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月亮姑娘做衣裳(大班)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含反思

教案编辑专员回应:《月亮姑娘做衣裳》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教案章节:一、活动目标二、活动准备三、活动重难点四、活动过程五、活动延伸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情节,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2.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天文知识的兴趣,了解月亮的盈亏变化。
4.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月亮姑娘做衣裳》2. 月亮图片若干3. 彩纸、彩笔等绘画材料4. 音乐CD:《月亮姑娘》5. 小组讨论卡片三、活动重难点:1. 重点:通过故事,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天文兴趣。
2. 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月亮的盈亏变化,理解故事寓意。
四、活动过程:1. 导入:利用音乐CD《月亮姑娘》,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出主题。
2. 故事讲述:通过课件,讲述《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3.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不停地换衣服,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4. 绘画环节:让幼儿用彩纸、彩笔描绘自己心中的月亮姑娘和她的衣裳。
5. 总结环节: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月亮的盈亏变化,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家长协助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在日记中。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月亮姑娘的衣橱”,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
3.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设置月亮模型,让幼儿通过操作模型了解月亮的盈亏变化。
4. 长期观察:让幼儿定期观察月亮,记录月亮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六、教学方法:1. 故事讲述法:通过课件讲述故事,吸引幼儿注意力。
2. 讨论法:分组讨论,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3. 绘画法:让幼儿动手描绘,培养幼儿的审美和动手能力。
4. 观察法:定期观察月亮,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七、评价方式:1. 幼儿在讨论环节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 幼儿在绘画环节的创意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学目标1.通过自然情境教育,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3.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如勤俭节约等。
教学准备1.书籍:《月亮姑娘做衣裳》;2.教学工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向幼儿群体展示《月亮姑娘做衣裳》的封面,并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心感受;2.教师与幼儿互动,询问幼儿们对月亮姑娘的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初步认知。
讲述故事(15分钟)1.教师通过幼儿们熟悉的方式,讲述《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对小说情节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2.教师同步指导幼儿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并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小说情节的感受。
分析故事(10分钟)1.教师提问:月亮姑娘一开始只有一件做旧的衣裳,为什么还要为它费心;为什么要孝敬年迈的父母?2.帮助幼儿找出故事中贯穿的价值观“勤俭节约”,并引导幼儿理解它的含义和重要性。
进行角色扮演(15分钟)1.将幼儿分为几组,并独立排练一些片段;2.让幼儿们展示扮演的角色,鼓励他们有更多的表现;3.帮助幼儿们体验角色的情感、语言和行为特点,进一步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价值观。
回顾与总结(10分钟)1.向幼儿们提问:故事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一段?喜欢最后月亮姑娘的衣服吗?2.引导幼儿们进行理解、回顾和总结,反思小说中的价值观,并再次加深理解,以达到思维知识的巩固。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该故事情节大多体现了勤俭节约的思想,但在教学流程当中,幼儿对“勤俭节约”这个价值观的理解度还不太高。
可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增加“收入和支出”的概念,加深幼儿的理解和认知。
同时也可以增加相关配套的活动,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帮助幼儿更好地领会这个价值观的意义。
大班语言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

大班语言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故事,让孩子们学习认知月亮姑娘,激发孩子们对于月亮姑娘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学习认知“做衣裳”这个词汇,提高孩子们的语言水平。
3.练习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描述、说明等方式参与到故事中来。
教学内容《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故事(时间约5分钟)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观察一下天上的月亮,问孩子们:月亮是在天空中干嘛的?月亮为什么像个圆饼一样?这样的探究引导孩子进入到故事主题中来。
第二步:讲述故事(时间约10分钟)老师开始讲述故事:这是一个愿意助人为乐的月光姑娘,她能做许多好玩的事情,但是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做衣裳。
她喜欢制作各种花样的衣服,包括繁复的花裙和华丽的外套。
她的衣裳被许多动物和小精灵所喜欢。
第三步:细节描述(时间约10分钟)老师带领孩子们仔细观看会出现在月亮姑娘的衣裳上的花朵和花瓣,月亮姑娘是用什么布料和线来做这些花朵和花瓣的?每一个部分都仔细描绘,让孩子们想象这些衣裳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第四步:交流探讨(时间约10分钟)老师提出几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思考、交流和探讨,例如: - 月亮姑娘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 她用什么布料做的这件衣裳? - 为什么月亮姑娘喜欢做衣裳? - 你们最喜欢那种类型的衣裳等等第五步:小游戏(时间约5分钟)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个小游戏,让孩子们发挥想象,自己演绎一下月亮姑娘,穿着自己设计的衣裳,展示一下孩子们对于故事的理解。
第六步:结尾(时间约5分钟)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故事,让孩子们分享他们学习到了什么。
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分配作业,让孩子们可以把月亮姑娘衣裳的设计画出来并进行个人介绍。
教学效果通过这个教案的学习,孩子们会对月亮姑娘有更深的认知,并且了解和学习认知词汇“做衣裳”。
同时,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也得到有效地锻炼。
在课堂上的游戏活动也可以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大班语言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通用6篇)

⼤班语⾔教案:⽉亮姑娘做⾐裳(通⽤6篇) 在教学⼯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编精⼼整理的⼤班语⾔教案:⽉亮姑娘做⾐裳(通⽤6篇),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班语⾔教案:⽉亮姑娘做⾐裳篇1 活动⽬标: 1.理故事内容,了解⽉亮在不断的变化。
2.学习描述⽉亮变化的语句,初解步了解故事中⽐喻⼿法的运⽤。
3.能⼤胆想像,进⾏创编活动,并尝试做图书。
准备: 课件、⽉亮图⽚,幼⼉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谈话导⼊活动。
1、师:⼩朋友,你们见过⽉亮吗?你见过的⽉亮是什么样的? 2、幼⼉⾃由讨论。
3、⼩结:有的⼩朋友说⽉亮是圆的,有的⼩朋友说⽉亮是弯的。
⼆、故事导⼊,激发幼⼉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今天,⽼师要给⼩朋友讲⼀个故事,也是关于⽉亮的,⽉亮姑娘想要做⼀件新⾐服,⽉亮姑娘穿上漂亮⾐服是什么样⼦呢? 2、幼⼉听故事,了解⽉亮是不断变化的。
3、播放故事《⽉亮姑娘做⾐服》,并提问: (1)⽉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裳?(夜风吹过,很冷) (2)⽉亮姑娘怎么办呢?决定要⼲什么?(请裁缝做⾐裳) (3)裁缝为⽉亮姑娘做⾐裳前做了些什么?(量尺⼨) (4)裁缝为⽉亮姑娘⼀共做了⼏次⾐裳?(3次) (5)为什么⽉亮姑娘⾐裳总是不合⾝呢?(⽉亮在不停变化) (6)⽉亮姑娘的⾝体发⽣了怎样的变化?教师⿎励幼⼉积极发⾔,引导幼⼉说出因为⽉亮姑娘的⾝体总是发⽣变化。
引导幼⼉说出⽉亮姑娘的⾝体越来越胖。
3、看图了解⽉亮的变化过程。
教师:⼩朋友们说的⾮常好,我们⼀起来看⽉亮姑娘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吧! 出⽰图⽚,引导幼⼉观察。
教师:⽉亮姑娘刚开始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引导幼⼉发现,⽉亮刚开始的时候是弯弯的⽉⽛,像眉⽑⼀样。
并⽤⼀句话来描述:弯弯的⽉亮像眉⽑。
观察第⼆幅图: 教师:⽉亮姑娘的⾝体现在变成了什么样? 引导幼⼉发现⽉亮姑娘胖了⼀点,像镰⼑⼀样。
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原文及教案篇一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描述月亮变化的语句。
2、初步理解故事中比喻句地运用,学说并进行仿编。
3、知道月亮的不同变化,感受故事的意境美。
准备:《月亮姑娘做衣裳》课件及图片,幼儿观察记录卡。
过程:一、师讲述故事第一遍,引起学习兴趣。
1、“今天邵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请小朋友仔细听听看,里面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提问:(1)、“故事的题目是什么?”(2)、“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3、“那月亮姑娘到底有没有做好衣裳呢?我们一起再来听一遍?”二、播放课件ppt分段讲述故事第二遍。
1、讲述故事“夜晚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提问:(1)“月亮姑娘长的什么样子?”(弯弯的、细细的)(2)“她为什么要找裁缝师傅做衣裳啊?”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裁缝师傅给月亮姑娘做的衣裳成功了吗?”2、讲述故事“裁缝师傅给它凉了尺寸至让她再过五天来取。
”提问:(1)“裁缝师傅给月亮姑娘做的衣裳合适吗?月亮姑娘能穿上吗?”(2)“为什么?长胖的月亮姑娘像什么呢?”教师:“裁缝师傅决定再为月亮姑娘做一件衣裳,我们看看这回合适了吗?”3、讲述故事“五天又过去了至我只好重做了。
”提问:(1)“谁能告诉大家,裁缝师傅这回做的衣裳月亮姑娘穿上了吗?”(2)“为什么,这回她的样子像什么?”(3)“裁缝师傅张宏了脸对月亮姑娘怎么说啊?”4、讲述故事“又是五天过去了至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提问:(1)“五天过后,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为什么吃了一惊?(2)“这回月亮姑娘像什么了?”(3)“裁缝师傅对月亮姑娘叹了一口气,谁来学学裁缝师傅是怎么对月亮姑娘说的。
”5、讲述故事至最后。
教师小结:原来月亮她每天都在变化的,所以裁缝师傅老是量不准她的尺寸,月亮姑娘没法穿上合适的衣裳。
6、教师出示月亮变化图,进一步让幼儿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月亮姑娘不断变化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讲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幼儿懂得月亮姑娘不断变化的原因,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月亮姑娘不断变化的过程。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月亮姑娘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挂图或课件:月亮姑娘变化的图片或动画。
2. 月亮变化的视频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月亮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月亮的变化。
2. 故事讲述:教师讲述《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月亮姑娘不断变化的过程。
3. 讨论:故事结束后,引导幼儿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不断变化,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4. 总结:教师总结月亮姑娘变化的原因,并引导幼儿理解月亮姑娘变化的规律。
五、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月亮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 请幼儿尝试用语言描述月亮的变化,家长可以帮助记录。
六、教学反思:在本次公开课中,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较高,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但在作业设计上,可以更加丰富多样,让幼儿在课后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作业,评估幼儿对故事内容和月亮变化的理解程度。
3.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作业,评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月亮姑娘不断变化的过程。
2. 月亮变化的原因:地球自转和月球绕地球公转。
八、教学方法:1. 故事讲述: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图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理解和想象。
2. 讨论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幼儿的思维和表达欲望。
大班语言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大班)

大班语言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大班) 哎呦,今天我们来讲一个好玩的故事,叫做《月亮姑娘做衣裳》。
这个故事可有意思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从前,有一个美丽的月亮姑娘,她住在天上。
月亮姑娘非常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可是她没有衣服可以穿。
她想:“如果我有一件漂亮的衣裳该多好啊!”于是,她决定下凡去寻找一件合适的衣裳。
月亮姑娘来到了人间,她看到了许多小朋友都在玩耍。
她想:“我也要和他们一起玩!”于是,她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可是,月亮姑娘发现自己没有衣服可以穿。
她很伤心,因为她觉得自己太丑了,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就在这时,一个聪明的小女孩看到了月亮姑娘的困境,她决定帮助月亮姑娘。
这个小女孩告诉月亮姑娘:“你知道吗?我们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说,你不希望别人对你做的事情,你也不应该对别人做。
你可以试着去找一些会做衣服的人帮你做一件漂亮的衣裳。
”月亮姑娘听了小女孩的话,心里很高兴。
她决定去找会做衣服的人帮忙。
她来到了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一个会做衣服的老婆婆。
老婆婆看到月亮姑娘的美丽,决定帮她做一件漂亮的衣裳。
老婆婆先让月亮姑娘量身定做一件衣裳。
她开始教月亮姑娘如何裁剪、缝制和装饰衣服。
月亮姑娘学得很快,很快就学会了做衣服的技巧。
老婆婆帮月亮姑娘做出了一件非常漂亮的衣裳。
月亮姑娘穿上这件衣裳,变得更加美丽动人了。
她非常感激老婆婆的帮助,于是她决定回到天上,把这件漂亮的衣裳送给她的朋友们。
就这样,月亮姑娘带着漂亮的衣裳回到了天上。
她的朋友们都非常喜欢这件衣裳,纷纷夸赞月亮姑娘的手艺非常好。
月亮姑娘听了非常高兴,她觉得自己终于不再孤单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寻求别人的帮助。
我们也要学会感恩和回报别人的好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哦!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能够像月亮姑娘一样勇敢地面对困难,并且学会感恩和回报别人的好意。
下次再见啦!。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月亮姑娘做衣裳》含反思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理解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过程。
2. 能够感知故事中的语言幽默和想象,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难点:让幼儿能够感知故事中的语言幽默和想象,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课件或图片,月亮和云朵的手偶。
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舒适的座椅,清晰的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月亮和云朵的手偶,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月亮和云朵的变化。
2. 故事讲解:教师通过课件或图片,讲述《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和语言幽默。
3.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
4. 活动延伸: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手工制作或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实践体验月亮姑娘做衣裳的过程。
五、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关注幼儿在故事理解上的差异,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幼儿可以适当引导和帮助。
2. 在讨论交流环节,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在活动延伸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不同的材料和活动方式,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和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聆听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在讨论交流环节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展现。
2. 评价幼儿在活动延伸环节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表现,以及他们对故事主题的深入理解。
3. 通过家长的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于故事和相关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月亮和星星”的自然现象观察活动,让幼儿在夜晚观察月亮和星星的变化,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描述月亮变化的语句。
2、初步了解故事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准备:
自制夜晚天空的背景图,月亮变化图。
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有时圆圆像个盘子,有时弯弯像只船,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
”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这个故事题目叫什么?故事里说了件什么事?
3、教师运用图片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为什么三次都没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么变的呢?
4、教师利用教具再次讲述故事。
月亮姑娘是怎么样变化的?(引导幼儿学习月亮变化的词句。
如: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
好像弯弯的镰刀等。
)
5、向幼儿介绍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听吗?好在哪里?
(2)你有观察过月亮吗?你觉得它像什么?启发幼儿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并用图画作记录。
附:故事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
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
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
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
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
”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
了。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
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虽顺晚上才悄悄地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