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传动柱塞加工规程
精密传动柱塞的精度设计

一、目的意义:1、学习工艺规程的制定;2、学习掌握公差与配合知识的应用以及精度的控制与检验。
3、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结合查阅文献进行总结的能力二、任务目标设计并完成下图所示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设计。
要求制造的“精密传动柱塞”部件,结构如图所示。
通过设计,使得对零部件的工作使用达到以下性能要求: 1、柱塞与圆柱套的配合属于小动力传输的一般传动配合,例如小电动机、泵一类传动与滑动配合;2、要求有经济性(普通润滑油或滑脂润滑、温度影响较小)、有一定精度。
假设所设计的“精密传动柱塞”工作时,是通过圆柱套外壁定位并固定于装置,因此对圆柱套外壁有精度要求,以确保柱塞轴的位置和运动正确性。
三、任务要求(一)、标注配合尺寸公差、重要尺寸公差1、工件在工作时有相对运动,因此采用间隙配合;2、由于无专门要求,采用基孔制;3、查优先配合选用表,按一般转速,采用一般间隙,考虑一定精度和加工经济性H8/f7;4、根据公差表,求出极限偏差并标注题目 精密传动柱塞的加工精度设计 1 柱塞 1570 1530 15 2圆柱套筒φ30f8基本尺寸30mm,公差等级IT8,标准公差IT=33μm,es=-20μm,ei=es-IT=-43μm φ15H8基本尺寸15mm,公差等级IT8,标准公差IT=27μm,EI=0μm,ES=EI+IT=27μm φ15f7基本尺寸15mm,公差等级IT7,标准公差IT=18μm,es=-16μm,ei=es-IT=-34μm 5、重要尺寸的尺寸公差,考虑学校车床能加工达到的经济精度设计,选公差等级IT8。
(二)、孔轴形位公差设计标注1、零件“圆柱套筒”对于外圆柱面,控制外圆柱形状精度。
因其要用于定位与固定装置,因此外圆柱面需要有一定的形状精度。
圆柱度为0.009,表面粗糙度为0.8;对于内圆柱面,确保内外圆柱共轴、内圆柱形状精度。
因其要保证与轴的间隙配合,并且要求轴运动的准确性,因而需要有一定的精度;同轴度为0.012,圆柱度为0.008,表面粗糙度为0.8;其余表面粗糙度为3.2;2、零件“柱塞”柱塞与圆柱套筒接触面要保证轴运动的准确性,柱塞轴以公共轴线作为基准,以保证与其它零件的工作位置精度。
“精密传动柱塞”的加工精度设计

“精密传动柱塞”的加工精度设计一、目的、意义:1、通过对“精密传动柱塞”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设计,所设计的零部件达到工作时规定的性能要求;2、精密传动柱塞,是通过圆柱套外壁定位并固定于装置,因此对圆柱套外壁有精度要求,以确保柱塞轴的位置和运动正确性;3、学习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掌握公差与配合知识的应用以及精度的控制与检验,并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结合查阅文献进行总结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精密传动柱塞”部件,其结构如下图所示:1、标注配合尺寸公差、重要尺寸公差,包括:(1)根据部件工作性质,确定配合种类;(2)确定基孔制或基轴制;(3)根据要求,确定配合性质、精度要求、基本偏差;(4)求出极限偏差并标注;(5)重要尺寸的尺寸公差,按车床能加工达到的经济精度设计。
2、孔轴形位公差设计标注:(1)提出外圆柱圆的形位公差要求(控制外圆形状精度);(2)提出内圆柱的形位公差要求(确保内外圆柱共轴、内圆柱形状精度);(3)提出表面粗糙度要求(根据零件要求性质);(4)提出各轴颈的形位公差要求。
3、思考对所提出的尺寸精度要求和形位精度要求,如何在加工过程中保证,如何在加工过程中控制或检测。
三、分析、设计:通过参考《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等书籍,配合Auto CAD 计算机绘图软件,完成了本次的机械加工精度设计任务。
在本人所学知识和查阅书籍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分析和计算,设计了以下精度的零部件。
下面是精密传动柱塞的主要技术要求和参数。
1、配合尺寸公差、重要尺寸公差:(1)柱塞与圆柱套的配合属于小动力传输的一般传动配合,孔与轴之间有相对运动,故采用属间隙配合。
(2)有两种配合,一是基孔制,另一个是基轴制;而采用基轴制的话,保证孔的精度比较困难,因此采用基孔制。
(3)轴的加工一般采用车床加工,使用精车的话精度可以达到IT7-IT8等级;而孔的加工使用精镗、精磨、铰等方法精度都可以达到IT7-IT9等级;按一般转速,考虑到柱塞需要一定的精度和加工的经济性,同时根据国家标准,尽量使用优先配合,可以选择H8/f7或H8/h7两种;又因为孔和轴之间有相对运动,属于间隙配合,因此选择H8/f7配合。
“精密传动柱塞”精度设计报告

“精密传动柱塞”的精度设计报告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年级班别 11(1)学号学生姓名2013 年 6 月 13 日目录一、目的、意义 (3)二、设计任务 (3)三、分析、设计 (4)四、设计结果 (6)五、说明与讨论 (8)六、参考文献 (9)一、目的、意义目的:1、学习并掌握公差与配合知识的应用;2、学习并掌握精度的控制与检验;3、学习工件的精度设计。
意义:精密传动柱塞设计需要运用《机械设计制造基础》和《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等方面的知识,所以通过这次设计,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增强其实践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任务目标:设计并完成下图所示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设计。
1.假设要求制造的“精密传动柱塞”部件,结构如上图所示。
通过设计,使得零部件的工作使用达到以下性能要求:(1)柱塞与圆柱套的配合属于小动力传输的一般传动配合,例如小电动机、泵一类传动与滑动配合。
(2)要求有经济性(普通润滑油或滑脂润滑、温度影响较小)。
(3)有一定精度。
2.假设所设计的“精密传动柱塞”工作,是通过圆柱套外壁定位并固定于装置,因此对圆柱套外壁有精度要求,以确保柱塞轴的位置和运动正确性。
任务要求:给出零件配合公差、尺寸公差、形状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要求及技术要求等。
三、分析、设计1、制图此次精度设计采用CAD作图,运用机械制图的知识,配合计算机绘图辅助设计,完成对此次装配图、柱塞零件图和柱塞套筒零件图的绘制和标注。
2、尺寸公差设计(1)柱塞和柱塞套筒的配合属于小动力传输的一般传动配合,如小电动机、泵一类传动与滑动配合,所以在此选择间隙配合。
(2)由于无专门要求,故采用基孔制。
(3)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表17.6,尺寸1~500mm基孔制常用和优先配合的特征及应用举例,按一般转速,采用一般间隙,考虑一定精度和加工经济性H8/f7(4)根据公差表,求出极限偏差并标注:孔Φ10 H8基本尺寸10mm,公差等级IT8,标准公差0.027mm,ES=0.027 mm,EI=0 mm;轴Φ10f7基本尺寸10mm,公差等级为IT7,标准公差为0.018 mm,ES=-0.016mm,EI=-0.034 mm;套筒大径Φ20h8基本尺寸20mm,公差等级为IT8,标准公差为0.033 mm,ES=0 mm,EI=-0.033 mm。
一种柱塞滑靴加工方法与流程

一种柱塞滑靴加工方法与流程
柱塞滑靴是一种常见的机械零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液压系统中。
它的加工方法和流程对于保证其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柱塞滑靴的加工方法和流程。
柱塞滑靴的加工材料通常是高强度合金钢或不锈钢。
在加工前需要对材料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材料来确定,一般在1000℃左右加热1-2小时,然后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
接下来是柱塞滑靴的加工流程。
首先是车削工序,将材料加工成柱形,然后进行车削,将其加工成圆柱形。
接着是铣削工序,将圆柱形材料放在铣床上进行铣削,将其加工成柱塞滑靴的形状。
在铣削过程中需要注意刀具的选择和切削参数的调整,以保证加工质量和效率。
然后是磨削工序,将铣削后的柱塞滑靴进行磨削,以提高其表面光洁度和精度。
磨削过程中需要使用高精度的磨床和磨轮,并且要注意磨削液的选择和使用,以避免对材料造成损伤。
最后是检验工序,将加工好的柱塞滑靴进行检验,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检验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和设备,如千分尺、高度规、平行仪等,对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进行检测和评估。
柱塞滑靴的加工方法和流程需要经过多个工序和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以确保加工质量和效率。
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柱塞滑靴,满足液压系统的使用要求。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加工工艺流程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加工工艺流程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加工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材料准备:选用适合的材料,一般为高强度合金钢,按要求进行切割和修整。
2. 铣削:将材料切割为适当的尺寸,并进行粗铣和精铣,以使得材料具有规定的形状和尺寸。
3. 钻孔:进行预先设计的孔口钻孔,包括各个通道的进出口孔和隧道孔。
4. 加工:通过CNC机床,进行加工液压泵的内孔和外部形状,包括柱塞、泵盖、轴承孔等。
5. 霄削:使用切削工具进行加工轴向柱塞泵的凸轮和连接杆等。
6. 磨削:对加工好的部件进行磨削,以保证尺寸的精度和表面的光洁度。
7. 装配:将各个部件进行装配,并进行调试和校验,以确保轴向柱塞泵的正常运行。
8. 涂装:对轴向柱塞泵进行喷漆或其它表面涂装处理,以保护其表面防腐蚀和提高外观。
9. 检验:对加工好的轴向柱塞泵进行各项技术指标的检验,包
括流量、压力、工作效率等。
10. 包装:将检验合格的轴向柱塞泵进行包装,包括防震、防潮、防腐等工作,以确保产品安全运输和储存。
总结:以上是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加工工艺流程的基本步骤,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产品的要求和生产的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柱塞套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柱塞套机械加工工艺设计摘要:文中通过分析柴油机燃油系统直列式喷油泵柱塞偶件中柱塞套的结构特点、各项技术要求和结构工艺性,根据具体的生产条件和工件加工要求,在合理选择材料和毛坯的基础上,设计了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关键词:柱塞套;机械加工;工艺设计1引言直列式喷油泵由柱塞偶件、柱塞弹簧、弹簧下座、弹簧上座、油量控制套和齿圈、出油阀偶件、出油阀弹簧、减容体、出油阀紧座组成。
喷油泵柱塞偶件是指配对的柱塞与柱塞套,是柴油机燃油系统3大精密偶件之一,柱塞在油泵凸轮作用下在柱塞套内高速往复运动,将燃油增压,P型泵可达110MPa,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始压油或泄油。
2零件分析2.1零件的结构及其材料柱塞偶件承受高的机械负荷,由凸轮驱动,将燃油增压,回程靠弹簧力;高速往复运动之间的摩擦力,产生热量使柱塞温度较高。
对材料的要求:材料应具有高的机械强度、足够的刚性和良好的韧性;应具有高的耐磨性、耐蚀性和小的热膨胀系数,金相组织稳定及可加工性好。
常用材料:工具钢CrWMn;滚动轴承钢GCr15,硬度要求HRC62~65。
毛坯:棒料或模锻件。
2.2零件的工艺分析柱塞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高,对密封性、滑动性、可靠性及寿命等性能有严格规定,从而使其加工工艺复杂,工艺装备精度要求高,夹具要求精密。
对中、小型喷油泵,柱塞偶件的径向配合间隙要求为1.5~4μm。
这样高的配合精度,很难达到完全互换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是用放大偶件各自的制造公差,然后根据生产批量的大小,选用单位选配法或分组选配法来保证偶件的装配要求。
柱塞套的技术要求如图1所示,柱塞套内圆表面要求圆度和圆柱度公差小于0.0015mm,直线度小于0.001mm。
柱塞套与泵体配合的外圆表面对内圆表面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3mm。
柱塞套内圆表面粗糙度为Ra0.2~Ra0.4。
3工艺规程设计3.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毛坯选择的合理性对零件工艺过程的经济性有着很大影响。
柱塞生产工艺流程

柱塞生产工艺流程柱塞是一种常用的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其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铸造、机加工、热处理、精加工和检验等环节。
首先,柱塞的原材料准备包括铝合金、铁合金和一些特殊合金材料。
这些原材料需要经过进料检验,检查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和外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然后,根据柱塞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要求,利用铸造工艺将铸锭铸成柱塞毛坯。
铸造过程中需要控制合金的熔化温度、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等参数,确保铸造成型的质量。
接下来,对柱塞毛坯进行机加工。
这一步骤包括车削、铣削、钻削、切割等工艺,将柱塞毛坯加工成精确尺寸和高精度的形状。
机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刀具的选择、切削参数的控制,以及灵活运用数控技术。
然后,对机加工后的柱塞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是为了改善柱塞的内部组织结构和性能,通常包括退火、淬火、回火等工艺。
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加热温度、保持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参数,以获得理想的热处理效果。
接着,对热处理后的柱塞进行精加工。
精加工包括研磨、抛光、镀膜等工艺,以提高柱塞的表面质量和装配性能。
精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加工设备和工装,并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精加工的效果符合要求。
最后,对成品柱塞进行检验。
检验过程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力学性能测试和化学成分分析等项目。
通过检验,确保柱塞的质量和可靠性达到设计要求,并对不合格品进行返工或报废处理。
总结起来,柱塞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铸造、机加工、热处理、精加工和检验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工艺参数,确保柱塞质量稳定可靠。
这一流程的顺利完成,将为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提供重要保障。
柱塞泵体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柱塞泵体的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系名: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20**年 7月 10日目录摘要、关键词......................................................1 引言...............................................................2 第一章零件的分析........................................31.1 零件的作用................................................31.2 零件的工艺分析...........................................4第二章确定毛坯、画毛坯图......................................52.1 确定毛坯种类..............................................52.2 确定铸件加工余量及形状....................................5第三章工艺规程设计............................................73.1 选择定位基准..............................................73.1.1 精基准的选择............................................73.1.2 粗基准的选择............................................83.2 制定工艺路线..............................................83.3 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93.4 加工工序设计..............................................9第四章夹具设计................................................124.1铣夹具设计..............................................124.1铣夹具设计..............................................12结论..............................................................15致谢..............................................................16参考文献.........................................................17摘要: 在生产过程中,使生产对象(原材料,毛坯,零件或总成等)的质和量的状态发生直接变化的过程叫工艺过程,如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等都称之为工艺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铰刀
量具
辅具
名称
规格
钢尺
150
钢尺
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 内径百分
表 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 百分表
0.02/2 00
0.02/2 00
0.02/2 00
0.02/2 00
18-25 0.02/2
00 0.02/2
00 0.02/2
00
0.02/2 00 0-5
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 百分表
切削速 度
/(m/mi n)
进给量 /(mm/r)
三角卡盘夹紧长 夹紧 1
度 30mm
粗车端
1
1
面
粗车圆柱端面
粗车外
粗车圆柱外圆表
2
1
圆
面至Ф13,长 60
车断,从未夹紧一
3
车断 1
端 53 开始切断
调头车
4
1
端面
粗车
夹紧 1 双顶尖夹紧定位
半精加
工一端
半精车外圆表面
5
1
外圆表
至夹紧处Ф11
面
精车一 精车外圆表面至
端 53 开始切断
450 ——
——
—— ——
7 车倒角 1
倒角 c2
450
8 调头粗 1 粗车圆柱端面
3600 150
0.3
2
1
车端面
精车端
9
1
面
精车外圆端面
4600 150
0.3
10 钻孔 1
钻孔至Ф8
11 扩孔 1
扩孔至Ф9
12 铰孔 1
铰孔至Ф9.5
13 热处理 2 调质,内表面淬火
内孔磨
14
1
削
磨削至Ф10
1
1
总结
这个任务是对于制造工程的知识的一次应用的。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再是在理 想的模式下,实际操作有不少困难,,注重细节,全局考虑。经过这个课程设计, 我对理论中的概念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在设计过程中,问题的关键在于工艺卡的 设计,工艺卡的参数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和通过精心考虑方能完成,所以,这 个过程漫长而痛苦。这个工艺设计,虽然零件的结构比较简单,但是,设计过程 所涵盖的知识点却很多,其中包括零件工艺参数设计、加工工具设计、加工夹具 设计、加工车床的选择等等方面的内容,不少方面都需要我补习一番。这次课程 设计,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提升自我。
精车剩余外圆表 12 下一端 1
面至Ф10 外圆
3600 150
0.3
4600 150
0.3
13 热处理 1,2 调质,表面淬火
14 钳工 1
修研中心孔
15 外圆磨 1 磨削两端外圆
套筒加工工序卡片
1.5
1
1.5
1
1
1
0.5
1
0.5
材料 牌号
机械加工工序 产品名称
卡片
精密传动柱 塞
零件图号
1
共2页
零件名称
目录 一、 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任务书 二、 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三、 零件主要功用与技术要求 四、 选择毛坯 五、 工艺分析 六、工艺规程设计 七、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八、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九、总结 十、参考文献
柱塞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任务书 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年产量 4000 个,备品率 8%,机械加工废品率 1%,年生产纲领 N=Qn(1+a%)(1+b%)=4000×1×(1+8%+1%)=4360(件/年) 呈现中批生产特点
零件主要功用与技术要求
1 柱塞与圆柱套的配合属于小动力传输的一般传动配合,例如小电动机、泵一类 传动与滑动配合。 2 要求有经济性(普通润滑油或者滑脂润滑、温度影响较小)
3 有一定的精度
4 所设计的“精密传动柱塞”工作,是通过圆柱套外壁定位并固定于装置,因此对圆柱套外
壁有精度要求,以确保柱塞轴的位置和运动正确性。 1 柱塞
游标卡尺 百分表
0.02/2 00
0.02/2 00
0.02/2 00 0-5
套筒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零件图号 2
零件名称 套筒
工 工序名称
序 及内容
号
粗车端面 1
和外圆 精车端面 2
和外圆
2
切断
粗车和精 车端面
5
检验
钻两端中 4
心孔
4
扩孔
铰孔
8
检验
9 热处理 11 内圆磨
12 最终检验
套筒
第2页
45 钢
毛坯 种类
轧制
毛坯 外形 尺寸
Ф 25*100
每毛坯件数
每台
1
1
备注
件数
工
工序 工序名
步
号
称
号
工步内容
工 主轴转 艺速 装 /(r/mi 备 n)
切削速 度
/(m/mi n)
进给量 /(mm/r)
三角卡盘夹紧长 夹紧 1
度 30mm
粗车端
1
1
面
粗车圆柱端面
3600 150
0.3
粗车外
20 10
10 50
2 圆柱套筒 10
选择毛坯
本零件的主要功用是传递动力,其工作时需承受较大冲击载荷,要求较高的强度 和韧性,故毛坯应选择轧件。
工艺分析
本零件为回转体零件,其主要加工面在柱塞的两个Φ=10 的曲面,两者有较高的 同轴度要求,,是加工工艺的重点。
工艺规程设计
本零件结构简单,属于轴类零件范畴,可以采用粗车——精车——精磨加工。 加工工艺路线: 柱塞:粗车端面-粗车外圆-切断掉头夹紧-粗车端面-粗车外圆-钻两端中心孔精车一端配合面,及端面-调头,精车另一端配合面-修研中心孔-外圆磨 套筒:粗车端面和外圆-精车端面和外圆-切断-粗车和精车端面-钻两端中心孔扩孔-铰孔-内圆磨
0.02/2 00
0.02/2 00 0-5
工时
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柱塞加工工序卡片
机械加工工序 产品名称
卡片
精密传动柱 塞
零件图号 零件名称
1 柱塞
共2页 第1页
材料 牌号
45 钢
毛坯 种类
轧制
毛坯 外形 尺寸
Ф 25*100
每毛坯件数
每台
1
1
备注
件数
工
工序 工序名
步
号
称
号
工步内容
工 主轴转 艺速 装 /(r/mi 备 n)
机床
夹具
名称 普通 车床 普通 车床 普通 车床 普通 车床
型号 C6140A C6140A C6140A C6140A
三爪 卡盘 三爪 卡盘 三爪 卡盘 三爪 卡盘
钻床 钻床
虎钳 虎钳 虎钳
外圆 磨床
未定
三角 卡盘
刀具
名称 规格 左偏
90° 刀 左偏
90° 刀 切断
90° 刀 切断
90° 刀
麻花 钻
6 端外圆 1 夹紧处Ф10
表面
1200 100
0.4
1200 100
0.4
450 ——
——
1200 100
0.4
3600 150
0.3
4600 150
0.3
切削深 度/mm
进给 次数
工时定额
机辅 动助
2
1
3
2
—— ——
3
1
1
1
0.5
1
粗车中
从未夹紧一端开
间一端
7
1 35mm 开始,车外
1200 100
粗车圆柱外圆表
2
1
圆
面至Ф21 长 60
3600 150
0.3
精车端
3
1
面
精车外圆端面
4600 150
0.3
精车外
精车外圆表面至
4
1
4600 150
0.3
圆表面
夹紧处Ф10 长 60
切削深 度/mm
进给 次数
工时定额
机辅 动助
2
1
2
1
0.5
1
0.5
1
5 车倒角 1倒角 c2ຫໍສະໝຸດ 450车断,从未夹紧一
6
车断 1
虎钳
5 中间检验
精车一端
普通
双顶
6 配合面,及
C6140A
车床
尖
端面
拆下调头,
普通
双顶
7 精车另一
C6140A
车床
尖
端配合面
8
检验
9 热处理 修研中心
10 孔
11 外圆磨
钳工
外圆 磨床
未定
虎钳
双顶 尖
12 最终检验
刀具 名称 规格 左偏
90° 刀 左偏
75° 刀 切断
90° 刀 麻花 钻
左偏 90°
0.4
外圆一
圆至Ф7,长 25mm
半
8 车倒角 1
倒角 c2
1200
调头粗
从未夹紧一端开
车中间
9
1 35mm 开始,车外
1200 100
0.4
一端外
圆至Ф7,长 25mm
圆一半
10 车倒角 1
倒角 c2
1200
半精车剩余外圆 半精车
表面至半精车外 11 剩下一 1
圆表面至夹紧处 端外圆
Ф11 精车剩
参考文献
1 李大磊 王栋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