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助记(5)
120个文言实词推导记忆

120个文言实词推导记忆1、爱:吝惜,舍不得喜欢亲爱的,心爱的爱护,爱惜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成语助记:爱莫能助爱不释手2、安:安全、安定、安稳——舒服、安逸——使安——奉养安抚、安慰怎么,哪里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成语助记: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然无恙安居乐业安身立命3、被:被子——覆盖——蒙受、遭受,受到——同“披”穿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成语助记: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甲枕戈4、倍:背向,背着违背加倍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成语助记:事半功倍乡利倍义倍道而行5、本:(草木的)根 ----- 基础,本原-----依据、推究-----本来、原来推导提示:“本”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成语助记:追本溯源舍本逐末本性难移无本之木6、鄙:边邑 -------鄙陋 -------轻视,鄙视------自谦之词推导提示:“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成语助记:肉食者鄙卑鄙龌龊贵远鄙近7、兵:兵器、武器 -----士兵、军队 -----战争、军事 ------ 战略、战术 ------侵略推导提示:“兵”的本义为“兵器、武器”。
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
120个高考文言文实词小故事助记

120个高考文言文实词小故事助记1. 刀:“孟子”中曾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虽然这句话有些残酷,但是,它提醒我们要看淡名利,牢记生死在命,所以我们要明智地使用刀或许是生死在握的一件事。
2. 剑:“庄子”中有这样一句话:“问自己是非,宁慕以剑”,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思考人生的道路上,要有一个坦荡的心胸,靠剑所带来的正义感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3. 风:“论语”中曾说:“君子风以润下,小人风以润躁”,这说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反映出他的人品和修养,因此,我们应该讲究风度,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或者女士。
4. 雨:《诗经》中有一首《蒹葭》,诗中描述了雨水的滋润,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赞颂,因此,我们要珍惜大自然赋予的雨水,感恩生命的滋润。
5. 雪:《谷梁传》中记载了“履川之冰,至水而穿”,这告诉我们,雪是由天而降,它的纯洁无瑕,也说明我们要用平常心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纷扰和诱惑,保持一颗纯洁无暇的心。
6. 霜:《孟子》中有一句话:“孟子之一篇,可以治天下。
诚能全其道,足以防身。
”这说明要有一颗坚定的心,能够顶天立地,像霜一样坚韧,平稳地走人生的路途。
7. 露:《诗经》中有一首《桃夭》,诗中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这告诉我们,生命如露,易逝如晨露,要珍惜现在,创造美好未来。
8. 日:《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说明我们要珍惜每一天,无论如何,都要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9. 月:《诗经》中有这样一首《静女》,诗中写道:“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这表现了月亮的柔和与静谧,同时也是对女性美感的形象描绘,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女性的美好。
10. 星:《韩非子》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人之所以灵者,本出于心,由心而成,因此,我们发挥心中的潜能,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闪耀自己的星光。
11. 花:《诗经》中有一首《采薇》,诗中写道:“南山有台,北山有冈。
汉水以东,荆州之阳。
文言小故事——实词助记

实词助记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6、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0、朝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11、曾愚公自曾(指自己相隔现代的亲属)祖起居于太行、王屋山下。
高考文言文实词整理及记忆指南

高考文言文实词整理及记忆指南1、爱ài(1)动词。
①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②喜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③宠爱。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而臣衰,窃爱怜之。
(《触龙说赵太后》)④爱护。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种树郭橐驼传》)⑤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⑥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⑦通“(ài)”,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2)形容词。
①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②亲爱的,心爱的。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推导提示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成语助记 爱莫能助 爱屋及乌 节用爱民 爱不释手 爱毛反裘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译文: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2、安ān(1)动词。
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④安适,安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2)形容词。
①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安定。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3)副词。
表反问,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4)代词。
表疑问,哪里,哪儿。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推导提示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高考语文21: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爱、安、被、倍、本、鄙)

特色训练21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爱、安、被、倍、本、鄙) 1.爱成语助记:爱屋及乌爱莫能助
2.安成语助记: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居乐业安身立命
3.被成语助记:被甲执兵被褐怀玉
4.倍成语助记:事半功倍身价倍增
5.本成语助记:追本溯源舍本逐末变本加厉无本之木
6.鄙成语助记:卑鄙无耻鄙俚浅陋贵远鄙近
答案:1.(1)疼爱,爱护(2)喜欢,爱好(3)吝啬、吝惜
(4)同情,怜惜(5)羡慕,欣赏(6)通“”,隐蔽,躲藏
(7)可爱
2.(1)安全,安稳,安定(2)安抚,抚慰(3)哪里,什么地方
(4)养(5)安置,安放(6)舒服,安逸(7)习惯于,安于
3.(1)遭受(2)表示被动(3)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覆盖,遮盖(5)通“披”,披散
4.(1)通“背”,背叛,违背(2)越发,更加(3)倍数(4)加倍,愈加,更加5.(1)推究(2)本来(3)本来的,原来的(4)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5)草木的根6.(1)边邑,当作边邑(2)庸俗,浅陋,鄙俗,鄙贱(3)轻贱
(4)看不起,轻视。
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与成语助记精讲课件(全国通用)护、怀、患、会、或、货、稽、赍(教师课用版)

2024新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重点文言实词盘点
(1)护 hù
词性
词义
典例及出处
动词
①保卫,保护 ②爱护 ①庇护,袒护
高祖为布衣时,萧何数以吏事护高祖(《史记·萧相国世家》
) 烦公幸卒调护太子(《汉书·张良传》)
【拜托你们在我死后,调教和帮助太子。】
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与山巨源绝交书》)
【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的军队,从东方的道路进军,因为迷了路,(没能 如期同卫青同攻单于)】
愚者千虑,或有一得: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
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6)货 huò
词性
词义
典例及出处
①财物,商品 名词
②货币
沛公居山东时,贪财货,好美姬(《鸿门宴》) 百姓愦乱,其货不行(《汉书·食货志下》)
读音 huì kuài
(4)会 huì kuài
词性
词义
典例及出处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古代诸侯会盟和共同朝见天子
焉(《论语·先进》)
合成词
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 各省举行考试叫“乡试”,次 年以举人试之京城叫“会试” ,由皇帝特派主考官。
小弟董瑛在京会试(《儒林外史》)
动词 算帐;结帐 复合词 会稽:山名,古郡县名
③怀着;抱着 赍志没地(《恨赋》)【没地:死去。志未遂而死去】
【成语助记】 赍粮藉寇:赍:资助;藉:同“借”;寇:贼寇。借给敌寇兵器,送给盗贼粮食 。
比喻做有利于敌人、坏人的事。 赍志而殁:赍:怀抱着,带着;殁:死。指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 客孟尝君》)
【一轮复习】统编教材文言实词盘点(记与练)55:胜、识、使

【一轮复习】统编教材文言实词盘点(记与练)55:胜、识、使120个考纲实词+其他常考实词【实词积累】【名句导引】1.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
——马总《意林·唐子》2.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今日积累:(163)胜(164)识(165)使(163)胜 shèng shēngshèng词性词义典例及出处(1)名词①胜利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谋攻》)(2)动词①战胜,取胜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国论》)②超过,胜过日出江花红胜.火(《忆江南》)(3)形容词①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②盛大的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滕王阁序》)shēng (1)动词禁得住,忍得住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2)副词尽,完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成语助记】百战百胜每战必胜。
形容所向无敌。
举不胜举列举也列举不完。
形容数量很多。
反败为胜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防不胜防防:防备;胜:尽。
形容防备不过来。
不胜枚举胜:尽;枚:个。
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
形容数量很多。
人定胜天人定:指人谋。
指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喜不自胜胜:能承受。
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
形容非常高兴。
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美不胜收胜:尽。
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数不胜数数:计算。
数都数不过来。
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指不胜屈指:手指;屈:弯曲。
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
形容为数很多。
名山胜川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
名山胜水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
同“名山胜川”。
名胜古迹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推导助记】本义是“禁得起,忍得住”,所以能坚持到最后(即“尽”)并“胜过、超过”他人而取得最后的“胜利”,胜利当然要举行“盛大的”庆祝宴会,胜利是“美好”的事,由此又引申出“优美的山水古迹”。
【一轮复习】统编教材文言实词盘点(记与练)5:备、被、倍

【一轮复习】统编教材文言实词盘点(记与练)5:备、被、倍120个考纲实词+其他常考实词【实词积累】【名句导引】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2.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阮元今日积累:(13)备(14)被(15)倍(13)备 bèi词性词义典例及出处(1)动词①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②防备,戒备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指南录后序》)③预备,准备,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尚书·说命中》)(2)副词完全,尽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离骚》)(3)形容词周全,详细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备.得太尉遗事(《段太尉逸事状》)【成语助记】备尝艰苦:备:全、尽。
受尽了艰难困苦。
才德兼备:备:具备。
才能和品德都具备。
德才兼备:备:具备。
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求全责备:备:完备,完美。
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掩其无备:备:防备。
称乘敌方毫无防备时进行突袭。
(14)被 bèi、pī(15)倍 b èi词性 词义 典例及出处 读音 词性 词义 典例及出处读音一:b èi(1)动词 ①覆盖 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遭受,蒙受 虽被万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2)名词 被子 轝马衣被.戈剑,不可胜其数(《吕氏春秋·节 丧》) (3)介词 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列传》)读音二:p ī通“披”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 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 世家》) ②披散 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 【推导助记】 “被”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用来取暖的吗?“穿”不也是把服“覆盖”在身上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
【成语助记】泽被后世:被:覆盖。
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被褐怀玉:被:通“披”,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翻译:您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典例: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鸿门宴》) 翻译:沛公默然了,说:“本来就赶不上他啊。”
典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翻译:又向前走,想要走到那桃花林的尽头。
文言实词120字形助记:去
离开住地, 前往他方
离开
前往,到……去
距离
除掉,去掉
过去的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翻译:想要叫张良和他一同离开。
典例:僧富者不能去,而贫者至焉。(《为学》) 翻译:富和尚不能前往,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文言实词120字形助记:却
被困山谷, 跪地屈服
退
使退,击退 拒绝,排斥
去掉,消除
回头
还,再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相如因持壁却立。(《廉颇涵相如列传》) 翻译:于是蔺相如拿着宝玉退后站立。
典例: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翻译:后来秦国又两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他们。
典例: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谏逐客书》) 翻译:作王的不排斥百姓,所以能成就他的功业。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伤田家》) 翻译:医治了眼前的病痛,挖掉了心上的肉。
典例: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翻译: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到哪里去了?随手卷 起诗书,大家都高兴得像要疯了。
典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翻译:什么时候能够(和你)一同坐在西窗下,剪烛夜话,再 说说巴山夜雨时的情景。
典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察今》) 翻译:楚国有一个过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典例: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报任安书》) 翻译:现在您又遭受意外之罪,经过一个月,就临近十二月了。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 翻译:驱赶着中原的士兵远征,进入江湖地带。
典例: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翻译:羡慕世间万物遇到了大好时节,感叹我的生命已经快 要走到尽头。
典例:王曰:“善!”(《邹忌讽齐王纳谏》) 翻译:齐威王说:“很好!”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 翻译:不必作战就使对方的军队屈服,这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办法。
典例: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赤壁之战》) 翻译:距离曹军二里多时,同时点起火来。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翻译:想要叫张良和他一同离开。
典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翻译:替汉室除去奸贼,清除污秽。
典例: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 翻译:我自从去年离开京城,被贬官到浔阳,疾病缠身。
典例: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贾谊《治安策》) 翻译:想要使天下政治安定,不如多封一些诸侯国,以削弱他们 的力量。
典例: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 翻译:被砍下的首级挂在城门上,脸色一点也没有改变。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翻译:众多名流贤者都来到这里,年轻人、老年人全聚集在一起。
典例: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传》) 翻译:就和齐国绝交了,派使者到秦国去接受土地。
文言实词120字形助记:善 看起来很美好
好的,善良的 友好的 好人,好事
交好,亲善 喜欢,羡慕 表示应答之词
好的方法
长于,善于 做好,处理好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翻译:征求询问好的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典例: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翻译: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
典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翻译:工匠想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文言实词120字形助记:少
规模小的, 数量不多的
缺少
削减,减少
稍微,略微
青年,少年
年少,年轻 瞧不起,轻视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翻译:遥想在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每个人身上都插上茱萸, 却少了我一个人。
战胜
尽,完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鸿门宴》) 翻译:沛公经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来告辞。
典例: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 而胜之之势。(《六国论》) 翻译:六国和秦都是诸侯国,他们的实力比秦国弱,还有 不用贿赂就可以战胜秦国的趋势。
典例: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 翻译:如果按照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就用不尽了。
典例: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复庵记》) 翻译:幼年时读书,喜欢《楚辞》,阅读过很多诸子的文章和经 典、史籍。
典例:园日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 翻译:天天到庭院中散步自有乐趣,虽然设有小门却常常关闭。
文言实词120字形助记:胜 修补漏船
禁得住 胜利 优美的 盛大的
文言实词120字形助记:如
古代女子唯唯诺诺, 包容顺随。
假如,如果 顺从,顺利 按照 如同,好像
往,到……去 及,赶上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赤壁之战》) 翻译:万一遇到不顺心的情况,就回来找我。
典例: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中山狼传》) 翻译:东郭先生依照老丈的意思,把狼装进袋子里。
文言实词字型助记
文言实词120字形助记:穷
身居洞穴,身体被 迫弯屈、不自由。
贫困
处境困难 不得志,不显贵
终了,穷尽,用尽
寻到尽头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翻译:处境险恶,饥饿无所依靠,敌人悬赏追捕的又很紧迫。
典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翻译:在不得志的时候,则更加坚强,不放弃自己高远的志向。
典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翻译:(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供养,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 激我的恩德吗?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翻译:处境险恶,饥饿无所依靠,敌人悬赏追捕的又很紧迫。
典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翻译:用尽我毕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啊!
典例:衡少善属文。(《张衡传》) 翻译:张衡年轻的时候就善于写文章。
典例:议者以此少之。(《晋书•陈寿传》) 翻译:评论的人因此瞧不起他。
文言实词120字形助记:涉 徒步淌水过河
徒步渡水
乘舟渡水
经过,经历
漫步,散步
阅览
进入,到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察今》) 翻译:澭水猛涨,楚国人不知道,还按照原来的标记趁夜晚过河。
典例:不如因而善遇之。(《鸿门宴》) 翻译:不如借这个机会好好地对待他。
典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翻译:积累善行,成为美德,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翻译: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与留侯张良交好。
值得反复诵读的典例 典例: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谋攻》) 翻译:这五条,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典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翻译:我看那岳州的优美的景色,全在一个洞庭湖上。
典例: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滕王阁序》) 翻译:我年少无知,却荣幸地亲逢这盛大的宴会。
感谢观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