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经典诵读
小学五年级上诗文诵读作品

小学五年级上诗文诵读作品小学五年级(上)诗文诵读作品1、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意浅解]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自己也不知道,夜里巴山的雨下得这么大,池塘里的水都涨满了。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里,和你一直坐在窗前剪烛花呢?到那时,我要再给你讲讲巴山的雨夜,讲讲我思念的心情。
2、题菊花(唐)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诗意浅解]秋天院子里种满了菊花,花朵顶着寒冷的秋风孤零零地开了,没有蜜蜂来采蜜,也没有蝴蝶在花瓣上跳舞。
如果有一天我做了花神,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一样,开放在美丽温暖的春天里。
3、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意浅解]皎洁的明月从海面上升起,照着我也照着远方的亲人。
身居异地的亲人对月相思,通宵难眠,不由得怨恨漫漫长夜。
屋里光照耀眼,于是将蜡烛熄灭,披衣走出门庭,月明夜深,露水润湿衣服,寒意袭人。
此刻恨不能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得亲人。
但月光怎么能抓在手里呢?还是回去再睡,也许能再梦中与亲人相会。
4、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意浅解]人间的四月,所有的花都已凋谢,只有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人们常怨恨春天一去难以寻找,没想到春天偷偷来到这里了。
5、过华清宫绝句(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意浅解]回望长安城,像绣出来的彩锦,山顶华清宫的大门一扇接一扇打开。
一匹马从很远地方奔上山来,后面扬起尘土,这时洋贵妃甜甜地笑了,谁知道这是因为皇帝专门派人从很远的南方给他送来了新鲜的荔枝。
6、春望(唐.) 杜甫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

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第一部分:《老子》(选读)1、道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道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3、道无形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
4、道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5、清静无为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6、处世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二部分:古诗词诵读1、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小学五年级经典诵读内容

五年上学期经典诵读第一周偶成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第二周观书有感( 其二)宋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第三周饮酒(其五)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关雎先秦《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四周归园田居(其三)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蒹葭先秦《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第五周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第六周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五上经典诵读全部古诗电子版

五上经典诵读全部古诗电子版1、乌衣巷(唐)禹锡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野草花,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2、念奴娇·昆仑毛泽东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3、沁园春·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5、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朝天子.咏喇叭(明)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8、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想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9、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0、山居秋瞑(唐)王维空山新雨后,清泉石上流。
明月松间照,天气晚来秋。
王白可留。
随意春芳歇,莲动下渔舟。
竹喧归浣女,11、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阴阳割昏晓。
造化钟神秀,会当凌绝顶,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五年级上经典诵读

23 雪望 【清代·洪升】
寒色孤村幕, 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 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 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 并是白纷纷。
赏析: 这首冬雪诗,前四句首先交代时间:冬日的黄昏,地点:孤村;接着,从听觉方面写处处风声急;后四句具体描绘雪景,写几株梅树枝头上都是白梅与积雪,令人分不清哪是白梅哪是雪,与唐代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形象生动,清新别致,可谓咏雪诗中纯属描写雪景之代表作。
27 七律·长征 【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经历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课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波涛翻腾,如同烧滚的开水一样打在高耸入云的悬崖上,把石崖排暖了;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三根铁索,作为桥,横空高悬在湍急的河上,令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5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26 清平乐·六盘山 【现代·毛泽东】
14 池上早夏 【唐代·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 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 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 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 时弄小娇孙。
译文: 晚春初夏的一个晚上,刚下过雨,塘里的水积得很深,抬头望头顶的枝丫上已经长出了叶子。 远处几只船好像没有组织的渡家一样散乱的排着,旁边村落篱笆疏散,好像只是一个小的江村。 闲来无事静静地抚摸着琴床,突然想起打开酒窖,取上一瓶好酒来独自品味。 终日无事,只能不时地逗逗还不懂事的小孙子。
校本课程经典诵读《小学五年级》

第一部分经典诵读1.墨梅王冕(元)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注释】1.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2.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4.清气:清香的气味。
5.乾坤:天地。
【译文】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创新练习你喜欢诗人刻画的这株梅树吗?充分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你知道的哪些人物像这株植树。
1 22.石灰吟于谦(明)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1.石灰吟:石灰赞歌。
2.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锤:捶打,敲击。
4.击:撞击。
5.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6.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7.等闲:平常,随便8.青白:指高尚节操。
千锤万击: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9.人间:人世间。
【译文】经历千锤万凿而出了深山,经历烈火焚烧也如同平常一样。
即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只要留下清清白白在人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创新练习请结合实际说说“石灰”的精神与“竹石”的品质有何相似之处?3 4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释】1.之:到达。
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
李白对他很敬仰,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精)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篇目第一部分:《老子》(节选1、道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道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3、道无形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
4、道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5、变与不变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
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相反相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7、对立统一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绝圣弃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10首

五年级上册经典诵读10首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
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暝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
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
最后一句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2、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①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遇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②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③春朝:本指春天的早上,这里泛指春天。
④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⑤碧霄:青天。
【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排开云层,一飞冲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3、长亭送别(元王实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首元曲选自王实甫《西厢记》,莺莺一上场唱的第一支曲子《端正好》便通过她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这种痛苦压抑的心情。
在这支曲子中,作者选取了几样带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蓝天的白云、委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在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构成了寥落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两句,是千古名句。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莺莺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