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复习风

合集下载

微专题20 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微专题20 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微专题:020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风带和季风作为大气环流因素影响气候的形成。

如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季节性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的“冬雨”;在季风环流的影响下,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②离岸风与向岸风对降水的影响较大。

如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中就是向岸风形成地形雨,低纬信风从较低纬度的海洋吹向较高纬度的陆地,高温湿润。

相应的,离岸风由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流较为干燥。

【风与气候、天气】③迎风坡阴雨多、背风坡晴朗;冬季风形成的寒潮带来降温、可能有雨雪;台风狂风暴雨;大风易产生浮沉、扬沙、沙尘暴天气。

(1)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1.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几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①风速小②地面温度低③地势低④空气湿度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

(1)表现:降水少,气候异常干旱。

作用:干旱导致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尘源,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使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2)丙;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以偏西风为,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

地表上到处都有气流运动,但并不是到处都有风成地貌,只有当气流能够吹扬起地表砂粒,形成风砂流时,才能塑造风成地貌。

风力对地面吹蚀和磨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风蚀地貌。

碎屑物质经风力搬运和堆积,则形成风积地貌。

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早气候地带,这是由于干旱气候及随之而来的其他自然特点,促使那里风力作用特别强盛。

当然,风成地貌并不局限于干早区,在半干早区和大陆性冰川边缘,甚至在植被稀少的某些砂质海岸、湖岸和河岸,也都可形成风成地貌。

2019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微专题三风向判读及风力大小学案(含答案)

2019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微专题三风向判读及风力大小学案(含答案)

微专题三风向判读及风力大小Z知能整合hinengzhengheK考题调研aotidiaoyan(2018·全国Ⅱ)恩克斯堡岛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下题。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D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解析】由图可知,恩克斯堡岛位于75°S附近,即位于极地东风带内,常年盛行东南风,因此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西北方向。

故选D。

G归纳拓展uinatuozhan1.风的形成(1)高空风与近地面风:高空风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与等压线有一个30°~45°的夹角;试题没特别说明一般当近地面的风来处理;各类等压线图中凡涉及风向问题,一般通过作图方法解决。

(2)海陆风与季风:海陆风反映的是海陆之间风向的日变化;季风反映的是海陆之间风向的季节变化,都与海、陆两者的气温差异进而导致气压差异有关。

成因都是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3)山谷风:白天山坡增温快,暖空气膨胀上升,与山顶相同高度的山谷上空,因离地较远,空气增温较少,谷地上空空气收缩下沉,垂直方向的气流导致山坡与山谷近地面和高空出现气压差,从而在近地面形成由谷底吹向山坡的风即谷风;夜晚山坡降温快,同高度的谷地上空,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山顶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冷空气下沉使空气密度加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被迫抬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

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4)城市风:城市由于热岛效应,气温高于郊区,导致近地面城市气压低于郊区,故风由郊区流向城市,形成城市风,城市风一直由郊区流向城市,它的强弱取决于城郊的气温差异大小。

(5)狭管风(效应):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狭谷地形时,风速加大。

2024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沙尘暴1

2024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沙尘暴1

2024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沙尘暴1 【沙尘暴风知识点】1.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

2.沙尘暴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一是沙源, 地面上的沙尘物质。

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基础。

二是大风。

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基础,也是沙尘暴能够长距离输送的动力保证。

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

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有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背景。

3.沙尘暴发生的季节: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这是由于冬春季半干旱和干旱区降水甚少, 地表极其干燥松散, 抗风蚀能力很弱, 当有大风刮过时, 就会有大量沙尘被卷入空中, 形成沙尘暴天气。

4.沙尘暴形成的人为因素: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5.沙尘暴的分布:(1)我国沙尘暴主要分布区域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第一个多发区在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三片,即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吐鲁番-哈密盆地经河西走廊、宁夏平原至陕北一线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河套平原及鄂尔多斯高原。

第二个多发区在华北,赤峰、张家口一带,直接影响首都北京的安全。

我国沙尘暴的移动路径---西路、西北路、北路、北偏东路。

我国北方沙尘天气主要集中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从巴丹吉林沙漠东部甘肃河西走廊,经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到库布齐沙地和毛乌素沙地。

甘肃北部至内蒙古中部和宁夏,新疆东部至甘肃北部,新疆吐鲁番盆地是西北地区强沙尘暴的三个高频区。

(2 )世界四大沙尘暴源地:世界上共有四大沙尘暴多发区,它们分别是:北美、大洋洲、中亚以及中东地区。

①北美洲的沙漠主要分布于美国西部和墨西哥的北部。

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西部大平原发生了一场特大的沙尘暴,被称为黑风暴,大平原损失了3亿吨的肥沃土壤。

②澳大利亚的中部和西部海岸地区沙尘暴最为频繁。

2025年上海市地理等级考一轮复习考点精练 热点微专题5(一)风含详解

2025年上海市地理等级考一轮复习考点精练  热点微专题5(一)风含详解

热点微专题05 风(建议用时30分钟)(2024·安徽安庆·三模)由于台风周围气压分布的疏密程度不均匀,其强风区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

在西北太平洋,一台风自东向西(或西北)移动时,通常在台风的右半圆内风较强,而在左半圆内风力较弱。

所以台风的右半圆称“危险半圆”(Ⅰ、Ⅳ),左半圆称“可航半圆”(Ⅱ、Ⅲ)。

下图为台风区内“危险象限”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航行在台风外围风圈的海轮上,海员在甲板上背风而立,台风眼最可能位于其()A.左前方B.右前方C.左后方D.右后方2.Ⅰ区域因风速大、海浪高、航行风险最大,称为台风危险象限。

原因是Ⅰ区域()①海洋宽阔面广,摩擦力很小,风浪会加大②风向与台风移向一致,两者叠加风速增大③与副热带高压相邻,气压梯度大,风力大④因风向右转,船只易被吹进中心,难驶离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3.为制作台风可能登陆地区的灾害风险强度评估图,可借助()A.RS和GPSB B.RS和GISC C.RS和电子地图D.GIS和数字地球(2024·广东高考真题)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气流运动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5.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B.冰川消融加快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D.湖泊效应增强(2024·湖南高考真题)2019年9月17—18日西藏林芝地区出现了两次强降雨。

研究表明,深入谷地的季风为该地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山谷风影响了降雨的时空变化,使降雨呈现明显的时段特征。

如图示意两次强降雨时距地面10米处的风向与风速。

据此完成6-7题。

6.第一次和第二次强降雨可能出现的时段分别为()A.17日00:00—01:0018日12:00—13:00B.17日07:00—08:0018日12:00—13:00C.17日22:00—23:0018日01:00—02:00D.17日13:00—14:0018日00:00—01:007.两次强降雨时谷地风速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A.地形阻挡B.东南风影响C.气温变化 D.摩擦力作用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高考地理二轮课件 微专题复习——风

高考地理二轮课件 微专题复习——风
分析冰川风对天池气象站邻近山谷风的影响。
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 第二步:分析图文材料,找出隐含信息 第三步:调动相干知识,肯定答题方向 第四步:组织语言,规范答题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
行动动词
限定词
关键词
分析冰川风对天池气象站邻近山谷风的影响。
1.行动动词——答题情势:分析(原因+结论) 2.关键词——肯定对象:冰川风对山谷风的影响 3.限定词——空间界定:天池气象站邻近
B.东南方
√ C.西南方
D.西北方
第一步:判定风向 第二步:根据风向估计相对位置
山谷风 小尺度风(局地风) 海陆风
城市风
(202X•全国乙卷)我国一海边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 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2)~(3)题。
(3)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偏北风为主,风力小 高空风,受小尺度的海陆风影响小
√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第一步:肯定区域经纬度位置
第二步:根据位置肯定区域风向:风带/季风
大尺度风(背景风) 风带
季风
(202X•全国乙卷)我国一海边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 日该市不同高(2)据图估计,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A.东北方
分析冰川风对天池气象站邻近山谷风的影响。
1.白天冰川风与谷风方向相反,削弱谷风权势, 缩短谷风时间。
2.晚上冰川风与山风方向相同,加强山风权势, 延长山风时间。
高考金榜题名 人生风平浪静
也相当典型。冰川风与山谷风会相互影响。下图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
域等高线散布。
地理现象
分析冰川风对天池气象站邻近山谷风的影响。
天池气象站位于山谷东坡上

高考地理复习二轮微专题 成因类: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高考地理复习二轮微专题    成因类: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风力大小影响因素答题框架温差一(冬季)温(1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2)力大;f夏季)温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大风带一受风带控制下,风力大(如盛行西风带控制,风力大)一靠近冬季风源地的,风力大气压带一受气压带控制下,风力小或无风(如赤道低压带控制,风力小)摩擦力一临海的、海域宽阔的地方,摩擦力小,风力大一陆地上的,山林、城市建筑群多,摩擦力大,风力小地形一迎风坡,风力大;背风坡,风力小;一地势平坦,无山地阻挡,风力大;地势崎岖,有山脉阻挡,风力小一狭管效应:(1)位于峡口(或峡内)(2)峡谷(或海峡)的走向与盛行风风向一致(3)易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增强,风力大(2017.海南)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

图7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答案】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4分),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3分);依山面海,迎风(3分)【解析】试题分析:结合分析可知,惠灵顿地处西风带,常年受西风控制,盛行西风,加上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喇叭形的地貌,有利于风的深入。

(2013.新课标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答案】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

夏季以微风为主,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

分析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4分)【答案】南半球冬季西风带北移,南北温差大,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劲(2分);珀斯位于30°~40°S,西临辽阔海洋,且地势平坦开阔,因此风力强劲(2分)。

2016微专题复习--风

2016微专题复习--风

风向标——箭头指示风向 风速仪
【典例3】 (2014·天津文综)读下图,在下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
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解析】 考查风向。解答本题只需要在两幅等压线图中根据风向 的偏转规律即可得出答案。据图可知,5月6日14时,台北为东北风, 上海为东南风,首尔为西南风,北京为东南风;5月7日02时,台北 为东北风,上海为东南风,首尔为东南风,北京为东北风。
A
在下图中绘出北半球近地面A、B两种气压状况下的大气运动情形
1030
1020 1010
1010
1020 1030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实际风向
【典例3】 (2014·天津文综)读下图,在下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
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故D项正确。
4、风 速 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口时,风速会迅速增大的现象
四、风的变化
2、风的时间变化
①风的日变化 --- 一般情况,日出后风速逐渐增 大,午后的风速最大,夜间风 速减小,清晨的风速最小。
②风的年变化 --- 冬半年的风速大于夏半年 (冬季温差大导致气压差大)
③风的阵性 --- 风向摇摆不定,风速忽大忽小 的现象,称为风的阵性。
①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冬春季 节天山南北温差大,气压变化剧烈,故大风频繁。 ②该地地处天山断层陷落带的山口位置,当冷空气从 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时,受山口地形的影响,(或受 地形 “狭管效应”的影响 ),风速加快,风力强劲。 ③“百里风区”戈壁平坦,植被稀少,缺乏风力屏障, 故风速较快。
⑴ 一般情况,冬季风大,午后风大 ⑵ 海拔高风速增大 ⑶ 海面风速大 ⑷ 高空风速大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学案城市风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学案城市风

微专题城市风2024届高三地理【城市风知识点】1.城市风(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2.城市风形成:由于市区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热量,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在市区与郊区之间城市热力环流。

3.城市风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地带距离之外。

【经典例题】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

我国某城市位于黄河河谷,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热岛效应逐渐增强。

下图示意该城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城市热岛效应( )A.子夜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B. 日出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C 夜间较强,白天相对较弱 D. 夜间较弱,白天相对较强2.导致该日12~14时热岛强度为负值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数量B. 气流运动C. 建筑物密度D. 交通通达度3. 推测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答案】1.C 2.B 3.D【解析】本题组以我国位于黄河河谷的某城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为背景材料,以该日热岛效应、导致该日12~14时热岛强度为负值的主要因素、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为切入点,考查热力环流、城市风、大气受热过程等相关基础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本题组难度中等,解题者要能够理解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另外还应明白大气对流、湍流作用增强与下沉气流相比更利于散热,我国北方的河谷地形因为受山谷地形影响,在冬季冷空气影响下逆温层会加厚,不利于散热。

1 .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热岛强度的含义,并理解图中强度大于零及小于零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课重点在于知识的整合,系统归纳,提高学生的读取信 息能力,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 课型: 专题复习课
风的成因 风的特征
方向、大小、风速、作图
风的典例
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台风、焚风
风 风的变化 空间变化、时间变化
气候

自然地理环境
天气

地貌

人类生产生活
洋流

生物
风灾与风能 城市规划
答案:B
【典例2】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完成 (1)~(2)题。
(1)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
方向为( )
A.O→P→M→N→O
A
B.P→O→M→N→P
C.M→N→P→O→M
D.N→M→O→P→N
(2)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7.此图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由水库流向裸地
B.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C.由裸地流向水库再流向林地
D.由水库流向林地
二、风的特征
• 1、风的方向 • 2、风的受力分析、 • 3、风的大小---风速、风级 • 4、风的作图规律
1、风 向
指风吹来的方向
8种常使用风向
面向风去的方向分左右,风尾处于风杆左侧 注意:有时候使用偏——风可能更准确

规 律
近 地
北 风向与等压线相交, 半 球 指向低压,向右偏。

南 半
风向与等压线相交,
球 指向低压,向左偏。
做考题·打造能力03
(2014·山东文综)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 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读图,完成第1 题。 1.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2、风的受力分析—高空—二力平衡
高空/海平面,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北半球高压在右,南半球高压在左
2、风的受力分析—近地面—三力平衡
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指向低 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北 高半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
空 、

高压在右(后方)
风 向 作
海南 面半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高压在左(后方)
烟直上 烟示风向 感觉有风 旌旗展开 吹起尘土 小树摇摆 电线有声 步行困难 折毁树枝 小损房屋 拔起树木 损毁普遍 摧毁巨大
平静 微波峰无飞沫 小波峰未破碎 小波峰顶破裂 小浪白沫波峰 中浪折沫峰群 大浪到个飞沫 破峰白沫成条 浪长高有浪花 浪峰倒卷 海浪翻滚咆哮 波峰全呈飞沫 海浪滔天
0.0 0.1 0.2 0.6 1.0 2.0 3.0 4.0 5.5 7.0 9.0 11.5 14.0
6.根据图示信息,高空大气高压可能位于该地的( ) A.东侧 B.南侧 C.西侧 D.北侧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高压应位于该地南侧。 答案:B
(2014·山东滨州一模)下图是某地区某一时刻气压分布形势图(单位: 百帕)。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此时出现降水的区域位于甲处和丙处
故D项正确。
5.假设某地不同高度上风的向量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则下面图 示中能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随高度旋转分布形成的曲线的是 ()
解析:A近地面的大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最终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夹角,随海拔升高,摩擦力变小,夹角变小,最终与等压线 平行,从而可知选项A正确。 答案:A
直接原因
1.当大棚的门打开时,门口处空气流动情况与下图中示意的空气 流动情况相同的是( )
答案:A
(2015·南阳市联考)下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读图,回答
6~7题。
6.若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线为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时,则此时为
()
A.午后2时左右
B.午夜前后
C.日出前后
答案:CB
D.正午前后
A
在下图中绘出北半球近地面A、B两种气压状况下的大气运动情形
1030
1020 1010
1010
1020 1030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实际风向
【典例3】 (2014·天津文综)读下图,在下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
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故D项正确。
4、风 速 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 --- 风
• 知识目标: • 掌握风的形成、特点、变化、影响。 • 能力目标: • 灵活运用风的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 •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风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让学生体验地理学科的“综
合性”特色,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 教学设想: • 本节知识学生都基本学习过,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链,
B.甲地的气温一定高于丁处
:DA
C.甲处一定比丙处气压低
D.丙处的风力一定大于丁处
8.如果图示天气系统向正东方向移动,48小时后北京市的气压变
⑴ 一般情况,冬季风大,午后风大 ⑵ 海拔高风速增大 ⑶ 海面风速大 ⑷ 高空风速大
4、风速
风速——风级——阅读材料
风级 名称 风速(米/秒) 陆地物象 海面波浪
浪高(米)
0 无风 0.0-0.2 1 软风 0.3-1.5 2 轻风 1.6-3.3 3 微风 3.4-5.4 4 和风 5.5-7.9 5 劲风 8.0-10.7 6 强风 10.8-13.8 7 疾风 13.9-17.1 8 大风 17.2-20.7 9 烈风 20.8-24.4 10 狂风 24.5-28.4 11 暴风 28.5-32.6 12 飓风 32.7-
一、风的形成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高压区
吹向
低压区
水往低处流;风往低压吹
天气谚语:“冷成雨、热成风”
热力环流——最简单的环流


低压
高压
低高压


风—能量来源—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能量来源 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
太阳 辐射
地表 冷热 不均
大气 垂直 运动
水平
气压
差— 梯度

大气水 平运动 (风)
风向标——箭头指示风向 风速仪
【典例3】 (2014·天津文综)读下图,在下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
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解析】 考查风向。解答本题只需要在两幅等压线图中根据风向 的偏转规律即可得出答案。据图可知,5月6日14时,台北为东北风, 上海为东南风,首尔为西南风,北京为东南风;5月7日02时,台北 为东北风,上海为东南风,首尔为东南风,北京为东北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