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化学小实验
常见的化学家庭小实验

常见的化学家庭小实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有些物质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们却可以让我们探索到科学的奥妙。
而在家庭中,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这些实验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化学的现象和原理,同时也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下面,我们将围绕“常见的化学家庭小实验”这个主题,来一步步地介绍这些实验。
实验1:水果电池材料:一个柠檬,一个涂有铜箔的钉子,一个涂有锌箔的钉子,一片导线步骤:1. 在柠檬上滚动,让柠檬的汁液渗出来。
2. 将铜箔钉子插入柠檬中,距离另一钉子约2厘米。
3. 将锌箔钉子也插入柠檬中,距离另一个钉子约2厘米。
4. 通过导线将两个钉子连接起来。
5. 用电子表测量柠檬电池的电压和电流。
原理:当铜和锌在柠檬的汁液中结合时,会产生电压的变化,从而产生电流。
实验2:醋和小苏打材料:半张纸巾,一些小苏打,一杯醋步骤:1. 将一定量的小苏打放在纸巾上。
2. 将纸巾用手捏紧,使小苏打紧贴在纸巾上。
3. 用手轻轻地将纸巾放到杯中。
4. 倒入一些醋,观察反应的变化。
原理:醋酸是弱酸,而小苏打是碱性,当两者混合时,会产生酸碱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实验3:鸡蛋发光材料:一个鸡蛋,一些食用油,一只碗步骤:1. 将鸡蛋洗净,放入碗中。
2. 加入一些食用油,让鸡蛋表面充满油。
3. 用手拿住鸡蛋,对着阳光或强光源来回旋转。
4. 观察鸡蛋表面发出的光芒。
原理:鸡蛋表面油膜可以使阳光向四周散射,从而让人类看到彩色的光芒。
总结:通过以上几个化学家庭小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化学的原理,探索化学的奥秘。
同时,这些实验也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让我们拥有更全面的科学知识。
然而,在进行这些实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安全,避免过度接触和误食化学物质。
趣味化学小实验

趣味化学小实验1.魔棒点灯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滴水点火2.水能灭火;难道还能点火实验:取干燥的蔗糖粉末5克与氯酸钾粉末5克在石棉网上混合;用玻璃棒搅匀;堆成小丘;加入过氧化钠3克;滴水;半分钟后;小丘冒出白烟;很快起火燃烧..烧不坏的手帕3.用火烧过的手帕居然完好无损实验: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与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两角;放到火上点燃;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这是会发现手帕依旧完好如初..原理:燃烧时;酒精的火焰在水层外;吸附在纤维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烧热而蒸发;手帕上的温度达不到纤维的着火点;因而手帕烧不坏..4.雪球燃烧雪球也能燃烧燃烧的当然不是真正的雪球;而是把醋酸钙溶液放到酒精中析出的醋酸钙就象白雪一样;制成球状;点燃即燃烧..实验:20毫升水加7克醋酸钙;制成饱和醋酸钙溶液;加到100毫升95%的酒精中;边加边搅拌;就析出象雪一样的固体..5.空杯生烟空的杯子里冒出白烟实验:两只洁净干燥的玻璃杯;一只滴入几滴浓盐酸;一只滴入几滴浓氨水;转动杯子是液滴沾湿杯壁;随即用玻璃片盖上;把浓盐酸的杯子倒置在浓氨水的杯子上;抽去玻璃片;逐渐便能看到满杯白烟..6.喷雾作画实验原理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KSCN溶液显血红色;遇到亚铁氰化钾〔K4FeCN6〕溶液显蓝色;遇到铁氰化钾〔K3FeCN6〕溶液显绿色;遇苯酚显紫色..FeCl3溶液喷在白纸上显黄色..实验用品白纸、毛笔、喷雾器、木架、摁钉..FeCl3溶液、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实验步骤1. 用毛笔分别蘸取硫氰化钾溶液、亚铁氰化钾浓溶液、铁氰化钾浓溶液、苯酚浓溶液在白纸上绘画..2. 把纸晾干; 钉在木架上..3. 用装有FeCl3溶液的喷雾器在绘有图画的白纸上喷上FeCl3溶液..7.蛋白留痕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这是因为醋酸溶解蛋壳后能少量溶入蛋白..鸡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条件中发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质;这些物质中的肽键遇Cu2+发生络合反应;呈现蓝色或者紫色..8.永不熄灭的电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原理是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得失设计成特殊装置;使电子从导线上经过而产生电流..课本上的锌—铜—稀硫酸电池;用电流计测试指针偏转很大;可惜;接上电珠后发光时间并不长..这是由于电极的极化作用所致;摇动电极也不如意..为此;这里介绍一个效果较好的原电池;同学们不妨一试..剥取废旧干电池外壳锌皮和碳棒;洗净并把锌皮擦亮;剪成1cm宽的长条;其长度与碳棒相近..然后在锌皮与碳棒之间;嵌上一层厚实的布条隔离;用丝线把它们绕在一起;并在电路中接上一只小电珠..当把制作好的锌片—碳棒插入1:4的稀硫酸中;灯泡在一度发光后;就很快消失了..如果用药匙往稀硫酸中加入高锰酸钾晶体PP粉;医药商店有售;小电珠顿时会发出明亮的白光..只要锌片、稀硫酸和高锰酸钾三者同时存在;灯泡就不会熄灭..过去;这种方法曾用于战地医院的手术照明..本实验所用的电解质可以是硫酸;也可以是其他一些可溶性盐类;但不可以用盐酸;为什么同学们;开动脑筋分析思考吧..9.检验含碘食盐成分中的碘实验原理含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KIO3;除此之外;一般不含有其他氧化性物质..在酸性条件下IO3-能将I-氧化成I2; I2遇淀粉试液变蓝;而不加碘的食盐则不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实验用品试管、胶头滴管..含碘食盐溶液、不加碘食盐溶液、KI溶液、稀硫酸、淀粉试液..实验步骤1. 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含碘食盐溶液和不加碘食盐溶液;然后各滴入几滴稀硫酸;再滴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现象..2. 在另一试管中加入适量KI溶液和几滴稀硫酸;然后再滴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现象..3. 将第3支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前2支试管里;混合均匀;观察现象..10.自制汽水汽水是由矿泉水或经过煮沸、紫外线照射消毒后的饮用水;充以二氧化碳制成的..属于含二氧化碳的碳酸饮料..工厂制作汽水是通过加压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溶解在水里..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越多;质量越好..市场上销售的汽水;大约是1体积水中溶有l体积~4.5体积二氧化碳..有的汽水中除含二氧化碳外;还加入适量白糖、果汁和香精..二氧化碳从体内排出时;可以带走一些热量;因此喝汽水能解热消渴..喝冰镇汽水时;由于汽水的温度更低;溶解的二氧化碳更多0 ℃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比20 ℃时大1倍;有更多的二氧化碳要从体内排出;能带走更多的热量;所以更能降低肠胃的温度..因此;千万不能大量饮用冰镇汽水;以免对肠胃产生强烈的冷刺激;引起胃痉挛、腹痛;甚至诱发肠胃炎..此外;过量的汽水会冲淡胃液;降低胃液的消化能力和杀菌作用;影响食欲;甚至加重心脏、肾脏负担;引起身体不适..在实验室和家庭中也可以自制汽水..取一个洗刷干净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容积80%的冷开水;再加入白糖及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 g 碳酸氢钠;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2 g柠檬酸..并立即将瓶盖压紧;使生成的气体不能逸出;而溶解在水里..将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温..取出后;打开瓶盖就可以饮用..11.检验尿糖〔实验原理〕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含糖量多;则病情重..检验尿液中的含糖量;可以用硫酸铜跟酒石酸钾钠与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成的叫做费林试剂的药液来检验..其反应原理与用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基相同..〔实验操作〕①配制费林试液取100 mL蒸馏水;加入3.5 g硫酸铜晶体CuSO4·5H2O制成溶液I;另取100 mL蒸馏水;加入17.3 g酒石酸钾钠NaKC4H4O6·4H2O和 6 g 氢氧化钠制成溶液II..将溶液I与溶液II分装在两只洁净的带密封塞的试剂瓶中;使用时等体积混合即成费林试液..②检验用吸管吸取少量尿液1mL~2 mL注入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再用另一支吸管向试管中加入3~4滴费林试剂;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沸腾;加热后:1若溶液仍为蓝色;表明尿液中不含糖;用“-”表示;2若溶液变为绿色;表明尿液中含少量糖;用“+”表示;3若溶液呈黄绿色;表明尿糖稍多;用“++”表示;4若溶液呈土黄色;表明尿糖较多;用“+++”表示;5若溶液呈砖红色浑浊;说明尿糖很多;用“++++”表示..12.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实验原理淀粉溶液遇到碘会变成蓝紫色;这是淀粉的特性..而维生素C能与蓝紫色溶液中的碘发生作用;使溶液变成无色..通过这个原理;可以用来检验一些蔬菜中的维生素C..实验步骤及现象在玻璃瓶内放少量淀粉;倒入一些开水;并用小棒搅动成为淀粉溶液..滴入2~3 滴碘酒;你会发现乳白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紫色..再找2 ~3 片青菜;摘去菜叶;留下叶柄;榨取出叶柄中的汁液;然后把汁液慢慢滴入玻璃瓶中的蓝紫色的液体中;边滴入边搅动..这时;你又会发现蓝紫色的液体又变成了乳白色..说明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14.固体酒精酒精与水可以任意比混溶;醋酸钙只溶于水而不溶于酒精..当饱和醋酸钙溶液注入酒精中时;饱和溶液中的水溶解于酒精中;致使醋酸钙从酒精溶液中析出;呈半固态的凝胶状物质——“胶冻”;酒精充填其中..点燃胶状物时;酒精便燃烧起来..实验用品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蒸发皿、火柴..酒精质量分数95%以上、醋酸钙、蒸馏水..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再加入适量醋酸钙;制备醋酸钙饱和溶液..2. 在大烧杯中加入80 mL酒精;再慢慢加入15 mL饱和醋酸钙溶液;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烧杯中的物质开始时出现浑浊;继而变稠并不再流动;最后成为凝胶状..3. 取出胶冻;捏成球状;放在蒸发皿中点燃..胶冻立即着火;并发出蓝色火焰..16.电池的制作一、伽伐尼电池①方法用一根5 cm铜丝和一条2 mm宽的锌片;分别插到土豆或西红柿内;再用耳机的两端接触铜丝和锌片;便能清晰地听到声音..如果把12个土豆按上法每个都插入铜片和锌片然后串联;接上电键及1.5 V的小电珠;合键时电珠被点亮..1780年意大利的伽伐尼从青蛙腿的触电肌肉收缩发现了生物电;提出了原电池的雏形..②原理铜锌电池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土豆汁或西红柿汁为电解质溶液;起导电作用..18.不用电的电灯泡灯泡中装有镁条和浓硫酸;它们在灯泡内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引起了放热发光..大家知道;浓硫酸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尤其是和一些金属相遇时更能显示出它的氧化本领..金属镁又是特别容易被氧化的物质;所以它俩是天生的“门当户对”了;只要一相遇;便立刻发生脱的化学反应:Mg + 2H2SO4浓= MgSO4 + SO2 + 2H20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电灯泡内的温度急剧上升;很快地使镁条达到燃点;在浓硫酸充分供给氧的情况下;镁条燃烧得更旺;好象照明弹一样..20.红糖制白糖实验原理红糖中含有一些有色物质;要制成白糖;须将红糖溶于水;加入适量活性炭;将红糖中的有色物质吸附;再经过滤、浓缩、冷却后便可得到白糖..实验步骤及现象称取5 g~10 g红糖放在小烧杯中;加入40 mL水;加热使其溶解;加入0.5 g~1 g活性炭;并不断搅拌;趁热过滤悬浊液;得到无色液体;如果滤液呈黄色;可再加入适量的活性炭;直至无色为止..将滤液转移到小烧杯里;在水浴中蒸发浓缩..当体积减少到原溶液体积的1/4左右时;停止加热..从水浴中取出烧杯;自然冷却;有白糖析出..21.自制指示剂实验原理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实验用品试管、量筒、玻璃棒、研钵、胶头滴管、点滴板、漏斗、纱布..花瓣如牵牛花、植物叶子如紫甘蓝、萝卜如胡萝卜、北京心里美萝卜、酒精溶液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稀盐酸、稀NaOH溶液..实验步骤1.取一些花瓣、植物叶子、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后;各加入5 mL 酒精溶液;搅拌..再分别用4层纱布过滤;所得滤液分别是花瓣色素、植物叶子色素和萝卜色素等的酒精溶液;将它们分装在3支试管中..2.在白色点滴板的孔穴中分别滴入一些稀盐酸、稀NaOH溶液、蒸馏水;然后各滴入3滴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观察现象..3.用植物叶子色素的酒精溶液、萝卜色素的酒精溶液等代替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做上述实验;观察现象..23.白花变蓝花器具:铁架台、铁夹、蒸发皿、滴管药品:锌粉、碘片、浆糊方法:取一只蒸发皿放入2克锌粉和2克碎碘片;拌和均匀;在蒸发皿的正上方吊一朵白纸花;白纸花上涂以面粉浆糊..一朵白纸花;现在我要“滴水生紫烟、紫烟造兰花”..然后用胶头滴管吸取冷水;加一二滴于混合粉上;立即有紫烟和白雾腾空而起;团团彩云都抢着去拥抱白纸花;把白花染成兰花;再熏染一二次;蓝花更加鲜艳、逼真..原理:干态下的碘片和锌粉;。
趣味化学小实验4则

兴趣化学小实验4那么1.瓶吞鸡蛋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要将一个比广口瓶瓶口稍大的鸡蛋完好地放入瓶中,先将鸡蛋浸在10%的醋酸中,等鸡蛋壳变软后,取出鸡蛋,向广口瓶中参加足量的Ca(OH)2溶液,再倒入足量的CO2,迅速将鸡蛋的小头堵住瓶口,振荡广口瓶,鸡蛋很快被瓶吞入。
请你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该题是将物理学科中的压强与化学原理严密结合在一起。
蛋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能与醋酸〔家用食醋的主要成分〕反响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而使蛋壳变软。
瓶中的CO2与NaOH溶液反响,使瓶内的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强,鸡蛋就被“吞〞入瓶内。
2.会跳舞的鸡蛋在一只大量筒中参加大半量筒稀盐酸,再把一只鸡蛋鲜鸡蛋放入量筒〔如右图所示〕,只见鸡蛋渐渐沉入到量筒底部,不一会儿,鸡蛋又渐渐向上浮,一直浮到液面上,摇一摇量筒,鸡蛋又沉下去,就这样鸡蛋在量筒中“跳起舞〞来了,虽然舞姿不算优美,只会上下“跳〞,但毕竟是“舞〞起来了啦。
你知道吗?鸡蛋能在盐酸中跳舞,离不开二氧化碳的帮助。
请你解释其中的道理。
【分析】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响生成二氧化碳。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泡附着在鸡蛋壳的外表,增大了鸡蛋的体积,使鸡蛋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鸡蛋会上浮,鸡蛋到液面后,外表的气泡破灭,体积变小,浮力变小,鸡蛋就会下沉,这样,鸡蛋就会上浮、下沉循环往复。
3.浮起来的气球在大烧杯里有红、蓝两只彩色气球,红色气球内充有CO2,蓝色气球内充有空气,两只气球在杯底。
将一瓶CO2气体缓缓地倾倒入大烧杯中,发现其中的一只气球竟浮起来,用手轻轻将其按下,手一松,气球又会上浮,非常有趣。
请你分析答复:_____________色气球浮起来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应用的是物理学科中的浮力知识,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蓝色气球浮起来。
4.被戏弄的蜡烛将一支燃烧的蜡烛固定在烧杯底部,向其中参加一定量的鸡蛋壳,然后再沿烧杯内壁注入适量的稀盐酸〔不让盐酸吞没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熄灭,这个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具有的性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家庭小实验

化学家庭小实验化学家庭小实验可以为家庭成员带来乐趣并增进他们对化学的了解。
在这些简单实验中,你不需要特殊的化学知识或设备,只需要一些常见的材料。
下面介绍几个适合在家中尝试的化学实验:实验一:酵母发酵材料:一包活性酵母、一小勺砂糖、温水、一个塑料瓶步骤: 1. 在塑料瓶中倒入温水,水温不要太烫也不要太凉。
2. 向瓶中加入酵母和砂糖,并轻轻摇晃几下混合均匀。
3. 盖上塑料瓶盖,观察一段时间。
结果:你会看到瓶子中发生了气泡,这是因为酵母在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导致的。
这是一个简单的生化实验,也让你更加了解了酵母的作用。
实验二:柠檬电池材料:一个柠檬、一根铜线、一根锌钉步骤: 1. 将柠檬滚一滚,使其内部的果汁变得更加顺畅。
2. 将铜线和锌钉插入柠檬内部,分别留出部分作为电极。
3. 用一个导线将两个电极连接。
结果:当两个电极相连时,你会发现柠檬电池可以点亮一个小LED灯或驱动一个小的电子设备。
这个实验展示了化学电能的转化。
实验三:色彩变幻材料:红、绿、蓝色水彩笔、一些吸管、一些白色纸张步骤: 1. 在纸张上随意绘制几幅图案,每个图案使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
2.用吸管在每个图案上滴一滴醋。
结果:随着醋液接触到水彩笔墨,在某些区域会出现颜色形状的变幻。
这是因为醋具有溶解和中和某些颜料的作用,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种有趣的颜色实验。
这些化学家庭小实验简单易行,既可以增加家庭乐趣,也可以增进家庭成员对化学的兴趣和了解。
试着在家中实验,发现化学的乐趣吧!。
小学生活化学实验

小学生活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小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下面将介绍几个适合小学生进行的生活化学实验。
1. 变色酸碱指示剂实验材料:红蓝黄绿等颜色的酸碱指示剂,醋、碱性洗衣粉、小碗、滴管、纸巾等。
实验步骤:1) 将一些酸碱指示剂分别滴在不同小碗中。
2) 用滴管分别滴入几滴醋和几滴碱性洗衣粉。
3) 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实验过程:酸性物质(如醋)加入酸碱指示剂会使指示剂颜色变红或变橙;碱性物质(如碱性洗衣粉)加入酸碱指示剂会使指示剂变绿或变蓝色。
2. 气球膨胀实验材料:小瓶、醋、小苏打、气球、漏斗等。
实验步骤:1) 将一半瓶子倒入醋。
2) 将小苏打用漏斗放入气球中,然后将气球套在瓶口。
3) 快速将小苏打与醋进行混合。
实验过程:醋中的酸与小苏打中的碱反应产生气体,使气球膨胀。
3. 水的蒸发实验材料:小碟、水、太阳能灯等。
实验步骤:1) 在小碟中倒入少量水。
2) 将小碟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3) 等待一段时间后观察水的情况。
实验过程:太阳能灯的辐射能加速水的蒸发,观察水在阳光下的蒸发速度。
4. 梳子静电实验材料:梳子、螺丝、纸片、细线等。
实验步骤:1) 用螺丝固定细线在梳子上。
2) 用梳子梳头几分钟。
3) 将梳子靠近纸片。
实验过程:梳子梳头摩擦产生静电,当靠近纸片时,纸片会被梳子吸引。
通过这些生活化学实验,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增强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同时,实验中的观察和记录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师在实施实验时应注意安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与思考,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发现科学的奥秘。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

有趣的化学小实验化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而且有些实验还可以非常有趣。
下面介绍几个有趣的化学小实验,希望能够引起你的兴趣。
1. 彩色火焰实验这个实验非常简单,只需要一些盐和火源即可。
将不同的盐溶解在酒精中,然后将酒精点燃,这样就可以看到不同的颜色火焰。
比如,氯化铜会产生绿色火焰,硝酸钠会产生黄色火焰。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元素的特征颜色。
2. 纸巾可燃性实验这个实验需要用到酒精、纸巾和火源。
将酒精倒在一个小容器中,然后将纸巾放在酒精上。
点燃纸巾,我们会发现纸巾燃烧起来后会有明亮的火焰。
这是因为酒精的可燃性,纸巾吸收了酒精后变得易燃。
3. 水变酒实验这个实验需要用到一些果汁和一些化学试剂。
首先,将一些果汁倒入一个杯子中,然后加入一些酵母和糖。
搅拌均匀后,将杯子密封,放置一段时间。
我们会发现果汁发生了发酵,产生了一些酒精。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发酵的原理。
4. 热敏液晶变色实验这个实验需要用到一些热敏液晶片和热源。
将热敏液晶片放在热源上加热,我们会发现液晶片的颜色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这是因为热敏液晶具有温度敏感性,可以根据温度变化显示不同的颜色。
5. 金属腐蚀实验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观察金属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现象。
将不同的金属放入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在每个容器中加入不同的液体,比如水、盐水、醋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金属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金属的腐蚀性质。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让我们亲身体验化学的魅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
当然,在进行这些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对化学产生更大的兴趣。
几个典型的化学兴趣小实验.

几个典型的化学兴趣小实验第一单元《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中补做趣味实验: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等,会使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魔棒点灯药品:KMnO4(固体)浓H2SO4 (98%)仪器:酒精灯玻璃棒步骤:①将高锰酸钾粉末与浓硫酸放入坩埚中混合均匀。
②用干净的玻璃棒去点酒精灯。
③用蘸有①中已配制好的混合物的玻璃棒去点酒精灯。
现象:蘸有混合物的玻璃棒可以将酒精灯点燃结论:点燃酒精灯并不一定要用火柴、打火机等;某些物质相互反应仍可以使酒精灯点燃。
二、烧不坏的手帕药品:酒精溶液(50%~70%)仪器:烧杯两个坩锅钳手帕酒精灯步骤:①将纯棉质的手帕,完全浸泡到配置好的酒精溶液中。
②用镊子夹住手帕的一角提起来,划着火柴点燃。
现象:手帕上烈火熊熊,不一会儿火焰变小。
轻轻晃动几下,火焰熄灭,而手帕完好无损!结论:在特殊情况下手帕烧不坏。
三、空瓶生烟药品:浓氨水浓盐酸仪器:两个集气瓶两个玻璃片两个胶头滴管步骤:①在两个集气瓶里分别滴入几滴浓盐酸和浓氨水,用玻璃片分别盖好。
②把浓盐酸的集气瓶放在上面,浓氨水的集气瓶放在下面,两瓶瓶口相对,抽出两玻璃片,颠倒几次.现象:两瓶内充满白烟。
结论:HCl+NH3=NH4Cl四、美丽的焰火药品:KClO3 白糖硝酸钡浓H2SO4(98%)仪器:蒸发皿(或瓷坩蜗)胶头滴管步骤:①分别在研钵中研细蔗糖和氯酸钾,将它们取等量放在纸上,再加入硝酸钡粉末少许,混和均匀,放入蒸发皿(或瓷坩蜗)中。
②用滴管吸取浓硫酸,滴入蒸发皿(或瓷坩蜗)中。
现象:立即喷出黄绿色焰火。
注:若不加入硝酸钡,也会产生猛烈的火焰,只是常态火焰色。
若加入硝酸铜粉末产生绿色火焰,加入硝酸钙产生砖红色火焰,加入硝酸锶产生洋红色火焰,加入硝酸镁(或镁粉)产生白色火焰。
意义:通过以上实验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他们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深窖探气——灯火试验仪器:透明的深玻璃缸、薄铁皮、长细线绳、用长细线绳绑住管口和管底的小试管、蜡烛、澄清石灰水、药品:二氧化碳步骤:①试管取气:先提起已盛满水的小试管管口端的细绳,将试管伸进玻璃缸底;提起管底一端细绳,将管内水倒掉;提起管口一端的细绳将小试管取出玻璃缸外,即试管取气。
29个趣味化学小实验

趣味化学小实验(一)鸣炮庆祝用品:研钵、玻璃片、滴管、玻棒、纸。
氯酸钾、红磷、酒精、浆糊。
原理:氯酸钾为强氧化剂,红磷为易燃物,两者之间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用药匙将它们相混时会发生燃烧。
将混和物撞击时会发生猛烈的爆炸。
5KClO3+6P=5KCl+3P2O5操作:将2克氯酸钾晶体放在研钵里研成粉末,倒在玻璃片上。
取0.6克红磷放在氯酸钾粉末旁。
用滴管吸取酒精滴到两种药品上,使药品潮湿,然后用玻棒将它们混和均匀调成糊状,分成三等分。
等它们干燥后分别用纸包紧粘牢。
庆祝开始时,把三个纸包先后用力朝水泥地或砖头上掼,就会发出三声炮响。
(二)玻棒点火用品:玻棒、玻璃片、酒精灯。
98%浓硫酸、高锰酸钾。
原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反应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棕色油状液体七氧化二锰。
它一碰到酒精立即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酒精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2KMnO4+H2SO4=K2SO4+Mn2O7+H2O2Mn2O7=4MnO2+3O2↑C2H5OH+3O2→2CO2+3H2O操作:用药匙的小端取少许研细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在玻璃片上并堆成小堆。
将玻棒先蘸一下浓硫酸,再粘一些高锰酸钾粉末。
跟着接触一下酒精灯的灯芯,灯芯就立即燃烧起来,一次可点燃四、五盏酒精灯。
注意事项:七氧化二锰很不稳定,在0℃时就可分解为二氧化锰和氧气。
因此玻棒蘸浓硫酸和高锰酸钾后,要立即点燃酒精灯。
否则时间一长,七氧化二锰分解完,就点不着酒精灯了。
(三)钢丝点火用品:钢丝、瓶盖、蜡烛、硫粉。
原理:利用铁丝上硫燃烧时火焰很淡,白天在远处看不出来,好象真的是钢丝把蜡烛点着的。
操作:事先把自行车钢丝一端锤扁成凹槽,在槽里放一些硫粉,加热熔化着火,备用。
将一支蜡烛点燃后放在桌上。
这时用瓶盖将烛焰盖灭,再用钢丝接触烛芯上升的白烟,烛火便复燃。
可再盖灭,再点燃。
这样一亮一灭,令人暗暗叫奇。
(四)手指点火用品:研钵、小木板。
蜡烛、氯酸钾、硫。
原理:蜡烛的余烬使硫燃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小实验:油水混合
向一个透明的小玻璃瓶中注入半瓶清水,再倒进一些菜油。
这时候,油漂在水面上,界限分明。
用手摇晃玻璃瓶,强迫油和水混合,静置一会儿,油和水又分成上下两层。
这时再往小玻璃瓶里加一点洗涤剂(或洗衣粉),然后充分摇晃瓶子,再观察,就可以看出油和水不再分为两层,而是混合在一起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洗涤剂有个特属性质,能把一个个油滴包围起来,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这种作用叫“乳化作用”。
在这种作用下形成的油水混合液叫“乳油液”。
人们喝的牛奶、乳白色的鱼肝油都是乳油液。
洗衣粉能去除衣服上的油污,洗涤剂能清洗油泥,就是因为它们跟油和水的关系都不错,能把油污从衣服上拉到水中来的原故。
化学小实验:樟脑丸的沉浮
在一杯醋中放入几颗樟脑丸,樟脑丸会下沉到杯底,这时往杯中加入少量的小苏打,樟脑丸会浮起来,但浮到水面后又往下沉,下沉以后又会往上浮,如此反复,很有意思。
为什么樟脑丸会在杯中上下浮沉呢?原来小苏打遇到醋后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二氧化碳气泡。
二氧化碳气泡停在樟脑丸上,就把樟脑丸带上来了,当气泡中的气体跑到空气中后,樟脑丸就又下沉了。
化学小实验:汽水中的气体
热天时,人们喜欢喝汽水。
你发现汽水中有很多气泡吗?这是什么气体呢?它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找一块泡沫塑料削成一个瓶塞,中间开一个小孔插入一根橡皮管。
一只广口瓶中放一支点燃的短蜡烛。
打开汽水瓶盖,把泡沫塑料塞塞入瓶口,橡皮管伸入广口瓶,轻轻地摇晃汽水瓶,汽水中冒出的气体通过管子进入广口瓶,过一会儿,原来燃着的蜡烛灭掉了。
再试着把管子伸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会变得浑浊。
我们可以断定汽水中的气是二氧化碳。
汽水喝入胃中,人会不停地打嗝来释放这些气体,从而带走体内的一部分热量,使人觉得凉快。
化学小实验:清水变浑水
取两只玻璃酒杯,一只盛冷水(自来水或河水),一只盛凉开水。
然后,每杯各加五滴用药棉滤过的肥皂水,搅拌均匀。
过一会儿,你会发现,冷水杯里很浑浊,并有许多白色的沉淀,而凉开水杯里沉淀很少,水也不太浑浊。
水中含有许多矿物质及其它杂质,如钙、镁等。
它们就像食盐溶解在水中一样,不容易被人看到。
水中加入肥皂水以后,一些矿物质就与肥皂“纠缠”在一起,变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水中矿物质及杂质越多,沉淀就越多。
若把水烧成开水,水在煮沸过程中,一部分矿物质及杂质已经从水中跑出来,变成沉淀形成水垢附在水壶壁上。
这样凉开水中的杂质比冷水中少,所以加入肥皂以后,沉淀也就少了。
化学小实验:吹气变色
取一些石灰放在玻璃杯里,加入清水,搅拌,等沉淀后把上边那些无色透明的液体倒入一个杯中。
请你通过吸管向杯中的无色透明液体吹气,不一会儿,你就会看到液体变浑浊了。
继续往杯中吹气,你又会看到液体变得清澈了。
杯中的无色透明液体是石灰水,它遇到你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碳酸钙。
由于碳酸钙是极小的颗粒,不可能很快沉淀而会悬浮在水中,所以我们就看到水变成乳白色了。
继续往杯中吹入二氧化碳气体时,又使碳酸钙和它反应而形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可以溶解在水中,所以杯中的液体又变清了。
化学小实验:维生素C 的测定
在玻璃瓶内放少量淀粉,倒入一些开水,并用小棒搅动成为淀粉溶液。
滴入2—3 滴碘酒,你会发现:乳白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紫色。
再找2—3 片青菜,摘去菜叶,留下叶柄,榨取出叶柄中的汁液然后慢慢滴入蓝紫色的液体里。
边滴入边搅动,这时,你又会发现:蓝紫色的液体又变成了乳白色(如图)。
原来,淀粉遇到碘会变成蓝紫色,这是淀粉的特性。
但是,维生素 C 又能使碘变成无色的液体。
当青菜汁滴入含有碘的淀粉溶液时,由于菜汁中的维生素C 的作用,使碘变成无色的液体。
所以,原先蓝紫色的溶液便变成了乳白色的淀粉溶液了。
化学小实验:巧辨糯米和粳米
取几粒煮熟的糯米粒和粳米粒,分置于两块玻璃片上,从外表形态来辨认是分不出糯米和硬米的。
取一瓶消毒用的医用碘酒,分别在两玻璃片上滴上一滴碘酒,粳米粒和碘接触呈现出蓝色,糯米粒和碘接触呈现出红棕色。
糯米和粳米中淀粉含量丰富,那么它们为什么遇碘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呢?原来,粳米中淀粉颗粒是直链淀粉,就如同一根根木条整整齐齐地堆放在一起一样;而糯米中的淀粉是交链淀粉,就像把树木砍下后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一样。
吃糯米食物比较耐饥,就是因为糯米中的淀粉链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不宜被人体消化的缘故。
所以,糯米食品不可多吃。
化学小实验:巧测面粉的新鲜度
面粉久存后,由于在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微生物的作用下,会产生酸败的现象。
要判断面粉是否新鲜,用很简单的化学试剂就可以作出结论。
在150 毫升的锥形瓶中,加入40 毫升的蒸馏水,再加入 5 克新鲜的面粉混和搅拌,使水中不存在任何面团。
在配好的面粉液中,再加入 5 滴无色酚酞试液,此时,锥形瓶的液态物质不变色。
配制0.02%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向锥形瓶内滴加,边滴边振荡,直到锥形瓶内的物质显浅红色,并且在1—2 分钟内不再褪色为止。
记下消耗掉的氢氧化钠数量。
然后,取 5 克需测定的面粉,加入40 毫升的蒸馏水调成面粉液,也加入5 滴酚酞试液,将同样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进面粉液中,直到面粉液变色。
如果消耗的氢氧化钠和第一次标准液消耗的氢氧化钠数量相同,说明面粉是新鲜的。
假如消耗的氢氧化钠是标准液的 2.5 倍以上,说明面粉已经变质了。
化学小实验:糖的燃烧
糖会燃烧吗?让我们亲自做一做实验。
在铁皮盖上撒一些糖,现在你用火柴去点燃它,不管你试多少次都点不着。
是不是糖不能燃烧呢?请你在糖上撒一些烟灰再试试,这时糖便会燃烧起来,发出蓝色的火焰,直到烧完。
燃烧以后,烟灰还是烟灰,既没有增多也没有变少,但它促使了燃烧的进行,我们叫它催化剂。
化学小实验:晴雨花
做一朵“晴雨花”,可以用来测验天气的变化。
用粉红色皱纹纸做一朵花,把花瓣涂上浓盐水,再把花插在花盆里。
如果花的颜色变淡,天气一定是晴天;如果花的颜色变深,天气就是阴天或雨天。
这是因为用浓盐水浸泡过的纸花,容易吸收水分。
阴天,气压低,空气中的湿度大,纸花一接触湿度大的空气,就能吸收空气中的水,于是纸花就显得深暗一些;相反,晴天气压高,吸收不到水分,纸花当然是原来的颜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