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机操作规程

汽油机操作规程
汽油机操作规程

汽油发电机操作规程

一、通用规定

1.操作人员应具备安全用电的基础知识,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及维护和保养常识。

2.操作人员进入作业现场要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

3.查验“交接班记录”及“运行记录”,做好交接班工作。

4.操作人员应避免与设备的转动部件接触、防止触电和机械伤人事故,加注燃油时必须停止发电机、请勿吸烟、勿将油溢出,特殊作业场所必须办理相应的特殊作业许可证。

5.请勿在室内及潮湿的环境使用。工作区域内禁止堆放杂物和易燃、易爆物品。

二、主要技术参数(具体型号)(附件)

三、结构示意图(附件)

四、操作前检查

1.检查机油油位是否正常,机油是否需更换。

2.燃油油位,加注燃油到滤网肩部,请勿将燃油溢出。

3.空气滤清器,定期清洗或更换。

4.蓄电池启动的,检查蓄电池每个单元电解液应在上限和下限之间。

5.蓄电池电压下降,导致不能启动发电机的还应进行充电、检修或更换蓄电池。

五、启动步骤

1.启动前必须卸下交流输出端所有负载。

2.关闭交流断路器。

3.打开燃油阀。

4.将风门拉杆置于“关”的位置,注:当发电机在热机状态下起动时,请勿关闭风门。

5.将发电机开关打到“ON”的位置。

6.将起动手把轻轻拉直感到有阻力为止,然后突然拉出。

7.当发电机暖机后,将风门拉杆置于“开”的位置。

六、运行期间监控

注意发电机运行时声音情况和电压表的变化。

七、正常停机步骤

关闭交流断路器、关闭发电机熄火开关、油路开关,卸下交流输出端所有负载。

八、紧急停机

出现异常声响、气味,仪表指示突然下降或升高的。关闭交流断路器,关闭发电机熄火开关、油路开关。卸下交流输出端所有负载。

九、停机后工作

打开发电机熄火开关和油路开关,关闭交流断路器,卸下交流输出端所有负载。。

十、日常保养

1.定期(使用20小时后)或者在初次使用的第一个月,检查机油的颜色和油量是否正常,机油颜色变黑或变稀变质,应更换;机油量低于机油尺上限的要及时补充。

2.定期(使用50小时后)或者每三个月清洗空气滤芯器。

3.定期(使用100小时后)或者每六个月更换机油、清洗滤油器杯、清理火花塞。

4.定期(使用300小时后)或者每年换火花塞、调整气门间隙、气缸盖清洗。

5.如果长时间不使用,要放干油箱内的汽油,并将机油加至机油尺上限。

6.发电机的表面保持整洁、无泥土和油污、外露的连接线需整理固定、发电机在使用中必须摆放在通风干燥处,切忌潮湿、高温、腐蚀等环境,以免降低绝缘性能,造成设备损坏或漏电伤人。

第二章 汽油机电控概述

§第二章汽油机电控概述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汽油机微机控制系统基本构成及三个基本组成的作用、主要控制功能、汽油喷射的分类等基本内容;了解采用微机控制汽油喷射的主要优点。 §2.1汽油机电控系统及控制内容 自1967年德国(Bosch)公司开发的D-Jetronic电控汽油喷射系统面世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汽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经历了从模拟电路到数字电路,从普通电子控制到微型计算机控制,从单一功能到综合控制的过程。§2.1.1 汽油机电控系统的构成 现在汽油机电控系统尽管种类繁多,但作为一个控制系统,它们具有与其它控制系统相同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传感器、电控单元(Elcetronic Control Unit ,ECU)和执行组件构 成如图2.1所示 传感器的作用是将反映发动 机运行状况的机械动作、热状态等 物理量信息,转换成相应的模拟或 数字电信号,并输送到电控单元。 每一个传感器都是一个完整的测 量装置,它们传输的信息,是电控系统做出各种控制决策的依据,如果没有这些传感器,电控单元就无法实现对发动机的有效可靠控制。一台发动机的电控系统应有多少个传感器,取决于控制功能的简繁和需要达到的控制精度。一般而言,控制功能越多,控制精度要求越高,所需的传感器越多。 电控单元(ECU)是电控系统的核心。主要任务是:向各种传感器提供

它们所需的基准电压(如:2V、5V、9V、12V等);接收传感器或其它装置输入信号,并将它们转换为微机能够处理的数字脉冲;储存输入的信息,运用内部已有的程序对输入信息进行运算分析,输出执行命令;根据发动机性能的变化,自动修正预置的标准值;将输入信息与设定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如发现数据异常,确定故障位置,并把故障信息储存在内存中。 执行组件是在电控单元控制下完成特定功能的电气装置。在电控系统中,ECU对执行组件的控制,一般通过控制执行组件电磁线圈搭铁回路来实现。 §2.1.2 汽油机电控系统的主要控制功能 汽油机微机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视发动机生产年份、制造商、发动机类型等有很大的差异。一般而言,生产年份较早的发动机,控制功能相对较少,而近年生产的发动机,电控系统控制功能已有很大的扩展。主要控制如下: 一、汽油喷射控制:是汽油机电控系统最主要的控制功能,汽油喷射控制的内容主要有喷油正时控制、喷油持续时间控制、停油控制和电动汽油泵控制等。 喷油正时控制:即喷油开始时刻控制,包括根据曲线转角位置进行控制的同步喷射控制循和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进行控制的异步喷射控制两种方式。 喷油持续时间控制:也即喷油量控制。包括发动机起动时的喷油持续时间控制,发动机起动后的喷油持续时间控制两种控制程序。 停油控制:包括减速停油控制、超速停油控制及停油后的恢复供油控制。 电动汽油泵控制:包括发动机起动前电动汽油泵的预运转控制、发动机正常运转时电动汽油泵运转控制。 二、点火控制:是汽油机电控系统的第二个主要控制功能。电控系

汽车装配工艺及调试技术

汽车装配工艺及调试技术 一、装配的定义 汽车是各种零部件的有机组合体;汽车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必定是装配(包括检测和调整),否则各种零部件无法组合在一起并发挥应有的功能。所谓装配就是将各种零部件、合件或总成按规定的技术条件和质量要求联接组合成完整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可称为“使各种零件部件、合件或总成具有规定的相互位置关系的工艺过程”。 汽车装配的技术要求 汽车总装配是汽车的最后一道工序。装配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车质量。因此,在整车装配的过程中,必须达到下列技术要求。 1、装配的完整性。必须按工艺规定,将所有零部件、总成全部装上,不得有漏装、少装现象,不要忽视小零件。如螺钉、平垫圈、弹簧垫圈、开口销。 2、装配的统一性。按着生产计划,对基本车型,按工艺要求装配,不得误装、错装和漏装,装配方法必须按工艺要求;装配要统一:两车间装的同种车型统一、同一车间装的同种车型统一、同一工位干的同样车型统一,简称为“三统一”。 3、装配的紧固性。凡是螺栓、螺母、螺钉等件必须达到规定的扭矩要求。应交叉紧固的必须交叉紧固,否则会造成螺母松动现象,带来安全隐患。螺纹联接严禁松动现象,不过,过紧会造成螺纹变形、螺母卸不下来。 4、装配的润滑性 按工艺要求,凡润滑部位必须加注定量的润滑油和润滑脂。对发动机来说,如果润滑油过少或漏加,发动机运转起来,很快会造成齿轮磨损,拉缸现象,直到整机损坏;加注过多,发动机运转时润滑油很容易窜到燃烧室、燃烧后产生积碳;因此加油量必须按工艺要求加。 5、装配的密封性。 1)冷却系统的密封性,各接头不得漏水。 2)燃油系统的密封性。各管路连接和燃油滤清器等件不得有漏漆漏油现象。3)各油封装配密封性。装油封时,将零件拭干净,涂好机油,轻轻装入,油封不到刃口,否则会产生漏油。 4)空气管路装配密封性。要求空气管路里联接处必须均匀涂上一层密封胶,锥管接头要涂在螺纹上,管路连接胶管要涂在管箍接触面上,管路不得变形或歪斜。 三、装配中的联接 装配要把各种零部件、合件或总成组合起来,其主要的方法就是联接。装配中的联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汽油机缸内直喷的特点及应用分析

汽油机缸内直喷的特点及应用分析 摘要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和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汽车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如何用最少的油跑最远的路已成为现代汽车发展的一个新思路。本文主要从燃油供给系统方面谈一下汽油机缸内直喷的特点及应用。 关键词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特点;高压油 0 引言 当前,随着能源资源的短缺,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汽车作为现代的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对其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从改革开发到现在,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汽车排出的污染物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降低汽车的排放物已经成为当下汽车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发动机供油系统作为发动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发动机的唯一食物。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的各项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良,相对于在排气部分进行改良,把废气中的污染物进行还原催化的被动式降低污染物的含量,通过改进发动机的喷油技术更能体现出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1 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展 1996年,日本三菱公司率先成功研制出汽油直喷发动机,缸内直喷技术(也称为GDI)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丰田、福特、奔驰、日产、奥迪、本田、雷诺、别克等许多国外汽车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开发了比较成熟的GDI机型和产品。安装于气缸内的燃油喷器直接将燃油喷入气缸内,并在气缸内与空气形成混合气。由于燃油喷射压力的提高,使燃油雾化更加优良,使混合气的比例更加合理,从而使一些在进气管喷射存在的缺点消失,因此缸内直喷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汽油车特别是高端品牌的豪华车的发动机上。 2 缸内直喷系统的构成 缸内直喷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有:燃油箱、电子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量调节电磁阀、燃油压力调节阀、高压燃油泵、高压燃油管、燃油分配管、燃油压力传感器、燃油压力调节电磁阀和高压喷射电磁阀(喷油嘴)。 电子燃油泵(低压燃油泵)把燃油从油箱输送到高压燃油泵,高压油泵由发动机凸轮轴驱动,将低压燃油泵输入的燃油压力由约0.35MPa增高到8MPa~12MPa,并送往燃油分配管,充满各缸喷油器的油腔。当ECU命令喷油器的电磁线圈通电时使针阀打开,汽油通过喷嘴喷入气缸。 3 缸内直喷系统的特点

汽油机电控tmp

发动机部分思考题 综述 1、 电喷发动机和化油器式发动机相比,有什么优缺点? 第一.进气管道中没有狭窄的喉管,空气流动阻力小,充气性能好因此输出功率也较大。第二.混合气分配均匀性较好。第三.可以随着发动机使用工况以及使用场合的变化而配制一个最佳的混合气成分,这种最佳混合气成分可同时按照发动机的经济性,动力性,特别是按减少排放有害物的要求来确定。第四.具有良好的加速等过渡性能另外汽油电控喷射系统不像化油器那样在进气管内留有相当的油膜层,这对于降低油耗也有一定的好处 汽油喷射发动机与化油器式发动机相比,突出的优点是能准确控制混合气的质量,保证气缸内的燃料燃烧完全,使废气排放物和燃油消耗都能够降得下来,同时它还提高了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增加了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 化油器缺点: 燃油雾化质量受空气密度的影响; 空燃比受空气密度的影响; 多缸混合不均匀; 负荷变动造成油耗和排放恶化; 体积效率低;化油器结冰; 发动机姿态受限制; 发动机倒拖影响排放和油耗; 电喷发动机 喷油量、点火时刻及能量等完全由控制器软件“柔性”控制,因此,汽油机性能可以大大优化。 或:单点喷射发动机和化油器式发动机相比,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改进? 单点喷射发动机的各缸混合器的均匀性总体上优于化油器式发动机。单点喷射可以改善燃烧状况,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废气排放。成本比多点燃油喷射系统低,易于替代用化油器的车辆。 或:电喷发动机哪些控制技术可以降低油耗?降低排放?提高动力性能? 降低排放可以通过控制: 1.空燃比, 2.三元催化器, 3. 监控排放, 4.稀薄燃烧, 5.结合EGR废气再循环 降低油耗可以通过控制: 1. 空然比, 2.怠速转速, 3.滑行或下坡时断油及停缸, 4.增大气门叠开角, 5.稀薄燃烧

汽油机辅助控制系统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控制节气门方式的不同,巡航控制系统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两种。 2.电子油门控制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伺服电动机和______________组成。 3.汽车网络系统英文简写是____________。 4.如果把四尾气分析仪的传感器装在催化器下游,分析仪上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读数不受三元催化转换器的影响。 5.排气温度传感器用来检测__________________;用以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占空比控制电磁阀型怠速控制阀的结构主要由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等组成。 7.真空电磁阀用英文字母表示为 _________;谐波增压控制系统用英文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____。 8.为使发动机工作时进气更充分,应随转速的提高应适当_________进气门的提前开启角。 9.VTEC配气机构与普通配气机构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闭环控制过程中,当实际的空燃比小于理论空燃比时,氧传感器向ECU输入的电压信号一般为_____________。 11.丰田凌志LS400轿车氧传感器加热线圈在20℃时阻值应为_________________。 12.巡航控制系统用英文字母表示为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 13.巡航控制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等组成。 14.驾驶员通过操纵开关给ECU输入巡航控制命令,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巡航控制系统常见故障主要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 16.在开环控制EGR系统中,发动机工作时,ECU给EGR电磁阀通电停止废气再循环的工况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7.随发动机转速和负荷减小,EGR阀开度将__________。 18.三元催化转换器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影响TWC转换效率的最大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0.动力增压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 21.当ECU检测到的进气压力高于_________时,废气涡轮增压停止工作。 22.汽车排放污染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柴油机的主要排放污染物是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24.发动机排出的NO X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5.开环控制EGR系统主要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26.发电机控制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冷却风扇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主要应对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及继电器电路进行检查。 28.点火开关接通的瞬间,故障指示灯正常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的。 29.当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发生故障时,将造成发动机_____________________。 30.ECU必须有合适的____________才能控制发动机管理系统。 31.ECU电源电路就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给发动机控制模块反馈信号的传感器主要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3.在三元催化转换器前后各装一个氧传感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三元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35.正常情况下转换器出气口应该至少比进气口温度高_______________。 36.废气再循环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减少氮氧化合物的最好方法就是降低_______________。 38.废气在循环会使混合气的着火性能和发动机输出功率________。 39.在诊断EGR系统之前,发动机的温度必须处于________________。 40.目前所用的二次空气供给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种。

汽车装配工艺常识

一、前言 汽车的总装配就是整个汽车制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与试验等工作。机器或产品的质量,就是以机器或产品的工作性能、使用效果与寿命等综合指标来评定。装配工作任务之所以繁重就在于产品的质量最终由它来保证,所以总装的装配工作决定了我们汽车的最终状态与质量。 本篇主要讲述汽车装配中的基本常识,包括装配生产类型的特点对生产的影响、装配方法、装配过程的几个要素(零部件、工装、工具、设备等)以及通用的一些原则与对装配几个要素的基本要求以及工艺文件、工艺纪律检查。 本内容中同时适用于初、中级装调工的装配工艺知识培训。为了适用于不同的层次的读者,特将中级要求但就是初级不作要求的部分用楷体标识。 二、机械装配生产类型及其特点 机器装配的生产类型按装配工作的生产批量大致可分为大批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及单件生产三种。生产类型支配着装配工作而各具特点,诸如在组织形式、

从表中可以瞧出,对于不同的生产类型,装配工艺方法各有侧重。比如我们北京欧曼重型汽车厂总装车间,工艺节拍6、7分钟,具有单班年产30000辆中重卡的生产能力,所以我们的生产类型就是大批大量生产,采用的装配工艺方法也就是与大批大量相符合的。这些特点在下面的介绍中会充分验证这一点。 三、装配方法 机械装配就是将加工合格的零件、部件组合成机器的过程。凡就是装配完成的机器必须满足规定的装配精度,它就是保证机器具有正常工作性能的必要条件。 在长期的装配实践中,人们根据不同的机器,不同生产类型的田间,创造了许多装配工艺方法。装配工艺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互换法 互换法的实质就就是用控制零件加工误差来保证装配精度的一种方法。 互换法的优点就是:⑴装配过程简单,生产率高,装配工时易控制,便于组织流水作业及自动化装配; ⑵容易实现零、部件的专业协作,降低成本,备件供应方便。 2、选配法 在成批或大量生产条件下,如果组成零件不多而且装配精度要求很高时,采用互换法就不太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选配法。(生产类型上,零件数量上,精

汽油机电控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汽油机电控系统一般具备哪些控制功能?控制功能的内容是什么? (一):汽油喷射控制:是电控系统最主要的控制功能。 (1)喷油正时控制,即喷油开始时刻控制,包括根据曲轴转角位置进行控制的同步喷射控制和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进行控制的异步喷射控制两种方式。 (2)喷油持续时间控制,即喷油量控制。包括发动机起动时的喷油持续时间控制,发动机起动后的喷油持续时间控制两种控制程序。 (3)停油控制:包括减速停油控制、超速停油控制及停油后的恢复供油控制。 溢流控制。 (4)电动汽油泵控制:包括发动机起动前电动汽油泵的预运转控制、发动机正常运转时和发动机停机时电动汽油泵运转控制。 (二):点火控制:是汽油机电控系统的第二个主要功能。 (1)点火正时控制:最佳点火提前角控制。包括基本点火提前角的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的修正及点火控制。 (2)闭合角控制:点火线圈初级通电时间控制。包括初级线圈通电时间确定和通过电流的控制。 (3)爆震反馈控制:是汽油机电控系统特有的控制功能。包括爆震的检测和反馈修正控制。 (三):怠速控制:当发动机处于怠速工况时,ECU根据怠速转速的变化或附属装置接入与否,通过控制怠速控制装置,调整怠速工况的空气供给,使发动机保持最佳的怠速转速。 (四):排气净化控制:

(1)氧传感器的反馈控制:当ECU根据发动机的运行工况确定对空燃比实行闭环控制时,ECU根据氧传感器的反馈信号,修正喷油持续时间,把空燃比精确控制在14.7:1附近,使三元催化净化装置具有最高的净化效率。 (2)废气再循环控制:ECU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通过真空电磁阀对废气再循环过程及废气再循环量进行控制,以降低NOx的生成量。 (3)二次空气喷射控制:ECU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及工作温度,向排气管或三元催化转化器喷入新鲜空气,以减少某些特殊工况下CO和HC的排放量。 (4)活性炭罐清洗控制:ECU定时打开炭罐清洗控制电磁阀,清洗活性炭罐层,恢复活性炭的吸附功能。 (五):进气控制:(1)进气谐振增压控制:ECU根据发动机的转速,控制谐振阀的开或关,以改善发动机高、低速工况时的功率和扭矩输出特性。 (2)进气涡流控制:ECU根据发动机的转速,控制涡流阀的开或关,以改变进气涡流强度,改善燃烧过程,提高发动机的输出扭矩和动力性。 (4)配气定时控制:ECU根据发动机的负荷和转速,通过改变配气定时,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增压控制:ECU根据进气歧管压力控制增压器放器阀的开或关,使进气增压压力保持稳定。 (六):故障自诊断和带故障运行控制: (1)故障自诊断控制:当电控系统的组成元件发生故障时,ECU使故障警示 2装置及时发出警告信号,同时将故障信息储存到存储器只,供维修时调用和参考。 (2)带故障运行控制:在微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元件发生故障后,ECU根据故障类型做出最适当的应急处理,在大多数情况下,使汽车仍能以稍差的性能行驶到汽修厂进行检修。

现代缸内直喷式汽油机(二)

现代缸内直喷式汽油机(二) (接上期) 2缸内直喷式汽油机的发展历史 在内燃机出现的早期,即20世纪初,人们就已对汽油喷射方式进行过研究。1900年德国Deutz公司就曾经生产过汽油喷射的固定式发动机。以后,汽油喷射的应用范围逐步转移到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上。二战前夕的20世纪30年代,德国已开始用Benz和BMW公司的汽油喷射发动机装备军用飞机。 航空发动机采用汽油喷射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自然也引起了人们将其应用到汽车上的兴趣。但是,当时并没有对化油器式汽油机的燃烧方法做重大改动。通常是为了提高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往往仅在现有的汽缸盖结构基础上,为配备直接喷射喷油器而进行相应的修改,因此开发的重点侧重于喷油装置及其调节。1938年德国空军研究所(DVL)和Bosch 公司合作,首先致力于汽车二冲程缸内直喷式汽油机的研究,并完成了装车试验。Daimler Benz公司也于1939年推出了专供赛车使用的四冲程缸内直喷式汽油机。直到1952年汽油直接喷射才首次批量应用于汽车,Gutbrod公司首先使用Bosch公司提供的机械控制式汽油喷射系统批量生产装有

二冲程缸内直喷式汽油机的轿车,因二冲程汽油机采用缸内直接喷射之后可避免扫气过程中的燃油损失,与当时的化油器汽油机相比,其燃油耗节约了25%~40%。1954年Benz 公司首次推出了排量为3.1L的四冲程直立6缸M198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图5和图6中),搭载于300SL型轿车。 虽然1934年德国就开始研究如何通过把燃油直接喷入燃烧室而得到不均匀的混合汽,即分层充量。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Texaco公司也推出了TCP(Texaco Combustion Process)燃烧系统以及1968年Ford公司推出的 PROCO(Ford-Programmed Combustion Process)燃烧系统(图6右),立足于节能减排,力求通过分层稀薄燃烧方式来提高压缩比,使汽油机在保持本身优点的前提下,在燃油经济性方面达到或接近柴油机的水平。但是,由于缸内直喷式汽油机既有喷油系统又有点火系统,结构较为复杂,成本也较高,同时在燃烧室内实现分层燃烧的调试比较困难,开发费用大,再加上当时尚缺乏供稀薄燃烧用的NOx后处理技术,因此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汽油机缸内直喷分层稀燃技术仍未进入实用阶段。 随着内燃机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基于微电子技术的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汽油机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的重新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迫于节能和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压

《汽油机电子控制》复习题参考.doc

发动机、安全气囊、仪表等部分思考题 说明: 要求掌握以下这些内容,具体问题的提法可能有变化,但范围不变; 综述 1.电喷发动机和化油器式发动机相比,有什么优缺点?P20 或:单点喷射发动机和化油器式发动机相比,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改进?或:电喷发动机哪些控制技术可以降低油耗?降低排放?提高动力性能?答:电喷发动机优点: 1.混合气的各缸分配均匀性好(有利于发动机有害排放物的控制和燃油经济性的改善); 2.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精确空燃比的混合气(对排放控制有利,可改善燃油经济性); 3.加速性能好(喷油器装在进气门附近,汽油又以一定的喷油压力从喷油嘴喷出,形成雾状,极易与空气混合,使送至气缸的混合气的空燃比能及时地随节气门开度变化而立即改变); 4.良好的起动性能和减速减油或断油(排放、燃油经济性); 5.充气效率高(动力性)。 2.电喷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原理? 答:传感器:检测发动机运行参数,并送至控制单元。 控制器(ECU):接受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分析计算后产生输出信号送至执行器。 执行器:接收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产生执行动作,实现各种控制。 主要传感器部件:进气压力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冷却温度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爆震传感器、氧传感器。 主要执行器部件:喷嘴、点火线圈、怠速稳定阀、汽油泵继电器、汽油泵 基于扭矩结构的控制算法模型 发动机最终输出的扭矩是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指标,而且汽车的加速和减速过程其实就是发动机输出扭矩增加和减少的过程,因此发动机电子控制的核心是扭矩控制,所有发动机运行参数的控制都是I韦I绕扭矩来进行,通过扭矩数学模型计算出目标输出扭矩,然后再通过进气、喷油、点火等一系列动作来实现。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采用氧传感器反馈控制,可使空燃比的控制精度进-步提高。在汽车运行的各种条件下空燃比均可得到适当的修正,使发送机在各种工况下均能得到最佳的空燃比。与传统的化油器式发送机相比装有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发动机,动力性提高,经济性改善,更为重要的是汽车有害排放物得到很好的控制。) 3.汽油喷射控制系统(EFI)和发动机管理系统(EMS)的区别?P34 答:电控汽油喷射(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 EFI)系统利用各种传感器检测发动机和汽车的各种状态,经微机的判断、计算,确定喷油脉宽、点火正时等参数,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均能获得合适空燃比的混合气和合适的点火提前角。 发动机管理系统EMS (Engine Management System),就是将多项目控制集中在一个动

汽车装配工艺

汽车装配工艺(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装配(物流)工程所姚乐鹏 摘要本文介绍了汽车装配典型工艺。着重从产品生产的装配线、专用设备及检测设备、试验设备、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装配工艺(Assembly Process)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作为综合性的汽车工厂设计单位,我院承担了大量的汽车工厂设计任务,本文结合我院装配工艺专业在这些年的相关工作积累的经验,并加以总结,论述汽车装配工艺的主要内容。 1 汽车装配工艺 随着汽车工业和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汽车装配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国内对直接影响汽车产品质量及使用寿命和汽车产品生产最后环节的装配及出厂试验日趋重视,促进了汽车产品装配、试验工艺及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 汽车装配生产线,一般是指由输送设备(空中悬挂输送设备和地面输送设备)和专用设备(如举升、翻转、加注设备、助力机械手、检测、螺栓螺母的紧固设备等)构成的有机整体。 近些年来,我院先后承担了华晨M1、长安福特、海南马自达、上海通用东岳汽车、上汽通用五菱汽车、上海通用北盛、江淮汽车等轿车项目的设计或者总承包;承担了北汽福田、陕西重型汽车等卡车项目的设计及总承包;承揽了通用印度项目、苏丹汽车厂等海外总承包项目;这些项目推动了我院装配工艺设计专业在涵盖机运系统、物料输送系统、质量控制系统等多方面进行立体化的探索。 先进的装配工艺需要先进的工艺装备,工艺装备设计制造水平,对保证高效率的生产和产品的高质量至关重要,也是汽车装配技术水平的标志。 汽车装配工艺装备主要分为六大类,输送设备、加注设备、螺栓紧固设备和专用装配设备、检测设备、质量控制设备。 根据车身承载方式的不同,采用的装配线型式也有所不同。 2 轿车(承载式车身)工艺装备

现代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燃油系统与维修

现代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燃油系统及维修 缸内直喷汽油机己被各大汽车制造商普遍采用,尤其是大众汽车公司近两年在国内销售的新车己大部分采用TSI发动机,即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国内各汽车杂志都曾详尽地介绍过缸内直喷汽油机燃油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但由于此项技术发展很快,那些文章上很多内容己不符合当前实际。本文以大众TSI发动机和通用SIDI 发动机为例介绍目前实际装车用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燃油系统结 构、工作原理特点和维修注意事项。 目前实际装车用的缸内直喷汽油机的低压燃油系统和高压燃油系统都采用按需调节燃油系统,参见图1。所用的缸内直接喷射都取消了“分层”充气工作模式(压缩行程喷射、稀混合汽),只有“均质”一种模式(进气行程喷射、λ=1的混合汽)。这样可以不使用昂贵、且易损坏的存储型氮氧化物催化转化器,也能使排放达标。 一、低压燃油系统 1.低压燃油系统结构 与传统的进气道燃油喷射系统相比,其低压油路增加了燃油泵门控开关、燃油低压压力传感器G410、油泵控制单元J538。

燃油低压压力传感器采用传统三线式压力传感器。 燃油泵门控开关能使打开驾驶员侧车门时燃油泵即开始工作,车门开关信号被送至发动机控制单元,燃油泵被触发2s。燃油泵提前工作是为了迅速建立高压以缩短启动时间。 有些汽车还具有碰撞燃油切断装置,它是通过燃油泵继电器断开燃油泵。 2.按需调节低压油路 低压油路在发动机工作时仅保持0.4MPa油压,以节电。在易汽阻状态则使油压保持在0.5MPa。然而,发动机工作时燃油消耗是不固定的,因此燃油低压压力传感器时刻将燃油压力信号发送发动机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根据此信号向燃油泵控制单元发送一个有20Hz频率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燃油泵控制单元根据这个指令,为电动燃油泵送去的脉冲宽度调制电流,形成闭环控制。换言之,此时燃油泵上的电压不是12V,而是由脉冲宽度调制电流产生的较低的有效电压。即燃油泵转速是受控可变的,不需要燃油压力调节器,输出油压也保持在0.4MPa。 应注意,图1中燃油泵上的回油管不是用于低压燃油系统的,它是仅用于高压燃油系统的。低压燃油系统都采用无回油式的 二、高压燃油系统 1.高压油路系统结构 第二代高压泵高压油路系统如图2所示,它由高压泵、燃油压力调节阀、燃油压力传感器、燃油分配管、喷油器、压力限制阀及低压回油燃油管等组成。

汽油机辅助控制系统

第四章汽油机辅助控制系统

教案(章节备课)

教案内容电阻,应为10~30Ω。 4)拆下怠速电磁阀,将蓄电池正极接至B1和B2端子,负极按顺序依次接通S1—S2—S3—S4端子时,随步进电动机的旋转,控制阀应向外伸出,如图;若负极按反方向接通S4—S3—S2—S1端子,则控制阀应向内缩回。 步进电动机型怠速控制阀工作情况检查 a)接蓄电池正极 b)接蓄电池负极 3.控制阀控制的内容 (1)起动初始位置的设定 关闭点火开关使发动机熄火后,ECU的M—REL端子向主继电器线圈供电延续约2~3s。在这段时间内,蓄电池继续给ECU和步进电动机供电,E CU使怠速控制阀回到起动初始位置。 (2)起动控制 在起动期间,ECU根据冷却液温度的高低控制步进电动机,调节控制阀的开度,使之到起动后暖机控制的最佳位置,此位置随冷却液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暖机控制 在暖机过程中,ECU根据冷却液温度信号按内存的控制特性控制怠速控制阀的开度,随温度上升,怠速控制阀开度渐渐减小。当冷却液温度达到70℃时,暖机控制过程结束。 (4)怠速稳定控制 当转速信号与确定的目标转速进行比较有一定差值时(一般为20r/mi n),ECU将通过步进电动机控制怠速控制阀,调节怠速空气供给量,使发动机的实际转速与目标转速相同。 (5)怠速预测控制 在发动机负荷发生变化时,为了避免怠速转速波动或熄火,ECU会根据各负荷设备开关信号,通过步进电动机提前调节怠速控制阀的开度。 (6)电器负荷增多时的怠速控制 如电器负荷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蓄电池电压会降低,为了保证电控系统正常的供电电压,ECU根据蓄电池电压调节怠速控制阀的开度,提高发动机怠速转速,以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7)学习控制 由于磨损原因导致怠速控制阀性能发生变化,怠速控制阀的位置相同时,实际的怠速转速与设定的目标转速略有不同,ECU利用反馈控制使怠速转速回归到目标转速的同时,还可将步进电动机转过的步数存储在ROM中,以便在此后的怠速控制过程中使用。 四、旋转电磁阀型怠速控制阀

汽车总装配工艺过程分析毕业设计论文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比亚迪汽车总装工艺和装备分析 系部:汽车工程系 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 学号: 021********* 班级:1407 姓名:白曦瑶 指导老师:李莎 2016 年 07月 13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课题名称:汽车总装工艺和装备分析 学生姓名:白曦瑶 学号:021********* 院系:汽车工程系 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 指导老师:李莎 时间:2016年7月至 2017年5月共36周 任务与要求: 1、介绍汽车总装工艺过程定义、组成; 2、以某款车型为例介绍其总装的技术要求; 3、分析其工艺路线; 4、介绍其主要装配设备; 5、最后给出该车型具体的总装配工艺过程: 6、正文不得少于1万字; 7、严格执行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和格式要求(学院网站、教务处栏查找); 8、2016年9月30日前交论文提纲,2017年4月21日前交论文初稿,2017年4月22日前交正式文件、2017年5月20日开始答辩。答辩时间若有变动,以通知为准。 9、答疑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集中答疑地点为教研室

汽车总装配工艺过程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目前国产汽车保有量近几年来在市场占得比例越来越大,更有许多合资企业运营而上,然而中国汽车制造业仅在发展上,还是落后发达国家好几十年,因此国产汽车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仅从汽车质量上就有许多的需要改进的,如何能在保证产量的同时也有一个良好的品质是制造业每天的突破。汽车工业是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汽车是由机电产品与化工产品相结合的一种复杂的集合体,汽车由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和车身四部分组成。汽车制造四大工艺分别是,车身冲压、车身焊装、车身涂装,汽车总装配。汽车总装配工艺作为生产汽车最后的一道工序,汽车总装配工艺直接影响汽车整体质量,仅就现有装配技术进行归纳整理,理性分析,以图改进,再适以文字说明让繁琐的汽车总装配工艺有条有理,是对现有汽车总装配工艺的一个认识,工人师傅在作业时也能清晰有理,进而有条不紊持续改进,对现有汽车制造工业有很大的作用。汽车装配工艺是汽车生产上网主要依据,也是员工在生产中正确进行装配操作的依据。科学合理的工艺是生产优质产品的决定。 关键词 产品质量装配技术要求工艺过程设备统一 In this pap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the current domestic car ownership in recent years to share in the market is more and more big, the more there are a lot of joint venture operations, but on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is decades behind developed countries, s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space also is very big, only from the quality there are many in need of improvement, how can ensure 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also has a good quality is manufacturing

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发展的分析与研究

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单 (试卷封面) 任课教师签名: 日期: 注:1. 以论文或大作业为考核方式的课程必须填此表,综合考试可不填。“简要评语”栏缺填无效。 2. 任课教师填写后与试卷一起送院系研究生秘书处。 3. 学位课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分。

目录 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研究与发展 (1) 1简介 (1) 2 缸内直喷技术特点 (1) 2.1分层燃烧缸内直喷汽油机 (2) 2.2匀质混合燃烧缸内直喷汽油机 (3) 3 GDI发动机的技术现状 (4) 3.1燃油供给和喷射系统 (4) 3.2喷射模式 (5) 3.3燃烧系统 (5) 3.3.1“喷束引导法”(spray-guided system) (6) 3.3.2 “壁面引导法”(wall.guided system) (6) 3.3.3 “气流引导法”(flow-guided system) (6) 3.4缸内空气运动的组织 (6) 4 GDI发动机目前存在的问题 (7) 4.1 排放问题 (7) 4.2催化器问题 (7) 4.3积炭问题 (7) 4.4喷油器问题 (7) 4.5控制策略问题 (7) 5今后GDI技术研究开发方向 (8) 5.1降低NOx排放的技术 (8) 5.2二次燃烧技术 (8) 5.3二次混合技术 (9) 5.4均质混合压燃技术 (9) 6 GDI技术的发展前景 (9) 参考文献 (10)

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研究与发展 100177唐文来 指导教师王鸿翔 摘要: 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汽油机缸内直喷(GDI)技术的发展背景、技术特点、技术现状、目前面临的难题以及今后技术研究工作的重点,指出了排放的控制措施将成为决定其推广实用的关键因素。最后对汽油机缸内直喷新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汽油机缸内直喷排放 1简介 随着石油资源越来越紧缺,人们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一种新型的汽油机燃烧方式应运而生,即发动机稀薄燃烧技术,而实现稀薄燃烧的理想方式是缸内直喷分层喷油,即缸内直喷(GDI)。直喷式发动机是在气缸内喷注汽油,将喷油器安装在燃烧室内,将汽油直接喷注在气缸燃烧室内,空气则通过进气门进入燃烧室与汽油混合成混合气被点燃做功,这种形式与直喷式柴油机相似,因此,缸内喷注式汽油发动机是将柴油机的形式移植到汽油机上的一种重大创举。 上世纪50年代,德国就研制了直喷二冲程汽油机,但由于当时内燃机制造技术和电控水平较低,其性能和排放并不理想。90年代后,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研究有了快速发展。缸内直喷汽油机改变了混合机理。可采用稀薄分层燃烧技术,有效地降低HC等排放。直喷方式的油滴蒸发依靠空气吸热而非壁面吸热,降低了混合气温度和体积,可降低爆燃倾向,提高发动机压缩比。此外,GDI汽油机还具有瞬态响应好,易于实现精确的空燃比控制,具有快速的冷起动和减速快速断油能力等特点。 缸内直喷式发动机的空燃比达到40:1,具有节省燃油、减少废气排放、提升动力性能,减少发动机震动、喷油精度的提高、发动机更耐用等优点,目前各汽车制造企业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缸内直喷发动机,如大众公司的FSI(燃油分层喷射)、通用公司的SIDI(点燃式直喷)、丰田公司的D—4S、宝马公司的HPI(高压直喷)、三菱公司的GDI(汽油缸内直喷)、保时捷的DFI(直接燃油喷射)等。这些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各有自身的特点,技术先进,都明显优于进气道喷射汽油机。 2 缸内直喷技术特点 缸内直喷汽油机是以传统电控喷射系统为基础,进行结构和控制技术的优化,使得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得到改善。

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分析解析

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 学院**********院 专业车辆工程 班级10040208 学号1004020533 姓名***

目录 1 GDI技术的发展 (1) 2 GDI技术的发展前景 (2) 3 GDI发动机的技术现状 (4) 3.1 燃油供给和喷射系统 (4) 3.2喷射模式 (6) 3.3燃烧系统 (6) 3.3.1“喷束引导法”(spray-guided system) (6) 3.3.2 “壁面引导法”(wall.guided system) (7) 3.3.3 “气流引导法”(flow-guided system) (7) 4今后GDI技术研究开发方向 (7) 4.1降低NOx排放的技术 (7) 4.1.1稀燃催化器 (7) 4.1.2废气再循环 (8) 4.2二次燃烧技术 (9) 4.3二次混合技术 (9) 4.4均质混合压燃技术 (9) 5 GDI发动机目前存在的问题 (10) 5.1 排放问题 (10) 5.2催化器问题 (11) 5.3积炭问题 (11) 5.4喷油器问题 (12) 参考文献: (13)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汽油机缸内直喷(GDI)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亟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指出了排放的控制措施将成为决定其推广实用的关键因素。最后对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汽油机缸内直喷排放 1 GDI技术的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德国研制出了二冲程直喷汽油机,限于当时机械制造技术和电控水平较低,其性能和排放并不理想。90年代后,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缸内直喷汽油机改变了预混合汽油机的混合机理,可采用稀薄分层燃烧技术,降低HC等有害排放。直喷方式的油滴蒸发主要依靠空气吸热而非壁面吸热,降低了混合气温度和体积,可降低爆燃倾向,提高发动机压缩比。此外,GDI 汽油机还具有瞬态响应好,易于实现精确的空燃比控制,具有快速的冷起动和减速快速断油能力等特点。这些方面GDI汽油机都明显优于进气道喷射汽油机。为此许多外国汽车公司和研究机构都成功开发出了自己的GDI发动机机型。1996年,日本的三菱公司率先采用立式进气道与弯曲顶面活塞。在进气行程中吸入的空气通过立式进气道被吸入气缸,形成强烈的滚流。喷射的燃油经曲面形的燃烧室壁面引导被送到位于气缸中央的火花塞附近,形成稳定的燃烧。开发的汽油直喷发动机应用于运动型轿车Galant上,其油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汽油机缸内直喷与均质压燃技术

汽油机缸内直喷与均质压燃技术 前言: 点燃式汽油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直到1980年前的一百多年中,所有的产品汽油机都依靠化油器来实现油气混合。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后,汽油进气道喷射或进气阀口喷射(电喷)很快代替了化油器,成为汽油机的主流。电喷的应用与排气后处理的结合大幅度地降低了有害气体的排放,成为达到日趋严格的排放标准的关键手段。大约从1990年前后开始,汽油缸内直喷技术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最终导致了产品直喷汽油机的出现。 最先投入市场的缸内直喷汽油机采用了分层燃烧以降低油耗,从1996开始出现在日本市场,其后又出现在欧洲市场。到目前为止,尽管已有多种分层燃烧缸内直喷汽油机出现,所占的市场份额仍不够大,也未能在美国市场销售,其主要原因包括氮氧化物后处理和碳烟生成等问题仍有待于更妥善地解决。在2003年底,采用均匀混合燃烧的缸内直喷汽油机开始在日本上市,并计划从2005年开始在美国上市。这种汽油机利用了直喷技术所带来的优点并采用可变气阀定时来降低泵气损失,避免了氮氧化物后处理和碳烟生成等问题,对汽油的含硫量要求不高。尽管如此,由于两类缸内直喷汽油机对降低车辆在整个运行工况平均油耗的作用都有限,以及近年来更有潜力的新型燃烧系统的出现,缸内直喷点燃式汽油机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尚不明朗。 近年来,一种新的内燃机燃烧方式——均质压燃,受到越来越多的内燃机研究人员的关注。与其它燃烧方式不同,均质压燃的燃烧过程是缸内混合气几乎同时到达自燃温度而几乎同时发生的放热反应,基本上是一个非扩散的燃烧过程。均质压燃可以在非常稀的混合气中进行,从而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氮氧化物和碳烟的生成,并提高热效率。 均质压燃燃烧系统可以使用包括汽油和柴油在内的不同燃料。由于燃油的挥发性和自燃温度的不同,使用不同燃油的均质压燃燃烧系统也不同。采用柴油均质压燃的主要目的,是同时降低氮氧化物和颗粒排放,对柴油机的热效率影响不大。汽油采用均质压燃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汽油机的油耗,同时也降低较难进行后期处理的氮氧化物排放。汽油均质压燃成为各国汽油机燃烧系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希望能从根本上改变汽油机热效率低的状况。具有解决汽油机热效率低问题的能力 ①车辆的几何轴线是车辆的实际推力线,它是车辆后轴前束的角平分线。②当车辆后轴变 形,后轴前束发生变化,都会使推力线方向发生变化。③如果车身变形过大,车轮定位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应该先做大梁矫正再做四轮定位;④驱动角是由后轴的前束、横向偏移和轴偏位产生,调整时应先调整后轴,再调整前轴。⑤前轴前束是根据后轴前束形成的几何轴线进行调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