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科技英才班介绍分析
中科大少年班课程设置

中科大少年班课程设置中科大少年班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优秀少年儿童而设立的特殊教育项目。
该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为目标,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一、科学基础课程中科大少年班的科学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物理、化学和生物课程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创新实践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科大少年班设置了创新实践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科学实验、科研项目、创业实践等。
学生在这些课程中将学习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与创新实践,学生将能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科学竞赛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中科大少年班还设置了科学竞赛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化学竞赛等。
学生在这些课程中将学习到竞赛策略和解题技巧,培养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参与科学竞赛,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竞赛能力,还能够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四、科学讲座和实地考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前沿和实际应用,中科大少年班还安排了科学讲座和实地考察活动。
学生将有机会听取科学家的讲座,参观科研机构和实验室。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够了解科学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中科大少年班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学生将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科大少年班将继续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中国科学院华罗庚班宣传册

一所人才辈出的大学
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国际数学联 盟副主席、中科院数学院马志 明院士(中国科大毕业生)
首位担任美国一流大学系主 任的中国学者、布朗大学应 用数学系原系主任舒其望教 授(中国科大毕业生)
一所人才辈出的大学
世界百强对冲基金——前沿基 首位荣获麦克阿瑟奖的华人女 世界百强对冲基金——前沿基 科学家、哈佛大学庄晓薇教授 金管理公司创建者、首席执行 (中国科大少年班毕业生) 官黎彦修(中国科大毕业生)
建校以后,中国科大在人才培养又陆续开始了一系列的创新 建校以后 中国科大在人才培养又陆续开始了 系列的创新
清华大学:35人(科学院15+工程院20) 清华大学:35人(科学院15+工程院20)
周孝信(59级 ,郑厚植(59级 ,吴宏鑫(59级 ,陈祖煜(60级 ,沈文庆(61级 ,顾秉林(64级 ,范守善(64级 ,吴硕贤(64级 周孝信(59级),郑厚植(59级),吴宏鑫(59级),陈祖煜(60级),沈文庆(61级),顾秉林(64级),范守善(64级),吴硕贤(64级), 顾逸东(64级 ,朱邦芬(64级 ,隋森芳(64级 ,王志新(74级 ,刘国治(78级 ,王曦(82级 ,欧阳钟灿(62级 、黄其励(58级 顾逸东(64级),朱邦芬(64级),隋森芳(64级),王志新(74级),刘国治(78级),王曦(82级),欧阳钟灿(62级)、黄其励(58级), 陈念念(58级 ,陈森玉(58级 ,马国馨(59级 ,蒋洪德(59级 ,王玉明(59级 ,周克崧(59级 ,张超然(60级 ,牛憨笨(60级 陈念念(58级),陈森玉(58级),马国馨(59级),蒋洪德(59级),王玉明(59级),周克崧(59级),张超然(60级),牛憨笨(60级), 于文虎(60级 ,马洪琪(61级 ,李立浧(61级 ,戴浩(62级 ,孙家广(64级 ,周济(64级 ,岳光溪(64级 ,郝吉明(64级 于文虎(60级),马洪琪(61级),李立浧(61级),戴浩(62级),孙家广(64级),周济(64级),岳光溪(64级),郝吉明(64级), 马洪琪(61 马洪琪 李立浧(61 李立浧 戴浩(62 戴浩 孙家广(64 孙家广 周济(64 周济 岳光溪(64 岳光溪 郝吉明(64 郝吉明 江亿(74级 ,王浩(77级 ,欧阳平凯(62级 江亿(74级),王浩(77级),欧阳平凯(62级)
王大珩光机电科技英才班培养计划

王大珩光机电科技英才班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王大珩光机电科技英才班含盖光学、机械、电子、控制等学科,面向全校各专业招生。
王大珩英才班的目标是培养满足国家重大需求、能够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战略性人才,它将中科大优秀的教学资源与长光所承担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相结合,使学生在接受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通过参加重大工程项目获取宝贵的工程实践经验,其特色在于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塑造,不过分强调GPA。
二、培养方案英才班按照原班级、原专业的正常培养计划进行,采用本硕博连读的模式培养,具体分3个阶段:阶段1 本科前两学年,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基础教学与学习为主,各专业学生可以广泛听取来自长光所的专家报告,了解国家的重大需求,逐渐激发起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兴趣与热情。
阶段2本科第三和第四学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长光所共同参与,学生按照所在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读课程,同时参加英才班及长光所组织的各类实践课程、专题讨论、专家讲座、日常班级活动等。
阶段3 硕博五年,以长光所科学研究为主,以长光所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以学位论文为中心,强化科研能力训练和创造能力培养。
其中,阶段2是英才班培养过程的重点,突出以下工作:①特色课程《光机电前沿》的开展。
邀请以长光所为主的光机电领域专家为英才班同学们授课并开展系列讲座,使学生早日接触、了解光机电领域的重大前沿问题,并正规学习相关知识;利用暑期夏令营时间,集中组织同学们去长光所进行实地参观实习活动,加深同学们对长光所、科研及重大工程项目的了解与切身体会。
②大课题实践活动的开展。
以信息学院为依托,开展整个班级共同参与的光机电大课题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邀请长光所专家作为大课题的指导老师,加深同学们与专家的良性互动,使同学们潜移默化受到长光所专家的科研魅力、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的熏陶。
③从学生的第四学年开始,鼓励学生在长光所进行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通过科研课题实训提高同学们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培养方案整理与课程简介;

大三上学期:数理统计 大三下学期:回归分析、应用随机过程
1
二、专业方向课程(数院各方向的选修课程,8 credits)
修读任一方向的学生,需要从对应计划选修课程中修读至少 8 学分
基础数学(8/25 credits)
夏季学期:纯粹数学前沿(1 学分) 秋季学期:组合学、高等实分析*、微分流形*、代数拓扑*、代数学* 春季学期:应用随机过程
修读任一方向的学生,需要从对应计划选修课程中修读 8 学分
基础数学(8/20 credits)
秋季学期:高等实分析*、微分流形*、代数拓扑*、代数几何引论*、交换代数* 春季学期:李代数及其表示*、应用随机过程、黎曼几何*
计算数学(8/26 credits)
秋季学期:数值代数、符号计算软件、数学实验、有限元方法*、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春季学期:数值分析、计算机图形学、算法基础、小波分析
夏季学期: 计算与应用类课程:间断有限元简介*(1 credits)、计算机图形学前沿(2 credits) 基础数学类课程:纯粹数学前沿(1 credit)
3
四、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培养计划
通修课程(80.5 credits)
同数学科学学院培养计划
学科群基础课(11 credits)
大一上学期:代数学基础(3 学分)、解析几何 大二上学期:微分方程 I
5
四、大学物理实验(3 credits):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培养方案整理与课程简介
整理人:章俊彦 2013 级数学科学学院‐基础数学方向 PB13001112
目录
必修课程………………………………………………………1
·全校通修课程、学科群基础课(数院必修)、专业核心课(方向必修)
评价中科大 六系

评价中科大六系摘要:1.中科大简介2.六系简介3.六系的优势4.六系的不足5.总结正文:【中科大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称中科大或USTC),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成立于1958 年,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九所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中科大以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为主要任务,被誉为“中国科学技术人才的摇篮”。
【六系简介】中科大的六系指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六个学院,分别是: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这六个学院涵盖了自然科学的主要领域,是中科大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单位。
【六系的优势】1.师资力量雄厚:六系的教师队伍中不乏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学者,他们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对学生的培养和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
2.学科设置齐全:六系涵盖了自然科学的主要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科选择,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3.科研实力强大:中科大的六系在各个领域都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多个实验室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声誉。
4.优良的学术氛围:中科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六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交流机会,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提升自身能力。
【六系的不足】1.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中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对于吸引优秀生源和招聘优秀教师可能存在一定影响。
2.学科间的资源分配不均:虽然六系的学科设置齐全,但在各个学科间的资源分配上可能存在不均现象,部分学科可能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
【总结】总的来说,中科大的六系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环境。
中科大理科实验班与强基的区别

中科大理科实验班与强基的区别
1. 招生对象,中科大理科实验班主要面向高中生招生,通过选
拔考试选拔优秀的学生进行培养;而强基是指中科大实行的一种教
育教学改革模式,不是一个具体的招生项目。
2. 课程设置,中科大理科实验班在课程设置上会更加注重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技能;而强基教育
则是指中科大在教学改革上的一种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培养目标,中科大理科实验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实
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理科人才,注重学科知识的深入和实践能力的
培养;而强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创新能
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才,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总的来说,中科大理科实验班与强基在招生对象、课程设置和
培养目标上有着不同的特点,但都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和
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
科教融合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
第14卷第5期V ol.14No.52023年10月CHUANGXIN YU CHUANGYE JIAOYU Oct. 2023科教融合背景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程洁,吴强,秦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安徽合肥,230026)[摘要] 科教融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办学理念,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
创新人才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科教融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立足科教融合的办学传统,积极探索科学研究支撑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形成了有利于科研资源服务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 科教融合;创新人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23)05−0120−09一、引言16世纪末以来,在学科体系分化初步完成的基础上,以英国皇家学会和法国科学院为代表的科学学院的建立,标志着欧洲近代科学体制化进程开始[1]。
科学院的建立,是科学与社会相互影响的结果。
同时,科研现代化取得的科学成就又反过来为高等教育复苏及巴黎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供了动力[2]。
1806年, 教育家洪堡在德国柏林大学率先提出了“科学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理念,确立了科研与教学统一的原则,这是科教融合的雏形[3]。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开始重新审视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逐渐以“科教融合”理念替代洪堡时代“教学与科研统一”的思想[4]。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在教育改革中贯彻科教融合的理念,成为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先驱[5]。
有学者认为,所谓科教融合,是指建立在科研与教学目标一致性的基础上,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前提,科研内容与教学活动相互渗透形成的人才培养新模式[6]。
也有学者认为,科教融合的实质是“科研—教学—研习”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革新、传授和延续,使师生在学术共同体中进行协作式学术切磋、扬长避短[7]。
中科大少年班第一届培养模式
中科大少年班第一届的培养模式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新能力培养:中科大少年班第一届的培养模式非常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各种科研项目和创新竞赛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深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并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
这种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的竞争力。
2. 基础学科教育:中科大少年班第一届的学生主要对基础学科有强烈兴趣,数理基础有突出特长。
因此,学校在培养过程中非常注重基础学科的教育,包括数学、物理等科目。
通过这些科目的学习,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为未来的科研和创新工作做好准备。
3. 综合素质教育:中科大少年班第一届的培养模式也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学校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通过各种课程和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非学术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 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中科大少年班第一届的培养模式还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创新计划,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种导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成为有志于服务国家重
大战略需求的优秀人才。
总的来说,中科大少年班第一届的培养模式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学科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导向。
这种培养模式有助于发掘和培养具有潜力的优秀少年,让他们在未来的科研和创新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方案215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一、院系概况中国科大计算机专业在1958年由老一辈计算机科学家夏培肃先生等亲自创办,1982年成立计算机科学技术系,2009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创办之初,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自主设计并研制成功了我国第1台通用计算机--107机;1982年与中科院计算所联合培养了国内的首批18个博士之一的冯玉琳博士;1990年获得计算机软件博士学位点;1995年成立了我国的第1个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2000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起“计算机科学”进入并保持在ESI世界前1%。
目前,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为国家重点学科,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省重点学科。
学院现拥有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安徽省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安徽省计算与通讯软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耶鲁大学高可信软件联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大-伯明翰大学智能计算与应用联合研究所”等多个研究实验室,以及与其它学院共同拥有“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超级运算中心和信息科学实验中心等。
计算机学科是国家教育部“985工程”、“211工程”、“111引智计划”重点支持的学科,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和安徽省研究生教育产学研基地。
作为国家培养计算机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计算机学科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技英才班”项目的依托学科之一,是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首批试点学科,拥有教育部批准建设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阿里巴巴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学院拥有教授25人,副教授29人,其中院士2人,大师讲席教授2人。
另外,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的十多位研究员在学院授课、招收研究生。
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以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等为学科带头人,由教授、副教授以及一大批优秀年轻学术骨干组成的教学科研队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英才班管理办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务处
校教字〔2012〕54号关于印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英才班项目管理办法(总则)》的通知各院、系、有关直属单位,机关有关部、处、室:为满足国家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战略需求,继承和发扬“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我校和中国科学院各研究院所教育与科研的优势,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全方位创新,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与中国科学院研究院所联合创办了11个科技英才班,全面实施科技英才培养计划。
为保证科技英才班项目顺利实施,加强规范管理,学校研究制定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英才班项目管理办法(总则)》,现予印发施行。
特此通知。
二○一二年三月十六日主题词:科技英才班△管理办法通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政办公室2012年3月16日印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英才班项目管理办法(总则)为满足国家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战略需求,继承和发扬“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和中国科学院各研究院所(以下简称“合作院所”)教育与科研的优势,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全方位创新,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科大与中国科学院研究院所联合创办了11个科技英才班,全面实施科技英才培养计划。
为了保证科技英才班项目顺利实施,加强规范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总则)。
一、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中国科大特色的一流科学家、研究工程师和其它领域的杰出人才。
二、培养模式在继承和发扬“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优良传统下,通过科教结合,给予学生面向科技前沿的机会;理实结合,提升学生的原始创新能力;所系结合,优化学生全过程的成长条件。
低年级基础教育阶段,坚持“基础宽厚实”的传统,为科技英才班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高年级专业教学阶段由中国科大与合作院所共同培养,充分利用三学期制由合作院所选派专家赴中国科大开设部分专业课程和前沿讲座,安排学生逐步进入合作院所接触前沿研究领域,开展大学生研究计划和完成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才培养的举措与思考
陈初升
2013年7月18日
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是科大的传统!
钱学森在给学生上课
老一辈科学家主持设置系科专业,制定培养方案,亲自讲授 课程,形成了专业“精新活”和基础“宽厚实”的特点; 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形成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传统;
钱学森亲自指导学生火箭小组的科研活动,第一届计算机专业学生参与 夏培肃主持的107计算机的研制。
在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使用原版教材,推进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1
16
计算机与信息科技英才班
典型举措(计算机类) 明确培养定位
充分发挥研究所和我校的学科优势,重点培养计算机系统结构方面的 一流人才
制定培养方案
以“计算思维”为核心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分析借鉴Stanford等国际一流学府的做法,优化设计课程体系 立足科大校友和研究所资源,建立国际化教学指导委员会 参考MIT, UC Berkeley, Stanford, CMU等做法,建立国际一流的高层 次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和环境 邀请国内外一流学者来校开设“龙星计划”系列课程
科教结合 给予学生面向科技 前沿的机会
国际化
课程体系:数学(参照 法国、俄罗斯),化学、物 理(参照 英国剑桥大学) 邀请国外名家授课 与国外大学开设异地同步课程,通过网络同时上课 学生出国游学交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1
6
人才培养体系与特色 两段式
两段式 双通道
在科大学习 基础课
中国科学院 科发人教函
科技英才班
天文科技英才班
字【2010】
68号
从大学一年级新生中选拔学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1
8
英才班基本概况
4个高技术类
英才班名称 师昌绪材料科学英才班 王大珩光机电英才班
(材料、光机电、应用物理、计算机与信息)
所在院系 化学院材料科学 与工程系 工程学院、信息 学院、物理学院 物理学院 计算机学院 信息学院 合作单位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 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批复文件号
依托中国科大成立“磁约束聚变堆总体设计组”(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1
19
核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1
20
科技英才班人才培养进展 科技英才班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中国科大“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的科技英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了特 色,受到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系
2008年以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为依
托设立核科学技术学院 为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的核电、热核聚变和核科学技术 及其应用培养高端科研、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扩大了所系结合的创新单元,由办英才班模式 扩展成办学院。
强-强联合发挥效益,2009年教育部学科排名第二,2010年3月
办学方式有别于当年占主导地位的理工分家的苏联模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1
2
办学初期,研究所科学家参与办学、授课情况
严济慈
应用物理研究
所所长
科大副校长
连续6年、每周3次给500多名学生讲授《电磁学》和《电动力学
》课程,并撰写《普通物理学》教材
赵忠尧 郭永怀 钱学森 华罗庚
原子能所副所 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 编写讲义并讲授《原子核反应》课程,将我国第一台加速器运 到学校进行实验和培养人才。 长 程系主任
2012年,在教育部召开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教30条)
工作会议上,中国科大校长侯建国院士代表学校作大会发言, 介绍了中国科大“发挥科教结合、协同创新优势,培养拔尖人 才”创新实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1
21
科技英才班人才培养进展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各地
在教育改革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中国教育 前沿丛书,在《高等教育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一书中,编委 会以“科教结合,协同创新, 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为题,介绍了中国科大实施“ 拔尖计划”的础上,课程学时数均有
压缩,一般都在20至40学时之间。课程模块化后,可以挑选直接 从事有关教学内容最合适的科研型教师授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1
15
贝时璋生物科技英才班
认真调研世界一流大学,对课程内容按知识层次和研究层次进行
分级、实现本研课程长周期的衔接贯通、兼顾实验课程与理论课 程对应调整,完成了生物学类核心课程的梯度化设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1
7
英才班基本概况
7个基础科学类 英才班名称
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 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 贝时璋生命科技英才班 力学科技英才班 卢嘉锡化学科技英才班 赵九章现代地球和空间
(数、理、化、天、地、生、力)
所在院系
少年班、数学系 少年班、物理学院 生命学院 工程学院近代力学
王志珍: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
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龚惠兴: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神舟”号载人飞船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 赵忠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十届
全国政协委员。
常永福:少将军衔,我国进行的45次核试验,参加了44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1
10
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
典型举措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数学核心课程小班教学,体现英才培养 正在调研俄罗斯和法国的做法,探索数学英才培养模式,设计课程体系
精炼必修课程,留足自主学习空间,组织课外读书班,精读数学名著
设立8门荣誉课程,强调深度广度,部分荣誉课程使用Princeton原版教材 充分利用夏季学期,引入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开设提高课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1
22
体会和思考
如何发挥大学和研究所两方面的积极性和各自的优
势,共同培养科技英才?
如何引导学生立志成为科技英才? 如何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培养? 如何更好地参与学生的培养,把一部分最优秀的本 科生留在国内一流研究机构和大学深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1
23
谢 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1
24
力学所副所长 力学所所长 数学所所长 生物物理所所 长 地球物理所所 长 化学物理系主任 讲授《边界层理论》课程
力学和力学工程系主任 亲自给学生开设和讲授《火箭技术概论》。 应用数学和计算技术系 亲自为58级学生讲授高等数学课,编写《高等数学引论》、《 主任 生物物理系主任 从单位圆谈起》 创建生物物理系,提出加强基础教学,强调学科交叉。
所系结合系列活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1
14
卢嘉锡化学科技英才班
仔细研究了剑桥大学的化学基础课程,结合科大的特点,对化学英
才班化学基础课程体系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采用模块化设计,循环提高的模式,对五大化学基础课程教
学内容切块、重组,将知识点重新分类,形成模块,明确各模块
的教学内容、教学学时、教学学期、教学周及任课教师,由此组 成新的基础化学教学体系。
贝时璋
赵九章
地球物理系主任
担任《高空大气物理学》《大气振荡和高空大气中潮汐现象》 的主讲,组织编写《高空大气物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1
3
在北京办学期间培养的7700多毕业生中,已有34名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20多位科技将军和一大批国防科技中坚,他们为 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每年与所里开两次联席会议,探讨英才培养模式,落实实施方案
数学科学学院和数学院成立联合工作小组: 华罗庚班管理委员会 华罗庚班教学委员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1
11
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
所系结合系列活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1
12
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
典型举措
制定联合管理制度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在中科院有关研究所学 习专业选修课,参加科 研活动,攻读研究生。
第四年
……
第八 年
科大+研究所+国际化
本硕博长周期培养
一、二年级 在科大上基础课,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接受通识教育; 三年级开始 与研究所共同培养,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入研究所的科研一线,开展大学 生研究计划; 学生到研究所、国外大学学习专业选修课、参加科研活动、接触前沿研究 领域。
焦安昌:中将军衔,总装备部科技委副主任,29基地司令员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1
4
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的新探索
中国科学院“科技英才培养计划” (2009年启动) 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10年 启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1
5
人才培养体系与特色 三结合
所系结合 优化学生培养过 程的成长条件 理实结合 提升学生的原始 创新能力
合作单位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 上海天文台
批复文件号
中国科学院 科发人教函
字【2009】
107号
系
化学院 地空学院 物理学院天文与应 用物理系
毕业生中有459人毕业当年选择继续深造,其中包括普林斯顿大学、麻 省理工、耶鲁大学、加州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巴黎高工等国际一流 名校。英才班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达96%,其中出国读研196人,国内高校 读研112人,保送到科研院所读研15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