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的栏目定位及其选题理念
《新闻调查》电视栏目解析

《新闻调查》电视栏目解析《新闻调查》电视栏目解析《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节目时长每期45分钟,每周一期。
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
《新闻调查》认为,一个选题能否算得上调查性报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调查的内容是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第二,这种行为被掩盖;第三,调查是记者独立展开的。
只要符合这三个要素,就是调查性报道。
而电视调查性报道是调查性报道中的一类,从实现的`过程来看,电视调查性报道有四个特点:第一,独立的电视媒体调查。
是电视媒体自身进行的调查,并非报道他人的调查行为和调查结果。
借助司法或者是纪委的力量所做的大案要案属于调查节目,不是调查性报道,因为它不是独立调查。
第二,个性化的调查记者。
对于电视调查性报道来说,出镜记者的表现尤为重要,既是调查行为的主体,同时也是一个节目的结构元素,他是调查行为的实施者、调查过程的表现者,是栏目的外化标志和品牌形象,也是《新闻调查》最具调查个性和最具优势的语汇。
第三,深入的独家发现。
强调的是调查记者必须有新的独家发现,这种发现对揭示事实真相具有推动的作用,能够深化节目的主题。
第四,完整的调查过程。
就是记者作为调查行为的主体,他的行为贯穿节目的始终。
记者在调查当中,提出问题,求证问题,得出结论或者判断。
得出结论完整地揭示真相是调查性报道的最高境界。
《新闻调查》选题遴选的标准有三个:第一是调查性,第二是故事性,第三是命运感。
调查性一方面是指事件与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观众十分关注,另外,调查性还特指选题具有调查的空间,必须要有等待揭示的真相。
为了追求节目的高品质和职业化,《新闻调查》设置了最专业化的细致分工,有制片人、记者、编导、摄像、录音、策划、秘书、制片、统筹、后期制作等工种。
一个节目的完成,需要这些工种分工合作。
制片人负责栏目的整体运作和日常管理,栏目实行制片人负责制。
央视《新闻调查》节目“网瘾之戒”的叙事策略研究

第11卷第2期Vol.11 No.295央视《新闻调查》节目“网瘾之戒”的叙事策略研究郭思佳(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摘 要:《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1996年开播的一档深度新闻专题节目,该节目注重研究真问题,探索新表达。
节目以调查记者走访调查的形式,层层挖掘,为受众探寻事件真相。
“网瘾之戒”专题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
节目以多重叙事者讲述新闻事件、采用多元叙事视角探索新闻真相、创造独特的叙事风格吸引了广泛受众。
《新闻调查》是我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标志,在短短的45分钟节目时长中,“网瘾之戒”这一期节目调查得十分客观又引人入胜,让我们对其叙事策略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新闻调查》;“网瘾之戒”;叙事策略研究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2-0095-02一、多重叙事者讲述新闻事件(一)异故事叙事者:叙事者的代言人——主持人、调查记者新闻人穆青认为“新闻是一种叙事文”。
[1]事实就是新闻的本源,新闻通过叙事告知观众真相。
新闻叙事学是以新闻叙事文本为对象,以新闻学、叙述学、语言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等为学科基础的,具有新闻叙事方法的一门边缘性学科。
[2]叙事分析是一种传播研究方法,指用叙事理论对叙事作品进行分析。
[3]《新闻调查》之“网瘾之戒”这一期节目的主持人和调查记者都是柴静。
调查记者是调查性新闻报道中出境的记者。
节目伊始,柴静对山东一家网戒中心治疗网瘾的模式连续发问,吸引了观众的好奇心,在这一期节目中,她带领观众进入治疗现场,替观众挖掘真相。
(二)同故事叙事者1.医生。
“网瘾之戒”围绕杨永信医生的治疗模式展开。
在杨永信的叙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杨永信对自己的治疗模式是非常自信的。
为了了解电休克仪治疗的具体情况,调查记者走访了北京安定医院无抽搐治疗中心的姜伟主任和门诊部办公室的马征主任,了解到这种电休克仪已经停用了。
《新闻调查》节目分析

《新闻调查》节目分析新闻传播学院10广电班黄露1006010138节目形态节目类型:深度新闻评论类节目。
《新闻调查》的成立时建立在《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上的。
当年由于《焦点访谈》节目播出时长太短,受客观原因限制,对新闻的调查不能够太深入,所以为了要成立一档能够深入调查新闻事实的栏目,《新闻调查》应运而生。
节目时长:45分钟,这较之前的《焦点访谈》多出了十几二十分钟,这使得记者对新闻的采访深度和报道的张度都有所提高。
节目播出时间:(首播)周六21:30-22:15,(重播)周日0:15-1:00、2:45-3:30、4:15-5:00 14:10—14:55节目播出方式:录播形式。
节目口号: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
节目定位:比《焦点访谈》更深层次的解剖社会问题的大型深度节目。
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
拍摄方式:双机拍摄,一台拍采访对象,一台拍记者。
这样,一方面能够真实地记录下采访对象的行为言语,又能够客观地记录记者的提问和评论。
拍摄后期也可以在两个机位之间相间选取画面剪辑拼接,如此可使得节目更加真实可信,提高了片子的记录性特点。
节目内容选题:选题方向:《新闻调查》选取的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节目的选题。
主要有以下类型:1、全面深入的重大新闻事件背景调查2、国计民生改革热点话题难点疑点解惑3、大时代背景下一波三折的新闻故事。
例如,98抗洪三部曲,在《新闻调查》历史上留下了里程碑式的记录。
《保卫荆江》全国收视率排名第六,创下了《新闻调查》的收视纪录。
选题来源:l、观众来信、来电、来访、手机短信、电子邮件。
2、通讯员及固定“线人”3、自主策划4、内参资料5、各部委新闻办6、各地联动媒体信息通报7、互联网8、报纸、电台等其他媒体叙事方式:1、《新闻调查》的叙事方式是多角度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并进行递进式分析的。
新闻调查之分析

自1996年5月17日第一期节目播出,《新闻调查》已经走过了十年的风风雨雨,其中历经了三次改版,栏目形式的成熟稳定、个性特征的清晰明确,使《新闻调查》逐渐成为央视的品牌栏目。
由于其独特的新闻视角、深度调查的节目形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度被认为是社会的良知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精英阶层的追捧。
但是,十年后中国的媒体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地方电视台的迅速崛起、中央电视台内部新闻资源竞争的白热化,使得今天的《新闻调查》面临着十年前同样的境遇:如何在绝境中探询新的途径,如何在陈旧中摸索出新的形式。
一、选题策划标准选题往往是节目的灵魂,作为央视的品牌栏目,选题标准的明确化和清晰化,往往是决定栏目长久风格的重要因素。
因此选题策划是一个节目在运行之初,首先要做的工作。
而一个节目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前期策划。
《新闻调查》是中国电视界较早成功引入“策划”理念的栏目,于1998年成立了专业的策划组。
对选题是否具有独家性、资料信息是否准确、方案是否可行进行敲定,并根据新闻线索及所收集的资料确定节目样式、基本结构、采访提问和镜头的设计等等。
关于《新闻调查》选题标准应该准确我觉得应该确定为以下五点:1、事件性《新闻调查》作为一个深度的调查类新闻栏目,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必然是为众人所关注,具有过程性、曲折性和故事性。
首先,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必然具有某种焦点性因素,无论是重大的社会热点,还是深刻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
对于缺乏重大性和重要性的选题无法在心理诉求上满足观众,也无法体现《新闻调查》一贯所承担的社会道义。
其次,过程性、曲折性和故事性是决定节目是否具有可看性的重要因素。
英美传媒业甚至是学术专著中都将新闻事件称作“故事”,将制作新闻节目称为“讲故事”,其根本在于电视要想吸引受众,视听表现的可能性必须强调。
[1]过程性为节目的深入挖掘提供了可能性,不至于调查很快走向终结,曲折性是保证节目悬念丛生的关键,而故事性则能为节目编排提供较大的活动余地,吸引观众深入了解事件真相、参与事件的思考,否则无力支撑《新闻调查》45分钟的节目长度。
新闻调查简评

《新闻调查》栏目简评《新闻调查》这一栏目,我一直非常喜欢,甚至觉得,做这种高质量的纪实类新闻栏目应是每一个学习新闻的学生的追求。
而至于喜欢的原因,归根结底可能还是因为该栏目探寻事实真相的选题,做真正调查性报道的目标和揭露内幕的宗旨,舆论监督在栏目中被放大出来,如同很多人看《南方周末》,人们能在该栏目中看到非平面性质的揭秘性报道。
上周在课堂上观看了一期节目《血荒》,栏目剖析的深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深度报道一直是《新闻调查》的风格。
本期栏目先是通过昆明市医院的几个等待用血的病人引出问题,然后去血液管理中心寻找血荒的原因,通过探寻无偿献血的血源,来寻找问题的症结,对于整个社会人群无偿献血给予教化作用,推动社会道德的发展,同时对政府相关部门也提出了相应的质疑,虽然本期节目不是以舆论监督为主线,但依旧贯穿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总体而言,《新闻调查》整体上讲述的是与公众利益相关的、贴近公众生活的事件,就拿“血荒”作比,毫不夸张地说,血荒与整个社会群体都有着密切联系,公众十分关注,而且实效性极强,从受众分析,受众是整个社会群体,其影响力自然不言而喻。
而以舆论监督为主线的一系列节目,更是让公众知情权得以保障,媒体和媒体人的社会责任在本栏目中体现得非常之明显。
其次,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新闻调查》无疑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记得马岂停老师曾经说过,在21世纪的今天,只提供信息已远远不够,重要的是如何解读信息,《新闻调查》从纵深对信息的开拓和挖掘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度报道做得全面详实,相比于表面信息,公众更关注隐情,而当真相大白,公众会反思、会警醒、会对社会及个人有更清醒的认识。
信息的深刻解读是《新闻调查》的独到之处。
再者,栏目重视栏目播出后的现实意义,关注涉及的重要人物,如血荒中的病人、血站站长,大学生、民工等人,通过这些人物的情感、愿望或者是欲望、处境来寻找栏目的卖点,吸引观众。
就是力求把观众置身于栏目当中,让观众在观看栏目的同时找到定位,寻找共鸣。
央视新闻调查节目策划方案

央视新闻调查节目策划方案一、背景介绍央视新闻是中国中央电视台下面的一个重要频道,致力于报道国内外各类新闻事件、深入调查报道社会热点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和观众体验,需要制定一套央视新闻调查节目的策划方案。
二、目标与意义•目标:通过深入调查报道,呈现真实的社会情况,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
•意义:通过央视的影响力,引起社会各界对于关注焦点问题的关注,加强社会监督力度,促进社会进步。
三、节目形式及内容1. 节目形式•选择真实的社会问题,通过调查、访谈、记录等方式进行报道。
•采用纪实、纪录片、新闻报道、微电影等形式呈现。
•打破传统的新闻形态,以多视角、多层次、多角度的方式展现问题。
2. 节目内容•选择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的热点问题,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等。
•通过深入调查和严肃分析展现事实真相,呈现问题的复杂性和多维度的影响。
四、调查流程1. 确定调查主题•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选择具有较高社会关注度的问题作为调查主题。
•各类渠道收集意见和建议,并结合专业意见形成最终的调查主题。
2. 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的目标和范围,制定调查计划。
•安排摄制组和调查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3. 实施调查•走访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采集相关信息和素材。
•进行深入访谈,听取各方意见,了解问题的各个层面。
4. 数据整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数据展示事实真相。
•引入专家意见,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出解决方案。
五、节目制作1. 剪辑与制作•将采集到的素材进行剪辑,精心策划节目的形式和内容。
•添加配乐、字幕、解说等元素,增强节目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导演与制片•安排导演和制片人协调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
•控制节目的质量和时长,确保节目符合调查的初衷和目标。
六、分发与宣传1. 节目播出•通过央视新闻频道定期播出节目。
•采用晚间档期,以便更多人群关注并产生共鸣。
2. 节目宣传•利用央视新闻频道的宣传资源,加大节目的曝光度。
新闻调查选题策划书3篇

新闻调查选题策划书3篇篇一《新闻调查选题策划书》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
新闻调查作为一种深入挖掘事实、揭示真相的报道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选题策划旨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考。
二、选题目标1. 深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
2. 揭示问题存在的影响和危害,引发公众的关注和思考。
3.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4. 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选题内容1. 教育公平问题:调查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教育差距等问题,分析其对学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如何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2. 医疗改革与医患关系:关注医疗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成效,调查医疗资源分布、医患矛盾等情况,提出改善医患关系的建议。
3. 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深入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危害,调查相关治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4. 老年人权益保障: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调查老年人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提出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措施。
5.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分析网络安全形势,调查个人隐私泄露的原因和途径,探讨如何加强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
四、调查方法1. 深入采访:通过采访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当事人等,获取第一手资料和信息。
2. 实地调查:深入问题发生的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实际情况。
3. 数据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4. 公众参与: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五、调查步骤1. 选题确定:根据选题背景和目标,确定具体的调查选题。
([具体时间 1])2. 前期准备:组建调查团队,明确分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制定调查方案和计划。
([具体时间 2])3. 实地调查:按照调查方案和计划,深入实地进行调查采访,获取真实信息。
新闻调查选题策划书3篇

新闻调查选题策划书3篇篇一《新闻调查选题策划书》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种问题和现象也日益凸显。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深入调查这些问题,揭示真相,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本策划书旨在确定一个具有深度和影响力的新闻调查选题,通过深入采访和分析,揭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推动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
二、选题分析1. 选题名称:[具体选题]2. 选题背景:[简要介绍选题涉及的问题或现象的背景和现状]3. 选题意义:[分析该选题对社会、公众和媒体的重要性]4. 可行性分析:[从采访资源、时间、资金等方面评估选题的可行性]三、调查方法1. 深入采访:[计划对相关人物、专家进行采访,获取多角度的观点和信息]2. 资料收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相关的文献、数据和案例]3. 实地调查:[计划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问题的实际情况]4. 数据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支持调查结论]四、调查内容1. 问题的本质和原因:[深入探讨选题涉及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2. 相关方的观点和态度:[采访涉及的各方,了解他们的看法和立场]3. 解决方案的探讨:[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并探讨其可行性和实施难度]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以说明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五、时间表1. 选题确定:[具体时间]2. 采访准备:[具体时间]3. 采访实施:[具体时间]4. 资料整理和分析:[具体时间]6. 发布和传播:[具体时间]六、团队分工1. 制片人:[负责选题策划、协调团队等工作]2. 记者:[负责采访、调查等工作]3. 摄像师:[负责拍摄、记录等工作]4. 编辑:[负责稿件编辑、后期制作等工作]5. 支持人员:[包括后勤、技术支持等]七、预期成果1. 深度报道:[在媒体上发布一篇详细、深入的报道,揭示问题的真相和本质]2. 引发社会讨论:[希望该报道能够引发公众对问题的关注和讨论,推动问题的解决]3. 专业认可:[获得业内专家和同行的认可,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八、预算安排1. 采访费用:[包括差旅、住宿等费用]2. 设备租赁费用:[摄像设备、录音设备等租赁费用]3. 资料收集费用:[购买文献、数据等费用]4. 后期制作费用:[包括剪辑、配音等费用]5. 其他费用:[包括公关、宣传等费用]九、注意事项1. 法律合规:[确保调查过程和结果符合法律法规]2. 伦理道德:[尊重受访者的隐私和权益,遵循新闻职业道德]3. 团队协作:[保持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作]4. 风险管理:[提前预测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篇二《新闻调查选题策划书》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种问题和现象层出不穷,人们对于真实、深入的新闻报道需求日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