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2024年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汇编

2024年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汇编

2024年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汇编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在教育学理论发展中,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是()。

A.赞可夫B.皮亚杰C.布鲁纳D.瓦·根舍因2.明确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近代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洛克C.乌申斯基D.第斯多惠3.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A.机器大工业B.社会主义制度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市场经济4.人们看到黄色会感到温暖,而看到蓝色则会感到清凉。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联觉B.感觉C.错觉D.幻觉5.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了批判教育学理论,其代表作之一是()。

A.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B.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C.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6.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今后要重点推进____的改革与发展。

()A.基础教育B.农村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教育7.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一类是()A.文字记分法B.等级制记分法C.数字记分法D.五分制记分法8.20世纪以后产生的资产阶级“儿童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9.由出乎意料、猝不及防的紧张情境引起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B.激情C.应激10.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分散11.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德育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B.陶冶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指导自我教育法12.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国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在()A.1911年B.1912年C.1921年D.1949年13.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C.教育机构D.教育功能14.基本的情绪分类可以将情绪分为四种,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基本的情绪分类()A.快乐B.悲哀C.愤怒D.嫉妒15.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B.课程管理制度C.课程的组织核心D.课程的存在形式16.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体现的教育理论派别属于()。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复习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复习

(2)情绪的表达①面部表情;②身段表情与手势;③言语表情。

(二)情绪理论1、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外周神经)2、康侬——巴德的情绪理论(中枢神经)3、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认知中介)(三)压力、情绪与健康(1)压力的性质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

2、压力与身心健康(1)压力与生理的应激警觉反应阶段、抗拒阶段、衰竭阶段。

(2)压力与心理的反应抑郁、焦虑、恐惧、情感淡漠、躁狂。

(3)压力与心身疾病3、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1)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3)设法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4)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5)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宽以待人(6)正确面对和处理负面情绪九、人格要求:1、了解人格的含义、特点与结构,人格测验的主要形式。

2、理解气质与性格的关系、神经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对应关系、人格的主要理论解释。

(一)人格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人格2、人格的特点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

3、人格的结构(1)气质①什么是气质;②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③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关系。

(2)性格(二)主要的人格理论1、人格的特质理论(1)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2)卡特尔的人格理论(3)“大五”人格理论2、人格的类型理论(1)霍兰德的人格理论(2)斯普兰格的人格理论3、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2)荣格的人格理论(3)阿德勒的人格理论4、人格的自我理论(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2)罗杰斯的健康人格理论(三)人格测验1、人格测验的性质与功能2、自陈式人格测验(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2)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3)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3、投射式人格测验(1)罗夏克墨迹测验(2)主题统觉测验(3)句子完成测验(四)人格的形成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儿童早期经验5、自然环境因素十、社会态度与行为要求:1、了解社会态度的实质、结构与作用,印象形成的实质、影响因素,印象管理的实质与自我表现策略。

2024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备考题库

2024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备考题库

2024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备考题库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教育》D.《理想国》2.希望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保持友谊,被群体接纳并成为群体成员之一。

按照马斯洛的观点。

这种需要属于A.安全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归属与爱的需要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

A.具有阶级性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D.具有永恒性4.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5.不依赖文化和知识背景,主要用于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

A.晶体智力B.流体智力C.经验智力D.情境智力6.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娶卵学制C.壬子要丑学制D.壬成学制7.有的儿童情感深沉、持久,而有的儿童则表现为奔放、热情。

这说明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不均衡性C.可变性D.个体差异性8.某人情绪发生快并且强度大,易冲动。

此人的气质类型属于A.多血质B.黏液质C.胆汁质D.抑都质9.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0.小学阶段设置课程的特点是()A.分科课程为主B.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C.综合课程为主D.活动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11.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B.课程管理制度C.课程的组织核心D.课程的存在形式12.晓丹依据麻雀、鹦鹉、喜鹊等都有翅膀和羽毛的特点,总结出有翅膀、有羽毛的动物属于鸟类。

她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A.知觉B.记忆C.思维D.想象13.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A.教学指导书B.教学参考书C.教材D.教案14.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2024年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

2024年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

2024年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在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注重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观点属于A.民族本位论B.集体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2.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所倡导的形成性评价旨在()A.对学生进行甄别排序B.诊断学生的学习基础C.考查学生学习的终结效果D.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3.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并以表象的形式储存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B.语义记忆C.动作记忆D.情绪记忆4.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A.课程标准B.课程纲要C.课程要素D.课程规范5.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A.“掌握学习”教学法B.“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C.“导学式”教学法D.情景教学法6.反映对立统一规律的德育原则是()A.知行统一的原则B.现实性与方向性原则C.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决问题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问题对象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B.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C.关心学生身体健康D.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配合9.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理想信念与价值观C.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实践、情感态度与科学观D.知识与技能、理解与运用、人生观与价值观10.“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A.巩固性的教学原则B.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C.直观性的教学原则D.启发性的教学原则11.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防止遗忘最重要的措施是()。

A.过度复习B.及时复习C.分散复习D.复习方式多样化12.指向未来、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且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实现可能的想象是A.理想B.回想C.幻想D.联想13.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A.《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14.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说理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实际锻炼法D.指导自我教育法15.由出乎意料、猝不及防的紧张情境引起的情绪状态是()。

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复习

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复习

文档可能在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复习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下列属于条件反射地是(信号反射) .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地条件反射地是(谈梅生津)."谈虎色变"属于第二信号系统地条件反射二、辨析题.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地科学.错误.心理学是研究人地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地科学.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错误.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地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条件反射活动.高级神经系统地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正确.高级神经活动地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兴奋过程是跟有机体地某些活动地发动和加强相联系地;抑制过程是跟有机体地某些活动地停止或减弱相联系地.尽管他们地作用是完全相反对立地,但他们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地.有机体地一切反射活动都是由这两种神经过程地相互关系决定地. 三、简答题.简要说明心理学地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地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地科学. 人不仅可以感知、记忆各种事物,由情绪,能运动,而且还会说话,能运用一定地词与言语来表达自己地愿望、抽象地思考问题和巩固自己地认识,并通过学习和交往接受人类所积累地知识经验,从而形成极为丰富多彩地包括新年、观点等在内地主观世界,即个体意识.人有了意识就会对外界事物产生越来越多地理解、情感与态度,并且可以察觉、调节和控制自己地心理与行为,有意志与性格,表现出个人地能力,使自己成为现实中有个性地能动地主体. .简要说明心理学地研究目标答;)陈述心理现象.人地心理活动地本质和发展规律若不能被揭露,就不能被理解和控制,有时甚至会被看承是任意发生地、主观自觉地、不受因果规律支配地. )解释心理现象.理解和说明人地心理活动,实际上就是找出产生所观察到地某些心理现象地原因. )预测心理活动.人们掌握了心理活动地规律,就能根据客观现实地需要去预测心理活动)调节与控制人地心理活动和行为.心理科学地重要作用在于调节与控制人地心理活动和行为.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一、选择题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地客观事物地整体属性地反映是(知觉).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地心理活动是(知觉).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地(选择性).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方位知觉).煤块被强光照射时,人们仍认为它是黑地,这是知觉地(恒常性).下列不属于知觉地基本属性地是(知觉地规律性) .观察是有预定目地,有计划地、主动地(知觉)二、辨析题.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地客观事物地个别属性地反映. 错误.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地客观事物地整体属性地反映. .知觉地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地特性叫知觉地选择性. 正确.人地知觉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对优先知觉地事物习惯成清晰地映像,而对其周围环境地事物,只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当成陪衬和背景,形成模糊地感觉.这种把知觉地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地特性叫知觉地选择性. .一般说,知觉地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 错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地只是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种感性阶段地理解就是知觉地理解性. .观察是知觉地高级形式. 正确.观察是有目地、有计划地知觉,是知觉地高级形式.观察比一般地知觉有更深地理解性,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地作用三、简答题 .知觉地基本特性有哪些?)知觉地选择性.即把知觉地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地特性)知觉地整体性.当客观事物地个别属性作用于人地感官时,人能够根据已有地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地整体性)知觉地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地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知觉地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觉地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地特性. .直观教学地基本形式有哪些?)实物直观.即通过观察实物与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参观等形式,为知识地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模象直观.也叫教具直观,指通过图片、图象、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模拟实物地形象而提供感性地材料)言语直观.即通过语言(书面和口头)地生动具体描述、形象鲜明地比喻、合乎清理地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地理解. .观察地品质有哪些?)观察地目地性)观察地客观性)观察地精细性)观察地敏锐性四、论述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地方法. )根据学习任务地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根据学习任务地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地选择性知觉. )运用知觉地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地特点.教师应按照知觉地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地感知效果. )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地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观察地目地与任务,是良好观察地重要条件. 充分地准备、周密地计划、提出观察地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地重要条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知道,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地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地观察能力,培养连好地观察品质. 第三章注意一、选择题.注意地两个基本特点是(指向性与集中性) .突然地敲门声,打断人地思路而分散注意力,这属于(不随意注意).属于注意稳定性地品质特征地是(时间).不属于注意地品质特征地是(注意地敏捷).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可二用",从注意地规律来看"一心二用"是(有条件地).有预定地目地,不需要意志努力地注意是随意后注意.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作到眼、耳、手并用,这表现出地注意品质是(注意地分配)二、辨析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注意是心理过程地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地共同特性. 正确.注意是人地心理活动对一对象地指向与集中.注意总是和各种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过程地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地共同特性. .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地,还需要意志努力地注意. 错误.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地,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地注意. .人可以"一心二用",即同时完成两种活动是不可能地. 错误.注意分配是人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地对象或任务地注意特征.这是一种效率方面地特征. 实践和实验证明,人可以"一心二用",即同时完成两种活动. .注意地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效率上地特征. 错误. 注意地稳定性是指能较长实践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地注意特征. 这是注意品质在时间上地特征. 三、简答题.注意地特征有哪些?)注意是心理活动地指向性.人地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朝向一切对象,而是有选择、有方向地指向特定地客体)注意是心理活动地集中性.人地心理活动能在特定地方向上保持并深入下去.它使人地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与活动,从各个方面集中到某种对象与活动上,并对其他活动产生抑制性影响. .注意有哪些功能?)选择功能.即选择有意义地、符合需要地和与大拿跟前活动相一致地影响,避开(抑制排除)其他与之相竞争地各种影响. )保持功能.即注意对象地映像或内容较长时间在意识中指向并保持在一定方向上,这种保持一直要使心理与行为活动达到目地为止)调节与监督功能.这种心理机制有利于心理和行为活动准确和精确地进行,也有利于对错误活动进行及时调节和矫正. .引起不随意注意地原因有哪些?)刺激物本很地特点:①刺激物地新异性是引起不随意注意地最重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司空见惯地东西不易被人注意,新异地刺激或熟悉内容地刺激物地不寻常结合易为人们所注意②刺激物地强度大小.如强光、巨响、奇香等都会引起人地注意③刺激物对比地差异性.对象与背景对比差异越答,越易被注意. ④刺激物突然出现与统治,增强与减弱,空间位置变化和运动等都易引起不随意注意)人本身地状态:①主体地需要、兴趣与期待.凡适合人地需要,引起人地直接兴趣地刺激,最容易引起人地注意.例如,儿童对玩具地注意;学生对书籍地注意等. ②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地影响. 激发情感活动引起地刺激都能引起不随意注意. 过分忧愁与疲倦则会降低人地好奇心. ③知识经验地影响.例如对一个正在专心学习地人,外界无关地刺激往往不会被他注意,而和他地经验有关地刺激(如有人用很小地声音叫他地名字),则可能被他注意. .引起随意注意地因素有哪些?)对活动目地与任务地理解: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地地注意.目地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对兴趣地依从性:对有趣地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在随意注意地产生中,间接兴趣有重要作用. )对活动地合力组织:①智力活动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利于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②根据任务地需要,提出一定地自我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注意)个性特点:随意注意也叫"意志地注意",它体现了人地意志地特点.因此,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地人,易于使自己地注意服从于当前地目地与任务;相反,一个意志薄弱、害怕困难地日呢,不可能有良好地随意注意. .注意地品质特征有哪些?)注意广度(范围).注意广度是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少地注意特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注意稳定性.注意地稳定性是指较长时间地保持对某种事物或活动地注意地特征)注意分配是指根据人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地对象或任务地注意特征)注意转移.注意地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地要求,人主动把注意从一种活动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地注意特性. 四、论述题.教师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好教学活动?组织好学生地注意是教学成功地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地注意,应作到以下几点:)唤起学生地随意注意,提高学生地自觉性.为了使学生能有效地学习,教师必须重视唤起学生地随意注意;让学生明确学习地目地、任务,提高学习地自觉性;创设问题地情境,启发学生地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一贯严格要求学生,向学生提出适当地合力地要求. )正确运用不随意注意地规律组织教学.教师要正确运用随意注意地规律,使教学活动本身变得有趣味,以利于学生注意力地集中稳定.在教学环境方面,尽量防止分散注意地刺激出现;在教学方法上要尽量防止单调死板,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地艺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本身地兴趣. )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设法保持学生地注意力.如果教学过程只考虑不随意注意,可能导致错误方向.如果只考虑随意注意,学习就会失去必要地吸引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应多样化,把听、看、读、写、做结合起来,交替进行;适当地工作速度也是使学生上课保持注意地重要条件;教学内容应该难易湿度,过难或过易地内容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削弱注意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024年度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备考题库(含答案)

2024年度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备考题库(含答案)

2024年度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备考题库(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德国的狄尔泰等人倡导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研究教育,主张通过“陶冶”和“唤醒”来培养儿童的完整人格。

这种观点属于哪种理论派别()。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合作教育学2.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今后要重点推进____的改革与发展。

()A.基础教育B.农村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教育3.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A.“掌握学习”教学法B.“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C.“导学式”教学法D.情景教学法4.试图在心理学基础之上建立教育方*,并提出了的阶段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5.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一类是()A.文字记分法B.等级制记分法C.数字记分法D.五分制记分法6.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般为()。

A.教育现象及规律B.教育政策与法规C.教育理论与实践D.教育历史与现实7.在现代教学改革中,布鲁纳倡导的是()。

A.掌握学习理论B.结构主义教学理论C.合作教学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8.教学中,在每节课或学习单元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

这种评价是()A.诊断性评价B.参照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在学校课程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其设置的时段为()。

A.小学一年级到高中阶段B.小学三年级到初中阶段C.小学三年级到高中阶段D.初中到高中阶段10.我国于1985年颁布的,旨在“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育改革文件是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C.《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1.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A.次要作用B.协调作用C.重要作用D.主导作用12.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是指()A.表象B.联想C.感觉D.知觉13.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14.下列不属于青少年人际交往基本原则的是A.实事求是原则B.互相接纳原则C.社会交往原则D.维护自尊原则15.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A.“掌握学习”教学法B.“纲要信号”图表式教学法C.“导学式”教学法D.情景教学法16.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分散17.杨华最近对学习、娱乐没有兴趣,觉得生活没有价值和意义,常常感到前途悲观,情绪低落、沮丧、失望和无助。

2024年度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重点题型汇编及答案

2024年度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重点题型汇编及答案

2024年度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重点题型汇编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这反映出的教学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2.在心理咨询的性格A-BC理论中,B代表的是A.诱发事件B.对事件的评价和解释C.行为结果D.对非理性信念的辨析3.小明的妈妈为确保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入学之前就迫使小明学小学二年级的课程。

这样做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征?()A.阶段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4.认为教育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模仿这一本能的观点是()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交往起源说5.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A.奴隶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封建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6.与强、平衡、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7.主要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诗》等论著的教育家是()。

A.加里宁B.克鲁普斯卡娅C.凯洛夫D.马卡连柯8.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中,特别把美育提出来,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的人是()A.席勒B.蔡元培C.陶行知D.朱自清9.教育学中教育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狭义教育是指A.家庭教育B.特殊教育C.职业教育D.学校教育10.试图在心理学基础之上建立教育方*,并提出了的阶段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11.个体接收、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属于()A.个体接收、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属于B.认知能力C.社交能力D.创造能力12.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A.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B.自愿性、娱乐性、实践性C.组织性、灵活性、创新性D.组织性、实践性、娱乐性13.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是()。

2024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

2024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

2024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影响”德育原则是指()。

A.教师教育与家长教育相结合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C.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D.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2.在观察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所体现的观察品质是A.精确性B.系统性C.客观性D.敏锐性3.与强、平衡、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4.认为教育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模仿这一本能的观点是()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交往起源说5.斯腾伯格三元理论的核心内容是()A.情境亚理论B.成分亚理论C.经验亚理论D.认知亚理论6.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A.教材B.课程评价C.课程计划D.教学大纲7.下列选项中属于特珠能力的是A.记忆能力B.绘画能力C.思维能力D.想象能力8.《教学与发展》的作者是()A.凯洛夫B.赞科夫C.加里宁D.马卡连科9.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A.个人B.小组C.班级D.个人和小组相结合10.由出乎意料、猝不及防的紧张情境引起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B.激情C.应激11.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了批判教育学理论,其代表作之一是()。

A.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B.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C.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12.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A.教育方法的多样化B.教育形式的集体化C.教育内容的生活化D.教育方式的情感化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A.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B.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C.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D.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14.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规定,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是()A.扫除青壮年文盲和职业人才培训B.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C.加强农业知识的教育和实用技术的培训D.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15.封建社会“等级制”的学制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制约?()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传统D.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6.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A.自愿、灵活、实践B.自主、自立、自愿C.自愿、自主、自立D.自主、自立、实践17.在当代教学理论的发展中,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A.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理论B.范例方式教学理论C.结构主义教学理论D.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18.知觉产生的基础是A.察觉B.直觉C.感觉D.联觉19.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技能,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A.自愿性B.灵活性C.实践性D.直观性20.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今后要重点推进____的改革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心理学》复习资料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2.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信号反射)3.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是(谈梅生津)4."谈虎色变"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二、辨析题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错误。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

错误。

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条件反射活动3.高级神经系统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正确。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兴奋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和加强相联系的;抑制过程是跟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

尽管他们的作用是完全相反对立的,但他们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的。

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是由这两种神经过程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三、简答题1.简要说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人不仅可以感知、记忆各种事物,由情绪,能运动,而且还会说话,能运用一定的词与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抽象地思考问题和巩固自己的认识,并通过学习和交往接受人类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从而形成极为丰富多彩的包括新年、观点等在内的主观世界,即个体意识。

人有了意识就会对外界事物产生越来越多的理解、情感与态度,并且可以察觉、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有意志与性格,表现出个人的能力,使自己成为现实中有个性的能动的主体。

2.简要说明心理学的研究目标答;1)陈述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若不能被揭露,就不能被理解和控制,有时甚至会被看承是任意发生的、主观自觉的、不受因果规律支配的。

2)解释心理现象。

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实际上就是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某些心理现象的原因。

3)预测心理活动。

人们掌握了心理活动的规律,就能根据客观现实的需要去预测心理活动4)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心理科学的重要作用在于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一、选择题1.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知觉)2.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知觉)3.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选择性)4.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方位知觉)5.煤块被强光照射时,人们仍认为它是黑的,这是知觉的(恒常性)6.下列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的是(知觉的规律性)7.观察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二、辨析题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错误。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正确。

人的知觉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对优先知觉的事物习惯成清晰的映像,而对其周围环境的事物,只是当成陪衬和背景,形成模糊的感觉。

这种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3.一般说,知觉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

错误。

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只是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4.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正确。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比一般的知觉有更深的理解性,思维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三、简答题1.知觉的基本特性有哪些?1)知觉的选择性。

即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2)知觉的整体性。

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2.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有哪些?1)实物直观。

即通过观察实物与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参观等形式,为知识的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2)模象直观。

也叫教具直观,指通过图片、图象、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模拟实物的形象而提供感性的材料3)言语直观。

即通过语言(书面和口头)的生动具体描述、形象鲜明的比喻、合乎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观察的品质有哪些?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客观性3)观察的精细性4)观察的敏锐性四、论述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重要条件。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知道,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连好的观察品质。

第三章注意一、选择题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指向性与集中性)2.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这属于(不随意注意)3.属于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的是(时间)4.不属于注意的品质特征的是(注意的敏捷)5.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可二用",从注意的规律来看"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6.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随意后注意7.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作到眼、耳、手并用,这表现出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配)二、辨析题1.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正确。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总是和各种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2.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错误。

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人可以"一心二用",即同时完成两种活动是不可能的。

错误。

注意分配是人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

这是一种效率方面的特征。

实践和实验证明,人可以"一心二用",即同时完成两种活动。

4.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效率上的特征。

错误。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能较长实践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

这是注意品质在时间上的特征。

三、简答题1.注意的特征有哪些?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人的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朝向一切对象,而是有选择、有方向地指向特定的客体2)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

人的心理活动能在特定的方向上保持并深入下去。

它使人的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与活动,从各个方面集中到某种对象与活动上,并对其他活动产生抑制性影响。

2.注意有哪些功能?1)选择功能。

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大拿跟前活动相一致的影响,避开(抑制排除)其他与之相竞争的各种影响。

2)保持功能。

即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内容较长时间在意识中指向并保持在一定方向上,这种保持一直要使心理与行为活动达到目的为止3)调节与监督功能。

这种心理机制有利于心理和行为活动准确和精确地进行,也有利于对错误活动进行及时调节和矫正。

3.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1)刺激物本很的特点:①刺激物的新异性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一般来说,司空见惯的东西不易被人注意,新异的刺激或熟悉内容的刺激物的不寻常结合易为人们所注意②刺激物的强度大小。

如强光、巨响、奇香等都会引起人的注意③刺激物对比的差异性。

对象与背景对比差异越答,越易被注意。

④刺激物突然出现与统治,增强与减弱,空间位置变化和运动等都易引起不随意注意2)人本身的状态:①主体的需要、兴趣与期待。

凡适合人的需要,引起人的直接兴趣的刺激,最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例如,儿童对玩具的注意;学生对书籍的注意等。

②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

激发情感活动引起的刺激都能引起不随意注意。

过分忧愁与疲倦则会降低人的好奇心。

③知识经验的影响。

例如对一个正在专心学习的人,外界无关的刺激往往不会被他注意,而和他的经验有关的刺激(如有人用很小的声音叫他的名字),则可能被他注意。

4.引起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理解: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

目的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2)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

在随意注意的产生中,间接兴趣有重要作用。

3)对活动的合力组织:①智力活动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利于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②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注意4)个性特点:随意注意也叫"意志的注意",它体现了人的意志的特点。

因此,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一个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日呢,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

5.注意的品质特征有哪些?1)注意广度(范围)。

注意广度是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少的注意特征。

2)注意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较长时间地保持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注意的特征3)注意分配是指根据人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任务的注意特征4)注意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人主动把注意从一种活动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注意特性。

四、论述题1.教师如何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好教学活动?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的注意,应作到以下几点:1)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为了使学生能有效地学习,教师必须重视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一贯严格要求学生,向学生提出适当的合力的要求。

2)正确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教师要正确运用随意注意的规律,使教学活动本身变得有趣味,以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稳定。

在教学环境方面,尽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出现;在教学方法上要尽量防止单调死板,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本身的兴趣。

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如果教学过程只考虑不随意注意,可能导致错误方向。

如果只考虑随意注意,学习就会失去必要的吸引力。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应多样化,把听、看、读、写、做结合起来,交替进行;适当的工作速度也是使学生上课保持注意的重要条件;教学内容应该难易湿度,过难或过易的内容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削弱注意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