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重要工位过程分层审核检查表

合集下载

分层审核检查表

分层审核检查表

班中
• 返工完成后每个产品是否得到了确认?
班中
预防性维护活动 • 是否验证了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点检的实施情况 班前
设备管理 • 设备修理后是否有记录,是否得到验证?
班前
审核结论:1.没有发现不符合项:Y 2.有需要改进项:NO ,并填写审核发现 3.审核条款不适用:NA
审核日期: 纠正措施/日期
验证人 /日期
班中 班中
• 是否记录了重大的过程事件?
班中/班后
审核日期: 纠正措施/日期
验证人 /日期
审核员: 项目
班次: 过程审核内容 • FTQ是否坚持执行“警戒控制线”?
分层审核检查表
QMS-M3-P01-05
版本:01
工序:
审核 时间
审核结果 Y/NO/NA
审核发现
班后
• 反映计划是否有效并被执行?
班后
班前
• 首件检测是否得到确认?
班前
• 操作人员是否遵从标准化作业(作业指导书)? 班中/班后
操作者检验/标 准化作业

操作人员是否对产品实施检验?
班中
• 检测结果是否得到确认?
班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控制计划
• 控制计划实施的检验是否按照适当的频次,正 确的抽样数量和正确的表格记录?
• 产品/过程检查结果是否符合规范?若否,是否 遵从了反应计划?
• 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或可疑产品是否被标识 并放置在指定区域?
班前
生产现场的组织 • 是否使用了正确的工位器具?
和环境
• 遏制物料是否被标识及被隔离?
班前 班前/班中
• 在要求的场所是否具有可追溯性?
班前
• 是否遵循了先进先出原则?

公司办分层审核检查考核表

公司办分层审核检查考核表
分层审核检查(考核)表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检查人:
项目
检查内容
现场人员安全防护穿戴是否执行;安全提醒标识是否完好。 安全
操作工是否了解并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现场《控制计划》、《作业要领书》、《过往缺陷表》等工艺文 件是否正确、齐全,操作工是否执行
左拿右放、大小箱制定是否执行、计数器是否正确使用、是否按 照规定清点分零件
产生变化后是否执行《变化点管理》;
车间主任是否按照规定执行;
过程 控制
现场的各项记录是否及时、真实的填写;
分层审核的结果是否得到实施、跟踪、落实。 注:公司每周对生产车间进行分层审核检查,对不合格项的管理责任人直接列入考核。
不符合内容
管理责任人 备注
Hale Waihona Puke 标准化 电极头/凸焊电极是否按照规定频次修磨
打点编序、数量、位置、方式、时间等是否规范化
现场5S标准是否认真执行。
操作工对《标准化作业书》规定的内容是否了解
操作工是否认真阅读相关文件
质 量 产品的过往缺陷是否明晰;产品质量要求是否清晰
是否按照规定进行各项记录填写;
是否验证本工序防错装置是否有效;
设备、人员是否有变化? 4M变化

分层审核检查表(日)-领班

分层审核检查表(日)-领班

工序名称:检查项目条款检查内容Check TopicNo.Check Item YES NO N/A 1.1是否有生产作业指导书1.2是否有检验指导书1.3是否有包装作业指导书2.1操作步骤是否与指导书一致2.2机台工艺是否与受控工艺要求一致2.3现场文件是否齐全2.4是否按要求做了外观及尺寸检验2.5是否进行了防错验证(如有防错需求)3.1设备工装模具是否与在生产零件要求一致3.2设备、工装、模具点检是否完成4.1计量器具是否充足、可用4.2计量器具保存是否完好,是否有损坏、生锈5.1所有物料是否有标识卡5.2不同质量、工艺状态物料是否放在指定的区域5.3原材料物料信息与生产订单中原料是否一致6.1调试产品是否及时清理,并记录数量6.2报废品是否及时标识及隔离放置并记录数量6.3返工品是否有返工通知单6.4可疑品是否及时确认7.1是否正确填写每班生产记录,记录是否清晰、整洁、完整7.2检验记录填写及时完整,并及时放到产品上7.3生产过程记录表是否填写及时完整8.1生产现场地面是否干净,无油污、水、杂物、垃圾等8.2现场垃圾是否及时处理8.3工作台面是否整齐干净并无与生产无关产品和私人物品8.4工作台周围、地面上不能有掉落的产品记录填写现场6S & 安全12345设备工装模具状态分层审核检查表(日)--领班S/N 备注各工序指导文件标准执行结果 2、如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如不能及时整改的记录在《分层审核问题改进计划表》中量具状态6S 可疑品状态生产场所:审核员:注:1、正常在“OK ”栏打√,异常在“NO ”栏打√,并备注栏描述,不适用在“N/A”栏打√678。

分层审核检查表(班组级)

分层审核检查表(班组级)

表号/日期: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编制: 工位号: 作业员: 分层审核检查内容或提问
批准: 班次: □常日班 □其它:
NA 结论 Y NC N
□白班 □夜班 备注
审核员身份: Βιβλιοθήκη 组长 □主任 □生产经理 □总经理
No 第一部分 普遍生产工位与管理规范
员工是否按规定使用个人防护装置,穿戴是否符合要求? 作业指导书是否齐全清晰,为有效受控版,操作与指导书 一致? 生产量检具是否在有效期内,定位放置? 标准 设备日保养与点检是否得到执行和记录? 操作 开班启动认可和4M变更管理是否执行和记录? 是否有任务单,任务单有明确的任务数量和作业时间期 限? 工作区域材料、零件是否分类定位存放和及时得到正确标 识? 5S是否得到维持, 5S检查表是否记录? 操作工对不良品及可疑品是否知道如何识别、处理? 工位是否有不合格红箱并正确使用,不合格品是否有缺陷 标识? 工位发现的不合格品数量和不合格现象是否记录?
操作工是否经过培训,包含于该车间与工位的岗位矩阵 标准 图? 操作工是否明白工作步骤与标准和关键点的重要性?? 培训 记录表单是否得到规范及时地填写? 异物 操作工是否明白本道工序异物和异物处理方法? 控制 现场是否在异物,异物控制方式是否正确? 操作工是否明白防错益处? 防错 操作工是否执行零件的定量上线工作? 验证 是否有应急工位,相应应急工装是否完好? 现场是否采用好/坏零件进行防错验证,并记录? 产品包装是否符合要求? 首/巡检是否按时进行, 检查结果与合格样件/检验指导书 一致? 线上样件是否有齐全并在有效期内(首件\合格样件\极限
样件)? 返工返修是否有作业文件? 问题 分层审核问题项整改是否及时,有效? 整改 工位应执行问题的纠正措施是否执行?

分层审核检查表(科长)

分层审核检查表(科长)
日期
焊装车间过程分层审核检查表(生产科科长)
班次


早/中
审核人 第1部分:基本问题
职务
生产科科长
工位编号 产品图号 操作工
安全
1 现场人员安全防护穿戴是否执行;安全提醒标识是否完好。 2s
标准化
3
现场《控制计划》、《作业要领书》、《过往缺陷表》等工艺文 件是否正确、齐全,操作工是否执行
4
左拿右放、大小箱制定是否执行、计数器是否正确使用、是否按 照规定清点分零件
4M变化
13 设备、人员是否有变化? 14பைடு நூலகம்产生变化后是否执行《变化点管理》;
第2部分:质量关注问题
判定结果
1
特别关注 2
3
第3部分:系统问题 (本部分由科长级对车间主任的工作进行点检)
判定结果
1 车间主任是否按照规定执行;
过程控制 2 现场的各项记录是否及时、真实的填写;
3 分层审核的结果是否得到实施、跟踪、落实。
5 电极头/凸焊电极是否按照规定频次修磨
判定结果
6 打点编序、数量、位置、方式、时间等是否规范化
7 现场5S标准是否认真执行。
8 操作工对《标准化作业书》规定的内容是否了解
9 操作工是否认真阅读相关文件
质 量 10 产品的过往缺陷是否明晰;产品质量要求是否清晰
11 是否按照规定进行各项记录填写;
12 是否验证本工序防错装置是否有效;
标准:“Y”符合要求、“N”不符合要求、“NC”不符合要求,但是立即得到了整改、“N/A”不适用
1 任何不能立即整改的问题必须在“对策措施汇总”表详细记录
2
表示可以直接询问操作工的项目
3 生产科长每月1次。(每次检查3-5个工位)

过程分层审核检查表

过程分层审核检查表

1.8 检具、标准件是否标识清晰、完整,并在有效期内。
1.9 首件是否保留,并记录完整、正确。
1.10 交接班记录是否填写完整、清晰。
1.11 各检查记录和操作记录是否及时、准确、完整、清晰。
★●■▲ 2 个别工序重点关注问题
2.1 代加工产品有无锈蚀。
2.2 热处理温度参数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2.3 是否有SPC控制图,数据异常时是否有纠正行动。
`
1.2 员工劳防用品(工作服、工作鞋)穿戴是否整齐。
1.3 操作工是否有资格胜任岗位(上岗证、能力矩阵表).
1.4 设备日常点检、维护保养是否完成,并记录。
1.5 现场产品状态标识/流转卡填写是否清晰、完整、正确。
1.6 可疑品、不合格品是否有效隔离,并标识。
1.7 工艺文件是否齐全、清晰、完成、有效。
2.4 磨加工机床参数、砂轮选择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2.5 自动检测装置是否有效。
2.6
探伤设备日常校验、磁悬液浓度检验关照度是否完成, 并记录
2.7 轴向游隙检测仪是否校验,并记录。
2.8 注脂设备是否校验,并记录。
2.9 清洗剂是否定期检验、更换,并记录。
2.10 清洗机滤网、滤芯是否定期检查、更换,并记录。
2.11
环境(温度、湿度、落尘量)是否满足要Fra bibliotek,并有监控 记录。
3 系统性问题
★●■3.1 看板是否更新
★●■3.2 员工对产品质量标准是否清楚。
★●■3.3 操作工是否理解各工序的关键特性。
★●■▲3.4 防错验证是否有效、是否有记录。
★●■3.5 班长/分厂长/生产经理等是否进行分层审核。
★●■3.6 生产中出现的设备问题和质量问题是否有很好的沟通。

分层过程审核检查表范例

分层过程审核检查表范例

4.3 工装、测量装置是否完好、在有效期内
4.4 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按要求进进了吗?
4.6 设备关键备件都有安全库存吗?
4.7 4.8
工装的预 防工性装维停护机率进行统计分析改进了吗?
4.9 工装的关键备件都有安全库存吗?
5料
5.1 材料是否确认(原材料规格牌号、标识,标识卡上有检查员签章)
分层审核检查表(例)
审核时间
审核等级
审核员
班组 工位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操作员工 近期关注的问题 (客户端投诉、 内部质量问题 等)


日 生产班次
审核对象信息
审核等级 审核频率 审核范围
审核人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四 级
五级
每 天
每 周
每 月
每 季
每年
100 %工 位
50% 工 位
50% 工 位
50% 工 位
9.4 下一级别的审核按计划进行了吗?
统计
Y 比率
C 比率
N 比率
NA 比率
审核结果 (符合Y,已即刻纠正 C,开口N,不适用NA) 问题简述
5.2 待加工零件确认(零件号、状态、流转卡有无检查员签章)
5.3 有无没有标识的产品,产品标识是否唯一,有无过期的标识
5.4 原材料、成品库看板字迹清晰并每日进行更新吗?
B 过程输出的审核
6 过程监控
6.1 自检首件产品合格,检查员确认后再开机?是否按要求进行检验并记录
6.2 加工完成的零件是否按要求摆放(周转箱、标识、摆放位置)
8.6 纠正措施有和员工进行沟通和培训吗?
8.7 不合格的原因得到根除了吗?
8.8 近期发生内部质量问题及外部顾客抱怨、顾客退货信息有展示在看板上吗?

分层审核频次检查表

分层审核频次检查表

周转器具是否符合工序要求?
设备维修台帐、记录是否完整?
设备状态标识是否完整?
一级
每班次
操作工
检验员
分层审核的审核内容和审核频率
编号:
二级
每天
班组长
工艺员
三级
每周
技术质量部长
车间主任
四级
每两周
客户代表
管理者代表
五级 每月/每年 副总/总经理
































叉车工;焊工是否有相关作业证书?









操作员工是否按照作业程序操作?









劳保用品是否穿戴整齐?









是否有操作工违反制度规定的情况?









在现场是否有潜在的安全危险?









注:●必检项目 ◎ 必抽查项 ○ 可抽查项









测量工具(量具)是否是编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核日期 审核者
判定 Y N NC N/A
工序名称
审核要求
工序号
审核记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备注:1、“Y”-没有发现差异;“N”-发现了差异;“NC”-发现了差异,审核期间立即进行了纠正;“N/A”不适用。 2、车间级及以上管理人员审核(1)和(3)部分;班组长者审核(1)和(2)部分。
关键和重要工序过程分层审核检查表
生产车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 工 位 问 题 操作员工是否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操作员工是否持证上岗?(如需要) 操作员工是使否用有效的《工艺作业指导书》? 操作员工是否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 操作员工是否有理解、熟悉《工艺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含工艺更改) 工装、设备是否与《工艺作业指导书》要求一致? 本工位使用的量具、检具、夹具是否在有效期内? 本工位使用的工装/夹具是否正确? 操作员工是否按工艺文件的内容进行操作? 操作员工是否按规定要求进行产品自检并记录? 是否针对已发生的质量问题设置相应的防错装置,是否按规定开展防错验证? (2) 质 量 关 注 点 检查和校验产品表面粗糙度是否达到工艺要求? 检查和校验所有产品关键特性(如焊接过程特性等)是否达到工艺要求? 检查和校验产品热处理特性(硬度、渗碳层深度、显微结构等)以及同CQ9(所有行动关闭)的一致性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和校验所有转手项特性是否满足规范和控制极限要求? 在过程和产品出现缺陷时,是否分析原因实施纠正措施并验证其有效性? 《工艺作业指导书》的张贴是否方便操作员工使用? 工位布局是否有利于操作员操作? (3) 系 统 问 题 产品转序是否有记录? 操作员工是否按规定进行设备的日点检和维护? 是否对现场的5S进行日常检查并形成记录? 产品是否按规定正确标识,标识是否具有唯一性,可追溯性? 产品流转是否遵循“先进先出”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