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结构课程设计(53m)(DOC)

合集下载

金属结构设计

金属结构设计

《金属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起重运输机械设计与制造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安林超日期:2012年10月第一章绪论桥式起重机是桥架在高架轨道上运行的一种桥架型起重机,又称天车。

桥式起重机的桥架沿铺设在两侧高架上的轨道纵向运行,起重小车沿铺设在桥架上的轨道横向运行,构成一矩形的工作范围,就可以充分利用桥架下面的空间吊运物料,不受地面设备的阻碍。

桥式起重机广泛地应用在室内外仓库、厂房、码头和露天贮料场等处。

桥式起重机可分为普通桥式起重机、简易梁桥式起重机和冶金专用桥式起重机三种。

普通桥式起重机一般由起重小车、桥架运行机构、桥架金属结构组成。

起重小车又由起升机构、小车运行机构和小车架三部分组成。

起升机构包括电动机、制动器、减速器、卷筒和滑轮组。

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带动卷筒转动,使钢丝绳绕上卷筒或从卷筒放下,以升降重物。

小车架是支托和安装起升机构和小车运行机构等部件的机架,通常为焊接结构。

起重机运行机构的驱动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集中驱动,即用一台电动机带动长传动轴驱动两边的主动车轮;另一类为分别驱动、即两边的主动车轮各用一台电动机驱动。

中、小型桥式起重机较多采用制动器、减速器和电动机组合成一体的“三合一”驱动方式,大起重量的普通桥式起重机为便于安装和调整,驱动装置常采用万向联轴器。

起重机运行机构一般只用四个主动和从动车轮,如果起重量很大,常用增加车轮的办法来降低轮压。

当车轮超过四个时,必须采用铰接均衡车架装置,使起重机的载荷均匀地分布在各车轮上。

桥架的金属结构由主梁和端梁组成,分为单主梁桥架和双梁桥架两类。

单主梁桥架由单根主梁和位于跨度两边的端梁组成,双梁桥架由两根主梁和端梁组成。

主梁与端梁刚性连接,端梁两端装有车轮,用以支承桥架在高架上运行。

主梁上焊有轨道,供起重小车运行。

桥架主梁的结构类型较多比较典型的有箱形结构、四桁架结构和空腹桁架结构。

箱形结构又可分为正轨箱形双梁、偏轨箱形双梁、偏轨箱形单主梁等几种。

金属材料课程设计

金属材料课程设计

金属材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金属腐蚀现象。

2. 培养学生了解金属冶炼的基本方法,理解金属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高学生对我国金属资源状况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分析金属材料的性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设计简单的防腐蚀措施、金属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珍惜金属资源、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

3. 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自然科学类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质与应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但需注意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 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分类与性质:介绍金属材料的种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点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安排:课本第3章“金属的性质与用途”2. 金属腐蚀与防护:讲解金属腐蚀的原因、类型及防护方法,举例说明常见金属腐蚀现象的解决措施。

教学内容安排:课本第4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3. 金属冶炼方法:介绍常见的金属冶炼方法,如热还原法、电解法等,并分析各种冶炼方法的优缺点。

教学内容安排:课本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应用”4. 金属资源开发与保护:讲解我国金属资源状况、开发与利用,强调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设计指导书_金属结构

设计指导书_金属结构

《金属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一、金属结构课程设计的目的金属结构是机械装备的三大组成部分(机构、结构和电气设备)之一,金属结构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专业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有效措施,其目的是:l)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综合运用金属结构和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结合生产实际去分析和解决金属结构设计问题,并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加深和发展。

2)学生通过设计实践,学习和掌握机械装备金属结构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合理选定结构类型和材料,正确分析和计算,既考虑使用要求,更重视制造工艺,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设计技能的训练,如对计算、绘图、运用和查阅设计资料(标准、规范、手册和产品样本)、计算机的应用以及经济估算等能力的培训。

二、金属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主要是对学生提出设计的根据和要求。

完善的设计任务书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起重机(运输机)的用途和应用范围。

2)起重机(运输机)的类型、结构特征。

3)外形与构造简图。

4)起重机(运输机)的主要参数,如起重量(生产能力)、跨度、幅度、机架长度、起升高度、工作速度等。

5)设备的生产率。

6)动力。

7)技术经济指标、预算成本和设计制造期限等。

8)特殊要求,如通过与国内外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对工作环境和空间限制等提出要求。

9)一般的设计任务书不必包括上述全部内容,只要提出设备的使用场合和设计要求即可,设计任务书的格式见示样一,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封面见示样二。

三、按不同类型的金属结构介绍设计任务书的编制起重机和运输机金属结构设计任务书应给出的原始条件为:起重机(运输机)金属结构的主要设计参数、工作条件和其它要求。

起重机金属结构的主要参数:起重量,跨度L或S(m),悬臂长度:,幅度:,起升高度H(m),起升速度:,大、小车运行速度、和工作级别等。

运输机(输送机)金属结构的主要参数:生产能力:,带宽B(m),带速,输送距离,机架俯仰角度等。

金属结构任务书

金属结构任务书

《金属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起重运输机械设计与制造班级:起机101班姓名:韩艳伟学号:100125145指导教师:安林超日期:2012年10月《金属结构》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金属结构是起重运输机械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从事起重运输机械产品设计的基石,利用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设计分析是拓展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教学大纲安排,《金属结构》课程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和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配合专业课程,作为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节。

2.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计算出由具体工况下金属金属结构所承受的各种载荷,根据计算出的载荷设计起重机的主梁、端梁、支腿的尺寸及其连接方案,并撰写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书。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1.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某厂加工车间使用的电动双梁吊钩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计算。

(学号相邻的3人一组)3.设计内容(1)对给出的起重机工况做详细分析。

了解原始数据,并对起重机金属结构受载荷进行初步分析。

(2)详细计算金属结构所承受的各种载荷,并按实际最不利工况的进行合理的载荷组合。

(3)主梁设计。

根据主梁所承受的载荷,确定主梁截面型式,计算主梁截面尺寸和长度,需要加加劲肋的,设计加劲肋的尺寸及布置方案。

(4)端梁设计。

根据端梁所承受的载荷,确定端梁截面型式、截面尺寸及端梁长度。

(5)连接方案设计。

根据传递载荷的性质和大小,设计出经济、合理的主梁和端梁的连接方案。

(6)根据已经设计出来的尺寸,绘制出金属结构的装配总图和主梁、端梁、连接部分的零件图,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尺寸和技术要求要完整、正确。

(7)撰写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书。

(8)用三维造型软件绘制出金属结构三维实体图。

三、设计要求1.设计中深入研究现有的资料和机构特点,充分利用国家标准规范。

2.注意机构设计的合理性,即根据其计算得出的主要尺寸和选择的标准件,确定起升机构和运行机构。

金属力学课程设计

金属力学课程设计

金属力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金属的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和断裂等基本概念;了解金属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金属力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金属材料的选用、金属结构的强度计算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金属力学的兴趣,增强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金属的弹性形变、塑性形变和断裂等基本概念,以及金属的力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金属的弹性形变:介绍弹性形变的定义、弹性模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金属的塑性形变:介绍塑性形变的定义、塑性极限和比例极限的概念。

3.金属的断裂:介绍断裂的类型、断裂韧性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4.金属的力学性能:介绍强度、韧性、塑性等力学性能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5.影响金属力学性能的因素:介绍成分、、热处理等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要包括:1.讲授法:讲解金属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2.讨论法:学生讨论金属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3.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属材料选用和金属结构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4.实验法:安排金属力学性能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金属的变形和断裂过程。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选用我国高校通用教材《金属力学》,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

参考书则包括《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金属塑性成形原理》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多媒体资料包括PPT、视频等,用于直观展示金属力学的实验现象和原理。

实验设备包括拉伸试验机、压缩试验机等,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金属力学的理论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金属的晶体结构课程设计

金属的晶体结构课程设计

金属的晶体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金属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晶格、晶胞和晶面等;2. 使学生了解金属晶体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如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六方最密堆积等;3. 引导学生了解金属晶体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如塑性、韧性、硬度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等实验方法分析金属晶体结构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模型构建、计算软件等工具,对金属晶体结构进行预测和计算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如优化金属加工工艺、提高材料性能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金属晶体结构研究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科学的精神;2. 培养学生关注金属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学术观点和成果。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金属晶体结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我国金属材料领域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金属晶体结构基本概念:晶格、晶胞、晶面、晶向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2. 金属晶体结构的分类及特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六方最密堆积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3. 金属晶体结构与性能关系:塑性、韧性、硬度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4. 实验研究方法: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5. 金属晶体结构模型构建与计算:模型构建、计算软件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6. 金属晶体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金属加工工艺、材料性能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金属晶体结构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二课时:金属晶体结构与性能关系第三课时:实验研究方法及金属晶体结构模型构建第四课时:金属晶体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用于讲解金属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能关系等理论知识。

金属结构设计

金属结构设计

第三章载荷与载荷组合金属结构是承载结构,根据用途和机型不同,所承受的外载荷也不相同。

准确的确定载荷值、科学的进行载荷组合及正确的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是保证机械装备具有可靠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使用性能的重要前提条件。

第一节载荷的分类金属结构承受的外载荷,可按以下方法分类。

一、按其作用性质、工作特点和发生频度划分(1)常规载荷在起重机正常工作时始终和经常发生的载荷,包括由重力产生的载荷,由驱动机构或制动器的作用使起重机加(减)速运动而产生的载荷,及因起重机结构的位移或变形引起的载荷。

在防强度失效、防弹性失稳及有必要时进行的防疲劳失效等验算中,应考虑这类载荷。

(2)偶然载荷在起重机正常工作时不经常发生而是偶然出现的载荷,包括由工作状态的风、雪、冰、温度变化、坡道及偏斜运行引起的载荷。

在防疲劳失效的计算中通常不考虑这些载荷。

(3)特殊载荷在起重机非正常工作时或不工作时的特殊情况下才发生的载荷,包括由起重机试验、受非工作状态风、缓冲器碰撞及起重机(或其一部分)发生倾翻、起重机意外停机、传动机构失效及起重机基础受到外部激励等引起的载荷。

在防疲劳失效的计算中也不考虑这些载荷。

二、按其作用效果与时间变化相关性划分(1)静载荷对结构产生静力作用而与时间变化无关的载荷,如自重载荷与起升载荷的静力作用。

(2)动载荷对结构产生动力作用而与时间变化无关的载荷,如由于机械设备不稳定运动,各种质量产生的惯性力和由于机械装备工作时产生的碰撞、冲击作用等。

第二节载荷的计算机构的载荷值需在设计之初进行确定和计算,而准确确定载荷值将直接影响结构设计的精度、机械装备的安全可靠程度和使用性能。

以下介绍确定各类载荷的计算原则和方法。

一、载荷计算原则1)起重机的载荷计算与载荷组合,主要用于验证起重机结构件的防强度失效、防弹性失稳和防疲劳失效的能力,以及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和抗风防滑移安全性。

2)起重机能力验算时应注意计算模型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金属课程设计

金属课程设计

金属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金属的基本性质和分类,了解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金属的制取和应用。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a.了解金属的定义和特点;b.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c.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如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d.了解金属的分类和制取方法;e.掌握金属的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a.能运用金属的物理性质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b.能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c.能列举金属的应用实例,并分析其应用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b.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的意识;c.培养学生关注金属材料在科技和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下:1.金属的定义和特点;2.金属的物理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3.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4.金属的分类和制取方法;5.金属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金属的基本性质、分类、制取方法和应用;2.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金属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金属的性质和用途;4.实验法:进行金属的物理和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金属的性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金属的基本性质、分类、制取方法和应用的相关知识;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金属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形象生动地展示金属的性质和应用;4.实验设备:提供金属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材料,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体验金属的性质。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2.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评估学生对金属基本性质、分类、制取方法和应用的掌握程度;3.考试:安排一次考试,测试学生对金属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应用题等题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型单主梁吊钩龙门起重机主梁金属结构设计计算书—、设计任务:为沿海某单位设计一般用途带双悬臂的L型单主梁吊钩龙门起重机。

二、设计条件:货场宽度为53m,由使用要求和总体设计给出如下一些设计条件和参数。

1.额定起重量为10吨,吊具质量380kg2.大车轮数为4,其中二个主动轮,布置在一边。

大车运行速度为45m/min,大车行车轨道采用P43型铁道钢轨。

3.小车带有垂直反滚轮。

小车车轮数为2,其中一个主动轮,反滚轮数为2,小车运:30.10kg/m)。

行速度为44.6 m/min,小车行车轨道采用P30铁道钢轨(G轨4.全部金属结构采用箱形结构,材料为Q235-B。

5.大车轴距B=7.5m,小车轴距b=2.3m。

6.小车处于悬臂端极限位置时,车轮至悬臂端的距离a=0.9m。

7.起升机构起升速度12m/,工作级别A5。

8.电源为三相交流,380V,50Hz,由大车导电架供电。

9.支腿下支承截面中心线至从动轮中心线的水平距离B1=5.74m。

10.大车轨面至吊钩最高极限位置的垂直距离H=11 m 。

=1500 mm。

11.大车轨面至支腿下支承截面的垂直距离H6=10200 mm。

12.主梁下翼缘至大车轨面净空高度H113.主梁重心至从动轮的水平距离b=4730 mm。

=3989 kg。

14.小车质量PGX15.其它参数:C=580 mm;E=123 mm;D=400 mm。

三、设计计算<一> 跨度L 和悬臂l 的选择主梁总长0125710057.1L L b a mm m =++==,按等强度原则选择:1.根据又自重引起的两支腿出的弯矩与跨中处的弯矩相等 '00.58633460.6L L mm ==2.根据由小车位于悬臂端时支腿处的弯矩与小车位于跨中时的弯矩相等''01(2436087.786L L a b mm =--=跨度 '''1()34774.192L L L mm =+=圆整:取38000L mm =悬臂长度:01()95502l L L mm =-=主梁基本尺寸 单位: mm<二>主梁截面主要尺寸的确定1.主梁高度:偏轨箱形主梁高度h 由经济条件和刚性条件确定。

L h )18/1~14/1(=式中:L —龙门起重机的跨度。

取 1(1/16)38000237516h L ==⨯= mm 便于下料方便 取梁高h=2400 mm,腹板的高2200h = mm2.腹板厚度:根据经验公式箱形梁厚度为:4(2/1000)4(22400/100010h δ≈+=+⨯≈) mm主腹板厚度 110δ=mm 副腹板厚度 28δ=mm3.梁的宽度 8.0~6.0/0=h b00.71680b h == mm 下翼缘板宽:50210+++δδb B =下(50由一般取40—60之间) 1680810501748mm +++== 圆整 取1750B =下 mm上翼缘板宽:141145210++++δδb B =上 (145,141待定) 16808101451411984mm ++++== 圆整为 1990B =上mm 上、下翼缘板厚度δ0=8 mm主梁截面主要尺寸 单位:mm图1 主梁截面尺寸图<三>截面几何特性计算1.截面面积计算199081750822001022008A =⨯+⨯+⨯+⨯=69520mm 22.截面型心计算 (以截面中心作为坐标系)3.32x mm = 30.49y mm =3.截面对型心惯性矩计算1045.2310x I mm =⨯1043.710y I mm =⨯ 4.截面抗弯模量计算10731x 1Ix 5.2310W 4.8910y 1069.51mm ⨯=⨯==10731y 1Iy 3.710W 4.3910x 843.32mm ⨯=⨯==10732x 2Ix 5.2310W 4.8910y 1069.51mm ⨯=⨯==10732y 2Iy 3.710W 4.4310x 836.68mm ⨯=⨯==图2 截面几何特性计算点10733x 3Ix 5.2310W 4.6310y 1130.49mm ⨯=⨯==10733y 3Iy 3.710W 4.4310x 836.68mm ⨯=⨯==10734x 4Ix 5.2310W 4.6310y 1130.49mm ⨯=⨯==10734y 4Iy 3.710W 4.3910x 843.32mm ⨯=⨯==5.截面静矩计算:631x 1S A y 17.0310mm =⋅=⨯上631y 1S A x 14.8410mm =⋅=⨯左632y 2S A x 18.410mm =⋅=⨯右633x 3S A y 15.8310mm =⋅=⨯下 632x 1x S S 17.0310mm ==⨯633y 2y S S 18.410mm ==⨯634x 3x S S 15.8310mm ==⨯634y 1y S S 14.8410mm ==⨯<四>载荷计算作用在龙门起重机上的外载荷有:起升载荷P Q ,自重载荷P G ,风载荷P W ,水平惯性载荷P H ,偏斜运行引起的水平侧向力P S ,碰撞载荷P C 等等。

1.自重载荷P G : 当800KN P G ≤的箱形龙门起重机,上部主梁和支腿的总重,可用近似公式计算 有悬臂时:P G 005.0L H P Q ⋅⋅= 式中:P G —额定起升载荷(10KN ) H O —吊钩最大起升高度(m ) L 0—上部主梁总长度(m )P G 0.5==39.63t主梁P G =()17508220082200101990849.17.8530.149.12 1.2⨯+⨯+⨯+⨯⨯⨯+⨯⨯⨯⎡⎤⎣⎦ =41.52t 2. 起升载荷P Q :P Q =10+0.38 =10.38 t 3.动载系数:(1)起升冲击系数对于起升速度较低的起重机(s /m 1V ≤,)通常取05.10.11~=ϕ,该起重机起升速度V=12米/分,即V=0.2m/s 故取 03.11=ϕ(2)起升载荷动载系数对于货场使用的龙门起重机可按照下式估算:210.71V 10.710.2 1.142φ=+=+⨯=(3)运行冲击系数有轨运行时,按下式计算:41.10.058V h φ=+式中:h —轨道接缝处两轨道面的高度差(mm ). h max =1.5mmV —运行速度(m/s)41.114φ=4.运行惯性力(1)小车制动时的最大水平惯性力P HX : nn E B D P C P P P P GX Q GX Q HX 00)(71+⋅+⋅++=式中:P Q —起升载荷;(KN )P GX —小车自重;(KN ) n —小车全部车轮数目;n 0—小车运行机构主动轮数目。

13.153HX P KN =(2)大车制动时引起的惯性力: 大车在如图运行方向时1)大车制动时,引起主梁,固定设备等的最大水平惯性力P HZ :)1(0BH B b P P ZGZ HZ μμ-⋅=式中:P GZ —主梁自重;(KN )b 0—主梁重心至从动轮的水平距离;(m ) 图3 P HZ 、P HX 方向示意图 μ—车轮与轨道之间的摩擦系数,μ=1/7; H Z —主梁重心至大车轨道面的垂直距离(m )。

47.71HZ P KN =2)大车制动时,引起满载小车的最大水平惯性力P HX :'0()(1)GX Q HX P P b P HB Bμμ+=-式中:P Q —起升载荷;(KN ) P GX —小车自重;(KN )b 0’—小车和吊重的合成重心至从动轮的水平距离;;(m )μ—车轮与轨道之间的摩擦系数,μ=1/7;H —小车和吊重的合成重心至大车轨道面的垂直距离(m )。

19.967HX P KN =同理,大车在如图运行方向时1)大车制动时,引起主梁,固定设备等的最大水平惯性力P HZ :)1(0BH B b P P ZGZ HZ μμ+⋅=式中:P GZ —主梁自重;(KN )b 0—主梁重心至从动轮的水平距离;(m ) μ—车轮与轨道之间的摩擦系数,μ=1/7; H Z —主梁重心至大车轨道面的垂直距离(m )。

图4 P HZ 、P HX 方向示意图30.76HZ P KN =2)大车制动时,引起满载小车的最大水平惯性力P HX :'0()(1)GX Q HX P P b P HB Bμμ+=+式中:P Q —起升载荷;(KN ) P GX —小车自重;(KN )b 0’—小车和吊重的合成重心至从动轮的水平距离;(m )μ—车轮与轨道之间的摩擦系数,μ=1/7;H —小车和吊重的合成重心至大车轨道面的垂直距离(m )。

13.33HX P KN =5.起重机偏斜运行时的水平侧向力P S : λ⋅=∑P P S 21式中:λ—水平侧向力系数。

∑P —小车位于悬臂极限位置时,受压最大侧车轮轮压之和。

根据起重机跨度L 和起重机基距B,查表得:λ=0.16 ∑P =3.59×105 N 3.32S P KN = 6.风载荷P W : qA CK P h W =式中:C —风力系数; C =1.65K h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K h =1q —计算风压,N/㎡; q =250 N/㎡A —起重机或物品垂直于风向的迎风面积,㎡。

A =2216*57100=126.5336M^252.51W P KN自重载荷 P GZ 41.52t 起升载荷 P Q 10.38 t 动载系数φ1 1.03 φ2 1.142 φ4 1.114 小车制动时的最大水平惯性力P HX 13.153kN 大车制动时,引起主梁,固定设备等的最大水平惯性力P HZ 47.712kN 18.87kN 大车制动时,引起满载小车的最大水平惯性力 P HX 30.764kN 12.329kN起重机偏斜运行时的水平侧向力 P S 3.23kN 风载系数P W52.511kN<五>载荷组合1.Ⅱa1:大车不动,小车运行至跨中制动,吊重下降制动,风顺着大车轨道方向。

载荷如图:图5 Ⅱa 工况下的载荷组合示意图图中:)(2101212EB D PC P P P P GX Q GX Q +⋅+⋅++=ϕϕϕϕ)123.01.2534.089.3903.158.08.10314.189.3903.18.10314.1(21+⨯⨯+⨯⨯+⨯+⨯==122.22 kN P HX =11.39kN q GZ =42.51.496.58203.101=⨯=L P GZϕ kN/mq w =75.01.4978.360==L P W kN/m2.Ⅱa2:大车不动,小车运行至悬臂处制动,吊重下降制动,风顺着大车轨道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