之以恒: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12.知足常乐:指满足于已有的东西,就会常常感到快乐。
13.知行合一:指知识和行动应该相互统一。
14.言行一致:指言论和行动应该相符。
15.脚踏实地:形容做事踏实认真。
16.真才实学:真正的才能和学识。
17.埋头苦干:形容工作勤奋努力。
18.默不作声:形容不说话,不发出声音。
19.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或顺序进行工作。
20.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发展或进步。
这些成语都表达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蕴含的哲学道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蕴含的哲学道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一种哲学道理,强调行动和思维应该以实际为基础。
这个道理强调我们在处理问题、制定计划和做出决策时,应该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和实际条件。
这个道理的核心思想是要以实际为依据,而不是凭空臆想或理论推测。
它要求我们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实际的需求来制定解决方案,而不是脱离实际地空谈理论。
只有在了解和把握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采取有效的行动。
这个道理还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验证和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发现实际问题和挑战,并积累经验和知识。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从中得到有效的启示。
“一切从实际出发”还倡导务实的态度和方法。
它提醒我们不要陷入纸上谈兵和空洞的理论之中,而是要注重实际效果和实际成果。
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而不是追求空泛的口号和理想。
总的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强调了实际和实践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行动和思考中要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和实用性。
它是一种务实的哲学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11124952袁紫筠“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指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它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到使主观符合客观,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要从客观存在的情况出发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那为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呢?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唯物主义世界观一切依客观存在事物为基础,没有从实际出发哪里来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实际出发。
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注意事实。
恩格斯曾经把从事实出发看作是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根本点。
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毛泽东同志提出实事求是,江泽民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证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个实践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马克思也谈到,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
这些伟人都向我们说明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和发展真理,全面贯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正是没有从一切实际出发,20世纪50年代,中国发生“大跃进”“人民公社”等不切实际的运动,人人都吃大锅饭,人人盼着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心态,害中国处于麻木,停滞阶段。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第二专题一切从实际出发专题复习系列

第二专题一切从实际出发【高考考核内容与要求】Ⅰ、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Ⅱ、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的现实意义。
【基础知识】Ⅰ、基本概念1.一切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这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是科学的方法论,是学习唯物论知识的根本目的。
所以应准确、全面地对这一概念作以下的把握:⑴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2.主观主义:就是从主观出发,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
3.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哲学观点。
4.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的哲学观点。
Ⅱ、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本专题的内容是前一专题的延伸。
总的来说前一专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基本原理,有什么样的原理,就应该有与之相应的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要求我们的思想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原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凡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凡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是唯心主义。
方法论意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1.揭批“法轮功”的歪理邪说⑴背景材料材料一:“法轮功”的创立者李洪志散布种种歪理邪说,蛊惑人心。
他说:“世界上的一切,大到宇宙,小到分子原子,都是神安排的,社会的发展也是神安排的”;“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灵体,都是有思想的”;“地球有三次爆炸,第一次是我师爷定的,第二次是我师傅定的,第三次爆炸是我来定的,我使用功力也只能让地球爆炸时间推迟30年”。
一切从实际出发

例证
我们想问 题,办事情, 做决策,都 必须从实际 出发,脱离 实际盲目追 求快速发展 而不顾社会 实际,必将 付出惨痛的 代价。“大 跃进”就是 一个非常典 型的例子
例证
一切从实际 出发,在当代中国, 就是一切要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这个 最大的实际出发。 我们党的全部理论 和时间活动只有符 合这个实际,才能 不断地把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伟大事业推 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论观点提出:物 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是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原因:
哲学依据: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 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 规律办事。 重要性:从实际出发,关键是要 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
知识点 二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 从发展变化着客观实际出 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 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 本质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 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一切从实际出发 (1)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
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 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 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 不是臆造的规律性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 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 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 体现。
(3)要求:
①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从事实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 并且要求结合新的具体事实进行阐发和运用。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 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 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 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 无所作为的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对实际情况有全面深 入的了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调 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这一方面,毛泽东同志为 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榜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切从实际出发
11120721 徐嘉悦
整个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既有物质现象又有意识现象,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需要我们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在工作中正确处理客观和主观的关系,使主观符合客观。
客观事实就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的事物、现象和过程,是指人的认识所反映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就比如,地球的引力的存在,光速的大小,地球是圆的,诸如此类。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清楚的认清这些客观事实,然后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有甲、乙两个商人,他们同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推销鞋,甲看到该地人都不穿鞋就打道回府了,而乙看到这种情况后,进行了一番调查研究,认为这是由于该地买不到鞋,形成了不穿鞋的习惯,于是就开始大力宣传穿鞋的好处,并提供鞋让人试穿,结果大获成功。
这个故事就是说明了毛主席曾说过的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就是告诉我们,行动的依据,首先要建立在事实基础上。
从实际出发的关键,也是要注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到从实际出发呢?其实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理解这一点了。
相信大家一定都做过这样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1+1=?如果纯粹是在数学上,那么毋庸置疑,答案一定是2,但是如果放在生活中,加上不同的单位,那答案就会有很多。
比如说,一个爸爸和一个怀孕的妈妈就是三个人,还比如一群羊和一群羊混在一起,结果还是一群羊。
建立在不同的单位上,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就是要从实际出发。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海拔高的地方,普通的锅煮不出熟饭,水也是一会儿就沸腾了?针对这种情况,在高原上都用了高压锅来煮饭,这就是从实际出发,用我们的主观意识改善我们的生活。
所以说,实际是多方面的,事物是复杂的,世界在发展,人类也在前进,人的观念和思想也要随之变化、发展。
对事物都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能否定一切,也不能肯定一切。
面对生活中的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东西,只有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跳出习惯的思维定势,使主观符合客观,获得正确的认识。
如果我们做事不能够从实际出发,那么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都不是令人满意的。
有过这样一个例子: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他知道农业落后要重点发展农业,但他对地理不
了解。
去美国访问时见美国的玉米产量高,回国后就命令国人种玉米。
结果可想而知了。
美国的气候适合种植玉米而苏联气候不适合。
赫鲁晓夫没有从实际出发不尊重客观现实,种地一定要因地制宜。
很多人都觉得国外什么东西都好,国外福利好,国外教育好,国外物价低等等。
但是,事实上,中国和国外一些国家在国情上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国外福利好,试想如果我们中国13亿人口,人人都有好福利,那国家还有钱给我们建设社会设施吗?国外教育好,那是你没有看到国外教育的弊端,中国孩子去国外念书就一定会成才吗?不同地方生长的孩子都有不同的习性,国外自由的环境也许会让孩子更加的富有创意,但也可能让他从此堕落,这就要看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了。
国外物价低,那么你有没有看到国外的赋税有多高呢。
所以说,盲目从风是要吃亏的,最主要的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来看待对错是非,这也就是所谓的从实际出发。
美国好吗?每个人还欠我们5700元呢,信用评级从AAA降到AA+了,金融危机的时候是美国还是中国国民的日子更好过呢?
日本好吗?日本已从过去的第二大经济体,被中国、印度、巴西等崛起的新兴国家所代替。
欧盟好吗?欧盟也面临着大量债务危机的困惑,美元都贬值了,那欧元呢?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特点,机械地套用某国、某种模式,不仅荒唐,在现实中也是不可行的,中国的国情才是政策制订的基础。
中国有一句古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物。
因为钓鱼岛的事情,中国人盲目的抵制日货,甚至看到日货就砸,这就是不从实际出发的表现。
网上有一句话说的好:生日本人的气,砸中国人的东西。
实际上来说,东西已经是我们中国人的了,不管它产自哪里,都是中国人花钱买的,如果是从实际出发,就应该深刻认识在这一点,然后在以后的日子抵制日货就可以,根本不用砸已经买了的东西。
另外,有一些人呢总是愤怒于中国领导的“懦弱”,不敢和日本硬碰硬,但是要知道日本人的背后站着美国,我们不是不敢,而是要权衡利弊,从实际出发来决定政策的提出,不是说硬就硬说软就软的,我想在政治上,外交上,国家领导人一定比我们更懂得如何应对。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思想,不仅仅是对待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这也应该是我们立足于社会的一向重要准则,一个根本保障。
人生的路本来就很漫长,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而“实际”这条路就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做人,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分析不同情况的问题,把主观意识建立在客观事物上面,不要夸夸其谈,这样的话我们才能抓住生活,把握生命,立足在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