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导学案(共4课时)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15.1数据的收集15.1.2数据的收集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word版本

15.1.2 数据的收集教学目标: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概括数据收集的步骤,理解频数与频率.教学重点:数据收集的步骤、频数与频率.教学难点:数据收集的意义、频数与频率的意义.教学过程:1.数据有用吗?赢在哪里?喜欢看球赛吗?有没有注意过解说员是怎样点评一场球赛的?解说员常常在比赛间隙对双方的表现评价一番,比如领先的队为什么能取得优势,落后的队输在哪里,教练是否应该改换比赛策略,等等.通常,在比赛开始之前,解说员都会事先准备一些双方球队的数据资料,比如,每个队员的身高、体重、年龄以及球队以往的战绩等等,另外,还会准备一份用于记录本场比赛攻守情况的统计表格.下面是2010~2011年赛季CBA总决赛第一场比赛后公布的比赛统计表.从整场比赛来看,新疆队最终能以118比85的比分战胜对方,靠的是高于对方的投篮命中率、较少失误以及中锋和后卫的出色发挥,新疆队中锋盖帽的次数和对篮板球的控制,后卫助攻的次数和3分球命中率都胜过对方.我们班推荐谁当学生会委员的候选人?最喜欢哪一项体育活动?那个新教学楼的方案最好?班里有同月同日生的同学吗?请从上述问题当中挑选一个,对班级里每一位同学做一次小调查,记录下调查中收集到的数据.2. 数据的收集从所做的调查中我们能感受到,要解决以上问题离不开调查中得到的数据.数据有助于我们作出民主的决策,也有助于我们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者事实.假如我们对豌豆荚里通常会有几粒豆子问题有兴趣,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通过民意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完整的豌豆荚里通常会有几粒豆子.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一定数量的豌豆荚.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打开每个豌豆荚,数清其中的豆子粒数,约定怎样成熟度的豆子才计数,如直径大于3毫米;第四步:展开调查——数出每个豌豆荚中豆子的粒数第五步:记录结果——一位同学数数,一位同学记录,一位同学监督;第六步:得出结论——在我们调查的豌豆荚中,包含几粒豆子的请大家最多,大部分豌豆荚里有几粒豆子,这些豌豆荚最少以及最多的有几粒豆子,等等根据统计我们得到,包含6粒的豌豆荚最多,包含5粒的也很多,大部分豌豆荚中有2---7粒豆子,最多的有9粒豆子,最少的则一粒豆子都没有在记录数据时,我们发现有的对象出现的次数很多,很频繁,而有的对象则相对较少,不太频繁.今后,我们用频数(frequency)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频率(relative frequency) 这个词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者百分比).频数和频率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你能计算出豆子粒数为5的频数和频率各是多少吗?试一试请拿出一枚骰子,随意抛向空中。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教案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15.1 数据的收集 15.1.1 数据有用吗 15.1.2 数据的收集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概括数据收集的步骤,理解频数与频率.重点数据收集的步骤、频数与频率. 难点数据收集的意义、频数与频率.一、创设情境师:在我们班的所有同学中,肯定有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同学.对老师的这一说法有没有不同意见呢?又怎样来确定老师说法的正误呢?教师引导:应通过实际调查的情况来得出结论,我们接下来进行调查,看老师的这一说法对不对?二、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调查:(1)调查的方法,是写在纸上,还是举手比较合适?(2)调查结果的记录办法有无更好的方法?(3)调查过程中有无失真的地方?如阴历、阳历的计算,怎样防止失真现象? 教师启发学生:(1)要收集到真实的数据,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2)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真实性数据的整理让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调查:我们班推荐谁当校学生会委员的候选人?班级同学最喜欢哪一项体育运动?思考:自己在进行这些调查之前,应做什么准备工作?并打算怎样进行调查?教师任意抽查一位同学或一个小组阐述自己的准备工作以及调查方案,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收集数据的步骤: 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 第二步:确定调查对象;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 第四步:展开调查; 第五步:记录结果; 第六步:得出结论.继而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的数据,得出频数和频率的概念.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教材第133页“试一试”.三、练习巩固1.推荐候选人问题中每个人得票的频数就是每个人的________;每个人得票的频率就是每人的________与________的比值.2.请学生举出一些用数据得出结论的例子.3.鞋店的老板要进货,他要把某一尺码的鞋多进一些,这是根据什么理由?这些数据他是怎样得到的呢?四、小结与作业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作业教材第135页习题15.1第1,2题.本节课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参与课堂上谁当候选人的数据收集中,在活动中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体会其意义.课堂形式开放,学生参与程度高,但教师要整体布控,及时调整学生活动的时间,注意教学的高效性.15.2数据的表示15.2.1扇形统计图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图所反映出来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中尽可能多的获取有用的信息.重点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制作扇形统计图.难点能够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一、创设情境1.“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这句话中,笔画最多的字的频数是________,频率是________.2.全班50名学生在体育课时进行三项体育活动:立定跳远、50米短跑、掷实心球.请根据已知条件完成统计表:二、探究新知出示教材第136页问题1.引导学生完成以下问题:(1)图中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2)人们失去牙齿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3)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情况有没有不同?(4)图中每个圆中所有扇形表示的百分比之和为多少?(5)同一个扇形统计图中各扇形圆心角的大小与图上所示的相应百分比之间有什么关系?(6)你能否根据百分比计算出各个圆心角的度数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讲解,继而总结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即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在表示各部分数量在总数量中所占份额时常常使用扇形统计图.出示教材第137页问题2.2002年12月3日.从摩纳哥蒙特卡洛举行的国际展览局大会上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当选为2010年世博会的东道主!选举由国际展览局89个成员国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在首轮投票中,中国以36票位居第一,韩国28票,俄罗斯12票,墨西哥6票,波兰被淘汰;在第二轮投票中,中国获38票,韩国34票,俄罗斯10票,墨西哥被淘汰;在第三轮投票中,中国获44票,韩国32票,俄罗斯被淘汰;在最后一轮投票中,中国以54票胜出.怎样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各国得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师生共同解决后,一起总结作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1)计算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2)计算各部分相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3)用圆规画圆,再利用量角器作出各圆心角,从而把圆面分成若干个扇形.(4)将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标注在相应的扇形上;(5)填写标题.出示教材第139页问题3.在2012年第30届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中国体育健儿在该届奥运会上共获得多少枚奖牌?获得的金牌数在总奖牌数中占多大的比例?(2)从所获奖牌的总数看,和最近几届奥运会相比,中国体育健儿在本届奥运会上的成绩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教材第139页表15.2.1,讨论回答问题3的第(1)问,然后师生共同绘制第30届奥运会奖牌数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三、练习巩固根据某中学同学们最喜爱的体育活动扇形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最喜欢哪种体育活动?(2)最受欢迎的两类体育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4)图中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5)假如你是校长,为了尽可能多地满足同学们的需求,你会增添哪种体育设施?四、小结与作业小结我们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收集到的数据,正确的选择三种统计图,分清绘制图形与选择统计图之间有什么联系?各种统计图之间能否转换?作业教材第145~146页习题15.2第2题.在学生自学后,交流学习效果.在讲到扇形统计图是把什么图形分成若干份和用什么线来分的时候,趁机介绍扇形的知识,让学生感知扇形是圆的一部分.对于扇形统计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分组交流讨论,凭着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想法来探索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我在这里面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不再是绝对的主体的作用.在教学中,切实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更加坚信,娴熟的知识储备和教材体系的熟练程度对于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对于教材版本不断更换和教材不断修订的教育现状,教师只有厚积薄发,才能有备无患.15.2.2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根据图表提取信息,处理实际生活问题.重点会识别各种图表所提供的信息.难点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进行决策.一、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三种类型的统计图表,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得出有意思的结论.二、探究新知2016年第31届奥运会在巴西举行,为了帮助中国代表团分析夺牌形势,我们可以将第30届伦敦奥运会美、中、俄、英等国家奖牌以统计表和统计图呈现,见教材(多媒体展示),和我国自第24届——第30届总计奖牌数回眸.如何评价中国奥运代表团在历届奥运会上的表现呢?生1:“我看奖牌总数最好.”生2:“我以为金牌数最好.”生3:“我看将金银铜牌换成分数,比较总分最为合适.”明确:引导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让他们明白综合评价的意义.师:“刚才同学们都绘制了自己本学期以来数学单元小测验成绩的统计表,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一下去读,看看都有哪些收获.”生1:“王华一直在进步,他的单元小测验的成绩一次比一次高.”生2:“李明的成绩不够稳定,看他的成绩统计表就知道,忽高忽低.”师:“你们再看看,分别设计运用了哪些统计图表.”生:“统计表不大一样,可是大家几乎都选用了折线统计图.”师:“为什么选择折线统计图呢?”生:“折线统计图更能直观地反映成绩的变化.”明确:先对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选用合理的统计图表.引导学生解决教材第141页“思考”中体现的问题,并进一步概括归纳得出:统计表可以清楚地将数据分门别类地列出来.当数据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时,可以通过增加子栏目继续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条形统计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低或长短来表示数据特征的统计图,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数据的数量特征.如果有两个研究对象,常常把这两个对象的相应数据并列表示在同一幅条形统计图中.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代表所研究的总体,用圆中各个扇形代表组成总体的各个部分,扇形圆心角的大小反映出各组成部分的数量在总数量中所占份额的大小.折线统计图是用折线表示数量变化规律的统计图,如果关注的是某种现象随时间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常常以时间为水平放置的数轴,以折线的起伏直观地反映出数量随时间所发生的相应变化.三、练习巩固学期结束前,学校想知道学生对本期学校工作的满意程度,特向全体学生(1000人)做问卷调查,结果如下:(2)计算每一种反馈意见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并作出扇形统计图;(3)你认为本次调查结果对校领导总结本学期工作、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有影响吗?为什么?四、小结与作业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作业教材第146页习题15.2第3,4题.本节课是由学生参与、合作绘制各种统计图表,结合统计图表呈现的信息,用所得的信息进行生活决策.整节课教师对学生绘制统计图表的规范性作好指导,让学生养成在统计中用数据说话的好习惯.信息的理解具有开放性,对学生不同的想法给予指导、鼓励,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教学设计1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是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的内容,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的方法,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能运用图表来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本章内容是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开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接触过一些统计学的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但他们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方法的了解还比较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的方法,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
2.能运用图表来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方法。
2.频数、频率的概念及运用。
3.图表的绘制及数据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如调查问卷、数据表格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
3.准备统计学软件或工具,如Excel、Python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调查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引入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方法,以及频数、频率的概念。
通过案例展示数据的收集过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实践操作,如填写调查问卷、整理调查数据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说课稿1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是学生在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数据表示方法的一章。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据,提高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能力,但对数据的表示方法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引导学生掌握数据表示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学生可能对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表示方法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及其适用场景。
2.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以及不同类型统计图之间的转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统计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数据表示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实际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些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统计图的表示方法及其适用场景。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5.2 数据的表示导学案华东师大版

数据的表示
年级八学科数学课型新授授课人学习内容数据的表示
学习目标1、理解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
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学习重点制作扇形统计图;
学习难点制作扇形统计图;
导学过程复备栏【温故互查】:
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哪几种?
【设问导读】:
阅读“问题1〞,答复:
1、图中各个扇形分别表示什么?
2、人们失去牙齿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对于不同的人群,情况是否有变化
4、如何求出各局部所占的圆心角的度数?
阅读“问题2〞,答复:
1、怎样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各国得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
2、完成图.
归纳: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是什么?
课后143页练习第1题
【稳固训练】
折线图:
从上表与上图中,可以发现:
〔1〕国内生产总值总体上呈现 的趋势; 〔2〕增长的趋势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平安提示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952年1962年18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5章15.1数据的收集导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15.1 数据的收集【学习目标】1、经历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2、了解不确定的现象也能够表现出规律,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新习惯;3、理解频数、频率概念并能进行计算。
4、培养观察、探究、分析、归纳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体会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树立正确的数据观2、理解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正确地解释数据结果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面一些问题 同学们最喜欢哪一门学科? 选举我们班的班干部班里同学出生主要集中在哪一年? 本级全体学生的平均年龄为多少岁? 二、学习新知一: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的科目二:选举我们班的班干部1、明确调查问题:谁当班干部好科目语数外社会地 音 体 美 政劳技人数2、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3选择调查方法:4、展开调查:5、统计结果:6、得出结论:综上所述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为:三、收集数据的方法一般有:这是一张2000~2001年赛委CBA总决赛八一双鹿对上海东方队一场比赛后公布的比赛统计表,请你从表中进行分析,上海东方队赢在哪里6590%四、频数和频率在下列一组数:86、868、886、888、868、688、666中,数字8和6出现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多少?频数:频率:1.下表为一收集到的数据,总人数是50人10归纳:频率、频数和总数据之间的关系如下:实例分析:例1、某中学为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年级同龄的40名女生的身高进行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为整数,单位:cm)167 154 159 166 169 159 156 162158 159 160 164 160 157 161 158153 158 164 158 163 158 x 157162 159 165 157 151 146 151 160165 158 163 162 154 149 168 1644.5~169.5(1)频率分布表中的A= ;B= ;C= ;D= 。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复习与小结导学案华东师大版

第1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年级八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学习内容 复习与小结学习目标 1、掌握勾股定理以及变式的简单应用,理解定理的一般探究方法.2、经历观察、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数与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学习重点 1、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2、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学习难点 1、勾股定理的简单计算。
2、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
导 学 过 程 复备栏一、知识回顾:1、结构2、要点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 等于斜边的 。
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为c ,则有 。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关系式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应用判定直角三角形的一种方法勾股数:在三个正整数中,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另两个数的平方和,那么这样的一组数就为勾股数。
注意:(1)常用的勾股数有:3、4、5;6、8、10;5、12、13;8、15、17;7、24、25等。
(2)如果a 、b 、c 是一组勾股数,那么na 、nb 、nc 也是一组勾股数,其中n 为正整数。
二.思想方法:本节主要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化归的思想及分类的思想。
例1、已知a ,b ,c 为⊿ABC 三边,a =6,b=8,b<c ,且c 为整数,则c= .例2、如图,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 ,BC=8cm ,现将直角边A 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你能求出CD的长吗?【巩固训练】:选择题:1、已知△ABC 中,∠A= ∠B= ∠C ,则它的三条边之比为( ).A .1:1:1B .1:1 :2C .1: 2:3D .1:4:12、已知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60°,一直角边长为2,那么此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 ).A .4+ 3B .6+23C .2+23D .6+23、2+233、下列各组线段中,能够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6,7,8B .5,6,7C .4,5,6D .3,4,54、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成立的是( )A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 .如果两个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 .如果两个角都是45°,那么这两C B AD E个角相等5.若等边△ABC 的边长为2cm ,那么△ABC 的面积为( ).A .1 cm 2B 2 cm 2C .3cm 2D .4cm 26 .在Rt △ABC 中,已知其两直角边长a=1,b=3,那么斜边c 的长为( ).A .9B 、10C 、11D .107.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5cm ,12cm ,其中斜边上的高为( )A .6cmB .8.5cmC .1330cmD .1360cm8.两只小鼹鼠在地下打洞,一只朝前方挖,每分钟挖8cm ,另一只朝左挖,每分钟挖6cm ,10分钟之后两只小鼹鼠相距( )A .50cmB .100cmC .140cmD .80cm填空:1、有两棵树,一棵高6米,另一棵高3米,两树相距4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___米.2.一座桥横跨一江,桥长12m ,一般小船自桥北头出发,向正南方驶去,因水流原因到达南岸以后,发现已偏离桥南头5m ,则小船实际行驶___m .3.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为5∶12∶13,它的周长为60cm ,则它的面积是___.4.在Rt △ABC 中,∠C =90°,中线BE =13,另一条中线AD2=331,则AB =___.。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导学案(共4课时)

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学习目标:1.体会数据的有用性。
2.知道收集数据的过程。
3.掌握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会求频数和频率。
学习重点:理解数据的有用性,会计算频数和频率。
学习难点:利用数据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
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与交流:自学教材130----133页内容试完成下列问题1、数据有用吗?举例说明。
2、数据收集的过程。
(举例说明)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3、叫做频数,叫做频率。
频数和频率都能反映对象出现的。
4、在一次优秀干部的评选活动中,得票结果如下表所示.(总票数为50)候选人小林小明小华小丽唱票记录正正正正—正下T正正得票数21 8 2 19上表数据显示,小林的得票频数是____,得票频率为____;小丽的得票频数是____,得票频率为____.你能计算出小华、小明、小丽三人得票的频数和频率各是多少吗?议一议:频数、总次数、频率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频数== 总次数== 频率==自主提升:以小组为单位,做“抛硬币”的游戏.游戏时,请一个同学负责记录出现正面和反面的频数,填入下表游戏结束后,四个同学一起计算一下出现正面和反面的频率.抛掷结果10次20次 50次频数频率频数频率频数频率出现正面次数出现反面次数通过上面我们可以知道,•正面出现的频数和反面出现的频数之和等于____,正面出现的频率和反面出现的频率之和等于_________.自主检测:1、某同学随手写了下面一串数字:0001111101.其中0出现的频数是____频率是____;1•出现的频率____,•频率是___.2.已知一个县有40人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竞赛,把他们的成绩分为六组,第一组到第四组的频数分别是10,5,7,6,第五组的频率是0.20,则第六组的频率是___________3.对100个数据进行整理时分成5组,第一组的频率是0.15,第二组的频率是0.2,第四组和第五组的频率和是0.37,(1)第三组的频率是多少?(2)第二组数据是多少?4.对某班50名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的一次调查,得到下表喜欢的体育项目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人数30 25 40 20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计算喜欢各项体育活动的人的频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
学习目标:
1.体会数据的有用性。
2.知道收集数据的过程。
3.掌握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会求频数和频率。
学习重点:理解数据的有用性,会计算频数和频率。
学习难点:利用数据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
自主探究:
____,得票频率为____.你能计算出小华、小明、小丽三人得票的频数和频率各是多少吗?
议一议:频数、总次数、频率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
频数== 总次数== 频率==
自主提升:
以小组为单位,做“抛硬币”的游戏.游戏时,请一个同学负责记录出现正面和反面的频数,填入下表游戏结束后,四个同学一起计算一下出现正面和反面的频率.
等于____,正面出现的频率和反面出现的频率之和等于_________. 自主检测:
1、某同学随手写了下面一串数字:
0100100011000011100000111101000001111101.
第2课时数据的表示(1)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统计表、折线图、条形图、扇形图来表示你所收集到的数据,并能识别它们各自有的优点。
2、通过对数据的学习掌握分类比较的思考方式,理解数据与图表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说出图表所反映的信息。
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数据来绘制统计图,能理解各自图表的特点并加以应用。
自主探究:
1、和是数据表示的两种重要形式,其中统计图有;;;
2、三种统计图的各自特点是什么?
3、扇形统计图是用一个表示各个部分的总数量,在圆里用大小不同的表示各部分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这种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各个部分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4、扇形统计图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如何计算?
5、制作扇形图的一般步骤
(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的百分之几;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度数;
(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上面算出的度数,在圈里画出各个扇形;
(4)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并用不同的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自主提升:
1、小明班上的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有8人打乒乓球,12人打排球,10
人打篮球,6人打羽毛球,剩下的4人当裁判员,请你制作扇形统计图表示参加各项活动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1)计算参加各项活动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全班人数:8+12+10+6+4=40;
打乒乓球的:;打排球的:;
打篮球的:;打羽毛球的:;
当裁判员的:.
(2)再计算相应扇形的圆心角.
3600× = ;3600× = ;36003600× = ;3600× = .
(3)画出扇形统计图.
2.如图所示是天和商场5月份销售A 、B 、C 、D 四种品牌的空调机情况的统计图.
(1)哪种品牌空调机销售量最多?其对应的扇形图的圆心角为多少?
(2)若该月C 种品牌空调机的销售量为100台,那么其余三种品牌空调机的销售量多少台?
(3)用条形图表示该月这四种空调机的销售情
况。
自主检测:
1、某班全体同学在“献爱心”活动中都捐了图书,
捐书的情况如下表所示,根据题目中所给条件回答
下列问题。
(1)该班的学生共______名; (2)全班一共捐了______册;
(3)若该班所捐图书按图5-5所示比例送给山区学校、本市兄弟学校和本校其他班级,则送给山区学校的书比送给本市兄弟学校的书多______册。
300名学生上学的数据,将表中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每人捐书的册数 5 10 15 20 相应捐书的人数 17 22 4 2 步行 60人 骑自行车 100人
坐公共汽车 130人 其他 10人
D 40% C 20% B 30% A
第3课时数据的表示(2)
学习目标:
1、本节课要求学生会设计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和折现统计图,会画扇形统计图。
3、会从统计图和统计表中得出直接的信息和经简单加工的信息。
2、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继续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和提炼数据的全过程。
学习重点:根据数据设计简单的统计图表。
学习难点:统计图表的设计,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是重点也是难点。
自主探究:(自学课本,课前独立思考,完成下面题目)
1、收集的数据可以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其中反应的数据准确,容易查找;较为直观使人一目了然,包括,,。
2、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折线统计图能清楚的反应出事物的,扇形统计图能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占得。
3、为了反应某只股票的跌涨情况,应用。
4、在条形统计图中如果表示数据180的条形高是4.5厘米,那么表示40的条形高是
5、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在扇形统计图中表示中国部分的圆心角度数为。
自主提升:
解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呈上扬趋势,1952年只有679亿元,1962年上升到1 149.3亿元,1970年上升到2 252.7亿元,1980年上升到4 517.8亿元,1990年上升到18 547.9亿元,2000年上升到89 404亿元(摘自《经济日报》2001年3月4日第7版).
(1)设计一张统计表,简明地表达这一段文字信息;
(2)再设计一张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明这种上扬趋势;
(3)从以上两张统计图表中,你能得出那些结论?
自主检测:
1、请看以下材料:(摘自《新华社》有关报道)
世界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单位:平方米)
中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单位:平方米)
(1)请制作出不同收入类型国家人均
住房建筑面积的条形统计图;
(2)请制作出我国不同年代人均住房
居住面积的折线统计图;
(3)根据以上数据,说明我国人均住
房条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下面是一位病人在生病期间护士帮他记录的体温,请在下图用折线图恰当的表示
从自己画的统计图中读信息,并填空:
(1)这位病人的体温最高是,最低是。
(2)在4月8日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
(3)的差值为。
(4)从体温表中,猜测一下这位病人的病
(5)情是(填“恶化”或“好转”)
3、根据下列统计图填空:
工厂共有工人________人,
其中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
所占百分比为________,
人数最少的为________,
所占百分比为________。
高等收入国家45
中高收入国家30
中等收入国家20
中低收入国家18
低等收入国家8
1979年7.2
2000年20.4
2005年22
第4课时小结与复习
一、知识要点
生活中的数据无处不在,当大量的数据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要收集、整理、分析这些数据,从而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依据
调查和借助统计图表是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做统计图表是处理数据、表示数据的基本手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的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条形图能准确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
二、典型例题
例1.在冬季篮球赛中,选手小明在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场比赛中分别得了23分、14分、11分和20分,他的前九场平均成绩高于前五场的平均成绩,如果他的前十场的平均成绩等于18分,那么他的第十场的成绩至少为()。
A. 27分
B. 29分
C. 31分
D. 33分
例2.某班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篮球投篮比赛,每人投球10个,每投进一球得1分
均得分为3分,那么该班学生有___________。
例3.某水果公司以2元/kg的单价新进了10000kg柑橘,为了定出合理销售价格,水果公司需将运输中损坏的水果成本折算到没有损坏的水果售价中,销售人员从
克大约定价_________元。
例4.某校100名学生在一次语,数,外三科竞赛中,参加语文竞赛的有39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49人,参加外语竞赛的有41人,即参加语文竞赛又参加数学竞赛的有14人,即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外语竞赛的有13人,即参加语文竞赛又参加外语竞赛的有9人,有1人三项都没有参加,问三项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例5.甲、乙、丙、丁、戊五名同学参加推铅球比赛,通过抽签决定出赛顺序,在未公布顺序前每人都对出赛顺序进行了猜测,甲猜:乙第三,丙第五;乙猜:戊第四,丁第五;丙猜:甲第一,戊第四;丁猜:丙第一,乙第二;戊猜:甲第三,
丁第四.老师说每人的出赛顺序都至少被一人猜中,问出赛顺序中,第一、第三、第五分别是哪位同学。
例6.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
某商场在促销期间规定:商场内所有上屏按标价的80%出售,当顾客在该商店消费
的商品,则消费金额为
360%80450=⨯元,获得的优惠额为12030%)801(450=+-⨯元,设购买该商品得到的优惠率=购买商品获得的优惠额÷商品的标价
(1)购买一件标价为1000元的商品,顾客得到的优惠率是多少
(2)对于标价为500元与800元之间(含500元和800元)的商品,顾客购买标
价为多少元的商品,可以得到3
1的优惠率?
例7.下图反映的是某商场今年1~5月份的商品销售额统计情况。
解答下列问题:
(1)来自商场财务部的报告表明,商场1~5月份的销售总额一共是370万元.请你根据这一信息补全图(1),并写出两条由上两图获得的信息
(2)商场服装部5月份的销售额是多少万元?
(3)小华观察图(2)后认为,5月份服装部的销售额比4月份减少了,你同意他。