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主题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主题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主题1

主题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探寻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胎儿、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的特点及规律的科学。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及规律的科学。

二、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D

5.C

6. B

三、填空题

1.脑

2.客观现实

3.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4.0~6

5.冯特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①个体心理的发生。

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③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自己心理现象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了,但由于社会发展的制约,很长时间都不能从科学的角度揭示心理的实质;年轻,是因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才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学术界把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作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3.心理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①心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

尽管人的心理活动对客观显示的放映不同于镜子和照相机,但是,不论心理活动过程多么复杂,其内容都可以从客观事物中找到源泉。脱离客观现实,个体就不会产生任何心理现象。

②心理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

个体的心理按其内容、源泉和发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的,但客观现象的映象总是在不同个体的大脑中形成,因此又是主观的。个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简单、被动的复制,而是在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过程中完成的,是对客观现实积极、能动的反映。

六、论述题:

学前儿童心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源于实践的,但同时又会为实践服务。

1.学前儿童心理学源于社会实践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0 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材培养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这些为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如进化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建立,神经生理学、医学等科学的发展,及录音录像、微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更好地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提供了前提。

2.学前儿童心理学服务于社会实践

第一,学前儿童心理学对于早期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家长如果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了解了自己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就能使家庭教育向着科学化方向迈进;另一方面,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有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科学有效地贯彻教育方针,确定适当的教育内容及方法,正确组织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提高。

其次,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为一切与学前儿童有关的工作领域服务。学前儿童心理学不仅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其他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如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儿童文艺工作、儿童玩具和服装设计工作等,只有在结合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后,才能更好地开展、更具生命力。

探寻2 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名词解释

1.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强化是指通过某一事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

2.图式即认知结构,是个体理解世界的基本构建方式的一种心理结构是动态的机能组织。

3.顺应是当个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调节自己内部结构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

4.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通过成人或更有经验的同伴的帮助而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A

5.C

6.A

三、填空题

1.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直接学习、观察学习

3.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4.“S—O—R”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 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生理成熟是学习的基础。在幼儿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时,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而当幼儿做好了成熟的准备,训练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准备,就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所以,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幼儿的学习取决于其生理的成熟程度,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

2.①负强化和惩罚相同点:都能减少不好行为的发生率。

②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负强化指在某一行为后通过去掉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加强行为的过程,如一个孩子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家长应该做什么来帮他改正这一坏习惯呢?从负强化的观点

来看就是当这个孩子吸吮手指的行为一出现就要受到指责,而一旦其不再吸吮手指了,就立即停止对他的批评。久而久之,孩子吸吮手指行为的频率就会渐渐降低直至消失;惩罚是指在某一行为出现后以令人厌恶的刺激以抑制或减少行为的过程,如上述例子中,孩子吸吮手指时,家长当众批评他或是停止他游戏。

3.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当刺激出现后,个体对它的感知和理解与现存的思维方式一致时,就产生了同化。

顺应与同化相反,是当个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调节自己内部结构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就本质而言,同化表明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顺应表明主体得到改造的过程。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知识,不断形成和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4.维果斯基认为,最近发展区是教学的最佳期限,在最佳期限内进行的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最佳的教学,教学应根据最近发展区设定。如果只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现有水平来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组织教学,就是指望于儿童发展的昨天,面向已经完成的发展进程。这样的教学从发展意义上说是消极的,它不会促进儿童发展。教学过程只有建立在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上,才能产生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又可引起儿童心理机能间的矛盾,从而推动了儿童的发展。

六、材料分析题:

1.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案例中童童的言行就是对言行不检点的爸爸模仿的结果。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不需要强化,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就可获得学习,因此榜样对儿童有重要的影响。对儿童来说,教师、父母、同伴都是重要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和父母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正面的榜样,同时也要注意儿童与哪些人交往,阅读的书籍,观看的电影、电视、录像是否健康等。

探寻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客观性原则指的是在处理和对待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时,要根据客观事实,寻求和发现心理活动的客观原因及客观规律。这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2.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在学习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

3.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幼儿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D

5.A

6.D

7. A

三、填空题

1.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

3.实验室实验法

四、判断题

1.(×)

2.(×)

3.(√)

4.(√)

5.(×)

五、简答题

1.客观性原则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要求是:

①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不能脱离幼儿生活的客观因素,如其周围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不能脱离幼儿大脑高级神经系统的客观发展状况。

②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要广泛地收集材料,如实记录,全面分析,从中得出科学的抽象和概括。研究者不能以主观的体验和标准去臆断幼儿的心理活动,更不能影响幼儿的心理活动,或者按自己的设想去分析和下结论。

2. 遵循教育性原则是研究者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在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时,对幼儿的心理总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研究者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负责。从设计研究方案、安排研究时间到研究者的言行举止,都必须考虑到对幼儿心理产生影响的可能性,那些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选题、材料内客或研究方法都不能采用。

3. 观察法的优点:观察法是在幼儿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可以获得比较真实的结果。

观察法的缺点:①研究者不能主动进行有选择、有控制的研究,受时间、观察对象、观察者本身限制。②观察法只能观察外表现象和某些物质结构,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和个体的思想意识,也不适合于大面积进行。

4.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测验法,④谈话法,⑤作品分析法

六、材料分析题

基本要求:

1.可以运用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2.如果用观察法,要求设计观察记录表及内容;如果用访谈法,要求设计访谈提纲。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 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个案研究法 2.气质 3.群体 4.组织文化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备选芦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什么( B )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 B )。 A.气质 B.个性 C.能力 D.性格 3.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 A )。 A.惩罚 B.正强化 C.自然消退 D,消极强化 4.某公司年终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C )o A.公司没有做到奖罚分明 B.奖励不够及时 C.公司没有做到奖人所需、形式多变 D。员工太挑剔 5.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B )。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群体 D.参照群体 6.管理方格图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有( D )。 A.贫乏型 B.任务第一型 C.俱乐部型 D.团队式 7.对下属采取信任的态度,并与他们共同制定计划、设置目标、改进和检查工作,这种领导风格屈于什么类型( D ) A.专权独裁式 B.温和独裁式 C.协商式 D.参与式 8.要帮助领导者对组织的一切“变化”做出有效管理的设计理论是 ( D )。 A.分化一整合组织结构 B.项目组织设计 C.距阵式组织设计 D.自由型组织结构 9.艾桑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 C ) A.社会功能 B.成员受益程度

中班主题活动纸的一家课件资料

主题活动: 纸的一家 教师: 班级: 时间: 2015年3月-5月 主题活动:纸的一家 主题说明: 从3月3日起我们将和孩子们进入《纸的一家》的主题活动中。“纸”

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物品,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满了和纸相处的经验:从纸巾、纸盒到纸袋,从书籍、报纸到海报……纸,在儿童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将带领孩子与各种各样的纸展开一系列互动。让孩子从撕贴和折叠中直接去触摸和感受纸的材质,了解不同的纸各自具有的特色;他们会有机会探索和研究某些纸的来源,也能学会珍惜省用各种纸,在废止回收利用的过程中懂得保护资源;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真正地和纸玩游戏,他们可以折一折、玩一玩各式各样的纸;可以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平面的纸站起来,让立体的纸变化出不同的空间。厚的、薄的、粗的、滑的、硬的、软的,大张或是小张的,平凡的纸成为孩子创作或游戏的素材,给予他们一片尽情想象的空间。准备好了吗?欢迎您和孩子一起进入纸的宽广世界。 活动总目标: 1、了解纸的种类、用途,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纸的分类。 2、能积极参与收集和讨论活动,乐意与同伴分享知道的有关纸的信息。 3、体验纸艺的创作乐趣,能大胆想象,有创意地开展活动。 4、知道纸可以回收再利用,增强节约用纸的意识。 、了解书的结构及各部分。 5. 主题网络图:

复写有趣广告纸张处图多少 活动一:纸的由来 ▲活动内容:谈话——纸从哪里来 活动准备: 活动前观看过有关录象;挂图:纸的发展史。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回忆录象中的内容并提问(1)纸是谁发明的? (2)蔡伦是用什么来造纸?

(3)纸是怎样分明的? 2、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讲述纸的发展过程。 在讲述中,意思表达不清楚时,师予以帮助和提示。 3、介绍后,师布置“纸的发展史”专栏让幼儿互相观看、介绍 4、引导幼儿提出有关纸的问题 观察与推进: 本次活动课前通过录像,部分孩子已经对纸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幼儿对纸的缺乏相关的感性经验,因此在欣赏故事过程中个别幼儿不理解其中的一些情节,建议在观看录象时进行分段讲解,增加感性认识。通过活动孩子对纸有了初步的认识,下节课我们将一起了解古代造纸。 ▲活动内容:古代的纸(半日)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不同记录方式,感受现代记录工具的先进。 2、体验玩纸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贝壳、竹木片、雪糕棍子、筷子、树叶、石头、笔等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讨论:古代人是怎样记录事情的?。1. 2、观看纸的演变历史的VCD,帮助幼儿了解古代记录事情的方式。 3、引导幼儿参观“纸的演变展示区”。启发幼儿观察比较近现代各种纸及纸的代替物,了解现代先进的书写用品极其不同的用途。 4、提供大贝壳、竹木片、雪糕棍子、筷子、树叶、石头、笔材料,让幼儿模仿古人的方式记录某一件事,体验古代书写的艰难。 5、提供笔、白纸、报纸、复印纸、复写纸、录音机等现代记录工具,让幼儿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体验现代记录工具的简便。 6、启发幼儿谈一谈:未来人们还会发明什么样的纸?未来的书写工具将会是怎么样的? 观察与推进: 本次活动孩子对古代人记录事情的方法很好奇,通过观看VCD,孩子们基本了解了纸的演变历史。在模仿古人记录时,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但部分选择“用石头刻”等方法的孩子反映说:老师,我没办法写呀!从中了解了古代书写的艰难。活动中发现孩子对毛笔、砚台等很感兴趣,因此下一活动将与孩子一起认识文房四宝。 ▲活动内容:文房四宝(半日) 活动目的: 1、知道中国特有的文房四宝的名称。 2、初步了解毛笔书写的方法。 3、感受民族文化,体验创作乐趣。 活动准备: 请家长协助收集各种有特色的纸、砚、毛笔、墨等文房四宝的实物或挂图、VCD,中国画毛笔书法作品的图片,宣纸、砚、毛笔、墨各若干。 活动过程: 1、观看VCD,了解文房四宝。 2、引导幼儿参观“文房四宝展示台”。启发幼儿说说展示台上有什么?为什么

《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优质课作品)

《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份。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简单知识以及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 2.掌握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重要用途。 学情分析 空气使学生经常听到、用到的词汇,似乎十分熟悉(实际上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对它并不了解),加之本课题要讲解的知识内容不多,如果忽视探究活动,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的目的,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会变得沉闷、乏味。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应该以实验探究和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深入地了解有关空气的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

教学方法讲演法、自学指导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 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 【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展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 (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2016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2016年4月自学考试00152《组织行为学》试 卷及答案】 0152 全国2016年1月自考组织行为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的行为特点具有(b) a.系统性 b.可控性 c.静态性 d.单样性 2.最早提出“组织科学”这一概念的是(c)a.莱维特 b.梅奥 c.维 卡d.泰勒 3.一般应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现象的方法是(d) a.抉择分析 b.相关分析 c.趋势分析 d.因素分析 4.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建立起正确的对人关系的(a) a.知觉 b.态度 c.观 念d.价值观 5.“效率就是生命”是一种(c ) a.理性价值观 b.政治性价值观 c.社会价值观 d.集体价值观 6.下列选项不属于创造性行为的特点的是( d )

a.主动性 b.适应性 c.有用性 d.独特性 7.把性格划分为a型、b型、c型、d型和e型,其分类的依据是(b) a.某种倾向性 b.人的行为模式 c.何种心理机能占优 势 d.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8.间断——平衡模型指出,群体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c) a.初期阶段 b.第二阶段 c.中间阶 段 d.最后阶段 9.冲突较多,不太容易随机应变的群体是(d)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同质群 体d.异质群体 10.影响信息沟通的基本因素除了信息源、接收者、编码与解码以外,还包括(a) a.通道 b.工具 c.情 境d.路线11.人际心理关系形成的基础是( a ) a.人们的直接感情相互作用 b.人们的直接血缘关系 c.人们的宗教道德观念 d.人们的政治法律观念 12.人们见面的次数越多、越熟悉,越可能相互喜欢。这个结论的得出者是(d) a.伦林 b.扎琼克 c.费斯廷 格 d.奥斯卡普 13.在相互依赖关系的类型中,依赖关系最为复杂的是(c) a.联营式关系 b.顺序式关系 c.互惠式关系 d.协作式关系

201x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分层作业 新人教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用书P21] 1.[xx·邵阳]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R指的是( ) A.氮气B.氧气 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xx·日照]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B.氮气 C.太湖水D.鲜橙汁 4.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物质,请将物质的名称或符号填在横线上。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_____。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___。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 (4)空气可以用于制氮肥,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 5.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 A.1% B.19% C.25% D.78% 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操作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②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 ③先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 ④燃烧停止后松开弹簧夹。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 (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 ____。 (3)该同学在实验中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低于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1/5,请你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写两条)。 (4)通过该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成分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红磷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氮气。请结合本实验推测出氮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图2 红磷燃烧) ,图3 木炭燃烧)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中班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纸教学教材

中班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纸

中班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纸 中班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纸 主题的生成: 在筹备“六一”活动期间,幼儿的兴趣被色彩各异的电光纸、腊光纸吸引了,大家围过来,都想先拿到一张布置教室,雅辉说:“小心,别撕破了。”心如说:“撕不破,它结实着呢”“这是纸做的,别撕破了”,“这才不是纸做的,它比纸硬。”看到幼儿对纸如此的兴趣,我们准备围绕幼儿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有关纸的问题,与他们一起,并且发动家长搜集有关纸的各种资料,开展“纸”的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利用各种感官,主动去了解纸的种类,探索纸的特性、用途等。 2、能用交流、谈话、实验、绘画、制作等形式进行表征。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意识。 4、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要节约用纸,初步培养环保意识。 活动内容:常识活动——各种各样的纸(一)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纸的种类,会简单地说出其名称。 2、发展幼儿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常见的纸联系大班幼儿 活动过程: 一、布置场景“纸张加工厂” 1、带幼儿参观纸的加工厂,鼓励幼儿大胆探索纸的秘密 2、引导幼儿通过看、摸等各种感官进行探索 二、组织幼儿集中讨论: 1、你和哪些纸交了朋友? 2、你还见过哪些纸,还知道哪些纸? 2、他们都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和一样的地方。 3、这些纸都可以做什么? 三、师总结 四、延伸活动 寻找身边的纸秘密 观察与推进: 在“与纸交朋友”的活动中,幼儿对“你见过哪些纸”的问题,很兴趣,他们说的最多的便是图画纸、报纸、卫生纸、新纸、挂历纸等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纸。于是,我们打算在星期一傍晚,我们发出了通知,发动家长一起搜集,让他们把他们认识的纸搜集起来给幼儿,讲给幼儿听,幼儿再来讲给全班幼儿听。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行为的理论模式用函数关系式表达为() A、B=f(S·P) B、B=f(P·E) C、B=f(S·E) D、B=f(P·M) 2、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 A、三层 B、四层 C、五层 D、六层 3、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与华莱士,把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 A、四个步骤 B、五个步骤 C、六个步骤 D、七个步骤 4、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就是()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态度 5、激发行为并给它以方向性的心理因素就是()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信念 6、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就是()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超Y理论 7、创造性行为的特点就是() A、系统性 B、有用性 C、社会性 D、管理性 8、事业生涯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 A、意识 B、价值观 C、行为 D、知觉 9、在组织中,通过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而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就是() A、正式群体 B、任务群体 C、命令群体 D、非正式群体 10、从个体的角度瞧,群体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况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 A、规定 B、瞧法 C、期望 D、依赖 11、对处理日常性事务的工作,最适合的沟通网络形式就是() A、轮式 B、Y式 C、链式 D、全方位式 12、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她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就会提高,这种现象叫() A、社会惰化效应 B、群体促进作用 C、协同效应 D、从众效应 13、最早提出社会测量理论的学者就是() A、韦伯 B、霍曼斯 C、莫里诺 D、阿西 14、舒兹认为,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要,这些需要一般可以分为()

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纸

中班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纸 中班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纸 主题的生成: 在筹备“六一”活动期间,幼儿的兴趣被色彩各异的电光纸、腊光纸吸引了,大家围过来,都想先拿到一张布置教室,雅辉说:“小心,别撕破了。”心如说:“撕不破,它结实着呢”“这是纸做的,别撕破了”,“这才不是纸做的,它比纸硬。”看到幼儿对纸如此的兴趣,我们准备围绕幼儿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有关纸的问题,与他们一起,并且发动家长搜集有关纸的各种资料,开展“纸”的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利用各种感官,主动去了解纸的种类,探索纸的特性、用途等。 2、能用交流、谈话、实验、绘画、制作等形式进行表征。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意识。 4、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要节约用纸,初步培养环保意识。 活动内容:常识活动——各种各样的纸(一)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纸的种类,会简单地说出其名称。 2、发展幼儿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常见的纸联系大班幼儿

活动过程: 一、布置场景“纸张加工厂” 1、带幼儿参观纸的加工厂,鼓励幼儿大胆探索纸的秘密 2、引导幼儿通过看、摸等各种感官进行探索 二、组织幼儿集中讨论: 1、你和哪些纸交了朋友? 2、你还见过哪些纸,还知道哪些纸? 2、他们都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和一样的地方。 3、这些纸都可以做什么? 三、师总结 四、延伸活动 寻找身边的纸秘密 观察与推进: 在“与纸交朋友”的活动中,幼儿对“你见过哪些纸”的问题,很兴趣,他们说的最多的便是图画纸、报纸、卫生纸、新纸、挂历纸等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纸。于是,我们打算在星期一傍晚,我们发出了通知,发动家长一起搜集,让他们把他们认识的纸搜集起来给幼儿,讲给幼儿听,幼儿再来讲给全班幼儿听。

组织行为学试卷及答案

本科课程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06 /2007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考试性质:考试试卷类型:A 考试班级:工商0401、人力0401—04 考试方法:闭卷命题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D 3.B 4.B 5.C 6.A 7.B 8.A 9.B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 B 17.B 18.B 19.D 20.D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3×;4√;5√;6×;7×;8√;9×;10×;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答题要点: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创造力 一般能力是指任一活动都要具备的能力,通常指智力;(2分) 特殊能力是指某一具体活动要求具备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等;(2分) 创造力是指个体产生独特的新思想、新产品的能力。(2分) 2.答题要点:⑴报酬结构。公平、合理的报酬制度是员工满意的关键因素。⑵工作内容。一般来说,员工喜欢具有挑战性的、自己感兴趣的工作。⑶人际关系。友好、合作的同事关系是员工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⑷事业发展。员工喜欢有机会晋升与发展的组织和工作。⑸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条件是影响员工满意的重要因素。⑹管理状况。组织的管理状况也是员工满意与否的关键因素。⑺人格特征。个体的人格特征如果与职位、组织文化不匹配,也容易滋生不满。(答出一项因素得2分,答出3项及3项以上以上得6分。) 3.答题要点:⑴晕轮效应。当知觉者对个人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2分) ⑵首因效应。是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2分) ⑶宽大效应。是指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往往更多地对他人作出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即评价他人时总是有一种特别宽大的倾向。(2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及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重点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有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作用的图片以及大气污染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离不开的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空气中的氮气、氧气及稀有气体等都有哪些性质? 同时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保护空气,也会对人类造成较大的危害,那么哪些不当做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如何防治大气的污染呢?接下来,我们就空气的用途以及保护进行学习。 二、推进新课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教师请各小组出示所收集的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结合图片,师生共同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用途。 学生代表交流发言。 1.氧气 [分析]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主要用途](1)供给呼吸(2)支持燃烧 2.氮气 [提问]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装入零食的食品袋中充入氮气吗? [回答]生甲:为了防止食品被挤碎或压碎。 生乙:为了掩盖袋里食品量比较少的真相。 生丙:为了防止食品变质。 [分析]氮气之所以能用于食品防腐,是因为氮气性质非常稳定;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焊接金属用氮气作保护气,都是利用了氮气性质稳定这一性质。除此之外,氮气还可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保护气、提供低温环境。 [主要用途](1)重要的化工原料(2)保护气(3)提供低温环境 师:从氮气可作保护气这一事实可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你能从下面的讨论中获得氮气的性质吗?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中班主题活动纸的一家

主题活动: 纸的一家教师: 班级: 时间: 2015年3月-5月

主题活动:纸的一家 主题说明: 从3月3日起我们将和孩子们进入《纸的一家》的主题活动中。“纸”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物品,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满了和纸相处的经验:从纸巾、纸盒到纸袋,从书籍、报纸到海报……纸,在儿童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将带领孩子与各种各样的纸展开一系列互动。让孩子从撕贴和折叠中直接去触摸和感受纸的材质,了解不同的纸各自具有的特色;他们会有机会探索和研究某些纸的来源,也能学会珍惜省用各种纸,在废止回收利用的过程中懂得保护资源;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真正地和纸玩游戏,他们可以折一折、玩一玩各式各样的纸;可以开动脑筋,想办法让平面的纸站起来,让立体的纸变化出不同的空间。厚的、薄的、粗的、滑的、硬的、软的,大张或是小张的,平凡的纸成为孩子创作或游戏的素材,给予他们一片尽情想象的空间。准备好了吗?欢迎您和孩子一起进入纸的宽广世界。 活动总目标: 1、了解纸的种类、用途,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纸的分类。 2、能积极参与收集和讨论活动,乐意与同伴分享知道的有关纸的信息。 3、体验纸艺的创作乐趣,能大胆想象,有创意地开展活动。 4、知道纸可以回收再利用,增强节约用纸的意识。 5、了解书的结构及各部分。

真好玩 自制图书 纸制品 节约用纸 你用了多少纸 和纸做游戏 纸从哪里来 纸张用 处多 好玩的纸 复写纸 造纸术 有趣的广告纸 主题网络图: 节约用纸 古代的纸 美丽的剪纸 纸飞机 文房四宝

活动一:纸的由来 ▲活动内容:谈话——纸从哪里来 活动准备: 活动前观看过有关录象;挂图:纸的发展史。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回忆录象中的内容并提问 (1)纸是谁发明的? (2)蔡伦是用什么来造纸? (3)纸是怎样分明的? 2、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讲述纸的发展过程。 在讲述中,意思表达不清楚时,师予以帮助和提示。 3、介绍后,师布置“纸的发展史”专栏让幼儿互相观看、介绍 4、引导幼儿提出有关纸的问题 观察与推进: 本次活动课前通过录像,部分孩子已经对纸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幼儿对纸的缺乏相关的感性经验,因此在欣赏故事过程中个别幼儿不理解其中的一些情节,建议在观看录象时进行分段讲解,增加感性认识。通过活动孩子对纸有了初步的认识,下节课我们将一起了解古代造纸。 ▲活动内容:古代的纸(半日)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古代和现代的不同记录方式,感受现代记录工具的先进。 2、体验玩纸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贝壳、竹木片、雪糕棍子、筷子、树叶、石头、笔等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古代人是怎样记录事情的?。

组织行为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 B) A.理论性学科 B.应用性学科 C.实验性学科 D.综合性学科 2.以下不属于 ...组织行为学所使用的实验法的是( C ) A.现场实验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准实验法 3.把能力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其划分的标准是( C ) A.差异性 B.倾向性 C.适应性 D.独立性 4.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D) A.创造性思维 B.创造性需要 C.创造性动机 D.创造性能力 5.组织和员工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是( A ) A.事业生涯管理 B.事业生涯开发 C.事业生涯设计 D.事业生涯选择 6.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是( A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命令型群体 D.任务型群体 7.群体规范可以规划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方式,这是群体规范的( B ) A.标准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动力功能 8.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是( C ) A.角色知觉 B.角色规范 C.角色同一性 D.角色期待 9.有他人在场会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是( A ) A.群体促进效应 B.群体凝聚效应 C.群体协同效应 D.群体互动效应 10.心理学家舒兹将人际关系需求分为包容需求、控制需求与( B ) A.尊重需求 B.感情需求

幼儿园中班主题:各种各样的纸

幼儿园新课程标准教材 教学设计(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中班 /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中班主题:各种各样的纸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教案中的内容,提升自我能力、提升个人素质、提升德智体美劳等作用,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中班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主题的生成: 在筹备“六一”活动期间,幼儿的兴趣被色彩各异的电光纸、腊光纸吸引了,大家围过来,都想先拿到一张布置教室,雅辉说:“小心,别撕破了。”心如说:“撕不破,它结实着呢”“这是纸做的,别撕破了”,“这才不是纸做的,它比纸硬。”看到幼儿对纸如此的兴趣,我们准备围绕幼儿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有关纸的问题,与他们一起,并且发动家长搜集有关纸的各种资料,开展“纸”的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利用各种感官,主动去了解纸的种类,探索纸的特性、用途等。 2、能用交流、谈话、实验、绘画、制作等形式进行表征。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合作意识。 4、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要节约用纸,初步培养环保意识。 活动内容:常识活动——各种各样的纸(一)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纸的种类,会简单地说出其名称。 2、发展幼儿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常见的纸联系大班幼儿 活动过程: 一、布置场景“纸张加工厂” 1、带幼儿参观纸的加工厂,鼓励幼儿大胆探索纸的秘密 2、引导幼儿通过看、摸等各种感官进行探索 二、组织幼儿集中讨论: 1、你和哪些纸交了朋友? 2、你还见过哪些纸,还知道哪些纸? 2、他们都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和一样的地方。 3、这些纸都可以做什么? 三、师总结 四、延伸活动

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解释

2018年4月组织行为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 A 】 A.卢因 B.托尔曼 C.赫尔 D.华生 2.“社会人”假设认为,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是【 C 】 A.金钱 B.社会环境 C.良好的人际关系 D.制度 3.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即:知觉、行为意向和【 B 】 A.价值观 B.情感 C.行为 D.环境 4.凯利认为,判断人的行为发生的原因由三个要素决定,即:特殊性、一贯性和【 D 】 A.差异性 B.行为倾向性 C.整体性 D.共同性 5.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群体成员一般有三种角色表现,即:自我中心角色、任务角色和【 B 】. A.领导角色 B.维护角色 C.关系角色 D.沟通角色 6.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的行为,称为【 C 】 A.协同效应 B.社会惰化 C.从众行为 D.晕轮效应 7.处于不同层级且没有隶属关系的人员之间的沟通,是【 D 】 A.下行沟通 B.上行沟通 C.水平沟通 D.斜向沟通 8.当一名主管自身的工作量极大且很繁重,急切需要人手进行信息的协调筛选时,最好的沟通网络是【 C 】 A.链式 B.轮式 C.倒Y式 D.全通道式 9.每个团队的建立都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组建期、规范期和【 A 】 A.激荡期 8.信任期 c.磨合期 D.衰亡期 10.团队建立和工作的心理机制,首先是使成员【 A 】 A.“属于”这个团队 B.“分享”这个团队 c.“表现”这个团队 D.“参与”这个团队 11.虚拟团队的组织边界特征是【 B 】 A.狭窄型 B.宽泛型 C.有限边界型 D.无边界型 12.冲突的观念有三种类型,即:传统观念、相互作用观念和【 C 】 A.管理观念 B.历史观念 C.人际关系观念 D.权变观念 13.把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存在不一致或不相容的优先事件选择、过程顺序安排而产生的冲突称为【 D 】 A.目标冲突 B.情感冲突 C.认知冲突 D.程序冲突 14.把组织分为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强制性组织和混合性组织,这种分类的方式是【 C 】 A.按组织规模分类 B.按组织的社会职能分类 C.按运用权力和权威的程度分类 D.按社会功能分类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教案

八五〇农场学校中学部教案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日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初步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理解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推理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教学 重点 理解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推理过程教学 难点 理解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推理过程教学 方法 启发式实验教学法。 教学用具单孔塞、烧杯、导气管、烧杯、集气瓶、燃烧匙、火柴、弹簧夹、水、红磷、小黑板。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一、空气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红磷+氧气???→ 点燃五氧化二磷 2.空气的组成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 3.混合物和纯净物 评价与反思

时间分配教 师 活 动 教学过程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3 40 讲述 板书 提问 讲解 提问 引入新课: 与同学们一起深呼吸,引出本节课研究的 内容------空气。 讲授新课: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问题1: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设计 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生活实例来说明空气 确定存在吗? 问题2: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定存在,那么空 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 体的存在? 过渡: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 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 组成的故事。 问题3: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设计实验 粗略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 问题: 深呼吸。 设计实验并汇 报交流 学生回顾生活 经验和以往的 探究活动,汇报 交流空气中已 知的气体成分 听故事、思考问 题:拉瓦锡在实验 过程中是如何发 现气体减少了1/ 5的? 放松心情,也 暗示着化学 与生活的紧 密联系。 引导学生 探究,激发探 究欲望,激活 学生思维 温故知新,学 会由生活现 象分析推理 出化学知识, 培养学生观 察生活、善于 思考问题的 良好习惯 通过抢答,巩固 旧知,为新知识 的学习奠定基 础。同时活跃课 堂气氛,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课题1 空气的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1.5课时) 教材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来说:空气是学生化学课上接触的第一种物质,学生身处空气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空气的神奇,因此以空气作为步入化学这门物质科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近年来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是三个环境问题之一,空气的保护和防治首当其冲。用法律武器保护空气以成为当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化学学习之前,学生对空气氧气并不陌生,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零散的、简单的化学知识,因此以空气为主题能较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身处空气中,周围环境的恶化,初中生有着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及环境忧患意识,从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够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4)在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2、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认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熟练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教学过程

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1套

组织行为学往届测试试题 全国2012年4月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1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把组织看作是一个( ) A.封闭的社会组织 B.无机的社会组织 C.静态的社会组织 D.开放的、有机的社会组织 2.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或说明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案例研究法 C.心理测验法 D.准实验法 3.所谓的“态度对象”是指态度的( ) A.社会性 B.针对性 C.稳定性 D.间接性 4.创造性行为是指人的创造性能力、创造性需要和动机和所处的物质、社会环境的函数,这是创造性行为的( ) A.有用性 B.自创性 C适应性 D.主动性 5.根据霍兰德的观点,适合于从事涉及人际间的活动的职业的人,其个性定向是( )

A.现实操作型 B.管理型 C.常规型 D.社会型 6.基于成员共同特点而形成的群体是( ) A.利益型群体 B.任务型群体 C.命令型群体 D.友谊型群体 7.群体规范能起到界定群体成员行为范围的作用,这是群体规范的( ) A.标准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动力功能 8.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是( ) A.角色期待 B.角色知觉 C.心理契约 D.角色定式 9.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是( ) A.社会惰化效应 B.责任分摊效应 C.群体促进效应 D.群体转移效应 10.希望和他人来往、结交,和他人建立并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这种需求是( ) A.包容需求 B.控制需求 C.感情需求 D.交往需求 11.人际关系学派认为冲突( ) A.有害无益 B.有利无害 C.保持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D.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12.以下不属于领导的功能的是( )

全国自考《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组织行为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5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 C ) A.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B.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C.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D.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 A ) A.个体B.群体 C.团队D.组织 3.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是( B ) A.抉择分析B.相关分析 C.离中趋势分析D.集中趋势分析 4.格雷夫斯把价值观分为七类,其分类的基础是( D ) A.人员的不同对象B.有无价值的不同标准 C.追求的不同目标D.不同行为方式 5.根据控制方位论,技能为本报酬制能使员工更倾向于( A ) A.内因控制B.外因控制

C.前馈控制D.反馈控制 6.创造性行为产生的源泉是( D ) A.弹性的规章制度B.合理的组织结构 C.和谐的人际关系D.良好的信息沟通 7.事业生涯的两个组成方面分别是态度和( B ) A.知觉B.行为 C.性格D.价值观 8.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的阶段是( C ) A.形成阶段B.震荡阶段 C.规范化阶段D.有所作为阶段 9.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这种效应是( B ) A.群体助长效应B.社会惰化效应 C.从众效应D.责任分摊效应 10.把信息有选择地转达给自己的朋友或相关的人,这种非正式沟通的形式是( C ) A.偶然式B.流言式 C.集束式D.单线式 11.心理学家舒兹将人际关系需求分为三类:感情、包容与( D ) A.尊重B.成就 C.利益D.控制 12.管理群体间互动最简单、花费最低的方法是( A ) A.制定规则与程序B.设计联络员角色 C.成立工作团队D.建立特别工作组 13.领导的专长权来自于( D ) A.组织赋予的物资分配权B.组织赋予的决策权 C.组织赋予的人事权D.下级对上级的信任与尊敬 14.领导权变理论又被称为( A ) A.情景理论B.领导理论 C.权力理论D.周期理论 15.领导作风论认为以知识型员工为主导的组织适宜采用的领导方式是( C ) A.集权式B.任务式 C.民主式D.放任式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案

第二单元空气(第一课时)

2、我们的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 (2)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 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1/5. 结论: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氧气约占集气瓶总体积的1/5. 实验反思: (1 )集气瓶底为什么放少量水? (2)为什么要等集气瓶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3)在实验中如果进入水的体 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会 是什么原因? (4)瓶内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 质? 3、空气成分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4、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举例: 空气,海水,矿泉水,河水;特点:各种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举例: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特点:可以用化学付号表示。 三、知识巩固演示[实验2-1]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 什么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 就实验,提出思考题 点评学生的回答,综合 展示正确的答案。 展示空气成分 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 像空气这样的物质引出 混合物概念。 PPT展示 回答课本习题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说出空 气成分 学生举例

第二单元空气(第二课时)

性质: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氦制造低温环境、氙用于医疗麻醉。 指导学生观看图片,讨论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 [板书] 三、保护空气 讨论: 1. 在你身边发生过那些污染空 气的现象? 2. 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 气,你能做些什么? [板书] 1. 污染物: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可吸入颗粒物; 2. 来源: ①工业;②生活; ③交通;④农业; 3. 危害: 影响健康,影响农业,酸雨, 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4. 防治方法: 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等。 三、知识巩固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PPT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 教师引导评价 回答课本习题 记本节课知识点; 练习册中的相关题 讨论与交流 讨论与交流 举例分析 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及 收获或质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