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白粉的标准与检验
食品级钛白粉原辅材料质量标准2013.2.20

≤8.0 ≤0.10 ≤0.01
≥98.0
3
硫酸
4
铁粉
澄清度(目测) 温度 Hg 含量 Pb 含量 As含量 活性铁 MFe 含量
40 目筛余物 外观 固含量
澄清 ≤50 ≤0.001 ≤0.002 ≤0.0005
≥90.0
1 次/批
≤5
白色无定型固体 ≥90 ≤0.05 800—2000 ≤0.1
≤0.0028 ≤23 ≤12 ≤1.5
1 次/批
11
无烟煤
挥发份 水分
1 次/批
12
石灰
13
石灰石
CaO 含量 粒径 生(过)烧率 CaO 含量 粒径
% mm % % mm
≥80 ≤70 ≤20 ≥50 3~20
1 次/批
1 次/批
水份含量
% μ m % % % μ m % % % % % mm % % mm 单位 % % % % % % %
≤0.2 80~160 ≤0.1 ≥82 ≤5 25~35 ≤0.0028 ≤23 ≤12 ≤1.5 ≥80 ≤70 ≤20 ≥50 3~20 质量标准 ≥46.0 ≤8.0 ≤0.5 ≤0.002 ≤0.005 ≤0.6 ≤0.01 ≥74.0 ≤14.0 次/批 1 次/批 分析频次 1 次/批 1 次/批 1 次/批 1 次/批
无色半透明液体
1 次/批
5
絮凝剂 (7504)
Fe
分子量 不溶物 外观
1 次/批
6
氢氧化钠 (49%液碱)
NaOH
Fe2O3 NaCl
≥48.0 ≤0.001 ≤0.008 99.0±0.5% ≤0.005 ≤0.03 ≤0.5 ≥99.0 ≤3.0
钛白粉测试方法

钛白粉测试方法钛白粉是一种常用的白色颜料,广泛应用于油漆、塑料、纸张、橡胶等工业中。
而要确定钛白粉的质量和纯度,则需要进行相关的测试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钛白粉测试方法。
一、外观检查法外观检查法是最简单也是最直观的一种测试方法。
通过观察钛白粉的外观,可以初步判断其质量好坏。
合格的钛白粉应呈现出均匀细腻的白色粉末,无明显的杂质或颜色变异。
二、粒度分析法粒度分析法是用来测试钛白粉颗粒大小分布的一种方法。
通常采用激光粒度仪进行测试。
将钛白粉样品悬浮在液体中,通过激光的散射来测量颗粒的大小。
合格的钛白粉应具有均匀的颗粒大小分布,且符合工业标准要求。
三、比表面积测定法比表面积测定法是用来测试钛白粉比表面积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测试仪器是比表面积测定仪。
该方法通过气体吸附法测量单位质量钛白粉的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越大,代表钛白粉的分散性越好,质量越稳定。
四、白度测定法白度测定法是用来测试钛白粉的白度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测试仪器是白度计。
该方法通过测量钛白粉样品对光的反射率来确定其白度。
合格的钛白粉应具有较高的白度值。
五、化学成分分析法化学成分分析法是用来测试钛白粉中化学成分含量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测试仪器是X射线荧光光谱仪。
该方法通过测量钛白粉样品中的元素含量来确定其化学成分。
合格的钛白粉应符合工业标准的要求。
六、耐候性测试法耐候性测试法是用来测试钛白粉耐候性能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测试方法是暴露试验。
将钛白粉样品暴露在自然环境中,通过观察其是否发生变色、脱落等现象来判断其耐候性能。
合格的钛白粉应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能,能够长期保持其白色。
钛白粉测试方法包括外观检查法、粒度分析法、比表面积测定法、白度测定法、化学成分分析法和耐候性测试法等。
通过这些测试方法,可以全面评估钛白粉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其在工业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测试时,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钛白粉各项指标分析

钛白粉各项指标分析钛白粉是一种重要的白色颜料,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钛白粉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质量、性能以及适用领域,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一材料。
以下将从颜色、颗粒度、比表面积、分散性和耐候性几个方面对钛白粉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
首先,颜色是钛白粉的重要指标之一、钛白粉的白度和色差能够直接影响其应用效果。
常见的颜色指标包括白度、L*a*b*值等。
白度数值越高,说明钛白粉颜色越白。
而L*a*b*值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颜色信息,L*代表亮度,a*表示红绿程度,b*表示黄蓝程度。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详细了解钛白粉的颜色特性,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其次,颗粒度是影响钛白粉性能的重要因素。
颗粒度的大小和分布会影响钛白粉的涂料、塑料等领域的光学性能。
常见的颗粒度指标有平均粒径、粒径分布等。
通过粒径分析仪可以获得一系列颗粒大小信息,如D10、D50、D90等,分别代表10%、50%和90%的粒径分布情况。
较小的颗粒会提高钛白粉的遮盖力和光学性能,提高涂料等材料的鲜艳度。
比表面积也是评价钛白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的钛白粉的表面积,通常用BET法进行测定。
比表面积越大,说明钛白粉的颗粒结构越细致。
细颗粒结构有利于增强钛白粉的染色能力和遮盖力。
因此,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钛白粉在涂料、塑料等领域有着更广泛的应用。
另外,分散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
钛白粉的分散性能决定了其在涂料、塑料等材料中的均匀分散程度。
好的分散性能可以提高材料的光学性能和稳定性。
分散性通常通过制备浆料和观察沉降时间来评估。
较长的沉降时间说明存在聚集状况,分散性能较差。
因此,具有良好分散性能的钛白粉在应用过程中更易于与基材均匀混合。
最后,耐候性是影响钛白粉在户外应用中的重要因素。
钛白粉需要能够抵御日晒、风吹雨打等恶劣环境因素的侵蚀。
耐候性可以通过黄化指数、增白持久性等进行评价。
较低的黄化指数和较好的增白持久性说明钛白粉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能,能够长期保持白度。
钛颜料的国标

钛白粉颜料的国家标准GB/T 1706-2006
钛白粉颜料共分两个类型(锐钛和金红石),5个品种(A1,A2,R1,R2和R3),其中:A1指未经无机表面包膜处理的锐钛型钛白粉,其TiO2含量不低于98%;
A2指经过无机表面包膜处理的锐钛型钛白粉,其TiO2含量不低于92%;
R1指TiO2含量不低于97%的金红石型钛白粉,通常不经过无机表面包膜处理或经过微量的无机包膜处理;
R2指TiO2含量不低于90%的金红石型钛白粉,具有较理想的综合光学和应用性能,是用途最广的一类产品;
R3指TiO2含量不低于80%的金红石型钛白粉,通常都经过高包覆量的Al2O3/SiO2包膜处理,具有高吸油量和低密度。
表1基本要求
表2条件要求l测定时所用的参比样为有关双方商定的样品
l商定项目,当有关方面明确规定或有合同约定时才进行。
硫酸氧钛标准

硫酸氧钛标准
硫酸氧钛,也称为钛白粉,是一种重要的白色颜料和材料,用于涂料、油漆、塑料、纸张、橡胶、陶瓷、玻璃等领域。
硫酸氧钛的生产和质量控制通常需要遵循一系列国际和行业标准。
以下是一些与硫酸氧钛相关的标准:
1. ASTM标准: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ASTM)发布了一些与硫酸氧钛相关的标准,如ASTM D476(涂料中的硫酸氧钛颜料的分析化学测试方法)和ASTM D185(涂料中硫酸氧钛颜料的筛分分析)等。
2. ISO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一些与硫酸氧钛相关的标准,如ISO 591(颜料、染料和涂料的颜料名称和编码系统)和ISO 787(硫酸氧钛白颜料)等。
3. EN标准: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发布了一些与硫酸氧钛相关的标准,如EN 12878(颜料用硫酸氧钛白颜料)和EN 12879(颜料用硫酸氧钛白颜料。
评定用于橡胶用硫酸氧钛白颜料)等。
4. 国家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自己的硫酸氧钛标准,用于监管和控制硫酸氧钛的生产和使用。
这些标准通常由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化机构发布。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硫酸氧钛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颗粒度、颜色、透明度、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使用硫酸氧钛的行业和应用需要遵守适用的标准,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满足特定需求。
建议在使用硫酸氧钛时参考相应的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以确保合适的质量控制和产品性能。
我单位钛白粉检验技术方法

氢钠饱和溶液,不能吸入空气),移去液封管,迅速用硫酸高铁铵标准溶液滴定至近终点时, 加入硫氰酸铵指示剂2ml,继续滴定至淡橙色为终点。
6.结果表示
样品应与相应标准样品比较。
则样品相对消色力分别表示为95%、100%、105%。
拟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漯河市兴茂钛业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XMT-ZY-048
生效日期:2005.6.26
二氧化钛检验规程
版次:C
页码:第4页共9页
五、
本试验采用
1•仪器:
1.1称量瓶:扁形。
1.2烘箱:能维持在105C± 2C。
5•允许差:两次平行测定之差不得大于0.4%
拟制/日期:审核/日期:
漯河市兴茂钛业有限公司
二氧化钛检验规程
文件编号:
XMT-ZY-048
生效日期:2005.6.26
版次:C
页码:第2页共9页
三、颜色比较
本试验米用GB1864—89规定万法进行。
1.试剂
精制亚麻仁油:
密度P20g/ml0926—0.933;
1.3天平:精确到1mg或有更高的精确度。
1.4干燥箱:内装有效干燥剂。
2.试验步骤
进行两份样品的平行测定。
2.1试样
打开称量瓶(1.1)的盖子,放在105C± 2C烘箱(1.2)中加热2h,放入干燥箱(1.4)中冷却盖上盖子,称量准确到1mg。
在称量瓶的底部均匀地铺放10±1g的样品层,盖上盖子,称量准确到1mg
涂料用钛白粉的一般质量指标及控制要点及标准

1.5、涂料用钛白粉的一般质量指标及控制要点1.5.1、分散性分散性又称研磨分散性或研磨湿润性,在以水为使用介质时(如化纤、造纸用钛白粉)则称为水分散性。
分散性是钛白粉的重要的应用指标,任何优秀的颜料,只有它的颗粒能够均匀地分散到展色剂中,才能充分体现它的各种光学效果和颜料性能。
分散性的好坏不仅影响钛白粉的消色力、遮盖力、吸油量等指标,而且也影响涂料成膜后的光泽和耐候性能。
为了提高钛白粉在不同介质中的分散性能,通常要在无机表面处理后,添加各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以增强其在不同展色剂中的分散性。
影响钛白粉颜料分散性的因素主要有:粒径大小、比表面积、表面自由能、表面电荷、pH 值、极性、表面吸附状态等表面性质,也与展色剂的性质有关。
1.5.2、白度白度就是物质对可见光吸收和反射两部分之比,它又综合了亮度和色调两种光学效果。
影响二氧化钛白度的因素是复杂的,在钛白粉的生产中,具有实际意义的是二氧化钛中的杂质含量和粒径与粒径分布。
因此为了提高白度,除了尽可能地减少杂质含量,提高化学纯度,避免二氧化钛晶格出现缺陷来降低K 外,同时还要调整和控制二氧化钛的粒径和粒径分布,增强其分散性,提高S 。
白度通常是以颜色指数(color index ,简称CI )表达的。
通过测定二氧化钛颜料在红(R )、绿(G )、蓝(B )光下的反射值,按下式进行计算:颜色指数 CI =100⨯-GBR计算后若为正值,表示颜料呈黄相;负值表示呈蓝相。
1.5.3、着色力和消色力颜料的着色力是指它加入到一种涂料中以后能改变该种涂料的色彩并呈现自身色彩的能力。
有时为了区分着色颜料和白色颜料,把着色颜料的着色能力称为着色力,而把白色颜料的着色能力称为消色力。
我国现行国标对二氧化钛颜料的评价采用的是与标样相比较的方法,是在特制的含有群青的蓝色浆料中加入定量的二氧化钛制成的浆料,再与标准二氧化钛制成的浆料进行色彩比较,并以%表示,称为相对消色力。
818钛白粉

6.5-8.0
6.5-8.0
6.0-8.5
吸油量, g/100g≤
20
22
25
45μm筛余物,%(m/m)≤
0.04
0.10
0.30
水萃取液电阻率,Ωm≥
100
50
50
平均颗粒直径,μm
0.24-0.28
0.26-0.30
0.26-0.30
晶型转化率,%≥
98
98
98
包装
25kg/袋塑编袋、纸袋、纸塑袋。
产品主要用于:涂料、油墨、橡胶、玻璃、化妆品、肥皂、塑料和造纸等工业。
企业备案标准Q/01-2003
项目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TiO2含量, %(m/m)≥
94.0
94.0
94.0
颜色(与标准样比)
近似
不低于
微差于
消色力, %≥
100
100
90
105℃挥发物, %(m/m)≤
0.50
0.80
0.80
6.5-8.0
6.0-8.5
吸油量, g/100g≤
22
26
28
45μm筛余物,%(m/m)≤
0.05
0.10
0.30
水萃取液电阻率,Ωm≥
30
20
16
包装
25kg/袋塑编袋、纸袋、纸塑袋。
集装袋
金红石型二氧化钛颜料,具有纯度高、粒子细小均匀、光学性能好、折射力强、消色力高、遮盖力强、且吸油量低、水分散性高等优点,用它生产的涂料色彩鲜艳,不透明度高、涂层薄、用量少,并且有耐酸碱等化学稳定性和耐热性。
集装袋
818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
测试标准
DIN55912
DIN ISO 787 部分3 DIN ISO 787 部分2 DIN53195 DIN ISO 787 部分 14 DIN ISO 787 部分9 DIN ISO 787 部分5 DIN 55983 DIN 55982 ASTM D 523 ISO 2813 DIN 67 530
TiO2%mi n
电阻率, 欧.米。 包装时水 分%,min 比重
94
50
925
50
80
30
90
30
90
30
90
50
92
50
D1394
D2448
0.7
0.7
1.5
1.5
1
0.7
0.7
D280
3.8 ~4.0
4.0~4.3
3.6~4.3
3.6~4.3
3.6~4.3
3.6~4.3
4.0~4.3
D153
过45微米 筛余物 %max
电阻率
/
/
与商定标样比较相近
ISO787-14
JIS-K-5116
项目 锐钛
1类 2类 Al、Si 1类 Al
金红石型
2类 Al、Si 3类 Al、Si、Zn 或Al、Zn 4类 Al、Si
颜色
消色力
几乎与标准样品无差别
几乎与标准样品无差别
遮盖力 分散性
流动性 吸油量
几乎与标准样品无差别 与标准样品无差别
GB1706-93标准
指标
项目 优 BA01-01 一 合 微差 于 90 优 BA01-02 一 合 微差 于 90 优 BA01-03 一 合 微差 于 100
TiO2%≥
颜色(与标样比较) 消色力与标样比较) 105℃水分%≤ 经23±2℃及相对湿 度(50±5)%预处 理后105℃挥发物%≤ 水溶物%≤ PH 吸油量lg/100g≤ 筛余物%≤ 电阻率≥ 0.4 6.58.0 22 0.05 30 近似 100
0.1
0.0
0.1
0.1
0.1
0.1
0.1
D185
DIN55912的标准
特性
TiO2含量
水溶物 销售时的水分 按照DIN4188部分1的 筛余物 电导率(电阻率) PH 吸油量(gm/100gm) 颜色 着色力 光泽 与参照的标准样品比较 与参照的标准样品比较 与参照的标准样品比较 与参照的标准样品比较 与参照的标准样品比较 与参照的标准样品比较 可与客户协商
F.S.TT-P-00442a
• Ⅰ类:未经表面处理的锐钛产品,TIO2最低 95%; • Ⅱ类:半粉化型,经过铝、硅表面处理后的金 红石型二氧化钛颜料, TIO2最低96%; • Ⅲ类:抗粉化型,经过铝、硅表面处理后 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颜料, TIO2最低90%; • Ⅳ:高抗粉化型,经过铝、硅、锌表面处 理后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颜料, TIO2最低 93%;
条件要求
与商定标样比较相近 商定 与商定标样比较相近
ASTM D476:2000
类型特征
分类类型 晶体类型 耐候性, 及类型和 用途 Ⅰ A 不粉化, 用于内外 墙漆 Ⅱ R 低~中 低~中 %PVC Ⅲ R 中 高%PVC Ⅳ R 高 外部涂料, 有好的耐侯 性 Ⅴ R 高,外部 涂料,需 很好的耐 侯性和高 光泽、 Ⅵ R 中~高 内部涂料, 中~高 %PVC Ⅶ R 中~高 内部涂料, 低~高 %PVC ASTM标准 D3720
钛白粉的标准与检验
提纲
第一部分:钛白粉标准 1、国际上通用型标准 2、用户标准(特殊要求) 3、国内外钛白粉厂的标准 第二部分:钛白粉16项指标的检验方法 第三部分:龙蟒R-996产品的质量特点 第四部分:龙蟒公司的质量管理简介
第一部分
钛白粉标准
1、国际上通用型标准
• • • •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SO 591-1:2000(E) 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ASTM D476-2000 欧洲标准:DIN 55912 中国国家标准:GB 1706-2005(我公司是新国 标起草单位之一,GB/T 1706-XX修改采用 ISO591-1:2000) • 日本工业标准:JIS-K-5116 • 美国联邦标准F.S.TT-P-00442a, 把颜料分为4类
2、用户标准(特殊要求)
• GE公司:L、a、b、△E(与RFC-5标样 比); • ICI公司:外观、粒径、吸油量、在产品中 的分散性、对分散剂需求量的测试、与本 公司标样比较测试的指标:细度、PH、比 重、粘度、光泽、遮盖力、白度(L、a) • 叶氏油墨:细度、粘度、光泽、色相、着 色力、遮盖力
几乎与标准样品无差别 与标准样品没有太大差别
筛余以下 6.0-9.0 98以上 1.0以下 6.0-8.0 95以上 6.0-8.0 0.5以下
0.2以下
1.0以下 0.5以下 6.0-8.0 92以上 6.0-8.0 6.0-9.0 82以上 2.5以下
水溶物% PH TiO2%
98.0
不低 于 100 0.5 0.5 0.5 6.58.0 26 0.1 20 0.6 6.58.0 28 0.3 16 0.3 6.58.0 22 0.05 100 近似 100
92.0
不低 于 100 0.8 0.8 0.3 6.58.0 26 0.1 50 0.5 6.58.0 28 0.3 50 0.3 6.58.0 20 0.05 100 近似 100
3、国内外钛白粉厂的标准
• KEMIRA标准 • 杜邦 • 我公司的企业标准:Q/LMT 001-2004(A+、 A、A-、B、C、低于C)
90.0
不低 于 100 1.0 1.5 0.3 6.58.0 23 0.1 50 0.5 6.58.0 26 0.3 50
GB/T 1706-XX
特性 A型 A1 A2 R1 要求 R型 R2 R3 试验方法
TiO2%
水分%
98
0.5
92
0.8
97
0.5
90
商定
80
金属铝还原法
ISO787-2
水溶物% 筛余物%
ISO591-1:2000(E)
特性 A型 A1 TiO2% 水分% 水溶物% 筛余物% 颜色 散射力 预处理后的水分% 水悬浮液PH 吸油量g/100g 电阻率 / / 与商定标样比较相近 0.5 0.8 0.5 98 0.5 0.6 0.1 A2 92 0.8 0.5 0.1 R1 97 0.5 0.6 0.1 0.5 0.1 要求 R型 R2 90 商定 0.7 0.1 R3 80 ISO787-2 ISO787-3 ISO787-18 ISO787-1 ISO787-24 1.5 2.5 ISO787-2 ISO787-9 ISO787-5 ISO787-14 试验方法
颜色 散射力 预处理后的水分% 水悬浮液PH 吸油量g/100g
0.6 0.1
0.5 0.1
0.6 0.1
条件要求
0.5 0.1
0.7 0.1
ISO787-3 ISO787-18
ISO787-1 ISO787-24
与商定标样比较相近 商定 0.5 0.8 0.5 1.5 2.5 与商定标样比较相近
ISO787-2 ISO787-9 ISO7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